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离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举例说明吴均《赠王桂阳》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3.结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谈李白歌行的重要特点。
4.吴均《与宋元思书》的写作特点。
温馨提示:完整答案附后 复制下一页的答案到你的原卷
离线考核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满分100分
一、内容理解(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答《黍离》的思想主题。
答: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每读此诗,都会被吟唱者心中那股浓浓的忧郁哀百怨所感染,一唱三叹的语式又让感伤的情绪显得格外深沉、强烈。我曾经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让诗人“心忧”的到底是什么呢?诗中没有说,诗人好象很突然地就忧虑起来了。从诗的字面看,三章的内容简洁明了:诗人在茂密成行的黍稷之间度徘徊,便情不自禁忧伤起知来,而且伴随着黍稷的成长(出苗-成穗-结实),那股伤感越来越浓(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郁积在诗人的心里无处宣泄,不得不仰望苍穹,一声长叹: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如此忧郁悲怨却又不能说出只道有自己才清楚的“心忧”的缘由?压抑着诗人的显然是一股沉重强大、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抗争的势力。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诗人是不能说?不愿说?不敢说?而这一切一切的诱因竟是地里逐渐长熟的版庄稼!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诗人究竟有没有相知者呢?如果有,权那相知者一定与诗人有着同样的身份、同样的处境、同样的感触、同样的难言的苦衷。现作为代表“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的一个词。
比兴对于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离骚》之前《诗经》已经大量而普遍地运用了比兴。例如“硕鼠硕鼠,勿食我黍(《魏风·硕鼠》),用硕鼠比喻贪婪狠毒的剥削者;“燕婉之求,得此戚施”(《邶风·新台》),以戚施比喻荒淫无耻的统治者。以上为比的一般情况。用兴的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周南·关雎》),以雎鸠的雌雄和鸣来象征和烘托君子淑女美好的爱情。这些比兴形象而贴切,含蓄而富于感情色彩,但是它们多是单一和孤立的,即在一首中往往都是用孤立的一个事物去比另一个事物,或用孤立的一个事物去为另一个事物起兴,所以诗歌形象和意境未免稍嫌单调和狭小。屈原一生,在抒发他在政治斗争中的种种感受“自铸伟辞”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比兴的内容,提高了比兴的艺术表现力,从而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离线考核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完整答案附后)
满分100分
一、内容理解(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答《黍离》的思想主题。
2.简答《离骚》主题的要点。
3.论析杜甫《登高》诗的抒情风格。
4.宋之问诗中的“恨长沙”有何深意?
二、艺术析论(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论析《离骚》运用比兴手法的特点。
屈原对于传统的比兴方法的发展,不仅在于同时运用了多种多样的物象,而且在于赋予它们丰富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内容,同时使这众多的物象具有和谐统一的特征。
屈原通过比兴把众多的物象与政治道德上的是非善恶沟通起来,赋予它们以丰富的社会内容,从而使得诗歌艺术形象既富于具体感性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在屈赋中,常以恶草臭物比奸佞小人,以香花芳草比贤臣贵良。这些物象本身在性质上是对立的。但又同属草木类,而且都是楚国的特产。这样就可以通过完整统一的形象表现出社会政治生活中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的不同本质。此外,象征理想的神女美人与象征追求精神的乘鸾驾凤;象征用贤为治的车马征行与象征法度修明的规矩绳墨等等,都具有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征。这一切充分说明屈原在“笼天地于形内,摄万物于笔端”的构思过程中,文思驰骋,想象飞腾,但绝不是见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而是根据严格的审美标准加以选择和提炼。原来“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巫而好祠。”(王逸《楚辞章句》)在巫风弥漫的社会风气中,原始神话得以广泛流传,在神秘的宗教生活中,那接通人神的灵巫便成为主宰人们精神生活的权威。早期宗教与古老的神话密不可分,它们给了楚国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以极大的影响。
2.简答《离骚》主题的要点。
答:①《离骚》表达了美好的政治追求。
②抒发了作者诚挚的爱国情感。
③表明了作者坚持理想的做人原则。
3.论析杜甫《登高》诗的抒情风。
答:一诗,该诗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始终为诗歌选家和爱好者所倚重。笔者根据个人多年的阅读与教学实践,谈谈对杜诗这一诗歌风格的粗略见解。所谓沉郁顿挫,是指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风格特点。“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偏重指感情的力度、深度、浓度,偏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偏重指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顿挫连在一起就是说感情特别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个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后,这种感情终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年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杜甫思想感情的沉郁,正是通过顿挫这种艺术形式展示出来,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4.宋之问诗中的“恨长沙”有何深意?
答:贾谊被贬到南方,满腹牢骚悲愤。宋之问被贬到南方,虽然感到非常痛苦,但是还不敢怨恨。反映作者怕北归无日、葬身岭南的凄苦心情。
二、艺术析论(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论析《离骚》运用比兴手法的特点。
答:长诗《离骚》是诗人追求理想而不得的一曲痛苦悲歌。全诗共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重点,是抒情诗的高潮。诗中主人公在太空中遨游,突现诗人不忍离去,不愿离去,又回到苦难沉重的故国大地。那千缕柔情的乡国之思,故国之爱;那百折不回的抗争精神,持守和实现“美政”的时代使命感,在抒情诗的高潮中完美地得以充分发挥和实现。
3.结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谈李白歌行的重要特点。
4.吴均《与宋元思书》的写作特点。
温馨提示:完整答案附后 复制下一页的答案到你的原卷
离线考核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满分100分
一、内容理解(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答《黍离》的思想主题。
答: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每读此诗,都会被吟唱者心中那股浓浓的忧郁哀百怨所感染,一唱三叹的语式又让感伤的情绪显得格外深沉、强烈。我曾经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让诗人“心忧”的到底是什么呢?诗中没有说,诗人好象很突然地就忧虑起来了。从诗的字面看,三章的内容简洁明了:诗人在茂密成行的黍稷之间度徘徊,便情不自禁忧伤起知来,而且伴随着黍稷的成长(出苗-成穗-结实),那股伤感越来越浓(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郁积在诗人的心里无处宣泄,不得不仰望苍穹,一声长叹: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如此忧郁悲怨却又不能说出只道有自己才清楚的“心忧”的缘由?压抑着诗人的显然是一股沉重强大、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抗争的势力。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诗人是不能说?不愿说?不敢说?而这一切一切的诱因竟是地里逐渐长熟的版庄稼!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诗人究竟有没有相知者呢?如果有,权那相知者一定与诗人有着同样的身份、同样的处境、同样的感触、同样的难言的苦衷。现作为代表“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的一个词。
比兴对于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离骚》之前《诗经》已经大量而普遍地运用了比兴。例如“硕鼠硕鼠,勿食我黍(《魏风·硕鼠》),用硕鼠比喻贪婪狠毒的剥削者;“燕婉之求,得此戚施”(《邶风·新台》),以戚施比喻荒淫无耻的统治者。以上为比的一般情况。用兴的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周南·关雎》),以雎鸠的雌雄和鸣来象征和烘托君子淑女美好的爱情。这些比兴形象而贴切,含蓄而富于感情色彩,但是它们多是单一和孤立的,即在一首中往往都是用孤立的一个事物去比另一个事物,或用孤立的一个事物去为另一个事物起兴,所以诗歌形象和意境未免稍嫌单调和狭小。屈原一生,在抒发他在政治斗争中的种种感受“自铸伟辞”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比兴的内容,提高了比兴的艺术表现力,从而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离线考核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完整答案附后)
满分100分
一、内容理解(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答《黍离》的思想主题。
2.简答《离骚》主题的要点。
3.论析杜甫《登高》诗的抒情风格。
4.宋之问诗中的“恨长沙”有何深意?
二、艺术析论(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论析《离骚》运用比兴手法的特点。
屈原对于传统的比兴方法的发展,不仅在于同时运用了多种多样的物象,而且在于赋予它们丰富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内容,同时使这众多的物象具有和谐统一的特征。
屈原通过比兴把众多的物象与政治道德上的是非善恶沟通起来,赋予它们以丰富的社会内容,从而使得诗歌艺术形象既富于具体感性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在屈赋中,常以恶草臭物比奸佞小人,以香花芳草比贤臣贵良。这些物象本身在性质上是对立的。但又同属草木类,而且都是楚国的特产。这样就可以通过完整统一的形象表现出社会政治生活中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的不同本质。此外,象征理想的神女美人与象征追求精神的乘鸾驾凤;象征用贤为治的车马征行与象征法度修明的规矩绳墨等等,都具有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征。这一切充分说明屈原在“笼天地于形内,摄万物于笔端”的构思过程中,文思驰骋,想象飞腾,但绝不是见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而是根据严格的审美标准加以选择和提炼。原来“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巫而好祠。”(王逸《楚辞章句》)在巫风弥漫的社会风气中,原始神话得以广泛流传,在神秘的宗教生活中,那接通人神的灵巫便成为主宰人们精神生活的权威。早期宗教与古老的神话密不可分,它们给了楚国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以极大的影响。
2.简答《离骚》主题的要点。
答:①《离骚》表达了美好的政治追求。
②抒发了作者诚挚的爱国情感。
③表明了作者坚持理想的做人原则。
3.论析杜甫《登高》诗的抒情风。
答:一诗,该诗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始终为诗歌选家和爱好者所倚重。笔者根据个人多年的阅读与教学实践,谈谈对杜诗这一诗歌风格的粗略见解。所谓沉郁顿挫,是指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风格特点。“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偏重指感情的力度、深度、浓度,偏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偏重指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顿挫连在一起就是说感情特别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个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后,这种感情终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年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杜甫思想感情的沉郁,正是通过顿挫这种艺术形式展示出来,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4.宋之问诗中的“恨长沙”有何深意?
答:贾谊被贬到南方,满腹牢骚悲愤。宋之问被贬到南方,虽然感到非常痛苦,但是还不敢怨恨。反映作者怕北归无日、葬身岭南的凄苦心情。
二、艺术析论(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论析《离骚》运用比兴手法的特点。
答:长诗《离骚》是诗人追求理想而不得的一曲痛苦悲歌。全诗共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重点,是抒情诗的高潮。诗中主人公在太空中遨游,突现诗人不忍离去,不愿离去,又回到苦难沉重的故国大地。那千缕柔情的乡国之思,故国之爱;那百折不回的抗争精神,持守和实现“美政”的时代使命感,在抒情诗的高潮中完美地得以充分发挥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