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教材解读》第一册9《凡出言》
国学经典《小儿语》原文及解释
![国学经典《小儿语》原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17e2b4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1.png)
国学经典《小儿语》原文及解释《小儿语》是我国国学经典作品之一,由明代的吕得胜所撰。
吕得胜,是河南宁陵人,字近溪,生活在嘉靖时。
他很关心儿童的教育工作,主张儿童有知识时,就要进行正确教育。
下面为大家带来国学经典《小儿语》原文及解释,快来看看吧!后世影响此书语言浅近,人人明白。
用四言、六言、杂言(字数不相等)的语言形式,宣传一些做人的道理。
此书问世以来,很受欢迎,比较普遍的流行于民间,所以影响很大。
四言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能有几句、见人胡讲、洪钟无声、满瓶不响自家过失、不须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无心之失、说开罢手、一差半错、哪个没有须好认错、休要说慌、教人识破、谁肯作养要成好人、须寻好友、引酵若酸、哪得甜酒与人讲话、看人面色、意不相投、不须强说当面破人、惹祸最大、是与不是、尽他说罢造言生事、谁不怕你、也要提防、王法天理我打人还、自打几下、我骂人还、换口自骂既做生人、便有生理、个个安贤、谁养活你世间艺业、要会一件、有时贫穷、救你患难饱食足衣、乱说闲耍、终日昏昏、不如牛马担头车尾、穷汉营生、日求升合、休与相争强取巧图、只嫌不够、横来之物、要你承受心要慈悲、事要方便、残忍刻薄、惹人恨怨手下奴仆、从容调理、他若有才、不服侍你一不积财、二不结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爷娘别人性情、与我一般、时时体悉、件件从宽卑幼不才、瞒避尊长、外人笑骂、父母夸奖从小为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贪财之人、至死不止、不义得来、付与败子都要便宜、我得人不、亏人是祸、亏己是福正人君子、邪人不喜、你又恶他、他肯饶你今日用度、前日积下、今日用尽、来日乞化无可奈何、只要安命、怨叹躁急、又增一病自家有过、人说要听、当局者迷、旁观者醒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休喜怒多横语、喜多狂言、一时偏急、过后羞惭人生在世、守身实难、一味小心、方保百年读圣贤书、字字体验、口耳之学、梦中吃饭六言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一年级国学上册第9课:凡出言优秀教案
![一年级国学上册第9课:凡出言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8be33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5.png)
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好好先生》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了解《好好先生》的历史故事及蕴含的道理,知道现在“好好先生〞一词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听一个东汉时期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当时著名的一个隐士司马徽身上的。
二、教授新课:1、简单介绍司马徽。
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住城东南20余里洞林寺侧〔今曹徐村〕,徽清雅,以有知人之明著称于世。
2. 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视频故事《好好先生》3. 自己读一读书上的这则《好好先生》小故事,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4.同桌互相说说。
指名答复。
教师小结。
5.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现在“好好先生〞一词的意思吗?联系历史故事说一说。
〔已成为著名成语,但一般用作贬义,指不坚持原则;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
〕三、课外拓展:1.故事中,司马徽为了生存不得已采用这种方法,这是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
在现代社会,好好先生是一种没有个性、随波逐流的人,他们明哲保身,只求相安无事,对外界不闻不问,观点骑墙,没有立场。
这一故事也是“说话〞的方式。
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二、教学目标:1、学生流利地朗读全文,读出节奏感和韵律感。
2.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诈〞“妄〞“奚〞“佞〞“诺〞“舒〞等字音。
3.能初步理解课文中队“信〞的标准,能够做到课文规定的集中说话考前须知,真实守信、简明清晰、用语谨慎等。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文中一些词句的意思以及生字。
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
国学第九册内容
![国学第九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2b13c6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7.png)
国学第九册内容
《国学大典》第九册主要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和重要思想,包括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佛家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
具体内容如下:
1. 儒家经典:
- 《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阐述了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
- 《大学》: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并介绍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要领。
- 《中庸》:主张中和之道,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达到人和社会的和谐和平稳定。
- 《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强调人性本善和修身治国兴义的思想。
2. 道家经典:
- 《道德经》:由老子撰写,介绍了道家的核心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追求道的境界。
- 《列子》:记载了列子的言行,强调阐发了道家的思想观点。
3. 佛家经典:
- 《金刚经》:佛教经典之一,强调无我空性和般若智慧。
- 《心经》:介绍了佛教的心理学和修行方法,强调观照心性的重要性。
4. 史书:
-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商朝到西汉
的历史,包含了许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 《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综合了各种史书和文献资料,以事件为主线描述了从春秋时期到元朝的历史。
5. 文学作品:
-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南北
朝时期以前的360余首古代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
- 《楚辞》:楚国民歌和辞赋的总称,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
达政治抱负为主题,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艺术风格。
以上仅是《国学大典》第九册的部分内容,这些经典著作和重要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一至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精选,快快收藏!
![阅读一至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精选,快快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c5a0682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e.png)
阅读一至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精选,快快收藏!国学是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改对小学国学教育的标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小朋友和家长们快快利用寒假学起来吧。
一年级:《三字经》节选第一部分:育人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国学经典《小儿语》原文及解释
![国学经典《小儿语》原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c0c2b5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4.png)
国学经典《小儿语》原文及解释国学经典《小儿语》原文及解释《小儿语》是我国国学经典作品之一,由明代的吕得胜所撰。
吕得胜,是河南宁陵人,字近溪,生活在嘉靖时。
他很关心儿童的教育工作,主张儿童有知识时,就要进行正确教育。
下面为大家带来国学经典《小儿语》原文及解释,快来看看吧!后世影响此书语言浅近,人人明白。
用四言、六言、杂言(字数不相等)的语言形式,宣传一些做人的道理。
此书问世以来,很受欢迎,比较普遍的流行于民间,所以影响很大。
四言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能有几句、见人胡讲、洪钟无声、满瓶不响自家过失、不须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无心之失、说开罢手、一差半错、哪个没有须好认错、休要说慌、教人识破、谁肯作养要成好人、须寻好友、引酵若酸、哪得甜酒与人讲话、看人面色、意不相投、不须强说当面破人、惹祸最大、是与不是、尽他说罢造言生事、谁不怕你、也要提防、王法天理我打人还、自打几下、我骂人还、换口自骂既做生人、便有生理、个个安贤、谁养活你世间艺业、要会一件、有时贫穷、救你患难饱食足衣、乱说闲耍、终日昏昏、不如牛马担头车尾、穷汉营生、日求升合、休与相争强取巧图、只嫌不够、横来之物、要你承受心要慈悲、事要方便、残忍刻薄、惹人恨怨手下奴仆、从容调理、他若有才、不服侍你一不积财、二不结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爷娘别人性情、与我一般、时时体悉、件件从宽卑幼不才、瞒避尊长、外人笑骂、父母夸奖从小为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贪财之人、至死不止、不义得来、付与败子都要便宜、我得人不、亏人是祸、亏己是福正人君子、邪人不喜、你又恶他、他肯饶你今日用度、前日积下、今日用尽、来日乞化无可奈何、只要安命、怨叹躁急、又增一病自家有过、人说要听、当局者迷、旁观者醒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休喜怒多横语、喜多狂言、一时偏急、过后羞惭人生在世、守身实难、一味小心、方保百年读圣贤书、字字体验、口耳之学、梦中吃饭六言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解读》第一册13《凡取与》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解读》第一册13《凡取与》](https://img.taocdn.com/s3/m/7643b4ccce2f0066f5332250.png)
11【教材解读】《育灵童国学》第一册(13)《凡取与》课文: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大意:取得或给予财物,贵在分明;给予宜多,取得宜少;想要求别人做的事情,先问自己愿不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应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强求别人去做;受了别人的恩惠,要记得报答,对别人的怨恨要忘记,别放在心上;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对待婢女和仆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厚更可贵;仗势逼迫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
解读:这是《弟子规•泛爱众》中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仍旧讲的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处理与自己地位相等的人的关系,二是处理与仆婢和权势不如自己的人的关系。
在第一个问题上,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取与、要求、恩怨几方面的关系。
首先,不管是获取还是施与,都要清楚明白,不糊糊涂涂,做明白事;给与尽量多,索取尽量少,也就是力所能及地帮助人,却不给别人随便添麻烦,做一个自律的人。
其次,在要求人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是想提出的要求,都要先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会不会愿意,如果不愿意,2就不要苛求于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去要求别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要求别人之前应该怎么做。
最后,谈及对待恩怨的问题,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难免有跟人磕磕碰碰的时候,摩擦大了,可能结成仇怨,对待仇怨,我们要宽大为怀,慈悲心肠,学会忘记,这样我们就可以生活的自在些。
而对于别人给与的恩情,则要谨记于心,想方设法去报答别人,也就是礼尚往来。
能够做到这些,我们的路途会更平坦,前程会更光明,心中会更安宁。
古代大户人家都会有奴婢和仆人,那么,作为富贵者,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下人”呢?首先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则,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对待仆人还要慈悲和宽容,因为他们的出身和知识有限,所以不能太苛责,对他们来说,主人的宽容和理解就如同阳光雨露一样,温润舒适。
国学经典《小儿语》原文及解释
![国学经典《小儿语》原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4954f0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a.png)
国学经典《小儿语》原文及解释国学经典《小儿语》原文及解释《小儿语》是我国国学经典作品之一,由明代的吕得胜所撰。
吕得胜,是河南宁陵人,字近溪,生活在嘉靖时。
他很关心儿童的教育工作,主张儿童有知识时,就要进行正确教育。
当时民间流传一些儿歌。
如“盘却盘”、“东屋点灯西屋亮”之类,他认为这些儿歌对儿童固然无害,但对品德修养以及后来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
于是他编写新的儿歌,用来代替旧的儿歌,是以成此书。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小儿语》原文及解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后世影响此书语言浅近,人人明白。
用四言、六言、杂言(字数不相等)的语言形式,宣传一些做人的道理。
此书问世以来,很受欢迎,比较普遍的流行于民间,所以影响很大。
四言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能有几句见人胡讲洪钟无声满瓶不响自家过失不须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无心之失说开罢手一差半错哪个没有须好认错休要说慌教人识破谁肯作养要成好人须寻好友引酵若酸哪得甜酒与人讲话看人面色意不相投不须强说当面破人惹祸最大是与不是尽他说罢造言生事谁不怕你也要提防王法天理我打人还自打几下我骂人还换口自骂既做生人便有生理个个安贤谁养活你世间艺业要会一件有时贫穷救你患难饱食足衣乱说闲耍终日昏昏不如牛马担头车尾穷汉营生日求升合休与相争强取巧图只嫌不够横来之物要你承受心要慈悲事要方便残忍刻薄惹人恨怨手下奴仆从容调理他若有才不服侍你一不积财二不结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爷娘别人性情与我一般时时体悉件件从宽卑幼不才瞒避尊长外人笑骂父母夸奖从小为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贪财之人至死不止不义得来付与败子都要便宜我得人不亏人是祸亏己是福正人君子邪人不喜你又恶他他肯饶你今日用度前日积下今日用尽来日乞化无可奈何只要安命怨叹躁急又增一病自家有过人说要听当局者迷旁观者醒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休喜怒多横语喜多狂言一时偏急过后羞惭人生在世守身实难一味小心方保百年读圣贤书字字体验口耳之学梦中吃饭六言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6dd20e9910ef12d2af9e772.png)
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
作者:天津市蓟县第一小学三年级六班董恩聪指导教师:蓟县第二小学王玉香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其中,国学《弟子规》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弟子规》中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有礼,义,仁、智,信,孝等很多方面内容。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国学《弟子规》,通过爸爸妈妈的讲解,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里“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主要讲的是:人无论说话做事都要讲诚信。
关于“诚信”这方面,《弟子规》里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北宋的时候,有一个人叫查道。
有一天,他带着仆人拿着礼品去朋友家拜访。
因为路途遥远,查道和仆人走到半路上都饿极了。
仆人说:“我们从您送的礼品中拿一点吃的吧?”查道说:“那可不行,这些东西都是打算送给我朋友的。
我答应要送给他,怎么能言而无信呢?”查道和仆人只好饿着肚子继续前行。
他们走啊走啊,走到一棵枣树下。
他们看见枣树上长着许多枣子,又大又红,看上去就很甜。
查道让仆人去枣树上摘下一些枣子,然后他们坐在枣树下吃枣。
等吃完枣以后,查道拿出一串钱挂在枣树上。
仆人看到了不明白这是为什么,问道:“枣树的主人又不在,你为什么如此认真?”查道说:“虽然枣树的主人不在,但是我们做人要讲诚信,吃了别人的东西就应该给钱。
”这就是流传了几千年的《吃枣留钱》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说话做事一定要讲诚信。
“凡出言、信为先”,像这样精彩的词句在《弟子规》中还有很多很多。
我以后要认真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让我们的古老文明代代传承。
条据书信 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翻译
![条据书信 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650c330561252d381eb6e16.png)
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翻译弟子规全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恨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弟子规凡出言全部解释
![弟子规凡出言全部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e58c2e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0.png)
弟子规凡出言全部解释弟子规凡出言全部解释导语:《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小孩学的。
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凡出言全部解释,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弟子规凡出言原文——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弟子规凡出言原文——信的翻译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遵守承诺。
欺骗或花言巧语之类的伎俩,绝不能去做。
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应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刻薄的言语,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还未了解真相之前,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任意传播。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说话要口齿清晰,语速舒缓,不要说得太快,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
遇到别人搬弄是非,要用智慧判断,不要介入,与已无关就不必多管。
看见他人的优点善行,就立刻向他看齐,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
看见他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心里先反省自己。
有则改之,如果没有就警醒不犯同样的过错。
人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
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狐朋狗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远离你。
反之,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
第28课凡出言~切戒之
![第28课凡出言~切戒之](https://img.taocdn.com/s3/m/1c43ea3b650e52ea5518982d.png)
第二十八课凡出言~切戒之【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之前我们学习了《弟子规》“入则孝”、“出则弟”、谨言慎行,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信”的部分。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好,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下。
“信”,齐。
(信。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好,我们先来看“信”,“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哪位同学知道?(“凡出言,信为先”的意思:是凡是话要出口的时候一定要讲信用,不要答应别人要做的事,然后又要反悔。
)好,做人首先要诚信。
好,请坐。
老师来总结一下。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就是我们做人首先要讲究诚信,要守信用,讲话一定要守信,符合实际。
如果说谎话骗人,或者说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话,胡言乱语,这都是不可以的。
你看这个“诈”它就是代表欺骗;这个“妄”就是代表胡言乱语、荒诞不合理,这样一定是不可以的。
“诈与妄,奚可焉”。
在《论语》当中也有讲到,“人无信不立”。
就是告诉我们,如果这个人不讲求信用,那么他就在社会当中无法立足,因为社会都是互相帮助,社会是一个共同体。
假如你言而无信,那么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越来越不相信你,人家就会远离你,那我们做事情就没有办法成就。
所以首先做人言而有信,“凡出言,信为先”。
我们看看这个“信”字,左边一个“单立人”,右边一个“言”,我们中国老祖宗造字都特别有智慧,其实每个字它都涵盖着人生的道理。
这个“信”字,我们一看,做人首先要怎么样?讲话要信为先,做人首先要守信。
古人他的确是有做到了“一言九鼎”、“一诺千金”;除了守信的意思之外,还有当信义、义务来讲。
就是做人要守住这个道义,守住这个信义,要懂得恩义、情义、道义。
打个比方,好比和父母之间,作为孝子对父母要孝敬、孝顺,这件事情都不用别人来要求我们,也不需要跟父母签订什么条约对不对?这是孝子心中时时都挂念着父母,时时都为父母着想,时时都想着来回报父母,永远都不敢忘记父母对我们点点滴滴的付出,这就是一个人的“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部编版1-6年级文言文汇总+拼音+注释+解释
![小学道德与法治部编版1-6年级文言文汇总+拼音+注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73841a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1.png)
小学道德与法治部编版1-6年级文言文汇总+拼音+注释+解释简介本文档汇总了小学道德与法治部编版1-6年级的文言文内容,并提供了拼音、注释和解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文言文。
1年级文言文《弟子规》- 弟子规:dì zǐ guī- 注释:这是一本教导儿童道德行为规范的经典著作。
- 解释:通过研究《弟子规》,学生可以了解正确的道德观念及行为准则。
2年级文言文《千字文》- 千字文:qiān zì wén- 注释:这是一首字数恰好为一千的诗歌作品,通过一千个字组成的句子,呈现了丰富的意义和教育内涵。
- 解释:学生通过研究《千字文》,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同时了解到其中蕴含的道德和教育意义。
3年级文言文《三字经》- 三字经:sān zì jīng- 注释:这是一本以三字为韵的文言文经典,主要讲述了儿童应该知道的常识和道德准则。
- 解释:学生通过研究《三字经》,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够从中汲取道德和人生智慧。
4年级文言文《百家姓》- 百家姓:bǎi jiā xìng- 注释:这是一本以百家姓氏为主题的文言文读物,通过介绍各种姓氏的来源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 解释:学生通过研究《百家姓》,可以了解到各种姓氏的含义和历史背景,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5年级文言文《论语》- 论语:lún yǔ- 注释:这是一本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言文著作,内容涵盖了伦理道德、政治理念等多个方面。
- 解释:学生通过研究《论语》,不仅可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价值观。
6年级文言文《山海经》- 山海经:shān hǎi jīng- 注释:这是一本记载了古代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神话传说的文言文著作,包含大量神奇的故事和意象。
- 解释:学生通过研究《山海经》,可以了解到古代的地理和神话知识,丰富了解世界的想象力和文化背景。
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走进国学》
![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走进国学》](https://img.taocdn.com/s3/m/8a872cdd700abb68a982fba2.png)
第一部分诗词歌赋竹里馆①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②。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这首诗描绘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以“幽篁”、“深林”、“明月”三个词写自然景色。
以“独坐”、“弹琴”、“长啸”三个词写人物活动。
短短两句,抒发了安闲自得之情;并使外景与内情交融无间、融为一体。
全诗语言自然平淡且富有韵味。
【作者简介】王维(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
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
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春夜喜雨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②。
【请你读读】多好的春雨呵好像知道时节变化,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
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
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一片漆黑,只有江面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清晨观赏细雨湿润的处处春花,朵朵沉甸甸的开遍美丽的锦官城。
【帮你理解】①这首诗是诗人住在成都草堂时写的。
②锦官城:四川省成都市。
因为古代成都曾经住过主持织锦的官,所以叫锦官城。
锦:一种彩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简析】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
一年级上册语文国学经典
![一年级上册语文国学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10954e6216fc700aba68fc15.png)
2.yún téng zhìyǔ,lùjiéwéi shuāng jīn shēng lìshuǐ,yùchūkūn gāng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jiàn hào jùquè,zhūchēng yèguāng guǒzhēn lǐnài,cài zhòng jièjiāng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三字经》节选
5. gǔrén yīzài xīn,xīn zhèng yào zìzhēn。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诗词:
zìxiǎo cìtóu shēn cǎo lǐ,ér jīn jiàn jǘe chūpéng hāo。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唐】杜甫《花鸭》节选)
多彩童年
经典:
1.dìzǐguī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cì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2.fànài zhòngér qīn rén yǒu yúlìzéxué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shírén búshílíng yún mù,zhídài líng yún shǐdào gāo。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小松》)
如画江山
经典:
1.léi yǐn yǐn,wùmēng mēng。rìxiàduìtiān zhōng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fēng gāo qiūyuèbái,yǔjìwǎn xiáhóng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一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九
![一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九](https://img.taocdn.com/s3/m/73b4c70184868762cbaed552.png)
一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九(一)经典国学再现瑕丘卖药,邺令投xx。
xx右相,铜臭司徒。
xx渔父,xx樵夫。
渔人鹬蚌,xx[夋兔]xx。
我是小助手瑕邱:瑕邱仲,也作瑕丘仲,曾出现在汉代。
邺令:邺县县令,指战国时代魏国的西门豹。
右相:即xx。
铜臭:即铜钱的臭味,后用以讽刺为富不仁或用钱买官者。
司徒:即xx,字威考。
东汉xx人。
渔父:捕鱼的人。
樵夫:砍柴的人。
鹬蚌:比喻互相争执的两方。
xx:xx。
我是小翻译瑕邱仲卖药百年,其实是位谪居世间的神仙;邺县县令西门豹把巫婆投入河中,杜绝了“河伯娶妇”的恶习。
杨国忠的权势像一座冰山,太阳一出来就溶化了。
崔烈花五百万钱买得司徒,被讥讽一身铜臭味。
晋朝太元年间,武陵渔夫曾无意中进入桃花源;唐朝永泰时,樵夫因追逐白鹿误入榴花洞。
后来都不知其所在。
鹬蚌相争,互不相让,渔夫两者并擒而得利;韩卢逐,犬兔累死,农夫毫不费力而获利。
xx的xx1.文中哪句话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话有关?用直线画出来。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瑕xxxx是一位神仙。
()(2)“冰山右相”的意思是右相像冰山一样冷。
()(3)“武陵渔父”的意思是武陵的渔夫。
()3.“邺令投巫”表现了西门豹怎样的品质?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呢?弘扬传统文化樵夫闯入xx洞世间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也有神奇的传说。
福建闽县的东山有一座榴花洞,传说在唐朝永泰年间,有个名叫蓝超的樵夫,有一天上山砍柴,遇见一只白鹿,于是追逐白鹿,一直追到河边,渡过河水,进入一个石门。
刚开始洞门很窄,深入之后,豁然开朗,里面有人居住,可听见鸡犬声。
有一个老翁告诉蓝超:“我们是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才来到此地居住。
”老翁请蓝超留下来。
蓝超回答,要先回去辞别亲人旧识再回来。
临别老翁送给他一枝榴花。
出洞后,蓝超仿佛做梦一般。
不久,他想再去,却找不到了。
宋代的蔡襄曾在此担任太守,他游览榴花洞之后,曾写了一首《榴花洞》诗:“洞里花开无定期,落红曾见逐泉飞。
《弟子规》解说(六)
![《弟子规》解说(六)](https://img.taocdn.com/s3/m/b8371fa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4.png)
《弟子规》解说(六)
佚名
【期刊名称】《下一代》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原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对自
己讲出来的话绝对要放在心上去实践、去履行。
答应别人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总页数】3页(P18-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3
【相关文献】
1.国学启蒙弟子规漫画版连载(六)
2.安徽(六安)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科普解说设计
3.弟子规漫画版连载(六)
4.守住绿水青山——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第六集)
5.我反对儿童读《弟子规》的六大理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教材解读】《育灵童国学》第一册(9)
《凡出言》
课文: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大意:
凡是说出的话,都要诚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骗人、胡言乱语,这
怎么可以呢?多说不如少说,说的话要符合实际,千万不要花言巧语。
说话不要刻薄、肮脏,也一定要不要沾染市井粗鄙的习气。
看到的事情没有弄清楚,不要随便乱说;听说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传话。
对于自己认为不妥当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一旦轻易许诺,就会进退两难。
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缓慢,不能讲得太快,也不能含糊不清。
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是非很难弄清楚,所以和自己没关系的事,不要多问多管。
解读:
这一课属于“次谨信”的内容,特别强调的是言语方面的谨慎与诚信。
我们在生活中大概都遇见过“出口伤人”的人,也常常会感到“言多必失”的沮丧,这都说明了说话得当的重要。
这一课主要就是把“应该如何说话”的要点教给孩子。
言语和行动一样,需要抓住两个核心原则——谨、信。
课文也根据不
2
同的场合与情况,为孩子提供了不同的语言规范要求。
首先,说话要实实在在,不要说谎,也不要说一些荒唐无稽的话。
当然,这里的荒唐话,指的不是一些童言无忌、充满想象的天真话语,而是歪理、谬论。
其次,说话要掌握适度原则,不要说得太多,以防言多有失,特别是不要说一些花言巧语、阿谀奉承之辞。
第三,脏话、粗话和容易伤人的刻薄话是不能说的。
孩子的语言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很容易在生活环境中学会不好的说话方式,所以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非常重要。
第四,传闻是不能信、不能传的,所谓“谣言止于智者”。
第五,与人交往时,不要轻易许诺,而一定要确定是合于道义的、自己可以做到的事,再慎重许诺。
否则,做了会违背道义,不做又会失信于人。
第六,在平时说话的时候,不要毛毛躁躁、吞吞吐吐,而要从从容容、清清楚楚。
第七,关于他人之间的矛盾,往往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这时候不要偏听偏信、偏帮一方,而要让他们自己解决矛盾。
这一点容易让人误解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实际上它告诉孩子的道理是:要把握好人际交往的尺度,不要轻易卷入他人的争执中,而要尽量保证客观、公正的态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