理论篇01区域资源差异与分工协作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际贸易的流向以要素禀赋的密集度为重心,向稀缺 要素地区倾斜,由此形成最佳的区际分工协作格局。
现代学派理论
林德尔的偏好相似理论
现代区际贸易的定向和资源禀赋论的结论不尽等同, 其表现是经济条件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机会实际上 并不低于那些生产要素互补性的国家之间的机会。
区际贸易不能只偏重供应能力,即偏重成本优势来说 明贸易的起因。
打造民族品牌(联想、海尔)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的影响
对全球城市体系格局的影响
水平结构-城市之间经济活动的差异在于部类不同。 垂直结构-城市之间经济活动的差异在于层面不同。
头脑国家:产生知识,输出知识 躯干国家:接受知识,应用知识
对职业生涯的启发(市场-竞争-分工-方向)
B 120个
100个
20个
国 劳动单位 劳动单位 劳动单位
萄酒而B国生产毛呢,
互相交换后对各自比前
一种方式更有利。
现代学派理论
资源禀赋说(赫克歇尔-俄林)-成本
区际贸易和分工协作的首要条件是各项商品由于生产 要素的禀赋差异,能在某地区比其它地区更经济地生 产出来;
根据这些商品所含生产要素程度种类不同。可把各类 商品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及技 术密集型等几类;
不同区域都不同程度存在剩余的生产能力,通过区际 贸易刺激剩余能力的出路,其作用不仅得到区际比较 利益,且通过区际间的技术、文化、创新的交流和竞 争,起到全方位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 积极作用。
贡献:为发展中地区经济赶超提出了出口替代增长的 全新思路。
现代学派理论
普雷维什、辛格的贸易“中心-外围”论
另一方面,经济活动组织的一体化,造就了世界城 市体系中的核心城市或节点城市地位的进一步增强。 少数国际城市成为全球经济的指挥中心,其影响力 跨越区域,遍及全球。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的影响
对全球城市体系格局的影响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越是分散, 经济管理功能就越集 中,世界城市体系的“核心-边缘” 二元结构将会 更加明显。 在这种背景下只有成为全球城市体系中 的“节点” , 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区际分工和贸易对外围地区而言,不但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 机,反而成为他们的贫困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主张发展中国家采用非初级产品出口的进口替代策略。 进口关税、限额壁垒-保护本国市场 引进外资,本国制造-发展本国企业 偏激,实践效果不佳
出口替代策略: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典型的进口替代战略首先确定区内有广大 消费市场的产业部门,设立产品进口关税 或限额壁垒,并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进 入合作设厂生产,期望使自身幼年工业逐 渐成熟,最终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国际(区际)贸易起因于商品的成本差异,而成本差 异又是区域的自然优势(气候、土壤、矿产资源等) 或“获得性”优势(后天形成的生产技术的技艺)所 形成的。
区域成本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区域商品的价格优势和成 本优势,并导致了区域生产的绝对利益。
古典学派理论
绝对利益说
各个国家和地区应该按其在气候、土质、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和民族素质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各自选择生 产在生产成本上占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互相交换,从而 对各方都有利。 如果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按照绝对优势进行生产, 则必定形成一种国际分工; 由于互通有无,则必定出现国际贸易; 参加贸易的各方可比闭关自守、完全自力更生时获 得更多、更廉价和更优质的产品; 整体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得到最充分、最合理的 应用,全社会的效率最高。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的影响
研发的力量:技术-专利保护-垄断竞争
鼠标的例子-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
美国罗技公司的无线鼠标:在美国市场售价40美元(100%) 核心部件(芯片)供应商(研发):13美元(32.5%) 中国苏州工厂(装配):3美元(7.5%) 分销商和供应商(营销):15美元(37.5%) 罗技公司(管理):8美元(20%)
林德尔认为,出口产品的生产推动力首先来自国内市 场,是技术创新领先和国内市场饱和的结果。
区域需求结构是区域收入水平高低的反映,相同需求结 构的区域之间贸易机会和数量会更为突出。
贡献:从需求方面补充了资源禀赋理论的不足,并揭 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赶超的可能性。
现代学派理论
迈因特“剩余的出路”理论
区域资源差异与分工协作理论
古典学派理论
绝对利益说 比较利益说
现代学派理论-国际贸易理论
资源禀赋说(赫克歇尔-俄林) 林德尔的偏好相似理论 迈因特“剩余出路”理论 普雷维什、辛格的贸易“中心-外围”论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
古典学派理论
绝对利益说
又称“绝对成本论”、“地域分工论”,由亚当·斯密 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
DVD机的例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 央主席成思危 20美元-专利费 1.5美元-中国厂商的纯利润
加快自主创新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的影响
品牌的力量:品牌-市场-垄断竞争(苹果、 索尼)
可口可乐的例子-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 可口可乐前总裁罗伯特·伍德罗夫曾说过,就算 可口可乐的全部工厂在一夜之间烧毁,他也可 以在第二天重现辉煌。 在2004年世界商标价值排位中,可口可乐品牌位 列第一,价值是690多亿美元,将近700亿美元, 相当于5600亿人民币,大致相当于湖南省2004年 全省的国民生产总值,即6000多万人口一年创造 的价值。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的影响
对全球城市体系格局的影响
管理/控制-空间集聚
管理/控制层面集聚的城市占据主导地位
制造/装配-空间扩散
制造/装配层面集聚的城市处于从属地位
研究/开发-向特定区位集中。
如硅谷和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两极分化特征更加明显
少数城市成为全球和区域的经济中心城市。如:纽约、东京、伦敦 多数城市和地区成为跨国公司的制造/装配基地。如:长三角、珠三
角地区 某些城市和地区成为研究/开发中心。如:北京(微软亚洲研究院)
相互依存程度更加密切。“东莞塞车、世界缺货”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的影响
对全球城市体系格局的影响
一方面, 经济活动世界范围内的广域分散, 造成了 全球城市体系的扁平化,越来越多的城市被纳入到 了世界城市体系当中;
从区际贸易条件出发,认为贸易条件的不均等会产生贸易利益分 配上的不均等。
当今国际经济体制由于技术成果利益分配不均和初级产品与制成 品的收入弹性差异,事实上存在着发展中地区和初级产品出口地 区贸易条件恶化,从而形成由发达国家为中心控制着发展中国家 组成的外围地带的“中心-外围”结构。(初级产品出口策略)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的影响
“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 理论
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 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 制造附加值最低。
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 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 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
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全球制造 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营销的 附加价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 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 加强研发,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 营销与服务。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的影响
对区域城镇体系和职能的影响
创造符合国际资本要求的区域发展的支撑条件,成为区域发展 的重要战略。
义乌
义乌机场是全国第二个县(市)级中型航空港。能起降波音 707、麦道82等大中型客机,先后开通的航线有广州、北京、 汕头、厦门、深圳等十多条。 义乌机场距义乌市区5.5公里, 距金华市区51公里,已达到4C级机场规模,机场配套设施完 善,具备全天候起降的条件。
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的影响
对区域城镇体系和职能的影响
城市等级系统取决于各城市参加全球经济社会活动 的地位与程度以及占有、处理、支配资本和信息的 能力。
城市职能结构以各城市在国际经济活动组织中的地 位分工为依据。
在全球化时代,评价一个城市的地位与作用,不在 于人口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参加国际经济社会活动 的程度以及调控和支配资本的能力。——弗里德曼 (Friedmann)
苏州 台湾《工商时报》将苏州连续3年评为投资环境A类最佳城市 第一名。 美国《新闻周刊》2001年将苏州评为全球九大新兴科技城市。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的影响
对区域城镇体系和职能的影响
资 本 是 流 动 性 的 [Space of Flow], 城 市 是 固 定 的 [Space of Place],城市[场所空间]在与资本[流动空间] 的“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城市之间的的竞争日 趋加剧。
古典学派理论
比较利益说
例如:现有A国与B国 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 一定量的葡萄酒与一定
国 葡萄酒的 毛呢的生 贸易后的 家 生产成本 产成本 成本节约
量的毛呢是等值的,两
个国家的生产成本以劳 A 80个
90个
10个
动单位计,见下表所示。 国 劳动单位 劳动单位 劳动单位
若按绝对优势论,显然
A国垄断生产而B国什 么都不生产。若按比较 成本论,应A国生产葡
比较利益说
由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 出。
他认为即使在一个国家(或区域)各个产业的产品成 本都优于另外一个国家的条件下,通过合理分工生产 各自比较优势的产品,国家(或区际)分工和贸易仍 能使双方得到好处。
贡献:揭示了区域分工协作和自由贸易的积极意义, 提出了依据各自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成本的差异进行互 利发展的基本思路,成为经典的区域分工和贸易理论 的源泉。
古典学派理论
绝对利益说
缺陷: 如果把这个理论完全付诸实施,很可能产生这样一种
极端情况——某些国家或地区由于在生产成本上拥有 绝对优势,因此将独占生产领域;其他国家或地区由 于在成本上处于劣势,因此将退出生产领域而沦为原 料供应地,或干脆被摈弃在国际分工之外、只能成为 单向贸易的接受者。
古典学派理论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的内涵
新的: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国际分工被称为新国际分工。 以产业组织(研究/开发-制造/装配-管理/控制)
为基础的全球性网络生产。 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实质上是一种垂直分工。
从以“产业部类”为特征的水平空间经济结构 到以“价值区段”为特征的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区域规划必须考虑区域及中心城市在全球产业链中 的合理地位与分工,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全球范 围的生产要素在区域集聚,努力提高区域在全球分 工中的层级和地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些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等无论全球经济格局怎么 演变却始终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支配性的地位;
另一些城市, 如底特律、 利物浦、 大阪等全球曾经的制 造业生产基地, 虽然经历了产业的分散化过程, 但并没有 像其他许多城市一样地位下降。 所有这些城市的成功, 关 键的原因在于把自己纳入到了全球城市体系当中,成为全 球城市体系中的重要节点, 并随着全球城市体系的改变, 而不断地调整和升级自身的职能结构,始终使自己在全球 城市体系中处于节点地位。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的内涵
传统:
以国家为主体的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体制,即 把某个国家独立制成品与其他国家产业的独立制成 品进行交换。
按照产业部门分类,形成专业化城市。如:钢铁城 -匹兹堡、汽车城-底特律、石油城-克拉玛依、 大庆
实质上是一种水平分工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