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五大功能区划分材料收集
重庆市科学划分五大功能区相关材料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重庆市委四届三次会议研究通过了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划分的发展规划,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
1.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核心区包括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5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约294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280万。
目标定位:该区域是重庆大都市区最核心的区域。
要充分体现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集中展现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大都市风貌,加强中央商务区和重大商务集聚区建设,使之成为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都市中心区。
到2020年,GDP达到33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提高近20个百分点。
重点任务:一是优化产业结构。
以服务业经济为主,重点打造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中央商务区,建设总部经济和要素交易集聚区,着力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高端商务、电子商务、精品商贸、中介咨询、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服务全市和西部地区。
二是提升产业能级。
升级改造大坪、观音桥、南坪、三峡广场、杨家坪、九宫庙等商圈,建设商业集聚中心,优化商业环境,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建设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消费时尚中心。
三是提升现代都市形象。
统筹推进城市空间优化和风貌改造,加快重钢等老工业区功能与形象再造,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迹,提高社会事业服务质量,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向外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总人口大体保持现在规模约280万。
四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建设智慧城市,推进城市运转更高效、更便捷、更宜人,提高安全和应急保障水平。
五是保护城市生态。
凸显得天独厚的山城、江城、绿城风貌特色,充分利用和保护好鹅岭、中梁山、南山等绿色山脊天然生态屏障及长江、嘉陵江等水域生态廊道,打造两江四岸滨水景观,展现美丽山水城市独特风貌,发展都市旅游业。
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间 。即在 主体 功 能 区规 划 时 注意 规 划 区域 的 城镇 化 进 程 与耕 地保 护 之 间 的协 调 平衡 。
中因弪济 与管理 科 学…… 一
29 经 0年第 捆 0域 济 区 5
主 体 功 能 区规 划 中城 镇 化 发 展 与 耕 地 保 护 研 究
重 庆 韦 北碚 区 为 例
文/ 袁敏 王 三。 刘 秀华。 王成
1。 3 西 南 大 学 资 源 环 境 学 院 重 庆 2. . 4 07 5 4 西 南 大 学 地 理 科 学 学 院 重 庆 0 1 . 4 0 1 0 7 5
关键 词 : 镇 化发 展 城 耕 地 保 护 主 体 功 能 区 重 庆 市 北 碚 区
Sud n t eUr a z to v l m e nd Cu tv td La o e to i t an un to src sPlnnn ——一A s t d t y o h b nia in De eop nta liae nd Pr t cin n heM i F c in Ditit a i Ca e S u y
Beb iThe u b n z ton lve n u tv t d ln r s r e h n iu ton o h t y a e r i e. r a ia i e 1a d c lia e a d e ou c sc a gest a i ft es ud r afom 99 O 20 7. swe 1 st ee 1 7 t 0 a l a her l— v n t e t m r nay e . n i ia e t e d v l m e tte d n t e drvig f c o so r niai n lv 1 a tbe we n he we ea l z d A d ndc t h e eop n r n i h i n a t r f u ba z to e e.Ac or i g t h c d n O t e r s ls man u to s r ginaia in houd a e e t l n e u ba nd r r lde eo e u t , i f nci n e o l to s z l dh r o baa c r n a u a v lpm e t a r ve x e sve e o in a e s n , nd p e nte c s i r so r a .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重要讲话精神,适应重庆“一圈两翼”的战略发展新格局的需要,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17号)及其附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在全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更新、补充与修改,通过系统分析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对原《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了修编。
一、区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三峡库区的重要生态环境地位,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前提,以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和“一圈两翼”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为目标,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居生活质量。
(二)区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开发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发生学原则。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区域相关原则。
综合考虑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妥善处理区县级尺度和全市尺度的关系。
相似性原则。
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区。
区域共轭原则。
任何一个生态单元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前瞻性原则。
充分把握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变趋势且具有前瞻性。
(三)区划范围重庆市行政区域范围,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四)区划目标1.明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与过程特征;2.诊断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3.分析不同生态因子和生态过程对人类活动胁迫的敏感性特点;4.评价不同生态环境要素的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5.制定全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6.揭示重庆市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7.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
《重庆市区县(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25页
目录一、总体要求 (1)(一)规划定位 (1)(二)规划原则 (1)(三)规划范围 (3)(四)规划期限 (3)(五)基础数据 (3)二、工作程序 (3)(一)工作方案制定 (3)(二)基础资料收集 (3)(三)实地调研 (4)(四)专题研究 (4)(五)规划方案编制 (4)三、规划内容 (4)(一)综合调查与评估评价 (5)(二)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 (6)(三)指标体系 (6)(四)区域协同发展 (7)(五)总体空间结构 (7)(六)“三线”划定 (7)(七)规划分区 (8)(八)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8)(九)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 (10)(十)发展要素配置 (11)(十一)规划实施保障 (15)(十二)信息化建设 (15)四、规划成果 (16)(一)技术成果 (16)(二)报批成果 (17)五、附则 (17)一、总体要求(一)规划定位区县(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简称“区县总规”)是一定时期内对各区县(自治县)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做出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指导城乡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开展国土空间资源保护利用与修复、制定空间发展政策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空间蓝图,是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依据。
(二)规划原则——全局谋划、战略引领。
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牢牢把握“在西部内陆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和“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这两个大局,制定面向长远的空间发展战略,统筹资源配置和规划布局。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优先划定不能进行开发建设的范围,严守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粮食安全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底线,促进城镇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城乡融合、区域协同。
统筹推进区县总规编制工作,—1—自上而下、上下联动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主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控制规划的批复-渝府[2005]55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主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控制规划的批复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主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控制规划的批复(渝府[2005]55号)市规划局:你局《关于报请审批〈重庆市主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控制规划〉的请示》(渝规文〔2005〕49号)收悉。
市政府原则同意重庆市主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控制规划。
现批复如下:一、重庆市主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控制规划的范围为:主城区(面积2737平方公里)所对应的地下空间,重点是主城核心区(面积713.8平方公里)所对应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集中区域的地下空间。
二、同意该规划确定的主城区可用地下空间资源的主要内容为:(一)广场、绿地、山体、公园、城市道路、体育场等公共设施用地的下部空间;(二)建筑物地下室、非文物古迹与重要保护建筑的下部空间;(三)地下轨道交通线、地下轨道交通站点;(四)地下人防工程设施。
三、主城区地下空间利用分为两个层次,即主城核心区和外围组团。
主城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利用采取网络节点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以轨道交通线为发展轴、轨道站点为生长点,重点地区为展开面的多层次地下空间立体开发利用体系。
外围组团的地下空间开发采取聚集点式的开发模式,重点开发利用各组团中心的地下空间。
主城核心区内依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形成“一环两横三纵十一片”的整体形态。
四、同意主城区地下空间利用形态。
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片区包括:解放碑片区、江北城片区、江北观音桥片区、杨家坪中心区、沙坪坝中心区、南坪中心区、两路口片区、大坪中心区、石桥铺中心区、龙头寺客运站片区、冉家坝中心区。
重庆城市区域规划调整方案
重庆城市区域规划调整方案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重庆市的城市区域规划亟需进行调整。
本方案旨在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一、城市区域功能布局调整1.1 建设多功能城市以核心城市为主,构建一系列功能区域,如商务中心、文化创意区、科技创新园区等,通过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1.2 强化发展节点在核心城市周边建设若干个区域发展节点,以促进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加强交通连接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人才和资金投入,推动区域产业发展。
1.3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调整城市的空间布局,加强城市的内部联系和外部对接。
通过加强公共交通、提升道路网络等措施,打破城市空间的孤立性,形成有机的城市群。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2.1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城市周边山水林田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
加大对水源地、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
2.2 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绿化,推动建设园林式城市。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改善景观质量等手段,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2.3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大对空气、水质等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工业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加强环境监测与预警,提高环境监管效能,为人们提供更加清洁的生活环境。
三、交通网络优化与建设3.1 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提升道路网络的密度和容量。
优化路网布局,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
3.2 推进公共交通发展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和支持,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推广绿色交通工具,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增加公交站点,并加强与地铁、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的衔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交通网络。
3.3 强化交通规划与管理加强交通规划与管理工作,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
实行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加强交通管理和调度能力,减少交通事故和拥堵现象。
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2.21•【文号】国函〔2024〕32号•【施行日期】2024.02.2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32号重庆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重庆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是直辖市之一,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等功能,更加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特魅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庆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重庆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664.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064.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92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79.9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保护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重庆市主城区走马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重庆市主城区走马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市主城区走马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一、规划背景1二、现状概况1三、规划依据1四、规划原则1五、规划区性质与规模2六、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2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2八、道路交通规划3九、工程管网规划4十、城市设计导则6十一、古镇风貌保护规划6十二、环境保护规划7十三、防灾规划8十四、相关规划说明8十五、规划实施9一、规划背景本规划区位于九龙坡区走马镇,西部槽谷地带的中南部。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确定将位于缙云山与中梁山之间的西部片区作为重庆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并依据走马独特的资源优势,将其定位为以居住功能为主,主要发展都市旅游服务业的功能区。
同时,走马镇因其优越的区位关系、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城镇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速,城镇自身也具有了加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外部宏观环境优势以及内部城镇自身发展动力的促进下,走马的开发条件日趋成熟,急需编制走马功能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指导走马的规划管理与开发建设。
二、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规划区属于九龙坡区走马镇,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西部,地处中梁山与缙云山之间的西部槽谷中南部。
规划区北部为金凤,南部为江津双福、九龙坡巴福,东部则为白市驿、石板,西临缙云山。
规划区北部有成渝高速公路贴界而过,东部有在建外环高速公路经过,西部则有走津线,交通联系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二)规划区范围规划范围东以走马老镇区东部边界线为界,南以规划32米城市次干道的道路中心线为界,西以走津线的道路中心线为界,北以规划的走白路的道路中心线为界。
其用地属九龙坡区走马镇行政辖区范围。
规划面积89.71公顷。
(三)用地条件规划区地貌属风化剥蚀浅切丘陵地貌。
规划区内地势呈明显的中部山脊突起,两侧地势较为平坦的地貌特征。
最高点在规划区中部山脊线上,地面标高425.47米,最低点在规划区东北部,地面标高346.90米,相对高差78.57米。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建立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做好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意见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建立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做好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6.23•【字号】•【施行日期】2021.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建立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做好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意见近日,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建立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做好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意见,意见全文如下。
为加快建立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做好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和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建立我市统一规范、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在我市规划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空间治理能力。
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全市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逐步建立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完成全市、区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应编尽编,同步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完成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到2025年,健全全市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到2035年,全面提升全市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二、总体框架(一)分级分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
构建全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一、总则(一)编制背景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五)规划区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二、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一)城市性质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二)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机遇,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主城区二环区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渝府发〔2011〕36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主城区二环区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主城区二环区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市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五月十三日重庆市主城区二环区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录一、规划范围 (4)二、资源环境综合评价 (6)三、发展现状 (8)四、发展导向 (11)五、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12)六、功能区划分 (16)七、产业发展及布局 (20)八、大型聚居区及公共租赁住房布局 (27)九、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30)十、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37)十一、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42)十二、市政公用设施体系建设及布局 (47)十三、保障措施 (54)重庆市主城区二环区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二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重庆主城区从内环以内向内环与二环之间及二环沿线地区拓展,全面进入建设“千万人口、千平方公里”国家中心城市的“二环时代”。
科学规划,确定未来发展思路,超前安排,合理布局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对于加快二环区域发展,提升和完善重庆直辖市功能作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范围二环高速公路全长187公里,环内面积2253平方公里,其中,二环与内环之间地区的面积为1958平方公里,是未来主城区拓展的重要空间;内环以内面积295平方公里,城市开发建设空间已经饱和,未来重在优化提升、转型升级。
鉴于本规划主要内容是谋划主城区未来新增拓展空间内的产业布局、人口集聚及相应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确定二环区域的规划范围为:内环与二环之间地区(面积1958平方公里),以及二环外围毗邻的龙兴—石船、王家—木耳、水土—复兴、北碚等城市组团(面积260平方公里),面积共计2218平方公里。
图1 规划范围图二、资源环境综合评价土地资源。
基于熵权法的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基 于 熵 权 法 的 重庆 市 主体 功 能 区规 划
陈仲 常 , 泽 东 张
( 重庆大学 贸易与行 政学院 , 重庆 4 04 ) 00 4
摘 要 : 用 熵 权 法 对 重 庆 市 4 个 区县 进 行 了综 合 评 价 。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庆 市 的 主 城 区和 一 小 利 0 重 时 经 济 圈应 优 先 和 重 点 开 发 , 东 南 翼 和 渝 东 北 翼 等 自然 环 境 相 对 脆 弱 地 区应 限 制 开 发 , 家 渝 国 自然 保 护 区 等 部 分 地 区 应 禁 止 开 发 。
污染 实现 经 济 较 快 增 长 的模 式 , 提 高 增 长 质 量 把
生 态 ” 一 体 的指 标 体 系 ; 江 苏省 为例 , 其 划 为 以 将
分 为优 化开 发 区 、 点 开 发 区 、 制 开 发 区三 类 ; 重 限 研 究 结 果 发 现 , 模 糊 聚 类 分 区 法 对 区 域 土 地 资 用 源 主体 功能 区划 分 , 够 取得 较 好 地 分 类结 果 , 能 对 今 后 区域 更 好 地 协 调 发 展 有 一 定 的 推 动 作 用 。 吕
经济 ・ 管理
Jun l f h nqn nvrt f ehooy Sca S i c )V 1 4 N . 2 1 ora o ogigU i syo cnl ( oi c ne o 2 o 1 00 C ei T g l e . 1
重 庆X- 学 社 T - 大学 报( 会科学 21年第2 卷第1期 ) 0 0 4 1
和效 益放 在 首 位 提 升 参 与 全 球 分 工 与 竞 争 的层
次 , 续成 为 带 动全 国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龙 头 和 我 继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育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育:重庆存区域过度开发等问题2013年10月18日 07:17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字号:T|T0人参与00条评论0 打印 转发原标题:科学认识和践行主体功能区战略□杨庆育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在三届市委确定的“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实施“五大功能区”战略。
这是市委在重庆面临新形势下对全市区域发展的新决策,是符合重庆科学发展的区域战略。
认真落实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的决议,必须对主体功能区战略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其执行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从而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区的效力。
一、科学认识五大功能区战略(一)我市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1、“三大经济区板块”区域战略的提出。
市委第一次党代会期间,重庆市根据全市各大区域自然及经济地理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遵循地域分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中央“四大任务”的客观要求,根据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目标的要求,提出了规划建设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经济区等“三大经济区”进行分类指导。
其中,都市发达经济圈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核心区和承载主体;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形成都市圈的两翼腹地和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这是重庆直辖市第一次特定功能分区,其基本特征是:①充分重视中央提出的“四大任务”中移民和扶贫工作;②注重点轴式的区域发展格局,以发达经济圈为核心点,以长江和渝湘通道为轴,初步构建起以点带轴的发展格局。
2、“四大管理区块”区域指导理念的形成。
“三大经济区”的划分经过五年的时间,有效地指导了全市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也明显感受到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内的渝东北和渝东南的明显差异性,针对这一情况,市委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按三大经济区构建经济体系,按四大经济板块实施分类指导”,进一步细化了全市区域发展战略。
其基本特征是:①以协调发展和重点突出结合,确保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②渝东北地区按照三峡工程移民迁建的主要任务,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解决库区产业“空心”问题;③基本形成了核心经济圈的点、一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北渝东南两线的区域发展格局。
重庆市九大主城区功能定位及产业布局汇总表
重庆市九大主城区功能定位及家产布局汇总表主城区城区功能定位主导家产布局名称整体:重庆城市核心区与高端时髦花费区五大功能区“三中心、两基地”:重庆新兴金融中心、重庆新兴商贸中心、重庆最大的物流中心、重庆集约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总部公司的北地区基地。
区渝行政、商贸、金融、信息中心和交通中通信枢纽区重庆市中心城区“开放高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弹子石中央商务区、茶园新区南岸区整体布局:形成金融、物流、研发设计等新兴现代服务业与以高新技术家产为引领的现代制造业齐驱并驾的发展新格局。
支撑家产:1、房地产2、专业服务业:以科技研发、工业设计、软件开发、营销策划等领域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以法律诉讼、财务审计、规划设计、文化创意和教育培训等领域为支撑的智慧型专业服务业集群。
3、休闲健康家产:以大型医疗服务机构为核心,以专科保健休养服务为协助的先进医疗保健服务系统。
商贸业、金融业、信息家产、中介服务业五大支柱家产:1、现代装备制造业:机电装备制造业基地交通设备制造业特种汽车生产基地摩托车整车及汽摩零零件生产基地船舶及重型装备制造业东港船舶家产园特种船舶生产线新能源装备家产核电协助配套装备家产基地风电配套装备环保设备家产环保机械装备2、电子信息家产:挪动通信终端产品生产基地物联网家产示范基地全国物联网示范基地电子产品制造业整体定位:高新家产集聚区,内地开放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现范窗口。
九三大功能定位:龙1、全国一流、西部当先的国家级高坡新技术开发区区2、西部当先工业强区3、现代服务经济强区“一区三高地”沙国家创新式城区坪坝区重庆商贸大区、西部美食名区重庆开放高地国家中心城市展现区重庆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先进制造业基地渝北区巴重庆南部地域的集聚和辐射:总部基南地、商务中心、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区公路物流枢纽等方面的集聚辐射能3、现代服务业:新兴商贸中心重庆南部地区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4、都市旅行业:生态旅行休闲家产历史文化旅行家产都市农村旅行家产5、现代都市农业“一区带多园”家产布局1、三大家产集群:中国铝加工之都,先进制造业基地,电子信息家产基地。
“十二五”规划:主体功能区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高 原 和 高 山 有 13 平 方 公 里 .戈 壁 9万 5 6万 平 方 公 里 ,流 动 沙 丘 4 5万 平 方 公 里 。这 类 国 土 总共 有 24万 平 方 公 9
域 确 定 为 特 定 主 体 功 能 定 位 的 一 种 空 间 单 元 :是 根 据 区 域 发 展 基 础 、 资
源 环 境 承 载 能 力 以 及 在 不 同 层 次 区 域 中 的 战 略 地 位 等 .对 区 域 发 展 理 念 、方 向 和 模 式 加 以 确 定 的 类 型 区 ,
聚 ,提 升 承 载 人 口 和 吸 纳 就 业 的 能 力 , 为 重 庆 市 加 快 和 率 先 发 展 的 主 成 体 支 撑 。到 2 2 0 0年 , 聚 经 济 总 量 占 集 全 市 9 %左 右 , 聚 人 口总 量 占全 市 5 集
9 %以上 0
园 4个 , 重要水源地 、 重要水源水库及 其保护 区 5 8个 . 面积约 8 万公 顷 . O 约
域 包 括 以 重 庆 主 城 核 心 区 向 周 边 一 小 时 车 程 范 围 的 经 济 圈 区域 的 2 3个 区县 , 以及 渝 东 北 的万 州 、 开县 、 江 、 垫
等 能力 , 因地 制宜地 发展特 色农业 等
资 源 环 境 可 承 载 的适 宜 产 业 , 导 超 引 载 人 口逐 步 有 序 转 移 。
( )禁 止 开 发 区 域 。 禁 止 开 发 区 3
那 么 , 么 是 主 体 功 能 区 ? 就 是 什 基 于 不 同 区 域 的资 源 环 境 承 载 能 力 、
现 有 开 发 密 度 和 发 展 潜 力 , 特 定 区 将
梁平 、 忠县 、 丰都 , 渝东南 的黔 江等共
[整理版]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必须在科学评价和准确把握全市国土空间状况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全市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合理划分和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一节国土空间状况我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经105度11′—110度11′,北纬28度10′—32度13′,东西宽470公里,南北长450公里,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华莹山——巴岳山以西2是方山丘陵区,华莹山至方斗山之间为平行岭谷区,东北部为大巴山区,东南部和南部为武陵山和大娄山区。
地形地貌较为复杂。
一是地势起伏大,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最高处大巴山川鄂岭,海拔2796.8m,最低处巫山长江水面,海拔73.1m;专栏1:国土空间与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领海、领空等。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物质空间,具有三重含义:一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由水、土、空气等自然要素组成,具有自然属性。
二是以人为主体,由各种人文要素组成,具有社会属性。
三是国土空间有开发利用价值,也是一种资源,具有经济属性。
主体功能区:一定范围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
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国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从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角度,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划分主体功能区主要考虑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状况、环境容量、区位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状况、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以及军事、历史、民族等因素。
按照国家相关划分标准,主体功能区可以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等几大类型。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1.18•【字号】渝府发[2008]11号•【施行日期】2008.01.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渝府发〔2008〕11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按照《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6〕85号)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切实编制好我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长远发展。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根据全市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人口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各类规划在空间开发和布局的基本依据,是制定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314”总体部署的要求,全局性、前瞻性地谋划全市人口和经济空间布局,发挥综合政策引导作用,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格局,为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直辖市提供科学发展的空间开发格局。
重庆市五大功能区
重庆市五大功能区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直辖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被誉为“山城”和“江都”。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重庆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分别是城市中心区、工业园区、生态保护区、产业扶贫区和乡村振兴区。
城市中心区是重庆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它位于重庆市的核心地带,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先进的基础设施。
在城市中心区,人们可以欣赏到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如洪崖洞和解放碑。
此外,还有许多高楼大厦、购物中心和酒店,满足人们的休闲和娱乐需求。
工业园区是重庆市的经济支柱。
重庆市拥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以及良好的交通条件,这些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许多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在工业园区设立了工厂和研发中心,为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生态保护区是重庆市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要区域。
重庆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生态系统。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重庆市设立了许多生态保护区,保护了许多濒临灭绝的物种。
这些区域还为游客提供了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休闲体验。
产业扶贫区是重庆市为降低贫困率并提高居民收入而设立的。
这些区域主要位于重庆市边远山区,政府通过投资发展农业、旅游等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产业扶贫区的设立有效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并推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
乡村振兴区是重庆市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而设立的重要区域。
重庆市拥有广阔的农村地区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政府通过投资发展农业、加强农业科技研发等方式,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此外,政府还注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重庆市的五大功能区是城市发展和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功能区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也促进了经济增长和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
重庆市将继续致力于这些功能区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繁荣和进步。
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5 综合交通规划 .................................................. 43
5.1 对外交通规划 ......................................................... 43 5.1.1 规划目标...................................................... 43 5.1.2 高速公路规划.................................................. 43 5.1.3 铁路规划...................................................... 46
4 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 37
4.1 总体战略 ............................................................. 37 4.2 对外交通发展策略 ..................................................... 37 4.2.1 重庆枢纽发展策略.............................................. 37 4.2.2 主要通道发展策略.............................................. 37 4.3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 38 4.3.1 分区发展策略.................................................. 38 4.3.2 公交优先策略.................................................. 40 4.3.3 交通系统组织策略.............................................. 40 4.3.4 道路网络发展策略.............................................. 41 4.3.5 停车设施发展策略..............................................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