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知识点归纳汇总.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

知识点归纳汇总

一、杜甫诗三首

1、《望岳》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2、《春望》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于

安史之乱期间,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

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

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

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

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

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这一联虽是

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

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联向来

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

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

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

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

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

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

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

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

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

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

下,章法分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自

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

信。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自京

畿、坊至于岐、陇都曾遭到叛军的侵扰,百

姓惨遭杀戮。诗人家在于州(今陕西富县),

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

如何放心得下?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

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这一

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

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

及归尽华发。”“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

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

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3、《石壕吏》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

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

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

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

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

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

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

声。著名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深

刻地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

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其中《石壕吏》因

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

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

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

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老妇“致词”可分三层:第一层(前六

句)写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全都应征赴邺城作

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说明这一家人已经

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第二层(中间四句)

写老妇诉说家中现状。“室中更无人”,隐去

“老翁逾墙”一事,是不得已而言。“乳下孙”

犹言孙子正在哺乳期间,故其母“未去”,意

思是儿媳丧夫,本当改嫁,只因舍不得丢下

孩子而仍留家中。“无完裙”,不止于说衣不

蔽体,也包含了食不果腹的意思。第三层(最

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役。河阳,这是当时

官军退守的地方,她知道那里需要人,自愿

为战士们做饭,以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

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

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

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

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

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这一矛盾也反映

在《三吏》《三别》的其他五首诗中。

这是一首古体诗,内容是叙事性的,但

又带有抒情色彩,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处

处感到有诗人在。结尾以“独与老翁别”含

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这灾难

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二、实战演练

(一)赏析《望岳》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而,时间是

从至,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

岳。答案:远、近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 _景,

用_ ____描写,表达了。答

案: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

荡和眼界的空阔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写;"阴阳"

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答案:秀美、

虚;高大、实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

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首联

是,颔联是,颈联

是,尾联是。答案:远

望、近望、细望、俯视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后两

联着力表现的是。答案:整体形象、

诗人的感受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

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

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

概。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

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

其好在何处?答案:"钟"字用拟人的手法,

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

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

用。答案:从山的北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

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

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