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普罗科菲耶夫作品-素材.doc

合集下载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谱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谱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谱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一首极具魅力的音乐作品,它深深地吸引着许多乐迷,令他们沉浸在一片梦幻般的氛围中。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由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他是一位极具天赋的音乐家,他的作品深受许多乐迷的喜爱。

这首协奏曲以悠扬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开始,渐渐地把乐迷带入一个充满激情的世界,令人沉醉其中。

随着旋律的变化,乐曲的节奏也发生了变化,令人耳目一新,令人激动不已。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特色是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令人耳目一新。

它的旋律悠扬动人,节奏活泼而富有变化,令人难以忘怀。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一首极具魅力的音乐作品,它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令人耳目一新。

它的旋律悠扬动人,节奏活泼而富有变化,令人难以忘怀。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一首极具魅力的音乐作品,它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令人耳目一新。

它的旋律悠扬动人,节奏活泼而富有变化,令人难以忘怀。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一首极具魅力的音乐作品,它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情感,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令人耳目一新。

它的旋律悠扬动人,节奏活泼而富有变化,令人难以忘怀,把乐迷带入一个充满激情的世界,令人沉醉其中。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一首极具魅力的音乐作品,它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情感,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令人耳目一新,令人激动不已。

音乐教案-彼得和狼

音乐教案-彼得和狼

音乐教案-彼得和狼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交响童话《彼得和狼》的音乐作品。

2. 通过聆听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不同乐器的认识和音乐情感的体验。

3.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彼得和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的一部交响童话,作品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富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描绘了少年彼得与狼之间的斗争。

2. 音乐结构分析:作品采用了交响乐与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分别描绘了少年彼得、小鸟、猫、爷爷、狼等角色,并通过音乐形象地展现了它们的特点和情感。

3.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聆听和分析,认识并区分不同乐器的音色,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聆听、分析、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利用图片、动画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彼得和狼》的背景及作者。

2. 聆听:播放《彼得和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3. 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分析各角色音乐的特点。

4. 讨论: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

5. 实践: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短小的交响童话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彼得和狼》作品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对不同乐器音色的辨识和音乐情感的体验。

3. 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观看其他交响童话作品,如《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交响乐的魅力。

2. 邀请专业音乐家或乐团进行校园演出,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场观看交响乐的激情与震撼。

3. 开展音乐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具有故事性的音乐作品。

七、教学资源1. 选用权威的《彼得和狼》交响乐版本,确保音质和演奏质量。

普罗科菲耶夫的和声手法_下_

普罗科菲耶夫的和声手法_下_

作者简介:朴英,女,生于1971年。

1994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同年考取本院作曲系和声专业研究生,导师刘学严教授。

1997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

现为本院作曲系助教。

普罗科菲耶夫的和声手法(下)○朴 英调 性一、变化音调性普罗科菲耶夫调式和声构思的基本范畴是变化音调性,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普通的小调的复杂化与丰富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调性内有十二个基本音级与和弦,因此可以说这是十二音级的调性。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首先要了解自然音调性中的变化音。

在自然音调性中,基本音级有七个,变化音级都依附于这七个基本音级,它们本身不具备独立性。

比如C 大调中,E -b E -D 的进行,E 与D 都是基本音级,b E 则是做为过渡而解决到D ,所以这种进行是属于自然音调性范畴;相反,同样在C 大调中E -b E -b A 的进行,这时b E 已不再是过渡,因为它并未回到自然音级却进行到了变化音级,因此,这里已不属于自然音调性,而是属于变化音调性了。

那么普罗科菲耶夫是通过什么方法使调性由自然音过渡到变化音的呢?下面就以此为基础,说明变化音调性在作品中的运用。

1、调性内部的变化调性内部的变化是指在自然音调性内,由于变化音因素的增长而形成的变化音调性,最常见的办法是使用线型和弦,这一点已经在前面和弦部分里介绍过,这里仅列举出与之相似的几种其它用法。

例 19《童话》OP.3No.1 这就是调性内部变化的一种方式,这一片段是D 多利亚调式,它可以分为三个声部,低音部为固定低音进行,上声部为三度音程关系的旋律,体现变化音的部分是在中间声部,这个声部始终处于一种半音阶进行,这一点表现在音乐中出现了许多的变化音,并且,穿插于其中的一些自然音也并没有起到其稳定作用,而是伴随着变化音的进行成为了非自然音体系的特征,由此可见,变化音在这一部分里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例 20《托卡塔》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THE NEW V OICE OF YUE -FU (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这个例子很难辩认出基本和弦的特征,因为其整个部分只有一个和弦,那就是G 小三和弦。

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旋律旋法特征分析

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旋律旋法特征分析

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旋律旋法特征分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是20世纪最著名的钢琴协奏曲之一,也是普罗科菲耶夫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

它的旋律旋法特征极为独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将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特征进行分析,为大家揭示其音乐魅力。

普罗科菲耶夫的旋律特征在于其独特的和声运用。

《第一钢琴协奏曲》中的旋律并非传统的旋律发展,而是通过和声的变化来展现旋律的多样性。

普罗科菲耶夫以独特的和声色彩将旋律进行了深刻的诠释,使得听者在旋律中感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普罗科菲耶夫在《第一钢琴协奏曲》中运用了大量的变奏技巧。

他善于通过对旋律进行变奏,增加了旋律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有时他会将旋律进行颠倒、逆转,有时会加入一些特殊的音乐符号或技巧,从而赋予旋律更为丰富的变化和情感表达。

普罗科菲耶夫的旋律特征还表现在他对旋律的节奏和节拍的巧妙运用上。

他善于通过改变旋律的速度、节奏的强弱来营造出不同的音乐氛围,使得旋律更加丰富多彩。

他还会通过对旋律的节拍进行变化,使得整个曲子更加富有变化和活力。

普罗科菲耶夫在《第一钢琴协奏曲》中注重了旋律与伴奏的互动。

他巧妙地将旋律与伴奏进行结合,使得旋律更加立体,更加丰富多彩。

有时他会利用对位法来呈现不同的旋律音乐素材,有时又会通过对话式的旋律展开,从而营造出更加音乐动听的效果。

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中的旋律旋法特征十分丰富多彩,给人以深刻的音乐享受。

其独特的和声运用、变奏技巧、节奏与节拍的处理以及旋律与伴奏的巧妙结合,都表现出普罗科菲耶夫作为作曲家的高超技巧和丰富想象力。

这些音乐特征使得《第一钢琴协奏曲》成为了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深受乐迷喜爱。

希望大家在欣赏这部协奏曲的时候,能够更加细细品味其中的旋律魅力,感受普罗科菲耶夫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力。

人教版小学音乐欣赏课曲目分类

人教版小学音乐欣赏课曲目分类

人教版小学音乐欣赏课曲目分类一年级上册:3、《跳绳》(钢琴独奏)丁善德曲13、《野蜂飞舞》(小提琴齐奏)俄国,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一年级下册:6、《铁匠波尔卡》(管弦乐)奥地利约瑟夫·施特劳斯曲。

8、《龟兔赛跑》(管弦乐) 史真荣曲。

二年级上册:1、《口哨与小狗》(管弦乐)美国,普莱亚曲。

2、《小象》(铜管乐)美国,亨利·曼仙尼曲。

4、《在钟表店里》 (管弦乐),德国,阿图尔·奥尔特。

8、《溜冰圆舞曲》法国,瓦尔托伊费尔曲。

14、《快乐的小熊猫》(管弦乐片段)段时俊曲。

18、《乘雪橇》 (管弦乐)美国,安德尔逊曲。

二年级下册:1、《母鸡与公鸡》(管弦乐)选自《动物狂欢节》,作者:法国,圣一桑斯曲。

3、《金蛇狂舞》(民乐合奏)聂耳编曲。

5、《杜鹃圆舞曲》(管弦乐)瑞典,约纳森曲。

9、《梦幻曲》(大提琴独奏)德国,舒曼11、《进行曲》《俄罗斯舞曲》(管弦乐)选自《胡桃夹子组曲》,俄罗斯,柴可夫斯基。

17、《士兵进行曲》(管弦乐) 德国,舒曼曲。

18、《小猫的圆舞曲》(管弦乐)美国R·安德森曲。

三年级上册:4、《马刀舞》(手风琴独奏)前苏联,哈恰图良曲。

7、《大鸟笼》(管弦乐)《动物狂欢节》选曲,法国,圣-桑斯曲。

10、《打枣》(河北吹歌)13、《牧童短笛》(长笛重奏)贺绿汀曲。

22、《顽皮的小闹钟》(管弦乐)美国,安德尔逊曲。

三年级下册:11、《苗岭的早晨》(口笛独奏曲、小提琴独奏曲)陈钢编曲。

16、《快乐的农夫》 (钢琴独奏)德国,舒曼曲。

17、《打字机之歌》(管弦乐)美国,安德尔逊。

19、《剪彩波尔卡》(管弦乐)奥地利·爱德华施特劳斯曲。

四年级上册:2、《朝景》(管弦乐)选自《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第一乐章4、《彼得与狼》(交响童话)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曲。

7、《卡农歌》(轮唱)黄自词曲10、《霍拉舞曲》(木琴独奏)罗马里亚第尼库曲。

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交响童话作品

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交响童话作品

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交响童话作品近代苏联伟大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集伟大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于一身的古典音乐大师。

他的交响童话作品是他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古典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普罗科菲耶夫出生于苏联北部的圣彼得堡,从小在俄国文化的深厚熏陶下艺术气息饱满的家庭里长大。

他的家庭生活充满着古典音乐,深沉的俄罗斯民族歌曲,以及丰富的民间传统。

这种传统在普罗科菲耶夫之后的作品中都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展现,大大增添了作品的魅力。

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也受到近代西方音乐的影响,他特别热爱贝多芬和海顿的音乐,在融合和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将俄国传统的民族色彩和古典音乐的精髓完美融合在一起,创作出形式丰富、结构独特、极具表现力的作品。

他最著名的作品“交响童话”就是这样诞生的。

“交响童话”由四部曲组成,分别为《老鹰》、《牧羊人与羊群》、《祈祷》、《献礼仪式》。

它们分别表现了四种不同的民间传说,对当时俄国社会习俗、历史文化有深刻的表现,充满了普罗科菲耶夫传统俄罗斯的民族韵味。

《老鹰》这一童话的题材是关于一只老鹰的爱情传说。

作品以流畅的旋律将这一神话传说与古典音乐的优美结合在一起,展示了老鹰的优雅与高贵。

整部作品以繁复的旋律和快速的节奏将叙事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将一个关于爱情传说的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

《牧羊人与羊群》这一童话题材是以俄罗斯传统民间羊群故事为基础,通过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把故事描绘得栩栩如生。

作品由原声乐器单独演奏出不同节奏组成,展现出羊群迁徙、风景优美、羊群旋转回家的美妙画面。

作品采用俄罗斯民族乐器的特色,将古典音乐的细节、海顿的旋律与原始的民间音乐的素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充分表现出牧羊人的勇敢与智慧。

《祈祷》这一童话题材是关于俄罗斯老人祈祷去世亲人的故事。

作品以缓慢抒情的旋律传达出深沉的悲伤,以慢板的节奏将老人的祈祷和母亲的深沉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品中普罗科菲耶夫精心设计的细节也有助于表达出老人的思念之情,如抒情的旋律、恍惚的节奏、悠长的歌声和清晰的乐器声。

普罗科菲耶夫与他的钢琴改编曲

普罗科菲耶夫与他的钢琴改编曲

普罗科菲耶夫与他的钢琴改编曲一、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阶段谢尔盖.谢尔盖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y Sergeyevich Prokofiev),20世纪伟大的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

年幼时考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大师学习。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求学时期(1907-1918)、侨居国外时期(1918-1934)、苏联时期(1934-1953)。

普罗科菲耶夫在求学时期寻求新的表现手法,更多的去接触现代音乐。

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表现出乐观的情绪。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第一钢琴协奏曲》《古典交响曲》等。

1918年普罗科夫耶夫侨居国外进入创作的第二个时期。

当时的西方社会处于一战后的萧条期,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发生变化,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已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

音乐家们渐渐走上复兴古典的道路。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舞剧《浪子》《钢之舞蹈》《在第涅伯河上》;钢琴小品四首《老祖母的故事》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Op.33》(1919)、《火天使Op.33》(1919-1927)。

在回苏联的二十年中,他达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写下许多作品。

这一时期普罗科菲耶夫成为爱好古典形式却有浪漫主义倾向的作曲家。

这个时期的作品旋律优美,通俗易懂,有精湛的作曲技巧,和声语言富有表现力,作品中蕴含着独特的意境。

作品: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Op.64》(1935-1936)、《灰姑娘Op.87》(1940-1944)、《宝石花的故事Op.118》(1948-1950)、交响童话《彼得与狼Op.67》(1936)、歌剧《战争与和平》(Op.91 1941-1952)、《第五交响曲》(1944)、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39)。

二、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改编曲代表作鉴赏(一)《浪子》——6首小品six pieceOP52浪子作于1931年,是一组以自身的作品为素材而作的钢琴曲。

是在原素材的基本上发展而成。

2小学音乐 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小学音乐 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万物复苏。

本单元通过学习在春天里与户外郊游活动有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能够运用所学音乐知识进行编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单元通过学唱歌曲《郊游》《山谷回音真好听》、欣赏乐曲《出发》《火车咔咔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知识方面,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山谷回音》既是一条编创练习与发声练习,又是很好的轮唱练习。

在音乐听辨方面,能分辨《出发》《火车咔咔咔》的主题旋律,能够准确说出乐曲表现的情绪,并能够发挥想象力,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单元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出发》《火车咔咔咔》,体验乐曲的欢快情绪,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记忆乐曲的主题旋律。

2.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郊游》《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师应逐步对学生在声音方面提出一定要求,如发声位置、呼吸方法等。

3.通过编创活动《山谷回音》《开火车》,逐步使学生对创作产生兴趣,并能用重复的手法创作4小节旋律或节奏。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一)对作品背景的了解、分析、表达1.欣赏《出发》(1)教材分析乐曲《出发》选自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

组曲由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少先队员的集合》《冬日的黄昏》《行军》《归来》。

第一乐章《出发》描写了少先队员乘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

乐曲利用管放乐丰富的表现力,表现了车窗外美丽的景色和少先队员快乐的心情。

2.知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1)教材分析作曲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不能散乱无序,而要遵循强弱交替的规律。

歌曲(乐曲)中,从一个强拍到下一个强拍的部分就是“小节”。

每两个小节之间用一条竖直的线将小节彼此分开,这条竖直的线就是“小节线”。

歌曲(乐曲)结束,用双纵线(左边一条细线、右边一条粗线)表示歌曲(乐曲)的终止,双纵线就是“终止线”。

普罗科菲耶夫-全部音乐作品列表(List-of-compositions-by-Sergei-Pro

普罗科菲耶夫-全部音乐作品列表(List-of-compositions-by-Sergei-Pro

List of compositions by Sergei Prokofiev Contents• 1 By genreo 1.1 Operaso 1.2 Balletso 1.3 Incidental musico 1.4 Film musico 1.5 Symphonieso 1.6 Orchestral suiteso 1.7 Other orchestral workso 1.8 Concertoso 1.9 Vocal orchestralo 1.10 Choralo 1.11 Songso 1.12 Chambero 1.13 Instrumentalo 1.14 Piano sonataso 1.15 Other piano workso 1.16 Transcriptions for pianoo 1.17 Band music• 2 By opus number1. By genre1.1 Operas•The Giant (1900)•Desert Islands•The Feast in Time of the Plague•Undina•Maddalena, Op. 13 (1911-13)•The Gambler (after Dostoevsky), Op. 24 (1915-16, rev. 1927)•The Love for Three Oranges, Op. 33 (1919)•The Fiery Angel, Op. 37 (1919-27)•Semyon Kotko, Op. 81 (1939)•Betrothal in a Monastery, Op. 86 (1940-41)•War and Peace (after Tolstoy), Op. 91 (1941-52)•Khan Buzay, (1942-unfinished)•The Story of a Real Man, Op. 117 (1947-48)•Distant Seas, (1948-unfinished)1.2 Ballets•Ala i Lolli, Op. 20 (1914-5), mostly incorporated into Scythian Suite (see below)•Chout / The Tale of the Buffoon, Op. 21 (1915, rev. 1920)•Trapeze, Op. 39 (1924), mostly incorporated into Quintet (see below)•Le pas d'acier / The Steel Step, Op. 41 (1925-6)•The Prodigal Son, Op. 46 (1928-9)•On the Dnieper / Sur le Borysthene, Op. 51 (1930-1)•Romeo and Juliet, Op. 64 (1935-36)•Cinderella, Op. 87 (1940-44)•The Tale of the Stone Flower, Op. 118 (1948-53)1.3 Incidental music•Egyptian Nights (1934)•Boris Godunov, Op. 70bis (1936)•Eugene Onegin, Op. 71 (1936)•Hamlet, Op. 77 (1937-8)1.4 Film music•Lieutenant Kijé (1934), also arranged as an orchestral suite (see below)•Queen of Spades / Pique dame, Op. 70 (1936), after Pushkin•Alexander Nevsky (1938), film directed by Sergei Eisenstein (also exists in the form of a cantata, see below) •Lermontov (1941)•Kotovsky (1942)•The Partisans in the Ukrainian Steppes (1942)•Tonya (1942)•Ivan the Terrible, Op. 116 (1942-5), film directed by Sergei Eisenstein1.5 Symphonies•Symphony No. 1 in D Classical, Op. 25 (1916-17)•Symphony No. 2 in D minor, Op. 40 (1924-5)•Symphony No. 3 in C minor, Op. 44 (1928)•Symphony No. 4 in C (original version), Op. 47 (1929-30)•Symphony No. 5 in B-flat, Op. 100 (1944)•Symphony No. 6 in E-flat minor, Op. 111 (1945-7)•Symphony No. 4 in C (revised version), Op. 112 (1947)•Symphony No. 7 in C-sharp minor, Op. 131 (1951-52)•Symphony No. 2 in D minor (revised version), Op. 136 (unrealized)•Two juvenile symphonies (1902 & 1908)1.6 Orchestral suites•Suites from Romeo and Julieto Suite No. 1, Op. 64biso Suite No. 2, Op. 64tero Suite No. 3, Op. 101•Suites from Cinderellao Suite No. 1, Op. 107o Suite No. 2, Op. 108o Suite No. 3, Op. 109•Suites from The Tale of the Stone Flowero Wedding Suite, Op. 126o Gypsy Fantasy, Op. 127o Urals Rhapsody, Op. 128o The Mistress of Copper Mountain, Op. 129 (unrealized)•Scythian Suite, Op. 20 (from Ala i Lolli')•Suite from Chout, Op. 21bis•Suite from The Love for Three Oranges, Op. 33bis•Vocal Suite from The Fiery Angel, Op. 37bis•Suite from Le pas d'acier, Op. 41bis•Suite from The Prodigal Son, Op. 46bis•Four Portraits and Denouement, suite from The Gambler, Op. 49•Suite from On the Dnieper, Op. 51bis•Suite from Lieutenant Kijé, Op. 60•Suite from Egyptian Nights, Op. 61•Suite from Semyon Kotko, Op. 81bis•Waltz Suite, Op. 110 (1946) (includes waltzes from War and Peace, Cinderella, and Lermontov)•Summer Night, suite from Betrothal in a Monastery, Op. 1231.7 Other orchestral works•Sinfonietta in A (original version), Op. 5 (1909)•Dreams, Op. 6 (1910)•Autumnal, Op. 8 (1910)•Andante from Piano Sonata No. 4, arranged for orchestra, Op. 29bis•Overture on Hebrew Themes, Op. 34bis (based on chamber version)•American Overture, Op. 42 (1926), for 17 instrumentalists•American Overture, Op. 42bis (1928), for full orchestra•Divertimento, Op. 43 (1925-29)•Sinfonietta in A (revised version of Op. 5), Op. 48 (1929)•Andante from String Quartet No. 1, arranged for string orchestra, Op. 50bis•Symphonic Song, Op. 57 (1933)•Russian Overture, Op. 72 (1936)•Symphonic March, Op. 88 (1941)•The Year 1941, Op. 90 (1941)•Ode to the End of the War, Op. 105 (1945), for winds, 8 harps, 4 pianos, percussion, and double basses •Thirty Years, Op. 113 (1947), festive poem for orchestra•Pushkin Waltzes, Op. 120 (1949)•The Meeting of the Volga and the Don, Op. 130 (1951), festive poem for orchestra1.8 Concertos•Piano:o Piano Concerto No. 1 in D-flat, Op. 10 (1911-12)o Piano Concerto No. 2 in G minor, Op. 16 (1912-13, lost, re-written in 1923)o Piano Concerto No. 3 in C, Op. 26 (1917-21)o Piano Concerto No. 4 in B-flat, Op. 53 (1931), for left hand (written for Paul Wittgenstein)o Piano Concerto No. 5 in G, Op. 55 (1932)o Piano Concerto No. 6, Op. 134 (1953-unfinished)•Violin:o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D, Op. 19 (1916-17)o Violin Concerto No. 2 in G minor, Op. 63 (1935)•Cello:o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58 (1933-38)o Symphony-Concerto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in E minor, Op. 125 (1950-52)o Cello Concertino in G minor, Op. 132 (1952) (one version completed by Kabalevsky, another by Blok)1.9 Vocal orchestral•Two Poems for Female Chorus and Orchestra, Op. 7 (1909-10)•The Ugly Duckling, Op. 18 (1914), for soprano and orchestra•Seven, They are Seven, Op. 30 (1917-8, rev. 1933), cantata for tenor, chorus, and large orchestra•Melodie, Op. 35bis (1920), for female voice and orchestra•Vocal Suite from The Fiery Angel, Op. 37bis (1923-incomplete)•Peter and the Wolf, Op. 67 (1936), a children's story for narrator and orchestra•Cantata for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Op. 74 (1936-7), cantata for 2 choruses, orchestra, military band, accordion band, and percussion band•Songs of Our Days, Op. 76 (1937), for chorus and orchestra•Alexander Nevsky, Op. 78 (1939), cantata for mezzo-soprano, chorus, and orchestra•Zdravitsa, Op. 85 (1939), cantata for chorus and orchestra•Ballad of an Unknown Boy, Op. 93 (1942-3), for soloists, chorus, and orchestra•Flourish, Mighty Land, Op. 114 (1947), cantata for chorus and orchestra•Winter Bonfire, Op. 122 (1949-50), for boy's choir and small orchestra•On Guard for Peace, Op. 124 (1950), cantata for chorus and orchestra1.10 Choral•Six Songs, Op. 66 (1935)•Seven Songs and a March, Op. 89 (1941-2)•National Anthem and All-Union Hymn, Op. 98 (1943 and 1946)•Soldiers' Marching Song, Op. 121 (1950)1.11 Songs•Two Poems, Op. 9 (1910-1)•The Ugly Duckling, Op. 18 (1914)•Five Poems, Op. 23 (1915)•Five Poems after Akhmatova, Op. 27 (1916)•Five Songs Without Words, Op. 35 (1920)•Five Poems after Bal'mont, Op. 36 (1921)•Five Kazakh Songs (1927)•Two Songs from Lieutenant Kijé, Op. 60bis (1934)•Three Children's Songs, Op. 68 (1936)•Three Romances after Pushkin, Op. 73 (1936)•Three Songs from Alexander Nevsky, Op. 78bis (1939)•Seven Songs, Op. 79 (1939)•Twelve Russian Folksongs, Op. 104 (1944)•Two Duets, Op. 106 (1945)•Broad and Deep the River Flows1.12 Chamber•String Quartet No. 1 in B minor, Op. 50 (1930)•String Quartet No. 2 in F (on Karbardinian Themes), Op. 92 (1941)•Humoresque scherzo, Op. 12bis, for four bassoons•Overture on Hebrew Themes, Op. 34 (for clarinet, string quartet and piano)•Quintet in G minor, Op. 39 (for oboe, clarinet, violin, viola and double bass)•Sonata for Two Violins in C, Op. 561.13 Instrumental•Violino Five Melodies for Violin and Piano, Op. 35biso Violin Sonata No. 1 in F minor, Op. 80o Violin Sonata No. 2 in D, Op. 94a (based on Flute Sonata in D, Op. 94)o Sonata for Solo Violin / Unison Violins in D, Op. 115[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普罗科菲耶夫op2no1简介

普罗科菲耶夫op2no1简介

普罗科菲耶夫op2no1简介
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的Op.2 No.1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作品。

这部作品是一首协奏曲,创作于1913年。

当时,普罗科菲耶夫的同班好友斯密特霍夫(Smirnov)自杀,为了纪念这位挚友,普罗科菲耶夫将这首协奏曲呈献给了他。

然而,由于战火的影响,原谱不幸丢失。

幸运的是,普罗科菲耶夫在1923年凭借自己的记忆重新整理了这部作品。

这首协奏曲的音乐语言清晰且富有个性,和声新颖,配器独特,展现了普罗科菲耶夫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语言。

这种新颖的音乐语言使得他的作品与当时浪漫主义的审美潮流格格不入。

同时,这首协奏曲也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对传统音乐语言的继承与革新。

这首协奏曲的首演并不顺利,由于乐曲中充斥着节奏的激烈敲击与不协和弦的连续,导致许多人退席并谩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神级协奏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著名钢琴家所演绎,如托拉泽、古铁雷斯、基辛、布朗夫曼、王羽佳、李云迪等,他们都以自己的理解重新诠释了这部作品,使得这首协奏曲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总之,普罗科菲耶夫的Op.2 No.1是一首充满个性、充满情感且极具艺术价值的协奏曲,是钢琴协奏曲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天才之作。

普罗科菲耶夫第九钢琴奏鸣曲

普罗科菲耶夫第九钢琴奏鸣曲

普罗科菲耶夫第九钢琴奏鸣曲介绍普罗科菲耶夫第九钢琴奏鸣曲,是作曲家斯季·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一部杰出的钢琴奏鸣曲作品。

本文将从其创作者、作品背景、音乐特点和影响等多个方面全面探讨这部作品。

1. 创作者斯季·普罗科菲耶夫斯季·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是苏联杰出的作曲家和钢琴家。

他以其创新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而闻名,并在20世纪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最重要的俄罗斯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经常体现出对社会问题和政治事件的关注。

2. 作品背景普罗科菲耶夫第九钢琴奏鸣曲于1947年完成,是普罗科菲耶夫为自己的儿子所创作的。

这是一部晚期作品,也是他最后一部完整的钢琴奏鸣曲作品。

普罗科菲耶夫十分痴迷于创作钢琴音乐,他的作品大多富有热情和戏剧性。

音乐特点普罗科菲耶夫第九钢琴奏鸣曲具有以下音乐特点:1. 组成结构该奏鸣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包括快速的开场乐章、慢板乐章、舞曲乐章和终曲乐章。

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情绪。

2. 和弦和旋律普罗科菲耶夫巧妙地使用和弦和旋律来创造强烈的音乐效果。

他独特的和声语言使得音乐充满了张力和对比。

3. 节奏和速度普罗科菲耶夫在这部作品中经常运用丰富的节奏和速度变化,创造出丰富的音乐效果。

他极富活力的节奏和速度变化使得音乐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4. 情感表达普罗科菲耶夫通过音乐情感的表达带给听众强烈的视听体验。

他的音乐情感丰富多样,既有浪漫主义的温柔和激情,也有现代主义的冷静和沉思。

影响普罗科菲耶夫第九钢琴奏鸣曲对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开拓了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模式,并为音乐创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1. 钢琴音乐的发展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音乐作品在20世纪后半叶对钢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在钢琴技巧、音乐语言和创作方法上都有着独特的贡献。

2. 对后继作曲家的影响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对一代又一代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年级下册音乐知识

二年级下册音乐知识

二年级下册音乐知识出发:1、乐曲《出发》选自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

组曲由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少先队员的集合》、《冬日黄昏》、《行军》、《归来》。

乐曲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表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片段。

2、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苏联作曲家、钢琴家。

他自幼学习音乐,后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20岁举办首次个人音乐会。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涵盖歌剧、芭蕾舞剧、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等多种体裁。

在中外少年儿童中广为流传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也是普罗科菲耶夫的代表作。

3、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山谷回音真好听:力度记号:强弱火车咔咔咔:马林巴是一种木琴,由琴板与共鸣体组成。

它所采用的琴板质地较软,发音宽厚,音区低,余音较长。

每块琴板下面都有由长方形木盒或各种果壳、葫芦、罐头盒等组成的共鸣体,这些共鸣体的大小,长短是与相应的琴板相适应的。

在每个共鸣体上还开有1~2个小孔,孔上蒙以薄膜,演奏时声音由琴板传到共鸣体和孔上的薄膜上,听起来嗡嗡作响,产生一种特殊的共鸣效果。

、乒乓变奏曲:1、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6次)2、乐曲经过几次变奏?(5次)踢毽子:1、管弦乐合奏《踢毽子》选自作曲家王义平创作的管弦乐曲《中国儿童玩具》,乐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他三个乐章分别是《抖空竹》《放风筝》《布老虎》2、这段主题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木琴)2、木琴:一种打击乐器,因所用的琴键皆以木片所制成,故称为木琴。

其基本结构是以若干不同长度的琴键排列成两行,将木制琴键置于共鸣管之上。

演奏时以琴棒敲击发声。

木琴音色清脆,多用于独奏。

哦,十分钟: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活泼的)2、歌曲可划分为几个部分?(2部分)3、歌曲两个部分的情绪有变化吗?(第一部分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第二部分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1、歌曲表现了哪些动物?(小狗、小鸭、小鸡、小驴、大马、小猪、小牛、小羊)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活泼)2、认识换气记号口哨与小狗:1、听听乐曲中出现了什么声音?(口哨、狗叫)3、完整聆听乐曲。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作品《魔鬼的诱惑》演奏风格与音乐表现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作品《魔鬼的诱惑》演奏风格与音乐表现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作品《魔鬼的诱惑》演奏风格与音乐表现作者:刘欣亮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普罗科菲耶夫《小品四首》的其中之一《魔鬼的诱惑》这首作品及演奏方法的研究初步探讨他钢琴小品的创作特征,为学习弹奏这首钢琴小品的演奏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小品敲击风格托卡塔旋律表现讽刺一、普罗科菲耶夫和他的钢琴小品创作(一)托卡塔式的节奏特点这一创作特征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舒曼的《托卡塔》(Op7.1833)。

创作手法主要表现在节奏律动的机械性特质,旋律音型的周期性反复,以及快速的弹奏。

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便增强了作品的动感。

与他的“托卡塔风”相互依存的一个重要的表现风格就是他著名的“敲击风格”。

在他的音乐里,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托卡塔式的节奏带给我们热情奋发的精神,想要充分表现这种音乐语言,就要领会作曲家的“敲击性”音响元素。

他的琴技超群,手指坚固,视钢琴为打击乐器,追求金属般而又富有弹性的颗粒饱满清楚的声音。

《魔鬼的诱惑》便是他敲击式风格的代表作。

(二)谐谑式的创作风格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经常被贴上所谓的“怪诞”的标签,但他本人更倾向于“戏谑”的说法,幽默诙谐是他音乐的又一大特性。

在他多首钢琴小品中,随处可见夸张的力度对比,反常规拍子及节奏手法,极端音区、大跳音和尖锐的不协和音的使用,都是他表现嘲讽风格的手段。

最具代表性作品如《讽刺曲集》五首,《瞬间幻象》第5、10、11 首,以及《魔鬼的诱惑》都体现了他这一典型创作风格特征。

(三)新颖独特的创作风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独特的创新思维——敢于探索标新立异的创作手法,追求音乐效果的强烈色彩感,又沿袭古典音乐严谨的曲式结构,和声功能等基本特征,追求音乐的简洁,表达思想的大众化。

单独在其中一个方面发展并非难事,但是在两者之间兼顾并且要将他们做到完美统一,这实在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但是普罗科菲耶夫本人正是热衷于这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完美沟通两者之间的“桥梁”而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魅力。

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管弦乐-素材.doc

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管弦乐-素材.doc

管弦乐管弦乐是随着16,17世纪声乐与器乐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到了18世纪后,海顿确立了管弦乐队编制和主调音乐样式;莫扎特则进一步加以肯定,贝多芬以交响性、戏剧性手法写作管弦乐序曲。

19世纪到20世纪管弦乐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一大批优秀作曲家与优秀作品相继出现。

简介系指除协奏曲、交响乐之外的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其他类型的作品。

管弦乐队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

有时因创作意图和演出条件的不同,可对乐队编制适当调整,或加用钢琴、竖琴、钢片琴等。

我国的管弦乐队为增强作品的民族风格或地方色彩而加入一些民族乐器,亦属常见。

历史管弦乐是随着16、17世纪声乐与器乐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到了18世纪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均做出巨大贡献。

19世纪到20世纪管弦乐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一大批优秀作曲家与优秀作品相继出现。

分类管弦乐团按乐器的不同可分为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组。

著名的管弦乐团有维也纳管弦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等。

管弦乐通常以管弦乐套曲形式表演,管弦乐套曲通常含三至四个乐章,各个乐章表达的音乐情感不同,使整个管弦乐音乐作品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比其他形式的重奏曲、小夜曲、奏鸣曲更能显出强烈的音乐效果。

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以上由弓发出声音又称“弓弦乐器”。

由手指拨或弹出声音的叫“拨弦乐器”,竖琴、管风琴、钢琴、六弦琴、贝司,班卓琴等。

(拨弦乐器除了竖琴以外,其他的乐器在管弦乐中极少用到)。

“弓弦乐器”是管弦乐团中数量最多的乐器。

它们通常出现在古典时期的歌剧中。

木管组木管又分:“无簧乐器”,有短笛、横笛(也称长笛);“单簧管”有竖笛、低音单簧管以及黑管。

“双簧管”有高音双簧管、英国管、大管、低音大管),虽都是木管双簧的乐器,实际上它们是高音、中音、低音的排列。

其中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管、低音巴松管,在18世纪的器乐中经常出现。

到了19世纪则成为增强戏剧性气氛的主角。

铜管组铜管组:短号(短喇叭),小号,法国号,长号,大号(低音号)。

普罗科菲耶夫双小提琴奏鸣曲

普罗科菲耶夫双小提琴奏鸣曲

普罗科菲耶夫双小提琴奏鸣曲
普罗科菲耶夫双小提琴奏鸣曲
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是20世纪最重要的俄罗斯作曲家之一,他精通多种乐器,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听到强烈的节奏感和独特的
和声。

双小提琴奏鸣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部
作品的精彩之处。

第一章:和声丰富的前奏
双小提琴奏鸣曲的开场是由钢琴和小提琴交替演奏的动听旋律,徐徐
升温,慢慢推进。

最后结合上第二个小提琴,整个乐队像是在打一场
相互碰撞的音乐大战。

第二章:优美婉转的慢板
随着曲目的进行,悲伤的旋律开始响起,由第一个小提琴和钢琴传递,转眼间又变得欢快起来。

这个节奏变化的形式让人感到独特而美好,
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愉快了起来。

第三章:伴随钢琴演奏的动感舞曲
在这个节奏强烈的小提琴奏鸣曲中,舞曲部分显得格外优美动人。


个乐曲仿佛在一次次的跳动和探索中,最终走向完美的结局。

第四章:高潮再现的强烈对抗
在这个节拍感十分明显的小提琴奏鸣曲中,高潮失控的情绪体现得淋漓尽致。

两个小提琴争相发表自己的声音,彼此交错与融合,创造出无数的变化和想象空间。

最后,钢琴吹响终曲,整个乐曲画上句号。

综上所述
普罗科菲耶夫双小提琴奏鸣曲是传世佳作,不同于其他中西方音乐作品所借重的节奏之美和情感的表达之外,它更借助了小提琴所带来的动态和美妙的和声,颠覆你的耳朵,引领你进入一个富有独创力的相互碰撞之中,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和魅力的魅惑。

俄罗斯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

俄罗斯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
长的叙事音调。
5 大灰狼 大灰狼是凶残可恶的,表达它的音乐是用三只圆号吹奏出来的。 6 猎人开枪 定音鼓急速密集的滚奏,表达猎人从树林一边走出,一边开枪。 7 彼得 乐队以弦乐奏出明快、进行性地音乐,生动地表达了活泼、勇敢的小朋友彼
得的机智形象。
请同学们欣赏
《彼得和狼》的精彩片段
感谢各位同学的欣赏!
《彼得和狼》赏析
这是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 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 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 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
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
们产生很大兴趣。
故事选段 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后来 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不 久,狼真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
要捉小鸟和小猫。彼得不顾个人安,在
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 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故事 寓意深刻,表现了儿童彼得以勇敢和机智 战胜了凶恶的狼。
• 以七种不同乐器,奏出七个短小旋律主题:
1 小鸟 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
2 鸭子 与唢呐相似双簧管的音色,和鸭子的叫声很像。 3 猫 猫是个调皮捣蛋的角色,用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 4 老爷爷 由于老爷爷讲话的声音低,所以就用音色浑厚的大管,徐缓地吹奏出 较
交响童话《彼得和狼》
普罗科菲耶夫的童趣之笔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
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
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 出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父
亲是一个庄园管家,母亲会弹
钢琴,他早年就显示出其音乐 才华,三岁即随母亲学习钢琴。 五岁时,他就写出第一首钢琴 小曲。六岁时,就创作了一首 进行曲、一首圆舞曲和一首回 旋曲。九岁时,他竟写出一部 歌剧《巨人》。

新人教小学音乐二下《1出发》教案 (1)教案与教学反思

新人教小学音乐二下《1出发》教案 (1)教案与教学反思
课题
镇海中学 陈志海
名称
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课型
欣赏课
教学分析
学习者
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爱动,爱玩,爱模仿,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
学习内容分析
《出发》1949年十月,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其中《出发》是其中一段。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
3
听辨和感受《出发》与《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
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
重难点
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教学
准备
录音机 课件 钢琴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
学生活动清单
学生活动清单
设计意图
一·导人课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着音乐律动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4.请学生跟着录音或教师的范唱哼唱歌曲。
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生:哼唱
生自由分组积极探索积极模仿
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
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听辨和感受《出发》与《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彼得与狼音乐课素材

彼得与狼音乐课素材

《彼得与狼》《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

为了使音乐更易于领会,富于独创性的普罗科菲耶夫别开生面地采用了交响童话的新体裁,即一边用管弦乐队演奏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一边用富于表情的朗诵词,来解说音乐内容的情节。

这部交响童话中有很多角色,如彼得、小鸟、鸭子、猫、大灰狼、老爷爷及猎人等。

这部作品是音乐与画面、音乐与故事的完美结合的典范。

童年是一段历程,也是一种美妙的心态,愿我们都能一直童心未眠,今天让我们一起以经典音乐《彼得与狼》致敬童年!视听一:动画版《彼得与狼》试图通过音乐来讲述一个故事,下面这个动画版充满想象力。

视听二:奥斯卡获奖短片版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彼得与狼》是俄罗斯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Prokofiev)1936年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乐童话,故事里面的人物都是用各种不同的乐器来扮演的。

由英国的动画人Suzie Templeton和Hugh Welchman把这个经典故事搬到了现代,并赋予了其全新内容。

片名:Peter the Wolf年代:2006国家:英国/波兰/挪威类别:动画/短片/音乐片长:32 Min导演:苏西·泰普里顿(Suzie Templeton)视频:奥斯卡获奖短片《彼得与狼》(Peter the Wolf)/作曲普罗科菲耶夫/动画人Suzie Templeton视听三: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现场解说版此曲也是现场音乐会的宠儿。

音乐导赏主题音乐与故事中角色的对应乐队把每一个角色分别以七种不同乐器,奏出七个具有特征的短小旋律主题:1、表示小鸟的主题音乐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

使妈咪和宝宝犹如看见小鸟在天空中愉快地飞翔,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2、表示鸭子的主题音乐与唢呐相似双簧管的音色,和鸭子的叫声很像。

因此,在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具有悲歌性,表达鸭子后来被大灰狼吞掉的悲惨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罗科菲耶夫音乐
交响曲:
d小调第二交响曲op.40(1924),修改版本 op.136。

(但作曲家未对原曲作任何修改前便已过世了,因此op.136 严格上只是一首有编号的虚拟作品。


c小调第三交响曲op.44(1928)。

C大调第四交响曲op.47(1930),修改版本 op.112(1947)。

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op.100(1944)。

降e小调第六交响曲op.111(1945/47)。

升c小调第七交响曲op.131(1951/52)。

A大调小交响曲op. 5(1909,rev. 1914),修改版本 op. 48(1929)。

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音乐CD集锦(2)(20张)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 10(1911/12)。

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26(1917-21)。

B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op.53 左手协奏曲(1931)。

G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55(1935)。

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op.19(1916/17)。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58(1934-38)。

g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132(1952,由罗斯特罗波维奇和卡巴列夫斯基完成)。

芭蕾:
回头的浪子(1929,巴黎)。

第聂伯河畔(1931,巴黎)。

罗密欧与朱丽叶op.64(1935/36)。

灰姑娘,也作op.97(1945,莫斯科)。

其它管弦乐作品:
斯基台人组曲op.20(1914/15)。

美国序曲op.42(1926,1928年改编为乐队版本)。

彼得与狼op.67(1936)。

管乐作品:
F大调抒情进行曲。

B大调进行曲。

降A大调进行曲(1941)。

B大调进行曲op.99(1943/44)。

二战结束颂op.105(1945)。

歌剧:
运动员,四幕歌剧op.24(1915/16)。

三桔爱,序幕加四幕歌剧op.33(1919)。

燃烧的天使,五幕歌剧op.37(1919-27)。

情定修道院 (Betrothal in a Monastery),四幕歌剧op.86(1940/41)。

战争与和平,两部歌剧op.91(1941,rev. 1952)。

一个真正的人的故事,四幕歌剧op.117(1947/48)。

其它声乐作品:
清唱剧《七个,他们七个》,为男高音,混声合唱团和大型管弦乐队op.30(1917/18)。

为两个合唱团,管乐队,手风琴,打击乐器和管弦乐队的清唱剧,为纪念十月革命20周年 op. 74(1936)。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女高音、合唱团及乐队而写的清唱剧op. 78(1938/39),选取同名的电影配乐并作修改。

《繁荣吧,强大的国家》,为纪念十月革命30周年而创作的清唱剧op.114(1947)。

清唱剧《和平守卫者》op.124(1948)。

室内乐:
b小调第一弦乐四重奏op.50(1930)。

F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op.92(1941)。

f小调小提琴奏鸣曲op.80(1938-46)。

C大调大提琴奏鸣曲op.119(1949)。

钢琴作品:
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1(1908)。

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14(1912)。

c小调第四钢琴奏鸣曲op.29(1908/17)。

A大调第六钢琴奏鸣曲op.82(1939/40)。

B大调第八钢琴奏鸣曲op.84(1939/44)。

C大调第九钢琴奏鸣曲op.103(1945)。

e小调第十钢琴奏鸣曲op.137(1953,片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