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案例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案例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d66c75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9.png)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案例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给学生提供适合年龄段的优秀阅读材料,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
2.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批判思考,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进行讨论和思考。
3. 鼓励学生记录阅读的感受和体会,形成阅读笔记和读书报告。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对课外阅读话题的兴趣。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书进行阅读,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和讨论。
3.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所阅读的书的内容和感受。
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4. 教师点评: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方法和体会。
5. 阅读笔记:要求学生记录自己阅读过程中的问题、收获和感想,形成阅读笔记。
6. 读书报告: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完成读书报告,包括书名、作者、故事梗概、自己的评价等,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评价学生的阅读笔记和读书报告,看其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和批判思考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外阅读教学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参与阅读比赛和读书会,拓宽阅读领域。
2. 建立学生阅读分享平台,让学生互相推荐好书。
3. 创建阅读角落,增加学生的阅读机会。
4. 组织家长参与学生课外阅读,强化家庭阅读氛围。
幼儿园大班小朋友阅读兴趣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小朋友阅读兴趣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ad536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0.png)
幼儿园教育是从婴幼儿时期开始的早期教育,是幼儿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的起步阶段。
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大班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既要重视孩子们的自我需求,也要注重园所的指导建设,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启迪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对幼儿们的阅读内容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阅读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较好掌握幼儿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促进幼儿阅读自主性和建立正确的阅读态度。
3.引导幼儿喜欢阅读,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二、教学内容1.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采用“多角度教学法”,让幼儿有各种途径去接触世界,例如:阅读儿童文学、科普读物、童话故事、巨型图画卷、电子推动故事等等。
2.让幼儿有丰富的阅读材料,比如大字卡通、绘本、翻翻书、棚戏、蒙太奇、唐诗、俳句等等,多渠道丰富的阅读体验,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
3.给幼儿积极的、正面的认可感和支持,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让所有学生在公开的场所表达他们的成童;在幼儿的家庭支持下,形成长远的阅读习惯。
4.教育幼儿正确的阅读方法。
每天让孩子有专门的时间,利用读物来开展修身修心的活动,让幼儿学会如何阅读故事、认字、预读、提问、阅读中运用图表等等技巧,在积极、探究、开心等基调下,让幼儿乐意接受教育。
5.做好园所境营造,创建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
做好各个角落的书房、图书角、阅读田园等等,让孩子们随时拥有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6.家园携手,让孩子接受的是好的教育,家庭侧注于孩子的阅读教育,并采用各种方式帮助孩子学习,给孩子创造休闲的时间、丰富多样的体验机会。
家长与幼儿园有充分的沟通交流,让孩子在园所和家庭中拥有更好的轨迹,展现出更为鲜活的自我。
三、教学方法1.活动性的教育贯穿,站在孩子的视角和感性的体验出发,给孩子开展各种形式、风格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从体验中获取教育的知识。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54e1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f.png)
小学课外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2.掌握合理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5.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读书体验。
二、教学准备1.板书工具: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2.教具准备:多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课堂练习册;3.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准备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带到课堂上。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分享自己近期读过的一本书,并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 阅读技巧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提高阅读效果的技巧,如略读、扫读以及细读。
同时,教师还要告诉学生阅读的时候要注重理解,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
3. 阅读活动(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图书进行阅读,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使用前面讲解的阅读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走动在学生中间进行辅导和指导。
4. 课堂讨论(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情节、角色或者自己从书中学到了什么。
教师也可以适时加入对话,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5. 练习与总结(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阅读相关的练习题,学生可以个别或小组完成。
练习题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等,旨在巩固学生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完成练习后,教师可以对答案进行讲解,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6.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重点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培养对阅读的兴趣,提醒他们多读好书,开阔自己的眼界。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积极,阅读兴趣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针对下节课的教学改进,可以在阅读活动后安排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分享。
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精选)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4e8cd8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7.png)
任课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进 行课外阅读。
老师给予阅读方法指导
老师可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如略读、精读、批注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
老师及时反馈学生阅读情况
老师应定期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包括阅读量、阅读效果等,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针 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老师可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进展。
通过阅读分享、阅读 竞赛等活动,激发学 生的阅读热情。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授阅读方法和技巧,如略读、 扫读、精读等,提高学生阅读速
度和准确性。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深层含义,培 养其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
力。
通过课外阅读作业和课堂讨论, 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选择涉及不同领域和文化的阅 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更广阔 的世界。
小组交流与讨论
在小组内定期开展交流与 讨论活动,分享阅读心得 和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 理解和表达能力。
阅读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搭建
阅读笔记展示
鼓励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 感记录下来,形成阅读笔记,并
定期在班级内展示和交流。
阅读分享会
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邀请学生分 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激发学 生的阅读兴趣。
。
02 阅读材料选择与 处理
精选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读物
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读物,避免 过于复杂或简单的文本。
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读物,能够帮助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注重读物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激发学 生对阅读的兴趣。
注重读物内容与课本联系
选择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读物,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通过课外阅读延伸课本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
![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6584ac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6.png)
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阅读理解;2. 讨论和分析阅读内容;3. 个人创作。
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故事书或读物;2. 准备课前导读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让学生分享最喜欢的一本书,并简要介绍故事内容和他们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阅读活动: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并启发学生对故事的期待和兴趣。
2. 教师选择一个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章节,向学生阅读,并提供必要的词汇和理解帮助。
3. 学生独立阅读指定的章节,并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重要的情节、人物和问题。
讨论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他们的阅读体验和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冲突和解决方法,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和分析。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创作活动:1. 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和主题,进行个人创作。
可以是续写故事、改编故事,或是写一个关于故事的感想或评价。
2. 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并互相交流和讨论。
总结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个阅读活动的体验和收获,并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给予肯定和指导。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阅读,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阅读心得和推荐的书籍。
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故事和书籍;2. 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进行改进和调整;3. 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个人创作和表达。
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
![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43a3e5afd0a79563d1e72de.png)
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温山小学吴洁萍设计理念: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
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
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
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那就会终身受益。
案例目标: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逐步培养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喜欢阅读。
2、能借助读物中的拼音、图画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渗透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促进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3、能乐于与人交流读书收获。
4、在阅读中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如何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难点:一、指导学生合理进得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和同伴交流读书的内容及从中得到的乐趣。
二、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课前准备:课前每人阅读几个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人手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书。
教学过程:一、汇报交流赛,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的阅读课上,我们来举行一场汇报交流赛,看看谁的知识最丰富,能成为我们班的小博士,好吗?(老师说成语,听过的同学讲出对应的成语故事内容,讲对了奖励一颗星贴)【设计意图】现代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努力实施差异性教学,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扬,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儿童阅读教学课例设计教案
![儿童阅读教学课例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1ae8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9.png)
儿童阅读教学课例设计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设计一堂儿童阅读教学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儿童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育课程。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能够理解和表达阅读内容;3.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好课件、教学材料等;2. 学生准备:学生应准备好课本、阅读材料等。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教师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图片或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阅读话题。
例如,“你们喜欢看什么样的故事书呢?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一本书?”知识讲授:1. 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儿童读物,如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等,并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2. 教师讲解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正确的发音、理解句子的意思、揣摩角色情感等,并示范给学生听。
阅读实践:1.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让学生在课桌上放置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并鼓励他们自主阅读一段时间;2. 学生合作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书,自由阅读,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与分享;3. 教师批改指导: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悄悄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批改。
阅读分享:1. 学生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阅读的故事书,并表达自己的感受;2.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分享进行点评鼓励,并提出指导性的改进建议。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简单总结,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坚持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后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阅读相关的任务,如做读后感、绘制故事场景等,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过程、听取学生的分享和交流以及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阅读教学案例分享: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案例分享: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https://img.taocdn.com/s3/m/30b16b9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f.png)
阅读教学案例分享: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作为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由于阅读材料的单调、枯燥,很多学生对阅读并不感兴趣,甚至抗拒阅读。
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收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几个教学案例来分享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老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案例一: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让学生明白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并对阅读充满了好奇心和热情,他们自然就会产生阅读的兴趣。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讲授生动、有趣和具有启发性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奥秘和价值。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讲授一些寓言故事、感人的小故事、科普性的文章等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理解阅读的重要性。
教学案例二:创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阅读教学离不开良好的氛围。
如果让学生在紧张甚至沉闷的环境下阅读,他们不仅难以获得乐趣,还会对阅读产生厌恶。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通过创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轻松、活泼的音乐来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老师可以利用幽默、有趣的语言来介绍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间隙上下瑜伽或摆弄手指,来达到放松和缓解焦虑的效果。
教学案例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关注课内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例如开展读书分享、读书报告、在班级中开展阅读竞赛等等,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
教学案例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老师不关心学生,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学生肯定不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来安排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班课外阅读书籍教案设计
![小班课外阅读书籍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bbecd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8.png)
小班课外阅读书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书中的内容。
4. 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
1. 选择适合小班学生的书籍,如《小熊维尼》、《小王子》等。
2. 通过故事性、趣味性强的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选择一些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书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书中的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书籍的背景、作者的生平、故事的主要情节等,引导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
2. 问答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书中的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介绍书籍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等,引导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
2. 学习(30分钟)。
教师讲解书籍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阅读书籍,并进行讨论。
3. 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书中的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4.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2.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3. 学生是否正确理解和评价书中的内容,是否对书中的情节、人物等有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七、教学反思。
1.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书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教你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小老鼠上灯台教案
![教你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小老鼠上灯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94f25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2.png)
教育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尤其是每个家长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
家长们最大的愿望便是让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并且能够培养自己孩子的阅读兴趣。
读书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增加人的知识面,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越来越引起家长的注重。
今天我将介绍一种,亲子共读的方式,让孩子们无意中在探究情节的同时培养阅读兴趣。
这种方法用了一本引人入胜的寓言故事《小老鼠上灯台》教案。
1.教学目的:(1)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丰富阅读体验;(2)掌握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能力。
2.教学方法:通过阅读故事情节,让学生发挥个人想象力,探究情节,分享看法,营造一个温馨的亲子共读环境。
同时利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重要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果。
3.教学流程:3.1 学习前准备准备一本《小老鼠上灯台》故事书籍、方便学生绘画的纸笔、卡片、纸杯若干。
3.2 寓言故事介绍寓言故事是一种通过虚构的方式来阐述道理或是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小老鼠上灯台》就是一部经典的寓言故事,它让我们了解到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只有找到并充分利用自己的优点,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3.3 阅读故事读故事时要尽量做到情感的演绎,尤其是在读到关键情节的时候一定要细节处理好,以便让学生在听到的情节中能够感受到生动的场景和人物,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与情节存有联系的内容,了解更多的人生道理。
3.4 游戏化教学在读完故事后,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制定“小老鼠之旅”游戏计划:根据故事情节分别设计航行趣味玩法、碗碟捉拾游戏等任务,对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礼品或其他奖励,可以营造一种公平、公正的游戏氛围。
3.5 总结反思在课堂结束时,带领学生一遍遍地温习整个故事的经过和学到的知识,促使学生将这段故事铭记于心,并让学生及时表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以此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4.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让学生通过这种亲子共读的方式来阅读《小老鼠上灯台》,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中,懂得容忍和关爱他人的优良品质,并且能够主动掌握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
我要做好孩子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我要做好孩子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a4a60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19.png)
我要做好孩子-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课外阅读的意义和好处。
2. 介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类型。
3. 分享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1. 讲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
3. 展示适合小学生的阅读书籍。
4. 教授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
第二章: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2.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
3.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难度。
【教学内容】1. 介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2.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
3. 教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难度。
【教学过程】1. 讲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
3.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难度。
第三章:制定阅读计划【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如何制定阅读计划。
2.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教学内容】1. 介绍如何制定阅读计划。
2.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教学过程】1. 讲解如何制定阅读计划。
2.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第四章:阅读笔记和分享【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如何做阅读笔记。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如何做阅读笔记。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3. 教授如何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讲解如何做阅读笔记。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3. 教授如何培养表达能力。
第五章:阅读评估和奖励【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如何评估自己的阅读效果。
2. 引导学生设定阅读目标。
3. 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如何评估自己的阅读效果。
2. 引导学生设定阅读目标。
3. 分享一些阅读奖励的方法。
【教学过程】1. 讲解如何评估自己的阅读效果。
2. 引导学生设定阅读目标。
激发阅读兴趣的一年级语文教案
![激发阅读兴趣的一年级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99177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c.png)
激发阅读兴趣的一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表达出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并体验阅读的乐趣。
3. 学生能够发展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如绘本、故事书等。
2. 打印相关阅读任务,如填空题、问答题等。
3. 准备音乐播放器和音频材料。
4. 播放器、投影仪等教学用具。
三、教学过程1. 创设学习环境-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魅力,如在教室张贴书籍封面图片,播放音乐等。
- 布置一个舒适的阅读角落,供学生自由选择书本阅读。
2. 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 教师从书架上拿出几本绘本,简要介绍每本书的主题和内容。
-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本想要阅读的书。
3. 朗读与分享- 教师朗读一段选择好的文本,将情感和声音融入其中。
- 鼓励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并提醒他们注意音调和语速。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故事情节。
- 引导学生互相提问并交流对文本的理解。
5. 阅读任务- 给每个学生发放阅读任务,如填空题或问题回答。
-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并及时提供帮助和反馈。
6. 个人表演- 让学生选择文本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表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小剧场活动。
- 鼓励学生表演时运用肢体语言和声音来表达角色的特点。
7. 创作与展示- 给学生提供一些绘本或故事素材,请他们根据所读内容进行绘画或创作。
-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学们,并解释作品背后的创作灵感。
8. 总结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完成的阅读任务,并提问学生对阅读的感受和收获。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未来的阅读体验。
四、巩固拓展1. 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段时间,并写下阅读所得的感受和心情。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并与家人进行讨论。
2. 读书分享会-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会,让他们倾听和分享不同书籍的故事。
- 学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和收获。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b8d48575a8102d277a22f4a.png)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一;案例主题;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
”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
如何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在我校承担的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二、案例背景。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刚黄”,由此可见,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
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
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另外我还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发布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
小学一年级阅读教案培养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小学一年级阅读教案培养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a2d1080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b.png)
小学一年级阅读教案培养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一、引言在小学一年级的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交流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种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并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的图书馆,摆放各种绘本、儿童故事书等适合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材料。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捐赠一些优质的图书,丰富阅读资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有更多的选择。
三、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故事情节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享受阅读的乐趣。
四、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精心挑选一些内容简单、生动有趣的故事书。
这些故事书可以涵盖各个领域,既有动物故事,又有科学故事等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发展。
五、开展趣味阅读活动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趣味阅读活动。
例如,举办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书,互相推荐好书。
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阅读游戏,例如根据故事情节进行问答比赛,增加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六、巩固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是第一步,而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样重要。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家庭共同参与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庭的共同参与也是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定期向家长发送一些与阅读相关的资料和建议,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讨论故事,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eb384d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3.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引言:语文阅读是学生培养综合素养、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对小学生来说,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在引导学生积极阅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力、情感体验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阐述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背景介绍:在一所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选择了一篇名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故事作为教学材料。
这个故事既经典又富有感人的情节,适合小学生的阅读与理解。
二、分析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故事讲述了一个贫苦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里卖火柴的遭遇。
通过分析课文,我认为可以从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展开教学。
三、引导学生理解情节:通过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我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女孩要卖火柴,遇到什么困难,最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转折。
四、分析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观察和思考小女孩、过路人等角色的形象特点。
通过带领学生分析人物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和性格特点,培养他们对人物的细致观察和复杂分析能力。
五、感受环境描写:故事中的环境描写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感受力的重要途径。
我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听老师朗读故事中的环境描写,想象自己置身其中,然后让他们描述所感受到的环境氛围。
六、提问引导思考:在教学中,我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与价值观。
例如,小女孩的遭遇表达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贫困和不幸?七、展开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感写作等方式,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八、拓展相关课外资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阅读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关的文章、诗歌或其他童话故事。
通过拓展相关的课外资源,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文学欣赏能力。
九、开展创作活动: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培养,我设计了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创作活动,如书写小女孩的心情日记、续写故事的结局等。
儿童文学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的课程教案
![儿童文学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的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3571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1.png)
儿童文学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的课程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儿童文学,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准备活动、教学活动和课后延伸。
二、准备活动1. 图书选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一本适合的儿童文学作品。
推荐书目包括《猫和老鼠的故事》、《小红帽》等。
2. 图书展示在教室中设置一个特别的角落,用来展示选定的儿童文学作品。
通过精心设计的展示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 故事绘本准备一些与选定作品相关的故事绘本,包括故事情节的插图和简短的描述。
用来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给幼儿预习。
三、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引入故事,如“猜猜故事里的人物是谁”或者“猜猜故事里的动物是什么”。
通过问题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
2. 故事讲解教师根据绘本的插图和简短的描述,讲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并引导他们自由表达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 课堂互动教师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一些互动活动,如角色扮演、对白表演、故事续写等等。
通过互动,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4. 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故事中的主题、情感等。
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从中获取更多的理解。
四、课后延伸1. 自由阅读鼓励幼儿自由阅读其他儿童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图书馆参观或者阅读活动,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
2. 回忆与分享教师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并进行分享。
通过分享,巩固幼儿的理解能力,并促进交流与合作意识。
3. 创作活动鼓励幼儿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进行创作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
通过创作,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家庭参与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b8d30c89b6648d7c0c7460c.png)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一;案例主题;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
”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
如何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在我校承担的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二、案例背景。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刚黄”,由此可见,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
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
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另外我还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发布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
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周末亲子阅读活动教案:教你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周末亲子阅读活动教案:教你培养孩子阅读兴趣](https://img.taocdn.com/s3/m/97a4538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3.png)
周末亲子阅读活动教案:教你培养孩子阅读兴趣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能够帮助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造力等等,而阅读兴趣的培养则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之一。
很多孩子对于阅读缺乏兴趣,父母又该如何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呢?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份周末亲子阅读活动教案,帮助父母们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教案一:图书馆探秘之旅时间:周末上午地点:当地图书馆活动内容:第一步:准备活动父母提前到图书馆借取一些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或者杂志,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比如科学类、童话故事、动漫、历史等等。
第二步:到达图书馆一到图书馆,父母可以先简单地介绍图书馆,让孩子们了解它的功能和服务内容。
第三步:探索图书给孩子们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中自由选择,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阅读水平,父母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第四步:互相分享选择书籍后,父母和孩子可以分别在各自的角落里开始阅读,读完后可以互相分享。
父母可以让孩子谈谈阅读的感受、心得,也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案二:家庭阅读时间时间:周末下午地点:家里活动内容:第一步:定时阅读父母可以每周安排一次家庭阅读时间,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例如周末下午在客厅安排时间,这样能够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步:阅读环境在家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可以专心地沉浸在阅读中。
第三步:选择书籍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阅读水平,提供适宜的书籍,让孩子们觉得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第四步:阅读分享阅读完毕后,父母可以和孩子谈谈这本书的故事、教育意义,也可以让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故事内容分享给大家。
教案三:亲子朗读会时间:周末晚上地点:家里活动内容:第一步:挑选故事书父母可以挑选一些有趣的故事书籍,或者是孩子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第二步:默读父母和孩子分别拿起自己的书籍,默读几章内容,让孩子们有足够时间想象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3b449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1d.png)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1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2.通过阅读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__,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创设浓浓的读书氛围,采用多种方法让孩子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领悟做人的一些道理,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会唱的同学拍手跟着唱。
2.听后,师问: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歌?(春天)3.是啊,美丽的春姑娘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你们在哪看到了春天的痕迹呢?(生自由谈)那么用什么样的文字能把我们看到的春天描写下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春天,阅读几篇描写春天的`__。
二、指导阅读。
(一)阅读“春风吹”。
1.翻开书158页,学生借助拼音阅读这首儿歌。
2.读了这首儿歌,你觉得春天给你了什么感觉?带着自己的感觉,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你会读得更美!3.这两段有很多好词佳句,把你喜欢的。
词句画出来,再美美地读一读,记一记。
4.交流所画的词句,有感情朗读。
(二)走进“童话城堡”1.过渡:阅读完春天的美文,让我们走进春天的童话城堡。
2.生借助拼音,自读短文《花孩子》想一想:花孩子们分别找到了什么颜色?你最喜欢哪个花孩子?3.分角色朗读。
4.交流。
(三)感受“春的使者”1.是谁带来春的消息,春天的使者是谁呢?听老师读《迎春花》。
(配乐)2.学生朗读《春天》。
(配乐)三、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阅读了有关春天的几篇__,感受了春天的美好,积累了一些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收获可真不少。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希望课后大家能多阅读一些好的书籍,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2一、指导思想:培养阅读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首要前提,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注重阅读和积累是当前语文的教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富源乡中心学校刘传武 2016、12、30
一、案例主题: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
”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
如何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在我的研究课题《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二、案例背景。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此可见,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
2、通过名人或榜样激发阅读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
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一有空我就呆在教室里看书,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
三、案例描述;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
1、指导选择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
而在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很低,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在外地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
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
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介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
如学童话时,我便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我就请他们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去读了《小雪花》,《十万个为什么》。
另外,每月我都会在班里上一堂《好书大家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由老师或是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给大家看。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
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
”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
2、指导读书方法。
除了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外,我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用辅导讲座启发学生读书的直接兴趣。
如: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学生怎样精读和略读;教学生学会思索;教学生边读边想的方法,培养了一种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老师检查学生读书效果。
四、教学过程。
1、开展竞赛活动。
(1)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
(2)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2、开展评选活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教师每学期还要对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
如可以评比学生的读书心得、优美句子摘录等,设立成果奖;也可要根据学生的阅读量,评出“超级阅读王”;还可综合学生各方面的阅读情况,每月评选出十名“读书之星”,给这十位读书之星戴红花,这样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因此,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因此,作为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责任。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