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经十三篇
《棋经十三篇》洞微篇第十(原文及译文)
《棋经十三篇》洞微篇第十(原文及译文)《棋经十三篇》,共13篇,撰者不详,有宋张拟、张立青、刘仲甫,元晏天章以及宋以前人等多种说法。
全书涉及的问题大致有:规格等级、品德作用、术语、战略战术等,理论较为全面,还记载了一些善博弈者的名字,书中常引经传中的句子,来说明博弈之道由来已久,并用经典语作为每片的结尾,虽小戏,亦归之于正,且隐藏绝大智慧。
洞微篇第十凡棋有益之而损者,有损之而益者。
有侵而利者,有侵而害者。
有宜左投者,有宜右投者。
有先著者,有后著者。
有紧避者,有慢行者。
粘子勿前,弃子思后。
有始近而终远者,有始少而终多者。
欲强外先攻内,欲实东先击西。
路虚而无眼,则先觑。
无害于他棋,则做劫。
饶路则宜疏,受路则勿战。
择地而侵,无碍而进。
此皆棋家之幽微也,不可不知也。
《易》曰﹕“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译文]——围棋中有种种应该考虑到的情形:有时候表面上得益而实际上受损,有时候表面上受损而实际上得益;有时候侵占地盘得到好处,有时候侵占地盘反而受害;有时候应该在左边投子,不时候应该在右边投子;有时候先下子,有时候后下子;有时候紧紧压住对方,有时候不慌不忙地行棋。
粘子不要太急,弃子须考虑有什么好处。
有蚨开始显得近而最终远了,有时候开始显得少而最终却多了。
打算加强外围就先在里面进攻,打算充实东部就先在西部进攻。
棋路虚而无眼则先看看势头,如果对其他的棋没有妨害便做劫。
给对方让路则行棋应疏,接受对方的让路就不要争斗。
选择合适的地方加以侵占,如果没有妨害便继续推进。
这都是棋家的深微之处,不能不认真了解。
《易·系辞上》说:“不是天底下技艺极为精巧的人,谁能领略其中的奥妙呢?”。
棋经十三篇介绍
宋、元时,出现了三部重要的棋书,直接影响后世,在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
位。这三部书是:《棋经十三篇》、《忘忧清乐集》和《玄玄集》。
《棋经十三篇》在宋仁宗皇佑年间问世。它的作者,有人认为是张拟,有人认为是
张靖,尚未有定论。
《棋经十三篇》的《序》,对整个围棋的形势进行了分类,谈到围棋着法与战术,
题。
《棋经十三篇》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我国古典围棋理论,从尹文子和太
叔文子算起,中经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等,到了敦煌写本《棋经》和王积薪
的《十诀》,才逐渐开始系统化。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还要算《棋经十三篇》。
这标志着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棋经十三篇》比起以往的围棋理论,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论述更加深刻、更加全
要人们特别重视棋局形势的变化,做到成竹在胸,《度情篇》从各个方面讨论了态度问
题。《斜正篇》谈的是棋风问题。在《洞微篇》中,以变化的观点探讨了围棋战术,列
举了战术上一系列原则。《名数篇》归纳了下子的三十二种术语。《品格篇》把棋力的
高低分为九段。《杂说篇》则比较芜杂,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提出了棋手的品质作风问
面了。特别是涉及围棋战略、战术的篇章,充满了辩证法的观点。如“棋有不走之走,
不下之下”,“有先而后,有后而先”,“有始少而终多者,有始近而终远者”等等,
都是妙绝千古的真知灼见,这是这本书的另一重大价值。
此外, 《棋经十三篇》 还第一次阐述了棋手的品质作风等问题。书中提出了“胜
不言,败不语”,“安而不泰,存而不骄”等评走棋手品质作风的标准,认为这关系到
与兵法相似。《论局篇》对棋盘进行了解释。《得算篇》则强调计算关系到一局的胜败,
象棋经典棋诀
第一部分棋经十三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象棋十诀(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部分象棋十诀(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部分象棋歌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部分象棋谚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部分桔中秘·全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棋经十三篇论局篇第一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
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
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
分而为四,以象四时。
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
外周七二路,以象其候。
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阴阳。
局之线道,谓之枰。
线道之间,谓之□(上四下卦)。
局方而静,棋圆而动。
自古及今,弈者无同局。
《传》曰:“日日新。
”故宜用意深而存虑精,以求其胜负之由,则至其所未至矣。
围棋著述
棋经十三篇——[宋] 张靖序《传》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桓谭《新论》曰:“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
上者远其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得道之胜。
中者则务相绝遮,以争便求利,故胜负狐疑,须计数以定。
下者则守边隅,趋作(上四下卦,音guai三声),以自生于小地。
”春秋而下,代有其人,则奕棋之道,从来尚矣。
今取胜败之要,分十三篇,有与兵法合者,亦附于中云尔。
张靖序。
棋局篇第一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
一者,生数之主, 据其极而运四方也。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
分而为四隅,以象四时。
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
外周七十二路,以象其候。
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阴阳。
局之线道谓之枰,线道之间谓之卦。
局方而静,棋圆而动。
自古及今,奕者无同局。
《传》曰:“日日新”。
故宜用意深而存虑精,以求其胜负之由,则至其所未至矣。
得算篇第二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
故计定于内,而势成于外。
战未合而算胜者,得算多也。
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战已合而不知胜负者,无算也。
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由此观之,胜负见矣。
”权舆篇第三权舆者,弈棋布置,务守纲格。
先于四隅分定势子,然后拆二斜飞, 下势子一等。
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
与势子相望,可以拆五。
近不必比,远不必乖。
此皆古人之论,舍此改作,未之或知。
《诗》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合战篇第四博弈之道,贵乎严谨。
夫棋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
此棋家之常然。
法曰:宁失数子,勿失一先。
有先而后,有后而先。
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
两生勿断,皆活勿连。
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
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势。
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因之而自补。
彼众我寡, 先谋其生。
我众彼寡,务张其势。
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
善战者不败。
善败者不乱。
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必也。
四顾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备。
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绝之意也。
雅玩集:棋经十三篇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 读此书,内心万马奔腾,如临瀑布,如观沧海,万千丘壑,藏于莽莽。 无论棋力高低,都值得反复品味的书。 围棋业余爱好者值得一读,规范了我的学习中一些平时不注重的术语。 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由此观之,胜负见矣。 棋经,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值得背诵。 最近女儿对围棋感兴趣,老母亲先来了解个大概。私以为,译文水平一般,附录的围棋近谱不是很清晰。 博弈之道,贵乎谨严。两生勿断,皆活勿连。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 围棋中,学问深厚,细细品味,可悟出做人做事道理。四面为堤设防,阻塞漏决之处,有像夏禹治水的架势。 因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斯文地慢步行走,守护好四角、使棋子相互依傍,却能够自行补充接续,这样即便失利 也不至于死掉,这是秦穆公的智慧。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雅玩集:棋经十三篇》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雅玩集:棋经十三篇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我国
弈
围棋
经典
原弈
围棋
情篇
集棋
理论
著作 棋
诀棋雅玩品格 源自 终棋局 字 审局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是宋朝时出现的一部在我国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围棋理论、全面探讨 围棋战略的作品。《棋经十三篇》总结了历代下棋的经验,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的围棋理论,是围棋史上 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之一。同时本书收录有班固的《弈旨》、马融的《围棋赋》等七篇经典篇目以及《围棋近谱》, 对读者了解围棋文化,有现实意义。
《棋经十三篇》得算篇第二(原文及译文)
《棋经十三篇》得算篇第二(原文及译文)
《棋经十三篇》,共13篇,撰者不详,有宋张拟、张立青、刘仲甫,元晏天章以及宋以前人等多种说法。
全书涉及的问题大致有:规格等级、品德作用、术语、战略战术等,理论较为全面,还记载了一些善博弈者的名字,书中常引经传中的句子,来说明博弈之道由来已久,并用经典语作为每片的结尾,虽小戏,亦归之于正,且隐藏绝大智慧。
得算篇第二
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
故计定于内而势成于外。
战未合而算胜者,得算多也。
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战已合而不知胜负者,无算也。
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由此观之,胜负见矣。
”
——[译文]——
所谓围棋,
以常规的方式形成态势,
以随机应变的机智制服敌手,
所以必须胸有成竹并体现在布局上。
双方还未交手而计策占上风的,
他得胜的可能性就大;
反之,计策处于劣势的,
得胜的可能性就小。
双方已经交手而不能判断胜负的,
只能说是没有谋略。
兵法上说:
“多谋者胜,少谋者不胜,何况没有谋略呢?”从这个角度来观察,
胜负是一目了然的。
棋经十三篇
棋經十三篇皇祐中學士張擬撰論局篇第一夫萬物之數,從一而起。
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
一者,生數之主,據其極而運四方也。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數。
分而為四,以象四時。
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
外周七二路,以象其候。
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陰陽。
局之線道,謂之枰。
線道之間,謂之罫。
局方而靜,棋圓而動。
自古及今,弈者無同局。
《傳》曰:「日日新。
」故宜用意深而存慮精,以求其勝負之由,則至其所未至矣。
得算篇第二棋者,以正合其勢,以權制其敵。
故計定于內而勢成于外。
戰未合而算勝者,得算多也。
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戰已合而不知勝負者,無算也。
兵法曰:「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由此觀之,勝負見矣。
」權輿篇第三權輿者,弈棋布置,務守綱格。
先于四隅分定勢子,然后拆二斜飛,下勢子一等。
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與勢子相望可以拆五。
近不必比,遠不必乖。
此皆古人之論,后學之規,舍此改作,未之或知。
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合戰篇第四博弈之道,貴乎謹嚴。
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然。
法曰:寧輸數子,勿失一先。
有先而后,有后而先。
擊左則視右,攻后則瞻前。
兩生勿斷,皆活勿連。
闊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
與其戀子以求生,不若棄子而取勢,與其無事而強行,不若因之而自補。
彼眾我寡,先謀其生。
我眾彼寡,務張其勢。
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
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
夫棋始以正合,終以奇勝。
必也,四顧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備。
凡敵無事而自補者,有侵襲之意也。
棄小而不就者,有圖大之心也。
隨手而下者,無謀之人也。
不思而應者,取敗之道也。
詩云:「惴惴小心,如臨于谷。
」虛實篇第五夫弈棋,緒多則勢分,勢分則難救。
投棋勿逼,逼則使彼實而我虛。
虛則易攻,實則難破。
臨時變通,宜勿執一。
《傳》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自知篇第六夫智者見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
故知己之害而圖彼之利者,勝。
知可以戰不可以戰者,勝。
識眾寡之用者,勝。
以虞待不虞者,勝。
《棋经十三篇》度情篇第八(原文及译文)
《棋经十三篇》度情篇第八(原文及译文)《棋经十三篇》,共13篇,撰者不详,有宋张拟、张立青、刘仲甫,元晏天章以及宋以前人等多种说法。
全书涉及的问题大致有:规格等级、品德作用、术语、战略战术等,理论较为全面,还记载了一些善博弈者的名字,书中常引经传中的句子,来说明博弈之道由来已久,并用经典语作为每片的结尾,虽小戏,亦归之于正,且隐藏绝大智慧。
度情篇第八人生而静,其情难见;感物而动,然后可辨。
推之于棋,胜败可得而先验。
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
不争而自保者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
因败而思者,其势进;战胜而骄者,其势退。
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敌而不知敌之攻己者,损。
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虑散。
行远而正者吉,机浅而诈者凶。
能畏敌者强,谓人莫己若者亡。
意旁通者高,心执一者卑。
语默有常,使敌难量。
动静无度,招人所恶。
《诗》云﹕“他人之心,予时度之。
”——[译文]——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是静态的,其所思所虑,难于发现,但一与外界事物接触,便产生喜怒哀乐等反应,然后才能清楚地加以辨析。
根据这一道理来推测下棋,胜败也是可以预先观察出的。
其法则是:谨慎、稳重而不贪的,多得;轻随便而贪婪的,多失。
不贸然相争而加强防御,多胜;一味杀夺而不顾后果的,多败。
因为失败而回想、检查其错误的,棋艺能够长进;因为胜利而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棋艺必然减退。
寻求自己的毛病而不寻求他人的毛病,对己有利;只顾攻击对手而不知道对手在进攻自己,对己有害。
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棋局上,其思虑必然周密;心灵为种种杂事所纠缠,其思虑必然散缓。
目标远大而下正直,吉利;心机浅隘而奸诈,不吉利。
能够重视敌手的强大;以为他人不知自己的,灭亡。
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从而能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的,棋艺高;固执不变,迂执到愚蠢地步的棋艺低。
说话和沉默保持常态,使对手难于测度。
行动如静止没有分寸,只能招致他人的厌恶。
《诗·小雅·巧言》说:“他人心里在想什么,我不妨加以揣测。
棋经十三篇【古籍精品原文】
棋经十三篇
《棋经十三篇》是宋朝时出现的一部在我国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
《棋经十三篇》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
我国古典围棋理论,从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经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等,到了敦煌写本《棋经》和王积薪的《十诀〉,才逐渐开始系统化。
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还要算《棋经十三篇》。
这标志著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目录
∙论局篇
∙得算篇
∙权舆篇
∙合战篇
∙虚实篇
∙自知篇
∙审局篇
∙度情篇
∙斜正篇
∙洞微篇
∙名数篇
∙品格篇
∙杂说篇
原文
论局篇
作者:张拟
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
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
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
分而为四,以象四时。
隅各九十路,以象其。
《棋经十三篇》完整版带注释(3)
《棋经十三篇》完整版带注释(3)[译文] 围棋中有种种应该考虑到的情形:有时候表面上得益而实际上受损,有时候表面上受损而实际上得益;有时候侵占地盘得到好处,有时候侵占地盘反而受害;有时候应该在左边投子,不时候应该在右边投子;有时候先下子,有时候后下子;有时候紧紧压住对方,有时候不慌不忙地行棋。
粘子不要太急,弃子须考虑有什么好处。
有蚨开始显得近而最终远了,有时候开始显得少而最终却多了。
打算加强外围就先在里面进攻,打算充实东部就先在西部进攻。
棋路虚而无眼则先看看势头,如果对其他的棋没有妨害便做劫。
给对方让路则行棋应疏,接受对方的让路就不要争斗。
选择合适的地方加以侵占,如果没有妨害便继续推进。
这都是棋家的深微之处,不能不认真了解。
《易·系辞上》说:“不是天底下技艺极为精巧的人,谁能领略其中的奥妙呢?”名数篇第十一夫弈棋者,凡下一子,皆有定名。
棋之形势、死生、存亡,因名而可见。
有冲,有斡,有绰,有约,有飞,有关,有札,有粘,有顶,有尖,有觑,有门,有打,有断,有行,有捺,有立,有点,有聚,有跷,有夹,有拶,有避,有刺,有勒,有扑,有征,有劫,有持,有杀,有松,有盘。
围棋之名,三十有二,围棋之人,意在可周。
临局变化,远近纵横,吾不得而知也。
用幸取胜,难逃此名。
《传》曰﹕“必也,正名乎棋!”[译文] 说到围棋,棋手投下的任何一子,都有固定的名称。
棋盘上的形势,死生存亡,从名称便可以观察出来。
有冲,有斡,有绰,有约,有飞,有关,有札,有粘,有顶,有尖,有觑,有门,有打,有断,有行,有立,有捺,有点,不征,有劫,有持,有杀,有松,有盘。
下子的名称,共计三十二个。
凡是对局的棋手,考虑务必周全,至于随机应变,远近纵横,我是不可能事先知道的。
凭侥幸取胜,也难以超出这些名称的范围。
文字记载:“一定要回答的话,首先该做的事是辨正名称。
”下棋也是这样的吧!品格篇第十二夫围棋之品有九。
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
《棋经十三篇》审局篇第七(原文及译文)
《棋经十三篇》审局篇第七(原文及译文)《棋经十三篇》,共13篇,撰者不详,有宋张拟、张立青、刘仲甫,元晏天章以及宋以前人等多种说法。
全书涉及的问题大致有:规格等级、品德作用、术语、战略战术等,理论较为全面,还记载了一些善博弈者的名字,书中常引经传中的句子,来说明博弈之道由来已久,并用经典语作为每片的结尾,虽小戏,亦归之于正,且隐藏绝大智慧。
审局篇第七夫弈棋布势,务相接连。
自始至终,着着求先。
临局离争,雌雄未决,毫厘不可以差焉。
局势已赢,专精求生。
局势已弱,锐意侵绰。
沿边而走,虽得其生者,败。
弱而不伏者,愈屈。
躁而求胜者,多败。
两势相违,先蹙其外。
势孤援寡,则勿走。
机危阵溃,则勿下。
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
误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
能审局者多胜。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文]——说到下棋布置阵势,务必在整体上连成一气。
自始至终,着着求先。
一旦面对棋盘较量高下,胜负未分,一毫一厘的差错也不能出。
如果大局已占上风,则一心一意地求生;如果大局已处于劣势,那就勇往直前地侵占对手的棋路。
顺着边缘走棋,即使活了,也仍旧不免失败。
处于劣势而不承认,局面将更加难以挽回。
心情急躁,一味求胜,这样的人,大多都会失败。
双方相互围攻的时候,先压迫对手的外部。
倘若被围而又势孤援少,就不要逃跑了;倘若机危阵溃就不要下了。
所以,围棋中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的说法。
使人犯错误的可能性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向成攻的路却只有一条,只有那些仔细了解棋局特点、认真估计情况变化的人,才能经常得胜。
《易·系辞下》说:“事物处于穷尽即须改变,改变然后能开通,开通才能久长。
”。
《棋经十三篇》斜正篇第九(原文及译文)
《棋经十三篇》斜正篇第九(原文及译文)《棋经十三篇》,共13篇,撰者不详,有宋张拟、张立青、刘仲甫,元晏天章以及宋以前人等多种说法。
全书涉及的问题大致有:规格等级、品德作用、术语、战略战术等,理论较为全面,还记载了一些善博弈者的名字,书中常引经传中的句子,来说明博弈之道由来已久,并用经典语作为每片的结尾,虽小戏,亦归之于正,且隐藏绝大智慧。
斜正篇第九或曰﹕“棋以变诈为务,劫杀为名,岂非诡道耶?”予曰﹕“不然。
”《易》云﹕“师出以律,否藏凶。
”兵本不尚诈,谋言诡行者,乃战国纵横之说。
棋虽小道,实与兵合。
故棋之品甚繁,而弈之者不一。
得品之下者,举无思虑,动则变诈。
或用手以影其势,或发言以泄其机。
得品之上者,则异于是。
皆沉思而远虑,因形而用权。
神游局内,意在子先。
图胜于无朕,灭行于未然。
岂假言辞喋喋,手势翩翩者哉?《传》曰﹕“正而不谲。
”其是之谓欤?——[译文]——有人说:“围棋致力于权变欺诈,以劫杀名之,这难道不是诡诈之道吗?”我回答道:“不是这么回事。
”《易·师》说:“率先出征,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则。
不按法则办事,虽善也无异于恶,故无论善恶,结局都不会好。
”用兵本来不崇高欺诈陰谋,倡诡诈之道的,本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论调。
围棋尽管属于小道,究其实质,确与兵法相合。
所以,围棋的品类很多,而下棋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属于下品的棋手,完全没有周密的考虑,动不动就是权变欺诈,有的用手来比划棋势,有的说话来泄露心机。
属于上品的棋手则与此不同,无不经过深思熟虑,根据具体情况而随机应变,其精神活动于棋局之内,在投子之前已拿定主意,所以总是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谋划取胜之道,在未成为现实的时候消除输棋的可能性。
哪里用得着喋喋不休地说话、故作洒脱地打手势呢?文字记载:“正直而不欺诈。
”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带你走进围棋著作《棋经十三篇》附译文(下)
带你走进围棋著作《棋经十三篇》附译文(下)审局篇第七夫弈棋布势,务相接连。
自始至终,着着求先。
临局离争,雌雄未决,毫厘不可以差焉。
局势已赢,专精求生。
局势已弱,锐意侵绰。
沿边而走,虽得其生者,败。
弱而不伏者,愈屈。
躁而求胜者,多败。
两势相违,先蹙其外。
势孤援寡,则勿走。
机危阵溃,则勿下。
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
误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
能审局者多胜。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文:说到下棋布置阵势,务必在整体上连成一气。
自始至终,着着求先。
一旦面对棋盘较量高下,胜负未分,一毫一厘的差错也不能出。
如果大局已占上风,则一心一意地求生;如果大局已处于劣势,那就勇往直前地侵占对手的棋路。
顺着边缘走棋,即使活了,也仍旧不免失败。
处于劣势而不承认,局面将更加难以挽回。
心情急躁,一味求胜,这样的人,大多都会失败。
双方相互围攻的时候,先压迫对手的外部。
倘若被围而又势孤援少,就不要逃跑了;倘若机危阵溃就不要下了。
所以,围棋中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的说法。
使人犯错误的可能性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向成攻的路却只有一条,只有那些仔细了解棋局特点、认真估计情况变化的人,才能经常得胜。
《易·系辞下》说:“事物处于穷尽即须改变,改变然后能开通,开通才能久长。
”度情篇第八人生而静,其情难见;感物而动,然后可辨。
推之于棋,胜败可得而先验。
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
不争而自保者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
因败而思者,其势进;战胜而骄者,其势退。
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敌而不知敌之攻己者,损。
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虑散。
行远而正者吉,机浅而诈者凶。
能畏敌者强,谓人莫己若者亡。
意旁通者高,心执一者卑。
语默有常,使敌难量。
动静无度,招人所恶。
《诗》云﹕“他人之心,予时度之。
”译文: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是静态的,其所思所虑,难于发现,但一与外界事物接触,便产生喜怒哀乐等反应,然后才能清楚地加以辨析。
《棋经十三篇》权舆篇第三(原文及译文)
《棋经十三篇》权舆篇第三(原文及译文)
《棋经十三篇》,共13篇,撰者不详,有宋张拟、张立青、刘仲甫,元晏天章以及宋以前人等多种说法。
全书涉及的问题大致有:规格等级、品德作用、术语、战略战术等,理论较为全面,还记载了一些善博弈者的名字,书中常引经传中的句子,来说明博弈之道由来已久,并用经典语作为每片的结尾,虽小戏,亦归之于正,且隐藏绝大智慧。
权舆篇第三
权舆者,弈棋布置,务守纲格。
先于四隅分定势子,然后拆二斜飞,下势子一等。
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与势子相望可以拆五。
近不必比,远不必乖。
此皆古人之论,后学之规,舍此改作,未之或知。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译文]——
开局时,投子布局,
一定要抓住主要环节。
先在四角分别布定势子,
然后拆二斜飞,
下势子时,
一等立二可以拆三,
立三可以拆四,
与势子相呼应可以拆五。
离得近的,
不一定相连,
离得远的,
不一定隔断。
这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
后来学棋的人应该遵循的规矩,不按照这去做而另一套,
我还没原说过成功的。
〈诗·大雅· 荡〉说:
“无不有一个好的开始,
但很少能有好的结局。
”。
烂柯经(棋经十三篇)【全文译】
烂柯经(棋经十三篇)【全文译】译文说到围棋,占边不如占角,挂角不如拥有腹地。
遮拦不如抑制,抑制不如紧压。
夹有虚实,打有真假。
遇到对手侵占我方棋路则加以遮拦阻挡,遇到对手压迫我方虚眼则粘上一子。
大眼可胜过小眼,斜行比不上正行。
两关正对则先察看情形,前面的路上有障碍就不要征子。
如果还未实行,万不可先动。
曲四位于角端,到棋局结束才会失去。
直四、板六,都是活棋。
花聚透点,大多没有生路。
四角的十字,不能先纽。
势子位于中心,不要在角上多打主意。
下棋不应太频繁,频繁就不免倦怠,倦怠则棋艺不精;下棋也不应次数太少,太少就容易忘记,忘记则失误较多。
胜了不多话,败了不唠叨,发扬清廉、礼让之风的,才是君子;因输棋而怒形于色的,不过是小人。
棋艺高的不要傲慢,棋艺低的不要怯懦。
气韵温和而舒展,这是为即将取胜而高兴;心跳加速而脸上的表情发生变化,这是为即将失败而忧虑。
最令人惭愧的事莫过于悔子,最令人耻辱的事莫过于偷子,最为美妙的棋莫过于宽纵不逼,最为糊涂的棋莫过于反复打劫。
凡是下棋,直行三着就要改变,正方小块达到四子便是错误。
胜而路多名为赢局,败而无路名为输筹。
全是筹嫌多余,停路则属于和棋。
打筹不得超过三次,淘子不应限其数目。
劫的名目颇多,有所谓金井辘轳,有所谓无休之势,有所谓交递之图,下棋的人不可不知。
棋的名目也很多,有所谓敌手,有所谓半先,有所谓先两,有所谓桃花五,有所谓北斗七。
说到下棋,有与无相互赖以生存,远与近相互补充促进,强与弱相互映衬烘托,利与害相互倾斜移动,下棋的人不可不察。
因此棋局安稳但并不大意,取得优势但并不骄傲。
棋局安稳而大意就会也现危险,取得优势而骄傲就会导致输棋。
《易·系辞下》说:“君子在太平或安定时不忘危难,在生存时不忘灭亡的危险。
”跋我朝善弈显名天下者,昔年待诏老刘宗,今日刘仲甫、杨中隐,以至王琬、孙先、郭范、李百祥辈,人人皆能诵此十三篇,体其常而生其变也。
古人谓:“犹盘中走丸,横斜曲直,系于临时,不尽可知。
第8章·《棋经》
第八章《棋经十三篇》第一节版本介绍《棋经十三篇》成书于北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是我国流传至今体系比较完整的古代围棋理论著作,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影响甚广。
该《棋经》成书半个多世纪后,南宋棋待诏李逸民著《忘忧清乐集》将其收录进去,并注明作者为“皇祐中张学士拟撰”。
由于姓氏含糊不清,在《上卷·棋经十三篇》项下标注作者为张拟,当代围棋史学家李毓珍先生详细考证后认为,‘张学士’就是张靖。
《棋经十三篇》流传广,影响大,后世种类繁多的围棋书籍都将其收录其中,因而出现了众多版本,摘要介绍如下:全名简称1、南宋乾道间李逸民《忘忧清乐集》本忘忧本2、南宋绍定间陈元靓《事林广记》本事林本3、元至正间严德甫《玄玄集》本玄玄本4、元末陶宗仪《说郛》本说郛本5、明嘉靖间《石室仙机》本石室本6、明万历间项世芳《玉局钩玄》本玉局本7、明天启间苏具瞻《弈籔》本弈籔本8、清康熙间《古今图书集成》本集成本9、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本四库本10、清嘉庆间张海鹏《墨海金壶》本墨海本11、清道光间钱熙祚《守山阁丛书》本守山本12、清光绪间邓元鏸《弈潜斋集谱》本弈潜本第二节原序摘要传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桓谭《新论》曰:“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
上者远其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得道之胜;中者则务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下者则守边隅,趋作卦,以自生于小地。
”春秋而下,代有其人,则弈棋之道,从来尚矣。
今取胜败之要,分十三篇,有与兵法合者,亦附于中云尔。
张靖序。
第三节棋经正文棋局篇第一万物之数,从一而起。
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
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
分而为四隅,以象四时。
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
外周七十二路,以象其候。
局方而静,棋(子)圆而动。
自古及今,弈者无同局。
传曰:“日日新。
”故宜用意深而存虑精,以求其胜负之由,则至其所未至矣。
棋经十三篇的主要内容
棋经十三篇的主要内容棋经是一本古代围棋经典著作,由《棋经十三篇》组成,是中国围棋玩法的重要著作之一。
该书主要内容涉及围棋技巧、棋法基础、对弈心得等方面,对于围棋爱好者和专业棋手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第一篇:《素手初学》主要介绍了围棋的规则、棋盘和棋子等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进行初步的棋局布局和进攻防守策略。
第二篇:《输人不输阵》讲述了围棋追求胜利和平和的精神,以及如何在落败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第三篇:《兵法》重点讨论了围棋中的攻防技巧。
内容包括进攻的要点、如何抵御进攻、如何对夹等较为高难度的战术。
第四篇:《中盘》是一篇探讨中盘战术的篇章。
该篇章介绍了中盘战术在围棋比赛中的重要性和实践中的应用,给予围棋爱好者很多指导。
第五篇:《三段论》是围棋中更为深度的策略,主要介绍了三段论的概念和实践中的一些技巧。
它可以帮助围棋爱好者科学思考和有效实施复杂的棋局策略。
第六篇:《棋品》是一篇强调围棋道德的篇章。
它着重指出围棋棋手应该具备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应该避免的棋局陷阱,对棋手的思维和为人处事都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第七篇:《大目观》是一篇纵览全局的篇章,旨在帮助围棋爱好者更好地掌握全面的战术和局势。
这对棋手们找到有效的行动路线和取胜策略非常重要。
第八篇:《轻重性》主要讲述轻重性在围棋中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如何分辨棋的轻重性和如何运用轻重性进行棋台布局和攻防策略。
第九篇:《破局》是一篇探讨如何破解难题的篇章,着眼于摆脱局面的困境,从战术、技巧和心态等方面提出有效的解决思路。
第十篇:《知天命》是一篇强调围棋爱好者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的篇章。
它教育棋手应该实事求是,不要追求过高的目标,而是脚踏实地地寻求进步和创新。
第十一篇:《执子》是一篇探讨如何执子的篇章。
它重点介绍了棋手应该如何判断执子的位置和步数,并运用中环原则和五路布局等技巧,取得更好的胜利。
第十二篇:《攻心》是一篇介绍如何攻心的篇章。
它着眼于棋手在比赛中寻找对手的弱点和局限,并通过精准打击对手的心理防线,让对手逐渐破产。
《棋经十三篇》自知篇第六(原文及译文)
《棋经十三篇》自知篇第六(原文及译文)
《棋经十三篇》,共13篇,撰者不详,有宋张拟、张立青、刘仲甫,元晏天章以及宋以前人等多种说法。
全书涉及的问题大致有:规格等级、品德作用、术语、战略战术等,理论较为全面,还记载了一些善博弈者的名字,书中常引经传中的句子,来说明博弈之道由来已久,并用经典语作为每片的结尾,虽小戏,亦归之于正,且隐藏绝大智慧。
自知篇第六
夫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
故知己之害而图彼之利者,胜。
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
以逸待劳者,胜。
不战而屈人者,胜。
《老子》曰﹕“自知者明。
”
——[译文]——
富于智慧的人,
在事物发生前就能看出动向,
愚昧的人,
即使事情已经完成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所以,
清楚我方所常受到的威胁,
再来谋划占对方的便宜,
能够取胜。
知道何时可以战、何时不可以战,
能够取胜。
清楚多子与少子的用场,
能够取胜。
作好充分的准备,
迎战准备不充分的,
能够取胜。
采取守势,
养精蓄锐,
等到来攻的对手势头减弱后再出击,
能够取胜。
不在局部激烈争夺而从整体上压倒对方的棋势,能够取胜。
《老子》说:“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
”。
棋经十三篇
棋经十三篇《传》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言谭《新论》曰:‚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
上者,远其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得道之胜;中者,则务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故胜负狐疑,须计数以定;下者,则守边隅,趍qū作罫guǎi以自生于小地。
‛春秋而下,代有其人,则弈棋之道,从来尚矣。
今取胜败之要,分十三篇,有与兵法合者,亦附于中云尔。
○棋局篇第一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
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分而为四,以象四时;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十二路,以象其候。
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阴阳。
局之线道谓之枰,线道之间谓之罫。
局方而静,棋圆而动。
自古及今,弈者无同局,曰‚日日新‛。
故宜用意深而存虑精,以求其胜负之由,则至其所未至矣。
○得算篇第二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
故计定于内而势成于外,战未合而算胜者,得算多也。
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战已合而不知胜负者,无算也。
《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由此观之,胜负见矣。
○权舆篇第三权舆者,弈棋布置,务守网格。
先于四隅分定势子,然后坼chè二、斜飞,下势子一等。
立二可以坼三,立三可以坼四,与势子相望可以坼五。
近不必比,远不必乖。
此皆古人之论,后学之规,舍此改作,未之或知。
《书》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合战篇第四博弈之道,贵乎谨严。
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
然法曰:‚宁输数子,勿失一先。
‛有先而后,有后而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
两生勿断,皆活勿连。
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
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势。
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因之而自补。
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
善胜敌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
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
必也四顾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备。
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绝之意也;弃小而不救者,有图大之心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棋经十三篇》《棋经十三篇》,是宋朝一部在我国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
《棋经十三篇》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
我国古典围棋理论,从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中经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等,到了敦煌写本《棋经》和王积薪的《十诀〉,才逐渐开始系统化。
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还要算《棋经十三篇》。
这标志著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棋经十三篇》比起以往的围棋理论,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论述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了。
特别是涉及围棋战略、战术的篇章如“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有先而后,有后而先”,“有始少而终多者,有始近而终远者”等等,都是妙绝千古的真知灼见,这是这本书的另一重大价值。
此外,《棋经十三篇》还第一次阐述了棋手的品质作风等问题。
书中提出了“胜不言,败不语”,“安而不泰,存而不骄”等评价棋手品质作风的标准,认为这关系到一局棋的输赢,关系到棋手水平的提高。
这些观点至今还为棋手们所称道。
总的来说,《棋经十三篇》总结了历代下棋的宝贵经验,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的围棋理论。
这是围棋史上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棋经十三篇》问世九百年来,历代棋手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据《棋经十三篇·跋》的记载,此书一问世,就受到包括刘仲甫在内的宋代棋手的重视,“人人皆能诵此十三篇”。
附:《棋经十三篇》原文皇祐中学士张拟撰.序《传》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桓谭《新论》曰:“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家之类。
上者远其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得道之胜。
中者,则务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故胜负狐疑,须计数以定。
下者则守边隅,趋作罫,以自生于小地。
春秋而下,代有其人。
”则弈棋之道,从来问矣。
今取胜败之要,分为十三篇,有与兵法合者,亦附于中云尔。
论局篇第一原文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
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
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
分而为四,以象四时。
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
外周七二路,以象其候。
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阴阳。
局之线道,谓之枰。
线道之间,谓之罫。
局方而静,棋圆而动。
自古及今,弈者无同局。
《传》曰:“日日新。
”故宜用意深而存虑精,以求其胜负之由,则至其所未至矣。
译文万事万物的数量,总是从一开始。
围棋的路数,总计为三百六十一。
所谓一,这是其他数产生的依托,把握了这个根本才能控制四方。
所谓三百六十,这是模拟周天的数目。
分成四个角,这是模拟四季的数目。
每角各分九十路,这是模拟每一季的天数。
周围七十二路,这是模拟时令的变化。
枯棋三百六十,白子和黑子各占一半,旨在仿效阴阳。
棋局的线、路叫做棋盘,线、路交错所构成的方格称之为拐。
棋局是方形的、静态的,棋子则是圆形的、运动的。
从古到今,对弈中从未出现过相同的棋局。
文字记载:“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所以,棋手应该用意深微,考虑周密,以探求胜败的原因所在,只要这样做了,就能够达到前人未曾达到的水准。
枯棋:〈玄玄棋·棋经十三篇〉严德甫、晏天章注:“枯棋,韦宏嗣〈博弈论〉有‘枯棋三百’之语,其义不详。
或曰,古者棋局棋子,皆以木为之,故曰枯棋。
”得算篇第二原文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
故计定于内而势成于外。
战未合而算胜者,得算多也。
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战已合而不知胜负者,无算也。
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由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所谓围棋,以常规的方式形成态势,以随机应变的机智制服敌手,所以必须胸有成竹并体现在布局上。
双方还未交手而计策占上风的,他得胜的可能性就大;反之,计策处于劣势的,得胜的可能性就小。
双方已经交手而不能判断胜负的,只能说是没有谋略。
兵法上说:“多谋者胜,少谋者不胜,何况没有谋略呢?”从这个角度来观察,胜负是一目了然的。
权舆篇第三原文权舆者,弈棋布置,务守纲格。
先于四隅分定势子,然后拆二斜飞,下势子一等。
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与势子相望可以拆五。
近不必比,远不必乖。
此皆古人之论,后学之规,舍此改作,未之或知。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译文开局时,投子布局,一定要抓住主要环节。
先在四角分别布定势子,然后拆二斜飞,下势子时,一等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与势子相呼应可以拆五。
离得近的,不一定相连,离得远的,不一定隔断。
这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后来学棋的人应该遵循的规矩,不按照这去做而另一套,我还没原说过成功的。
〈诗·大雅·荡〉说:“无不有一个好的开始,但很少能有好的结局。
”合战篇第四原文博弈之道,贵乎谨严。
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然。
法曰﹕宁输数子,勿失一先。
有先而后,有后而先。
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
两生勿断,皆活勿连。
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
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子而取势,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因之而自补。
彼众我寡,先谋其生。
我众彼寡,务张其势。
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
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
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
必也,四顾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备。
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袭之意也。
弃小而不就者,有图大之心也。
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
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
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译文围棋之道,贵在谨严。
一流棋手占据腹地,三流棋手占据边缘,二流棋手占据四角,这是棋手们遵循的常规。
其法则是:宁愿输掉几颗棋子,也不要失去先手。
有看起来是先手而实际上落后的,有看起来是后手而实际上占先的。
攻击左边则照顾到右边,攻击右边则照顾到前边。
可以两生的棋不要让对手隔断,如果都是活棋则不必相连。
棋势应开阔,但不可太稀疏;棋路应严密,但不可太局促。
与其舍不得丢子而求活,不如丢子而取得大局的优势。
与其漫无目标地勉强行棋,不如顺其自然地自行补救。
当对手子多而自己的子少是,先考虑活棋的问题。
当自己的子多而对手子少时,一定要抓住时机扩展大局的优势。
善于战胜对手的人并不在局部相争,善于列阵的人并不在局部较量,善于作战的人不会失败,善于失败的人即使失败也不会溃乱。
围棋这门技艺,开始时按常规形成态势,而最终要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所以一定要在确信自己的棋没有漏洞、牢不可破的前提下,才能出于对手的意料之外,乘其不备,突然袭击。
凡是对手无缘无故地自行补救时,就表明他意在进犯突袭;放弃局部的棋子不救时,就表明他意在争夺大局的优势。
随手投子的人,那是没有谋略的棋手。
不假思索而仓促应对,这是走向失败的路。
〈诗·小雅·小宛〉:“小心谨慎,又害怕,又发愁,好像脚下是万丈深谷一般。
”虚实篇第五原文夫弈棋,绪多则势分,势分则难救。
投棋勿逼,逼则使彼实而我虚。
虚则易攻,实则难破。
临时变通,宜勿执一。
《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译文说到下棋,头绪多自然力量分散,力量分散则难于救活。
投子不要迫近,过于迫近,便会造成对手厚实而我方薄弱的局面。
薄弱就容易遭受攻击,厚实就难以打开缺口。
因地制宜,不要过于拘泥。
文字记载:“见到合适的机会就前进,知道难于成攻便后退。
”自知篇第六原文夫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
故知己之害而图彼之利者,胜。
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
以逸待劳者,胜。
不战而屈人者,胜。
《老子》曰﹕“自知者明。
”译文富于智慧的人,在事物发生前就能看出动向,愚昧的人,即使事情已经完成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所以,清楚我方所常受到的威胁,再来谋划占对方的便宜,能够取胜。
知道何时可以战、何时不可以战,能够取胜。
清楚多子与少子的用场,能够取胜。
作好充分的准备,迎战准备不充分的,能够取胜。
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到来攻的对手势头减弱后再出击,能够取胜。
不在局部激烈争夺而从整体上压倒对方的棋势,能够取胜。
《老子》说:“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
”审局篇第七原文夫弈棋布势,务相接连。
自始至终,着着求先。
临局离争,雌雄未决,毫厘不可以差焉。
局势已赢,专精求生。
局势已弱,锐意侵绰。
沿边而走,虽得其生者,败。
弱而不伏者,愈屈。
躁而求胜者,多败。
两势相违,先蹙其外。
势孤援寡,则勿走。
机危阵溃,则勿下。
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
误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
能审局者多胜。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文说到下棋布置阵势,务必在整体上连成一气。
自始至终,着着求先。
一旦面对棋盘较量高下,胜负未分,一毫一厘的差错也不能出。
如果大局已占上风,则一心一意地求生;如果大局已处于劣势,那就勇往直前地侵占对手的棋路。
顺着边缘走棋,即使活了,也仍旧不免失败。
处于劣势而不承认,局面将更加难以挽回。
心情急躁,一味求胜,这样的人,大多都会失败。
双方相互围攻的时候,先压迫对手的外部。
倘若被围而又势孤援少,就不要逃跑了;倘若机危阵溃就不要下了。
所以,围棋中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的说法。
使人犯错误的可能性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向成攻的路却只有一条,只有那些仔细了解棋局特点、认真估计情况变化的人,才能经常得胜。
《易·系辞下》说:“事物处于穷尽即须改变,改变然后能开通,开通才能久长。
”度情篇第八原文人生而静,其情难见;感物而动,然后可辨。
推之于棋,胜败可得而先验。
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
不争而自保者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
因败而思者,其势进;战胜而骄者,其势退。
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敌而不知敌之攻己者,损。
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虑散。
行远而正者吉,机浅而诈者凶。
能畏敌者强,谓人莫己若者亡。
意旁通者高,心执一者卑。
语默有常,使敌难量。
动静无度,招人所恶。
《诗》云﹕“他人之心,予时度之。
”译文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是静态的,其所思所虑,难于发现,但一与外界事物接触,便产生喜怒哀乐等反应,然后才能清楚地加以辨析。
根据这一道理来推测下棋,胜败也是可以预先观察出的。
其法则是:谨慎、稳重而不贪的,多得;轻随便而贪婪的,多失。
不贸然相争而加强防御,多胜;一味杀夺而不顾后果的,多败。
因为失败而回想、检查其错误的,棋艺能够长进;因为胜利而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棋艺必然减退。
寻求自己的毛病而不寻求他人的毛病,对己有利;只顾攻击对手而不知道对手在进攻自己,对己有害。
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棋局上,其思虑必然周密;心灵为种种杂事所纠缠,其思虑必然散缓。
目标远大而下正直,吉利;心机浅隘而奸诈,不吉利。
能够承认对手的实力的,是强大的人;以为他人不知自己的,灭亡。
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从而能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的,棋艺高;固执不变,迂执到愚蠢地步的棋艺低。
说话和沉默保持常态,使对手难于测度。
行动如静止没有分寸,只能招致他人的厌恶。
《诗·小雅·巧言》说:“他人心里在想什么,我不妨加以揣测。
”斜正篇第九原文或曰﹕“棋以变诈为务,劫杀为名,岂非诡道耶?”予曰﹕“不然。
”《易》云﹕“师出以律,否藏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