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服饰的发展与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汉服代表着汉朝的端庄典雅,唐装代表着唐朝的自信开放。服饰从来就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最鲜活生动、最形象的记录。建国以来,服饰潮流的每一次变化,都折射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与变革。

建国初期,很多地区的服饰还保留着民国时期

的样式。城市男子一般穿侧面开襟的长袍,妇女

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

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

裙。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做衣的面料则多

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或麻布。

很快,穿衣打扮与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此时

的中国处处都充满着革命的气氛,服

饰本身特有的审美属性被其衍生的政

治属性所压倒。西装和旗袍被看作是

资产阶级情调,于是便在人们的生活

中逐渐消失了。干部服、列宁装作为新的时尚服饰,在短期内传遍了全国。干部服融合了中山

装和军装的特点,有四个衣袋,小翻领,单排扣,多为蓝

色,既保持了中山装的儒雅,又和军装相似,广受欢迎,

成为男性着装的首选,除机关工作人员外,其他行业的男

性也普遍穿着。列宁装是依照列宁常穿的服饰而设计的一

种服饰款式,主要特点是:大翻领、大掩襟、双排扣、

斜插口袋,有的还配一条带铜扣的腰带,穿上这种衣

服,显得既新颖又思想进步,遂迅即成为女性的典型

服饰,革命女干部更是人人必穿。但在苏联,列宁装

本是男性的服饰,传入中国后却成为女性的普遍衣着,

这成为了服饰史上的一件趣事。

50年代,全国出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人民权利投入经济建设的潮流中。工人、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多的提高,全社会流行朴素美,在穿着上更趋向与实用和结实。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轰轰烈烈地进行,当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从苏联传入的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女性欢迎的服饰。布

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

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饰不符合

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

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布拉吉裙很

快成为了各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此外,用苏联大

花布制成的男性衬衣也曾一度流行,这打破了男性

服饰色调单一的局面,增添了一些新意。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匮乏的经济限制了服饰的发展,为了尽可能地节约,人们购买服饰的主要标准成为耐磨和耐脏,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律,一如人们艰苦而单调的生活。

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开始了“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军便服时代,服饰除表现艰苦朴素的风尚以外,更表现出浓烈的革命化、军事化色彩。当时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别上毛泽

东像章,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佩戴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除红卫兵外,工人、农民、教师、干

部、知识分子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也穿

起了军便服。为了表明自己的艰苦朴

素,有的人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洗旧,

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

补丁。这种在现在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在文化大革命中却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70年代初期,服饰依然遵循着60年代的革命标准,但长期遭受这种压抑的人们,总是时不时地作出一点试探,希望通过一些既有新鲜感又不致招来祸端的变化,来满足一下爱美的天性。此时,烟色条绒大棉袄流行开来,毕竟条绒是棉线织成的,是工农服饰风格,而且款式上是直筒短身,里面絮的又是棉花,总与资产阶级无缘吧!再配上一条灰色长毛绒领子,颜色搭配有点对比。还有的少女配上一条红绒线围巾,脚上穿一双驼色反面猪皮高靿鞋,远近审视起来,都比原来有些新意,倒也具备些时装特色。

1978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思想上拨乱反正,经济上恢复发展,国外服饰样式的引入,促进了国内服饰业的极大繁荣,服饰的花色、款式开始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的服饰开始从单调统一到绚丽多彩转

变,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终于在

服饰开始得到彻底的解放,终于走出了“灰

蓝黑绿”的时代。健美裤、牛仔裤、直筒裤、

牛筋裤、喇叭裤、老板裤、萝卜裤、夹克衫、

蝙蝠衫、皮大衣、晚礼服、休闲装、喇叭裙、

一步裙、A字裙,甚至超短裙、迷你裙陆续出现,这些新时装铺天盖地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分辨着、感知着、追踪着、模仿着、争议着,新旧杂陈,有点令人措手不及。随着对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想的批判的深入和扩大,人们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猫王”把喇叭裤推向了时尚服饰的高潮,随后再港台地区流行,并直接影响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大陆地区。当初,港台电影中,明星们都穿着喇叭裤,把屁股包得滚圆滚圆,引领时尚。而在内地,第一批穿上喇叭裤的,在老人们的眼里,无疑就是“男流氓”和“女流氓”。新旧服饰的交替也体现着人们新思想带给人们的冲击和与旧思想的冲突。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服饰的发展更是前所未有,不论是样式、面料还是种类都是以前无法比拟的。人们买衣服时,不仅要看价钱,更要看质地、款式、品牌,对衣服的要求由原来的保暖,转变为增加美感,体现个性,穿出品味。各种世界名牌服饰在90年代初大举进入中国,也强化了人们的品牌概念,国人的服饰消费观念正日渐走向成熟。

进入21世纪,人们对服饰的追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服饰变得个性、多彩、舒适,有前卫,有复古,有怪诞,有流行,着装者我行我素,群众也格外宽容,谁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只要不违法,

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国人设计、制作、

选择服饰的眼光也日益国际化,今年流

行什么,已不是中国人自己的流行,而

是世界潮流。

服饰的上述变化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