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四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总复习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 运算定律

1.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加法交换律
(1)3.6+8.59+6.4=3.6+ 6.4 +8.59
(2)(25.8+7.5)+2.5= 25.8 +( 7.5 + 2.5 ) 加法结合律
运算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2.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052-465-552 =1052-552-465
1278-756-244 =1278-(756+244)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125 × 16 = 2000
积=因数×因数
因数 × 因数 = 积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
运算叫做除法。
2000 ÷ 16 = 125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下1246元。求原来有多少钱,应该用( A )计算。
A.加法
B.减法
C.乘法
(4)已知 A × B = 0,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A一定为0
B. B一定为0
C. A、B至少有一个为0
(5)计算444 × 25最合适的巧算方法是( C )。 A. 444 × 25 = 400 × 25 + 40 × 25 + 4 × 25 B. 444 × 25 = 444 × 20 + 444 × 5 C. 444 × 25 = 4 × 25 × 111
36 5 36 10 36 5 36 10
(7)在 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560÷14÷4 = 560÷ ( __1_4__ × __4___ ) (2)115 × 46 + __8_5__ × __4_6__ =(115 + 85) ×__4_6__ (3)26 × 4 ×__2_5__= 26 × ( ___4___× 25)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分类指导举一反山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分类指导 举一反三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也合用三个数连续相加。
用字母表示:a+b=b+a例:16+23=23+16做一做:75+168+252 65+73+135 88+75+12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例:(22+58)+42=22+(58+42)=22+100=122做一做:425+14+186 186+38+62 155+657+2453.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综合应用时,加括号可以使计算过程更清晰。
例:343+452+148+257=343+257+452+148=(343+257)+(452+148)=600+600=1200做一做:63+71+37+29 67+25+33+75 129+235+171+165二、连减的简便计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例:342-28-172=342-(28+172)=342-200=142做一做:868-52-48 400-256-44 500-257-34-1432.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例:198-75-98=198-98-75=100-75=25做一做:425-74-25 515-128-215 534-257-34-1433.“同级运算”中的数字搬家。
加减法属同一级运算,交换加数或者减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通常排在第一个位置上的数字不动,后面的数字在搬家时一定要带着符号搬)用字母表示:a-b+c=a+c-b例:384-59+16=384+16-59=400-59=341做一做:528-64+72 672-36+28 342-87+584.减号后面加括号,加变减,减变加。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加法运算定律》课件之一

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物理学
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使用加法运算定律来计算多个力的合力,如计算多个分力的大小和 方向。
化学
在化学中,我们经常使用加法运算定律来计算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如计算混合物中某组分 的质量与混合物总质量之比。
经济学
在经济学中,我们经常使用加法运算定律来计算多个经济指标的总和,如计算多个国家的 GDP总和。
详细描述: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时,任意改变加数的组合顺序,其和不变 。
结合律的证明
总结词:逐步推导
详细描述:通过举例和图示,逐步推导证明加法结合律。例如,计算(a+b)+c和a+(b+c)的结果,证 明它们的和是相等的。
结合律的应用
总结词:实例丰富
详细描述:列举多个加法结合律的应用实例,如计算(5+3)+2和5+(3+2)的结果相同,说明在实际计算中可以灵活运用结合律 简化计算。
提高计算效率
掌握加法运算定律有助于 学生在进行加法计算时更 加快速、准确地得出结果 ,提高计算效率。
培养逻辑思维
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 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 打下基础。
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加法运算 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掌 握这一知识点有助于解决 各种实际问题。
2023
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解决复杂问题
在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时, 如求多边形的面积、体积等,需 要使用加法运算定律来计算各个
部分的和。
组合问题
在组合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使 用加法运算定律来计算组合的可 能性,如计算从n个不同元素中
取出k个元素的组合数。
概率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课件

(三)减法简便运算:
•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 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 用字母表示:a-b-c=a-(b+c) •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 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 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 用字母表示:a÷b÷c=a÷(b×c) •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 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 用字母表示:a÷b÷c=a÷c÷b
读或写出下面各小数
20.04
5.42
0.25 0.672
零点六七二
二十点零四 五点四二 零点二五
说出上面各数中 2 表示的意义 20.04的2表示两个十 5.42的2表示两个百分之一 0.25的2表示两个十分之一 0.672表示2个千分之一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 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重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常用四舍五入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 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 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 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 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 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 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第1课时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运算定律PPT

商不变:a÷b÷c=a÷c÷b。
(四)运算律和运算性质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
(4)下面是小明和小兵的计算方法,说说他们
各用了什么运算律。
加法结合律 316+59
=316+(50+9)
作乘法。 ②各部分的关系:
25 × 8 = 200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①意义: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
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除法。 ②各部分的关系:
375 ÷ 3 = 125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375 - 59 = 316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0
(1)根据第①个算式,先说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再分别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加、减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法算式:59+316=375 减法算式:375-59=316或375-316=59
位置,商不变:a÷b÷c=a÷c÷b。
重点解析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0 (1)根据第①个算式,先说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再分别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教材第104页第1(1)题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
4、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5、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X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①、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X除数②、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三、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还得原数②、任何数减去自身都得0③、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④、任何数乘0都得0⑤、0不能作除数四、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方法: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练习二十五》课件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图形名称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条边都 相等
√
只有两条 边相等
√
有一个角 是直角
√
只有两个 锐角
√ √
有三个锐 角
√ √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复式条形统计图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特点
可以清楚地看出多个物体的统计情 况。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加减法的 简便运算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角形
知识点
具体内容
三角形的定义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 连)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高和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 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 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看一看,连一连。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看一看,连一连。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再画 出向右平移4格后的图形。
下面是高阿姨收到的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数 量统计表,根据此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年份 普通邮件数 电子邮件数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优质课件

( √) ( ×) ( √) ( ×) ( ×) ( √)
32Biblioteka 小试牛刀6.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200-300-700 =1200-(300+700)
727-194-106 =727-(194+106)
=400+200
=100+100
=600
=200
18
典题精讲
2.这堆原木一共有多少根?
1+2+3+4+5+6+7+8+9+10=55(根)
19
典题精讲
3.完成下表。
107 104 106 38
20
典题精讲
4.在 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868-52-48=868 - (52+4__8_) 1500-28-272=_1_5_0__0 - (28 + 272) 415-74-26= 4_1__5_ - ( _7_4_ + 2__6_) a-b-c = _a__ - ( _b__ + __c_)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加、减法的运算性质
2
01 课前导入
目 02 新课精讲 录 03 学以致用
04 课堂小结
3
01
课前导入
4
情景导入
你能叙述加法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吗?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2)28+52+74+26=(28+52)+(74+26) ______加__法___结__合__律_______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运算定律》优质课件

新课讲解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 后算括号外面的。 解决生活中租车、租船最省钱的问题基本方 法是先假设,再调整。
11
新课讲解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b + c) 减法的运算性质:a − b − c = a −(b + c)
160
880
+
1040
20
× 20800
230
62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4260
31
÷
550
460
+
1010
(160 + 880)×20 = 20800
550 + 230×62÷31 = 1010
18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19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20
谢谢观看 !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
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 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总复习
四则运算的意义 及其关系、运算定律
学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的顺 序,巩固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复习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 进行简便计算,会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件 人教版

125+75=200(枚)
(2)文化用品商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280包,还剩720 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280+720=1000(包)
例2.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 35 35 的关系? = 18+17 ○ 17+18 124+235
359
○ =
235+124源自359想一想: A、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B、从上面的算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82+217=299(页)
1. 果园里有苹果树68棵,梨树102棵,两种果 树一共有多少棵?68+102=170(棵) 2. 一本书看了82页,还有217页。这本书一共 有多少页? 82+217=299(页)
用加法的意义说说为什么 上面两题要用加法来算?
根据加法的运算定律填空: 87+75=75+ 87 97+ 105 = 105+ 97 30+15+20= 15 +20+30 b+a= a + b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加法的意义 和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结合实际 的例子要理解并掌握加法的意义和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应用 加法的运算定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 题。
口算:
0+13= 13 34+26= 60 53+47= 100 25+0= 25 186+424= 610 48+2+20= 70
①每个等式中,每组算式中有两个加 数,而且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 置.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和 相等.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 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 加法交换律。
字母表示形式: a+b=b+a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运算定律 、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45页)

2023/1/9
【答案】 B 【解析】 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为(a+b)×c=a×c+b×c,乘法结合律的 字母表示为(a×b)×c=a×(b×c),乘法交换律的字母表示为 a×b=b×a,可知B运用的是乘法分配律,A、C为错误的。
2023/1/9
考点4: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例5. 100千克小麦可磨面粉70千克,平均每千克小麦可磨面 粉多少千克?一吨小麦可磨面粉多少千克?
2023/1/9
【答案】 70÷100=0.7(千克);1吨=1000千克,0.7×1000=700(千克) 【解析】 已知100千克小麦可磨面粉70千克,求平均每千克小麦可磨面粉多 少千克,就是把70千克面粉平均分成100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千克,用除法计算,70÷100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除以100就是 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平均每千克小麦可磨面粉0.7千克;1 吨=1000千克,求1吨小麦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就是求1000个0.7 千克是多少千克,用乘法计算,即0.7×1000。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 律计算,乘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得到一吨小麦可磨面粉 700千克。
加法运算定律
下面算式的计算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115 + 132 + 118 + 85 = 115 + 85 + 132 + 118 = (115 + 85) + (132 + 118) = 200 + 250 = 45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册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册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的内容,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重点难点:加法的意义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加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1)教学例1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边指名说出条件和问题,教师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
让学生自己解答,解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教师重述用加法算的理由,并板书。
137+359=494(米)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米。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做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说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教学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着137+359=494问:137和357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494叫什么?137 + 359 = 494加数加数和提问:我们上面做的加法,两个加数是什么样的数?任何两个自然数相加得到的和都比加数怎样?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怎样?0和0相加会怎样?总结上面的结论。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加法运算有一些基本性质,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很有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
例1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是怎样列式的?还可以怎样列式?137+357=357+137教师再出示几组不同的算式让学生先填上计算符号,再观察,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8+17()17+18124+235()235+124比较三个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
(1)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几个加数?(2)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位置怎样?左右两边的和怎样?请几个学生试着把发现的规律说一说,然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如果用字母a 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a+b=a+b做第13页的做一做三、巩固练习:做练习三的第4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 课件(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在想一些类似的算式
+
=
+
+
=+
问题:1. 像这样的算式你写的完么? 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 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问题:2. 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就叫做加法交换律。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一、复习导入
在加法算式30+20=50中,30、 20和50分别叫什么?
30和20叫做加数、 50叫做它们的和。
二、探索新知
1
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 什么数学问题吗?
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
56+40=96
40+56 = 56+40
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
得数是一样的。
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
1337 848 1118
第 3 单元 运算定律
第 2 课时 加 法 简 便 计 算
一、复习导入
我是口算小能手 25+75=100 48+70=118 85+115= 200 235+115=350 324+76= 400 820+180=1000
123+177=300 201+399=600 280+170=450 10+999=1009 150+390=540 725+125=850
比如: +
=
+
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今天我 们就选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a表示第一个加 数,b表示第二个加数。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
a+b=b+a
○ 这里有三组算式,在 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 (12+13)+14 = 12+(13+14) ○ (30+28)+60 = 30+(28+60) ○ (320+150)+230 = 320+(150+230)
4.3《加法结合律》(教学课件)四年级 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

可以发 现什么 规律?
探索新知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甲数 + 乙数)+丙数=甲数+ (乙数+丙数)
( + + )= +( + )
用字母表示,则可以写成:
(a + b)+ c =a +(b+ c)
探索新知
观察每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并计算。
28+69+172
=(28+172)+69 = 200+69 = 269
达标练习
4.奇思和爸爸乘火车从A 地到E 地看望奶奶,火
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达标练习
5.下面的式子用的是加法结合律吗?
167+347=347+167
×
123-24 - 34=123 -(24+34) ×
(87+345)+55=87+(345+55) √
30×67×33=30×(67×33) ×
小试牛刀
按照计划,李叔 叔在后四天还要 骑多少千米?
知识总结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一般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 加法结合律则可以写成: (a+b)+c=a+(b+c)
知识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加法结合律:
(a+b)+c=a+(b+c)
达标练习
(4) ( a +
b ) + c = a + ( b +c
)
达标练习
7.连一连:把得数相等的式子连起来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课件)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四则混合运算 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 计算。
二、出示课核 明确方向
通过系统整理、巩固四则运算及 运算定律的相关知识,提高计算、简 算能力。
三、聚焦问题 合作交流
自学书本4-13、27-45页,回忆整理下列问题。 单元问题一
相同点和不同点?
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运算顺序也相同
13+27=40
15.28-5.48=9.4
13
15.28
+27
- 5.48
相同点: 40
9.40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最低位算起;
3、在加法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
在减法中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
再算( 乘 )法。最后算(除法 )
第二关:选择题
1、40×(8+25)=40×8+40×25,这是用了( B ),
使计算简便。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结合律
2、61+72+39+28=(61+39)+(72+28)运用了( C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 )。
A、0除以任何数都得0
B、a+b=0,那么a=b
C、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第三关:你来当小法官
√ 1、在算式中,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 ( )
2、46.9-(16.9+8.5)= 46.9-16.9+8.5 3、25×4÷25×4=1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
下面是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a-b)×c=a×c-b×c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