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农业专题(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9农业含解析

专题9 农业【2024年高考真题精选】(2024年全国乙卷)2014年我国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了研发基地,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
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夫供应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终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夫进行技术培训。
无人机的运用,大幅度削减了人工成本,变更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据此完成1题。
1.无人机的运用主要可以帮助棉农提高棉花的A.产量B.质量C.利润D.价格【答案及解析】1.C由材料可知,无人机的运用,大幅度削减了人工成本,降低成本,故能提高利润,C正确;无人机的运用能降低成本,可能会降低棉花价格,D错误;无人机的运用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但不能干脆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AB错误。
故选C。
(2024年广东卷)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
2024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
表1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更。
据此完成2—4题。
2.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A.丰沛的降水B.昼夜温差大C.足够的光热D.肥沃的土壤3.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始终以面积为主导的是A.长江流域棉区B.黄河流域棉区C.西北内陆棉区D.三大棉区皆是4.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①土地资源丰富②沙漠化强度减弱③机械化水平高④气候暖湿化加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及解析】2.C 读题可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地区在棉花生长期均有着足够的光热条件,是三大棉花产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
C正确;西北内陆地区降水较少,A错误;长江流域昼夜温差并不大,B错误;西北内陆的土壤并不肥沃,D错误;故选C。
3.C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大产棉区中,西北内陆棉区自1950年以来,面积始终比较大,且单产贡献率较低,因此对棉花产量贡献始终以面积为主导的是西北内陆棉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5年高考地理鲁教版考点练习含答案解析25农业区位选择

考点练习25农业区位选择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2023山东威海二模)春油菜是指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油菜。
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引进种植春油菜,畅销国外。
为改善春季油菜出苗不齐的问题,田地起垄活动(下图)由春季提前到前一年秋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据此完成1~2题。
1.春油菜畅销国外,主要是因为黑龙江省()A.油菜生长周期长,品质优B.有出海通道,海洋运输便利C.黑土广布,油菜单产高D.工业基础雄厚,加工技术先进2.与春季起垄相比,秋季起垄对种植油菜的主要影响是()A.提高春季土壤肥力B.改善冬季土壤疏松度C.减轻冬季低温冻害D.减少春季土壤水分蒸发(2023山东济南三模)葑田是在湖沼中用木桩作架,挑选荪根等水草与泥土拌和,摊铺在架上,种植稻谷,亦称架田(下图)。
葑田在水面漂浮,随水高下,不致淹没。
历史时期葑田盛行,宋以后逐渐消亡。
据此完成3~4题。
3.葑田曾大量分布于()A.西北地区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D.江南地区4.古代农民建设葑田充分考虑了当地的()①生态效益②水位变化③水域面积④建设材料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023辽宁大连二模)甘肃省肃南县以“租田借牧”(牧民冬季转场去距离较远的农区茬地放牧)的方式推进草畜平衡,提高了羊羔的成活率,草原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实现了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双赢”目标。
据此完成5~6题。
5.“租田借牧”提高羔羊成活率的主要原因是农区()A.气温较高B.饲料充足C.养殖技术好D.自然灾害少6.在玉米茬地推广“租田借牧”对当地农民的经济意义是()A.提高秸秆产量B.羊粪还田提高肥力C.调整农牧结构D.节省秸秆处理成本(2023福建南平三模)设施农业通过人为调控环境因子,为生产对象提供较适宜的生长条件。
北京市设施蔬菜的设施类型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
下图示意2010—2021年北京市设施蔬菜在蔬菜产量和设施农业产值中的占比。
据此完成7~8题。
高考地理微专题:三农问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微专题:三农问题(附答案解析)【问题引入】(2020·全国卷Ⅱ·T3-5)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如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1~3题。
1.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如图)。
打沟主要是为了( )A.灌溉B.排水C.防虫害D.通风2.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产量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蒸发3.近年来,该地( )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情境素材:农村问题(2019·全国卷I·T1-3)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深度解读】试题情景以浙江省嘉善县农村企业为背景,考查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学科应用通过浙江嘉善农村经济从“村村冒烟”到“抱团飞地”的发展变化,展示了我国政策的发展变化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学科素养主要考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答案:1.B 2.D 3.A【农业问题】“井渠结合”是指用渠道引地表水,用竖井抽取地下水,实现灌区高效用水、防治渍涝和盐碱,下图为某灌区某年3—9月井、渠灌水量与地下水埋深变化曲线图。
专题09 农业-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解析版)

A. 医疗器械企业
B. 医药制造企业
C. 食品加工企业
D. 农机装备企业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
轮流起收。”可知,“逐年轮流起收”是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能够保护种质资源,
试题精讲
考向一 农业区位因素
(2024·高考·山东卷)平贝(如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黑龙江 省铁力市 H 村平贝种植历史悠久。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 实现逐年轮流起收。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去村民常在河中手工清洗鳞茎。近年来 H 村新建了沉淀 式自动清洗场,将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在 H 村的带动下,铁力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贝栽培 和集散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业现代化,维护国 家粮食安全。知识 点复杂多样,考题 多变,需要考生具 有较强的综合思 维能力。
命题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中的基础,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农业方面是各省历年高 考的考查重点,不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会有一定的体现。常考点是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布局、区域农 业差异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考查方向立足于人地协调,探寻农业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促进
命题解读
考向一 农业 区位因素
考向二 农业 区位因素的
变化
2024·山东卷,1~3 题,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1~12 题锡拉岛上的葡萄 重 点 考查 农 业区
种植区位因素
位因素、农业布
2024·黑吉辽,17 题,山西省偏关县发展“非笼养”蛋鸡养殖的条件及市 局、区域农业差异
农业高中地理试题及答案

农业高中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久?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2. 以下哪个是农业气候类型?A. 热带雨林气候B. 沙漠气候C. 寒带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3.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A. 没有影响B. 促进生长C. 抑制生长D. 先促进后抑制4.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A. 地形B. 气候C. 土壤D. 人口数量5. 农业机械化可以带来哪些好处?A. 提高劳动效率B. 降低生产成本C. 增加农作物产量D. 所有选项都是6. 什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A. 只种植经济作物B. 只使用化肥和农药C. 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D. 只追求短期经济效益7. 农业灌溉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增加土壤湿度B. 调节土壤温度C. 促进作物生长D. 所有选项都是8. 什么是农业生物多样性?A. 农作物种类的多样性B. 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 农业技术方法的多样性D. 农业地区文化的多样性9.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A. 农作物B. 害虫C. 土壤D. 空气10. 什么是农业生态平衡?A. 农作物产量最大化B. 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平衡C. 农业资源的无限开发D. 农业污染的最小化答案:1-5 A D B D D6-10 C D B D 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渔业等。
12. 农业的三大生产资料是土地、_______和劳动力。
13. 农业的特点是季节性、_______和地域性。
14. 农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有家庭承包经营、_______和集体经营。
15.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经济、_______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答案:11. 种植业、畜牧业、林业12. 资本13. 周期性14. 合作经营15. 环境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高考地理-农业(原卷解析版)

秘籍12 农业◆高考预测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高考中的必考知识点。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高考中的重中之重,如2020·山东卷第3、4题:以“农地杨树化”为命题情境,考查目前农村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及措施;2020·山东卷第18(2)(3)题:以加纳可可种植带和谷物种植区为命题情境,考查气候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2020·天津卷第16(1)(3)题:以山东寿光蔬菜和日照绿茶为命题情境,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2020·浙江卷第29(3)题:以广西境内甘蔗生产为命题情境,考查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农业的区位因素;2020·上海卷第23(2)题:以抗疫期间蒙古国赠送三万只羊为命题情境,考查蒙古国发展畜牧业的区位条件;2020·北京模拟卷第20题:以陕西眉县猕猴桃为命题情境,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2020·海南模拟卷第13、15题:以豫北某农业大县农业生产状况为命题情境,考查农业生产和农业区位因素。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36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第3-5题,2019年海南卷1-3题,2018年海南卷21题,2018年江苏23-24题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6题,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6—8题,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第36题。
预测2021年高考以区域图文资料为切入点,结合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等材料,考查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评价农业区位条件,探讨农业发展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区域图为载体,以生态农业或特色农业的发展为切入点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措施。
◆真题回顾(2020·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可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地区,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
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需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止霉烂(图1)。
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可可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
高三农业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三农业地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 土壤B. 气候C. 市场D. 交通答案:C2. 以下哪个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小?()A. 地形B. 水源C. 劳动力D. 宗教信仰答案:D3. 我国南方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 小麦B. 玉米C. 水稻D. 高粱答案:C4.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A. 美国B. 加拿大C. 澳大利亚D. 俄罗斯答案:B5.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包括()。
A. 地形、气候、土壤B. 市场、交通、政策C. 劳动力、技术、资本D. 政策、交通、市场答案:A6. 以下哪个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大?()A. 地形B. 气候C. 土壤D. 水源答案:B7. 我国北方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 水稻B. 小麦C. 玉米D. 高粱答案:B8.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A. 美国B. 中国C. 巴西D. 阿根廷答案:A9.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A. 地形、气候、土壤B. 市场、交通、政策C. 劳动力、技术、资本D. 政策、交通、市场答案:B10. 以下哪个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小?()A. 地形B. 水源C. 劳动力D. 宗教信仰答案:D11. 我国南方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 小麦B. 玉米C. 水稻D. 高粱答案:C12.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A. 中国B. 印度C. 泰国D. 越南答案:A13.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包括()。
A. 地形、气候、土壤B. 市场、交通、政策C. 劳动力、技术、资本D. 政策、交通、市场答案:A14. 以下哪个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大?()A. 地形B. 气候C. 土壤D. 水源答案:B15. 我国北方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完整版)高中地理农业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完整版)⾼中地理农业专项练习题带答案农业(2015?新课标全国2)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开放以来,随着⼯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地⼤部分变为建设⽤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地对局地⽓候的影响是()A、⼤⽓湿度增⾼B、⼤⽓降⽔增多C、近地⾯风速增⼤D、⽓温变率增⼤2、农民⽤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的是()A、提⾼⼟壤质量B、节省劳动⼒C、促进⽣态循环D、提⾼经济收⼊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向不⼀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热条件的变化(2015?重庆卷)⼆⼗四节⽓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化之⼀,寒露节⽓在每年公历10⽉8⽇左右。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4.“露⽓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现象的⽓压系统是()A.蒙古⾼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压5.“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
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A.珠江三⾓洲B.柴达⽊盆地C.藏南⾕地D.渭河平原6.区域中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B.⽓候适宜C.临近市场D.资⾦雄厚7.与澳⼤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8.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A.夏季降⽔增多B.夏季⽓温降低C.冬季降⽔增多D.冬季⽓温增⾼9.④区域⼤规模农业⽣产活动对当地原始⾃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A.温室⽓体减少B.森林覆盖率减⼩C.⼊湖泥沙量减低D.草原⽣产量减低(2015?浙江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多已利⽤。
高考农业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考农业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农业的三大生产部门包括哪些?A. 种植业、林业、渔业B. 种植业、畜牧业、渔业C. 种植业、畜牧业、林业D. 林业、畜牧业、渔业答案:B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A. 土壤B. 气候C. 交通D. 人口密度答案:D3. 我国农业的主要种植作物是什么?A. 小麦B. 玉米C. 水稻D. 所有以上答案:D4. 以下哪个地区不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A. 东北平原B. 华北平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青藏高原答案:D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经济效益优先B. 环境保护优先C. 资源利用最大化D. 社会公平优先答案:B二、填空题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部分。
答案:种植业、畜牧业、副业7. 我国农业的“三农”问题指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农业、农村、农民8. 我国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高产、优质、高效9. 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答案:季节性、地域性10. 农业的三大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三、简答题11. 简述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答案: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耕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解决措施包括: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耕地利用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12. 阐述农业地理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农业地理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头>>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 分钟 总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如图示意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四种代表性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构造及商品率状况。
读图完成1~2 题。
1. 甲、乙、丙、丁四种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的是()A. 甲C .丙B. 乙D .丁 2. 以下属于丙农业地域类型的是()A. 水利工程量大C .专业化程度高 B. 劳动力投入多D .生产规模小解析:1.D 2.C 第 1 题,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种植业为主,且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图中甲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畜牧业并重,且商品率高,为混合农业;乙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比重高,但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丙农业地域类型畜牧业比重高, 且商品率高,为大牧场放牧业;丁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比重高,且商品率高,为商品谷物农 业。
第 2 题,依据上题分析可知丙为大牧场放牧业,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且商品率高。
水利工程量大、劳动力投入多是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2023·西安八校联考)读图,完成 3~4 题。
3. 假设甲图中 x 轴代表农业人口密度,y 轴代表农作物商品率,则与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对应的是()A.①C.③B.②D.④4.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中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的一样点为( )A.经营方式都是家庭经营B.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样高C.都是单产高,商品率低D.主要农作物中都有玉米解析:3.C 4.D 第 3 题,依据经纬度定位可知,乙图中的农业区位于美国中心大平原,故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这类农业商品率高,承受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农业人口密度小,依据甲图坐标轴的含义可推断出,③符合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第4 题,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以小麦和玉米种植为主,乙图中阴影区域也大量种植玉米;美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机械化水平、商品率等都高于我国;美国的农场多为家庭经营,而我国以国有农场为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农业(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农业(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6分)云南哀牢山东麓盛产的柑橘汁水饱满,但常温下不易保存,且柑橘的种植户分散,面临从田间地头到冷链系统的"最先一千米"困境。
2020年某企业在该地建立产地仓(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解决这一问题。
下图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产地仓能够解决"最先一千米"问题是因为()A.使农产品更接近消费市场B. 延长柑橘生产的产业链C.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D.提供快捷仓储保鲜物流2.产地仓建立对当地柑橘产业的积极影响是()A.快速提高农产品产量B.促进农产品标准化C.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D.推广制冷技术应用近年来,我国以现代农业产业为载体,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是地理界限明确、建设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投入减少较明显的是()A.耕地B.资金C.技术D.劳动4.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可提高()①土地产出率②产业集群化水平③农业收入比重④种植结构多元化水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
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6.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A.进水区B.出水区C.水稻区D.螺沟区2014年我国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了研发基地,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
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改变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专题10 农业-三年(2020-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0农业一、单选题(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
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6550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
据此完成下面1-3题。
1.导致吉林、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年降水量B.作物结构C.耕地质量D.作物熟制2.在玉米产区推广“粮改饲”的经济意义是()A.提高秸秆产量B.增加秸秆种类C.调整农牧结构D.推动种植技术进步3.体现“粮改饲”生态意义的农事是()①作物轮作②土壤深翻③圈舍养殖④土地平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D 2.C 3.A【解析】1.由材料“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6550万吨”可知,吉林秸秆产量小于河南。
吉林和河南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故年降水量不是导致两省秸秆差异原因,A错误。
两省均属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业发展以旱作谷物为主,作物结构相差不大,B错误。
吉林有黑土分布,土壤肥力充足,条件更好,C错误。
吉林主要位于的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而河南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热量资源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或喜温作物两年三熟的要求,导致河南比吉林秸秆产量更多,D正确。
故选D。
2.根据材料““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
”可知,“粮改饲”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调整了农牧结构,创造更多经济收益,C正确。
根据题意秸秆最终也是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与秸秆种类关系不大,B错误。
对于种植的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本身就是饲料作物,与秸秆产量联系不大,A错误。
种植饲料作物并没有投入很多科技技术,对于推动种植技术进步来说意义不大,D错误。
农业高中地理试题及答案

农业高中地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分别是:A. 24小时,365天B. 365天,24小时C. 24小时,365.25天D. 365.25天,24小时答案:C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长短的变化B. 四季的变化C. 昼夜交替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答案:C3.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长短的变化B. 四季的变化C. 昼夜交替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答案:B4. 以下哪个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A. 地形B. 气候C. 土壤D. 水源答案:B5. 以下哪个地区属于热带气候?A. 哈尔滨B. 北京C. 广州D. 成都答案:C6. 以下哪个地区属于温带气候?A. 哈尔滨B. 北京C. 广州D. 成都答案:A7. 以下哪个地区属于寒带气候?A. 哈尔滨C. 广州D. 成都答案:A8. 以下哪个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小?A. 地形B. 气候C. 土壤D. 交通答案:D9. 以下哪个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A. 地形B. 气候C. 土壤答案:B10. 以下哪个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A. 地形B. 气候C. 土壤D. 水源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
答案:自西向东12.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
答案:自西向东13.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
答案:24小时14.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________。
答案:365.25天15.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昼夜交替、地方时差16.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7. 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气候、地形、土壤、水源18. 热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__。
高三农业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三农业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A. 气候B. 土壤C. 地形D. 交通答案:D2.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A. 水稻B. 小麦C. 玉米D. 大豆答案:B3. 以下哪种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农业?A. 种植业B. 畜牧业C. 渔业D. 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答案:D4. 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是什么?A. 花生B. 油菜C. 芝麻D. 葵花籽答案:B5. 以下哪种农业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A. 杂交育种B. 基因工程C. 组织培养D. 人工授粉答案:B6. 我国农业的三大产业是什么?A. 种植业、养殖业、林业B. 种植业、畜牧业、渔业C. 种植业、畜牧业、工业D. 种植业、畜牧业、服务业答案:B7. 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A. 高投入、高产出B. 高效率、低消耗C. 高技术、高效益D. 高产量、高效益答案:C8. 以下哪种农业灾害属于生物灾害?A. 旱灾B. 涝灾C. 病虫害D. 冰雹答案:C9.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哪些方面?A. 资源保护B. 生态保护C. 环境保护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种农业经营模式不属于现代农业?A. 家庭承包经营B. 集体经营C. 合作经营D. 个体经营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我国农业的三大区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东北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2. 我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制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一年两熟制、一年三熟制3. 我国农业的主要灌溉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井灌、渠灌4. 我国农业的主要种植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轮作、间作5. 我国农业的主要发展策略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科技兴农、绿色发展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农业》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农业》(2024·浙江1月)北方产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
下表为1999年、2020年北方产区的四省(区)玉米产量及占全国的比重。
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四省(区)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使温度升高B.饮食结构变化市场需求增加C.环境改善降水量增加D.耕地质量提升复种指数提高(2024·山东)平贝(如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
黑龙江省铁力市H村平贝种植历史悠久。
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
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去村民常在河中手工清洗鳞茎。
近年来H村新建了沉淀式自动清洗场,将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
在H村的带动下,铁力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贝栽培和集散基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农业生产技术)“逐年轮流起收”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产品损耗B.应对市场风险C.保护种质资源D.降低劳动投入(2024·山东)锡拉岛位于地中海,整个岛屿被厚厚的火山岩和火山灰覆盖,夏季岛上北风频发。
约3600年前的古锡拉岛是一个圆形的大岛(范围包括现在的锡拉岛和附近小岛,以及这些岛屿之间的海域),后来演变成环形群岛,其中最大的岛屿为锡拉岛(左图)。
锡拉岛的西部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在管理葡萄时将葡萄藤盘成圆形的篮子状(右图),并将葡萄果实置于“篮子”内生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农业区位因素)锡拉岛上的葡萄在需水量较大的生长期也无需灌溉,主要是因为()A.大气降水多B.土壤保水性好C.地表蒸发弱D.空气湿度大4.(农业生产技术)当地农民将葡萄藤盘成篮子状的主要目的是()A.保土B.增湿C.防风D.降温(2024·全国甲)位于三江平原的某大型农场开垦沼泽地,最初主要种植小麦,近年来主要种植水稻。
该农场抽取地下水注入露天水池,蓄存一段时间后引入稻田灌溉。
高考地理试题-农业专题

高考地理试题-农业专题(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
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
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
(2)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
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答案】(1)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可耕作面积大;以湖泊沉积、河流沉积为主,土质疏松,土壤肥沃;近河流,地势较低,灌溉水源充足。
(2)方面①:庄稼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化肥、农药会随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水污染;湿地水流缓慢,促进泥沙沉降;湿地植物吸附氮、磷等营养元素,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提高水体连通性,加强水体自净。
方面②: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洪水风险大,湿地发展水产业耐水淹;湿地延缓水流,调蓄洪峰;湿地过渡带阻碍了巢湖水的倒灌。
【分析】(1)调动必备知识,巢湖位于安徽,巢湖附近该圩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充沛;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区域海拔低,地形平坦开阔,可开垦面积大;附近有巢湖和河流,湖泊沉积、河流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且靠近河流、湖泊,水源充足。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均适宜围垦,形成耕地,发展种植业。
(2)方面①: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能改善巢湖水质。
原因分析思路:发展种植业,会施用化肥、农药,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巢湖水污染;而湿地水流缓慢,能促进泥沙沉降,且湿地植物吸附氮、磷等营养元素,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湿地与巢湖水体连通,能促进巢湖水体自净,改善巢湖水质。
方面②: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能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原因分析思路:由材料可知,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易发洪水,湿地发展水产业,防洪压力小;湿地能延缓水流,调蓄洪峰;湿地能容纳外泄的巢湖水,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地理农业试题及答案

地理农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A. 气候B. 土壤C. 地形D. 交通答案:D2.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A. 水稻B. 小麦C. 玉米D. 棉花答案:B3. 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个地区?A. 东北地区B. 西南地区C. 华北地区D. 华南地区答案:D4. 以下哪种耕作方式属于保护性耕作?A. 深翻B. 深耕C. 免耕D. 轮作答案:C5.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 鄱阳湖B. 洞庭湖C. 太湖D. 洪泽湖答案:A6. 以下哪种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农业?A. 水稻种植区B. 牧区C. 经济作物区D. 林牧区答案:D7. 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油料作物是什么?A. 花生B. 油菜C. 芝麻D. 大豆答案:B8. 以下哪种灌溉方式属于节水灌溉?A. 漫灌B. 喷灌C. 滴灌D. 沟灌答案:C9.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A. 塔克拉玛干沙漠B.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C. 巴丹吉林沙漠D. 库木塔格沙漠答案:A10. 以下哪种农业灾害属于气象灾害?A. 干旱B. 病虫害C. 土壤侵蚀D. 盐碱化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属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A. 气候B. 土壤C. 技术D. 劳动力答案:AB2.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哪些?A. 小麦B. 玉米C. 高粱D. 马铃薯答案:AB3.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肥力?A. 施用化肥B. 秸秆还田C. 深翻耕作D. 轮作休耕答案:ABCD4. 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有哪些?A. 花生B. 油菜C. 芝麻D. 向日葵答案:BC5.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防止水土流失?A. 植树造林B. 梯田种植C. 深翻耕作D. 修建水库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对)2.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
(错)3. 红壤适合种植水稻。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农业、选择题(15小题,共60分)山药是缠绕性藤本植物,其地下根茎可食、可入药,幼苗期不耐寒,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处种植。
F图示意华北某山药种植基地的地形,以及该地采用攀爬网种植山药。
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处中,种植山药条件最好的是()A .甲B .乙C.丙 D .丁2.种植山药采用攀爬网的主要目的是()A .减轻霜冻对幼苗的危害B .有利于田间排水C.有利于山药的充分采光D .便于果实的收获我国农业部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5 000万亩,主要调减玉米非优势产区集中的镰刀弯”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冷凉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和西南石漠化地区), 这一区域玉米面积1.56亿亩,比2005年增加了7 000多万亩。
据此完成3〜5题。
3.近期我国农民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直接因素最可能是()A .国家政策B .玉米价格C.气候变化 D .生产成本4.我国近年玉米价格大幅下滑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 .玉米生产快速发展B.玉米消费需求不足C.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增加D .玉米质量明显下降5.关于我国镰刀弯”地区玉米生产的不利因素,叙述错误的是()A .东北冷凉地区低温冷害早霜B. 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壤退化沙化C. 西北风沙干旱区干旱,日温差大 D •西南石漠化地区干旱,地形复杂A .林地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扩展B .湿地面积减少得最多C . 土地利用方式趋向多样D .过度砍伐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因9 .图示土地利用变化给该地造成的影响有(F 图为 海南岛农业分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海南岛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热带迁移农业B .水稻种植业C .商品谷物农业D .大牧场放牧业7•南繁基地被誉为 国家种业硅谷”该地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 .面临南海,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B •纬度低,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优越 C .地广人稀,耕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D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下图为 我国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农业专题一、课前训练天山北坡精河县的枸杞、焉耆盆地的辣椒、环塔里木盆地的大枣等支撑起新疆的红色特色产业。
新疆红色特色产业的产品因质优价廉而享誉中外。
该产业成为新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据此完成1~3题。
1.新疆红色产业产品质优的主要原因是()。
A.机械化水平高B.土壤肥力高C.人均耕地面积大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新疆红色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气候C.地形D.交通运输3.制约新疆红色产业生产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市场D.交通运输安徽省总面积为万平方千米,即1 396万公顷,下图是某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图。
读图完成4~5题。
4.由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图可以推断,该省主要的地形类型为()。
A.山地B.盆地C.高原D.平原5.安徽省粮食播种面积广,可以一年两熟,且粮食产量大,但却没有形成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其主要原因是()。
A.市场狭小B.人口稠密,粮食多用于自给C.无政策支持D.机械化水平低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约为2 193万(2011年数据),国土面积为590 750平方千米,主要生产稻谷、木薯、玉米等,粮食基本自给;畜牧业以养牛为主,盛产驼峰牛。
结合下图完成6~8题。
6.图示国家①地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水稻种植业D.热带迁移农业7.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考虑,下列哪个国家的水稻种植经验更值得②地借鉴()。
A.中国B.美国C.印度尼西亚D.泰国8.图示国家发展高效农业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农药使用量二、知识梳理⑴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⑶尼罗河三角洲(印度河、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⑷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⑸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⑹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弊:旱涝灾害频繁.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⑻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①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③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加强“南南合作”;⑤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⑼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自然条件恶劣;③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⑽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①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②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⑾复种指数问题:①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②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③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纬度低,人均耕地少⑿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因是:(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①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②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⒀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分析区位: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消费量大;②交通方便;③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⒁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美国——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⒂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我国牧区存在的问题:靠天养畜,生态破坏,载畜量低,效益低。
我国牧区借鉴:人工草场建设;放牧方式;牧区交通条件及加工体系的发展。
(16)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①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A、区位因素分析:盆地地形,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地广人稀,东水西调,改善灌溉条件;邻近港口和公路,交通方便;B、生产特点:机械化水平高;农牧生产活动交替进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生产灵活,市场适应性强,产品多供出口。
②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A、区位因素分析: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充足,气象灾害多发;生物物种丰富;土地类型多样;生活能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红壤贫瘠;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地少人多,开发较早。
B、整治和发展方向:综合开发,发展立体农业;系列开发优势资源;生态建设,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17)、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
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4.劳动力5.科技6.工业基础(18)、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3.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19)、农业区位的区域分析:东北平原商品谷物农业: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旱地种植业: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水田种植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涝灾害严重。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三、随堂练习(2007年全国文综卷1)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
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
回答1-2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B.水分C.土壤D.光照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A.蒸发量大B.多虫害C.地温低D.太阳辐射强读美国主要农业带(区)分布图及某区农业活动流程图。
回答3—5题:3、F地的稻米生产采用旱地直播技术,主要是为了:A.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B.实现机械化耕作C.提高产品质量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4、近年来,F地的蔬菜外销量逐年增大,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因素的变化B.国家政策的调整C.蔬菜种植面积扩大D.网络通信应用和交通发展5、图中蔬菜输送没有利用海洋运输,主要是考虑:A.运量B.运价C.时效性D.连续性根据下图中信息回答6—8题:6、图中甲地气候类型是:A. 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 地中海气候7、图中反映出,有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内陆的狭长海湾。
形成这种海岸的最主要原因是:A.板块挤压B.冰川侵蚀C.地壳下陷D.流水侵蚀8、该国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A.地广人稀,适合于发展畜牧业B.广阔平坦的地形,利于大牧场经营C.温凉潮湿的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D.广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产业转型阅读下面四幅图.回答9—10题:9、四幅图中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10、新疆采取坎儿井这种引水方式是为了:A.创造旅游景观B.减少水分蒸发C.防止水污染D.节省建设成本读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11~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