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文言翻译关键实词译到位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考点)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考点)

考点精练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考点)一、关键实词译到位(一)基础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节选自《张衡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致思:用心思 B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文雅 C .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特地征召 D .衡不慕.当世 慕:趋附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再.迁为太史令 再:再次 B .遂乃研核.阴阳 核:考验 C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居:担任 D .自去.史职 去:离开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罗玘,字景鸣,博学,好古文,务为奇奥。

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

丘浚为祭酒,议南人不得留北监。

玘固.请不已,浚骂之曰:“若识几字,倔强乃尔!”玘仰对曰:“惟中秘书未读耳。

”浚姑留之,他日试以文,乃大惊异。

尤尚.节义。

台谏救刘逊尽下狱,玘言当优容以全国体..。

中官李广死,遗一籍,具识.大臣贿交者。

帝怒,命言官指名劾奏。

玘上言曰:“大臣表正百僚,今若此,固宜置重典..。

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恶,启远人慢朝廷心。

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

” (节选自《明史·文苑》)(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输.粟入国学输:缴纳B.尤尚.节义尚:崇尚C.具识.大臣贿交者识:记载D.或斥.以他事斥:指责(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四十困诸生..诸生:秀才B.玘固.请不已固:坚决C.玘言当优容以全国体..国体:国家体制D.固宜置重典..重典:重法3.推断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如何学会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如何学会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如何学会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准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实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②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实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实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留、换、调、删、补、变。

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能够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能够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2、“换”:①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⑤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

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3、“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

07 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

07 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教学目标掌握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教学重点依据两原则,掌握翻译“六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答题方法,熟练准确解答此类题目教学过程【文言翻译·考势微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做到“信”“达”“雅”。

“理解”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并领会某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能理解句子内部以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句子的内涵和深层含意。

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需注意翻译的重点和翻译的方法。

【文言翻译·真题体验】【2024年文言文翻译题】(2024年新高考1卷)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答案】(1)我愿意亲自率领一支队伍,到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

(2)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

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解析】得分点:(1)“当”,主持,引申为率领;“专”,专门,可意译为“全力”;“乡”,同“向”,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引申为对付。

(2)“得当”,适当的机会;“愧”,感到惭愧;“文”,文饰,掩饰。

(2024年新高考2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答案】:(1)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2)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大“分点”译到位,文言翻译拿高分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大“分点”译到位,文言翻译拿高分

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
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 诛,故不离其祸。 (选自《后汉书· 邓训传》) 注 ①烧当种羌迷吾:烧当种羌,当时的羌族部落名称; 迷吾,部族首领。②县官:此处指汉家朝廷。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译文: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 ( 或 “ 希望 ”) 会有用处。 ( 要点: “ 因 ”“ 怀 ”“ 庶 ” , 句意通顺。)
(1)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 译文:我私下里曾经将他的文章与古人的诗文相比,认 为它与庄周的文、李白的诗差不多相类似 。 ( 要点: “拟”“庶几”,语句通顺。) (2)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4分)★
积累小贴士
“区区”的义项 “区区”在文言文中是个多义词。其义项主要有:
初和马氏交情很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 此没有遭受祸患。
2. 题目 或病之,谢曰:“故事也。”(3分)
[原文
见“自我诊断”第2题]
现场失分答案(1)
失分剖析
[得分 0分]
该答案根本未联系语境,连“曰”的主语都弄错了,
更不用提译准得分点了。
现场失分答案(2)
失分剖析 [得分 1分]
气势逸致神韵的高远,就一直进入司马迁的境界而得到他的
神韵了。我的学生尤云鹗曾经说司马迁文章的飘逸之气,欧 阳修在其后,只有 ( 戴名世 ) 先生得到了,这并非虚妄之言啊! 我又看先生文中的自叙,以及方苞先生所写的序,知道先生 历来常常以司马迁自比,他的心中藏有几百卷诗书,像江水 一样滔滔欲出。先前让他写出 ( 那些文章 ) ,一定有不同于班 固、范蔚宗、陈寿这些人的地方。难道仅这一点点文字就足 以看到司马迁文章的神韵吗?可惜啊,先生有司马迁的才能, 却没能够有司马迁的大志,仅这些 ( 残存的 ) 很少的文字,却 还遭受压制使它不能在世间公开流传,确实可悲啊。

文言实词点对点训练

文言实词点对点训练

例4 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一句得体的话。
下雨天,一个妇女带着她的宠物上了公共汽车
。那条小狗又湿又脏,妇女对售票员说:“我愿
意替狗付钱,希望你允许它像其他乘客一样有个 座位。”售票员回答说:“___________。”(幽 默婉转,间接拒绝)
A.不行,人怎么能与狗同坐? B.可以,您能确保其他乘客没意见吗?
串台词:串台词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上串
下联。节目主持人的精彩妙语往往起到穿针 引线、画龙点睛、调动观众情绪的功效。写 作时要善于发现前后的衔接点,过渡巧妙自 然,语言简短扼要,和谐得体。
拒绝辞:拒绝辞要求既能达到拒绝他人请
求的目的,又不能有损感情。因此,要求委 婉、洗练,要有无可辨驳的事实和十足的理 由证明自己无法接受或不能接受邀请。
• 小明:“

•小明:“爷爷,《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 一本回忆录,他是世界著名作家。这本书是一 本研究鲁迅的很重要的书,每本只卖(只要)6 元钱。”
(2012年广东卷)例6 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 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 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 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 号,电话号码占两格)。 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室软 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照? 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我这儿找人啦!这是 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0亚运 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 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可 以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 不见不散哦。
最满意的作文”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参与者将自己在高中 阶段写作的最满意的一篇作文当众朗诵展示。
你班钟华同学作文很好,但他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当 众朗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30— 50字)

翻译句中重点实词100题-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多角度复习与练习

翻译句中重点实词100题-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多角度复习与练习

练习16:翻译句中重点实词100题翻译下列句中重点实词第1组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翻译: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翻译: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翻译: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翻译: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报告)5.齐孝公伐我北鄙。

翻译: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蜀之鄙有二僧)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翻译: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壁垒)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翻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翻译: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翻译: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引次江北)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翻译: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翻译: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翻译: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翻译: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严惩不贷)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翻译: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翻译: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翻译: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登即相许和)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翻译: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文言文翻译题谨记“6字诀”

文言文翻译题谨记“6字诀”

解析:①根据句意,“孔子”应该译为“像孔子那样的圣 人”;根据调整句序的原则,“是非之真”应为“真是非”。 ②句“嗤”译为“讥笑”,第一个“已”译为“停止”,第二 个“已”是个虚词,相当于“矣”,不译,“曾”是副词,译 为“ 还” 。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技巧三
文言文翻译题谨记“6字诀”
结束
答案:①现在世间没有像孔子那样的圣人,谁能判定真正 的正确与错误? ②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 的人都不如了。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技巧三
文言文翻译题谨记“6字诀”
结束
[错误翻译]
[我来评卷]
“邻居有个王姥”文白掺杂,读者不能明
白“王姥”是人名,还是一个老太太,“姥”根据文意应译 为“年老的妇人”。
高僧一行,年幼时家庭贫困,邻居有个
[我来改正]
王老太太,前后接济一行几十万铜钱。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技巧三
解析:①翻译时,官职、人名不用翻译,同时根据省略成分 需增补的原则, “倾附势要”要补充主语“这两人”。 ②翻译时, 官职、人名不用翻译,根据词的古今异义现象,“推究”应解释 为“立案调查”,“竟”应解释为“最终”。③根据不能把今义 当古义的原则, “坐”应解释为“犯„„罪”, 同时注意“左迁” 的特定含义“贬官、贬职”。
下一页
末页
技巧三
文言文翻译题谨记“6字诀”
结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运用替换法)
余至扶风之明年, 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 而凿池其南, 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①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 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 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宦吏相与庆于庭, 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②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关键词: 是 、 岁 、 雨 、 阳 、 有 、 以 、 适 、 名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精准翻译句子(二)(含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精准翻译句子(二)(含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教材助解1
(1)试写出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各义项间有什么联系。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__边__邑___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_以__…__…__为__边__邑____ ③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__鄙__陋__、__见__识__短__浅__ ④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_粗__俗__、__未__开__化____ ⑤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__轻__视__、__看__不__起___
(2)解释下列文段中“安”字的意思。 ①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宋史·曾公亮传》)_安__心___ ②羊祜,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夏侯霸 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晋书·羊祜传》)
安抚、安慰,使……安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道”的本 义是“路途、道路”,“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道”的本义是 “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又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 中,“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文言文阅读
精准翻译句子(二)(含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落实得分点一 关键实词
理解必备知识
五类实词:充分理解,分类积累
一、需要积累的核心实词:200个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它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 好文言文的基础,是应对高考的核心。只有积累到了一定量的文言实词,一切问题 才可迎刃而解。可是,文言实词成千上万,数量庞大,到底要积累多少、掌握多少 呢?据专家讲,需要300个。当然,掌握得越多越好,可这总得有一个边界。结合课 标,依据教材,梳理高考,下面的实词是必须积累和掌握的:

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之实词

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之实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01.
译文: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
0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
STEP 01
STEP 02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 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参考答案
实词备考策略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
注意文言通假现象
例句
本字
君子生非异也
因击沛公于坐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2
1
张良出,要项伯。 县:同“悬”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要:同“邀” 乡:同“向”
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哭。
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句
推断规律
范增数目项王
驴不胜怒,蹄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
CONTENTS
目录
01
Part 01
庭中始为篱
03
Part 03
已为墙
02
Part 02
一共变化了两次
04
Part 04
庭院中开始是篱笆
05
Part 05
然后变成围墙
06
Part 06
翻 译 方 法
对 (字字落实)
02
课中小结
01
牢记一个原则:
钟响磬鸣
一僧房中有磬,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 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今异义
单、双音节变化
偏义复词
色彩变化
王怒曰:“劓之。”
(劓:割鼻子)
乃以时价粜其半。 汉字是象形文字,字形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字义。 (粜:卖出谷物 )

文言文翻译的四个到位

文言文翻译的四个到位

文言文翻译的四个到位作者:王满意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2年第06期纵观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难度并不很大,但许多考生作题不得要领,丢分现象比较严重。

其实,注重四个到位,可以有效解决问题。

一.字字落实到位主要是判断每一个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并准确理解。

要求考生采用对译法,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准确翻译,做到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例①(2010山东)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问题翻译]于是权贵们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了解人。

[出错原因]以今义当古义。

“于是”是古今异义词,理解为“在这时”。

[准确译文]在这时权贵们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了解人。

例②(2010天津)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问题翻译]后母慢慢给女儿穿上衣服,拿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出错原因]忽略词类活用。

第一个“衣”字和“袖”字都用作动词。

[准确译文]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例③(2004江苏)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问题翻译]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降低自己的品节。

[出错原因]未考虑通假。

“少”通“稍”,理解为“稍微,稍稍”。

[准确译文]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二.句序调整到位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倒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

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调整过来,使之合乎现代语法规范与现代语言习惯。

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例①(2008全国)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断,故罪人斯戮。

[问题翻译]近日事情,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罪人杀了。

[出错原因]忽略宾语前置句式。

[准确译文]近日事情,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杀(或惩罚)了罪人。

例②(2010全国)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例句有翻译)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例句有翻译)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例句有翻译)D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译文:大雪越过南岭。

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③遭受,遇到,蒙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荆轲刺秦王》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④加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⑤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涉世家》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②披散,披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译文: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倍①通"背",背叛,违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鸿门宴》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②一倍,加倍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孙子•谋攻》译文: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文言文翻译——准确译出实词关键词》教学课件

《文言文翻译——准确译出实词关键词》教学课件

译文: 推断方法: 答案 推断方法 此句的对称句是“令尹子兰三仕为令 尹,无喜色”“仕(出仕)”与“已”对应,可 知是“罢免”意;“喜”与“愠”对应,可知为 “恼怒”意。这也叫对称推断,不过语意相反。 (3)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答题指导 (1)购,关键实词;妻子,古今同 形异义词;踪迹,名词活用作动词。(2)方, 罢,关键虚实词;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3) 卒,关键虚词;“于明之亡”,介宾短语后置 句;“何与”,疑问语气;句意通顺。 答案 (1)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
(2)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公子篯)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 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竟杀其人 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 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 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 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
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 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 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 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 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1 译文: (2 译文: (3 译文:
(4)夫五人之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
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
也?
(《五人墓碑记》)
译文:
推断方法:
答案 唯独这五人死得声名光荣显耀,为什
么呢?
推断方法 此句翻译的关键是“皦皦”,其义可
根据前文的“不足道”和“独”推断出。“不足
道”即“不值得称道”,“独”具有明显的转折

中考文言文翻译高频实词

中考文言文翻译高频实词

一、名词1. 人:指人,如“孔子”(孔子);2. 地:指地方、土地,如“河山”(山河);3. 事:指事情、事务,如“家事”(家事);4. 物:指物品、东西,如“金银”(金银);5. 时:指时间、时期,如“春秋”(春秋);6. 名:指名字、称号,如“孔子”(孔子)。

二、动词1. 行:指行走、行动,如“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周游列国);2. 为:指做、成为,如“为政”(为政);3. 闻:指听说、听到,如“闻者不如见者”(听说的人不如见到的人);4. 说:指说、讲,如“孔子说”(孔子说);5. 看:指看、观察,如“孔子看”(孔子看);6. 做:指做、从事,如“做学问”(做学问)。

三、形容词1. 好:指好、优秀,如“好学”(好学);2. 善:指善、擅长,如“善辩”(善辩);3. 美:指美、美丽,如“美景”(美景);4. 丑:指丑、丑陋,如“丑恶”(丑恶);5. 远:指远、遥远,如“远方”(远方);6. 近:指近、接近,如“近处”(近处)。

四、数词1. 一:指一、一个,如“一岁”(一岁);2. 二:指二、两个,如“二人”(两个人);3. 三:指三、三个,如“三天”(三天);4. 四:指四、四个,如“四海”(四海);5. 五:指五、五个,如“五谷”(五谷);6. 六:指六、六个,如“六合”(六合)。

五、副词1. 竟:指竟然、居然,如“竟日”(竟然一天);2. 每:指每个、每次,如“每事”(每件事);3. 即:指立即、马上,如“即日”(立即);4. 宁:指宁愿、宁可,如“宁死不屈”(宁愿死也不屈服);5. 既:指已经、既而,如“既成”(已经完成);6. 又:指再次、又……又……,如“又高又大”(又高又大)。

总之,掌握中考文言文翻译中的高频实词,对于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总结,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运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确保翻译准确、流畅。

高考文言文:精练文言翻译关键实词译到位

高考文言文:精练文言翻译关键实词译到位

核心题点精练文言文翻译(关键实词译到位)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一、审题要审出主要“分点”——关键实词1.从词性上看,动词,形容词、名词。

另外,代词也不可忽视。

2.从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和次常用实词作为“分点”。

3.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前进”“亲信”)可能是重要实词;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重要实词;较难理解,需要借助推断的实词可能是重要实词。

二、四类实词译到位1.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译时要拆分开来翻译。

2.多义词——语境推断重要实词虽然有许多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

如“爱”字,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字,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字,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

3.活用词——语法判断首先要学会语法分析。

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

二是译到位。

(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

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

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

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

(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语。

(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一章核心题点精练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精练十九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一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一章核心题点精练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精练十九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一

1.从词性上看,首先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名词。另外, 2.从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和其他次常用实词(以课本 为“分点”。 3.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前进”“ 实词;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 的词语(如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 是重要实词;较难理解,需要借助推断的实词可能是重要实 在确认这些实词为“分点”后,就用一些特殊符号(如着重号 译中落实。
第一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核心题点精练十九
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
文言翻译无疑是文言文阅读复习训练中的重头戏 分的关键所在。翻译题是按点赋分,也就是说必须把 准确翻译出来,才能得分。可是,这得分点涉及实词 句式,很细微,有时译错一个字就难以得分,导致考 很艰难却得分不多。问题出在缺乏得分点意识,有了 它们落实到位。
12345
(1)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
慨矫元室之弊。
答案 以仁义道德的美好风范为基础,明了吉凶祸福的苗
事业成败得失的情况,对矫正元朝的弊病有深深的感慨。
解析 得分点:本,以……为;审,通晓;矫,矫正。
(2)一人之用舍,有关于天下国家之故,则是书也,岂区区 答案 一个(有才能的)人是被任用还是弃置不用,关系到
衰(缘故),那么这本书,难道是微不足道的一家之言吗?
解析 得分点:用舍,被任用还是弃置不用,此处为被动
指示代词。
12345
参考
精练点拨
一、审题要审出主要“分点”——关键实词 说到审题,似乎与文言翻译不搭界。其实,文言翻译也 所谓文言翻译审题,就是一审语境,审该句的外部语境( 句的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分点”,只有 才知道在哪里应该格外注意,才能得分。就词——区别、拆分 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考试中将其设为分点的 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 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 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 译。当然,须警惕的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词不一定 有时可能是“同义”的,这时叫同义复词,具体翻译时可进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以戏弄臣”中的“戏弄”就是这样。

高考复习文言翻译题型专练一准确译出关键实词

高考复习文言翻译题型专练一准确译出关键实词

③乘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乃请宾客,约车百余乘
④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⑤岂 李(广)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 岂管仲之谓也
⑥见 信而见疑
慈父见背
⑦诛 洎牧以谗诛
天下皆舜之诛为是
⑧易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⑨望 七月既望
若望仆不相师
⑩物 善假于物也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 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诗》云:‘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依靠道德施行仁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要等到具有大国的条件。 推断方法: 对称推断:古人行文很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
句意通顺。
答案: (1)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2)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公子篯)听到这件事而
感到惊奇。 (3)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
(2008·江苏)(吴汉)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3)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 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 先生您好像有不高兴的脸色。
推断方法:
“连文”推断:文章中语句连贯,相承相接,意义也是上下连贯、 相承相连的,因而可联系上下文语境来推断词句之意。
(4)夫五人之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 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五人墓碑记》)

文言文关键实词翻译

文言文关键实词翻译

1. 实词:人2. 翻译:人,指有生命、有感情的个体。

例句: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二、事1. 实词:事2. 翻译:事,指事情、事件。

例句: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孟子说:“天将赋予这个人重大的责任,必先让他心志受苦。

”)三、物1. 实词:物2. 翻译:物,指一切有形、有质的东西。

例句: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庄子说:“天地有伟大的美而不言说,四时有明显的法则而不议论。

”)四、道1. 实词:道2. 翻译:道,指宇宙万物的规律、原则。

例句: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说:“道如果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可以称呼,就不是永恒的名。

”)五、德1. 实词:德2. 翻译:德,指品德、道德。

例句:荀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德也。

”(荀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有道德。

”)1. 实词:仁2. 翻译:仁,指仁爱、仁慈。

例句:孔子曰:“仁者爱人。

”(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人。

”)七、义1. 实词:义2. 翻译:义,指正义、道义。

例句: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说:“行善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行恶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八、礼1. 实词:礼2. 翻译:礼,指礼节、礼仪。

例句: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要看,不合乎礼的不要听,不合乎礼的不要说,不合乎礼的不要做。

”)九、智1. 实词:智2. 翻译:智,指智慧、聪明。

例句:墨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墨子说:“聪明的人不疑惑,仁爱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不畏惧。

”)十、勇1. 实词:勇2. 翻译:勇,指勇敢、有胆量。

例句: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说:“了解敌人,了解自己,百战不殆。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关键实词的翻译,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美。

高考120个重点文言实词附例句翻译

高考120个重点文言实词附例句翻译

高考120个重点文言实词附例句翻译考纲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题点精练文言文翻译(关键实词译到位)一、审题要审出主要“分点”——关键实词1.从词性上看,动词,形容词、名词。

另外,代词也不可忽视。

2.从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和次常用实词作为“分点”。

3.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前进”“亲信”)可能是重要实词;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重要实词;较难理解,需要借助推断的实词可能是重要实词。

二、四类实词译到位1.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译时要拆分开来翻译。

2.多义词——语境推断重要实词虽然有许多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

如“爱”字,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字,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字,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

3.活用词——语法判断首先要学会语法分析。

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

二是译到位。

(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

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

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

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

(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语。

(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

(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人或物)。

4.疑难词——多方推断碰到个别疑难词语,要相信依据语境的把握和平时的积累一定能解决。

语境推断法、对称推断法、邻字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及联想推断法。

“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一句中的“尚”,虽其义陌生,但根据句境可以推断为“娶妻”;“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中的“龃龉”,如果依据字形能推断出“牙齿不齐”进而比喻为“人际关系的抵触不合”的意思,或者直接联想到现代汉语中该词的词义也能推断出。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归者接踵。

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

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

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1)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

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

八年,署滦州知州。

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三十三年,召诣京师。

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注],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

(节选自《满汉名臣传》)注捐例: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

《清史稿·选举志七》:“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

”(1)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

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明年,有年自是累疏称疾乞罢。

帝犹慰留,赉食物、羊酒。

有年请益力。

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

乃予告,乘传归。

归装,书一箧,衣一笥而已。

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

(节选自《明史·陈有年传》)(1)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

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

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遣宾客,百姓厌苦。

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

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

后览嘉叹,昭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

神龙中,迁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

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

(节选自《新唐书·郭震传》,有刪改)(1)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

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元振即牙帐与计事。

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

与高祖①讳同,故称字。

敬弘妻,桓玄②姊也。

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

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

”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

妻在桓氏,弥年不迎。

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①高祖: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宋高祖)。

②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亨元年逼晋安帝禅位于己。

(1)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雷峰樵叟者,台之宁海人也。

世居雷峰之下,业诗书,敦礼让,代不乏人,至叟尤为乡邦所敬式。

乡闾有忿争不辩,县吏相与诣门质诸叟。

叟喻以一言,咸悦服而去。

雅爱读书,自少至老不倦。

性颇嗜游观,值春和景明,树林蓊蔚,鸟声嘲哳烟霭间。

即幅巾杖履,徜徉于山巅水澨,与樵童牧儿伍,心无厌焉,因以樵叟自号。

或问之曰:“……今叟居必冠裳,行必杖履,所业必诗书。

无运斤砟斧之勤,无拾枯束湿之劳,而顾以樵自目,其如名实之爽何?”叟曰:“若奚言之固也?予恶夫世之人,不修其实,择美名而居之,手未能操简牍,心未能颂章句,辄轩然以儒者自居。

法律之莫谙,爵号之莫晓,辄岸然以古之良臣自处。

曰长者,曰先生,曰皋,曰夔,己处之而不愧,人呼之而不异。

及察其所存,岂有毫发诚身之善,及物之功乎?”(节选自方孝孺《雷峰樵叟序》)(1)乡闾有忿争不辩,县吏相与诣门质诸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法律之莫谙,爵号之莫晓,辄岸然以古之良臣自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讳尧臣,字伯庸。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8.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先生武,字勤中,自号忘庵。

家既益落,而所作画益工。

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

居平善病,晚岁病屡发,不复多作画。

故人有贫乏者,辄强之使作,王先生欣然执笔曰:“愿以佐吾子晨夕需。

”族父年老,有孙女不能嫁,王先生复力疾为作数幅,俾鬻以治奁具。

客有以病谏者,王先生曰:“吾财不足而力有余,敢自爱耶?”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

疾既革,又命诸子尽出箧衍中所余,赠遗诸亲故,无复存者。

卒于家,年仅五十有九。

(节选自汪琬《忘庵王先生传》)(1)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