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3bf0a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2.png)
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教学准备:(1)透明塑料管、水、彩纸、剪刀、胶带。
(2)教学课件或黑板。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光的传播主题。
(2)讲解: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剪裁彩纸、插入塑料管等操作,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5)拓展:讲解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水、空气等。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标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制作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2. 教学准备:(1)纸杯、竹签、彩纸、剪刀、胶带。
(2)教学课件或黑板。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谜语引入风向标主题。
(2)讲解:讲解风向标的制作原理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风向标是用来测量风向和风力的。
(3)制作:分组进行制作,让学生动手剪裁彩纸、粘贴纸杯、插入竹签等,完成风向标的制作。
三、活动主题:磁铁的秘密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磁学的兴趣。
2. 教学准备:(1)磁铁、铁钉、小铁片、砂纸。
(2)教学课件或黑板。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磁铁主题。
(2)讲解:讲解磁铁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磁铁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的特点。
(3)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磁铁吸引铁钉、小铁片等操作,观察磁铁的性质。
(5)拓展:讲解磁铁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性存储等。
四、活动主题:制作简易电池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池的制作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电学的兴趣。
2. 教学准备:(1)柠檬、铜线、锌片、盐水、导线、小灯泡。
(2)教学课件或黑板。
科技活动四年级下册教案(电子教案)
![科技活动四年级下册教案(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8b497416fc700aba68fc2d.png)
1、师问:反冲力能推动小车运动,大家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2、学生小组讨论,上台汇报并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3、教师出示课件,有关反冲力运动的资料:
(1)如节日燃放的烟花,冲天炮等;
(2)喷气式飞机(机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或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飞机受到反冲力作用快速向前飞行。
教学难点
理解气球推动小车的原因。
教学准备
四人小组,棉线、气球、小车、橡皮筋、吸管、回形针。
教
学
过
程
一、玩气球,感受反冲力
1、师:你们都玩过气球有哪些玩法呢?请大家一起玩玩。
教师巡视,学生活动。(有的学生很容易就把气球吹起来了,有的学生脸都吹红了,气球还是吹不大,有的学生把气球拉了拉再吹。)
2、师:气球吹足气,把手放开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气球是怎样运动的?
1.研究动物的活动开始了。
先做个游戏性的测试:
☆一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来的是什么动物?
2.简要说说通常我们是怎样划分大动物和小动物的。
二、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1.九月里,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2.估计一下,或者猜一猜,在那棵大家都熟悉的校园里的树上(或者花坛、草地等),老师观察到哪些小动物?猜猜会有多少种小动物?
游戏:用剪刀在离开吸管大约三公分的地方剪一个开口,不要把吸管剪断,然后折成一个直角。在饮料瓶中注懑水。把吸管较短的一端放进饮料瓶里,洒水器就做好了。然后向较长的那一截吸管用力吹气,可以看到吸管上的开口处喷出了一股水。
游戏中的科学:对着吸管吹气时,有一股气流穿过下面的那一截吸管的上方,开是,吸管开口周围的气压变小,开口下面的正常的大气压把水压进了下面那一截吸管,因此,水就从吸管的开口处喷出来了。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新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b684b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e.png)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新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1)光的传播特点(2)光的直线传播实验3.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特点及实验操作4. 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5. 教学准备: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铅笔6.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激光笔照射白纸,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
(2)讲解光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分小组进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4)总结实验结果,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5)拓展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光传播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标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制作原理和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1)风向标的制作原理(2)风向标的制作过程3. 教学重点:风向标的制作方法和操作4. 教学难点:风向标的正确使用和解读5. 教学准备:卡纸、剪刀、胶水、尺子、铅笔、羽毛、细线6.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风向标引导学生关注气象现象。
(2)讲解风向标的制作原理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风向标的重要性。
(3)分小组进行风向标制作,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4)讲解风向标的正确使用和解读方法,引导学生实地观测风向。
(5)总结活动,强调环保意识。
三、活动主题:认识种子结构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知道各部分的功能。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种子结构的认知(2)种子结构的观察实验3. 教学重点:种子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4. 教学难点:种子结构的观察和解释5. 教学准备:种子、放大镜、解剖刀、白纸、彩笔6.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cf73a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05.png)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管、水、彩笔。
(2)多媒体课件。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光的传播原理。
(2)实验: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透明塑料管中的传播过程,并用彩笔记录。
(3)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现象,探讨光的传播特点。
(4)总结: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强调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现象。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标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原理和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气象知识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纸杯、木棒、彩纸、胶带。
(2)多媒体课件。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风向标的原理和作用。
(2)制作:引导学生分组制作简易风向标,注意风向标的平衡和稳定性。
(4)总结:讲解风向标的原理,强调风向标在气象观测中的重要性。
三、活动主题:揭秘电的力量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知识和安全用电原则。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电力知识的认识和敬畏。
2. 活动准备:(1)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
(2)多媒体课件。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电的基本知识。
(2)实验: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电路实验,连接电池、小灯泡和开关,观察灯泡发光现象。
(3)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规律。
(4)总结:讲解安全用电原则,强调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用电安全。
四、活动主题:观察植物的生长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所需条件。
(2)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活动准备:(1)盆栽植物、观察日记本。
(2)多媒体课件。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新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3ced7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c.png)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技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科技活动简介:了解科技活动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2. 简单电路: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动手制作一个小电路。
3. 入门:了解的基本概念,学习简单的编程。
4. 科学实验:进行有趣的科学实验,探究科学原理。
5. 科技项目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完成一个科技项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鼓励他们创新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测试和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动手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4. 团队协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5. 创新思维:评价学生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
2. 教具:电路元件、编程软件、科学实验器材等。
3. 辅助材料:相关科普文章、视频等。
六、教学进程1. 第一周:科技活动简介,了解科技活动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2. 第二周: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动手制作一个小电路。
3. 第三周:了解的基本概念,学习简单的编程。
4. 第四周:进行有趣的科学实验,探究科学原理。
5. 第五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完成一个科技项目。
七、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介绍科技活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2. 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项目评价:对学生的科技项目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难易适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不要过于困难。
2024年小学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2024年小学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6c6f4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0.png)
2024年小学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技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太阳能的利用”。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太阳能的转换和储存方式,以及太阳能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太阳能的基本概念,理解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太阳能小玩具,提高学生对太阳能的感性认识。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小玩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份太阳能电池板、导线、小灯泡、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能电池板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等,引导学生关注太阳能电池板的特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太阳能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2)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关注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太阳能电池板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计算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量和功率。
4. 动手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太阳能电池板制作小玩具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第四章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太阳能的基本概念2.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3. 太阳能电池板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太阳能电池板的应用场景,并计算其发电量和功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和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太阳能电池板应用场景的了解,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研究,探索太阳能电池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小学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4篇
![小学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1ca96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0.png)
【导语】科技的本质是发现或发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各种物质通过这种联系组成特定的系统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学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制动⼒⼩玩具 教学⽬标: 1、使⼩学⽣思维初步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创造性的想象,以及思维活跃有灵感。
2、引导学⽣带着创新意识去观察⽣活并运⽤创新思维⽅法去分析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较为顺利地解决新问题。
教学重点:激发学⽣思维创新的兴趣。
教学难点:制作动⼒⼩玩具。
课前准备:吸管、⽓球、橡⽪筋、细绳、图钉、透明胶等等。
教学过程: 1、导⼊ 我们可以利⽤各种常见物品设计并制作⾃⼰的动⼒⼩玩具。
2、做中学 (1)制作空⽓动⼒⼩玩具。
⽓球向前滑动,⽤了什么动⼒? 通过以上测试,我发现了: (2)⾃⾏设计并制作动⼒⼩玩具。
3、测与评举⾏⼀次动⼒⼩玩具的演⽰、评⽐活动,全班学⽣从外观、动⼒利⽤、创新程度等⽅⾯评价每⼀件作品,并提出你的改进建议。
我的作品的优点是: 不⾜之处是: 改进的⽅案是: 4、⼴⾓镜 反冲⼒,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反冲作⽤通常叫做反冲⼒。
现代⽕箭就是利⽤⾼速喷出的⽓体的反冲⼒,使⽕箭获得巨⼤的上升速度的。
⽔上快艇就是利⽤⽔流的反冲⼒向前快速航⾏的。
⽔⼒、风⼒、弹⼒、电⼒、磁⼒等都可以通过相应的装置成为各种设备的动⼒。
5、拓展活动 我们⾝边有各种各样的动⼒⼩玩具。
开展⼀次调查活动,看看⾝边有哪些动⼒⼩玩具,了解他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分别利⽤了哪⼀种动⼒。
⼩学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向上“流”的⽔ 教学⽬标: 认识向上“流”的⽔,了解⽑细现象及其作⽤与害处,促进学校科普、环保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的动⼿实践能⼒和创新精神,切实提⾼学⽣的科技素质。
教学重点:⽔是怎么样往上“流”的。
教学难点:⽑细现象及其应⽤。
课前准备:玻璃杯、筷⼦、餐⼱纸、棉线、粉笔、纸条、清⽔、红墨⽔、钢笔等。
教学过程: 1、导⼊ 教师:⽇常⽣活中,⽔往低处流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但有时候,⽔也能⾃动地从低处往⾼处流呢! 2、试⼀试:分别将粉笔、纸条和棉线的⼀端放⼊⽔中,你会发现⽔竟然能沿着物体上升。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c8e92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6.png)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特点;(2)学习利用实验仪器观察光的传播现象;(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尺、激光笔、白纸;(2)实验报告表格。
3. 活动过程:(1)导入:讲解光的传播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2)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现象,记录实验结果;(4)拓展延伸:探索光的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主题:认识简单机械1. 学习目标:(1)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及分类;(2)学习利用实验仪器观察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 活动准备:(1)各类简单机械模型(如杠杆、滑轮、齿轮等);(2)实验报告表格。
3. 活动过程:(1)导入:讲解简单机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简单机械的分类及作用;(2)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记录实验结果;(4)拓展延伸:探索简单机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活动主题:制作mini太阳能炉1. 学习目标:(1)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和转化;(2)学习利用实验材料制作mini太阳能炉;(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杯、水、色素、黑色和白色纸张、镜子;(2)实验报告表格。
3. 活动过程:(1)导入:讲解太阳能的利用和转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mini太阳能炉;(2)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指导步骤制作mini太阳能炉,记录实验过程;(4)拓展延伸:探索太阳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四、活动主题:磁铁的奥秘1. 学习目标:(1)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特点;(2)学习利用实验仪器观察磁铁的奥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 活动准备:(1)磁铁、铁钉、实验报告表格;(2)实验器材:指南针、磁铁检测器。
3. 活动过程:(1)导入:讲解磁铁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磁铁的奥秘;(2)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4)拓展延伸:探索磁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科技就在身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班队主题活动
![科技就在身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班队主题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bff6447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6.png)
小学班会教案科技就在身边教学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科技产品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3.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科技产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自带一些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智能手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科技产品的图片,如手机、电脑、智能手表等,让学生猜一猜这些产品的功能。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产品的了解和看法。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手机支付、智能家居、在线教育等。
2. 学生观看相关科技产品的视频,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功能。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便利性、效率提高、信息传播等。
三、动手操作1.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科技产品,如电子积木、机器人等,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科技的魅力。
2. 学生分组进行科技小制作,如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编程控制机器人等。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提出自己对科技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得到了激发,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科技企业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技的魅力。
2. 开展科技小制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邀请科技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前沿科技动态。
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1187b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a.png)
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的传播方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尺、激光笔、白纸等材料。
(2)教学课件。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课件介绍光的传播,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的兴趣。
(2)讲解:讲解光的传播特点,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
(3)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现象。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光的传播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标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原理,学会制作风向标。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气象知识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竹签、彩纸、胶带等材料。
(2)教学课件。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课件介绍风向标的作用和原理,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讲解风向标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3)操作:学生分组制作风向标,并进行实验。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风向标的作用和原理,巩固所学知识。
三、活动主题:磁铁的秘密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铁的极性和磁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磁铁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磁铁、铁钉、小铁块等材料。
(2)教学课件。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课件介绍磁铁的性质,引发学生对磁铁的兴趣。
(2)讲解:讲解磁铁的极性和磁力,让学生了解磁铁的特性。
(3)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的磁力作用。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磁铁的性质,巩固所学知识。
四、活动主题:认识太阳能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原理和利用,知道太阳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太阳能电池板、小灯泡等材料。
(2)教学课件。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课件介绍太阳能的原理和利用,激发学生对太阳能的兴趣。
(2)讲解:讲解太阳能的原理和利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重要性。
四年级下册科技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657a23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8.png)
四年级下册科技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下册科技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科技的定义和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技工具和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
教学重点:1. 科技的定义和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科技创新的意义和过程。
3. 科技工具和资源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科技工具和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设备、科技工具和资源、实物展示等。
2. 学生:学习笔记本、科技工具和资源。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科技产品或应用,引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学生一起总结科技的定义。
第二步: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科技创新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意义和过程。
2. 讲解科技工具和资源的种类和用途,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工具和资源在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第三步: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技产品或应用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选择的科技产品或应用的功能、优点和应用场景,并向全班做简短的展示。
第四步:实践活动(15分钟)1. 分发学习笔记本,并告诉学生他们将使用科技工具和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
2.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科技主题,并使用科技工具和资源进行相关的学习和研究。
3. 鼓励学生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并与同学分享。
第五步: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并与全班一起讨论科技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创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科技展览或科技公司,了解更多科技创新的案例和过程。
2. 组织科技创新比赛或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应用所学的科技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935b7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e.png)
一、教案主题: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科技发明小故事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发明,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2. 第二课:简单机械学习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原理,并动手制作相关模型。
3. 第三课:太阳能了解太阳能的原理和应用,学生动手制作太阳能小实验。
4. 第四课:电磁现象学习电磁铁的制作,并探索电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第五课:环境保护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简单的环保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演示、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技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2. 学生对科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科技知识资料和图片。
2.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杠杆模型、滑轮、太阳能实验器材、电磁铁等。
3. 准备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和实践活动所需物品。
七、教学步骤:1. 第一课:科技发明小故事a. 讲解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发明故事。
b.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科技发明。
c.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明对生活的影响。
2. 第二课:简单机械a. 讲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原理。
b. 学生动手制作相关模型。
c. 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
3. 第三课:太阳能a. 讲解太阳能的原理和应用。
b. 学生动手制作太阳能小实验。
c.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
4. 第四课:电磁现象a. 讲解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b. 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
c. 学生探索电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第五课:环境保护a. 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b. 学生学习简单的环保知识和技巧。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54084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e.png)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科技世界——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目标:1. 通过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与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科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规范。
3. 科技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的探究和实践。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课程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科技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学生分组所需的小组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有趣的科技发明,激发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了解科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二、科技活动实践(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技活动项目进行实践。
2. 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规范,如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记录数据等。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观察和记录(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科技活动过程中的现象和变化。
2. 鼓励学生记录观察到的数据和结果,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四、小组分享和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科技活动实践和观察结果。
2. 学生之间展开互动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和体会。
五、概念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科技活动实践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规范。
2.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活动的拓展和应用,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和想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在家继续进行科技活动实践,并记录观察结果。
2. 要求学生下节课前准备一份简单的科技活动报告,包括实践过程、观察结果和自己的思考。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科技活动项目进行实践,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46dc0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f.png)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
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
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二、探究过程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观察: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ebd9b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1.png)
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科技活动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自己的创新想法和项目。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科技产品和创新项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索:学生分组进行科技活动,利用给定的材料和工具,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新实践。
3. 分享: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创新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4. 反馈: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活动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深入研究自己的项目,进行改进和创新。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科技比赛和活动,提高学生的科技水平。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适当的材料和工具。
2.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科技水平。
六、活动案例分析:1. 案例一:学生在制作一个小时,遇到了电机不转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检查电路、检查电机是否损坏等方式,最终找到了问题所在,并成功修复。
2. 案例二:学生在进行编程实验时,程序出现了错误。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调试代码、查看语法错误等方式,逐步解决问题,最终成功运行程序。
七、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问题驱动: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评价学生在科技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科技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等。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科技活动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九、安全注意事项:1. 学生使用工具和材料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防止发生意外。
2024年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
![2024年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1c7fe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4.png)
2024年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安全规范。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观察、记录、分析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2.实验二:水的沸腾3.实验三:磁铁的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数据2.教学难点: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数据的分析四、教学过程(一)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1.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2.实验材料:激光笔、透明塑料板、白纸、直尺、三角板。
3.实验步骤:(1)将透明塑料板放在白纸上,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条直线。
(2)打开激光笔,将光线照射在透明塑料板上。
(3)观察光线在透明塑料板上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来。
(4)改变激光笔的角度,观察光线传播的变化。
4.实验现象:光线在透明塑料板上沿直线传播,当改变激光笔角度时,光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5.实验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介质发生变化时,光线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二)实验二:水的沸腾1.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水的沸腾过程及温度变化。
2.实验材料: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火柴。
3.实验步骤:(1)将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入温度计。
(2)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温度的变化。
(3)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时间及温度。
(4)继续加热,观察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4.实验现象:水开始沸腾时,温度逐渐升高,达到100℃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5.实验分析: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继续加热以维持沸腾。
(三)实验三:磁铁的性质1.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
2.实验材料:磁铁、铁钉、大头针、小磁铁。
3.实验步骤:(1)将磁铁放在铁钉上,观察铁钉是否被吸引。
(2)将磁铁放在大头针上,观察大头针是否被吸引。
(3)将两个小磁铁相互靠近,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4)将磁铁的一端靠近铁钉,观察铁钉被吸引的情况。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1ee99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05.png)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尺、激光笔、白纸等材料。
(2)教学课件或视频。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激光笔游戏,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的思考。
(2)讲解:利用课件或视频,介绍光在介质中传播的特点,讲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实践操作:让学生用透明塑料尺和激光笔进行实验,观察光在透明塑料尺中的传播路径。
(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探讨光的传播特点。
(5)总结延伸:总结光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标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制作原理和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观察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纸杯、竹签、彩纸、胶带等材料。
(2)教学课件或视频。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气象现象,引发学生对风向标的兴趣。
(2)讲解:利用课件或视频,介绍风向标的制作原理和作用。
(3)制作风向标: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风向标,注意观察风向标的特点。
(5)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分析风向标的工作原理。
(6)总结延伸:总结风向标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气象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三、活动主题:水的奇妙之旅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状态变化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活动准备:(1)水、冰块、容器、温度计等材料。
(2)教学课件或视频。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水的实验,引发学生对水的兴趣。
(2)讲解:利用课件或视频,介绍水的性质、状态变化及其应用。
(3)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水的状态变化实验,如冰块融化、水沸腾等。
科技创新,探索未来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科技创新,探索未来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d5f6e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d.png)
科技创新,探索未来——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引言在当今社会,科技创新已成为一种时代趋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让学生从小学会科技创新,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技术能力,探索未来。
活动目的1.学习和利用科技知识创新;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加深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对未来的热爱。
活动内容一、站在科技前沿,探索未来1.展示未来科技新闻板块,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科技产品和科技趋势,让学生在听讲中了解到一些科技趋势和前沿科技产品。
学生可以自己制作一个科技新闻板块,让同学们也了解一些新鲜的科技新产品。
2. 通过学生分组展示未来出现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设计,这需要学生上网查找、收集和比较资料,进行讨论,展示一个理想的未来交通工具,以及他们在设计过程中的想法和计划,让学生从小组交流和展示中体会到创造性的过程,同时了解使用新科技的开发过程和应用前景。
二、动手制作自己的科技小发明1.小型机械发明和简单机械模型的制作,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电动车、太阳能风扇、手摇式发电机(太阳能板+电机),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和制作。
在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小型机械发明的应用和轻型应用的现状,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应用。
2.利用小型单片机制作电子产品。
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个温度计或闹钟等电子产品。
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基础的电子元器件的知识和简单电路的原理,并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电子技术和物联网的了解。
三、探究科技背后的原理1.通过介绍一些基础的反应堆、船舶、核电站的外观和原理来吸引孩子们对核物理的兴趣和理解。
提示学生:建造一座简单的反应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2.利用激光枪的原理来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世界的探索和挖掘。
在实践中,兼顾体验项目和安全问题,让学生了解激光枪的原理和应用。
活动过程本次活动分为三部分,由老师讲解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来体验和探索未来的科技世界。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74d9782f60ddccda38a084.png)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第一课我们爱清洁教学目标 1 关注家庭生活中的技术问题能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积极参加家庭的洗涤保洁工作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2 了解学生参加家庭洗涤保洁工作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计划培养和别人合作劳动的能力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培养和别人合作劳动的能力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文插图两张空白表格。
2 课前收集一些卧室客厅厨房以及卫生间的照片查阅洗涤劳动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1 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这部分内容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通过实践操作获得劳动体验。
2 通过讨论制动本学期学习洗涤劳动的进度计划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组织小组讨论哪些洗涤项目自己已经会做的还有哪些是不会做的除了这些洗涤项目还有哪些洗涤项目等。
3 完成以上学习进度计划后再做一次统计这一内容可放在洗涤三元学习结束之后完成。
4 以评促学。
家庭和学校结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如填上反馈表格填写操作体验日记等。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在表格中打上记号。
5 评价第二课洗茶具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洗茶具的操作要领掌握洗茶具的方法。
2 培养学生从事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洗茶具的操作要领掌握洗茶具的方法。
教学准备:茶具、洗洁精、去茶垢的辅助用品抹布。
教学过程一、看图出示课题。
1 看洗茶具的一组图片弄清洗茶具的主要过程。
2 刚才图片中的同学在洗茶具主要分几个步骤做的谁已经记得了 3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节并板书浸泡、擦洗、冲洗、擦干、摆放。
二、讨论学习确定洗茶具各步骤地操作要领。
1 分组讨论根据刚才看到的图片演示结合平时自己的实践经验说说各步骤地要领。
然后对照参考书上技术信息的提示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将讨论结果填写在书上的表格中。
3 请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师生评议。
4 小结归纳操作要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我们爱清洁教学目标:1.关注家庭生活中的技术问题,能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积极参加家庭的洗涤保洁工作,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2.了解学生参加家庭洗涤保洁工作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计划,培养和别人合作劳动的能力,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培养和别人合作劳动的能力,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插图,两张空白表格。
2.课前收集一些卧室,客厅,厨房以及卫生间的照片,查阅洗涤劳动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1.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这部分内容,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通过实践操作获得劳动体验。
2.通过讨论,制动本学期学习洗涤劳动的进度计划,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组织小组讨论:哪些洗涤项目自己已经会做的,还有哪些是不会做的,除了这些洗涤项目,还有哪些洗涤项目等。
3.完成以上学习进度计划后,再做一次统计,这一内容可放在洗涤三元学习结束之后完成。
4.以评促学。
家庭和学校结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如:填上反馈表格,填写操作体验日记等。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在表格中打上记号。
5.评价第二课洗茶具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洗茶具的操作要领,掌握洗茶具的方法。
2.培养学生从事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洗茶具的操作要领,掌握洗茶具的方法。
教学准备:茶具、洗洁精、去茶垢的辅助用品,抹布。
教学过程:一、看图,出示课题。
1.看洗茶具的一组图片,弄清洗茶具的主要过程。
2.刚才图片中的同学在洗茶具,主要分几个步骤做的,谁已经记得了?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节,并板书:浸泡、擦洗、冲洗、擦干、摆放。
二、讨论学习,确定洗茶具各步骤地操作要领。
1.分组讨论,根据刚才看到的图片演示,结合平时自己的实践经验,说说各步骤地要领。
然后对照参考书上技术信息的提示得出正确的结论。
2.将讨论结果填写在书上的表格中。
3.请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师生评议。
4.小结归纳操作要领。
(1)浸泡时加1-2滴洗洁精。
(2)擦洗时不要用力过猛,有茶垢,可用牙膏擦拭。
(3)冲洗时从里到外逐一冲洗。
(4)擦干摆放时用干净抹布擦干水,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三、研究性学习,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去茶垢的几种方法。
1.在洗茶具时,最需要清除的是积在茶杯上的茶垢。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可以用牙膏擦除的方法,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吗?这种方法的效果怎样呢?2.让我们分别用自己知道的方法,借助辅助材料(可以用食盐、草木灰、食用碱、百洁布、柠檬片等),擦洗一个有茶垢的杯子。
3.各小组代表介绍所用方法,并展示洗涤效果。
(可以用食盐,草木灰,食用碱,百洁布,柠檬片等)4.教师提问:能不能用洗衣粉?为什么?(提示:从技术信息找出答案)四、动手实践,分组洗茶具,师巡视指导,并请学生说说洗涤过程和注意点。
五、根据实际情况分项目进行评价。
第三课洗餐具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洗餐具的主要过程。
2.动手实践,掌握洗餐具的操作要领。
3.培养学生热爱家务劳动,争当家务劳动小能手。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洗餐具的操作要领,掌握洗餐具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些餐具、洗洁精、去茶垢的辅助用品,抹布。
教学过程:一、看图,出示课题。
1.看洗餐具的一组图片,弄清洗餐具的主要过程。
2.刚才图片中的同学在洗餐具,主要分几个步骤做的,谁已经记得了?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节,并板书:浸泡、分类洗涤、洗筷子、洗后冲洗、分类叠放、洗锅。
二、讨论学习,确定洗餐具各步骤地操作要领。
1.分组讨论,根据刚才看到的图片演示,结合平时自己的实践经验,说说各步骤地要领。
然后对照参考书上技术信息的提示得出正确的结论。
2.将讨论结果填写在书上的表格中。
3.请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师生评议。
4.小结归纳操作要领。
(1)浸泡时,滴洗洁精要根据餐具数量和油腻程度而定。
(2)洗盆,碗要分类,注意碗里碗外,盆面盆底都洗到。
(3)洗筷子要用洗碗布裹住筷子搓洗,每根筷子都要洗到。
(4)洗锅要用丝瓜筋活百洁布洗刷。
(5)冲洗要分类,注意节约用水。
(6)餐具用干净抹布擦干,摆放要按大小类别叠放。
5.教师出示两个碗,一个很油腻,一个鱼腥味很重,学生分组操作,按书上的方法做,看看用不同的水洗会有什么不同。
提问:这两个碗用热水洗还是用冷水洗?为什么?请学生讲讲体会。
(1)油腻的碗要用热水洗,用冷水不能洗去腥味。
(2)鱼腥味重的碗要用冷水洗,用热水洗不能去除腥味。
6.学生动手实践。
7.组织学生讨论洗餐具可以有几种洗涤方法?怎样洗涤既干净又方便?(介绍新颖实用的洗碗机和消毒柜)8.学生根据本次劳技活动中的表现,按项目进行自评,互评。
第四课洗衣物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洗衣物的主要步骤,知道不同质地的衣物要用不同的洗涤方法,还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
2.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
3.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
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教学准备:衣物质地标识,衣物洗涤说明标识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你平时在家要洗衣服吗?事怎么洗涤的?看到家长又是怎样洗衣物的?主要分哪几个步骤?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浸泡——擦肥皂——搓洗——冲洗——晾干二、学习新知。
1.出示几件质地不同的衣物,提问:这几件衣物可以一起洗吗?为什么?2.认识衣物质地标识和洗涤说明标识。
(出示)让学生自己认自己记,然后逐个出示各种标识,让学生说说代表的意思。
把刚才几件衣物拿出来,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质地,该怎么洗?要注意些什么?三、动手实践时的注意事项。
1.看书学习正确的洗涤方法。
2.查阅技术信息,获得怎样使衣物洗得更干净的小知识。
3.根据自己所带要洗的衣物,说说应该用什么洗涤用品?(让学生自己在技术信息中查阅确定)四、评价。
第五课拖地板教学目标:1.学习做生活的小主人,能运用学到的操作要领学习拖地板,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3.注意安全,不损坏家具。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学到的操作要领学习拖地板,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准备:课前观察父母是怎样拖地板的。
去商场观察改进后的拖把样式,了解其先进性。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了解拖地板的一般过程。
组织学生看拖地板的正确方法图片,辨别哪种是正确的,哪种错误的。
二、讨论。
平时看到父母拖地板时是怎样做的?然后进行交流。
交流一些先进的,便捷的,有创新意识的好方法。
还可以放手让学生回家进行劳动实践,在劳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在劳动中培养合作探究精神,早劳动中求知。
从而能够正确地掌握拖地板的操作要领。
明确地板清洁是家庭卫生的重要标志,懂得只有家人共同努力,才能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教学评价。
介绍劳动过程,展示家长评价记录,从认真实践,掌握要领,拖地实效,拖地要领、拖地效果,综合评价等方面完成评价表。
第六课擦玻璃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擦玻璃窗方法及注意事项。
2.培养学生关心集体,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努力掌握劳动本领。
3.学生通过劳动实践,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欢乐。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擦玻璃窗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抹布,报纸,水盆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一个课题是:擦玻璃窗。
在此之前,同学们一定也实践了好多次,有一定积累了不少如何把玻璃擦得又干净又快捷的好方法,好点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
二、动手实践,得出擦玻璃的方法。
先用干抹布擦拭一块脏玻璃,让学生观察玻璃是否已经擦干净了。
再用湿布擦拭另一块脏玻璃,待稍干后让学生观察是否擦干净了。
(都不干净了)那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读书找出答案,并合作完成填空部分。
注意点:在擦玻璃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具体怎么做呢?小组议一议,说说以往在擦玻璃窗时,老师或家长是怎么要求的?如果有条件的,可动手实践一下,填写探索实践报告,得出实践结论。
三、学习技术信息部分内容:擦窗工具的改进。
然后谈谈体会和感受。
第七课我用纸做多面体1教学目标:1.利用各种多面体展开图,制作有变化的多面体。
2.巩固做纸工的各种制作符号。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粘贴边与边时要轻,要粘贴平整。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做好的成品。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刻刀、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提问: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的多面体,今天,我们就来自己制作多面体。
]制作六面体:教师拿出六面体的手工材料。
重点讲解粘贴最后一条边时要轻,要粘贴凭证。
二、学学做做。
1.学生制作有变化的多面体。
拿出手工材料,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有变化的六面体或其他多面体。
指导制作时,需提出增添附加物的做法是在多面体做成后,再将附加物加贴上去的。
挖去一部分或切折,压印都必须在展开图上先做好,然后再把展开图折叠成多面体。
2.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3。
学习评价组织学生自评或互评,从掌握要领,外形美观,创新精神三方面对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
第八课我用纸做多面体2教学目标:1.利用各种多面体展开图,制作有变化的多面体。
2.巩固做纸工的各种制作符号。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粘贴边与边时要轻,要粘贴平整。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做好的成品。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刻刀、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用书上的材料制作了四面体,五面体和六面体。
今天,我们要来制作又一个种类的多12面体二、观察,讲解制作要领。
制作12面体:教师拿出12面体的手工材料。
重点讲解粘贴边与边时要轻,要粘贴平整。
不能把粘贴面翻在上面,这样,看起来不精致,美观。
三、学学做做。
1.学生制作多面体。
2.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3.学习评价组织学生自评或互评,从掌握要领,外形美观,创新精神三方面对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
第九课我用纸做多面体3教学目标:1.利用各种多面体展开图,制作有变化的多面体。
2.巩固做纸工的各种制作符号。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粘贴边与边时要轻,要粘贴平整。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做好的成品。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刻刀、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用书上的材料制作了12面体。
今天,我们要来制作又一个种类的多20面体二、观察,讲解制作要领。
制作20面体:教师拿出20面体的手工材料。
重点讲解粘贴边与边时要轻,要粘贴平整。
不能把粘贴面翻在上面,这样,看起来不精致,美观。
三、学学做做。
1.学生制作多面体。
2.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四、学习评价组织学生自评或互评,从掌握要领,外形美观,创新精神三方面对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
第十课摩天大楼教学目标:1.了解制作摩天大楼纸模型的方法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