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5.1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方法: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

教学准备:师:计算器、多媒体。

生: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63.79÷5.2=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2.教师引入: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

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

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

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6÷11=7÷11=8÷11=9÷1l=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

)3.检验:同学们写出的规律对不对?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实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实用)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

根据低年级学生都对小动物比较喜欢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一条贯穿始终的情感线:帮小猴找规律引出的一系列问题。

用这条情感线来支撑知识线和能力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本教学设计教学层次清晰,注意合理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采取层层推进的办法。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规律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注重合作探究、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

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几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

总之,在这三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3篇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3篇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3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2020-05-1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篇 1 本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因此,重点应放在对规律的探索方面,教学完本单元内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学时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发现探索规律,并且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上课时有些思维敏捷的孩子会一下子发现规律,并脱口而出,于是,我就让这个学生来说说是怎么想的,给还处于懵懂的孩子一些提示,小结规律后,再通过学生自己写算式来验证发现的规律,这样就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

当然,对那些“聪明”孩子的上课习惯还是要加强培养。

2、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在家里算一算例题,找找规律,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提高课堂效率,也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发现规律。

3、克服思维惰性,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

发现和总结出规律后,就可以进行简便计算,一些较难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很快得出答案,但有些孩子为了避免犯错,会回避用规律来进行计算,而是采用比较繁琐的列竖式。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课堂上对规律的感知还不够,要适当的给这部分孩子增加练习量,进一步感受规律,提高规律掌握的熟练度。

另一种是,怕粗心犯错,对于这部分孩子则可让他们算完后,进行估算,这样有利于他们养成自觉检查的好习惯,通过估算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篇2 借助计算器探究规律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训练学生对键盘的熟悉程度吗?抑或是掌握计算的准确度?这节课应该怎样上?两节课的计算器教学已经结束,我却陷入了沉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3小数除法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3小数除法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
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
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

根据低年级学生都对小动物比较喜欢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一条
贯穿始终的情感线:帮小猴找规律引出的一系列问题。

用这条情感线来支撑知识线和能力线,使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本教学设计教学层次清晰,注意合理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采取层层推进的办法。

拓展学生
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规律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注重合作探究、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

在本课中,既考虑
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几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
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

总之,在这三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
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1/ 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计算器的使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为探索数学规律奠定了良好的操作基础。然而,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计算过程中抽象出数学规律时,部分学生遇到了困难。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数学抽象的概念还不够熟悉,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练习。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数学规律,希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在小组合作中缺乏主动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计算器探索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探索数学规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数学规律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计算器探索规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计算器探索奇偶数运算规律,演示计算器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Leabharlann 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选自五年级上册人教新课标数学教材第六单元“数学思考”。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并记录结果;2.通过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如奇偶数的运算规律、数的倍数的运算规律等;3.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这些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计算中,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4.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一、借助生活,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新龟兔赛跑”这一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情境来引入新课。

并通过富有情趣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参与问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初步感受计算器在探索规律中的作用。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两位数乘11的积的规律。

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我注意了由扶到放,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通过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再比较其结果发现了规律。

并让学生思考:不计算,你能根据每组算式中积的个位上的数找到积的十位上的数吗?这样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又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在练习的设计上,我既考虑了练习的层次性,又考虑了练习的开放性。

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不足与疑惑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在练习的设计上有些单一。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和开放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名校内部资料)【精编】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名校内部资料)【精编】

《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但是还并不完全认识计算器在学习、生活中的工具性作用,所以教学中还要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学生已有一定的通过计算结果寻找计算规律的经验,通过进一步探讨,体会发现规律是学习捷径,感受其中的乐趣。

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器给学习与生活带来的便捷。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能让学生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难点:帮助学生培养观察、推理的数学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1、小组合作从一——9中选出四个不相同的数字,分别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计算器计算最大数减最小数,再用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2、小组讨论,汇报设计意图【不要0,减小难度,容易激发兴趣体验数学趣味,体会计算器在计算中的作用。

】二、自主探索出示例题10,让学生观察等式的变化,发现规律1、观察,发现学生能发现:1商是循环小数;2第二题的被除数是第一题的2倍…3第二题的商是第一题的2倍…2、知识迁移不用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学生能应用所发现的规律填出后几题的商叙述发现的规律。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观察、发现的自主能动性】3、小结三、知识拓展1、练习出示题目:先找规律,再按规律填数6×7=426.6×6.7=44.226.66×66.7=444.222…6.6666×6666.7=6.66666×66666.7=2、观察式子所呈现的特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应用能力】四、指导学生总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推理能力。

因为计算器显示的数位有限。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通过计算器的使用来探索数学规律。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探索规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计算器的使用还不太熟悉,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指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对探索规律的活动充满好奇,可以通过实例引导他们深入探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让学生通过计算器的使用,探索数学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探索规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并通过实际操作计算器来验证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供学生使用。

2.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吗?用计算器可以很容易地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使用计算器。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基本操作和一些高级功能。

然后,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器,巩固所学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有关数字规律的题目,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找出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操练中发现的规律,并让学生通过计算器验证自己的结论。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已知的规律出发,探索更一般的规律。

例如,学生可以从探究数字的规律,拓展到探究图形的规律。

6.小结(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他们在探索规律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1.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

本节课直接拿出计算器,开门见山,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使学生在新课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2.注重开展自主学习。

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学生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由于有切身实践,往往体会深刻,有助于激发悟性,增强思维力度。

缘于上述原因,在每个板块的活动中,都积极为学生主动尝试、交流、讨论等创造条件,为学生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交流中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交流、总结、应用的过程,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乐趣,这样才会使课堂生动有趣。

此外还重视方法的总结,在学生会用规律写商后,让学生回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试着总结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计算器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开门见山,引入新课今天的新课,我们请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计算器),有了它,我们的计算既快捷又准确,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计算器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通过利用计算器的好处,让学生带着“特殊功能”这个疑问进入新课。

⊙合作探究,总结规律1.建立猜想。

出示例9中的前两题:1÷11 2÷11(1)使用计算器。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1÷11的结果。

(2)根据结果猜想。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得出1÷11=0.0909…,如果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11不变,被除数乘2,得到的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提出猜想:0.0909…×2=0.1818…,因为除数11不变,被除数1扩大到了原来的2倍,得到的商也应该扩大到原来的2倍。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章第五节,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我们将通过计算器的帮助,探索数字间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

2. 通过计算器发现数字间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使用计算器,发现数字间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器。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计算器,进行一些基本的运算,如加减乘除,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算有没有什么规律可言?2.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器找出其中的规律。

例如:1+2=3,2+3=5,3+4=7,让学生观察这些式子,发现其中的规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用计算器找出一些数字间的规律,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发现。

5.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计算器找出更复杂的数字间的规律,如:1+2+3+4+5+6+7+8+9+10=?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2 = 32 +3 = 53 +4 = 7七、作业设计1. 请用计算器找出数字间的规律,并试着用文字描述出来。

答案:数字间的规律是,每个式子的结果都是前两个数字的和。

2. 请用计算器找出1到100的所有数字的和,并试着用文字描述出来。

答案:1到100的所有数字的和是505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计算器引导学生发现数字间的规律,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计算器的使用教学。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计算器找出更复杂的数字间的规律,如:平方数、立方数等的规律。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这是为了让学生在熟悉的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上册用计算器探讨规律公布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上册用计算器探讨规律公布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上册《用计算器探讨规律》公布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讨积的一些转变规律,把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的明白得和尔后自主探讨和明白得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式做好预备。

学情分析随着时期的进展,现代计算的进展迅猛异样,像计算器如此的计算工具的利用已超级普遍,应该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在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四那么计算的基础上,再安排本课的学习,如此能够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一、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培育学生观看、归纳、归纳、推理的数学能力,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探讨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期,计算器(或运算机)是探讨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发觉规律。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讨积的一些转变规律,把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的明白得和尔后自主探讨和明白得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式做好预备。

学情分析随着时期的进展,现代计算的进展迅猛异样,像计算器如此的计算工具的利用已超级普遍,应该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在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四那么计算的基础上,再安排本课的学习,如此能够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一、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培育学生观看、归纳、归纳、推理的数学能力,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探讨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期,计算器(或运算机)是探讨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发觉规律。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讨积的一些转变规律,把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的明白得和尔后自主探讨和明白得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式做好预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活动重在让学生经历过程,发现规律,发展智慧。

让学生体会到其实数学并不难,很大算式中都蕴含着有趣的规律,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规律。

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每个环节中始终贯穿“观察-发现-讨论-再发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整节课,学生亲身经历了问题的发生、发展、行成到解决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获得探索规律的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第【2】篇〗教后反思: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让学生经历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感受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我设计的本课教学思路是:第一环节谈话导入,使学生明确本课的任务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二环节引导学生经历“计算器计算---提出问题---描述规律---类比求商---计算器验算”的探索过程,得出“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就等于原来的商除以几”的规律。

探索后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探索规律的过程。

教学中,对于学情预设不足,认为教材中的问题“将第一题分别与下面两题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对于学生有难度,主动分解为“除数怎样变化了?商又怎样变化了?”的问题,感觉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后很容易回答,但课堂上却一片安静,通过教师引导后才有个别不够完整的说出。

(至今不明白是问题不明确,还是自己的课件引导出了问题,认为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当时教学机智不够,处理有些欠缺)。

反思后认为:1、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表扬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同学,同时把他不规范的语言引导的规范些,紧接着问:“谁能说的更完整些”点名其余生口答,激励总结,这时把第2题与第1题比较的发现:除数×2和商÷2及时板书,肯定学生的发现,而不是两问题回答后一起板书,也许更有利于学生回答第一题与第三题比较的结果。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探索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探索规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而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计算器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本文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以及如何将计算器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一、计算器在探索规律中的作用计算器是一种非常方便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进行计算,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探索规律。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验证猜想,发现规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前几项的值,然后观察这些值之间的关系,看看它们是否满足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满足,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猜测出这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用计算器验证一下。

通过这样的探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如何将计算器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在将计算器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让学生自己操作计算器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操作计算器,让他们亲自体验计算器的作用。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器的功能,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

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结合实际问题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画出函数的图像,然后让他们分析这个函数的性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实践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使用计算器来探索规律。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时候,我会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一些特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然后让他们观察这些值之间的关系,看看它们是否满足三角函数的定义。

如果满足,我就会让学生猜测出这个三角函数的周期、对称轴等性质,然后用计算器验证一下。

8《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8《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1、有效教学
在探索规律这一环节中,我设计“缺8数”的探索,激起了强烈的探索兴趣和能力。

学生不自觉地就进入了新规律探索的状态中,发现新的规律也成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者、参与者成为主动地创造者、主体者,而我的角色更符合顾问,适当的时机引领学生的探索走向深入、持久、有效。

2、高效教学
整节课自始至终,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规律的发现过程。

而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可使学习内容在大脑建立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数学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3、魅力教学
要使学生感悟小学数学中蕴含的丰富美,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数学是美的王国”。

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从一组组有趣的算式中寻找出了一个个固定不变的规律,即美的存在,感悟到数学的“统一美”,“12345679×9=12345679×18=”这组等式中,学生会发现积里的数字都相同,感悟到数学的“数字美”,接着根据已发现的规律,让学生写出符合规律的等式,感悟到数学的“神奇美”,数学规律被发现、被理解,这个过程本身也会令学生兴奋和满足,引起审美喜悦。

课上学生还能体验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和谐美。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

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江缘学校陈思梅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材第35页例9)二、教学目标1.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

2.提高学生的观察、对比和分析能力。

3.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重点: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式的规律。

难点:运用规律直接写出商。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计算器。

学生准备:计算器。

一、情境引入(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师: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有趣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二、学习新课1.用计算器计算。

(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

1÷11 2÷11 3÷11 4÷11 5÷11(2)师:看到这些题你有什么想法?回答:①计算太麻烦,可以用计算器。

②用计算器算出结果,这样既省时间,又能保证答案正确。

(3)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用计算器独立完成计算任务。

6÷11=7÷11=8÷11=9÷11=(4)指名说出计算结果,全班订正。

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2.观察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

1÷11=0.0909…,循环节是09;2÷11=0.1818…,循环节是18;3÷11=0.2727…,循环节是27;……(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现,揭示规律:都是循环小数,且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3)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商。

6÷11=7÷11=8÷11=9÷11=独立完成,略有困难的,可请同伴帮助完成,也可询问教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就这样,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五年级上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年级上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究规律)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究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究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打算。

学情分析随着时代的开展,现代计算的开展迅猛异常,像计算器这样的计算工具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应该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在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的根底上,再安排本课的学习,这样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究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发觉规律。

于 2022-12-1 18:53 编辑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有效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到达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乏,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在探究规律这一环节中,我设计的探究题,激发了强烈的探究兴趣和能力。

学生不自觉地就进入了新规律套所的状态中,发觉新的规律也成为学生的主题需要,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者、参与者成为主动地制造者、主体者,而我的角色更符合参谋,适当的时机引领寻声的探究走向深刻、持久、有效。

二、高效教学适时引入计算器。

在探究规律时,有的计算过程比拟复杂,这时引入计算器省时又X,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培养了学生灵敏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整节课自始自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比拟、商量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规律的发觉过程。

而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可使学习内容在大脑建立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开展和提升的过程,表达了以学生开展为本的新理念。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第【1】篇〗本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因此,重点应放在对规律的探索方面,教学完本单元内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教学时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发现探索规律,并且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上课时有些思维敏捷的孩子会一下子发现规律,并脱口而出,于是,我就让这个学生来说说是怎么想的,给还处于懵懂的孩子一些提示,小结规律后,再通过学生自己写算式来验证发现的规律,这样就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

当然,对那些“聪明”孩子的上课习惯还是要加强培养。

2、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在家里算一算例题,找找规律,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提高课堂效率,也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发现规律。

3、克服思维惰性,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

发现和总结出规律后,就可以进行简便计算,一些较难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很快得出答案,但有些孩子为了避免犯错,会回避用规律来进行计算,而是采用比较繁琐的列竖式。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课堂上对规律的感知还不够,要适当的给这部分孩子增加练习量,进一步感受规律,提高规律掌握的熟练度。

另一种是,怕粗心犯错,对于这部分孩子则可让他们算完后,进行估算,这样有利于他们养成自觉检查的好习惯,通过估算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第【2】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文章内n 加油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用计n加油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现在的数学课堂强调以人为本,n加油发展人的主体性。

基于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始终围绕着让学生自n加油主参与,深刻体验地学习,让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自主探索的过n 加油程中,主动地获得新知,发展他们的个性。

教后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教后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教后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要使学生感悟小学数学中蕴含的丰富美,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数学是美的王国”。

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从一组组有趣的算式中寻找出了一个个固定不变的规律,即美的存在,感悟到数学的“统一美”,“12345679×9=12345679×18=”这组等式中,学生会发现积里的数字都相同,感悟到数学的“数字美”,接着根据已发现的规律,让学生写出符合规律的等式,感悟到数学的“神奇美”,数学规律被发现、被理解,这个过程本身也会令学生兴奋和满足,引起审美喜悦。

课上学生还能体验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和谐美。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在比例尺是1:8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3,那么甲、乙两个圆实际的直径比是( )。

A.l : 8 B.4 : 9 C.2 : 3 D.无法确定2.小明家10月份用点80千瓦时,比上月节约了20千瓦时,比上月节约了()。

A.25% B.20% C.40%3.下图中可以表示÷4计算过程的是()A.B.C.D.4.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中央电视台晚上《新闻联播》播出的时间,以下表示方法哪一个是正确的()A.7:00 B.19:00 C.晚上7:00 D.19小时5.下面圆的周长(单位:厘米)是()A.25.12厘米 B.31.4厘米 C.37.68厘米 D.43.96厘米6.下面属于方程的是()A.x+5 B.x﹣10=3 C.5+6=11 D.x÷12>207.如果甲的最大因数等于乙的最小倍数,那么()。

A.甲>乙B.甲=乙C.甲<乙D.不确定8.一台碾米机小时碾米吨,每小时碾米()吨。

A.B.C.9.在三角形中,三个内角是∠1,∠2,∠3,若∠1=∠2-∠3,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不能确定10.把正方形,按1:200的比例尺画在图上,已知量得图上边长为5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