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学案

合集下载

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2024年)

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2024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1911年10月10日的夜里,武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

次日清晨,革命党人起义成功。

随后,其他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无数革命志士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让我们共同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

初步了解辛亥革命。

通过生动讲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壹·民主人士谋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出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反映什么信息?出示中国各阶层救国图存运动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反映什么信息?【提问】中国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运动屡战屡败根源何在?【提问】那究竟要通过什么方式推翻清政府?出示地图,请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地图,说说革命党人武装起义的概况。

出示萍浏醴起义地图、文字材料和题纲,请学生结合课本和材料回答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和影响,并将表格填写完整。

出示徐锡麟、秋瑾图片和文字材料,并请学生结合课本44页内容,尝试为大家介绍这场起义。

依次出示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的图片和提纲内容,请学生结合课本,围绕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影响等关键内容合作探究,并将表格填写完整。

出示林觉民《与妻书》的内容,请学生阅读并分享读后感,提问学生林觉民的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出示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文字材料,请学生阅读材料,结合书本知识归纳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回答】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回答】中国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运动一次次失败。

【回答】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回答】革命!【回答】1906萍浏醴起义、1907安庆起义、1907广西镇南关起义、1911广州黄花岗起义。

【回答】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领导起义,结果失败刘道一等长沙遇害。

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声望大振。

新课标人教版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准确说出: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二、【自主先学】(12分钟)(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读导入栏(小红字部分)明确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时间、。

2.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能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领导了那些起义?每次起义的时间、地点?明确每次起义的结果?(2)辛亥革命:1武昌起义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2中华民国建立:时间______ 地点______。

3人物:推举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3)历史意义:三、【展示点拨】(15分钟)(一)分组探究1.孙中山领导成立了哪些革命团体?是什么性质的?同盟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2.你怎样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有什么关系?4.武昌起义是怎么爆发的?结果怎样?5.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政权?建立情况怎样?6.革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故,使其成果一夜间全部变色?7.你认为这场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能说出理由吗?8.从这场革命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启示?9.总结本课内容。

(二)展示点拨。

四、【知识整合】(5分钟)兴中会:1894年。

创建地点。

创建革命党时间:年,地点:。

纲领:“”同盟会影响:。

机关报:《》武昌起义:年10月10日。

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9课辛亥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的过程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识图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了解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革命史实,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难点: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三、教学法指导表格归纳、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

次日清晨,革命党人起义成功。

随后,其他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寿终正寝。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革命志士们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付出极大的牺牲。

本课我们讲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二)讲授新课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醴起义:1、萍浏醴起义刘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

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

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

次年,参加同盟会。

1906年秋,刘道一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

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

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

2、安庆起义:1907年7月6日,光复会成员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徐锡麟,在安庆策划、组织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并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在激战4小时后,起义失败,徐锡麟等被捕,慷慨就义。

秋瑾在浙江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牺牲。

第九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九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九课辛亥革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是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2、难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和形势图等,提示或交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联系,本课中的兴中会创立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可指导学生制成简表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方法。

四、知识连接:1.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是:A.保国会的成立 B.公车上书 C.颁布变法法令D.强学会成立2.1895年,由文廷式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宣传“中国自强之学”,参加学会的有:①维新派②地主阶级开明人士③洋务派④传教士⑤革命派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3.1898年,康有为等人组织保国会,其宗旨不包括A.保国B.保民C.保种D.保教4.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有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B.设立议院C.制定宪法D.设立制度局主持新政5.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A.君主专制B.联邦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五、教学过程:【知识疏理】----知识整合首先复习: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领导者是谁?(“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②谁在宣传维新运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他的译著是?(严复;《天演论》)③宣布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整个国家大权正是掌握在他们手中。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
导学案
班级:姓名:座位号: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前的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广州黄花岗起义,知道武昌起义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孙中山的评价,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真理的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先的集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的成果及评价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时间:
2、主力军:
3、过程:三镇光复(武昌、汉阳、汉口)——成立政府——各省纷纷响应。

4、成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评价:
辛亥革命推翻了,宣告了
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的的,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部编版历史8年级上册学案第9课 辛亥革命

部编版历史8年级上册学案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一、学习目标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

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A.萍浏澧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萍乡、浏阳、澧陵萍浏醴起义2.广西起义3.文学社共进会4.君主专制制度三、合作探究1.(l)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案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案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武装起义的主力、过程、和意义;能力目标: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大得大的反香反封建的资产阶袋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主义情感和不断断进取的意识。

武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评价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许多同学都看过《康熙王朝》、《天下粮仓》等历史剧,那么,主宰天下的“皇上”是在什么时候退出历史舞台的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革命志士的奋斗师:大家还记得吗?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三民主义分别代表十六字纲领中的什么内容?生: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投影显示:“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用。

”—孙中山师:当时的中国,国家是不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不是人民所共管,利益又是不是人民共同享有? 生:不是。

师: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内有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外有帝国主义列强不断攫取在华利益,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

同盟会成立后,有了“三民主义”作为革命旗帜,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在许多地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看看都有哪些武装起义?1.萍浏醴起义:1906年12月,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联合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的会党和矿工发动了反清武装起义,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起义军声势浩大,屡败清军。

学案4:第9课 辛亥革命

学案4:第9课  辛亥革命

第9课辛亥革命【温故知新】1.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和提出的革命纲领。

【学习目标】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早期的武装起义;辛亥革命。

【学习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先学先行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體起义(1)时间:年。

(2)领导人:、。

(3)地点: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

(4)经过: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等在长沙遇害。

(5)意义: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1)时间:年夏(2)领导人:光复会会员。

(3)经过: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

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死难。

在浙江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1907年,与共同筹划领导,袭取。

起义军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

4.广州起义(1)时间:年。

(2)领导人:、、等。

(3)经过:1910年,黄兴在香港设立,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

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若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后来将收敛到的具烈士遗骨合葬于广州,称作“”。

历史上称这次起义为“”。

(4)意义: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1.武昌起义(即):①时间:年;②主力:。

③结果:取得首义胜利。

起义军成立,推举为都督。

到11月下旬,全国已经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

2.辛亥革命的意义:①推翻了,宣告了。

②开创了,推动了。

打开了。

◆达标检测1.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C.武昌起义 D.广州新军起义2.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3.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A.中国同盟会B.湖北文学社C.湖北新军D.湖北共进会4.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B.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D.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参考答案1.A 2.D 3.C 4.C 5.A。

第9课 辛亥革命学案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学案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萍浏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的史实。

2.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难点: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一、革命志士的斗争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发动的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在安庆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

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害。

3.1907年,孙中山与共同筹划领导起义,袭取镇南关。

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4.1910年,孙中山同、在广州举行起义。

1911年4月,因准备不足,广州起义失败,许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因此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

二、武昌起义1. 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

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的终结。

他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合作探究】有人说,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请结合有关内容,谈一谈你的认识。

【当堂达标】1.洋务运动师夷长技建铁厂,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共和,反映了武汉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先锋作用,也成为武汉城市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最好历史诠释。

历史上,推翻帝制创共和的伟人是()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毛泽东2.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A .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3.历史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4.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辛亥革命》名师精编学案(鲁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辛亥革命》名师精编学案(鲁教版)

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一、【学习目标】(2分钟)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准确说出: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与难点】本课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过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革命的重要史实和取得的重要成果。

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是成功的;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革命又是失败的。

二、【自主先学】(12分钟)1.1分钟浏览课本绿标题及正文,快速写出本课主要讲述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1)(2)辛亥革命的领导人:。

2.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能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建立兴中会: 年,在______建立。

建立中国同盟会:时间______地点______。

2革命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合称_____主义。

机关刊物《》。

(2)辛亥革命:1武昌起义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2中华民国建立:时间______ 地点______。

3人物:推举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3)历史意义:三、【展示点拨】(15分钟)(一)分组探究1.孙中山领导成立了哪些革命团体?是什么性质的?同盟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2.你怎样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有什么关系?4.武昌起义是怎么爆发的?结果怎样?5.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政权?建立情况怎样?6.革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故,使其成果一夜间全部变色?7.你认为这场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能说出理由吗?8.从这场革命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启示?9.总结本课内容。

《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

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学生回答:2.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

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2.教师展示图片:《湖北军政府》《黎元洪》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学生回答:说明革命潜伏者危机。

3.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4.教师强调: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5.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6.学生回答:略7.教师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新课标人教版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准确说出: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二、【自主先学】(12分钟)(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读导入栏(小红字部分)明确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时间、。

2.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能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领导了那些起义?每次起义的时间、地点?明确每次起义的结果?(2)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2中华民国建立:时间______ 地点______。

3人物:推举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3)历史意义:三、【展示点拨】(15分钟)(一)分组探究1.孙中山领导成立了哪些革命团体?是什么性质的?同盟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2.你怎样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有什么关系?4.武昌起义是怎么爆发的?结果怎样?5.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政权?建立情况怎样? 6.革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故,使其成果一夜间全部变色?7.你认为这场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能说出理由吗?8.从这场革命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9.总结本课内容。

(二)展示点拨。

四、【知识整合】(5分钟)兴中会:1894年。

创建地点。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九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学习目的: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革命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和武昌起义;掌握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

2、通过理解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革命史实,树立即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3、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识图才能;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才能。

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难点: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一、选择题1.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黄花岗起义2.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开发三峡的设想,这主要表达了他的哪一种思想〔〕A.国共合作B.民族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3.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巨变,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的是〔〕A.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B.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C.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中华民国的成立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运动4.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汉武大帝?等历史剧,那么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5.广东省的中山市、湖北武汉的中山大道,湖北宜昌的中山路都是为了纪念〔〕A.康有为B.谭嗣同C.孙中山D.陈独秀二、才能提升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_______的反动统治,宣告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终结,创始了完全意义上的________________,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翻开了中国__________的阀门。

三、知识拓展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中国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

中国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

第9课辛亥革命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互动探究法、媒体展示法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1894年,领导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

2、年,孙中山在建立全国统一的革命组织,创办机关报《》,提出政治纲领“,,,”,后阐发为“三民主义”,即“、、”三大主义。

3、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1、爆发时间:年月日。

2、中华民国成立:年月日成立,为临时大总统。

3、结果: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建立了统治,革命失败。

4、辛亥革命的性质: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1912年2月,帝退位,标志着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的结束。

1、很多同学都看过《汉武大帝》、《雍正王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太平天国运动2、同盟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里“鞑虏”指的是()A.西方列强 B.满清贵族 C.满族人民 D.少数民族3、辛亥革命中首次取得胜利的起义是()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4、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是()A.黎元洪 B.孙中山 C.黄兴 D.袁世凯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A.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6、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指()A.推翻了封建制度B.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C.成立了中华民国D.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7、“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八年级上学期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学案(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9课辛亥革命【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了解革命党人的奋斗过程,体会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意义。

时空观念: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革命志士的武装斗争,感悟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知识梳理】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完善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事件时间领导人结果萍浏醴起义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安庆、绍兴起义1907年徐锡麟、秋瑾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袭取镇南关,最后失败黄花岗起义1911年孙中山、黄兴、赵声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2.“是役也”是孙中山对哪一事件的评价?该事件有何意义?(1)事件:黄花岗起义。

(2)意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3.“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指的是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二、辛亥革命1.填写完善武昌起义的经过。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夺取军械库→攻占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汉阳→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2.试从政治、思想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思想指引: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

【课堂训练】1.史学家对辛亥革命有成功论、失败论、妥协论等不同的评价。

以下史实能佐证“成功论”的是()A.临时政府承认一系列不平等条约B.清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C.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D.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1911年冬《职官录》收录的全国各省州县地方行政长官中完全没有本省籍为官者,但辛亥革命后,绝大多数省份都出现了众多本省籍的地方行政长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

【导学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导火索;2.掌握辛亥革命的经过;3.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导学过程】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导火索1.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背景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急剧恶化、民族危机逐渐加深的条件下,中国共和党和其他革命党派的积极活动。

2.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的失败。

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陷入腐败,国力衰弱。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垂直变革,但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终告失败。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1.组织策划:在南京筹建革命军和参谋部,并与各地革命党派开展合作。

2.武装起义:华盛顿舰事件成为辛亥革命武装起义的导火索,革命党通过起义夺取武汉、南京等重要城市。

3.宣布辛亥革命胜利:革命党召开临时大总统府会议,宣布辛亥革命胜利,民国成立。

三、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1.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打破了封建帝制的束缚,宣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确认共和: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现了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转型。

3.掀起救国运动:辛亥革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各地的保皇、反清和革命起义,推动了进步革命力量的壮大和社会进步的探索。

4.打破列强对中国的控制:辛亥革命削弱了列强在中国的影响力,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彰显反帝反封建的特征:辛亥革命在具体内容上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成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里程碑。

【导学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导火索,掌握了辛亥革命的经过,认识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没有辛亥革命的胜利,现代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没有辛亥革命的胜利,现代中国会是一个面目全非的国家。

学案3:第9课 辛亥革命

学案3:第9课  辛亥革命

第9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学习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醴起义(1)概况: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蔡绍南发动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

(2)影响: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在安庆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

准备在绍兴策应的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与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最终失败。

4.黄花岗起义(1) 领导机构:在香港设立的统筹部。

(2)概况:1911年4月,提前举事,亲率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起义失败。

(3)影响:革命党人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5.背景: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共进会,积极谋划起义,后起义计划泄露,形势非常紧迫。

6.过程(1)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革命党人首先起义,被起义军占领。

(2) 、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3)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为都督。

(4)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7.影响(1)辛亥革命推翻了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制度的终结。

(2)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某地拟建一座革命纪念馆,以纪念1895年由孙中山、陆皓东等领导的一次反清武装起义。

这一地点应该是( )A.广州 B.南京 C.武昌 D.日本东京2.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

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3.寒假期间,李明一家准备到辛亥革命爆发纪念地去旅游,他应该选择的城市是()A.武汉 B.南昌 C.上海 D.北京4.比较与归纳,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发生在19世纪 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C.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D.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5.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不朽丰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
课堂导学
一、背景:
外伤:列强瓜分中国,中国严重;
内痛: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前人教训: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
三民主义:
1、时间:年10月10日
2、地点:湖北
3、影响: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史称“”
四、中华民国的成立
1. 时间:
2. 地点:
3. 临时大总统:
5. 性质:
五、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年2月12日皇帝下诏退位
2、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
六评价辛亥革命:
意义:1、推翻了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制度,建立民国;
2、使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不足:1、胜利的果实被窃取(袁世凯是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代表)2、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