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合集下载

幼儿掌握数概念的四个阶段

幼儿掌握数概念的四个阶段

幼儿掌握数概念的四个阶段一、感知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数字的概念只是笼统的感知阶段,需要有一个参考的标准,才能进行判断。

这个时候的家长,可以和孩子玩类似这样的游戏,比如家长手里拿着1个积木,对孩子说,再给妈妈拿一个,孩子熟练后再过渡到家长手里拿着2块积木,让孩子再拿2个。

三点建议:(1)、不要急于求成;(2)、不要采用过大的数字,到5就可以了,过大的数字,孩子的笼统感应就很难了,只会让孩子对数字失去学习的信心;(3)、孩子不耐烦的时候,要转移话题,避免让孩子厌烦数数。

二、一一对应阶段经历第一阶段的训练,孩子已经形成基本的数感,这个时候教孩子点数,问题也不大,但再对孩子进行一一对应的训练,让孩子形成数与量的对应关系,会给孩子打下更扎实的思维基础,未来学习数学也会更容易,家长可以玩类似的游戏:准备几个盘子,分别放上不同的物品,比如饼干,香蕉等,再给孩子混在一起的物品,让孩子分别取出,放到对应的盘子上;熟练后。

当孩子熟练后,可以再玩一些图画连线的游戏。

一一对应三、点数阶段经历上面的两个阶段的训练,终于可以正式的教孩子点数了,事实上有上面的训练,孩子学会点数已经不是难事,只需要拿几个具象的物品给孩子演示一遍即可。

比如准备三个积木,问孩子这是几个啊?孩子可能会乱说,也可能会一脸懵懂,家长只需演示一遍“我数数啊,1、2、3,哦,总共三个。

”再给出2个积木,再提问孩子,孩子自然会开动脑筋思考,自己去数。

当孩子学会对具象事物点数了,可以用图像等半抽象的事物继续锻炼,帮孩子打好基础。

四、比多少阶段教孩子比较数字的多少,切忌直接告诉孩子2比1多,3比2多等,而是用更具体的事物去比较,比如准备两堆饼干,一堆2个,一堆1个,让孩子判断哪个多,想要那个,然后再问孩子2个饼干多,还是1个饼干多,以此让孩子认识2比1多。

等孩子熟练后,再用图画的形式(半抽象),过渡到抽象思维。

特别提醒:幼儿的抽象思维不完善,在教孩子数数甚至是其他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设计故事、游戏作为场景导入,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再以具象事物的入手,过渡到半抽象,直至抽象概念。

学前儿童数概念与

学前儿童数概念与

5-6岁:已较好掌握顺数和倒数,故能将其运用到加 减运算中。
(三)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1.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2.学习加(减)小数得问题容易,学习加(减)大 数的问题难 3.幼儿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术题容易 四、幼儿数概念教育的要求
小班
中班
大班
1.学习10以内单、双数和相邻数, 学习顺着数和倒着数。 2.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的3个 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3.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 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 关系和互换关系。 4.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 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 的含义。学习用加减法解答生活 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5.学习按物体数量的不同进行10 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 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关 系。
认识10以内序数的教学 • 序数是用自然数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认 识序数要以认识基数为基础。幼儿认识序 数的教学,一般安排在学习10以内基数之 后。它是中班数学教学的内容。
一、教学要求
• 1、使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 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 2、会从不同方向(从左至右、从右至左、 从上至下、从下至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 序。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要求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幼儿数概念的建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也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包括: 计数能力的发展 对数序的认识 数的守恒 对数的组成的掌握
一、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
计数(数数)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 • 计数目的:确定物体的数量。 • 计数手段:逐一点数。
三、序数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 1、教师应首先明确从哪儿数起。 • 如:两只动物都说自己排在第一位,动物妈妈说 他们都没有错,这是为什么? • 2、先教不同类的,后教同类物体的排列,最后教 幼儿用数字编号。 • 3、注意基数词和序数词的区别,使幼儿正确解答 “多少”和“第几”两类问题。

第五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 展与教育

第五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   展与教育

第三节 认识10以内基数的数学
• 一、教学要求 • (一)小班 • 1、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为4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初步理解4以内基数的实际含义。 • 2、能按数(4以内)取物。 • (二)中班 • 1、能正确点数数量为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正确 认识10以内数的实际含义。 • 2、知道10以内相邻两个数的多“1”、少“1”关系。 • 3、能不受物体大小、形状或排列等的影响,正确判断 10以内物体的数量。 • (三)大班 • 1、会10以内倒数、顺接数和倒接数,熟练地掌握10以 内数的顺序。 • 2、学习按数群计数。 • 3、认识10以内三个相邻数的关系及自然数列的等差关
第六节 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学
• 一、教学要求 • (一)中班:能认读1-10阿拉伯数字,并能 用数字正确表是10以内物体的数量 • (二)大班:学习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掌 握正确的笔顺,字迹工整、规范、姿势和握 笔方法正确。 • 二、教学方法 • (一)教中班幼儿认读1-10阿拉伯数字的方 法 • (二)教中班幼儿书写1-10阿拉伯数字的方 法
第四节 认识10以内序数的教学
• 一、教学要求(中班) • (一)使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 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 (二)会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 二、教学方法 • (一)可采用集中分段教学的方法 • (二)运用直观教具向幼儿讲清序数的含义 • (三)教幼儿用计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 (四)向幼儿说明确定序数的方向 • (五)通过操作和游戏活动进行练习
系。
第三节 认识10以内基数的数学
• • • • • • • • • • • • 二、教学方法 (一)教幼儿认识10以内基数及其实际含义的基本方法 复习的方法一般有: 1、教幼儿学习点数后说出总数 2、用比较两个相邻的数结合数的形成的方法认识10以内 数 3、相邻两个数的比较和转换 比较转换方法优点在于: (1)反复的运用计数,巩固对数的实际含义的理解。 (2)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转换揭示和突出了自然数列的本质 关系,促使了儿童深刻理解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多1和少1关系。 (3)促进了幼儿思维可逆性和相对性的发展。 4、按范例数量取物和按数取物 5、运用各种器官感知数量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数(这里指自然数,下同)概念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幼儿开始积累数学的感性经验首先遇到的问题之一。

掌握数概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仅要会数数,还要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顺序和大小,理解数的组成和数的守恒,掌握数的读写法。

因为幼儿年龄小,身心都在发育中,要在不断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数概念,所以要经历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下面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研究。

一计数计数活动的实质是在所数的物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中从1起各数之间建立一一对应,而把最后一个元素所对应的那个数作为计数的结果。

有些幼儿虽然很早就能按顺序说出数词一、二、三……,但不能同所数的物体一一对应,或者不能确定数得的结果,这样不能认为具有计数的能力。

幼儿的计数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

研究表明,一般遵循以下的发展顺序:先口头数,然后点物数,再到说出计数的结果。

最初,幼儿没有数量的观念,对物体集合的感知模糊不清。

以后逐渐能区别数量的多少。

例如,给一岁多的幼儿每只手里放一块饼干,如果拿走一块,他会不满意。

两岁左右,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逐步学会个别的数词,如“一”、“二”,但往往不能正确地用以表示物体的数量。

例如,当问到物体“有多少”时,有些幼儿往往都用“两个”来回答。

两岁至三岁的城市幼儿,有一些开始能数几个数,有少数能数到10以上,但也有些(约1/3)完全不会数。

三岁多的幼儿,多数能数到10。

四岁多的幼儿,多数能数20以内的数,其中少数能数到100。

五岁多的幼儿,多数能数30以上的数,其中约半数能数到100。

六岁多的幼儿,大多数能数到100。

农村的幼儿,由于环境和教育条件差一些,口头数数的能力发展迟缓一些,但是到六岁以后大多数也能数20以内的数,即使是没有入过学前班的,也有25%的幼儿能数到100。

幼儿在口头数数的发展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四岁以下的幼儿掌握一些数词,但是往往分不清它们的先后顺序,因而常出现跳数、乱数的现象,返回重数的情况也较多。

第三章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第三章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三章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第三章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1/ 35目标导航 1.了解学前儿童计数活动的内涵及其意义 2.理解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及各年龄班的教育要求。

3.掌握学前儿童数概念教育的主要方法,并能设计学前儿童数概念教育活动。

---------------------------------------------------------------最新资料推荐------------------------------------------------------ 请阅读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案例中的童童为什么不能回答“一共摆了几块积木”的问题?童童处于计数的哪个发展阶段?3/ 35案例在妈妈的眼里,三岁的童童可聪明啦!“1, 2,3,4,5……”,他可以像唱歌一样,数到20多呢。

有一天,童童正在桌面上摆弄积木,妈妈指着他摆好的积木问:“童童你摆了几块积木呀?”童童嘴里数道:“1, 2,3”,但他的手指已经点了6下了。

然后,随便说了个数,告诉妈妈:“我摆了5块积木。

”妈妈对童童的回答有些失望。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一节幼儿数概念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要求一、幼儿数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一)幼儿初步数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幼儿掌握初步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思维,由感性经验到理性思考的一般认识过程,这是由数的抽象性以及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决定的。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

的思维加工,比如,3岁的学前儿童指着一个戴红领巾的女孩说是“王老师的小姐姐,”这是根据感知的特征来判断,是真正使用概念进行的。

年龄较大的学前儿童就会说:“王老师的女儿。

”(二)判断内容的深入化从判断的内容来看,学前儿童的判断从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开始向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和判断形式沿直接向间接变化的趋势进展。

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例如,对斜板上皮球滚落下来的原因,3—4岁幼儿认为是“(球)站不稳,没有脚。

”对只有一条腿的桌子是否倒下来的现象,3—4岁幼儿认为“要倒,是烂的。

”(三)判断根据客观化从判断根据看,幼儿从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依据,开始转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

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和推理,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进行。

这种判断没有一般性原则,不符合客观规律,属于“前逻辑思维’。

例如,3—4岁幼儿认为,球会滚下去,是因为“它不愿意待在椅子上”。

或者是因为“猫会吃掉它”。

幼儿逐渐从以生活逻辑为根据的判断,向以客观逻辑为根据的判断发展。

三、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一)最初的转导推理学前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

转导推理是从一些特殊的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

这种推理还不是逻辑推理,而属于前概念的推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教案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计划学时:42计划学分:3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杨华钟雯主编,2020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教材。

适用专业:本书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初等教育专业,以及幼儿师范学校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本书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力求真实反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探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幼教工作者从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工作的专业素养。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运算的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运算的发展与教育

【拓展阅读】 口述应用题在学前 儿童学习加减法运
算中的作用
二、学前儿童运算策略的发展
(一)实物建模策略
儿童在最初解决加减法问题时很大程度上 依赖于实物、手指、图画等操作重现问题 情境和数数来找到答案,这种用实物表征 解决问题的策略称为实物建模策略。
二、学前儿童运算策略的发展
(二)数数策略
伴随着儿童对数系统的熟悉程度增加,儿 童开始知道数表示一定的数量,并逐渐形 成对数列间逻辑结构的理解。这时儿童就 可以脱离实物情境,用数数代替实物,这 种策略称为数数策略。
游戏规则: (1)两人同时翻牌,若两张牌上的同种水果数量加起来刚好等于5,就立即抢拍按 铃,谁先拍到,收回桌面上所有翻出的牌。 (2)若两张牌上的同种水果数量加起来大于或小于5,则继续翻牌。 (3)若有儿童拍错铃铛,则需要将自己的水果牌拿出一张给对方作为惩罚。 (4)一人用完所有的牌,另一人为胜。
二、学前儿童数运算活动的设计
(3)看图编题。
(5)自由编题。
二、学前儿童数运算活动的设计
数学活动:自编4以内的减法应用题 适合年龄班:大班。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如何自编4以内的减法应用题。 (2)理解“飞走了”“跑走了”“吃掉了”“拿走了”等词所表达的数量 变化。 活动准备:教学图片若干。
二、学前儿童数运算活动的设计
一、学前儿童理解及表征数量关系能力的发展
2.表象水平 随着儿童外部操作经验的不断内化, 逐渐形成心理表征,他对数量关系 的表征可以不再借助直观的物体, 而是依靠在头脑中的物体表象进行 加减运算。
一、学前儿童理解及表征数量关系能力的发展
3. 符号水平 随着思维水平的发展,儿童逐渐在符号与数 量关系间建立了实质性的联系,知道“+”就 表示合起来,“-”表示去掉。教师口述或 出示加法试题“1+2=?”,这里没有动作、 图片形象和头脑中的表象可以依托,儿童只 依据抽象的数字进行运算。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9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9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35题)1.【单选题】儿童辨别空间方位关系的难易顺序是()。

A.前后- 上下-左右B.上下- 前后- 左右C.上下- 左右-前后D.前后- 左右- 上下正确答案:B2.【填空题】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 )( )。

正确答案:对数量的感知阶段;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数的运算初期阶段3.【单选题】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

A.数序B.序数C.基数D.计数正确答案:D4.【问答题】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正确答案:(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5.【单选题】在安排有关数的教育内容时,小班初期只给儿童一些前数学经验,从小班后期到中班,再正式引入数的内容。

这一安排体现的数学教育原则是()。

A.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B.让儿童动手操作C.发展儿童思维结构D.联系儿童生活正确答案:A6.【单选题】书写数字是结合()教学进行A.数的组成B.加减法C.基数D.相邻数正确答案:C7.【填空题】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 )( )( )( )( )( )方面。

正确答案:感知集合、10 以内的数概念、10 以内的加减运算、认识几何形体、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空间与时间概念。

8.【单选题】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 )的一种表现A.思维过程结果B.概括能力C.分析能力D.比较能力正确答案:A9.【问答题】名词解释:分类正确答案:就是把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其共同属性的几组。

分类既是计数的必要前提还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10.【单选题】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从同化到顺应,最终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也就是儿童的()A.知识掌握发展的过程B.能力水平发展的过程C.个性特征发展的过程D.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正确答案:D11.【问答题】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运用操作法应注意哪些问题?正确答案:答:(1)明确操作目的(2)创造操作条件(3)交待操作规则(4)评价操作结果(5)体现年龄差异(6)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义 第四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义 第四章

第四章学前儿童数的认知发展与教育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计数与基数认知能力的发展与教育第二节序数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三节数的分解组成能力发展与教育第四节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计数与基数认知能力的发展与教育一、计数与基数的含义计数是把被数物体这一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这一集合的元素,建立一一对应的过程。

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策略和有结果的操作活动,其结果以基数的形式呈现出来。

基数是指集合(一组相同属性的事物)中元素的多少,它是通过计数活动来确定的。

因此,在数学上,基数是集合论中刻画任意集合大小的一个概念。

二、学前儿童计数及基数认知能力的发展(一)2-3 岁儿童数概念及计数能力的发展2-3 岁阶段是儿童从感知事物阶段向数概念萌芽阶段迅速发展的时期,即从对事物的笼统感知到开始出现计数能力。

(二)3-4岁儿童数概念及计数能力的发展1.数概念的掌握离不开动作参与的计数活动2.经过数前集合感知经验的积累,3岁半左右的幼儿表现出对计数的兴趣,而且具备了学习计数的条件。

3.学前儿童掌握计数的过程。

(1)口头说数,俗称“顺口溜”,是口头按顺序说出自然数的能力。

(2)按物点数,即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使说出的一个数词与手指点的物体一一对应。

(3)说出总数,指按物点数后,将说出的最后一个数词代表所数过的物体的总数量,即回答“一共是几个”。

(三)4-5岁儿童数概念及计数能力的发展1.较好地掌握了计数活动。

2.认数范围扩大到10,能做到按数取物。

3.初步感知、理解10以内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4.有了初步的守恒能力(四)5-6岁儿童数概念及计数能力的发展1.很好地认识了10 以内数及相邻数。

所谓相邻数是指在自然数列中相邻三个数相差为1的关系的基础上,相邻的三个数存在着多1和少1的关系,即某数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

2.能按群计数按群计数就是计数时不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数群(物体群)为单位。

三、计数的原则(一)一一对应的原则在进行计数活动中,儿童口中说的数词只能对应一个要数的物体。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详细描述
儿童开始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例如能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 字。
数的运算阶段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数的运算阶段是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高 级阶段,儿童开始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加 减运算,例如能够计算2加3等于5。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和运用更复杂的运算规 则,例如乘法和除法。
感谢您的观看
家庭教育实践
亲子互动
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数学 游戏,如搭积木、拼图等, 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培养 数学能力。
生活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运 用数学,如购物时计算找 零、比较物品大小等。
阅读数学绘本
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数学 绘本,通过故事情节引导 孩子理解数学概念。
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幼儿园利用教具进行数数教学,通 过实物操作帮助孩子理解数的概念。
评估标准
根据学前儿童在数概念方面的表现, 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如准确度、 速度和灵活性等。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学前儿童在数 概念方面的发展水平,找出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之处。
教育反思与改进
反思内容
反思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之处,如教学方法不当、教材
难度过高或过低等。
改进措施
根据反思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 措施,如调整教学方法、更新教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 展与教育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阶段 • 教育方法与策略 • 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 • 教育效果评估与反思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是儿童认知发 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数 量、数词和计数的理解和运用上。

第三章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第三章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节 幼儿数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 与组织
一、学前儿童的计数活动 所谓计数,就是将具体集合中的元素与自然 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 一对应关系,即通过口说数字、手点实物 等手段,使数词和要数的实物之间一一对 应,结果用数字来表示。 计数是幼儿数概念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基本活动。
5-6岁 大班幼儿的数守恒已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 不受物体大小、颜色、排列顺序等的影响, 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即数量的多少作出正 确判断且速度较快。
4.有关数的组成年龄发展特点 数的组成是指一个数(除1以外)(总数)可以分成几 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可以合成一个数(总数), 所以数的组成包含着组合和分解两个方面,从本 质上说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掌握数的结构。 数的组成实质是总数与部分数及部分数与部分数之 间的等量、互补及互换的辩证统一关系,即三个 数群之间的等量、互补和互换关系。
案例
在妈妈的眼里,三岁的童童可聪明啦!“1, 2,3,4,5……”,他可以像唱歌一样,数 到20多呢。有一天,童童正在桌面上摆弄 积木,妈妈指着他摆好的积木问:“童童 你摆了几块积木呀?”童童嘴里数道:“1, 2,3”,但他的手指已经点了6下了。然后, 随便说了个数,告诉妈妈:“我摆了5块积 木。”妈妈对童童的回答有些失望。
三、10以内序数的教学 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 幼儿对序数的理解是比基数晚一些。认识序 数以认识基数为基础,因此,序数的教学 一般安排在中班阶段 。
序数教学的要点: (一)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并用,帮助幼儿 理解序数的含义。 (二)帮助幼儿明确方向,进一步理解序数 含义。 (三) 教幼儿区分基数和序数。
二、认识10以内基数的教学 当一个数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就 叫做基数。 教幼儿认识10以内的基数是幼儿园数学的一 个重点。幼儿对10以内的数初步形成正确 的概念,就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法打 好基础。

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国内有研究表明,儿童2岁就能准确目测1~3个物体,3岁半开始目测三四个物体。这一发展与幼儿对基数概念的理解几乎同时出现。开始,幼儿目测的发展先于数数能力的发展,而幼儿一旦掌握了点数,他们的目测和数数能力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从中班开始,可以教幼儿学习目测数数,以提高幼儿的计数水平,促进幼儿思维抽象性的发展。
按物点数,即把数词与可数的物体联系起来。学习按物点数,重要的是能够运用一一对应的技巧。在点数实物时,幼儿一方面要靠记忆按次序说出数字,另一方面要运用一一对应的技巧,每念出一个数字,就用手指着或拿起一件实物。
但在此阶段幼儿往往还说不出总数。(总共有多少:不知道/2/重复数物对应)
3.说出总数
说出总数是指在计数过程中按物点数后能用说出的最后一个数词来代表所数过物体的总数。幼儿能说出总数,意味着幼儿理解了数的实际含义。
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在物体空间分布相同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大小对幼儿计数活动会产生影响。
(2)计数物体的空间分布度对计数活动也有影响。
(3)幼儿计数活动的方式也会影响其计数活动的成绩。
四、学前儿童计数技能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1)小班。学前儿童通过视、听、触摸等感官能认识、区别“1”和“许多”及其关系;认识5以内的计数、形成手口一致点数,且能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对于4岁左右的幼儿来说,可以尽可能多地提供给他们实践和操作的机会来提高其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教师可以出示一定数量的实物或实物卡片,要求幼儿拿出与其相等数量的物体。
2.目测数数
所谓目测数数,即不用一一点数的方式,而是用眼在心中默数,并说出总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数数时外部动作逐步内化。
(2)中班。要求学前儿童掌握10以内的计数、数物对应,练习顺着数、倒着数和顺着往下数,学习目测数数。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1) 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数概念来表 示物体的量。
(2) 知道整体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的。 (3) 能理解逻辑相加,进行位移和替换 的过程,即把每次测量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 连接起来,建立测量单位体系。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3.自然测量活动的指导
(1) 激发儿童测量兴趣。 (2) 引导儿童正确理解测量的要领, 掌握测量的方法。 (3) 让儿童学习记录并交流测量的结 果。 (4) 引导儿童初步理解测量单位与测 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3.运用发现法认知物体的量
(1)
运用寻找法描述物 体的量。
(2) 运用游戏法巩固对
量的认识。
学第前5儿单童元概念学的前发儿展童及文教学育作品活动
(二)排序活动的方法及指导
1.按次序规则排序及其教育方法
(1) 按次序规则 排序的种类
(2)按次序 规则排序的
教育方法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1.
创设丰富的、可以进 行比较的环境
2.
注重在各种活动中渗 透量概念的教育
六、 量概念教育的注意事项
2 4.排序教学
的注意事项
先学习按次序排序后学习按特定规则排序
3 先学习参照排序后进行独立排序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1.
通过量的变式让儿童 获得量守恒的体验
2.
通过比较和数数感知 量的守恒

(三) 感知体验量的守恒活动的教育与指导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四)自然测量活动意义及指导
1.自然测量活动的意义 所谓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自己的手、脚、绳、
小棒等)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测量是认识量的手 段。通过测量,幼儿可以加深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以及对 10以内数的理解。通过测量,幼儿运用数概念,体验把整体 分解成部分及部分与部分置换的运算结构,建立测量单位体 系的观念,为日后学习计量做好心理准备。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数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数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第三页,共七页。
4岁以下的幼儿排 序能力比较差
4-5岁的幼儿排序能 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5-6岁的幼儿一般 能排10以内数的 顺序
6岁以上的幼儿能 以内自然数列 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到了大班,他们要能认 识10以内的相邻数,弄 清楚10以内相邻数之间 的等差关系
第七页,共七页。
第四页,共七页。
认识10以内的数列
数字阶梯
点卡游戏
第五页,共七页。
比较三组 实物
认识相邻数
启发提问
操作游戏
第六页,共七页。
内容总结
自然数列中某数前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一个数,我们将其称为相邻数。自然数列中某数前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一个数,我们将其称为相邻数。幼儿比 较数的大小能力比计数能力的开展要晚一些。3-4岁的幼儿大多无法通过数数进行数的比较。4-5岁的幼儿大约有一半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5-6岁的幼 儿根本都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5-6岁的幼儿一般能排10以内数的顺序。中班的孩子通过操作要能知道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自然数列中某数前面的一个 数和后面的一个数,我们将 其称为相邻数
第一页,共七页。
幼儿比较数的大小能力比计数能力的开展 要晚一些。
3-4岁的幼儿大多无法通过数数进行 数的比较
4-5岁的幼儿大约有一半能比较 10以内数的大小
5-6岁的幼儿根本都能比较10以 内数的大小
第二页,共七页。
幼儿对3个以上实物或 数字卡片排序的能力开 展得更晚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数学科学教育
三、学前儿童数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 数序,即自然数的顺序,每个数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都是按照后面的一 个自然数比前一个自然数多1的规律排列起来的。也就是说,数序指 的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如,5在4的后面,比4大;5在6的前面,比6小,其他各数都如此。自 然数列中某数前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一个数,称为这个数的相邻数。
• (2)通过操作、游戏活动练习。
四、学前儿童数组成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 (一)数组成的基础知识
• 数的组成是指数的结构,包括组合和分解两个过程。数的组合是指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部分数组成的。数的分解是指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自然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数。
• 数的组成涉及的是数的分与合,反映了总数和部分数及部分数之间的辩证关系。具体来说,即涉及三个数群 之间的等量、互补和互换关系。
2认识相邻数
• 在幼儿学习了整体数列之后,就可以学习相邻数了。例如,在自然数列中,2比3少1,4比3多1,3的相邻数是2 和4。认识相邻数的方法如下:
• (1)开始教一个数的相邻数时,可采用3组实物进行比较。比较时,注意以中间实物中心和两边比较。通过 提问启发幼儿,如4的前面是几? 4比3多几? 2比3少儿?
• 幼儿对3个以上实物或数字卡片排序的能力发展得更晚-些。因为幼儿 在排序时,不仅要熟悉数的数序、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要能协调几 个数之间的关系。4岁以下的幼儿排序能力较差,4~5岁的幼儿排序能 力有了明显的提高,5~6岁的幼儿-般都能排10 以内数的数序,6岁以上 的幼儿一般都能比较顺利地排出20以内数的顺序。
• (3)互换关系。一个总 数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位 置交换一下总数还是不 变。例如,6可以分成2 和4,6也可以分成4和2。
(二)学前儿童数组成概念的发展特点
• 幼儿对数的组成的理解比较晚,也经历了一个较 长的过程。据研究,最初给幼儿几个物体,幼儿看 到的只是一个个单个的物体,还不能把它们看作 一个 整体。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幼儿逐渐能把 它们看作一个整体, 数出它们的个数。在点数物 体的过程中,由开始知道一个数是由若干个1组成 的,逐渐发展到知道一个数可以由几个相同的或 不相同的数组成。
• (一)学前儿童认识数字符号的发展特点
• 数字是抽象的,幼儿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接触数字的机会,如电话号码、房间门牌号、钟表数字 等。但是,让幼儿认识数字,必须与理解数字所表达的实际意义相联系,而不是纯粹的数字认读。这是因为数 字是在抽取出事物的其他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本质的数理逻辑特征的一种概括和提炼,幼儿只有当能够从3个苹 果、3支笔、3只气球等数量物品中把3作为代表一切数目是3的物品的数词和记数符号时,才能够真正理解 数字的意义。因此,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字的认读和书写教育时,应当避免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和方法。
• (1)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一个数群(总数)可以分成两个相等或不相等的子群(部分数),即一个数可以 分成两个部分数,这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那个数。分合号形象地揭示了数的组成这类层级与包含 关系。
• (2)互补关系。当一个 总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 一部分数从上到下,数 越来越小,下一个数比 上一个数小1;另一部分 数从上到下,数越来越 大,下一个数比上一个 数大1。例如,7可以分 成1和6.当1增加1变成 2时,另一个部分数6就 要去掉1变成5。
• 五、学前儿童认识数字符号的发展与教育
• 数字是表示数的一种符号。通常用到的数字为阿拉伯数字,即1.2.3.4、5.6.7、8、9、10。幼儿认识数字 能巩固对10以内数的认识,提高对数的抽象性理解。由于数字符号比数量抽象,大多数4~5岁的幼儿对数 字都不易理解,有些孩子虽然能够读出数字,但也仅限于知道这个数字的发音,而不了解这个数字所代表的意 义。
• 其次,要求幼儿笔顺正确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书写数字教学中的示范讲解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字形特点与 结构的示范讲解。教师应在黑板的日字格里边示范边讲解所写数字的字形特点与结构,数字在日字格中的 位置比例,所写数字的笔顺,从何处起笔,向什么方于移动,何处转笔,何处停笔等。教师在示范讲解过程 中,还要讲清竖要直、横要平、字要端正等要求。
(4) 会有序地进行一个数的分合,知道一个数的分、合方法。 • (四)学前儿童数组成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 1.操作为先,体验为主 • 幼儿掌握数的组成需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发展过程。从分合实物开始,使幼儿获得分合数的动作体验,
引导其观察、得分合数的动作体验.引导其观察、讲述分合过程,并学习用语言表达,帮助他们理解分合的 含义。 • 2.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 (1)感知互换关系。幼儿理解了数的组成的互换关系,可以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并且也可以为今后学习加法 的交换律提供理解的基础。以“7”的组成为例,结合演示的教具学具,可做如下归纳: • ①启发幼儿找出圆点数一样而位置不一样的教具图。6个圆点、1个圆点的一组与下面1个圆点、6个圆点的 一-组的圆点数一样而位置不一样。 • ②拿走1个圆点与6个圆点的一-组教具图,并讲解,看到6个与1个,就可想到1个与6个。
• (一)学前儿童认识数序的特点
• 幼儿比较数的大小能力比计数能力的发展要晚一些 。3~4岁的幼儿多 数能按物点数5以内的物体,但问起“3个”和“4个”哪个多时,相当 多的幼儿并不知道。有的幼儿可以通过数实物的方式来进行比较。这 说明幼儿只能看着实物,依靠数数来比较数的大小,还没有建立起抽 象数的顺序与数的大小的明确关系。4~5岁的幼儿大约有半能比较10 以内数的大小。5~6岁的幼儿一般都能顺利地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三)学前儿童数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 认 识 1 0 以 内 数 列
• (1)玩数字阶梯。先让幼儿摆阶梯、穿珠子,排列好后,配上 数字。引导幼儿说说:第二列比第列多1,发现其规律是一个 比一个多1,体验数差关系和顺序关系。
• (2)点卡排序。给幼儿提供材料(见图4-6),让幼儿把点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配上数字。 • (3)填补数列。'给幼儿提供材料(见图4-7),让幼儿补(画)点子并说出多1的数差关系。
• 在不同生活场景中出现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意思,一般分为基数和序数。身高、体重、年龄可作为基数类, 而表示一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时间的顺序可作为序数类。还有一种情况,数字用作识别事物的名称或代码, 如电话号码、公共汽车的标号等,它们没有数量上的大小意义,只是作为物体的代码,已经名词化了。
(二)学前儿童数序概念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 (1)中班。通过操作知道10 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多1和少1的关系
• (2)大班。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弄清楚10以内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中班幼儿数概念发展的一个关键经 验就是运用序的观念排出10以内的自然数列,理解数列中数的顺序和数差关系。对于数字的顺序,从根本上 说是和“多1个”的概念联系起来的。数字5排在数字4的后面,因为5个比4个多了1个。在具体安排教育活 动时,教师可以考虑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思路,即先引导幼儿从整体上感知10以内的自然数数列,然后再 截取该数列中任意-段连续数来判断其等差关系及前后顺序。
• 阿拉伯数字 0~9的标准书写格式如图4-11所示。
• 最后,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幼儿书写数字的水平。一次书写活动一般不超过10分钟,教师要随时提醒幼儿 书写要认真、有耐心,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笔顺。
• 3.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字是让幼儿感知数字符号、了解数字意义的较好教材。对于中、大班的幼儿,在认识 数字的时候,引导他们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并理解这些数字的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定的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一组物体。 • (5)学会书写数字。 • @体验数字与数量的关系,理解数字的含义。在教幼儿认读数字时,要引导幼儿先认识数量,在
认识数量的基础上认识数字,使幼儿意识到数字是对数量的反映, 初步理解数字的含义。 • @借助经验的迁移记住数字的字形。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可以用形象的比喻让幼儿产生联想,,
(二)学前儿童认识数字符号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 幼儿应掌握以下数字符号技能: • (1)能够识别1~10的每个数字。 • (2)能够把10以内的数字按顺序排列。 • (3)能够把数字与物体相对应,如知道“3”表示3样东西。 • (4)学会把某数字与该数字代表的任何一组物体联系配相应数量的一组物体联系起来,并且能为给
从而更容 • 易记住字形。 • @体验数字的意义,并用数字来表征数量。让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的世界,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字
与数量的意义,尝试使用数字来表示事物的量。例如,“我今年4岁”和“我有3个皮球”等。
(三)学前儿童认识数字符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 1。认读数字 • (1)记住字形。出示数字符号之后,教师可利用幼儿所熟悉的事物与数字形象进行联系。 • 资料卡《数字儿歌》 • 1像铅笔细又长(双手合并,手臂伸直至头顶),2像小鸭水上游(曲时勾手掌模仿小鸭的头部和长长的颈部), • 3像耳朵会听话(手指沿耳朵外轮廓摸一圈),4像小旗风中飘(双手举起左右摆动,做小旗飘舞状), • 5像鱼钩来钓鱼(双手做小鱼游的动作)。 • (2)区分形近数字。由于幼儿方位知觉发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仔细,对2与5、6与9等字形相近的数字往往
3. 运用规律,进行知识迁移
• 幼儿学习了2~7的几个数的分解与组合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组成的知识经验。对学习8、9、10几个大 数来说,要求幼儿运用所学规律(互换、互补规律)来学习,以促进幼儿知识的迁移和推理能力的发展。给幼 儿提供记录推理的材料,引导幼儿根据数的包含、互补、互换的关系填出某两个数的分合总数或其中一个 部分数,掌握数的分合关系。
• ④同上述三步,演示讲解7的组成式子图,即演示讲解数字-样位置不一样的两组,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感知互补关系。幼儿在确定一个部分数到底是增加还是减少时,必须以总数不变为条件,幼儿只有理解了 两个部分数在总数一定的前提下一个增加另个减少后,才能真正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获得可逆性思维的发 展,形成数学思维的运算结构。可先引导幼儿有序地分合一个数。例如,给幼儿提供“填卡片”的操作材料 (见图4-10,填完后教师把幼儿分的结果呈现出来,让幼儿观察、发现并得出“一边的数每增加1个,另一边的 数就减少1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