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氟研究现状及降氟措施研究进展_罗学平
茶叶氟富集与控制研究进展
茶叶氟富集与控制研究进展
张勇;徐平;王岳飞
【期刊名称】《中国茶叶加工》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我国个别茶类氟含量较高,已成为影响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有关茶树品种、土壤、大气、水源、肥料等因素对茶树氟富集影响,以及对不同茶叶中氟含量和浸出规律已展开研究.降低人体对茶叶摄入氟含量的措施主要有选育低氟茶树品种、改善栽培环境、增加采摘鲜叶嫩度,以及改变加工技术、饮茶方式等.各种降氟措施各有利弊,采用单一的降氟措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茶叶氟富集与控制研究的梳理,以期为茶叶降氟措施的深入研究和低氟茶的开发提供思路.【总页数】6页(P40-45)
【作者】张勇;徐平;王岳飞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杭州310029;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杭州310029;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杭州3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71.1
【相关文献】
1.茶叶中γ-氨基丁酸富集方法的研究进展 [J], 刘宗岸;毛志方;李强;施海根
2.茶树铝、氟富集研究进展 [J], 刘艳丽;金孝芳;曹丹;马林龙;周媛;韦朝领;
3.茶树铝、氟富集研究进展 [J], 刘艳丽;金孝芳;曹丹;马林龙;周媛;韦朝领
4.环境氟迁移与茶叶氟富集的关系 [J], 高绪评;王萍;王之让;潘孝永
5.茶树富集铝氟的生物学特性与茶叶铝氟含量的关系 [J], 侯少范;李海蓉;王五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砖茶初制过程中品质的形成与氟含量变化_李丽霞
咖啡碱是茶叶香气和滋味的重要成分, 在整个初制过程中,咖啡碱含量并没有大的 变化,这是由于咖啡碱性质稳定的结果。
可溶性糖是茶叶滋味“甜”的主体物质, 氨基酸是滋味“鲜爽”的主要成分,二者在初 制中的变化见表 !。在渥堆过程中,由于微生 物分泌胞外酶,水解茶叶中的纤维素、果胶 等,因此,杀青、揉捻、渥堆后的可溶性糖含量 较高。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也有类似结果。但是 在干燥过程中,由于高温作用,糖易与氨基酸 发生迈拉德反应,使得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 量均低于干燥以前。
从表 , 可知,在揉捻、渥堆和干燥过程 中,茶黄素含量明显增加,但是茶红素和茶褐 素变化不呈规律性,茶红素含量在渥堆后有 所下降,但茶褐素有所上升,可能是部分茶红 素转化的结果,而在干燥过程中,茶红素含量 有所升高,茶褐素下降,这可能是部分茶褐素
转化后沉积于叶底,形成叶底的红褐色。 表 , 砖茶初制过程中的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变化
酚氨比是茶叶滋味“醇”的衡量指标。从 表 ! 可以看出,茶叶经渥堆后,其酚氨比值最 低,为 .’ %.,因此说明渥堆是砖茶品质形成 的关键工序。由于在干燥过程中的高温作用, 糖与氨基酸发生迈拉德反应,氨基酸含量减
表 ! 品质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工序 鲜叶 杀青 揉捻 握堆 干燥
茶多酚(+ ) %.0 #. %-0 &# %-0 %# %$0 (( %$0 $(
砖茶主要采用含氟量较高的粗老枝叶加 工而成,氟含量可以达到 #"" ^ &""8= _ ?=,因 此大量饮用砖茶容易引起氟中毒,并在四川、 新疆、内蒙古、甘肃和西藏等省区出现了长期 大量饮用砖茶引起氟中毒的报道,因此如何 降低砖茶中的氟含量就倍受关注,并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 \!,‘ ] 。
氟对茶树生理的影响及茶树耐氟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 茶树具有聚氟特性,是植物界氟含量最高的 几 种 植 物 之 一。 本 文 主 要 从 茶 树 富 氟 特 点 和 分 布 规 律 、 茶树氟生理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茶树耐氟的5种可能机制,即茶树对氟的吸收模式与有 效 转 移、茶 树 次 生 代谢对降低氟毒害的作用、茶树保护性酶和非酶抗氧化 剂 对 氟 毒 害 的 防 御 、茶 树 体 内 氟 化 物 的 存 在 形 式 对 氟 毒
其生理功能全部 丧 失 。 [23,42] 目 前,有 关 氟 对 茶 树 呼 旱等抗逆性密切相 关,其 合 成 与 植 物 其 他 苯 丙 烷 物
吸作用的影响的研究较少。 Wang等 发 [24] 现在氟 胁 质如酚类物质、类黄酮等物质合成具有相关性 。 [49-50]
迫下,茶树蒸腾 速 率、ATPase活 性 均 显 著 降 低。Li 茶多酚不仅是茶叶 中 重 要 的 品 质 成 分,而 且 担 当 呼
88~3 625 mg/kg时,仍能正常生长,并未表现出 受 的必需元素[21],没 有 氟 的 存 在,茶 树 仍 可 以 正 常 生 害症状 。 [9-16] 因此,茶树被认 为 是 一 种 氟 聚 集 植 物, 长,并无缺素症 状 出 现。 自 然 生 长 状 态 下 的 茶 树 可
具有从周围环境中超累积氟的能力 。 [2] 茶树生育 期 以随环境条件累积 相 当 量 的 氟 而 无 中 毒 现 象,但 外
继续增加,茶苗受氟胁迫症状越明显,当培养液氟质 茶树耐氟的这种特 征 已 引 起 学 者 广 泛 兴 趣,并 从 多
我国茶叶氟含量状况研究
溶性氟含量, 结果表明, 不同茶类水溶性氟含量不同, 以绿茶最低, 平均含量为 -*2 (. a -&2 0& !4・ 4 % $ ; 黑茶最高, 平均 含量为 "&-2 $0 a "0-2 #* !4・ 4 % $ ;红茶类、乌龙茶类及花茶类含量居中,分别为 $**2 #$ a $"$2 0& !4・ 4 % $ 、$-*2 -\ a $$"2 "\ !4・ 4 % $ 和 $0#2 &* a $(#2 ($ !4・ 4 % $ 。名优茶水溶性氟含量比大宗茶低。茶园附近的环境条件对茶叶氟含量有 较大影响。茶叶中氟的浸出率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和水温的增加而增加, 一般在 0( 378 和 &# b 时趋于稳定。 关键词: 中国;茶叶;氟含量 中图分类号: c\.(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加。 如取自浙江金华的一级花茶氟含量比特级花茶要 高 ))( !#F , 而老茶芯氟含量是特级花茶的 $( ! 倍。 近些年来, 做工精细的名优茶在我国茶产业中所 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从测定结果看(表 ") ,名优茶氟 含量要大大低于大宗茶。绿茶中, 大宗茶水溶性氟的 含量几乎是名优茶的 ) 倍;在红茶和乌龙茶中,大宗 茶 的 水 溶 性 氟 含 量 分 别 为 同 类 名 优 茶 的 "( " 倍 和 名优茶原料较嫩, 氟在叶片中的累积量少。 而 $( ) 倍。 大宗茶一般原料相对粗老,叶片生长时间较长,氟累 积量则较高。
农业环境保护 "##", "$ ) - + ! (.* % (.&
茶园降氟措施方案
茶园降氟措施方案1. 背景介绍氟是一种常见的地下水污染物质,常常出现在茶园的灌溉水中。
氟在一定浓度下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制定茶园降氟措施方案对于保护茶叶品质和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2. 降氟措施的必要性高浓度的氟会引起骨骼疾病、牙齿病变等健康问题,而中低浓度的氟则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降低茶园中氟的浓度有助于提高茶叶的质量,并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因此,茶园降氟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3. 降氟措施方案3.1. 氟源控制茶园降低氟浓度的关键是控制氟源的输入。
以下措施可有效减少茶园中的氟污染:•选择适当的灌溉水源:选择低氟含量的水源进行灌溉,例如清洁的地下水或经过处理的水源。
•合理施肥:合理控制氟肥的施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地下水氟含量过高。
•减少农药使用:农药中可能存在氟化物,减少农药的使用有助于降低氟污染。
3.2. 土壤改良改良土壤是另一个有效的降低茶园氟含量的手段。
以下是常用的土壤改良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适量施入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助于吸附和减少氟的释放。
•调整土壤pH值:茶园土壤的pH值对氟的吸附和释放起着重要的作用。
适量调整土壤pH值,可以改善氟的行为。
•使用吸附剂:在茶园土壤中添加吸附剂,如氧化铝等,有助于吸附和固定土壤中的氟。
3.3. 氟排放控制控制茶园氟的排放也是降低氟含量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常用的氟排放控制手段:•控制茶园灌溉水的排放:合理利用灌溉水,控制排放量,避免过量灌溉导致氟污染。
•收集和处理有氟废水: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对含氟废水进行处理,减少氟的排放。
•定期监测和记录氟的排放情况:对茶园的氟排放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氟污染问题。
4. 实施与监测4.1. 实施计划茶园降氟措施的实施应该有具体的计划和时间表。
以下是实施计划的关键步骤:1.制定茶园降氟措施实施计划,并确定责任人。
2.进行茶园氟浓度的测量和评估,了解当前情况。
饮茶型氟中毒研究进展
症[ 】 。在 低氟 砖 茶 和 砖 茶 除 氟 技 术 研 究 方 面 , 曹
进 l 报道 已研 制 出含 氟 2 0mg k _ 】 ] 1 / g低氟 砖茶 ; 连 王
方亦 报道 了从 羊 骨 提 取 出 的 ( TF) 叶 降 氟 剂 。 D 茶 其 中曹进 研制 的低 氟 砖 茶 已用 于 病 区 现 场 的人 群
摄 入 量愈 高 , 斑 牙 和 氟 骨 症 愈重 。孙 殿 军[ 、 氟 9 王 ] 连方[ 】 叩等分 别对 四川 、 内蒙 古 、 新疆 等 地 区进行 了
饮 茶 型氟 中毒 病情 调查 , 表 明氟 中毒病 情 与 摄茶 均
氟 量 呈正相 关 关 系 。
五 、 茶 型氟 中毒 的 防治 策 略 砖
一
有研 究 表 明 , 四川 藏族 和汉 族 儿童 氟 斑牙 检 出 率 为 5 . 和 l . , 族 成人 氟 骨 症 患 病 率 为 12 10 藏 3 . , 族 为 零 l 。曹 进 [ 等 研 究 显 示 , 童那 28 汉 _ 7 ] 8 儿 曲摄 氟量 为 8 0 / 、 萨 为 6 9 / 、 日 . 3mg d 拉 . 3 mg d 定 7 6 / 。氟 斑 牙 患 病 率 分 别 达 到 8 . 6 ( . 8mg d 2 6 那 曲 ) 5 . 9 ( 萨 ) 7 . 3 ( 日) 提示 砖 茶 氟 、2 8 拉 、 5 9 定 ,
维普资讯
社 区卫 生 保 健 2 0 0 7年 第 6卷 第 5期
・
37 ・ 5
・综述・ 饮 茶 型 中毒 研 究 进 展 黄 艳
饮 茶 型氟 中毒 是 我 国特有 的 一种 地 方 性 氟 中 毒类 型 。 区主要分 布在 我 国西 部有 大量 饮 用砖 茶 病
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分析
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分析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县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状。
方法:选取我县5个乡为研究对象,检测水样、茶样与尿检。
结果:检测饮用水50份,水氟含量0.05~0.83mg/L;检测茶样50份,茶氟均值308.76mg/L,超标茶样5份、超标率10.00%;发现氟骨症患者341例,1度241、Ⅱ度81人、Ⅲ度18人。
结论:虽说我县未发现饮茶型地氟病流行,但超标数值较高,需要加强饮茶型地氟病监测。
关键词:饮茶型;氟含量;氟中毒;超标率前言:砖茶在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很常见。
长期饮用砖茶会对身体造成氟中毒损害,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氟化物的摄入是非常重要的。
低氟砖茶是指氟含量在210mg/kg以下的砖茶。
相关动物实验组已经证实这种砖茶能有效降低氟的摄入量,但目前对其在人体中的应用效果仍有疑问。
饮茶型氟中毒分布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也就是我国的西南、西北地区,当地居民长期饮茶,摄入的茶氟元素过多,导致机体慢性氟中毒,属于慢性中毒性疾病[1]。
饮茶型氟中毒症状类似饮水型氟中毒,表现为氟斑牙、氟骨症等,本文选取我县5乡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地饮茶型氟中毒现状。
1内容与方法1.1调查内容1.1.1基本情况选择随机抽样法实施研究,以我县5个乡为研究对象,搜集5个乡的信息,包括:民族结构、海拔高度、饮茶习惯、经纬度信息。
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饮茶者均自愿参与,且将心肝肾功能严重病变、伴有其他病史、伴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异常、精神系统异常的饮茶者排除在外。
1.1.2生活饮用水氟含量监测调查各个乡饮用水,若1个水源,则采集水源水、末梢水各1份水样,等待检测。
若有多个水源,则按照方位,各选取1份水源水样待测。
若多方位水源,且在5个以下,则全部采集取样,待测。
测定样本内的水氟含量、计算均值。
1.1.3人群茶氟摄入情况针对所选乡,每个乡抽取10份砖茶,登记饮用情况,采集边销茶样品,测定其中的氟含量。
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措施研究进展李艳红1马亚红2(1.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010031;2.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 010031)〔摘要〕饮茶型氟中毒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氟中毒类型,是由于大量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制作的奶茶、酥油茶、茶水等而引起的以骨骼、牙齿为主要损害的氟中毒。
防控饮茶型氟中毒应研究筛选推广适合广大群众口味并可以接受的低氟砖茶并引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性干预措施,以推广低氟砖茶结合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是预防饮茶型氟中毒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饮茶型氟中毒防治措施进展饮茶型氟中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地方性氟中毒类型,是由于大量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制作的奶茶、酥油茶、茶水等而引起的以骨骼、牙齿为主要损害的氟中毒。
饮茶型氟中毒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氟中毒类型,主要分布在有饮用砖茶习惯的人群中,人口总数超过3000万【1】,目前有关研究报道较少,而其对人体的危害非常严重【2】【3】,严重的病情不仅使病人因容貌的缺陷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4】,更重要的是因病致贫,同时因为生活习惯使得少数民族患病率及严重程度远高于汉族群众,因此饮茶型氟中毒不仅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涉及到民族团结及社会和谐建设。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饮茶型氟中毒,现将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措施加以总结,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 减少或杜绝砖茶摄入饮茶型氟中毒是由于大量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所引起的,因此减少或不喝砖茶,或改喝其他低氟茶叶品种,是控制饮茶型氟中毒的根本措施【5】。
但是砖茶是病区居民,尤其是藏、蒙、鄂温克、哈萨克、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居民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6】,短期内改变生活习惯非常困难,因此依靠减少或杜绝砖茶摄入的方法会影响群众正常生活。
2 砖茶降氟由于病区的少数民族群体饮浓茶习惯由来已久,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所以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重点应放到低氟砖茶的研制和砖茶除氟技术上面,将氟含量降低到安全范围之内【7】。
因此降低砖茶含氟量,研制和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氟砖茶,对控制饮茶型氟中毒、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是非常急迫的工作。
茶叶氟研究现状及降氟措施研究进展_罗学平
2 茶树对氟的吸附机理
氟很容易对植物造成危害,对氟敏感的植物更是如此, 许多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氟在根系中积累起来,地上部尤其 是嫩叶中含量很低,一般只有0.5~25mg/kg,超过50mg/kg 就会造成伤害。过高的氟化物进入植物体内,可以损伤细胞 膜,破坏叶绿体结构,降低光合效率,影响代谢过程中多种 酶的活性,导致提早落叶、衰老甚至死亡[15]。但是茶树中氟 含量高达数百mg/kg却未见茶树出现上述症状,这可能是茶 树对铝的吸附有关。在茶园的酸性土壤中,大量的氟离子与 铝离子结合形成AlF2+等络合形式[16],消除了氟离子本身的毒 性,尽管茶树不同部位含氟量差异很大,但氟铝比值却十分 接近,因此氟可能与铝以“共生”的形式被茶树吸收、运输 以及在叶片内富集;叶片也可能通过气孔直接吸附氟。但是 氟究竟是怎样被茶树吸收、运输、调控及在叶片内富集的机 理尚未见有报道,仅限于一些推测。
云南茶叶中氟含量调查及降氟措施初探的开题报告
云南茶叶中氟含量调查及降氟措施初探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料之一,被广大消费者所喜欢。
云南作为一个重要的茶叶产区,茶叶产量丰富,品种多样,深受人们喜爱。
但是,近年来云南茶叶中氟含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高氟含量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云南茶叶中的氟含量进行调查,并探索降低茶叶中氟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文旨在调查云南茶叶中氟含量的水平和分布,初步探究存在的原因和适用的降氟措施,为保护消费者健康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调查云南主要茶叶产区茶叶中氟的含量水平和分布情况。
2. 分析不同氟含量茶叶的主要因素,探究茶叶中氟的来源。
3. 探讨降低茶叶中氟含量的可行性和适用措施。
三、研究方法1. 采样。
随机选择云南主要茶叶产区,采集不同产地、品种、季节、加工工艺的茶叶样品。
2. 氟含量测定。
采用电极分离法,对采集的茶叶样品进行氟含量测定。
3.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氟含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索降低茶叶中氟含量的方法。
四、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分为六部分:第一章:引言。
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文献综述。
介绍关于云南茶叶中氟含量的已有研究,重点分析茶叶中氟的来源和健康影响。
第三章:样品采集和氟含量测定。
介绍样品采集及氟含量测定的实验设计和实施方法。
第四章:数据分析。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探究茶叶中氟含量的分布和主要影响因素。
第五章:降氟措施初探。
探讨茶叶中氟降低的方法和适用性,分析不同措施可能产生的效果和副作用。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对相关政策的建议。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次调查和分析,我们预期可以得出以下成果:1. 确定云南茶叶中氟含量的普遍水平和分布情况。
2. 找出影响茶叶中氟含量的主要因素,并阐明氟的来源。
3. 探讨可行的氟降低措施,为茶叶生产和消费提供科学的建议。
六、进度安排1. 第一周:确定研究主题和目的,规划研究内容和方法。
茶叶氟研究现状及降氟措施研究进展
摘 要 茶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茶中的主要成分如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咖啡碱等都有着重 要的生理作用。但是,近年来,茶叶中的氟含量问题却成了困扰着人类健康和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本文对我国茶树氟的吸附特性及其机理、 环境条件对茶树氟含量的影响、茶叶中氟的测定方法以及 茶叶降氟措施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低氟茶的开发提供思路。
关键词 茶树;茶叶:砖茶;氟
Ad a cdS u yo lo ie n au e r d c o f lo ie o tn e C me i n n i v n e t d nFu rd dMe s rs o u t no u rd n e tnT a( a las e s ) a f Re i F C i l i s
S c u n A r c l u a n v r i y a n 6 5 1 ,S c u n i h a g i u t r l U i e s t Y a 2 0 4 i h a )
A s r c : T a i e y i p r a t i hi e e h s o y a d t e m i i c e i a o p n n s i th v b t a t e s v r m o t n n C n s i t r , n h a n B o h m c lc m o e t n i a e
茶树中氟主要集中在叶片。 研究表 明, 茶树 叶片的含氟 量 占全株的9 . % 8 1 ,而茎 、枝 、根只 占全株的 19 ,显然茶 .% 树 吸收的氟在叶 片中的积聚与 叶片生长期 的长 短有密切关 系 。施嘉瑶等通过对四川沐川、夹江 、峨嵋等黑茶产区有 代表性茶园的新梢和老叶测 定后 认为老叶氟含量要 明显高 于新梢 ,其差异可达1  ̄3倍 ,幼嫩芽 叶 ( 2 6 一芽二叶 ) 的 氟 富集 量 达 到 4 . ~2 0 g k ,而 老 叶 则 高 达 5 0 25 4m /g 2 ~
茶叶中氟的研究进展
档普通茶氟含量介于二者之间。 马立锋等测定了 20 20 00和 0 1 年我 国主要产茶省份的 22 6 家单位的绿茶 、 红茶、 乌龙茶 、 花茶
茶 叶 中 氟 的 研 究 进 展
黄伙水 董 健 韩家才
林 荣 溪
( 福建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 司 ) 兴的茶样 , 结果是春茶含氟量较高 , 夏秋茶较低 。
( 建 省 泉 州 出入境 检 验 检 疫局 ,3 20 福 6 00)
茶 叶是 世界 三大 饮料 之 一 ,被 誉为 2 世 纪 的健 康饮 品 。 1
白学信通过研究云南大叶种、 福建小叶种和四川本地种含 氟量认为 , 品种间含氟量存在一定差异, 但不明显。 黎南华分析 认 为 , 叶种 茶 树 品种 由于 叶大 而 薄 、 质柔 软 、 大 叶 海绵 组 织 发 达、 细胞排列疏松而易于吸收大气中的氟, 造成氟含量较高。
3 加 工 过程 对 茶 叶氟 含 量 的 影响 不 明显 .
水环境 中氟的含量主要受土壤与大气环境的影响。
和黑茶共 57只茶样的水溶性氟的含量 , 7 结果表 明: 绿茶含氟
量最 低 , 最高 , 类 、 茶类及 花 茶类含 量居 中 。 黑茶 红茶 乌龙
的 主要 形 态 。
茶树吸收氟与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关。( ) 1 土壤 p H在很 大程度上改变着土壤 中氟 的存在状态。土壤 中水溶性氟与 p 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 p H的下降, 土壤水浸氟含量降 低 。( ) 2 有机质也是影 响土壤氟形态分布的重要原因。 茶园 土壤全氟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 ; 土壤水 溶性氟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 ) 3 茶树吸氟与 土壤中的粘粒含量有关。 土壤粘粒含量 高, 全氟含量也高 , 但
六堡茶中氟的检测与降氟方法的研究
六堡茶中氟的检测与降氟方法的研究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如今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饮
茶之风遍及全球。
茶叶的成份很复杂,对人体的生理、药理功效是多种多样的。
茶叶能够防龋齿,是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氟元素。
近年来新发现大量由于长期饮用氟含量过高的茶叶而引起的氟中毒现象,引起了人们对茶叶中氟的关注,
因此研究茶叶中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六堡茶为历史名茶,属黑茶类。
目前对黑茶中的氟含量以及因长期大量饮用黑茶而引起氟中毒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对六堡茶尚未有类似研究。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法对不同生产厂家的六堡茶产品中氟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冲泡方法下六堡茶的氟浸出率的动态变化,对试样中粗纤维含量,铝、铅、铜、铁、锰、钙等主要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与其氟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各种有代表性六堡茶的原料及产品中氟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评价六堡茶原料及产品氟的含量范围。
2.测定不同浸泡次数、浸泡温度和时间下氟的浸出率,研究不同冲泡方式下氟浸出率的动态变化趋势。
3.通过对六堡茶粗纤维及铝、钙、铁、铜、锰、铅等主要矿物质含量进行检测,确定其与氟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4.初步对11种常用的降氟材料进行筛选,选择出合适的六堡茶降氟材料,并对其最佳使用条件进行研究。
茶树聚氟的规律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上个 世 纪 八 十年 代 中期 开 始 , 陆续 发 现 在 我 国 西 部 的少 数 民族 聚居 区普 遍 流 行 着 氟 牙 症 和 氟 骨 症I 1 1 , 大量 的流 行病 学 调查 表 明 , 这 些地 区氟 病 的 发
质 中含量 最 高 , 骨 骼 中 以长 骨 的含 氟 量最 高 。氟 的 生 理 需要 量 为 0 . 5 — 1 . O m g / d ,成 年 人 体 内含 氟 约 为 2 . 9 g t 阍。适 量 的氟对 人体 生长 发育 和繁 殖 十分必 要 ,
G O N G S h o u - j i ,L I U Z h o n g - h u a ,T A N J u n
( ,N a t i o n a l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o f U t i l i z t a i o n o fP l a n t F u n c t i o n l a C o m p o s i t i o r  ̄ s , C h a n g s h a , 4 1 0 1 2 8 ;
然而 , 人体 对 氟 的含 量 却 最 为 敏 感 , 氟 对 人 体 的安 全 范 围 比其 他 微量 元 素 要窄 得 多 , 从 满 足 人 体
对 氟 的需 要 , 到 由于过 多 而 导致 中毒 的量 之 间相 差 不 多 。过量 的氟摄 人 会影 响人体 机 能 , 造成 器 官 的
2 0 0 5年我 国《 砖 茶 含氟 量 》 l 】 I 的 国家 标 准颁 布 , 限定 砖 茶允 许 的含 氟量 为 ≤3 0 0 mg / k g ; 2 0 0 8年 《 砖 茶 含 氟 量 的检 测 方 法 》 国家标 准 发 布 , 规 定 采 用 离
茶多酚氧化产物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茶多酚氧化产物制备方法研究进展罗学平1,李丽霞1,成 洲1,李 清1,李 丹1,敬廷桃2※(1.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工工程系,四川宜宾 644003;2.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中心,重庆 401329)摘 要 茶多酚氧化产物主要是茶色素,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开展茶色素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梳理了溶剂浸提法、化学氧化法、酶促氧化法制备茶色素的一些研究现状,认为酶促氧化法制备茶色素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茶多酚;氧化产物;茶色素;制备方法;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9415/ki.1673-890x.2017.22.030知网出版网址:/kcms/detail/50.1186.S.20170818.1919.030.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7/8/18 19:19:00收稿日期:2017-03-20基金项目: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基金(YBZYSC16-16)。
作者简介:罗学平(1981—),男,四川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茶叶加工工程。
E-mail: luo-xp@ 。
※为通信作者,E-mail: gttcqtea2004@ 。
罗学平,李丽霞,成 洲,等.茶多酚氧化产物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2017,11(22):96-99.茶多酚是茶叶中儿茶素、黄酮醇、花青素以及酚酸等4大类型的总称,占鲜叶干重的15%~25%,是茶叶的重要呈味成分[1]。
茶多酚性质较为活泼,尤其是儿茶素极易发生氧化,使茶多酚总量减少,因而不同茶类的茶多酚含量差异较大[2]。
茶多酚的氧化产物主要是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统称茶色素[3]。
随着茶与人类健康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茶色素的研究十分关注。
研究表明,以茶黄素、茶红素为主的茶色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菌抗病毒、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等功效[4-8],因而不断受到茶叶界、医学界和科技界的高度重视,而获取具有高含量茶黄素、茶红素成分的茶色素产品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用电极法降低茶汤中氟离子含量
现代经济信息358用电极法降低茶汤中氟离子含量龚沪萱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摘要:以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茯砖茶浸提液中氟含量,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茯砖茶浸提液中的茶多酚含量, 通过对冲泡时的水温、时间、次数、浸提方式等因子对茶叶冲泡过程中氟和茶多酚的浸出率的研究,我们可以寻找氟浸出率较高时的最佳水温、浸泡次数和浸提方式,用以解决茯砖茶高氟所造成的饮茶负面效应。
关键词:氟离子;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茶多酚中图分类号:O65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4-000358-01一、降低茶汤中氟离子含量的研究意义氟是人类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它可以促进人体骨骼及牙齿的钙化,增强骨骼的强度。
人体每日需要摄入的氟含量大概为1.0~1.5 mg。
但是过量氟的摄入却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害。
它可以引起氟中毒,还可以使人们的牙齿、骨骼、肾脏、肝等发生病理性改变[1]。
而茶树是一种氟含量很高的植物,茶叶中的氟元素含量尤其高。
虽然因茶树品种、叶片老嫩程度的不同,每千克茶叶中的氟含量有变化,但是基本上每种茶叶中的氟含量都远远超过人体的日常所需。
随着人们康养意识的逐步增强,由氟元素超标引起的茶汤的饮用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的重视。
我们可以通过试验对冲泡时的水温、时间、次数、浸提方式等对茶叶中氟浸出率影响的研究 ,旨在寻找氟浸出率较高时的最佳水温、时间、浸泡次数和浸提方式,用以解决茶叶高氟所造成的饮茶负面效应,并同时检测不同的冲泡水温、时间、次数、浸提方式时茶汤中茶多酚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得出茶叶的最佳浸泡时间和浸泡条件,为人们健康饮茶提供指导,同时通过研究不同浸出方式对茯砖茶中如茶多酚有效成分的影响,为降氟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二、氟离子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通过查阅文献,国内外氟的主要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以及色谱法等。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茶叶中的氟化物
茶叶中的氟化物
茶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饮料,它不但美味可口,而且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包括氟化物。
本文将对氟化物在茶叶中的存在、分布、作用及其相关研究进行深入讨论。
氟化物是一类多种成分的无机化合物,其中最常检测的成分是氟离子(F)、氯离子(Cl)、硫酸根离子(SO_4)和硝酸根离子(NO_3)。
它们全部分布在茶叶的水溶液中,尤其是氟离子,其含量较高,在中国的茶叶中介于0.002 g/L~0.3 g/L之间。
氟化物在茶叶中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茶水的 pH,从而给饮用茶提供更好的品质,同时也能降低茶水中游离的挥发性有机物,使得茶水更美味、更加纯正。
此外,氟化物也能够有效降低茶水中的病菌数量,从而减少因茶水中病菌而引发的健康问题。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讨氟化物在茶叶中的营养作用及其有效控制茶叶中的氟化物含量的技术措施。
有研究表明,茶叶中的氟离子与人体的牙齿发育密切相关,可以降低牙组织损伤,这对于儿童的牙齿发育尤为重要。
此外,氟化物还可以改善人体细胞的膜结构及其生物功能,有助于改善水肿性支气管炎和肺部炎症状,促进慢性支气管炎和肺部疾病的恢复。
尽管氟化物的功能与作用已被广泛探讨,但其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茶叶中的氟化物含量一般较低,但大量排放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及专家应当加强茶叶中氟化物的检测和管理,勤加巡查,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氟化物的排放,
以保护人体及其当地环境。
总之,茶叶中的氟化物有着显著的营养作用,但它们的含量在茶叶中应得到有效控制。
针对茶叶中氟化物的排放,国家部门及专家应当加强监管,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保护人体及其当地环境。
云南茶叶中氟含量的调查研究初探(1)
收稿日期:2011-02-28作者简介:姚美芹,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讲师。
云南茶叶中氟含量的调查研究初探姚美芹丁丽芬方泽美吕永康闫刚崔文锐(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普洱665000)摘要氟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其两面性,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本课题主要调查分析云南不同茶区主产茶类:绿茶、普洱茶和红茶等茶中氟含量的现状。
旨在让人们重视饮茶中氟摄入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影响,指导云南的茶叶生产,引导人们科学的泡饮茶叶,降低茶叶中的氟对人体的伤害。
关键词云南;茶叶;氟含量;调查研究中图分类号:TS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77-8921(2011)03-0143-04An investigation on fluorine content in Yunnan teasYAO Meiqin ,DING Lifen ,FANG Zemei ,LV Yongkang ,YAN Gang ,CUI Wenrui(Yunnan Vacational College of Tropical Crops ,puer 665000)Abstract The fluorine has dual effects on human health.Excessive intake of fluorine will exertadverse effect on human health.Fluorine levels in green tea ,Pu'er tea and black tea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paper.Key wordsYunnan ;tea ;fluorine content ;investigation茶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中国的传统饮料,成分复杂。
迄今为止,从茶叶中分离并得到鉴定的化合物种类达到700种以上,其中有机化合物有500多种,微量元素有Mn 、B 、Zn 、Mo 、Pb 、Cl 、F 等[1]。
中国茶叶中的氟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 2003, 12(3): 342-345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点项目(K2000-05-02)作者简介:马立锋(1972–),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栽培和茶园土壤的研究。
E-mial: malf-111@ 收稿日期:2003-02-16中国茶叶中的氟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马立锋,阮建云,石元值,韩文炎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8摘要:主要对茶叶中氟的来源,氟含量,氟浸出率以及茶叶降氟措施研究作了详细的综述。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土壤中的氟直接影响到茶叶中氟的含量,茶树吸收氟与土壤的pH 值、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成土母质及土壤中的阳离子有关。
大气污染影响茶叶氟含量主要是氟通过叶片气孔进入细胞,进而在茶树体内积累。
水环境中氟的含量主要受土壤与大气环境的影响。
茶叶中的氟含量随着叶片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茶叶等级越差,氟含量越高;原料粗老的茶类氟含量要比原料较嫩的茶类氟含量高;不同季节、茶树品种对氟吸收也存在差异性;茶树各部位氟累积强度依次为:叶>花蕾>籽>皮>细枝>骨干枝>细根>茎(主轴)>茎(主干)>主根>侧根;茶叶中氟浸出率与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等有关。
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热水处理,添加化学试剂,改进生产工艺等措施来降低茶叶中的氟含量。
此外,尚可以培育含氟量低的茶树品种。
关键词:中国茶叶;氟来源;含量;浸出率;降氟措施中图分类号:Q945.12;X1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3)03-0342-04茶树是一种聚氟作物,茶叶中的氟含量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有大量资料显示,氟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摄入对人体有益,过量的氟却对人体产生危害。
近年来,有的报道了饮用高氟茶叶引起了氟中毒。
茶叶最新降氟科技成果
17 《湖南农业》2020第6期/ 种植园地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对我国主要茶树品种(品系)进行了低氟含量的筛选和选育。
目前,共初选出每千克1芽5叶茶叶中氟含量低于300毫克的茶树品种(品系)35个。
根据低氟茶树品种现有栽培面积、分布以及对青砖茶、茯砖茶和康砖茶的适制性研究,从中提出5个重点示范推广的低氟高品质黑茶品种,分别为中茶108(159.1毫克,夏茶1芽5叶氟含量,下同)、中茶302(106.6毫克)、湘波绿2号(134毫克)、茗丰(127.3毫克)、槠叶齐(129.4毫克)。
其中茯砖茶地区(湖南)主要推广湘波绿2号、茗丰、槠叶齐;青砖茶地区和康砖茶地区主要推广中茶108、中茶302。
目前采用的低氟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模式包括合理施用氮肥、叶片喷施氮肥、调节树冠修剪时间和使用土壤降氟剂等措施。
这些技术已在砖茶生产区的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进行了示范推广。
1. 合理施用氮肥 通过调节茶园施氮量,控制茶树新梢中氟含量,连续3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和持续施用年限的增加,茶新梢1芽3叶中氟含量明显下降(由平均每千克99.67 毫克下降到80.33毫克,下降19.40%;每公顷施氮量在540千克时,第3年每千克鲜叶氟含量最低为50 毫克)。
在春茶氟含量较低的情况下施氮对茶树新梢氟含量影响较小(下降6.45%),但在夏秋季茶树新梢氟含量较高的情况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茶树新梢中的氟含量能明显降低(分别下降41.67%和43.33%)。
2.控制叶片喷施氮肥浓度 通过叶面氮素营养降低茶树新梢中的氟含量,夏季叶面单纯喷施尿素在2%浓度范围内,能显著降低茶树新梢中的氟含量;而叶面喷施高于2%尿素溶液,尤其是氮、磷、钾混合配施,会提高茶树新梢中的氟含量。
3.合理控制树冠 茶叶中的氟含量从嫩叶到老叶会不断累积,一般茶树品种的1芽5叶氟含量不会超过国标规定的每千克300毫克。
茶叶最新降氟科技成果湖南省茶叶研究所(410126) 包小村原料越嫩,氟含量越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树对氟的聚积作用主要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如茶园 土壤氟含量和大气氟含量等。
土壤氟水平影响茶树氟含量。谢忠雷等[17]通过对不同茶 园中茶树叶片的氟含量、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土壤水溶性氟 含量的调查得知发现茶叶氟含量与土壤水溶性氟呈显著相 关(r=0.781),但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并不显著。沙济 琴等认为不同类型土壤全氟及水溶性氟含量与鲜叶氟含量 密切相关但有所差异(潮土>红黄壤>紫色土)[1]。在较低的 pH值下,土壤中Al3+与氟形成AlF2+、AlF2+及AlF3,Al-F络合 物的稳定性随着pH值下降而增加,氟的释放也主要来源于络 合物[16]。Ruan等[18]发现土壤pH5.5时茶叶中的氟含量最高, 土壤pH值高或低于5.5,茶树叶片中的氟含量均较低,且成 熟叶氟含量与土壤中的氟浓度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达 0.88,土壤加铝能明显提高茶树对氟的吸收并促进氟向成熟 叶转移。另外,高山地区的氟向低丘地区迁移,使低丘地区 氟污染偏重,可能是造成高山茶含氟量比低山丘地区的茶叶 含氟量低的原因[19]。
综述论文
茶叶科学技术
二 00 六年第二期
4 茶叶中氟的测定方法
目前茶中氟的测定方法有离子选择电极法[21,22]、分光光 度法[23]、高效液相色谱法[24]、顶空气相色谱法[25]等。各方法 均有各自的特点,但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顶空气相色谱法前 处理比较繁琐,而且仪器成本和维护费用昂贵,一般的检测 机构很难以支撑,因此这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分光 光度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操作简单,仪器比较便宜,维护费 用也不高,而且检测速度快,精密度较高,干扰少等特点, 适合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
茶园周围环境也会影响茶树含氟量。在正常情况下,茶 树一般通过根从土壤中摄取氟,但当大气中的氟含量过高 时,茶树可通过叶片吸收氟化氢,使鲜叶中的氟大大高于良 好生态环境条件下的鲜茶叶中的氟。高绪萍等[4]对苏南11个 茶场茶树含氟量的研究表明,茶叶氟富集量与大气氟污染呈 显著正相关,萤矿石、水泥厂、砖瓦厂附近茶园茶叶氟含量 高于一般茶园茶叶的氟含量[20]。黎南华认为大气中的氟化物 随气孔进入茶树体内,顺着导管向叶尖和叶缘部分移动,逐 渐积累,并与叶片组织内的钙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的氟化 物,沉积于局部[8]。因此,茶园选址对于降低茶树氟含量有 重要意义。
综述论文
茶叶科学技术
二 00 六年第二期
茶叶氟研究现状及降氟措施研究进展*
罗学平 1,李丽霞 1,何春雷 2
(1 四川省茶业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2 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四川,雅安,625014)
摘 要 茶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茶中的主要成分如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咖啡碱等都有着重 要的生理作用。但是,近年来,茶叶中的氟含量问题却成了困扰着人类健康和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本文对我国茶树氟的吸附特性及其机理、环境条件对茶树氟含量的影响、茶叶中氟的测定方法以及 茶叶降氟措施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低氟茶的开发提供思路。 关键词 茶树;茶叶;砖茶;氟
5 茶叶降氟措施
尽管氟是维持人体机体功能的必需元素,但摄入过量的 氟往往会导致“氟斑牙”、“氟骨症”等氟中毒现象发生。 氟中毒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饮水型氟中毒”、“煤烟型氟 中毒”和“砖茶型氟中毒”[26]。WHO认为摄入4mg/day是适宜 的(其中从茶中摄入0.8~1.8mg/day),但从茶中氟的摄入 量达到2.7~5.9 mg/day就可能氟中毒[27],因此“砖茶型氟 中毒”日益引起了重视,并对茶叶降氟进行了一些研究。目 前砖茶的降氟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不同茶类氟含量差异很大。梁月荣等[9]对我国18个省市 的122只不同茶类的茶样进行氟测定,发现茉莉花茶氟含量 最低,平均为35.54mg/kg,其次为烘青,含量42.16mg/kg, 再 次 为 乌 龙 茶 44.18mg/kg , 砖 茶 氟 含 量 最 高 , 为 159.14mg/kg,红茶为70.12mg/kg。周敬思[10]统计了我国南 方13省的1359份茶样,F含量变化范围在2.1~636.4mg/kg。 马立锋等[11]对我国主要产茶省的577个茶样进行分析,结果 发 现 绿 茶 氟 含 量 为 67.53±69.49mg/kg , 红 茶 为 177.01±121.49mg/kg,花茶为167.68±112.28mg/kg,乌龙 茶 为 140.97±150.51mg/kg , 黑 茶 含 量 最 高 , 为 196.14±246.07mg/kg,可见不同采摘标准对茶叶含氟量具 有重要的影响。
茶叶氟含量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据郭雅玲等[12]对福建、 江西、安徽、浙江、云南、四川等地的181个茶样测定后发 现,同一产地同一茶类氟含量相近,但不同省区的有所差异, 氟含量浙江较高,福建次之,云南最低,即沿海地区的茶叶 氟含量相对高于内陆茶叶氟含量[13]。周敬思分析了云南、湖
7
北、湖南、四川246份砖茶发现四川产砖茶氟含量明显高于 其他省区[14],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
茶树不同品种间氟含量有一定差异。沙济琴等 对 [1] 闽 北、闽南和闽东地区的不同茶树品种氟含量分析后发现,多 数品种的氟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认为品种是茶叶含氟 量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陈瑞鸿等[5]分析了31个茶树品 种后发现乌牛早氟含量最高,为2163.2mg/kg,浙农138氟含 量最低,为805.7mg/kg,前者为后者的2.7倍。白学信研究 发现云南大叶种的含氟量最高,福建小叶种的含氟量其次, 四川本地种的含氟量最低[3]。黎南华[8]认为品种间氟含量存 在差异与叶片解剖结构有一定关系,云南大叶种叶大而薄, 叶质柔软,海绵组织发达,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有 利于增加细胞与气体的接触面及气体扩散。凤凰水仙属小乔 木型大叶种,叶片比云南大叶种小,叶较厚,叶缘内弯,栅 状组织发达。而大气中的氟正是以氟化氢气体从气孔或水孔 或潮湿空气中氟化氢形成雾通过渗透进入植物体的,因此认 为云南大叶种比凤凰水仙种易于吸收大气中的氟使得云南 大叶种氟含量较高。
Advanced Study on Fluoride and Measures for Reduction of Fluoride Content in Tea (Camellia sinensis) LUO Xue-ping, LI Li-xia, HE Chun-lei
(Key Lab of Tea Industr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Sichuan Province , Department of Tea Scienc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25014, Sichuan)
1 茶树对氟的吸附特性
茶树中氟主要集中在叶片。研究表明,茶树叶片的含氟 量占全株的98.1%,而茎、枝、根只占全株的1.9%,显然茶 树吸收的氟在叶片中的积聚与叶片生长期的长短有密切关 系[1]。施嘉璠等通过对四川沐川、夹江、峨嵋等黑茶产区有 代表性茶园的新梢和老叶测定后认为老叶氟含量要明显高 于新梢[2],其差异可达12~36倍[3],幼嫩芽叶(一芽二叶) 的 氟 富 集 量 达 到 42.5 ~ 240mg/kg , 而 老 叶 则 高 达 520 ~ 1575mg/kg , 成 熟 叶 与 新 梢 氟 含 量 存 在 极 显 著 正 相 关 (y=4.91x+371.38,r=0.72**),可见叶位间氟含量差异巨 大 。 [4,5,40]
*本文受四川省科技厅"低氟边茶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基金资助。
1 作者简介:罗学平(1981~),男,四川泸县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茶树栽培生理与生态;
E-mail: luo_xp_sicau@
6
2 通讯作者。
二 00 六年第二期
茶叶科学技术
综述论文
不同季节茶树氟含量有一定差异。一般认为春茶最高, 夏秋茶次之[1],刘超等认为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茶叶生长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生长越快。叶的成 熟4月份(春茶)平均为24.7d,而在7月初(夏茶)则为l6.1d。 生长期短则从土壤(或大气)中吸收累积的氟较少;生长期 长,则吸收累积较多。这样,夏、秋茶由于气温高,生长快, 氟的吸收和累积量就少,含氟量就较低。二是茶叶中的氟以 水溶性为主,降水的冲洗可降低叶片中氟的含量,因此认为 春茶氟含量高,夏秋茶略低[6]。但杨晓弟等[7]对安徽相同等 级的绿茶测定后发现秋茶氟含量高于春茶,陈瑞鸿等[5]测得 春季新梢不同叶位氟含量为26.0mg/kg~700.8mg/kg,均低 于夏季新梢对应叶位氟含量,由此可见不同季节茶中氟含量 规律不太明显。
2 茶树对氟的吸附机理
氟很容易对植物造成危害,对氟敏感的植物更是如此, 许多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氟在根系中积累起来,地上部尤其 是嫩叶中含量很低,一般只有0.5~25mg/kg,超过50mg/kg 就会造成伤害。过高的氟化物进入植物体内,可以损伤细胞 膜,破坏叶绿体结构,降低光合效率,影响代谢过程中多种 酶的活性,导致提早落叶、衰老甚至死亡[15]。但是茶树中氟 含量高达数百mg/kg却未见茶树出现上述症状,这可能是茶 树对铝的吸附有关。在茶园的酸性土壤中,大量的氟离子与 铝离子结合形成AlF2+等络合形式[16],消除了氟离子本身的毒 性,尽管茶树不同部位含氟量差异很大,但氟铝比值却十分 接近,因此氟可能与铝以“共生”的形式被茶树吸收、运输 以及在叶片内富集;叶片也可能通过气孔直接吸附氟。但是 氟究竟是怎样被茶树吸收、运输、调控及在叶片内富集的机 理尚未见有报道,仅限于一些推测。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饮品, 具有止渴、提神、除烦、助消化、利尿、解毒等多种功能。 主要功能成分如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咖啡碱等已被广 泛地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方面。饮茶量的多少决定于 饮茶习惯、年龄、健用12克左右是适宜的。对于体力 劳动量大、消耗多的群体,一日饮茶20克左右也是适宜的, 使用油腻食物较多可适当增加饮茶用量。但是另一方面,茶 树是富氟植物,高含量的氟对人体健康的双重作用同样为人 们所重视,因此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对茶叶中的氟进行了研 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