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窑洞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窑洞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部落就在以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建造简单的穴居,并逐渐形成聚集部落。庆阳地处典型的陇东黄土高原区,纵向的土层结构使建造的窑洞不易塌陷,这就为窑洞建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庆阳窑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国内外专家不断到庆阳参观考察,并写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居住形式也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人前来观看。

追根朔源

(一)窑洞与农耕文化的关系

1、窑洞的产生与农耕文化

庆阳,地处黄土高原甘肃省东部,历史悠久,气候温和,这里古称北豳,习称陇东,这里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周道之兴自此始”。庆阳的文化是经过长期积累而得以丰富的,要了解窑洞发展就要追溯到远古农耕时期。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礼,窑洞像一位母亲,亲历着朝代变迁,看着她的土地成长,看着农耕文化开创发展,这里留下了深厚的农耕文化的痕迹,农耕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庆阳窑洞的发展。

2、窑洞人民在生产生活上的习惯至今不变

去过庆阳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默默耕耘在庆阳这块土地上的庆阳居民,至今仍然保持着他们那种勤劳、朴实、憨厚的品性。

在农事活动中,他们依然传承了以往的农事季节的时间和生产技术,并且在今天的农事活动中,发扬光大了古代的生产技术。《七月》篇中有八月打红枣、九月收稻谷、十月粮进仓,以及七月采瓜食瓜瓤、八月葫芦摘个光等描述,都和今天的农事季节相同。农忙时送饭到田间,九月筑场圃(即在一块地里春夏种庄稼,秋冬修成场),用柴禾编织门,用茅草搓绳捆庄稼的习俗,都一直延续至今。

庆阳地区经济林种植历史传自周祖时期,这里有相当多的经济林品种都来自于周先民的栽植和培育。如桑、李子、桃、梨、枣等。《七月》篇中“六月食郁及奠”的诗句,郁就是郁李,果实酸甜可食。将郁李枝条嫁接在杏、桃的树枝上,就可以结出比杏、桃更香甜的李子。

信仰禁忌在现代仍有体现,在原始社会,人们的认识尚不足以解释很多现象,于是对自然产生了崇敬,对祖先产生了崇拜。庆阳人在挖窑洞时一定要祭土地神(当地称为社神),以保佑全家人住在窑洞里能够平安无事;如果窑洞闹鬼,他们就请来阴阳先生,将五种谷物洒在院子里,如此则可以趋鬼并保家宅平安。

剪纸、皮影戏等与窑洞的关系

民间文艺家曹焕荣先生从事多年的庆阳艺术研究,他告诉我们剪纸、香包、和窑洞有着必然的联系,庆阳人用自己的智慧从窑洞影子中学会剪纸,而香包又因剪纸而产生,庆阳民间艺术无不与窑洞有着必然的联系。因周祖在此开凿了窑洞,为人们提供了安定的居住环境,人们才能充分地发展农业,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由于经济的不断繁荣,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保障,劳动人民有了更多休闲的时间,他们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自己的聪明才干创造了庆阳的民间艺术。

二、窑洞的挖掘方式

古老的窑洞在建筑学上属于生土建筑,其特点就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而且窑洞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但是他的开凿方法真的如我们想象中挖个洞那么简单吗?

虽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弃窑者多,造窑者少,但是挖掘窑洞也是讲究方法的:单孔窑洞的宽一般是3.3米到3.7米之间,高3.7米到4米之间,交口0.3米到0.4米。进深1.7米到1.9米,平桩高1.8米到2米,拱部矢高1.7米到1.8米。

挖掘方法:首先是挖地基:窑洞的方位确定之后,就开始挖地基,窑洞所指的地基是由窑洞类型决定的。如果门前有沟洼,可用架子车将土边挖边推进沟里,这样扔土方便,而且比较省力。如果挖地坑院,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或者不利于机械施工的地形,则完全要靠人力用笼筐一担一担的担上来,非常辛苦。其次是打窑洞。地基挖成,崖面子刮好后,就开始打窑。打窑就是将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打窑洞不能操之过急,急了土中水分大,容易坍塌。窑洞打好后,接着就是镞窑,或叫“剔窑”、“铣窑”。从窑顶开始剔出拱形,把窑帮刮光,刮平整,这样打窑就算完成了。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黄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泥,用来泥窑。泥窑的泥用干土和才有筋,泥成的平面光滑平顺。湿土和的泥性粘,不好用。泥窑至少泥两层,粗泥一层,细泥一层,也有泥三层的。如果日后住久了,窑壁熏黑了,可以再泥。第三步是扎山墙、安门窗。窑泥完之后,再用土坠子扎山墙、安门窗,一般在门的高处安高窗,在和门并列的地方安低窗,一门二窗。门内靠窗盘炕,门外靠墙立烟囱,炕靠窗是为了出烟快,防止窑洞里面存烟,这样对身体好,而且妇女在热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会比较好。

经过这几步的挖掘修整,窑洞基本挖成。

人们亲手挖掘出的窑洞,有着独特的居住价值和文化内涵。它比较坚固、耐用。有的窑洞在当地有着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民间也流传着:“有百年不漏的窑洞,没有百年不漏的房厦。”

窑洞拱顶式的构筑,符合力学原理,顶部压力一分为二,分至两侧,重心稳定,分力平衡,具有极强的稳固性。为了住着放心,人们往往在窑洞里用木担子撑架窑顶。窑洞经过几辈人,几易洞主;经历风吹雨打,修修补补,仍不失其居住价值。

三、窑洞的种类

陇东黄土高原是中国黄土层最深厚的地方,而庆阳地处典型的陇东黄土高原区,是窑洞最多最稠密的地方。窑洞密密层层,鳞次栉比,有人曾喻为:如挂在云雾中的洞天神府,似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颗颗明珠。

庆阳窑洞的种类很多,细算可分十多种,但按大类分,有三种,即明庄窑、土坑窑、箍窑。

明庄窑,也叫崖庄窑,它一般是在山畔,沟边,利用崖势,先将崖面削平,然后修庄挖窑。

土坑窑:这种窑都在平原大坳上修建,先将平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大坑,一般深五至八米,将坑内四面削成崖面,然后在四面崖上挖窑洞,并在一边修一个长坡径道或斜洞子,直通原面,作为人行道。

箍窑:箍窑一般是用土胚和麦草黄泥浆砌成基墙,拱圈窑顶而成。窑顶上填土呈双坡面,用麦草泥浆抹光,前后压短椽挑檐,有钱的人还在卜面盖上青瓦,远看像房,近看是窑,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石块箍的窑洞称石箍窑。

庆阳窑洞按用途分还有很多种,在正窑面或在庄子崖面正面两窑口之间的上部,挖小窑一孔,修阶梯而上,可以高瞻远瞩,多为防盗而用,称为高窑。在窑内一侧挖一小窑洞,多为储藏贵重物品或粮食而用,叫拐窑。住家窑洞因用途不同,名称也有所不同,有客屋窑、厨窑、羊窑、中窑、柴草窑,粮窑、井窑、磨窑、车窑等等。

四、窑洞居民信仰习俗与住宅禁忌

人们的信仰,是从人类原始思维的信仰中传承、变异而来的,主要有祖先崇拜、宗教活动、灵物信仰以及占卜、相面、堪舆等内容。信仰对做事有着无形的指导作用,人们在做某件事之前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考虑到这件事忌讳什么。由于信仰习俗的影响,在窑洞住宅中就有了很多的禁忌:

1、禁忌在正修庄窑洞的周围响鞭子或响纸炮。俗传,响鞭子或响纸炮,会惊得土牛睁眼睛,土牛眼睛一睁一动弹,窑庄会倒塌。

2、忌庄宅前后有道路。庄院前面或背面有直路,称“前冲射”或“后冲射”,对主家不利。

3、忌庄院门前栽桑树。因桑与丧谐音,所以民间禁忌在门前植桑。俗传前槐后桑,桑树应栽于后院。

4、忌庄院或房屋前高后低。此类庄院称倒栽庄,对主人不利。

5、忌庄院或房屋右高左低。民间认为左为青龙,右为白虎。有“宁叫青龙高万丈,不叫白虎抬头望”之说。

6、忌在庄崖顶上向下抛东西。民间俗传“三尺高个崖崖,底下有个爷爷。”从崖上往院子里扔东西会惊犯土神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