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钢琴之王的微笑课时达标北京版
四川省眉山市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钢琴之王的微笑教案推荐北京版
是啊,其实她是想说:当“我”冒充您的学生被您发现时,是您,才使我;当我为极其普通的演奏会收入甚微而苦恼时,是您,才使我;当“我”
时,是您 ,才使我 。
(2)你们说这对姑娘来说真的只是“点滴"的帮助吗?
不是,是比黄金还要珍贵。——读出来
(1)表达意义: 第一次—-给人的外在印象(亲切之笑)
第二次——为人处事的方式(善良之笑)
第三次——对于他人的评价(真诚之笑)
总结:文章还有一处提到了钢琴之王的微笑,—-题目。为什么要以它为题呢?
这三次微笑贯穿全文始终,是文章的线索。
板书:线索
(2)对姑娘的影响:第一次-—李斯特的和蔼亲切使姑娘倍感羞愧;
(1)学生自主汇报。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田螺的奇妙.(圆乎乎、从头转到尾、越来越密、角质的硬片)
(3)问:你们觉得田螺的造型上最奇妙的是什么?
(4)这几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接着研究,看看这只田螺还有什么奇妙的地方?
二、重点研读——田螺的奇妙。
1、学生默读文章9—-18自然段.
2、预设句二:不知啥时候,它已爬到玻璃缸子的上面,像个球似的,牢牢地粘在壁上-—紧紧挨着水面.看样子,即使缸子再高、水再多它也会爬到顶的.
(1)学生汇报交流。
(2)问:同学们,联系上文,田螺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不管缸子多高,它都能爬到顶上去。)
(3)指导朗读.
预设句三:吐出来的小球球,慢悠悠地降到水底,就像飞机投下的小炮弹。
就在演奏会即将结束之际,上演了课始出现的那一幕:
姑娘捡起一束鲜红的玫瑰,深情地送到李斯特手中:“先生,您是我一生中最伟大、最可敬的老师,感谢您那颗金子般善良的心!”
银州区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钢琴之王的微笑》教案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
A 学习《石灰吟》
1. (课件出示《石灰吟》)
(1)讲解: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表达形式。石灰是一种普普通通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谁再来读读这首古诗.
(2)对于诗人于谦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预习单中资料。)
2. 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感悟墨梅的冰清玉洁和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难点: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1)当李斯特听说了姑娘的解释后,又微笑了,这次微笑是为什么?
(2)生:鼓励姑娘 同台演出 读相关语句
(3)假如你是这个姑娘,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会怎样想?
第三次微笑
(1)读李斯特微笑着说的话,读出你从他的微笑和语气中的感受.
(发自内心的笑,即饱含了真诚的祝贺,又包含了善意的批评)
(2)读姑娘的话,体会她当时的心情,感悟真谛
我首先引导学生从理解题目、介绍作者入手,让学生对其为人有较多的了解。在“知诗人,明诗题"之后,抓住关键字眼,了解诗意,再想象诗的意境,感悟全诗的思想感情.最后,引导小结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学生初步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然后拓展介绍其他托物言志的诗词并且尝试创作,做到授之以渔,使学生终身有益。
3.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当一个人遇
到困难的时候,应给予诚挚的帮助,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
蕲春县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钢琴之王的微笑教案推荐北京版
“钢琴之王”的微笑教学目标:1。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2.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能够抓住李斯特的言行体会李斯特优秀的品质.感知李斯特的表现与姑娘心里变化之间的关系.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4。
懂得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予以诚挚的帮助,这种帮助往往会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能够抓住李斯特的言行体会李斯特优秀的品质。
感知李斯特的表现与姑娘心里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抓住李斯特的言行体会李斯特优秀的品质。
感知李斯特的表现与姑娘心里变化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放音乐)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听到的这首曲子就是“钢琴之王”李斯特的《爱之梦》,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这美妙的琴声一同走进1832年的那一场特别的演奏会.二、自学感知,体会人物性格1.出示:(教师配乐朗诵)姑娘捡起一束鲜红的玫瑰,深情地送到李斯特手中:“先生,您是我一生中最伟大、最可敬的老师,感谢您那颗金子般善良的心!”提问:这位姑娘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说呢?让我们更近的接触李斯特,从他的言行中去寻找答案,从他的微笑中去寻找答案。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1)画出描写李斯特言行的句子。
(2)写下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汇报(1)“我是李斯特。
"李斯特微笑着说,“听说我的一位学生住在这儿,明天就要举办钢琴演奏会,我想这个人肯定就是您了。
”还有谁画的也是这句?——这是李斯特的第一次微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微笑”——和蔼(换亲切)“您"——有礼貌即使是面对着这样一个冒充自己学生的人,李斯特仍能微笑着说,足见此人——胸襟广阔、够绅士、对人亲切调转话题:此时姑娘的表现如何?(指名声朗读)总结:真是羞愧难当啊!板书:羞愧李斯特又是怎么说的呢?比较:“姑娘,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好吗?”李斯特温和地说.“姑娘,告诉我是怎么回事?”李斯特说。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钢琴之王的微笑》课时达标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钢琴之王的微笑》课时达标北京版一、选择题。
(共20题)1.“wēn hé”的汉字是()。
A.温和B.温河C.湿和2.“惊叹”的近义词是()。
A.受惊B.叹息C.惊讶3.下列选项中,是多音字的一项是()。
A.同B.沉C.重4.“炉火纯青”的意思是()。
A.炉火是青色的B.形容技艺娴熟C.形容烧炉火的技术娴熟5.“座无虚席”的意思是()。
A.形容观众、听众多B.形容没有损坏的座位C.形容座位的质量良好6.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段自然段?()A.18B.19C.207.“房门开了,一位脸色仓白的姑娘走了出来”,这句话中的错别字是()。
A.仓B.色C.姑8.“钢琴之王”指的是()。
A.斯科特B.李斯特C.贝多芬9.“钢琴之王”的故乡是()。
A.匈牙利B.美国C.意大利10.文中的这场演出会是在哪一年举行的?()A.1831年B.1731年C.1832年11.李斯特为什么知道将要演出的女孩住在哪个房间?()A.店主告诉李斯特的B.李斯特听见了练习的琴声C.因为是李斯特的徒弟,来之前有过联系12.女孩见到李斯特后,第一次哭是因为()。
A.女孩感到羞愧B.长时间没有见到师父,有点激动C.第一次见到李斯特,内心激动13. 女孩见到李斯特后,第二次哭是因为()。
A.女孩感到羞愧B.女孩受到感动C.女孩感到害怕14.“如诗如画的琴声使全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A.正面描写B.侧面描写C.以上两者都有15.女孩为什么冒充是李斯特的学生?()A.父亲因病失去工作B.家里只有母亲帮别人洗衣挣得少许的钱C.以上两者都对16.李斯特对女孩的遭遇的态度是()。
A.同情B.没感受C.冷淡17.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李斯特在听完女孩的弹奏后给的建议?()A.注意掌握节奏B.注意演奏时的表情交流C.手指的力度要均匀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女孩最终成了李斯特的学生B.女孩的演奏没人去听C.李斯特对学生很苛刻19.下列选项中,哪个是李斯特的美好品质?()A.风趣B.善良C.以上两者都正确20.针对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钢琴之王”的微笑同步练习北京版
10 “钢琴之王”的微笑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居里夫人的故事》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震惊)了全世界。
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
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
可是,她付不起,上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
回乡的(希望愿望)总是那么渺茫。
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作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
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
典礼将要结束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主席台。
这位老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
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划去括号中不适当的词语。
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内写上序号。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解释。
①“簇拥”的意思是()。
A.聚成一团 B.许多人紧紧地围着 C.许多人围着②“盛誉”的意思是()。
A.很高的荣誉B.称赞C.赞美、夸奖(2)“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热泪.B.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不忘小时侯教过她的老师的美德感动,所以流下热泪.C.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热泪。
3.本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哪两件事?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1、震动希望愿望传播2、(1)①B ②A (2)B3、(1)居里夫人帮助她的法语老师完成重游出生地的愿望。
江西省萍乡市XX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钢琴之王”的微笑同步练习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10 “钢琴之王”的微笑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居里夫人的故事》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震惊)了全世界。
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
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
可是,她付不起,上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
回乡的(希望愿望)总是那么渺茫。
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作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
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
典礼将要结束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主席台。
这位老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
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划去括号中不适当的词语。
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内写上序号。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解释。
①“簇拥”的意思是()。
A.聚成一团 B.许多人紧紧地围着 C.许多人围着②“盛誉”的意思是()。
A。
很高的荣誉 B.称赞C。
赞美、夸奖(2)“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热泪。
B。
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不忘小时侯教过她的老师的美德感动,所以流下热泪。
C。
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热泪.3.本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哪两件事?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1、震动希望愿望传播2、(1)①B ②A (2)B3、(1)居里夫人帮助她的法语老师完成重游出生地的愿望。
六年级语文上册 钢琴之王的微笑 课时达标
第十课“钢琴之王”的微笑一、选择题。
(共20题)1.“wēn hé”的汉字是()。
A.温和B.温河C.湿和2.“惊叹”的近义词是()。
A.受惊B.叹息C.惊讶3.下列选项中,是多音字的一项是()。
A.同B.沉C.重4.“炉火纯青”的意思是()。
A.炉火是青色的B.形容技艺娴熟C.形容烧炉火的技术娴熟5.“座无虚席”的意思是()。
A.形容观众、听众多B.形容没有损坏的座位C.形容座位的质量良好6.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段自然段?()A.18B.19C.207.“房门开了,一位脸色仓白的姑娘走了出来”,这句话中的错别字是()。
A.仓B.色C.姑8.“钢琴之王”指的是()。
A.斯科特B.李斯特C.贝多芬9.“钢琴之王”的故乡是()。
A.匈牙利B.美国C.意大利10.文中的这场演出会是在哪一年举行的?()A.1831年B.1731年C.1832年11.李斯特为什么知道将要演出的女孩住在哪个房间?()A.店主告诉李斯特的B.李斯特听见了练习的琴声C.因为是李斯特的徒弟,来之前有过联系12.女孩见到李斯特后,第一次哭是因为()。
A.女孩感到羞愧B.长时间没有见到师父,有点激动C.第一次见到李斯特,内心激动13. 女孩见到李斯特后,第二次哭是因为()。
A.女孩感到羞愧B.女孩受到感动C.女孩感到害怕14.“如诗如画的琴声使全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A.正面描写B.侧面描写C.以上两者都有15.女孩为什么冒充是李斯特的学生?()A.父亲因病失去工作B.家里只有母亲帮别人洗衣挣得少许的钱C.以上两者都对16.李斯特对女孩的遭遇的态度是()。
A.同情B.没感受C.冷淡17.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李斯特在听完女孩的弹奏后给的建议?()A.注意掌握节奏B.注意演奏时的表情交流C.手指的力度要均匀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女孩最终成了李斯特的学生B.女孩的演奏没人去听C.李斯特对学生很苛刻19.下列选项中,哪个是李斯特的美好品质?()A.风趣B.善良C.以上两者都正确20.针对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钢琴之王的微笑教学教案北京版
“钢琴之王”的微笑【教材分析】课文记叙的是“钢琴之王”李斯特热情帮助一个身处困境姑娘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斯特善解人意、能真诚帮助身处困境的人的人格魅力。
全文共22个自然段,可以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李斯特是著名的钢琴演奏家,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
第二部分(第2—16自然段)在德国的一家小旅馆内,李斯特听说有人冒充他的学生,要举办钢琴演奏会。
当天晚上,李斯特循着钢琴之声找到了冒充自己学生的姑娘,问明原委后,亲自辅导她弹奏,姑娘十分感动。
第三部分(第7—22自然段)第二天晚上,在歌剧院内,李斯特与姑娘同台献艺,演出获得了成功。
姑娘感慨万分。
课文很有特色,紧紧围绕“微笑”这一主线展开。
文中李斯特三次微笑发生的地点、时间、情景有所不同,因而对姑娘产生的影响不一样,对读者的震撼也不一样。
第一次微笑是李斯特主动的登门寻找冒充自己学生的人。
当他见到脸色苍白的姑娘时,微笑着介绍自己并且向对方询问。
第二次微笑是李斯特听完姑娘的解释后,为她演奏她刚才弹奏的曲子,姑娘惊叹不已。
李斯特微笑着鼓励她,说她也能谈得同样好。
第三次微笑是师生同台献艺大获成功,李斯特微笑着向姑娘表示祝贺。
【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
2.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3.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4.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给予诚挚的帮助,这种帮助往往会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
【学情分析】学生对钢琴之王李斯特比较陌生,对其三次微笑的不同意义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学前,要通过引导学生查阅李斯特相关资料或观看李斯特钢琴独奏的视频资料等手段,使李斯特形象在学生心中尽可能地立体化。
从课文角度来讲,与《顶碗少年》有相通之处,要教育学生在别人身处困境时,给人与帮助。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钢琴之王的微笑》精品课件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钢琴之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2021/4/2
9
第一次微笑 第4自然段
寻找“学生”,和蔼可亲
当李斯特知道这个姑娘冒充自己的学生在这里 举办钢琴演奏会时,为什么没有发脾气,反而微 笑?
姑娘表现和感受:脸红 羞愧 泪水夺眶而出
第三次微笑 第21自然段 献艺成功,微笑祝贺。
李斯特也把一束金黄的郁金香送给了姑娘。他 微笑着说:“祝贺你演出成功。姑娘,你是我所有 的学生中最勇敢的,居然没有通知老师一声,就加 入了我的学生的行列。”
李斯特的话什么意思?从他的微笑和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三次微笑 第21自然段 姑娘是怎么说的?读一读。 她当时的心情怎样?
第二次微笑 第12自然段 明白真相,微笑鼓励。 (1)李斯特为什么提议与姑娘同台演出?他的用意 何在?讨论并回答。 (2)假如你就是当时的这位姑娘,你会怎样想?
姑娘表现和感受: 惊讶 激动 眼泪又流了下来
第二次微笑 第12自然段 (3)姑娘的两次泪水有何不同?
第一次是羞愧的泪水,这一次是感动的泪水。 (4)自由读8—16自然段,分角色对读。 (5)此时你对李斯特有了怎样的认识?
姑娘的表现和难的时候,如果有人能伸出援助 之手,即使只有点滴的帮助,对身处困境的人来 说也如黄。金。般。珍。贵。。 “黄金般珍贵”指的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拓展延伸
读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有不少感受。 感受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请你写一写。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 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 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
小学复习课件
呼中区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钢琴之王的微笑教案北京版
南沙群岛地处赤道边缘,高盐、高湿、高温,雾水是咸的,晒干后便是白白的盐花,放在地上的温度计,一两分钟便会晒爆。连以海为生的渔民都视其为生命的禁区。而勇敢的战士们却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战士们不畏艰难的饿精神不正诠释了英雄的真谛吗?
②“如果……即使……也"对句子表达有何作用?
③“如黄金般珍贵”,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为什么?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④齐读பைடு நூலகம்几句话。
2.评价人物:你认为李斯特和姑娘分别是怎样的?
(李斯特:善良大度 真诚助人; 姑娘:知错悔过 ……)
3。通读全文,写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
(1)写感受要抓住主要人物的表现,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3.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当一个人遇
到困难的时候,应给予诚挚的帮助,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
知道“钢琴之王” 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文中写“钢琴之王"三次微笑,那这三次微笑有
什么不同呢?
二、默读课文,思考:“钢琴之王”三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微笑:
(1)个别说:寻找学生 和蔼可亲
(亲自调查,没发脾气—-先了解情况在下结论)
(2)当李斯特知道这个姑娘冒充学生在这里办演出,为什么没发脾气,反而微笑?
(3)姑娘:羞愧 诉说原委
(4)读:姑娘如此伤心,你读读相关语句.
第二次微笑
二、提出主线:
通过初读课文,战士们在驻守中遭受的种种困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饿印象,并被他们的精神所深深的感动,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南沙海军在驻守中遭受了哪些困难,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可以体现出战士们具有哪些精神品质,结合课文的内容谈一谈。再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看怎样读才能更好的体现战士们的精神品质。最后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钢琴之王”的微笑_北京课改版
“钢琴之王”的浅笑《" 钢琴之王 "的浅笑》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1 册第 3 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记述了" 钢琴之王 " 李斯特热忱帮助一个身处窘境姑娘的动人故事,表现了李斯特善解人意、能真挚帮助身处窘境的人的人品魅力。
字里行间流露着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是一篇内容丰富文质兼美的记述文。
一、教课目的1、学会 9 个生字及新词语。
2、能够联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质理解句子的意思。
3、知道 "钢琴之王 "的几次浅笑有什么不一样。
4、能够抓住最感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觉。
5、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6、懂适当一个人碰到困难的时候,应该赐予真挚的帮助,会窘境中的人挣脱窘境教课要点:知道 " 钢琴之王 "的几次浅笑有什么不一样教课难点:能抓住最感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觉二、学生状况剖析本班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质理解课文内容,有必定的自学能力,初步养成了做标注的习惯。
一部分学生能够抓住文中的词语进行品尝。
会小组合作学习,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三、教课方式设计这篇课文篇幅长,让学生真实理解课文的内涵比较难,因此我把要点放在经过理解钢琴之王三次浅笑的不一样,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质睁开想象,去领会他每次浅笑的内涵,进而深入理解那句富裕真理的话。
初读课文后,直接进入主题 "想想李斯特的浅笑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带着问题体验,自己学习,小组合作沟通,在理解文中的词语,指引学生进行想象体验的过程中指导朗诵。
出示课件,指引领会,发展学生的思想能力。
四、教课活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谈谈钢琴之王是谁?你认识他么?投影出示平生资料。
(学生读)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学习《"钢琴之王 "的浅笑》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课文状况1、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状况。
六年级上语文一课一练10 “钢琴之王”的微笑_北京课改版-word文档
2019年北京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0 “钢琴之王”的微笑同步试题1.用“√”给下列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遭.遇(zāo cáo) 沉吟.(yín yīn)娴.熟(xián xiān) 铭.记(mǐn míng)2.规范书写词语。
3.圈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你礁,我刚给你上了一节炼习课,现在你可以向任何人说你是李斯特的学生了。
( )( )2.听说我的一位学生住在这儿,明天就要举办刚琴演奏会,我想这人肯定就是您了。
(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好像诗和画一样美丽,形容风景美丽,生活丰富。
( )2.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 )3.没有空着的座位,一般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参加的人很多。
( )5.按要求写句子。
1.演奏显示出了水平。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会弹钢琴的姑娘想帮助母亲减轻家中负担,就冒充李斯特的学生,到外地弹钢琴挣些钱。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感谢您那颗心(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_________________,即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李斯特也把一束金黄的郁金香送给了姑娘。
他微笑着说:“祝贺你演出成功。
姑娘,你是我所有的学生中最勇敢的,居然没有通知老师一声,就加入了我的学生的行列。
” 1.文中小姑娘共留下几次泪水?分别有什么不同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斯特的话是什么意思?从他的微笑和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钢琴之王”的微笑_北京课改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钢琴之王”的微笑_北京课改版《"钢琴之王"的微笑》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1册第3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记叙了"钢琴之王"李斯特热情关心一个身处逆境小姐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斯特善解人意、能真诚关心身处逆境的人的人格魅力。
字里行间显露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是一篇内容丰富文质兼美的记叙文。
一、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语。
2、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明白得句子的意思。
3、明白"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4、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点写出感受。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明白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给予诚挚的关心,会逆境中的人摆脱逆境教学重点:明白"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教学难点:能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点写出感受二、学生情形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明白得课文内容,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初步养成了做批注的适应。
一部分学生能够抓住文中的词语进行品味。
会小组合作学习,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定。
三、教学方式设计这篇课文篇幅长,让学生真正明白得课文的内涵比较难,因此我把重点放在通过明白得钢琴之王三次微笑的不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去体会他每次微笑的内涵,从而深入明白得那句富有哲理的话。
初读课文后,直截了当进入主题"想一想李斯特的微笑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问题体验,自己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在明白得文中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体验的过程中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引导体会,进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钢琴之王是谁?你了解他么?投影出示生平资料。
(学生读)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钢琴之王"的微笑》这篇课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钢琴之王的微笑》原创教案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钢琴之王的微笑》原创教案北京版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2.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3.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
(教学重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给予诚挚的帮助,会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1.你了解李斯特吗李斯特,匈牙利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匈牙利民族音乐杰出的代表人物。
被称为“钢琴之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让我们共同来1.自读课文,看看“钢琴之王”微笑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感人故事呢?2.说说你都了解到哪些内容。
3.通过预习,你想提醒大家学习本文要注意什么?(词语解释,正音,文章顺序等。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从题目入手,深入理解。
课文的题目是《“钢琴之王”的微笑》,那么课文共有几处描写了李斯特的微笑?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联想上下文想一想:“钢琴之王”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他为什么要微笑?姑娘当时的表现和感受又是怎样的?可以做简单批注。
(课件展示问题)2.学生自学,填写表格(练习册)3.交流反馈,除此体会三次微笑的不同。
4.检查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情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自由读课文,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
二、深入阅读课文,理解李斯特的“三次微笑”1.回忆,梳理李斯特三次微笑的不同。
(利用表格)第一次微笑:寻找“学生”,和蔼可亲(亲自调查,没发脾气——先了解情况再下结论。
)引导分析:当李斯特知道这个姑娘冒充自己的学生在这里举办钢琴演奏会时,为什么没有发脾气,反而微笑?姑娘:羞愧,诉说原委(辛酸的泪)朗读相应的语句。
第二次微笑:当李斯特听完姑娘的解释后,是怎样说,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会微笑着鼓励这个姑娘?为什么提议与这个姑娘同台演出?(示范指点,充分鼓励)读相应的语句,假如你是当时的姑娘你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你觉得李斯特是怎样的一个人?第二次微笑——万分激动(激动的泪)(惊喜,感动)第三次微笑:读李斯特的语言,你从他微笑中和语言中感受到了什么?(发自内心的笑,既包含了真诚的祝贺,又包含了善意的批评。
丰台区四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钢琴之王的微笑》教案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钢琴
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及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谁? 为什么微笑?…… )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自己读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词
师:是啊!传神生动的语言、动作描写把人物的性格、品质刻画的淋漓尽致。那么国民党士兵从“满肚子热望”到“猜疑、不相信”,从“企望有新的发现”到“失望”直至“怀疑而惊异”这一系列情绪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呢?
生:国民党士兵情绪上的变化进一步从侧面印证了方志敏清贫的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苟的革命情操。当最后确定方志敏这位共产党高级将领确实没有钱的时候所流露出来的惊讶,恰恰说明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
生3:敌人搜遍全身之后只发现了一块表和一支笔,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方志敏身上居然一个铜板都没有。这一看似“有趣"的事实恰恰证明了方志敏清贫廉正的高尚情操。
师追问: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的这两样东西说明了什么?
生:“表”和“笔”都是方志敏进行革命工作所必需的,说明方志敏心里想的只有革命事业。
预设三: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及国民党士兵的情绪变化。
生1:面对凶恶贪婪的国民党士兵的要挟、威吓,方志敏微笑面对、从容应答,共产党员淡定伟岸的气度令人钦佩。
生2:敌人从“摸、捏”到“威吓”再到“弓着背细细地捏一遍",这些动作描写形象的再现了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本性,也说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从中我也理解了方志敏所说的“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的深意。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钢琴之王的微笑原创精品教案北京版
“钢琴之王”的微笑指导思想:《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即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成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主体性学习不能简单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学习。
所谓”主体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每个学习者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设计理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世纪之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较好地承担起这一任务,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大胆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探讨,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转变教师角色为出发点,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深入学习教育理论、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通过学习与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只有站在时代的前沿,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用丰富的情感激活学生灵动的思维,用广博的知识引领学生踏上探求知识的道路,才能与形势相应,与时代同步。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默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进行概括。
同时,能说出或者写出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这也是《课标》对第三学段在阅读上要达到的要求之一。
授课时既要注意两个训练点的顺序性,又要抓住时机,做到相辅相成。
第十课重在表现李斯特善解人意,能真诚帮助人的人格魅力,也同时要学生懂得给予别人诚挚帮助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另外,升入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
他们需要在下面的学习中进一步的提升和巩固。
连平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钢琴之王”的微笑同步练习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荆公改字
一、比一比,再组词。
洲( ) 间( ) 钟( ) 始( )
州( ) 闻( ) 仲( ) 抬( )
二、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
2。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三、默写《泊船瓜洲》。
四、《泊船瓜洲》中“绿”字的使用好在哪里?请你说说理由。
答案
一、亚洲 州县 中间 新闻 钟声 仲裁 开始 抬头
3.本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哪两件事?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 震动 希望 愿望 传播
2、 (1)①B ②A (2)B
3、(1)居里夫人帮助她的法语老师完成重游出生地的愿望。
(2)在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典礼上,居里夫人把鲜花献给她小时候的老师。
4、居里夫人虽然有很高的名望,但她在获得荣誉的时候,仍不忘传授她知识的老师,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她是一个尊敬老师的科学家。
10 “钢琴之王”的微笑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 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钢琴之王的微笑课时达标北
京版
一、选择题。
(共20题)
1.“wēn hé”的汉字是()。
A.温和
B.温河
C.湿和
2.“惊叹”的近义词是()。
A.受惊
B.叹息
C.惊讶
3.下列选项中,是多音字的一项是()。
A.同
B.沉
C.重
4.“炉火纯青”的意思是()。
A.炉火是青色的
B.形容技艺娴熟
C.形容烧炉火的技术娴熟
5.“座无虚席”的意思是()。
A.形容观众、听众多
B.形容没有损坏的座位
C.形容座位的质量良好
6.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段自然段?()
A.18
B.19
C.20
7.“房门开了,一位脸色仓白的姑娘走了出来”,这句话中的错别字是()。
A.仓
B.色
C.姑
8.“钢琴之王”指的是()。
A.斯科特
B.李斯特
C.贝多芬
9.“钢琴之王”的故乡是()。
A.匈牙利
B.美国
C.意大利
10.文中的这场演出会是在哪一年举行的?()
A.1831年
B.1731年
C.1832年
11.李斯特为什么知道将要演出的女孩住在哪个房间?()
A.店主告诉李斯特的
B.李斯特听见了练习的琴声
C.因为是李斯特的徒弟,来之前有过联系
12.女孩见到李斯特后,第一次哭是因为()。
A.女孩感到羞愧
B.长时间没有见到师父,有点激动
C.第一次见到李斯特,内心激动
13. 女孩见到李斯特后,第二次哭是因为()。
A.女孩感到羞愧
B.女孩受到感动
C.女孩感到害怕
14.“如诗如画的琴声使全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以上两者都有
15.女孩为什么冒充是李斯特的学生?()
A.父亲因病失去工作
B.家里只有母亲帮别人洗衣挣得少许的钱
C.以上两者都对
16.李斯特对女孩的遭遇的态度是()。
A.同情
B.没感受
C.冷淡
17.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李斯特在听完女孩的弹奏后给的建议?()
A.注意掌握节奏
B.注意演奏时的表情交流
C.手指的力度要均匀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女孩最终成了李斯特的学生
B.女孩的演奏没人去听
C.李斯特对学生很苛刻
19.下列选项中,哪个是李斯特的美好品质?()
A.风趣
B.善良
C.以上两者都正确
20.针对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在遇到困难时,就算是很小的帮助也是珍贵的
B.李斯特认为能收女孩为学生是他的荣幸
C.剧场里座无虚席全是因为李斯特当晚的演出
二、填空题。
(共10题)
1.“jì qiǎo”的汉字是技巧。
2.“惭愧”在本文中近义词是羞愧。
3.“激烈”在文中的近义词是热烈。
4.“遇”字共有 12 笔笔画。
(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5.“奏”字属于上下结构。
(请从上下、左右和整体中选择)
6.“熟练”是对文中娴熟一词的解释。
7.根据课文可知,女孩一共哭了 2 次。
(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8.女孩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她感到惊讶。
(用文中相对应的一个词语回答)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演出结束了,观众们爆发出一片热情的欢呼声,将一束束鲜花扔上舞台。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姑娘捡起一束鲜红的玫瑰,深情地送到李斯特手中
三、判断题。
(共10题)
1.“míng jì”的汉字是“铭记”。
(对)
2.李斯特是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
(错)
3.文章叙述的这件事情发生在德国。
(对)
4.李斯特对有人冒充是自己的学生这件事感到很生气。
(错)
5.有文章可知,这是女孩第一次冒充是李斯特的学生。
(错)
6.李斯特给女孩上了一节练习课。
(对)
7.从文中可以看出,李斯特是一位幽默的男士。
(对)
8.同台献艺的要求是女孩主动提出来的。
(错)
9.在女孩心中,李斯特是她最可敬的师父。
(对)
10.在困难时受到的就算很小的帮助,也能让人铭记。
(对)
四、连线题。
(共10题)
1.请用直线把搭配合适的词语连接起来。
著名的遭遇
苍白的手法
羞愧的泪水
悲惨的演奏家
熟练的脸色
2.请用直线把搭配合适的词语连接起来。
热烈的欢呼声
高超的玫瑰
热情的心
善良的掌声
鲜红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