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居欣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居欣赏
民居是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 伸的居住环境。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 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 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 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 不相同。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民用住 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 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 院落。 一家一户,住在一个 封闭式的院子里,过着一种安 逸、消闲、清静的日子,享受 家庭的欢欣、天伦的乐趣,自 然有一种令人悠然自得的气氛。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 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 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 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 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 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 地方。
建筑特色
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 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
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
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 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
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的吊脚楼 起源于唐宋时期。 唐垂拱年间,凤凰 这块荒蛮不毛之地 王化建县,吊脚楼 便有零星出现,至 元代以后渐成规模。 随着岁月沧桑,斗 转星移,旧的去了 新的来了,建筑物 在日月轮回中不断 翻新更替,目前凤 凰古城的吊脚楼多 是保留着明清时代 的建筑风格
走进凤凰古城,人们的目光一定会被那沱江河的吊脚楼群所吸引。之所以称之为 “绝”,可以肯定,在湘西的土地上,甚至全国,能拥有如此上规模的吊脚楼群,恐 怕只有凤凰古城。
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 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 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 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 楼或圆寨。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 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 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 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其 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 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 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 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 可住七八百人。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 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建筑特色:
吊脚楼是湘西民居中颇为流行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土家、苗、汉等民族都有 建吊脚楼的习俗,以土家山寨中最为常见。吊脚楼的形成,既有气候环境的因素, 也有一定的历史成因。湘西雨水多,云雾多,空气潮湿,加之山中野兽、毒蛇出 没,为适应山区环境,古时即有干阑式建筑。后逐渐演变而成吊脚楼。历史原因, 主要是在土司统治时代,开征“火坑税”,多一个火坑就要多一份税。贫穷的山 民难以承担这些额外负担,因此,兄弟之间很少分家,同居一屋,室不容住,只 好就地挨着正屋搭建偏屋。山区平地很少,建房修屋,常选在溪边坎上,加盖 “偏厦”,屋场地不够,只能悬空挑梁穿枋延伸,吊脚建屋而居。久而久之,传 承至今,便成了现在的特色民居——吊脚楼。 早期吊脚楼,柱大枋粗,与正屋成一字形。其构架是加长各层穿枋,托起往外 伸出部分,柱子吊脚下去,楼面铺上木板,即成。这样的“楼阳台”,屋檐处理 采用单檐悬挑、屋面反翘的结构,“飞檐”悬出正屋,造型舒展向上;用料讲究 天然取材,弯梁和挑梁均不加工修饰,以天然生成为上等;基础采用木柱吊脚, 建造简易,省工省料。整个吊楼悬空而建,离地较高,通风向阳,空气清新,干 爽宜居。房屋布局,通常一户一栋,或避风向阳,或临溪谷,或傍山腰,随山就 势,依地而建。放眼望去,山寨吊楼,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别有意趣。
谢 谢 观 赏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北 部,是中国境内保存 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 县城,是中国汉民族 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 出范例,在中国历史 的发展中,为人们展 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 文化、社会、经济及 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 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 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 城
建筑特色
在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共有四合院3797处。 这些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 层次分明,外雄内秀,沿中轴线,有几套院组成,中间多用短墙、垂花门楼分割, 形成二进或三进的“日”“目”字形基本布局形式。 院内主题建筑正房一般为三 间或五间砖拱窑洞,前面加木构披檐,柱廊上复瓦屋顶,明柱上方月普栏荷叶, 欠板雀替和挂落、屋顶为平顶,有的上筑风水楼,照壁、女儿墙多为砖花栏;东 西厢房及倒座南房,均为单坡向内坡的木结构瓦屋顶;街门对面有影壁,宅院门 外有石狮子、栓马柱和登马石,融为一体。 这样保护完好的四合院有400余处, 为古城的一大特色。
回龙阁吊脚楼群座落在湘西凤凰 古城东南的回龙阁,前临古官道, 后悬于沱江之上, 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 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吊脚楼群 全长240米,属清朝和民国初期 的建筑,如今还居住着十几户人 家。吊脚楼群的吊脚楼均分上下 两层,俱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 的穿斗式木结构,具有鲜明的随 地而建特点。上层宽大,下层占 地很不规则;上层制作工艺复杂, 做工精细考究,屋顶歇山起翘, 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下层不作正 式房间,但吊下部分均经雕刻, 有金瓜或各类兽头、花卉图样. 上下穿枋承挑悬出的走廊或房间, 使之垂悬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 独特的风景。这种建筑通风防潮, 避暑御寒,是苗族独特的建筑工 艺,具有很高的工艺审美和文物 研究价值。
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
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
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祠堂、书院、牌坊和宗谱。 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 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其 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 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 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 小桥流水。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浓 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 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 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 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 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 而不见,不屑一顾。
蒙古包
蒙古游牧人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 又称毡帐、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 出现,一直沿Fra Baidu bibliotek至今。蒙古包呈圆形, 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0毫米左 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 式。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 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 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 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 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 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 城的标志
建筑特色
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在纳西族 原始的井干式本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一些优 点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民居建筑一般是高约7.5米的两层木结构楼房,也有少数三层楼房,为穿 斗式构架、垒士坏墙、瓦屋顶,设有外廊。根据构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 为平房、明楼、雨步厦、骑度楼、蛮楼、闷楼、雨面厦等七大类。 丽江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装饰,其重点是门楼、照壁、外廊、门窗隔扇、 天井、梁彷等。门楼的形式有砖拱式、木过梁平拱式及木构架式三种。民居照 壁一般有三滴水、一字平式两种,内部的外廊小照壁多用大理石装饰。房屋的 门窗均饰以木雕图案,如乌禽、花卉、琴棋书画、博石器皿等,是功能与艺术 相结合的产物。 古城民居的庭院采用鹅卵石、五花石等为原料铺装,图案根据庭院大小或 房主喜好而定,内容涉及花乌鱼虫、八赴阴阳、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手法 古朴,布局严谨。占地大、院落多的宅院,普遍由两坊一照壁、花台、水池等 构成。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大研古城集中体现了纳西族独特的人居环境、 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其傅大精探的文化内蕴,为研究城市建筑史、 民族发展史等提供了实贵的资料。它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 遗产。
安徽民居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 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 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 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 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 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 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皖南古民居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 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 筑群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 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村落独特的水系是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典范, 深刻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 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 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
宏村
宏村,古取宏广发达之 意,称为弘村,位于安 徽省黄山西南麓,是古 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 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 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 南湖,山水明秀,享有 “中国画里的乡村”之 美称。
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 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 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 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民居是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 伸的居住环境。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 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 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 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 不相同。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民用住 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 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 院落。 一家一户,住在一个 封闭式的院子里,过着一种安 逸、消闲、清静的日子,享受 家庭的欢欣、天伦的乐趣,自 然有一种令人悠然自得的气氛。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 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 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 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 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 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 地方。
建筑特色
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 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
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
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 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
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的吊脚楼 起源于唐宋时期。 唐垂拱年间,凤凰 这块荒蛮不毛之地 王化建县,吊脚楼 便有零星出现,至 元代以后渐成规模。 随着岁月沧桑,斗 转星移,旧的去了 新的来了,建筑物 在日月轮回中不断 翻新更替,目前凤 凰古城的吊脚楼多 是保留着明清时代 的建筑风格
走进凤凰古城,人们的目光一定会被那沱江河的吊脚楼群所吸引。之所以称之为 “绝”,可以肯定,在湘西的土地上,甚至全国,能拥有如此上规模的吊脚楼群,恐 怕只有凤凰古城。
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 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 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 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 楼或圆寨。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 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 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 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其 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 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 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 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 可住七八百人。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 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建筑特色:
吊脚楼是湘西民居中颇为流行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土家、苗、汉等民族都有 建吊脚楼的习俗,以土家山寨中最为常见。吊脚楼的形成,既有气候环境的因素, 也有一定的历史成因。湘西雨水多,云雾多,空气潮湿,加之山中野兽、毒蛇出 没,为适应山区环境,古时即有干阑式建筑。后逐渐演变而成吊脚楼。历史原因, 主要是在土司统治时代,开征“火坑税”,多一个火坑就要多一份税。贫穷的山 民难以承担这些额外负担,因此,兄弟之间很少分家,同居一屋,室不容住,只 好就地挨着正屋搭建偏屋。山区平地很少,建房修屋,常选在溪边坎上,加盖 “偏厦”,屋场地不够,只能悬空挑梁穿枋延伸,吊脚建屋而居。久而久之,传 承至今,便成了现在的特色民居——吊脚楼。 早期吊脚楼,柱大枋粗,与正屋成一字形。其构架是加长各层穿枋,托起往外 伸出部分,柱子吊脚下去,楼面铺上木板,即成。这样的“楼阳台”,屋檐处理 采用单檐悬挑、屋面反翘的结构,“飞檐”悬出正屋,造型舒展向上;用料讲究 天然取材,弯梁和挑梁均不加工修饰,以天然生成为上等;基础采用木柱吊脚, 建造简易,省工省料。整个吊楼悬空而建,离地较高,通风向阳,空气清新,干 爽宜居。房屋布局,通常一户一栋,或避风向阳,或临溪谷,或傍山腰,随山就 势,依地而建。放眼望去,山寨吊楼,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别有意趣。
谢 谢 观 赏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北 部,是中国境内保存 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 县城,是中国汉民族 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 出范例,在中国历史 的发展中,为人们展 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 文化、社会、经济及 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 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 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 城
建筑特色
在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共有四合院3797处。 这些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 层次分明,外雄内秀,沿中轴线,有几套院组成,中间多用短墙、垂花门楼分割, 形成二进或三进的“日”“目”字形基本布局形式。 院内主题建筑正房一般为三 间或五间砖拱窑洞,前面加木构披檐,柱廊上复瓦屋顶,明柱上方月普栏荷叶, 欠板雀替和挂落、屋顶为平顶,有的上筑风水楼,照壁、女儿墙多为砖花栏;东 西厢房及倒座南房,均为单坡向内坡的木结构瓦屋顶;街门对面有影壁,宅院门 外有石狮子、栓马柱和登马石,融为一体。 这样保护完好的四合院有400余处, 为古城的一大特色。
回龙阁吊脚楼群座落在湘西凤凰 古城东南的回龙阁,前临古官道, 后悬于沱江之上, 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 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吊脚楼群 全长240米,属清朝和民国初期 的建筑,如今还居住着十几户人 家。吊脚楼群的吊脚楼均分上下 两层,俱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 的穿斗式木结构,具有鲜明的随 地而建特点。上层宽大,下层占 地很不规则;上层制作工艺复杂, 做工精细考究,屋顶歇山起翘, 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下层不作正 式房间,但吊下部分均经雕刻, 有金瓜或各类兽头、花卉图样. 上下穿枋承挑悬出的走廊或房间, 使之垂悬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 独特的风景。这种建筑通风防潮, 避暑御寒,是苗族独特的建筑工 艺,具有很高的工艺审美和文物 研究价值。
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
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
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祠堂、书院、牌坊和宗谱。 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 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其 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 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 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 小桥流水。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浓 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 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 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 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 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 而不见,不屑一顾。
蒙古包
蒙古游牧人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 又称毡帐、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 出现,一直沿Fra Baidu bibliotek至今。蒙古包呈圆形, 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0毫米左 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 式。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 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 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 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 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 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 城的标志
建筑特色
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在纳西族 原始的井干式本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一些优 点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民居建筑一般是高约7.5米的两层木结构楼房,也有少数三层楼房,为穿 斗式构架、垒士坏墙、瓦屋顶,设有外廊。根据构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 为平房、明楼、雨步厦、骑度楼、蛮楼、闷楼、雨面厦等七大类。 丽江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装饰,其重点是门楼、照壁、外廊、门窗隔扇、 天井、梁彷等。门楼的形式有砖拱式、木过梁平拱式及木构架式三种。民居照 壁一般有三滴水、一字平式两种,内部的外廊小照壁多用大理石装饰。房屋的 门窗均饰以木雕图案,如乌禽、花卉、琴棋书画、博石器皿等,是功能与艺术 相结合的产物。 古城民居的庭院采用鹅卵石、五花石等为原料铺装,图案根据庭院大小或 房主喜好而定,内容涉及花乌鱼虫、八赴阴阳、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手法 古朴,布局严谨。占地大、院落多的宅院,普遍由两坊一照壁、花台、水池等 构成。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大研古城集中体现了纳西族独特的人居环境、 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其傅大精探的文化内蕴,为研究城市建筑史、 民族发展史等提供了实贵的资料。它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 遗产。
安徽民居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 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 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 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 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 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 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皖南古民居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 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 筑群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 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村落独特的水系是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典范, 深刻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 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 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
宏村
宏村,古取宏广发达之 意,称为弘村,位于安 徽省黄山西南麓,是古 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 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 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 南湖,山水明秀,享有 “中国画里的乡村”之 美称。
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 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 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 文化遗产一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