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病性辩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常见证型
(1)病位:寒邪客肺,寒滞胃肠,寒滞 肝脉,寒凝心脉,寒凝胞宫。 (2)病因:风寒,寒湿,凉燥,寒痰, 寒饮,寒凝气滞,寒凝血瘀,寒伤阳气—— 虚寒,亡阳。 7、审证要点:新病突起,病势较剧,有感寒 原因,寒冷。
三、暑淫证
1、概念:感受暑热之邪,耗伤津液,以发热
口渴、神疲气短、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 黄干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暑证有严格的季节性,与火热证不同: (1)传变快,多见气分证。 (2)发热高。 (3)易闭心神。 2、病因:感受暑邪。
亡阳 冷汗清稀,味淡 身冷畏寒 厥逆 苍白 微弱 不渴或欲热饮 舌淡白润 脉微欲绝
第三节 辨气血证候
概说 概念:气血辨证是分析,判断有无气血亏损或运行障碍 的辨证方法。 分类: 1、虚证 气虚——气陷,气不固,气脱。 血虚——血脱。 2、实证 气分——气滞,气逆,气闭。 血分——血瘀,血寒,血热。
3、临床表现:
症状:汗热味咸而黏,如珠如油,身灼肢 温,恶热,虚烦躁扰,口渴欲饮,皮肤皱瘪, 面赤颧红,呼吸急促,小便极少。 舌象:舌红干燥。 脉象:细数疾。
4、证候分析:
火热内炽:恶热,身灼肢温,面赤颧红, 虚烦躁扰,呼吸急促。 热迫汗出:汗热味咸而黏,如珠如油。 热盛伤津: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 少,唇舌干燥。 热迫血行:脉细数疾。
一、气虚类证
1、气虚证 (1)概念:元气不足,气的功能减退,脏 腑机能活动减弱,以气短、乏力、神疲、脉 虚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2)病因:①、久病重病。②、劳累过度 (元气耗损)。③、先天不足。④、后天失 养(生化不足)。⑤、老年体弱(元气自 虚)。
(3)临床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少气懒言,气短声低,精神疲惫, 体倦乏力,头晕、自汗、动则诸证加剧。 舌象:淡嫩。 脉象:脉虚。 (4)证候分析: 机能衰退:少气懒言,声低气短,神疲乏力。 清气不升:头晕目眩。 卫外不固:自汗。 动则耗气:活动后诸症加剧。 舌淡嫩,苔白,脉虚弱。
(5)常见证型: 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胃气虚,肝胆气虚,肾气 虚。 脏腑兼证:心肺气虚,脾胃气虚。 (6)发展趋势: 生化不足——营亏,血虚、阳虚。 气化失调——生湿、生痰、水气泛滥。 推动无力——气滞、血瘀。 卫外不固——反复感冒。 此外,易引起食积、虫积等。 (5)审证要点:病体虚弱,神疲、乏力、气短、脉虚,全 身软弱无力为特点。
3、临床表现
(1)暑伤气阴: 恶热,汗出——暑热升散。 气短神疲,肢体困倦——耗气。 口渴喜饮,小便短黄——伤阴。 舌红苔黄或白,脉虚数。 (2)暑闭气机:胸闷,腹痛,呕恶,无汗,气喘。 (3)暑闭心神:卒然昏倒,昏迷。 (4)引动肝风:惊厥,抽搐。
4、常见证型;
5、常见证型: 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 肝阴虚证,肾阴虚证。 6、鉴别:证共同点均有伤津表现均有热象 阴亏 阴虚 病程 前期 后期 脏腑 肺,胃,膀胱,大肠 心,肝,肾 热象 邪热 虚热 症状 七干 阴虚内热
五、燥淫证
1、概念:感受燥邪,耗伤津液,以皮肤、口
鼻、咽喉干燥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外燥证:感受外界燥邪,多见于秋季。 内燥证:疾病过程中,血虚,阴津亏损 致机体失润而表现为干燥的证候。
2、病因:
感受外界燥邪,多见于秋季。 初秋气温为温燥,深秋气凉为凉燥。 特点: (1)皮肤,清窍,肺系干燥症状为主。 (2)口渴,尿少,便结等津液亏少症。
三、亡阳
1、概念: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以冷汗、肢
厥、面白、脉微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2、病因: (1)阳虚进一步发展而成,亦可阳气暴伤。 (2)大汗,失精,大失血,阳随阴脱而成。 (3)剧毒刺激,严重外伤,痰瘀阻塞,阳气 暴脱。
3、临床表现: 症状: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肌肤 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 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4、证候分析: 阳失温煦:手足厥冷,肌肤不温。 神情淡漠,呼吸微弱。 阳失固摄:冷汗淋漓,汗质稀淡。 阳失推动:面色淡白,舌淡,脉微欲绝。
4、常见证型
风寒、风热、风火、风湿、风痰、风水、 风毒等证。 5、审证要点:微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 风团,瘙痒,麻木,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 面睑浮肿。
二、寒淫证
1、概念:寒邪侵袭机体,阳气被遏,以恶寒、
无汗、头身或胸腹疼痛、苔白、脉弦紧等为 主要表现的证候。 2、病因: (1)淋雨,下水,衣单,露宿感受寒邪。 (2)嗜食生冷食物。 3、特点:起病急,病势较剧。 4、分类:伤寒,中寒。
4、临床表现: (1)热炽炎上:发热恶热,面赤,烦躁,汗多。 (2)热盛伤津:口渴喜冷饮,小便短黄,大便秘 结。 (3)热扰心神:神昏,谵语、惊厥、操抽搐。 (4)热迫血行:吐血,衄血,痈肿疮疡。 舌红绛,苔黄或灰黑干燥, 脉数有力(洪数、滑数、弦数)。
4、发展趋势:
暑湿袭表,暑伤津气,暑闭气机, 暑闭心神,暑热动风。 5、审证要点: 发热,口渴,汗出,神疲,尿黄。
四、湿淫证
1、概念:外感湿邪,或体内水液失常而形成
湿浊,阻遏气机及清阳,以身体困重、肢体 酸痛,腹胀腹泻、纳呆、苔腻脉濡为主要表 现的病证。 2、病因: (1)外感湿邪(淋雨下水,居处潮湿,冒 受雾露)。 (2)内生湿邪,脾失健运,病理产物。
第一节 辨六淫证候
一、风淫证
1、概念:指风邪侵袭人体肤表、经
络,卫外机能失常,表现符合风性 特征的证候。 2、病因:外感风邪
3、临床表现: (1)风邪袭表: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脉浮 缓,或有鼻塞,清涕、喷嚏,咽喉疼痛,咳嗽等症。 (2)风犯皮肤:皮肤瘙痒,丘疹,病癳。 (3)风袭经络:肌肤麻木不仁,口眼歪斜。 (4)风湿流窜关节: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 (5)风水束肺:突然面部浮肿。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概说: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病人表现各种症 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辨别病性的辨证方法。 病性是指病理变化的本质属性,是导致疾病当 前证候的本质性原因,也称为病因。 内容:包括六淫、气血、津液、阴阳、七情等 证候。 意义:是对疾病当前病理本质的辨识,可直接 指导立法,处方和治疗。亦为脏腑等其他辨证打下 基础。
5、临床表现:
(1)伤寒证:又名外寒证,表寒证,寒邪束
表,太阳表实证。 病机:寒伤卫阳。 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 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嗽,气喘,痰白清稀, 舌苔白,脉浮紧。
(2)中寒证
病机:寒邪内侵,损伤阳气。 表现: 寒邪客肺:咳嗽,哮喘,咯白痰。 寒滞胃肠: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 寒滞肝脉:肢体厥冷,拘急,无汗,肢体踡卧。 津液未伤:口淡不渴,面色白或青,小便清长。 舌脉:舌苔白,脉沉紧,沉迟,沉弦有力,或伏。
3、临床表现
(1)湿郁肌表:头重如裹,嗜睡,身体困 重,肢体关节、肌肉酸痛,皮肤湿疹、瘙痒, 面色晦垢。 (2)湿伤脾胃: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 呆,恶心,大便溏稀,小便浑浊,带下量多, 舌苔滑腻,脉多濡缓或细。
4、常见证型:
(1)病位:湿遏卫表,湿凝筋骨,湿痰犯 头,湿困脾阳,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肠道 湿热,膀胱湿热,湿热下注。 (2)病因:风湿,暑湿,水湿,痰湿,湿 毒证。 5、审证要点:困重,酸楚,痞闷,腻浊。
3、临床表现 (1)燥伤皮肤: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 (2)燥伤清窍:口唇、鼻孔、咽喉干燥。 (3)燥邪犯肺:干咳少痰,痰黏难咯。 (4)津液亏少:口渴饮水,小便短黄,大便干 燥,舌苔干燥,脉浮。 (5)燥证分为凉燥、温燥。 凉燥:深秋近冬,似风寒表证。 温燥:初秋夏末,似风热表证。 4、审证要点:秋季或干燥环境,干燥症状。
第二节 辨阴阳虚损证候
一、阳虚证 1、概念:指体内阳气亏损,失却温煦、推动、蒸 腾、气化等作用,以畏寒肢凉为主要现的虚寒证候。 性质:虚证,寒证。 2、病因: 久病。 气虚发展。 久居寒凉。 过服苦寒。 命门火衰。
3、临床表现 症状: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面色淡白, 自汗,浮肿。小便清长(或尿少),大便溏薄。 舌象:舌淡胖,苔白滑。 脉象:沉迟(或细数)无力。 4、证候分析 失于温煦:畏寒肢冷,自汗。 津液未伤: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气化不行:渴喜热饮,尿少浮肿,舌淡胖嫩,面色淡白。 寒主收引:脉沉迟无力。
6、发展趋势 阴虚兼气虚——气阴两虚证。 阴虚兼血虚——阴血亏虚证。 阴虚兼阳虚——阴阳两虚证。 阴虚兼阳亢——阴虚阳亢证。 阴虚兼精亏——阴精亏虚证。 阴虚兼津亏——阴津亏虚证,阴虚燥热证。 阴虚——阳虚,亡阴。 阴虚兼动风——阴虚生风证 阴虚兼气滞——阴虚气滞证 阴虚兼血瘀——阴虚血瘀证 阴虚兼水停——阴虚水肿证 7、审证要点:病体久弱,五心烦热,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5、常见证候
心、肝、肾亡阴。 亡阴进一步引起亡阳。 6、审证要点:身热烦渴,唇焦面赤, 脉数疾,汗出如油。
7、亡阳与亡阴的鉴别
鉴别 汗液 寒热 四肢 面色 气息 口渴 舌象 脉象
亡阴 汗热而黏,味咸 身热恶热 温和 红赤颧红 息粗 口渴饮冷 唇舌干燥 脉细数疾
六、火热证
1、概念:感受火热邪毒,阳热内盛,以发热
口渴、胸腹灼热、面红、便秘尿黄、舌红苔 黄而干、脉数或洪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实热证:外感火热等邪气所引起的证候。 虚热证:阴虚生内热所引起的证候。
2、病因:
(1)外感阳热邪气,如高温劳作,感受温 热,火热烧灼,过食辛辣温热。 (2)寒湿等邪郁而化热。 (3)情志过极化火。 (4)脏腑气机过旺。 特点:新病较急,病情较剧。
5、常见证型: 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胃阳虚证,肾阳虚证,胞宫虚 寒(精室),虚阳浮越证。 6、发展趋势: 阳虚兼气虚——阳气亏虚证。 阳虚兼外感——表里虚寒。 阳虚兼阴虚——阴阳两虚。 阳虚兼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证。 阳虚兼水泛——阳虚水肿。 阳虚兼痰饮——寒痰凝滞。 7、审证要点:病体虚弱,畏寒肢凉,小便清长,面白,舌 淡。
(1)热盛伤阴可致伤津耗液,亡阴。 (2)热迫血行而致各种出血。 (3)热盛血壅,血败肉腐而成痈肿,溃烂,
脓液。 (4)热极生风,热扰热闭心神。
5、常见类型 (1)病位:风热犯表证,肺热炽盛证,心火亢盛, 胃热炽盛,热扰胸膈,肠热腑实,肝火上炎,肝火 犯肺,热闭心包,火毒入脉,热入营血,热(火) 毒壅聚肌肤证。 (2)病因:风热,风火,湿热,暑热,温燥,火 毒,瘀热,痰热,热饮证。 (3)温病辨证:卫分,气分,营分,血分证。 7、审证要点:发热,口渴,便秘,尿黄,舌红或 绛,苔黄干,脉数有力。
5、常见证候:
心肾阳虚,进一步可伤阴,阴阳两亡。 6、审证要点: 四肢厥冷,面白苍白, 冷汗淋漓,气息微弱, 脉微欲绝。
四、亡阴证
1、概念:指体内阴液严重耗损而欲竭,以身
灼烦渴、唇焦面赤、脉数疾、汗出如油为主 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2、病因: (1)久病阴亏进一步发展而成。 (2)大热、大吐、大泻、大汗,严重烧伤, 阴液暴失。
二、阴虚证
1、概念:指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无以
制阳,失于滋润,濡养,以咽干、五心烦热、 脉细数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性质:虚证、热证。 2、病因: 热病后期。 杂病日久。 五志过极。 房事不节。 过服温燥。
3、临床表现 症状: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颧红, 潮热,盗汗,小便黄短,大便干结。 舌象:舌红少苔少津。 脉象:细数。 4、证候分析 津亏失滋: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小便短黄, 大便干结。 虚热内生: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盗汗,舌红 少苔,脉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