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五节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合集下载

金融学习题答案第08章货币供给

金融学习题答案第08章货币供给

第八章货币供给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C2. B3. B4. D5. C6. D7. B8. D9. C 10.D二、多项选择题(在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二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ABCD2. ABC3.AB4. ABC5. ABCD6.BD7.ABCDE8.ADE9. CD 10.ACDE11.ABC 12.ABC 13.ACE三、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和计算公式)(一)1.M0=1252.影响因素: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 财政透支借款. 金银外汇占款国有商业银行存款. 财政性存款. 自有资金和当年结益.3.增加10亿货币投放(二)1.存款乘数派生存款=原始存款×(K-1)=100×(3.06-1)=206万元2.M1=m×B=3.09×980=3028亿元四、简述题(回答要点并加以解释或说明)1.银行自身具有创造资金来源的能力,为了便于说明,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汇总并简化如下表根据资金平衡表原理,有如下公式:123412345(1)资金运用(资产)不增加,资金来源(负债)不会增加。

在资金运用不增加的情况下,以上A1、A2、A3、A4各项的增加,都是在信贷资金来源一方的各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并不影响资金来源总量的变化。

(2)资金运用(资产)发生变动,资金来源(负债)会相应变动。

资金运用减少,在一般情况下,一是企业用销货收入提前归还贷款,则表现为A1和L1相应减少同一额度;二是银行按期收回贷款,则A1或A3与L1相应减少同一额度。

若资金运用增加,如某企业向银行贷款,则表现为L1和A1相应增加;企业贷款中部分要提取现金,则表现为L1和A1、A3的相应增加。

若银行购进金银外汇,则出售金银和外汇的个人会增加一笔存款或现金,表现为L2和A1、A3的相应增加。

北语18春《货币银行学》辅导—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北语18春《货币银行学》辅导—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阶段辅导——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与控制工具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是由对两个环节的调控所构成: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对乘数的调控。

货币当局通常运用三大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法定准备金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并进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债,用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

这个工具的运作过程如下:当货币当局从银行、公司或个人购入债券时,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增加。

由于债券出售者获得支票后的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基础货币。

公开市场操作的有点:(1)使中央银行能够主动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作用于货币供应量。

(2)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

(4)由于吞吐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有可能用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产生震动性影响。

公开市场操作要有效率地发挥作用,其前提条件是:金融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可用以操作的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必需的规模。

再贴现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现在已扩展为对商业银行各种信用支持的利率。

利率变动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数量的机制是:利率提高,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随之提高,它们会相应减少贷款数量;利率下降,意味着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借款成本降低,则会产生鼓励商业银行扩大贷款的作用。

但是,这一政策并不能保证实现引导市场走向的政策意向:如果同时存在更强劲的制约因素,如过高的利润预期或对经营前景毫无信心,此时利率的调节作用则极为有限。

这一政策的作用也许主要体现为广告效应。

如果利率升高,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

这对短期市场利率常起导向作用。

法定准备金率也是控制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工具。

2019中级经济师-金融-考点强化班-14、第8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2019中级经济师-金融-考点强化班-14、第8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本章主要考点解析考点一货币需求理论★★★★考点二货币供给过程★★★★考点三货币层次★★★★★考点四多倍存款创造★★★★考点五货币乘数★★★★考点六货币均衡★★★考点七通货膨胀及其治理★★★★考点八通货紧缩及其治理★★★【考点一】货币需求理论★★★★(一)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1. 宏观层面代表人物:欧文•费雪代表公式:交易方程式,也称为费雪方程式MV=PT即: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货币流通速度=价格×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2. 微观层面——剑桥学派代表公式:剑桥方程式M d=kPY即:名义货币需求=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价格×总收入(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1. 代表人物:凯恩斯2. 代表学说:流动性偏好理论。

3. 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动机决定的,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利率水平。

4. 公式:即:货币需求=消费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国民收入水平(正比)+利率水平(反比)5. 当利率极低时,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将是无限的。

即利率不能过低,否则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再储蓄也不再买有价证券,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三)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1.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吸收了剑桥方程和凯恩斯主义的思想,被誉为当代货币主义。

2. 模型:或:为实际货币需求量 为恒久性收入w 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比率为货币预期收益率 为债券预期收益率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与货币需求呈反比恒久性收入与货币需求呈正比,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例与货币需求呈反比为股票预期收益率为价格预期变动率 u小结:U 代表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包括资本品的转手量、人们的主观偏好以及客观技术与制度等【例题:单选】(2014年)在货币需求理论中,费雪方程式认为,名义收入等于货币存量和流通速度的乘积,短期内商品交易数量和()保持不变。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38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直接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 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 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39Biblioteka (1)信贷配额管理:是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资金 供求状况及客观经济形势的需要,权衡轻重缓急, 对商业银行系统的信贷资金加以合理的分配和必要 的限制。 (2)流动性比率管理:商业银行持有的流动性资产在 其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 (3)利率上限: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 机构存贷利率的最高水平。最常用的直接信用管制 工具。 (4)直接干预: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的业务范围、信贷政策、信贷规模等业务活动进行 干预。 (5)特种存款:中央银行为了控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 构利用过剩的超额准备金扩张信用,而采用行政手 段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一定比例减超额准 备金的一部分缴存中央银行的措施。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 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 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通常在不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条件下, 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投向和不同贷款的 利率。
34
(一)消费者信用控制
★涵义:是指中央银行对消费者不动产以外的耐 ★在消费过度膨胀时:可对消费信用采取一些必
要的管理措施。 (1)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 限额 (2)规定消费信贷的最长期限 (3)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
第八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1
第一节 货币政策概述
2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广义: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 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影响货币 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 狭义: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 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 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 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和措施 的总和。

《货币银行学》课程习题

《货币银行学》课程习题

《货币银行学》课程习题第八章货币供给一、名词解释1、货币供给2、准货币3、通货比4、贴现政策5、存款货币二、填空题1.各国中央银行都以____________作为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标准。

2.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___________货币供给。

3.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来间接调控____________。

4.再贴现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_________也随之提高。

5.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____________降低。

6.再贴现政策主要通过____________机制间接地发挥作用。

7.通货存款比例取决于____________的持币行为。

8.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两个环节构成:______和_______。

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的准货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____________影响因素的货币存量。

三、选择题(以下选项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1.下列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因素中,错误的是()A.国外净资产 B.对政府债权净额C.流通中的通货 D.对商业银行债权2.在基础货币公式H=C+R中:C是指()A.公众标有的通货 B.准备金C.存款 D.债券3.下列不属于国外净资产的是()A.外汇 B.黄金 C.央行的国际金融机构存款 D.外债4.乔顿的货币乘数模型中,定期存款比率与货币乘数的关系正确的是()A.定期存款比例低,货币乘数小B.定期存款比较低,货币乘数大C.定期存款比较高,货币乘数高D.定期存款比较不变,货币乘数不变5.中央银行调节经济开放,操作货币政策,其首要任务是()A.预测货币供给量 B.预测货币需求量C.预测经济发展状况 D.判断经济周期6.货币流通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是()A.不同的 B.相同的 C.并不总是一致的 D.以上都不对7.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来源于:()A.知识上的不确定性 B.认识上的不确定性C.时滞上的不确定性 D.以上都对8.中央银行对货币供需由失衡到均衡的调整方式有()A.供给型调整 B.需求型调整C.混合型调整 D.以上都正确9.我们认为,社会总供需是()与货币市场的统一平衡A.商品市场 B.资本市场C.生产要素市场 D.劳动力市场10.下列哪些因素可能使货币乘数发生变化()。

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央行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制定货币政策,影响经济体内货币流通和经济运行的一系列过程。

这一机制对于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的概念出发,探讨货币供应的渠道和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以及它们对经济的影响。

一、货币供应的渠道货币供应是指经济体内的货币总量。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应主要由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手段来进行调控。

货币供应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央行直接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增加商业银行的货币存款,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2.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政府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释放流动性,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3.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储备,进而影响银行借贷能力和货币供应量。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是指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通过一系列渠道影响各个经济体内部的市场利率、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以及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等,最终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利率传导:央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如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等,来引导市场利率水平。

市场利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决策,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2. 信用传导: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影响银行的信贷政策和借贷条件,从而影响到企业和个人的贷款融资渠道和成本。

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投资和发展,进而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3. 资产价格传导:货币政策的变化对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也会产生影响。

资本市场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资本结构,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投资状况和经济增长。

三、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经济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1. 经济增长:通过调控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央行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适度的货币供应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活动,刺激经济增长;2. 通货膨胀:过于宽松的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是指通过调整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速度,以实现经济稳定和通货膨胀控制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货币供给的控制对于维护经济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货币供给的定义、货币供给的影响、货币供给的控制方式以及货币供给的调控工具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货币供给的定义货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济主体所拥有的货币总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存款。

货币供给是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合理的货币供给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但如果货币供给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二、货币供给的影响货币供给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物价水平、利率和经济活动。

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人们的购买力增强,物价上升。

同时,由于货币供给增加,银行的储备金增加,可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

相反,当货币供给减少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减少,人们的购买力减弱,物价下降。

此时,银行的储备金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减少。

三、货币供给的控制方式货币供给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数量控制和利率控制。

数量控制是通过调整货币发行量来实现的,即通过改变货币的发行速度和规模来控制货币供给。

利率控制是通过调整利率来间接影响货币供给。

当利率上升时,借款成本增加,银行贷款需求减少,货币供给减少;当利率下降时,借款成本降低,银行贷款需求增加,货币供给增加。

这两种方式可以结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货币供给控制效果。

四、货币供给的调控工具货币供给的调控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政府债券发行等。

公开市场操作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给,当央行购买政府债券时,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增加;当央行出售政府债券时,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减少。

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以一定比例保存的存款,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影响银行的储备金水平,从而控制货币供给。

再贴现率是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利率,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央行可以影响银行的贷款需求和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的调控机制

货币政策的调控机制

货币政策的调控机制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以达到调节经济运行、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调控机制是指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时所采取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以下是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主要内容:一、利率调控机制利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央行可以影响企业和居民的借贷成本,从而调节经济活动。

利率调控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政策利率、市场利率和利率传导机制。

1. 政策利率:央行通过设定政策利率,如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来引导市场利率的变动。

具体来说,央行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水平,对金融机构进行引导和激励,以达到影响整体市场利率的目的。

2. 市场利率:市场利率是指金融市场上形成的实际借贷利率,主要体现为同业拆借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等。

央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化,进而对借贷行为和投资决策产生影响。

3. 利率传导机制:利率传导机制指的是央行通过利率调控对市场利率和实际经济活动的影响传导过程。

这个机制的关键在于银行传导,即央行通过改变银行参与市场的资金成本,以及对各项贷款和存款利率的调整,影响银行的贷款行为和借款行为,从而传导到实际经济中产生影响。

二、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经济活动中所流通的货币数量。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和货币的购买力,进而调节经济运行。

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

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M1、M2和M3三个指标,分别代表了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等。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发行量、政府发债和资本市场的运作,来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减。

狭义货币供应量是指央行在市场上发行的基础货币数量,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控制狭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三、外汇市场调控机制外汇市场是指国内货币与外币兑换的市场,央行通过调控外汇市场,可以影响货币的汇率和对外经济活动。

货币银行学第八章课件:货币供给

货币银行学第八章课件:货币供给

31
3、 货币乘数m
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一个货币单位时,能使货币供应量 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4、狭义的货币供给模型
•Rd:活期存款准备金 •Re:超额存款准备金
M1=C+Dd =B.m1 (8.15) •r :活期存款准备金率 d B=C+Rd+Re (8.16) •e: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m1 = M1 = B
2019/4/17
20
假设中央银行向某银行购买了100万元的国库券,法定存
款准备金率为10%,如果这一行动导致存款扩张了800万元, 此银行系统是否存在现金及其他漏出因素?为什么? 央行购入100万国库券使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增加100万元, 在没有现金及其他漏出因素的银行体系中,存款将扩张100× (1÷0.1)=1000万元。 但此题中,存款只扩张了800万元,说明该银行体系有现金 等漏出因素存在。
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
新增基础货币△B= △R+△C 货币增量△M= △B×m
△C:5000
△R:700
m: 6
1、新增基础货币△B= △R+△C
=700+5000=5700亿美元
2、货币增量△M= △B×m
2019/4/17
=6×5700=34200 (亿美元)
34
例1:某国基础货币 1000亿元,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 率为10%,定期存款的准备金率为6%,现金漏损率为10%,
7
• 2019/4/17 卖出证券
(4)中央银行再贴现/再贷款 • • 扩大再贴现/再贷款 收缩再贴现/再贷款 存款准备金R增加 存款准备金R减少
2、影响流通中现金变动的因素
(1)公众收入和消费变化
(2)物价变动状况 (3)经济发展和体制变动情况 (4)信用发展程度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供应量控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供应量控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政策一直是宏观经济政策中最为重要的一项,通过它对信贷和货币供应进行调控,可以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

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实施的关键,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通过调节货币政策工具,在外部环境给予实体经济影响的过程。

其基本思路是,货币政策行为通过影响市场利率,对金融机构的信贷借贷行为进行激励或制约,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投资、消费和贷款行为,进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

目前,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下:1.市场利率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是公开市场操作,即中央银行通过操作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影响短期市场利率的变化,并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对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进行影响。

而市场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信贷借贷行为来实现。

2.资本市场传导机制该机制是指因为货币政策的调控影响市场利率变化,进而影响到各种资本市场的秩序,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汇市等等。

此时,资本市场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投资、信心和消费等方面。

3.汇率传导机制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直接参与到了国民经济的贸易、外资流入等方面,而货币政策作用于汇率传导机制主要是通过人民币的升贬变化来影响各方面的投资、消费和出口等。

二、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供应量是指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它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运行关系重大。

通常情况下,货币供应量控制是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作用于实体经济行为上,进而通过实体经济行为的变化来影响流通总货币量。

而货币供应量控制的主要手段通常有:1.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通常是中央银行通过国债的买卖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实际上是通过增加或减少银行体系中的货币储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大小和结构。

2.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比例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手段。

当中央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时,银行体系在给予贷款时相当于扩张了货币供应量;而当中央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时,则相当于缩小了银行体系中的货币储备,收紧了流通货币总量。

货币利率投资供给的控制机制是什么呢?

货币利率投资供给的控制机制是什么呢?

货币利率投资供给的控制机制是什么呢?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是什么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即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倍数和货币乘数,以调控货币供给量。

但该工具的效果过于猛烈,不宜经常使用;调整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商业银行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量,货币供给总量;改变再贴现资格的条件:改变资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门经济。

但该工具的主动性差,调节作用有限;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有价证券:直接增减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有价证券价格,调节社会信用量。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主动性强、灵活性高、调控效果和缓、告示效应好、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公开市场业务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

货币供给决定因素有哪些货币供给决定因素有哪些:1、货币需求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作用2、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作用3、居民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作用4、财政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作用5、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拓展资料: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

这两者又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

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

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在现代经济中,每个国家的基础货币都****于货币当局的投放。

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

具体又有以下11项决定因素,其中前6项为增加基础货币的因素,后5项为减少基础货币的因素。

这11项因素是: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现金持有量、存款数量。

货币供应量 =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存款比率)。

第八章货币供给

第八章货币供给

“金融当局出于管理金融的需要和货币政策的考虑, 金融当局出于管理金融的需要和货币政策的考虑, 根据本国货币金融具体情况而公布的货币总量的统计分货币层次的意义: 划分货币层次的意义:
当代信用货币的构成特点和中央银行宏观调 控的需要决定的。 控的需要决定的。
2、划分依据: 划分依据:
310490.65 106737.08 23472.03
29310.37 流通中现金(M0) 流通中现金(M0) Currency in Circulation
第二节 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
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 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 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是银行系统向经济 扩张( 或收缩) 货币的行为, 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二、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
1、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划分意义在于: 划分意义在于: 存款货币的创造。 存款货币的创造。 D=R/r=R×1/r, D=R/r=R×1/r, 2、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3、存款货币的收缩
三、基础货币
1、基础货币概念
B=C+R
2、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实质上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 实质上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 源与流的关系
单位:人民币亿元 单位:
Unit:100 Million Yuan
项目 Item
货币和准货币(M2) 货币和准货币(M2) Money & Quasi-money Quasi货币(M1) 货币(M1) Money
2006.01
2006.02
2006.03
303571.65 107250.68
304516.27 104357.08 24482.02

第八章货币需求作业和答案

第八章货币需求作业和答案

第八章货币需求一、填空题1、费雪方程式中,M是一个()变量。

答案:外生2、剑桥方程式是从()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

答案:微观3、凯恩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与()负相关。

答案:利率水平4、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增减关键在于微观主体对()利率水平的估价。

答案:现存5、凯恩斯的后继者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增幅小于收入的增幅,因而具有()的特点。

答案:规模节约6、弗里德曼认为,人们的财富总额可以用()作为代表性指标。

答案:恒久收入7、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需求与人力财富的比重()相关。

答案:正8、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时,财富和收入属于()变量。

答案:规模9、从宏观角度分析,微观主体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已被纳入()变量之中。

答案:货币流通速度10、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的分析。

答案:动机11、费雪方程式的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答案:微观主体动机12、凯恩斯的“流动偏好”概念是指人们的()。

答案:货币需求行为13、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区别在于是否剔除()的影响。

答案:物价二、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理论的假设条件是()。

A、完全的金币流通B、完全的纸币流通C、金币流通为主D、纸币流通为主答案:A2、费雪在其方程式(MV=PT)中认为,最重要的关系是()。

A、M与V的关系B、M与T的关系C、M与P的关系D、T与V的关系答案:C3、剑桥方程式重视的是货币的()。

A、交易功能B、资产功能C、避险功能D、价格发现功能答案:B4、凯恩斯把用于贮存财富的资产划分为()。

A.货币与债券B.股票与债券C.现金与存款D.储蓄与投资答案:A5、凯恩斯提出的最有特色的货币需求动机是()。

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C.投资动机D.投机动机答案:D6、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的特点。

A、不稳定B、不确定C、相对稳定D、相对不稳定答案:C7、下列哪个方程式是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A、MV=PTB、P=MV/TC、M=PQ/VD、M=KPY 答案:C8、下列变量中,属于典型的外生变量的是()。

货币银行学(第五版)第8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题库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第五版)第8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题库及答案

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一、填空题1.基础货币又称和。

它由商业银行的和流通中的所构成。

2.狭义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共有五个,它们分别是、、及。

3.货币供给量是由及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共同决定的。

4.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货币存量是与之乘积。

5.货币均衡是指和大体上相一致。

6.货币均衡是一个过程。

7.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是通过机制实现的。

8.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即为,此点决定的利率为利率。

9.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来说是大于的典型表现。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前提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C.只持有货币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前市场利率比正常水平高时,人们就会()。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C.只持有货币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3.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行为。

()A.中央银行 B.社会公众C.商业银行 D.监管当局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存款准备率越高,则货币乘数()A.越大 B.越小C.不变 D.不一定5.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应量()A.越多 B.越少C.不变 D.不确定6.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越高,则货币乘数()。

A.越大 B.越小C.不变 D.不确定7.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低,则货币供应量()。

A.越多 B.越少C.不变 D.不确定8.在货币供应量决定因素中,商业银行能控制的是〔〕。

A.基础货币 B .法定准备率C.现金比率D.超额准备率9.在法定准备率为10%的条件下,当中央银行向某商业银行发放100万贷款后,整个商业银行系统最多能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A.1000万B.900万C.99万D.1100万10.在法定准备率为10%的条件下,当某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入100万用于发放贷款后,整个商业银行系统最多能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A.1000亿B.900亿C.99亿D.1100亿三、多项选选择题1.基础货币包括:()。

绝对银行笔试备考资料

绝对银行笔试备考资料

第八章中央银行二、填空1 、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应是英格兰银行。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加强的手段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国有化制定新的银行法。

3 、我国在1983 年以前一直实行的中央银行制度类型为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4 、我国的“最后贷款人”是中国人民银行。

5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职能的体现之一。

6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和政府关系上。

7 、面对不同交易行为的结账要求,常用的清算方式有全额实时结算和净额批量清算两种。

8 、从银行技术处理角度划分,常用的清算方式有大额资金转账系统和小额定时结算系统两种。

9 、票据交换所是最早形成的支付清算组织。

1 、1998 年7 月正式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属于:跨国中央银行2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其职能具体表现在:集中存款准备,最终的贷款人,组织全国的清算3 、通常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及其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存入一部分存款准备金,目的在于: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4 、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流通中通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第九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二、填空1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 、现金在中央银行账户上是负债项目;而在商业银行账户上则是资产项目。

3 、存款货币的创造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前提: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和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4 、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包括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5 、扩大资产业务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银行特有的权力。

6 、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中央银行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其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要受到货币需求的约束。

7 、银行派生创造存款的倍数大小如何,除了取决于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以外,还要受到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存款准备率等多方面的制约。

大学《金融学》试题及答案(八)

大学《金融学》试题及答案(八)

大学《金融学》试题及答案第八章货币供给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1.影响和决定货币存量大小的是【 C 】A.财政收支 B.国际收支 C.信贷收支 D.黄金外汇储备2.“货币供给”这个概念的性性是【 B 】A.流量 B.存量 C.增量 D.动态3.在二级银行体制下,货币供应量等于【 B 】A.原始存款与货币乘数之积 B.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C.派生存款与原始存款之积 D.基础货币与原始存款之积4.个人手持的货币和社会各单位货币收入最终只可能来源于【 D 】A.财政部门 B.单位发的工资 C.企业 D.银行5.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银行是1171年成立的【 C 】A.瑞典银行 B.威尼斯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法兰西银行6.我国的人民币发行机构是【 D 】A.中国银行 B.中国建设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国人民银行7.现金流通一般主要对应于【 B 】A.大宗商品买卖 B.消费品的交易 C.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D.投机8.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相互转化必须的件是【 D 】A.贷款 B.存款 C.基础货币 D.非现金结算制度9.假设存款乘数为4,存款准备金率为10%,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现金漏损率【 C 】A.5% B.10% C.15% D.20%10.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为15万元,超额存款准备金为8万元,则实际存款准备金为【 D 】A.7万元 B.8万元 C.15万元 D.23万元二、多项选择题1.货币供给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ABCD 】A.货币供给的定义 B.货币供给的渠道和程序 C.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D.中央银行的调控 E.货币流量与商品流量是否相适应2.货币供给的三个因素是指【ABC 】A.基础货币 B.货币供给量以及货币供给量的决定C.货币乘数D.原始存款E.派生存款3.货币供给的结构成份是【AB 】A.存款货币 B.现金货币 C.基础货币 D.原始存款 E.派生存款4.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在的具体形式有【ABC 】A.库存现金 B.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存放同业存款D.占用可户资金 E.流通中的现金5.下面对派生存款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派生存款必须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B.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内直接形成的C派生存款应是由贷款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的存款D派生存款与原始存款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E派生存款与原始存款没有关系6.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是【BD 】A.全额准备金制度 B.部分准备金制度 C.现金结算制度D.非现金结算制度 E.存款准备金固定7.制约存款乘数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活期存款准备金率 B.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C.超额准备金率D.现金漏损率 E.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8.下列对存款乘数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DE 】A.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B.与存款准备金率成正比 C.与现金漏损率成正比D.与超额准备金率成反比 E.与现金漏损率成反比9.基础货币“量”的规定性包括【CD 】A.原始存款 B.派生存款 C.流通中的现金D.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E.商业银行的贷款量10.基础货币最本质的特征是【ACDE 】A.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B.流动性很强 C.具有派生性D.与货币供给的各相关层次有较高的相关度 E.具有可控性11.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组成的三个层次是【ABC 】A.调控主体 B.基本因素 C.若干金融变量 D.中央银行E.基础货币12.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主体有【ABC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非银行经济部分 D.基础货币E.货币乘数13.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有【ACE 】A.基础货币 B.存款乘数 C.货币乘数 D.原始存款E.货币供应量三、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和计算公式)(一)下表是中国人民银行某年资产负债简表(单位:亿)整理可得:M0=(A1-L1)+(A2-L2)+(A3-L3)请问:1.根据资产负债表,我国现金(M0)总量为多少?2.从该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影响一国现金供应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在黄金市场上又购入了价值10亿的黄金,货币供应量会发生什么变化?1.M0=1252.影响因素: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 财政透支借款. 金银外汇占款国有商业银行存款. 财政性存款. 自有资金和当年结益.3.增加10亿货币投放(二)已知一国商业银行系统,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20%,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10%,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为0.67,提现率为1%,超额准备金率为5%。

第八章货币需求作业和答案

第八章货币需求作业和答案

第八章货币需求一、填空题1、费雪方程式中,M是一个()变量。

答案:外生2、剑桥方程式是从()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

答案:微观3、凯恩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与()负相关。

答案:利率水平4、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增减关键在于微观主体对()利率水平的估价。

答案:现存5、凯恩斯的后继者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增幅小于收入的增幅,因而具有()的特点。

答案:规模节约6、弗里德曼认为,人们的财富总额可以用()作为代表性指标。

答案:恒久收入7、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需求与人力财富的比重()相关。

答案:正8、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时,财富和收入属于()变量。

答案:规模9、从宏观角度分析,微观主体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已被纳入()变量之中。

答案:货币流通速度10、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的分析。

答案:动机11、费雪方程式的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答案:微观主体动机12、凯恩斯的“流动偏好”概念是指人们的()。

答案:货币需求行为13、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区别在于是否剔除()的影响。

答案:物价二、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理论的假设条件是()。

A、完全的金币流通B、完全的纸币流通C、金币流通为主D、纸币流通为主答案:A2、费雪在其方程式(MV=PT)中认为,最重要的关系是()。

A、M与V的关系B、M与T的关系C、M与P的关系D、T与V的关系答案:C3、剑桥方程式重视的是货币的()。

A、交易功能B、资产功能C、避险功能D、价格发现功能答案:B4、凯恩斯把用于贮存财富的资产划分为()。

A.货币与债券B.股票与债券C.现金与存款D.储蓄与投资答案:A5、凯恩斯提出的最有特色的货币需求动机是()。

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C.投资动机D.投机动机答案:D6、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的特点。

A、不稳定B、不确定C、相对稳定D、相对不稳定答案:C7、下列哪个方程式是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A、MV=PTB、P=MV/TC、M=PQ/VD、M=KPY 答案:C8、下列变量中,属于典型的外生变量的是()。

第八章 货币理论2017

第八章 货币理论2017

1、基础货币“质”的规定性 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是西方经济 学中首先使用的概念。 它通常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 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 者的总和。基础货币常以下式表达: B=R+C



2、基础货币“量”的规定性


基础货币=银行准备金
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手持现金+商业银行 的法定储备 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手持现金+商业银行 的库存现金+法定储备 基础货币=手持现金+库存现金+法定储 备+超额储备
交易动机是建立在确认货币流通媒介职能基础 上的货币需求论。

(2)预防动机

又称谨慎动机,指为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
出等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它的产生主要因为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为了防止未来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这种意外变 化而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不测。
(3)投机动机

是指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三个因素: 当前市场利率、投机者正常利率水平的 目标值以及投机者对利率变化趋势的预 期。
二、货币需求理论

(一)我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币 若 干 而 中 用
(二)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1、古典学派的创 始人威廉· 配第在 他的《赋税论》中 就模糊地提到了货 币需要量的问题。
马克思称他是第一个 提出货币流通规律的 人

斯图亚特
2、“一国的货币数量,和世界上其 他部分相比,不论有多大,能够留在 流通中的,只能是同富者的消费和贫 者的劳动几成比例的数量,而这个比 例不是决定于国内实际存在的货币 量。”
1、货币需求动机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是他关于货币 需求动机的剖析,并在这个基础上把利率因 素引入了货币需求函数。他把决定人们货币 需求行为的动机归结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 和投机动机三个方面。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金融学)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金融学)

•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处于转变的过程 之中,自我约束机制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开 始发挥作用。这就使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 供给增减的相关关系日益增强。
四、乘数公式的再说明
• 对
中 B、C/D和R/D这三者的进一步 的解释。
2、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规模(借款——增加 准备金——即增加基础货币量——货币供给量 扩大 )
——成本-收益动机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 供给
• 1. 1994~1995年国有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供 给影响的特点: ——国有银行的贷款需求压力强大; ——依靠中央银行的支持来扩大自己的业 务 ——利率、准备金之类的 调节手段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And The Larva of Venice
一、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 与控制工具
• 在典型的、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 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的构成: 对基础货币的调控(有一定的直 接调控可能)和对乘数的调控 (没有可能直接操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货币供给数量的调控只能是间接的
货币当局通常运用众所周知的三大 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贴现政策和法定准备金率
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并进而间接调 控货币供应量
• 最常用的是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 货币当局-金融市场-出售、购入-证券=影响 基础货币-行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说说
基础货币的变化:中央银行购入国债, 会增加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准备金……;中央银 行售出国债,则减少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准备 金……
• P175面的例题
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
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
• 1. 当居民普遍增加现金也即通货持有量时, 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C/D(=通货/活期存 款)——简称作通货比——提高;反之,下 降。它与货币供给量负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若干金融变量
影响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若干金融变量具体指现 金漏损率、法定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 比率、财政性存款比率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倍数放 大效应。如下图所示:
• 图示 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若干金融变量
综合上述三个层次的剖析,可将整个货币供给量调 控机制各组成部分合为一体,如下图所示:
以上两种类型的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在终极目标
确定、中间目标、货币政策手段、调控形式诸方面的差
异可见下表: • 两种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模式比较
(3)过渡型。过渡型即由直接型调控模式向间接型过
渡,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这种模式。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时期, 有必要对宏观经济采取一些直接控制手段。但是,从长 远看,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由直接型向间接型过渡已 是必然趋势。
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
• 1.调控主体

整个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的主体有三个:一是中 央银行;二是商业银行;三是非银行经济部门。可以用 下图表示。

• 图示 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主体因素
• 2.基本因素

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 基础货币;二是货币乘数;三是货币供给量。见下图。
• 图示 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基本因素
第五节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一、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转换 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 三、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复杂性
一、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 转换
• 1.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涵义
• 指中央银行在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中,所确定的最 终目标(如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降低失业率、稳 定物价等),采取的有效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等),选择的具体调控对象(或中 间目标,即联系最终目标和政策工具之间的金融目标, 如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等),运用的各种调控形式 (如通过金融市场、计划手段、法律手段等)。 以上诸部分相互间的密切联系和相关作用组成一 个完整的调控系统。依据世界各国的情况,货币供给宏 观调控的一般模式如下图所示。少数国家和地区虽不实 行中央银行制度,但这种宏观调控模式是客观存在的。
• 2.中央银行对货币乘数的作用

从货币供给量间接型调控总模型中也可看出,影响 倍数放大效应(货币乘数)的诸因素(亦称若干金融变量) 并非都由中央银行的意向所决定,如现金漏损率、定期存 款比率、财政性存款比率等均由非银行经济部门的经济行 为所决定。
•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控处于异常复杂的境地。当 然,这不等于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应付,甚至束手无策。中 央银行完全可以主动出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变现状, 促使其意图得以实现。

• 图示
货币供给的一般调控模 式
• 2.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类型
(1)直接型。苏联、东欧一些国家以及我国在1979年
以前均采用直接型模式,如下图所示。
• 图示 货币供给的直接型调控模式
(2)间接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大多采用这种模式,如下图所示。
• 图示 货币供给的间接型调控模式
• 图示
货币供给间接型调控总模型
三、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 的复杂性
• 1.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控 •
这是中央银行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央银行对基础 货币有直接的调控权,同时还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 (如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若干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直接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等
来调控基础货币。 • 这里,中央银行调控均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