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发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发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作者:龚立友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0年第04期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是表达规范、语言优美、充满表现力与正能量的作品,教师应将其作为习作指导的典范,引导学生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现方式等,可以借助与课文联系较紧的小练笔打开习作的大世界,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逐步提升。
教学中,笔者常常注意发掘课文中与学生当前习作密切相关的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细细揣摩,仿形仿神,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捕捉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指导学生學会慢镜头式刻画“细微之处见精神。
”凡优秀的作品,都有非常优秀的细节描写,犹如电影中的慢镜头,将事件、人物、景色等刻画得鲜活、具体、生动。
如统编本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中,林海音写骆驼停下来吃草料时用了“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这一组动作描写,将骆驼蹲下的过程写得极富画面感,同时语言节奏明快,读来自然、流畅。
笔者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并且想想自己的猫、狗等在看到主人后会有怎样的表现,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写一写。
学生受到课文表达的启发,有了以下表达:“刚进家门,黄黄就兴奋地摆着尾巴,屁颠屁颠地向我跑过来,眼睛里满是高兴。
”“听到我的呼唤,咪咪先是耳朵一竖,接着就一个翻滚,骨碌一下蹲坐起来,等我去抱它。
”这里,虽然只是一个小片段的描写,但是日积月累,不断反复,将细节写好的意识和方法会渐渐深入学生的内心,在今后写完整的习作时,他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去进行细节刻画,在慢镜头的展示中将习作写生动,写具体。
二、探究课文作者选材视角,指导学生学会筛选习作素材在习作时,学生往往对涌入脑海中的平凡小事不加选择地进行描述,因而不可避免地落入俗套,造成人云亦云、了无新意的情况。
因此,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探究作者选材的方法、视角,从而在“经历”素材遴选的虚拟环节中习得选择素材、用心习作的方法。
如统编本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一文,作者冯骥才除了描写李师傅刷墙的动作、墙壁经过他的粉刷如何美观之外,还特别写了裤子上的破洞引起徒弟的误会,这看似跑题的叙述,其实是给文章制造了一个波折,在扣人心弦中迫不及待地往下读,直至豁然开朗。
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摘要:阅读与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与应用能力主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发挥读写结合点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并提高其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进行语文课文读写结合点的挖掘并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呢?带着这个问题,本文将从理解课文内容、赏析课文经典、捕捉课文情感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研究,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点;写作能力;挖掘;提高前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读写结合点的挖掘,使小学生通透理解阅读的课文,以此衍生到可以借助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写作,达成使小学生能读会写的语文教学终极目标。
所有语文教学都是由阅读与写作环节组合而成的,教师可利用课文阅读理解教学,引导小学生对其中的经典内容产生阅读理解兴趣,从挖掘读写结合点着手,引导小学生有重点进行阅读,使其借助读写结合点,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一、引导阅读,适时点拨,提高写作能力语文课文呈现出来的知识具有多面性。
教师可在教学时重视利用自身指导者身份,引导小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知识点着手,围绕课文教学目标,挖掘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使小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的指导,按照课文编排,有侧重知识点的模式进行阅读。
教师可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给予适时地点拨,启发小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揣摩,并了解“这篇课文为什么这么写?”、“这么写的好处是什么?”的阅读思考,强化其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知识的能力,以此,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如,以《草原》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小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思考草原应该是写景但作者为什么要写蒙汉情深和民族团结呢,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与整篇课文的关系是什么。
通过阅读小学生了解这篇课文先写了出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请学生们找出文中表现洒脱的语句,并说说是如何感觉出来的。
教师经过引导小学生这样的阅读,使小学生学会思考,并学习正确理解阅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挖掘读写结合点,从而为提高写作能力做好准备。
微课题研究报告 --“加强朗读教学,提高汉语表达能力研
微课题研究报告--“加强朗读教学,提高汉语表达能力研究”一、课题的提出“汉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汉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汉语表达能力是汉语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民族地区朝鲜族小学生受到环境和自身民族语言的影响汉语表达能力比较差。
《汉语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作为一个基本的理念,我们朝鲜族学校的汉语教学也应遵循这样的理念。
从一定的高度上说,我们的教育应该能够为造就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汉语教学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交往能力的人为目标的。
因此就要想到汉语教学形式与培养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同时使朝鲜族小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达到同步提高;以便能为学生许多年后走进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更能顺应生活环境和工作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1、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文献法,个案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行动研究法主要是:以理论学习,促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以开设课内外专题课,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研究;以活动,展示师生才能。
2、研究原则:(1)整体性原则:朗读训练,是汉语教学中口语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听说读写整体性训练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 需要综合运用单词、词组、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 就要处理好朗读训练与其他语言训练、教学方法和阅读形式的关系。
(2)层次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本质特点就是个体化。
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 朗读训练的要求和目的不同,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不同,应有不同的要求和指导。
(3)开放性原则:汉语教学不是一个狭小封闭的系统, 而是一个开放的大体系。
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尽可能地增大迁移量, 不仅读课本, 还要广泛涉猎人文地理、自然科学、文艺文学等。
(4)因材施教原则:根据我校学生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在大量阅读中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课题研究总结
在大量阅读中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课题研究总结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和语文教研组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开展了“在大量阅读中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的语文课题研究,我也有幸加入了该课题研究。
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实践,我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现就具体情况总结如下: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它更可以使人终身受益。
一期来,我围绕“在大量阅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一小课题,根据期初自己所定的研究计划,主要开展了一下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本学期我主要采用了一下一些研究方法,培养小学生每天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慢慢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1、调查研究法:运用调查研究法研究现实中学生阅读的现状和走向,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每天阅读”的实践操作策略。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4、个案研究法:运用个案研究法研究学生在每天阅读中的差异性。
二、扎实地进行理论学习。
理论是实践的依据,只有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能体现出更高的价值。
因此,我不但认真学习了关于“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还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课题学习资料进行学习。
学习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搞好课外阅读》、《教育科研方法》、《课外阅读方法种》等文章,以便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好地指导实践。
三、重视课内外有效衔接。
平时能注重挖掘课内课文的拓展点,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的体系。
通过课内外的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适时的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如:学习课文《争吵》后,为学生推荐《爱的教育》;学习课文《巨人的花园》后,为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童话故事书。
学习《蟋蟀的住宅》之后,向学生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等。
2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中期报告
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何春英一、课题研究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2.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3.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
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来源于“有话可写”,话即材料。
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
在这种情绪下,习作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4、“读写结合”:是指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
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会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内容:1、如何开发利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阅读课文中的空白点、拓展延伸点,形成习作资源。
2、研究由教材引发的相关课外阅读主题活动和阅读单元活动中教学契机的捕捉,有效开发相关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扩写、缩写、续写、写读书笔记等各种形式的习作活动,有效地促进读写结合。
3、其他课程中有效性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研究如何通过习作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开发其他课程中有利于习作的资源,开展习作实践,促进习作与其他学科的双赢。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1. 创设课堂练笔的良好氛围。
将阅读与练笔紧密结合,实现“读中悟写,以写促读”。
通过阅读,让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
通过自主练笔,使学生养成自主表达的良好习惯。
创设大阅读的良好氛围。
利用班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
语文教师要精简学生作业,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大阅读。
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尤其是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实现“读与写”、“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学生自然乐说愿写。
2.调动研究教师积极性,加强培训,提高研究能力,构建开放式的习作教学模式四、课题研究策略(1)填补课文空白课文有时在人物的心理活动处留下“空白”,有时在人物对话中安排省略,有时在事情情节之间出现跳跃,这些空白悬念、省略跳跃本身是有内容的,可启发想象,从中质疑,并通过思考讨论去填补“空白”。
挖掘读写结合点,培养七年级学生表达能力「经典」
挖掘读写结合点,培养七年级学生表达能力「经典」挖掘读写结合点,培养七年级学生表达能力「经典」学生学习语文最终要是能够很好的表达,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形式;阅读有利于表达能力的提升。
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积累、感悟是读的任务,为表达运用服务。
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是一条被实践证明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坚持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编写特色,并有所发展。
如,在“阅读”部分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了近30次训练学生表达(含说和写)能力的练习,充分表现了“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的编写意图。
“阅读”部分的“研讨与练习”,安排了许多讨论、汇报、交流个人阅读之后的理解、感悟、认识、看法之类主观性题目,其强调的是读与写(说)的结合,能起到以写(说)促读的作用。
另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单元,或主题相同,或对某一篇课文内容加以深化,也体现出写、说与读、听间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挖掘读与写的结合点,组织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准确确定读写的结合点读写的结合点,要根据课文的表达特点、学生的实际、单元主题和课后“研讨与练习”来确定。
1、依据课文的表达特点“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经验,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成篇等。
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表达的方法,如课文的结构与题目,从整体到局部的写景方法,使用一系列动词准确描述活动过程,强调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这些都可作为读写的结合点。
结题报告提高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研究
结题报告提高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研究第一篇:结题报告提高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研究提高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研究(结题验收报告)一、课题名称《提高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研究》二、选题《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这个目标的提出既向教师和学生发出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人际交流越来越广泛,口头语言表达愈来愈体现出它的重要性。
我国思想家荀子说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勰表达得更透彻“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春秋时代的晏子正是靠雄辩的口才为齐国赢得国威;孙中山先生的演说擂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战鼓;毛泽东的演说敲响了蒋家王朝的丧钟。
当代西方,人们甚至把口才、美元、电脑称之为世界三大战略武器。
不管古今中外的人们如何评价口才,口语交际的作用是日益重要,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可是,在下以往的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发现与探究,使学生学习成了纯粹地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束缚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抹杀了人的学习主动性。
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很少有学生展示自我、提高能力的机会。
这与新形势下人才发展的需要是背道而驰的。
小学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其中,表达能力是我们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现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实施语言表达的实践活动能成为关键的突破口,这将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问题是,现在小学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缺少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
为了改善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提出了“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的课题。
如何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结题报告
“如何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结题报告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实验小学李芳2014年9月,我向学校申请“如何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
至今,历时一个学期,取得了一些收获,现做出以下总结: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背景。
古今中外教育界都深刻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是人类智慧文明乃至人类整体素质的直接体现。
新课程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于每个社会人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良好的语言修养,恰如其分的表达,无疑成为“未来人”的必备素质之一。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做好学校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工作,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由于受生活环境和教学条件的局限,再加上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词汇贫乏,误用滥用,方言杂糅,语序不顺,颠三倒四,抓耳挠腮,抠鼻摸手……这些看似无所谓的小毛病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由此看来,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就要使学生在意识上想参与,敢参与,有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的精神;在品德上,积极、平等、合作、相互尊重;在思维上,机敏灵活、及时变通,语言表达准确。
二、研究对象二年级四班72名学生。
三、研究过程实验研究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收集实验信息,拟订实验方案;第二阶段,开展实验研究,探索提高小学生表达能力的途径,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第三阶段,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找准读写结合点促表达能力提升
找准读写结合点促表达能力提升摘要:基于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结合学科素养发展需求,拟定有效的教学方案。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
语文教师要牢牢把握教改的大方向,坚持阅读与写作并重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有效的读写训练活动中,不断强化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最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中段;教学策略读与写是学生学习各种语文知识、发展自身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因此,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二者相融,不仅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收获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应用和感悟、表达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能有效发挥本学科的育人价值,辅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完善个人的情感认知结构和价值观念,继而不断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一、以课内阅读教学为依托开展随堂练笔活动(一)分析文章主题,要求小学生为课文补白在学习课内阅读文本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留白之处进行分析和思考。
同时,着重强调阅读文本的主题,要求学生以此为依据开展练笔活动,发挥合理的想象把作者省去的情节,或内容补写出来,进而帮助学生深化文本主题,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先将课文中的留白之处提取出来,要求学生阅读和思考,并引导他们结合上下文与文本的主要内涵,推测作者略写的内容,鼓励他们斟酌用词、确定补写的方向,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补白。
从而在有效的读写训练中,促使学生更深入、全面的把握文本主题,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二)挖掘作者观点,鼓励学生抒发个人看法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明确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然后,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看法,并用准确的语句将个人观点描述出来;还可以列举相关实例,佐证自己的观点,不断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
中小学教科研课题: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小学课题申报\小学语文课题申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作者: 穆秀金来源:国学课总题组更新:202X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小学与中学的过渡阶段,仅仅是具有普通的叙事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课程的标准,多学生往往停留在这一写作水平上,写作素材积累少,写作技能不足,写作思路受局限。
因此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该进行修辞、炼字等写作技巧的训练,应该多接触除了记叙文之外其他文体的写作练习。
3.阅读和写作教育分离很多老师误把阅读和写作理解成为不相关联的两个概念,将其完全分离开进行教育,忽视了其内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发挥其互相促进的好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和别人成功的写作经验;督促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时更能理解文章内涵。
二、课题界定“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建构起来的有利于读写沟通、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具有操作性、引领性的教学基本框架或结构。
读和写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要读写并重,训练为主。
以课文为基础,了解其表达上的特点,学以致用,模仿练习,随堂练笔。
在读写结合时,围绕着几篇课内、课外一组文章,进行练笔训练。
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训练,指以单元为单位,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指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安排“练笔”。
阅读训练指导,具有阅读指导性,是单元阅读的整体性指导。
习作训练指导,具有写作指导性,是单元写作的整体性指导。
练笔设计,具有学习综合性,强调整体读写,可与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相结合。
三、课题价值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主题单元读写结合”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指导学生把在文本阅读、拓展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能,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内容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的方面。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两者的交互性关系,并将其有机地结合,从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写作结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
”“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
”可见,读和写是紧密联系的,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有理解性的表达。
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能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点,即读写的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
因此,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读、说、听、写各项能力,使之达到全面发展的途径。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切实做到“以读促写”呢?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结合优美词句段,品词品句写作文从词句入手。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读写能力是在日常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中提高的。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
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
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我觉得文中“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上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句话的“扇走”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体会“扇走”一字的巧妙之处。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课题结题申请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持续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心,养成与别人交流态度大方、礼貌用语、敢于表达等习惯,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留心周围事物,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
当前多数小学生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在与家长,与同学,与老师的交流中出现了胆怯、结巴、内容不丰富等现象,严重失去了小学语文工具性的功能。
母语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语言。
而理解了语言并不等于会使用语言,在我们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孩子阅读水平强而表达水平较弱,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来说,得言比得意更重要。
所以,语文教学也应承载起学习语言的任务。
鉴于此,我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水平方式”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持续提升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水平。
二、研究对象及步骤研究对象:1-5年级学生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2015年3月):申报课题,确定研究思路,搜集相关资料,实行理论学习,起草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2015年4月至2014年11月):展开研究,积累过程性资料,持续反思,定期实行阶段性总结,撰写研究案例及研究论文。
3.第三阶段(2015年12月):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论文及课题研究报告。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1.研究方法:⑴理论学习法:深入学习与该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重读《教育学》、《心理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等;注意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通过查阅文献、上网搜集等方式,尽可能有较多的研究资料;阅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成败探究》、《语文课内的表达水平》、《“儿童作文”教学论》等关于培养学生表达水平的文章,从中领略其文章精髓。
《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乾县城关高庙中心小学刘粉亚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语文课上学生不善表达,不愿表达,表达不清: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表达不清,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同时,习作课上,一部分学生,提笔无话可写,写作文成了他们的“老大难”。
此种现状,促成了我此次课题研究“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向。
实践证明,在感知、理解、积累、语言过程中,读写结合,相互贯通,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一个最严酷的现实就是小学生普遍害怕写作文,对写作没有兴趣,一提到写作文,许多学生就感到头疼。
平时一要写作文,有的学生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不知写什么。
而许多教师还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地上作文指导课,结果教师往往也只是靠自己的特殊的身份命令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要求的作文。
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怎么能写出好的作文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们老师要学生写,即“要我写”,而不是学生“我要写”。
越是对作文没有兴趣,越是让学生写,学生就越是害怕、讨厌写作,也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正因如此,坚定了我对小课题《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的决心和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本课题研究力图寻找在理论指导下的“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的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大面积进行的在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与提高阅读与写作的方法。
2.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在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因为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材料、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教学,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兴宁市永和中心小学课题负责人:罗星湖课题组成员:罗辉龙、陈兴、张苑、李黎苑、杨苑媚执笔:罗辉龙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听、说、读、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四项技能,而现今山区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普遍重视听和说的能力,在大部分的英语课上,授课老师组织了大量的听说活动,包括生动有趣的游戏及课本剧表演,而很少出现阅读和习作的活动,偶尔出现读写任务,通常也只会安排在最后一个环节即布置家庭作业中,作业也停留在读写单词和句子这一阶段。
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和习作知识的策略指导;二是学生缺乏对所学句子和单词进行思考和消化的时间和空间。
三是学生单词和句子的积累不多。
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从最初盲目写、不会写到不愿意读写、惧怕读写,直至最后拒绝读写的恶性循环。
也导致许多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后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比较薄弱。
2、课题研究的意义《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大多数的语言输入是靠读获得的,而最终语言输出是靠写作实现的。
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以读促写”。
为了进一步贯彻英语新课标精神,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我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旨在通过对农村小学生的英语读写水平(技能)、心理状态的研究、探讨,最终了解农村小学生英语读写中存在的问题,摸清学生英语读写的心理、读写的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策略,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与写作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寻求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农村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激发小学生英语读写兴趣,形成读写策略,发展读写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应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应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解决的问题和意义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然而,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和落实,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由于大部分学生的生活面窄、单调,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仍然存在重读说轻听说,重课堂轻生活,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着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相协调,与学生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
如何让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交际,成为我研究的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生活化的研究,使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或与人交流时做到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叙述有条理,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主旨,并有一定的感染力。
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在此,我将这一目标按发展层次,分解为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使学生具有日常交际基本能力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在语文课堂上,创设生活化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对应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3.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最终使学生突破了不说、怕说的心理障碍,变“金口难开”为“口若悬河”。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这种能力有别于专门交际人才的口才、交往能力,它是一般人都必须具备的生活、生存所必需的交际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
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2.根据学生日常的口语交际训练情况,适当调整课题研究以便科学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采用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测试从中了解里面存在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学期(2018年9月—2018年12月)1.确定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方法与途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方法与途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方法与途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方法与途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提出的“读写结合”的研究,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
它不是一个年轻的话题,但绝对是一个常青的话题。
关于读与写的关系,叶圣陶指出:“读与写的关系密切。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是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进,从外到内,一个出,从内到外;先有吸收才有倾吐。
”新课程实施以来,读写结合却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
不论是从作为典型推广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朗读多了,感悟多了,写的训练却越来越少了。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只字不提作文教学;而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又只字不提阅读教学。
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习惯将作文教学的阵地完全放到作文课上,往往忽略了小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最先所接触的最宝贵的习作资源——教材中的“课文”。
这样导致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相分离,学生读课文和学作文也完全是两码事。
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将课文学习所得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也基本上不注重与所教课文的关联。
这种读写分离的教学方式,既浪费了有利的作文教学资源,又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细细品读入选教材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写作的范本。
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延伸开去,自然而然将课堂引向作文教学,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作文对于学生而言,便不再是可怕的事情。
【课题结题报告】《挖掘课堂导入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研究》结题报告
《挖掘课堂导入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情况说明:《挖掘课堂导入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研究》课题于2020年1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县级课题。
立项后,我们紧紧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查阅文献资料、学习讨论、密切合作,以课堂为主阵地大胆进行课堂导入方法的实践革新,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小结,及时调整校正、再实践。
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取长补短,从而逐步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课堂导入的良好方法,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二、主要过程(一)提出问题新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和教学目标标准。
这样的课程和教学目标背景要求基础教育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重新确立“优质教学”理念,根据三维目标来优化自己的教学,把学生在这三方面素质的整体实现和达成作为衡量优质教学的目标标准。
实施优质教学,必须重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它的地位不可小觑。
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组织的一部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那儿就已经存在了。
但在我校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语文课堂上往往以一种简单直白的方式切入,甚至是没有这一环节而直接进入课文的分析,这样的课堂自然是单调而乏味的。
平常的语文课堂导入存在以下诸多问题,比如说:模式固定,缺乏活力,方法简单,目标不明,主题不清,缺乏艺术,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注重热闹而轻视效果等等。
这些不导、滥导甚至误导等课堂导入问题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内容的完成,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于是,我们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调查九年级的学生对教师课堂导入的评价,并针对当前九年级语文教学缺乏导入艺术缺乏教学智慧,方法简单,远离学生兴趣的现状提出来的。
对九年级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进行一定的研究,我们尝试着对该课题进行几个部分的切分,以期更有序的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它包括九年级语文课堂导入的作用,九年级语文课堂导入的特点,九年级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各种导入方法与不同课型的对应关系,九年级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依据,九年级语文课堂导入效果的评价办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乾县城关高庙中心小学刘粉亚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语文课上学生不善表达,不愿表达,表达不清: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表达不清,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同时,习作课上,一部分学生,提笔无话可写,写作文成了他们的“老大难”。
此种现状,促成了我此次课题研究“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向。
实践证明,在感知、理解、积累、语言过程中,读写结合,相互贯通,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一个最严酷的现实就是小学生普遍害怕写作文,对写作没有兴趣,一提到写作文,许多学生就感到头疼。
平时一要写作文,有的学生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不知写什么。
而许多教师还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地上作文指导课,结果教师往往也只是靠自己的特殊的身份命令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要求的作文。
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怎么能写出好的作文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们老师要学生写,即“要我写”,而不是学生“我要写”。
越是对作文没有兴趣,越是让学生写,学生就越是害怕、讨厌写作,也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正因如此,坚定了我对小课题《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的决心和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本课题研究力图寻找在理论指导下的“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的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大面积进行的在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与提高阅读与写作的方法。
2.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在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因为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材料、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教学,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出一系列课堂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并学会从读书中积累有利于写作的素材。
2、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增加学生写作训练次数,降低学生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让学生乐写、善写。
3、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将课文中的语言、章法、写作技巧自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的课堂授课技巧,从而达到“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增强训练意识,把听、说、读、写的语文文字训练有机结合落到实处,增加学生学说、学写、学想象、学表达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同时也使自己能够养成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的工作态度,准、深、透地钻研教材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1、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
2、探索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点的方法。
(1)、首先是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
大量阅读即多读,指读的篇章多,也指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诵。
(2)、其次是勤写勤练,以写引读。
广泛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实践中勤写勤练,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发现读中的不足并为读引路。
3、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及读写能力。
四、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17、9——2017、10)前期准备、理论学习、制定方案2实施阶段(2017、10——2017.11)认真实施、教学实践、搞好研究3总结阶段(2017.12)归纳总结、自我反思、结题报告(1)、主要抓好四个类型的结合点:①、仿写点。
模仿别人的文章进行练笔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
学生可以在体裁、结构、写法等方面与原文类似,根据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内容,有所改变,有所创造。
②、补写点。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都留有艺术空白,这就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教学中,我们可充分抓住文章的空白处、定格处、概括处、省略处,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让学生灵活地再造语言,把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和体验直接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③、改写点。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
④、续写点。
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作延伸。
(2)形成阶段性小结一份,论文两篇。
(3)完成结题报告。
五、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1、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题组成员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课题组成员总结出:①、利用猜谜语识字法;②、换偏旁识字法;③、儿歌识字法;④、创设情境识字法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认读兴趣,为读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合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课题组成员总结出:①、举办读书活动,深化阅读; ②、创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③、优化教学方法激化阅读兴趣(A、分角色朗读课文;B、表演课本剧;C导课时创造生动的导语。
)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课题组成员总结出: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利用漂亮的课文插图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利用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既提高了说话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深入课堂实践,结合教材、活用教材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课题组成员通过课堂实践探究出了写作训练的新方法。
①、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以说促写。
主要方法是:A、兴趣引路创设说话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入情入境。
如教学《窃读记》时,让学生进行仿写第五自然段。
B、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练习有条理的说话。
练习说话,观察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手段。
如C、结合教材、活用教材,教材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练习说话、写话,到写作的最好模板。
结合教材、活用教材会让我们的课堂说话练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在课堂探究中总结出:a、通过续写故事、补写课文空白处培养想象思维。
这种训练,既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又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
b、通过扩写、缩写训练培养散敛思维。
让学生将文中写得简略概括的地方根据他们己有的生活素材加以扩充,使其详细完整。
或者让他们把一篇或一段写得很详细、生动的文章,摘其主要内容,去粗留精,去枝留干。
交替进行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而且使他们的扩散思维能力和聚敛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②、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A、注重平时积累。
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并非一日功夫,必须经过常年博览与积累。
为此,我们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阅读与写读书笔记的具体目标。
课内交给学生读书方法,引导他们在课外精选读物,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赏析,并作好书笔记。
校内精心营造给学生展示读书所得的机会,激发学生大量阅读与作读书笔记的兴趣,达到大量阅读,大量积累的目的。
B、注意仿写训练。
a、仿写句子。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小学阶段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
b、仿写段落。
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
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
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
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
c、仿写课文。
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
首先,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
d、进行续写练习。
那么怎样续写呢?首先,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
再次,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续写可分为片断续写和全篇续写。
阅读课上的续写以全篇续写为主,即学完课文后,根据原文的体裁、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再续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
如教学《穷人》一课时,引导学生想象写出:桑娜一家以后的生活怎么样?……③、习作训练形式多样,符合儿童年龄特征。
课题组成员根据形式年龄段的不同、兴趣的不同,设计形式多样的习作训练,如:看图作文、想象作文、写实作文……④、注重“听”、“说”、“读”、“写”四步训练形式语言表达能力。
⑤积极开展各种朗读和作文竞赛活动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征文活动,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竞赛和征文等活动中体验作文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使他们乐于写作文。
⑥写读后感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同时,或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之后,引领学生进行研讨、探究、议论、评价,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类文章,抒写学习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
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
写是一个经历严密逻辑思维的语言表达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章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信息,在"读"中学"写",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在"写"中促"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以读助写,促成读写一体,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