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导言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种起源》导言
①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回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这样,在五年的时间内,我专心思考这个问题,并且作了一些札记。
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
从那时候起,一直到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
我希望读者能原谅我作这些琐屑的陈述,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②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将近结束;但是全部完成还需要更多的岁月,并且我的体力渐感不支,所以不得不先将这个摘要付印。
现在在马来群岛研究博物的华莱斯先生,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③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有许多论述,我没能指明它的来历和参考资料,但是我希望读者相信我的正确。
同时,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略举少数事实,作为说明,希望读者不要嫌其过简。
我极其盼望,并且感到有这样的需要,将来能把我所根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文献,详尽地刊印出来。
因为我十分清楚: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
证,而每一论点显然往往会引到一些与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
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但这是这里所不能办到的。
④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这点以后当再讨论到;但是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花,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⑤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我从事本题研究的初期,就觉得要解决这个困难问题,应当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果然没有使我失望,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
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所以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
⑥根据上述理由,我把家养变异的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
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同样的,或者更其重要的,是我们将看到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然后,我们将讨论物种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但是很不幸,我在这里所讲的,不得不很简略,因为要使这个问题讨论得恰当,必须举出大量的事实。
⑦如果认识到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那么,关于物种或变种的起源问题,我们即使有很多地方不能解释,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某种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释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
对于生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
虽然许多事实现在还是不清楚,而且在未来长期内也还弄不清楚,但是我们经过了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
创造论这一观点,虽为近代许多博物学家所信奉,我自己以前也曾信奉过,但是事实上决不能成立。
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
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
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练习一、速读课文,筛选出作者阐明的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两个主要观点。
答案:1、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
(或: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我又确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练习二、按要求筛选文中语句。
1、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
2、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
3、作者论述学生物变异有几种类型?是什么?
4、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
要明确了解学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为处理学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两种,家养变异,自然变异;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可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积累起来。
练习三、作者认为,关于物种起源,还有许多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课文第7段从哪两个方面归纳了这些问题?
明确:第一方面: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
第二方面:对于生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
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新知道的就更少了。
练习四、在下面长句后的六项中,哪几项是概括长句要点时必不可少的?
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1.研究物种起源的背景2.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基础3.研究物种起源的方法4.对物种起源的推断5.对错误学说的批判6.对物种起源的不同认识
2、3、4、5不可少。
1、6找不到信息点。
分析:
《〈物种起源〉导言》一文比较艰深,专业知识性强,对广大同学来说比较陌生。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它却正是一篇训练筛选信息能力的好材料。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用“从总到分、逐步提炼”的方法训练我们筛选信息的能力。
首先,整体浏览,分清主次,把握主要观点。
全文共7节。
我们先整体浏览一下,简单归纳各小节的大意。
第1小节,写一次去南美洲,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来后进行了长期的思考研究才写出《物种起源》。
向读者说明《物种起源》的写作以及关于物种进化理论的提出不是“轻率”的,而是经过20多年的考察、实验、研
究,审慎地发表出来的。
第2小节,写《物种起源》现在发表的原因。
一方面,作为进化论的绪论部分的研究工作“将近结束”,有必要把阶段性成果表达出来;另一方面,感觉体力不支;还有,有人也在着手研究。
第3小节,说明《物种起源》还并不是他创立的进化论的全部内容,而仅仅是内容摘要。
因此,论点依据的事实和参考资料不能详尽刊出。
第4小节,开始谈专业性的知识,也是《物种起源》中最主要的观点:生物的种是从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上帝分别创造出来的。
第5小节,作者建议,研究物种变化及相适应的证据宜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入手。
第6小节,作者认为,物种的进化有两个原因:一是自然遗传的原因,一是人工选择,且后者更为重要。
最后一节作者大胆指出:传统的神创造万物的“创造论”是错误的。
各小节大意归纳后,我们来筛选一下,哪些内容、观点是作者在这篇序言里所要谈的主要内容、观点?显然,第4—7节为主要内容,“创造论是错误的、一切物种都是进化的”是文章的主要观点。
其次,局部分解,编号排队,选出关键语句。
筛选出文章的主要观点仅仅是筛选性阅读的第一步。
要学会辨析内容的性质、辨析内容间的关系,还要进一步弄清文章用哪些语句对关键句进行解说的,是如何解说的。
即要正确判定内容之间论证与被论证、说明与被说明、原因与结果、前提与结论等关系。
具体地说,就是要善于局部分解重要段落,对其内部句子进行编号排队,从而搞清其间的关系。
如第7小节包含全文主要观点,我们对它进行分解,运用提炼概括法,把这节内每一句话的大意浓缩出来:①我们对四周
许多生物间的关系还有不了解是不足为奇的;②某些生物分布广泛而繁多,其邻种分布狭小而稀少;③暂时无人能解释上述问题;④上述物种间关系非常重要;⑤我们对过去生物间的关系知之甚少;⑥根据现在生物学“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⑦创造论在现今科学研究的事实面前“决不能成立”;
⑧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⑨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最重要的条件。
分解后作者的观点水落石出:⑥⑧⑨三个关键句蕴含着作者的观点。
其中⑥句从反面说,⑧⑨句从正面说。
同时,我们还从另一个角度找到关于物种起源需要研究的入手阶段,即①⑤句。
这样一分析,不仅具体准确地把握了全文的观点,还解决了书后练习一和三两大题,起到了一石三鸟之效。
最后,句内推敲,解剖语言,明了“服务”对象。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
要真正全面又准确地筛选材料中的信息,还要具有辨析文章语言的能力。
辨析语言宜从对一句话冷静解剖推敲开始,这样才能搞清楚作者调动笔下的语言所“服务”的对象——思想。
解剖语言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准确,全面。
如对语言准确的分析:“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这句既说“事实”(一般的感性材料),又说“证据”(材料是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例子),足见周密;既说“叙述”(能使人了解得比较全面、具体,但还不能表现本质),又说“比较”(能使人鉴别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掌握事物的本质),足见谨严。
再如对语句意思全面的分析:“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和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这个长句信息量很大,怎样分析呢?从全句看,主要信息是“生物的种、变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这个主要信息可以分为两个要点:一、明确“生物的种、变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二、批判生物的种、变种,是创造出来的错误观点。
第三步,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信息“点”:上述认识仅仅是一种“推想”。
第四步,这个“推想”建立在“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认真思考的基础上。
这样深入地分析,才全面把握了这个长句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