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进口安全性及风险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关键节点的风险识别

中国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关键节点的风险识别

中国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关键节点的风险识别【摘要】中国粮食流通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但在流通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如质量标准不达标、储存环节漏洞、信息不对称等。

本文从中国粮食流通现状、粮食安全重要性、存在的风险、风险识别与防范措施以及监管与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为确保粮食安全,我们需要加强监管、提升流通效率、协同各方共同维护粮食安全。

加强监管可以有效防范风险,提高流通效率有助于快速处理问题,而协同各方则能共同应对挑战,共同维护粮食安全。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流通效率,确保人民的饮食安全。

【关键词】中国粮食流通、粮食安全、风险识别、监管、制度建设、食品安全、效率提升、监管、协同合作、监管措施、食品流通链、供应链安全。

1. 引言1.1 中国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关键节点的风险识别中国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家,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而粮食流通环节作为粮食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桥梁,被认为是粮食安全的关键节点之一。

中国粮食流通链条庞大而复杂,涉及生产、加工、流通、零售等多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环节存在着各种风险,可能会对粮食的品质和安全造成威胁。

这些风险包括生产环节的自然灾害、加工环节的不良操作、流通环节的交通事故等等。

对粮食流通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保障粮食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中国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的关键节点展开讨论,分析当前的现状、重要性、存在的风险以及应对措施,旨在为进一步加强粮食安全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中国粮食流通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粮食生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量庞大,粮食流通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

目前,中国粮食流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粮食市场格局不断完善。

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CATALOGUE目录•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概述•影响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市场环境•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中的质量与安全问题•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未来发展策略•结论与建议CHAPTER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概述粮食进口依赖度较高中国目前大量进口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对于某些粮食品种的进口依赖度较高。

多元化进口来源中国粮食进口来源国家多样化,包括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以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风险。

出口品种有限中国粮食出口主要以大米、小麦等少数品种为主,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010302出口市场拓展中国将努力拓展粮食出口市场,提高出口品种多样性,以增加外汇收入和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贸易平衡努力中国将在粮食进出口中寻求贸易平衡,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合作,促进双向贸易发展。

进口量将继续增加中国粮食进口量预计将继续增加。

中国粮食进出口的重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融入全球经济体系CHAPTER影响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1国内外粮食价格差异23当国内粮食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时,中国粮食出口具有竞争力,反之则可能增加进口。

价格竞争力国内外粮食价格差异反映了生产成本的差异,包括劳动力、土地、农资等成本,以及农业生产效率。

生产成本与效率国内外市场的供需关系也会影响粮食价格,进而影响进出口贸易。

当国内需求大于供应时,可能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需求。

市场供需关系汇率波动010203人民币贬值或升值贸易结算成本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关税税率关税政策直接影响粮食进出口成本。

降低关税可能促进进口,提高关税则可能限制进口。

贸易协定与国际合作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协定和合作框架也会影响粮食进出口贸易,如自由贸易区、非关税壁垒农业支持政策贸易政策与关税措施CHAPTER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市场环境03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国际粮食市场供需状况01世界粮食生产及消费趋势02主要粮食出口国政策影响中国国内粮食生产与消费粮食生产能力与产量粮食消费需求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粮食储存和物流设施粮食储存设施储存设施的规模、条件决定了中国能否在丰收年份有效储存粮食,以在短缺年份通过出口调节国内供应。

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及对策分析

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及对策分析

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粮食是人类的基本生活必需品,而粮食企业购销业务是粮食产业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粮食企业购销业务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风险。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风险,需要对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供应链风险和价格波动风险等方面。

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需求波动、竞争加剧等因素带来的销售不稳定风险;供应链风险则是由于供应商延期交货、质量问题等因素导致的供应链中断风险;价格波动风险则是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采购成本不确定性风险。

通过对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把握市场动向,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价格波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粮食企业购销业务的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粮食企业购销业务是粮食生产和销售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购销业务如今面临众多风险挑战,包括市场风险、供应链风险和价格波动风险等。

对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分析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形势和市场需求,帮助企业及时做出决策,规避市场风险,确保企业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对供应链风险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优化采购和供应链管理,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对价格波动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灵活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确保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分析对于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购销业务的风险特点和对策建议,可以为粮食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推动粮食行业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对象粮食企业是指从事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等业务的企业。

作为粮食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环节,粮食企业在购销业务中面临着各种潜在风险。

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及对策分析

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及对策分析

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及对策分析【摘要】粮食企业在购销业务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包括采购风险和销售风险。

采购风险主要涉及原料价格波动、供应商信用风险等方面,而销售风险则包括市场需求变化、客户信用风险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粮食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供应链管理、合理控制库存、优化销售渠道等。

风险防范措施也至关重要,如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合作伙伴的监管等。

通过对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稳健发展。

通过细致的研究和前瞻性分析,对于未来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有价值的展望。

【关键词】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对策、采购风险、销售风险、风险防范措施、总结、展望、研究背景、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粮食企业购销业务是一个涉及食品安全、市场波动、政策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系统。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快速变化和竞争的加剧,粮食企业在购销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购买方面,原材料价格波动大、供应商信誉度不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可能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产品质量下降;销售方面,市场需求不确定、竞争对手价格战等因素可能导致产品滞销和市场份额下降。

对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进行分析和对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降低经营风险。

本文将通过对购销业务风险的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和市场数据,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和风险防范措施,为粮食企业在经营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及对策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是人类的重要生活物资,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民生问题,而粮食企业作为粮食生产、流通和销售的重要参与者,其购销业务涉及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风险因素的增多,粮食企业在购销业务中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如采购风险和销售风险等。

对粮食企业购销业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和对策研究,对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和展望购销业务风险的对策措施,对于粮食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研究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研究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必需品,是国计民生之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粮食供需矛盾逐渐凸显。

粮食自给率下降、粮食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等情况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不得不依靠粮食进口来弥补国内供需缺口,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粮食进口贸易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进口价格波动大、进口质量难以控制、贸易争端频发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加强粮食进口贸易的管理和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我国才能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确保国民的口粮安全,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对策和措施,努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研究意义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粮食供需结构的调整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粮食进口贸易在我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因此,深入研究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的我国粮食进口贸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研究我国粮食进口贸易能够全面了解我国粮食市场的供需状况,为制定粮食进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分析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有助于预测和应对可能的风险挑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此外,研究粮食进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可以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推动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研究,揭示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粮食进口政策及措施,探讨粮食进口贸易的发展趋势,最终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相关建议和对策。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促进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2. 正文2.1 粮食进口贸易概况粮食进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购买外国产粮食来满足本国粮食需求的行为。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粮食进口贸易一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放条件下粮食进出口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开放条件下粮食进出口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开放条件下粮食进出口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作者:李英赵文报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3年第8期李英赵文报河北经贸大学关于粮食安全,早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粮食危机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就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提出了“粮食安全”概念,具体内容包含生产的充足性、供给的稳定性和粮食的可获得性等三方面含义。

我国在1992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认为粮食安全就是“能够有效地提供全体居民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

”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人们已达成了共识,但如何实现粮食安全,尤其是可否进口粮食,理论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粮食安全要立足国内,强调较高的粮食自给率;二是基于比较优势原理认为,粮食安全不能仅仅考虑国内,要从全球的角度配置农业资源,只要有钱就可以进口。

我们认为,在开放条件下,适当进口粮食是我国必不可少的粮食安全战略。

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进口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粮食进口在增加国内粮食供给同时,也会随之带来一些隐患。

本文从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入手,分析了粮食进口对粮食安全有利和不利的两方面影响,提出了在开放条件下我国粮食进口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在我国粮食连续九年增产的情况下,仍然需要进口粮食,并且粮食进口逐年增加,尤其是主要粮食品种进口增加,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反映出了农业仍然是我国的薄弱环节,粮食继续增产的难度加大,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一)粮食供给能力减弱粮食供给能力减弱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资源条件的限制。

虽然我国制定了严格的的耕地保护制度,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建设用地对粮食生产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直接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自然灾害的影响,也使耕地减少。

我国的耕地在以每年1000万亩的速度减少,使得本已匮乏的耕地资源变得更加稀缺。

另一方面来自自然条件的影响。

我国还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且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中国粮食进口贸易安全风险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粮食进口贸易安全风险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10-30•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现状及问题•中国粮食进口贸易安全风险识别目录与评估•中国粮食进口贸易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提高中国粮食进口贸易安全的对目录策建议•结论与展望01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粮食安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中国粮食进口贸易不断发展,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风险。

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粮食进口贸易安全风险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对中国粮食进口贸易安全风险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研究还可以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和国际贸易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全球粮食贸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02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现状及问题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现状粮食进口量持续增长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量持续增长,尤其是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进口量增加较快,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不断提高。

粮食进口来源地集中中国粮食进口来源地相对集中,主要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

这种依赖少数国家的局面可能会带来供应风险和价格波动的风险。

粮食进口结构单一中国粮食进口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品种上,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这种单一的进口结构可能会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

中国粮食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中国在粮食质量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也可能会影响中国粮食的国际形象和贸易竞争力。

要点一要点二国际贸易摩擦问题由于中国粮食进口量不断增加,与一些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在增加。

例如,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受到了一定的贸易限制和制裁,这可能会对中国的粮食进口贸易造成一定的影响。

供应链稳定性问题由于中国粮食进口来源地相对集中,供应链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分析与应对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分析与应对

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分析与应对作者:张红智白园园杨雪来源:《粮食问题研究》2021年第03期摘要:糧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尤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粮食安全问题热度再度提升,疫情期间,中国粮食库存储备充足,产销稳定,未对中国粮食安全构成冲击。

但疫情还未结束,美国对中国的全面打压不断升级,后疫情时代,中国仍需要做好应对粮食安全的准备,充分了解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十分必要。

本文对中国的几大主要粮食的生产、进口和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十年内的粮食供给情况进行了展望,最后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分析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粮食安全关注热点再度被提升。

疫情已经严重影响到全球粮食产业链和粮食安全,各国的大规模封锁措施严重限制了全球范围内的粮食流通。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20年疫情对全球主要粮食(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供需两侧形成冲击,供给侧方面,粮食产量预计保持在平均水平以上,粮食不会出现短缺情形,但会破坏粮食的供应链;而在需求侧方面,封锁措施预计会降低人民获得粮食的能力,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可能会催生新的粮食不安全地区。

中国的粮食保障体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中国在疫情防控期间粮食供应充足,近期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但疫情还未结束,仍在全球蔓延,加之以美国为首挑起的贸易主义不断抬头,全球化时代中国不能独善其身,还将在较长时间内面临国际粮食市场持续动荡的风险。

当前形势下,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工作,保障粮食安全是基础和前提,只有准确判断把控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构建起有效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才能握得主动权。

一、中国主要粮食生产情况中国的农作物生产以粮食作物为主,其中谷物是最主要的品类。

粮食产量主要贡献来自秋粮产量,2019年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5%,虽然从2017年开始,中国的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降,到2019年已累计减少近5000万亩,但产量并未受到影响,主要是由于亩产水平的提升。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冲击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粮食安全的风险与挑战日益凸显。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其粮食安全问题更是牵动着世界的目光。

本文旨在探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策略,分析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将首先梳理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情况,包括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主要环节的现状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分析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如气候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国际市场波动等。

接着,文章将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包括加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优化粮食流通体系、完善粮食储备制度、提高粮食应急管理能力等方面。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粮食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和应对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为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发更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二、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状况总体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足,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然而,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风险。

一方面,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水资源等粮食生产基础资源日益紧张,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对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威胁。

同时,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日益显著,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粮食生产带来不确定性。

粮食进口贸易安全风险及影响因素

粮食进口贸易安全风险及影响因素

VS
技术更新及适应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进口国的技 术标准和要求可能发生变化,进口商如无 法及时适应和应对这些变化,可能面临被 市场淘汰的风险。
05
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建议
加强质量监管力度
1 2 3
严格检验检疫流程
加强粮食进口的检验检疫流程,对不符合质量标 准的粮食禁止进口,确保进口粮食的质量安全。
未来研究可关注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对粮食进口 贸易安全风险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全球疫情等 突发事件对供应链的冲击。
THANKS FOR WATCHI沟通与协商,了解 对方的需求和关切,寻求双方都 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02 03 04
粮食进口贸易安全风险存在多样性,包括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 多个方面。
国家宏观政策对粮食进口贸易安全风险具有重要影响,如关税、非关 税壁垒等措施。
粮食进口贸易安全风险在国家之间存在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面临的风险有所不同。
与金融机构合作
与大型金融机构合作,获取专业的汇率风险 管理建议和服务,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优化贸易结构,规避贸易摩擦风险
01
增加深加工产品出 口
通过增加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提 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因贸 易摩擦带来的风险。
02
多元化出口市场
03
加强沟通与协商
通过多元化出口市场,减少对单 一市场的依赖,降低因贸易摩擦 带来的风险。
粮食进口贸易安全风 险及影响因素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粮食进口贸易概述 • 安全风险概述 • 粮食进口贸易安全风险 • 影响因素分析 • 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探究

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探究

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探究一、背景介绍:粮食进口与我国粮食安全的关系二、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三、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自给率的影响四、粮食进口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五、粮食进口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粮食进口量逐年增加,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篇论文报告从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市场、自给率、农业发展以及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粮食进口与我国粮食安全的关系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之一,但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和人口快速增长,我国的粮食自给率持续下降,粮食进口已成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粮食进口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粮食进口需要保证进口渠道的畅通,同时也需要考虑食品安全和国际市场波动等问题。

粮食进口管理涉及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多个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

二、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是复杂的,不仅会缓解我国市场的压力,还会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市场竞争等相关问题。

例如,在我国大豆市场上,随着国内豆粕需求的快速增长,粮食进口使得我国大豆市场关系趋于国际化;在玉米市场上,粮食进口有助于消除我国区域差异造成的价格歧视等问题。

但同时,粮食进口也存在依赖性,过度依赖进口可能会面临供应中断和价格波动等风险。

三、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自给率的影响粮食自给率是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自给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缩小了我国的粮食供求缺口,保障了我国粮食市场的供应;二是降低了我国粮食的自给率,增加了国内经济的短期风险。

为了降低依赖进口的风险,我国需要加强生产标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优化农业结构等方面的工作,提升自给率水平。

四、粮食进口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粮食进口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粮食进口的增加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市场的发展机遇,增加了农业主体的收益,同时国际市场的竞争也迫使我国的农业生产不断提高效率和质量。

市场持续开放背景下中国粮食贸易自主权面临的风险及应对之策

市场持续开放背景下中国粮食贸易自主权面临的风险及应对之策

市场持续开放背景下中国粮食贸易自主权面临的风佥及应对之策王钢 赵霞内容提要:基于国内加剧的粮食供需矛盾和高企的国内外粮食价差,国内粮食市场对外依赖度不断 加强,而受国际贸易规则约束、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义及粮食的金融化和能源化影响,国内粮食市场的外 部压力持续加大。

此外,美国是中国小麦、玉米和大豆三大粮食品种的主主进口来源国之一,这无疑增 加了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对外粮食贸易的风险、中国粮食贸易自主权面临持续弱化的风险。

对此, 文章认为唯有增强我国粮食综合产能、完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加强海外粮食产业链的投资和布局,才 能巩固和加强中国对外粮食贸易自主权。

关键词:粮食贸易 贸易自主权 贸易摩擦 一带一路中图分类号:F762. 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30 (2020) 01-0033*10*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企业社会责任的多渠道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71871110)、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国企改制对粮食行业双重发展目标影响效果分析” (2019SJA0265)、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项目“粮价波动和粮食补贴对主产区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研 究”(KYCX19_ 1349)的阶段性成果。

① 该数据根据历年《海关统计年鉴》以及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整理而得,统计口径包括谷物及谷物粉和大豆。

② 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演变路径和内在逻辑》,《中国农村经济》2019 年年9期。

③ 王永春、王秀东:《改革开放40年中国粮食安全国际合作发展及展望》,《农业经济问题》2018年年11期。

作者简介:王钢,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博士生;赵霞,农业经济 管理博士,南京财经大学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江苏南京210003)基于国内粮食供需矛盾持续加剧的现实,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调剂粮食余缺的功能已然成为 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进口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风险、监管挑战与未来思考

中国进口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风险、监管挑战与未来思考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中国进口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风险、监管挑战与未来思考韩振国刘岩王东辉李婷(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北京100125)摘要:进口食用农产品是中国食品和农产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其质量安全风险也相应提升。

从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来看,进口食用农产品的监管面临着产业链管控需增强、跨境电商风险需应对、“保供给”与“保安全”需平衡等挑战。

未来可从农业贸易战略、农业风险管理体系、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等方面完善对进口食用农产品的监管。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进口;质量安全;贸易风险;监管体系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afety Risks,Regulatory Challenges and Future Thinking ofChina 's Import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Han Zhenguo,Liu Yan,Wang Donghui,Li Ting(Agricultural Trade Promotion Center,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 ffairs,Beijing 100125)The imported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food and agriculturalproducts supply in China.With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import,there are more safety risks of imported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Taking current food safety regulatory system into consideration,the supervision of imported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faces some challenges,that industrial chain supervision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cross-border e-commerce risks need to be addressed,and "supply"and "security"need to be balanced.In the future,we should improve food safety regulation of imported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by working on agricultural trade strategy,agricultural risk management system,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and internationalcooperation.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import;quality safety;trade risk;regulatory system2020-07-2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非农业合作中我国企业外交历史、方式与影响因素研究”(2019M650738)韩振国(1988—),男,山西和顺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贸易与产业安全,E -mail :han_zhenguo@ ;通信作者刘岩(1973—),女,北京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贸易政策分析与产业安全研究,E -mail :*****************0引言在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其中,“保粮食安全”和“稳外贸”作为当前农业贸易投资工作的重点得到明确。

《粮食购销业务风险点清单手册》

《粮食购销业务风险点清单手册》

粮食购销业务风险点清单手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粮食购销业务成为了农业产业链上重要的环节。

然而,由于市场波动、政策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粮食购销业务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为了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识别和应对这些风险,特编写本手册,旨在系统梳理粮食购销业务中的风险点,并提供相应的防范和化解措施,以期为业务经营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市场风险1.价格波动风险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粮食价格可能出现大幅波动,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2.市场需求风险市场需求变化可能导致产品滞销,对企业造成销售压力和资金周转困难。

二、政策风险1.国家政策变化风险政府对粮食购销领域的政策调整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2.政策执行风险政策执行不到位或者存在漏洞,可能导致企业受到处罚或其他不利影响。

三、供应链风险1.供应商信用风险部分供应商可能存在经营风险,如资金链断裂、违约等,导致企业采购困难。

2.供应链中断风险原料供应链因意外事件中断,可能影响企业生产运营。

四、物流风险1.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粮食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货物损失或者延误。

2.仓储管理风险仓储设施可能存在火灾、盗窃等安全隐患,影响货物安全存储。

五、质量安全风险1.产品质量风险粮食产品质量不达标可能导致召回、损失等风险。

2.食品安全风险粮食产品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对企业声誉和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六、环境风险1.自然灾害风险如干旱、水灾、飓风等自然灾害可能对粮食生产和运输造成影响。

2.环境污染风险环境污染事件可能导致企业所产生的粮食产品受到污染,影响销售和信誉。

七、金融风险1.资金流动风险企业资金周转不畅可能导致生产经营困难。

2.外汇风险部分企业可能面临外汇波动对进口原料成本的影响。

针对以上风险点,企业可采取如下防范和化解措施:1.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相关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并加强内部风险意识的培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2.加强市场调研和预警监测,及时掌握市场变化动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我国粮食进口市场依赖程度分析

我国粮食进口市场依赖程度分析

我国粮食进口市场依赖程度分析摘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坚持“粮食以自给自足为主、进出口为辅”的工作方针。

改革开放之前,政府解决粮食问题的基本方式是利用国内资源提高粮食产量。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粮食生产状况和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国的粮食进口量不断增加,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度随之增加,这在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的同时,也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粮食进口量,进口增加,粮食补贴一、背景加入 WTO 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越来越深,中国的粮食市场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并且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

当前,中国粮食的供给和需求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粮食的供需总量基本达到平衡状态,但是供需的结构性缺口较大,因此,我国粮食进口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政治角度看,如果粮食主产国实行出口限制政策,就会导致我国粮食进口量的不足,在无法满足人们对粮食的刚性需求时,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战略安全。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粮食进口量增加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粮食进口风险。

二、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加导致的风险(一)我国粮食生产和供需现状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粮食供给十分短缺,农民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3。

但是从 1949年到 2013 年,粮食总产量由 11318 万吨增加到了 60193.5 万吨,而且中国粮食年产量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同期平均人口增长率。

(二)粮食进口量增加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当今世界,尽管工业发展越来越迅猛,但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才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无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的种植、生产、加工在农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2023年中国粮食行业现状及粮价情况分析方案模板

2023年中国粮食行业现状及粮价情况分析方案模板

中国粮食进口情况
尽管国内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但粮食进口需求仍然存在 2022年,中国的粮食进口总量达到了985亿公斤,同比 增长了14.3%其中,大豆进口量达到了983亿公斤,同 比增长20.6%,玉米(包括玉米酒糟)进口量为158亿 公斤,同比增长46.9%,高粱进口量为25亿公斤,同比 增 长 55.2%, 油 菜 籽 进 口 量 为 70亿 公 斤 , 同 比 增 长 34.2%
3.粮价情况
PART FOUR
04
The impact of grain imports on the Chinese market
粮食进口对中国市场的影 响
其他主题
1.2022年中国粮食行业现状及粮价情况
2022年中国粮食行业现状及粮价情况
2.中国粮食产量创新高,确保粮食安全基础坚实
粮食产量持续增长: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91亿吨,比上年增长.95%。其中,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33亿 公顷,比上年增加1.14%,创下近几年的新高。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为确保国内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中国粮食年产量
China's Annual Grain Production in 2023
1. 粮食总产量:根据预测数据,202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 将达到X亿吨(具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较去年有 所增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 持力度,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 主要粮食作物产量:2023年,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产 量也将保持稳定增长。稻谷产量预计将达到X亿吨,小麦 产量预计将达到X亿吨,玉米产量预计将达到X亿吨(具 体数字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这一增长得益于技术进步 和种植结构的优化。 3. 粮食进口情况:尽管中国的粮食年产量不断增长,但 由于人口增加和消费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仍需 通过进口来满足部分粮食需求。预计2023年,中国的粮

新形势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对策

全球粮食安全发展面临新形势。自俄乌冲突以 来,粮食安全进入高价位、政治化,全球两大粮食 出口国开启战争,势必影响全球粮食市场,粮食价 格的大幅度上涨、能源价格的波动,影响这两国的 粮食出口大国地位的同时,还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粮 食进口。2021 年国际大米和小麦价格较 2020 年分 别增长 11.4%、26.3%;2021 年美国玉米和大豆价 格较 2020 年分别增长 45.1%、55.5%[1],国际谷物 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涨幅。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 《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范围内 约 1.93 亿人经历了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与 2020 年 的峰值相比,增加了 4 000 万人。由于分配端导致 的粮食不安全仍在席卷全球,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
11 606.36
66 384.34
5 719.65
11 144
2020
11 676.82
66 949.15
5 733.51
14 262
2021
11 763.08
68 284.75
5 805.01
16 454
2022
11 833.21
68 652.80
5 801.70
14 687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因此,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不少的风险 挑战,我国要积极作出应对,解决十几亿人口的粮 食问题不容有失,并且在全球粮食形势不容乐观的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 Vol.48, No.4 Aug.2023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G = (T - S - I - L) / P
式中:G 为食物用粮的人均占有量,kg;T 为 粮食总量,kg;S 为种子用粮,kg;I 为工业用粮; L 为粮食损耗,kg;P 为总人口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粮食进口安全性及风险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量日益增加,目前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一方面适度地进口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从粮食自给率、净进口依存度和进口市场集中度三个指标来分析我国粮食的安全性可以得出,从整体上来看,我国能够保证粮食安全,但具体到各个粮食品种,以大豆最为突出,越来越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因此,应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粮食生产和贸易战略来化解这种风险,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关键词:粮食进口;安全性;风险
图分类号:F75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6)12-0149-02
粮食生产是否充足、供给是否稳定和粮食是否可以获得,是粮食是否安全的三个标准。

一国粮食的安全性不仅取决于本国国内的粮食供求情况,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的粮食供求情况。

如果本国的粮食生产不能够满足本国的粮食需求,就必须从全球市场进口粮食来保障国内的粮食需求。

因此,必须从全球的角度来考虑国内粮食安全性和风险性。

一、粮食适度进口对粮食安全的积极意义
利用国际市场来调剂国内粮食余缺,适度进行进口,可以有效地化解一国粮食安全风险、实现粮食安全战略和保障该国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能够起到重要的替代资源的作用,有利于填补国内粮食品种的供应缺口。

近几年,尽管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但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远大于粮食增产的速度,粮食进口量持续大量增加。

最典型的为大豆,2014年进口量达到7 140
万吨,由于国内农民种植大豆的种植面积少、产量低、比较效益低,进口大豆能够弥补国内大豆市场的供给不足并且满足了国内消费者需求多样化。

第二,能够有效地分散粮食安全风险,稳定粮食供给。

稳定的粮食供给由本国生产、国内储备和适度进口三个部分组成。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和资源禀赋的限制,如果仅仅靠国内生产而拒绝进口就会造成粮食的供给的大幅度波动。

如果立足国内生产并辅之以适度进口,既扩大了供给来源,又可以减少供给的波动性,降低粮食供给的风险性,提高粮食安全的保障系数。

第三,能够保障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也随着迅速发展,畜牧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饲料粮,因此其发展受到粮食供应形势紧张和农业资源匮乏的制约。

粮食进口,特别是饲料粮的进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制约畜牧业发展的这一瓶颈。

与此同时,通过粮食进口,可以高效地利用世界资源,缓解我国国内资源的利用强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粮食进口的安全性及风险
通常一国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粮食数量的多少会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影响,进口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粮食安全。

我们分别从粮食自给率、净进口依存度以及进口市场集中度来分析中国粮食进口的安全性及风险。

首先,粮食自给率。

粮食自给率是一国家或地区粮食总产量占其本国或地区粮食需求总量的百分比。

这里需求量用实际消费量来表示。

这个比值越高,说明本国粮食供应越充足,粮食越安全。

由于近年来大豆进口数量猛增,中国大豆的自给率已降至20%以下。

我们这里仅分析大米、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的自给率情况。

从2000―2012年这十三年中,大米的自给率只有2011年和2012年两年低于100%,玉米的自给率只有2012年低于100%,也就是说,中国大米和玉米产量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剩余。

小麦的自给率除了2004年低于95%以外,其余年份均高于95%。

截至2014年大米、小麦和玉米的自给率分别为98.96%、97.82%和98.82%。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谷物自给率的调整,要求我国谷物(大米、小麦和玉米)自给率达到90%以上。

根据这个标准,目前我国三大主粮是安全的。

但随着人民的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粮食的需求和多样化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中国粮食安全和生产成本也在上升,我国三大主粮的自给率已经出现下降趋势。

我国可以依靠适当的粮食进口来弥补需求。

其次,净进口依存度。

粮食的净进口依存度是指一国粮食的净进口数量占其需求总量的比值。

理论上一般认为,净进口依存度在15%以内均是安全的,具体来说,0%~5%是比较轻松的区间,而6% ~10%则是比较理想的区间。

通过计算1995―2011年中国粮食净进口数量与需求总量(这里需求总量用实际消费量代表)之间的比值,得出的结果是粮食净进口总量占需求的比值均处在0%~10%的区间内。

其中2007年之前是低于5%的,2007年之后则在6%~10%之间。

具体到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四种主要粮食的净进口情况:第一,大米的净进口情况。

从1995―2011年间,1989年、1995年和1996年是净进口,除此之外其余年份都是净出口,因此净进口依存度为负,这说明大米处于超安全状态。

第二,小麦的净进口情况。

小麦进口数量较大。

虽然大多数年份都是净进口。

但除了1983年、1996年和2004三年净进口依存度高于5%外,其余年份均低于5%,也处于安全状态。

第三,玉米的净进口情况。

除了1983年、1995年和1996年三年是净进口外,其他年份基本都是净出口。

相应地,除此三年之外,我国玉米贸易的净进口依存度都为负,即玉米处
于超安全状态。

虽然大米、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净进口依存度保持在安全状态,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多样化,将净进口依存度长期保持在《纲要》里不超过5%的
目标还是比较困难的。

第四,大豆的净进口情况。

自1996
年以后大豆进口数量急剧增加,由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且净进口依存度逐年大幅上升,2013年已经超过80%。

因此,大豆自1996年至今都处于不安全状态。

巨量的大豆进口会
使得大豆市场价格的轻微波动都会直接影响国内豆油和豆
粕的价格,进而会危及大豆下游产业发展并影响到国内消费。

这一趋势长期下去会给我国确保粮食安全带来很大的影响。

最后,进口市场集中度。

粮食进口来源国的集中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的粮食进口安全。

粮食进口来源国越是集中,应对粮食禁运等问题的回旋余地越小,粮食安全越难以得到保障。

进口市场集中度可以通过粮食进口来源地的变动来分析。

我国四大主要粮食品种的进口来源国都十分集中,这几个十分集中的进口来源国很大程度上垄断了我国的粮
食进口。

进口市场集中度过高很容易发生粮食贸易风险,使得国内粮食进口受到主要进口来源国的控制。

我国很难通过灵活的转移进口而合理地规避和化解这些风险,从而给进口贸易的安全甚至粮食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

具体来说:第一,大豆进口国,仅美国与巴西两国就控制着我国近90%的大豆进口数量。

假设进口来源国由于大豆
减产或经济政治等其他原因对我国实行大豆禁运,短期内会对我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小麦进口国,澳大利亚与美国控制着我国近80%的小麦进口数量。

一旦美国因为经济或政治因素对我国实施粮食禁运,就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虽然小麦进口集中程度较高,但其进口量仅占粮食总进口量的2%左右,所以小麦的高进口集中程度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较小。

第三,大米和玉米进口,二者情况比较类似,进口量占粮食总进口量比例不足1%,虽然少数国家垄断了我国98%以上的进口市场份额,但不会对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综合以上三个分析指标可以得出,除了大豆以外的三大主粮即大米、小麦和大豆目前是能够保证粮食安全的,风险性也较小。

但随着人们需求多样化和资源的有限性,保证其安全性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而大豆无论从自给率、进口依存度还是进口市场集中度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性,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会给我国大豆种植业和我国粮食安全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采取适宜的粮食进口措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为确保我国粮食的安全性,必须准确把握我国当前粮食供求状况和国际粮食贸易的特点,充分认识到粮食进口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准确制定粮食进口的政策,建立保障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第一,改革粮食贸易机制,保障国内粮食供给安全。

首先,开展多边粮食贸易,降低进口市场集中度。

其次,将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粮食生产国的潜力调动起来,转变粮食贸易方式,签订长期销售合同,转变目前以进口来填补供求缺口的贸易形式,形成签订长期合同为主的贸易方式。

第二,通过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来建立稳固的进口粮源基地。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解决粮食供给短缺问题,不仅可以通过粮食进口方式,还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

在稳定大型农业企业的基础上,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不仅要展开粮食种植,还应当收购当地的粮油加工企业、粮食物流企业和粮食销售企业,形成种植、运输、深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

第三,要正视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粮食净进口国”这一国情,掌握粮食进口的主动权,提高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要获得粮食进口的主动权,就要明确中国进口粮食的数额,同时向国际市场发出确定的需求信号,这样就可以刺激粮食出口国增加粮食生产。

一旦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国际市场的粮食供应充足,价格就会相对稳定。

当我国粮食进口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提高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进而影响世界粮食市场,最终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