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东南海域的断层分布及潜在地质灾害分析

合集下载

香港典型地质遗迹资源与地质公园建设

香港典型地质遗迹资源与地质公园建设

·147·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年 第 3 期 专刊
修编技术要求,地质遗迹可以分为 7 个大类、25 个类和 55 个亚类。在香港地质公园内,主要有四大类地质遗迹,包 括有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和地貌景观。其中最具 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主要有 8 个,它们分别构成 了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年 第 21 卷 第 3 期 专刊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 21 No. 3 2011
香港典型地质遗迹资源与地质公园建设
方世明1 伍世良2 李江风1
(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香港)
摘要 香港素以金融、商业贸易中心闻名于世界,但香港境内所发育的曲折有致的岩石海岸、幽远宁静的海滩、巍峨多姿的群山、造型
奇异的岛礁,弥足珍贵的自然生态和地质遗迹资源却鲜为人知。本文在对香港地质概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香港地质遗迹资
源进行系统分类和对比分析,指出西贡万宜水库至果洲群岛方圆近 150 km2 范围内发育的十分典型、极具规模的六方柱状节理构造
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这三大类岩石在香港均发育 和出露,但出露面积最为广泛的是火成岩,包括火山岩和 侵入岩,它们 的 分 布 范 围 占 据 了 香 港 面 积 的 85% 左 右。 沉积岩和变质岩在香港的分布非常局限,主要集中在新界 北部地区和零星散布在赤门海峡两侧以及大屿山岛的本 缘。根据目前的资料,香港境内缺失中生代三叠纪、早古 生代及更早时期的地层和岩石记录。泥盆纪的沉积岩是 目前香港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而新界东北部平洲岛上古 近纪( 以前称为“早第三纪”) 的沉积岩则是香港最年轻的 岩石[5]。

香港地区晚更新世的构造活动性

香港地区晚更新世的构造活动性

S t i mu l a t e d L u mi n e s c e n c e .O S L ) 年 龄 的测 定 由新西 兰 V i e 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 r i a 大 学释 光年 龄 实验 室进 行 . 宇
宙 射线 同位 素 ( C o s m o g e n i c N u e l e a r l s o t 0 p e s ,C N) 样 本 的采 集 和年 龄 鉴定 由澳 大利 亚 国立 大
分布恰位于现代 的河谷内,而且两者的走向基本一致 ,两条断裂之间为梭型的台地凸起 目前工作 区发育密茂的灌木 ,基岩和土层都被植被覆盖 。为了探 明断裂与第四纪地层
是 否存 在切 割关 系 ,开展 了钻 探 ( 编 号 Dl — D 5 ) 、槽 探 ( T 1 ) 和浅 井 ( T 2 一 T 5 ) ( 图3 ) 对 山地
第3 3卷
第 2期




V0 1 . 3 3 .No . 2
2 0 1 3年 6月
S OUT H C HI NA J OURNA L OF S E I S MOL OG Y
J u n . ,2 01 3
香 港 地 区晚 更 新世 的构 造 活 动性
丁原章 1 , 2 , 3 ,邓丽君 4 ,王俊 晖
1 河沥背西北 向断层 的新活动
河 沥 背西 北 向断层 研 究 工 作 区位 于香 港 沙 田火 炭 西北 大 约 2 k m l 1 ] 在河 沥 背 村 以北 断 层 分 成两 条 近 于相 互 平行 的断 裂 ,并 且使 其 两侧 的基 岩 ( 主要 为 侏 罗纪 火 山岩 )形成 左 旋 水 平 错 动 。在 两条 断 裂之 间形成 梭 型 断块 ,其最 大 宽度 4 0 m( 图2 ) 。河沥 背 西北 向断层 的

与香港地区地震危险性相关的汶川地震灾害调查的五点认识

与香港地区地震危险性相关的汶川地震灾害调查的五点认识
与 喷发 的成 因模式
在 本文 中 ,笔 者将 简要 地 介 绍与 香港 地 区地 震危 险性 相 关 的汶 川 地震 灾 害 调查 的五 点
收 稿 日期 :2 1 — 2 2 000 —0 基 金 项 目 :国家 9 3项 目 ( 0 8 B 2 8 0 和香 港 大 学 基 础科 研 种 子 基 金 ( 0 8 5 1 ) 7 2 0 C 4 50 ) 2 0 1 9 6 1 1 作 者 简 介 :岳 中 琦 ,男 ,1 6 9 2年 生 ,副教 授. 要从 事 地震 地质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岩 土 工 程 和 岩 土 力 学 主 教 学 和 科 研 工 作 . - a : u z @h u k E m i yeq k . . l h
第3卷 l
第 2期
华 南 地 震
Vo . , . 1 31 No 2
2 t 年 6月 01
S OUT H CHI NAJ OUINA E S % L OFS lM0L Y 0G
Jn 2 1 u ., 01
与香 港 地 区地震 危 险性 相 关 的汶 川 地 震 灾 害调 查 的五点 认 识
震 地 质灾 难 。这 次 地震 造 成 了6 2 92 5人 死亡 、3 46 3人受 伤 和 1 2 7 4 79 3人 失 踪 ,导 致 了 1
万亿 元 ( 民 币 )直 接经 济损 失 。受灾 面 积达 到 4 人 4万平 方公 里 ,受 灾 人 口 46 4万人 ,龙 2
门山重灾 区面 积有 l . 25万平 方公里 。地 震直 接损毁 了大 量建 筑物 ,导致 了大 量 的 山体 崩塌 、 滑坡 、滚 石 、堰 塞湖 、地裂 、地 鼓 、大量 山体 的开裂 与松 动等次 生地 质灾 害 。

南海北部海域1∶100万灾害地质因素分布图编制

南海北部海域1∶100万灾害地质因素分布图编制

南海北部海域1∶100万灾害地质因素分布图编制刘鑫;石要红;马胜中【摘要】以灾害地质出现的空间为主线,将海洋灾害地质因素分为海岸带灾害地质因素、海底表层灾害地质因素、浅层灾害地质因素以及构造灾害地质因素4大类型。

利用数字化编图技术对新旧资料进行处理,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确保编图质量;各灾害因素在MapGIS基础平台上以点、线、面3种图元表示,根据其类型进行分层设计并统一成图;并简要分析了区域海洋灾害地质因素的分布特征及范围,以期为我国海底勘测、科学研究及防灾减灾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名称】《地理空间信息》【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4页(P151-153,162)【关键词】地质灾害因素;南海北部;数字编图;MapGIS平台【作者】刘鑫;石要红;马胜中【作者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075;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075;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南海位于地球上2个最大的自然灾害带——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的交汇处, 是我国海洋灾害地质条件最为复杂、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最大的海区。

南海北部又是我国海上油气开发和工程建设的重要区域,由于海底地质条件差异较大,由海底不稳定造成的地质灾害事件屡有发生。

随着海洋开发及防灾减灾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编制区域海洋灾害地质图对海洋平台搭建和海底管道铺设等海底工程均有重要意义。

国外海洋地质研究工作起步较早,欧洲、美国及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小比例尺、近海海底调查已基本结束,特别是针对威胁海上石油平台的近海海底斜坡调查研究[1,2]。

我国海洋灾害地质调查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与国外也有一定的差距。

80年代以来,我国在南海的海洋灾害地质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包括《南海北部地质灾害及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评价》[3];1∶200万南海地质灾害图;南海珠江口盆地油气开发区1∶20万海洋工程地质调查,发现了位于陆架和陆架坡折区存在1 000 km2的海底滑坡区[4,5]。

华南沿海若干活动断裂带的比较构造研究

华南沿海若干活动断裂带的比较构造研究

华南沿海若干活动断裂带的比较构造研究
张虎男;吴堑虹
【期刊名称】《地质论评》
【年(卷),期】1991(037)001
【摘要】@@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华南沿海地区进行了地面地质调查和显微构造研究,从而对华南沿海的深圳-五华断裂带,吴川-四会断裂带,合浦-北流断裂带和钦州-灵山断裂带的形态参数、性质、活动期次、活动方式及其变换等进行了比较构造研究,并对某些断裂的近期活动的幅度和速率作了概略的佶算.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断裂的规模越大,它们的活动性越强.但是,对于同一条断裂带,由于边界条件的差异,沿带的活动强度是不一致的.这种差异还导致各断裂带的活动强度和活动方式、期次在时间上的不同步.至于破坏性地震的发生.除了它们在断裂带上所处的特定的构造部位外,介质条件与其密切相关的变形特征,都是决定性的因素.【总页数】12页(P12-23)
【作者】张虎男;吴堑虹
【作者单位】广东省地震局,广州;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川滇地区若干活动断裂带整体的强地震复发特征研究 [J], 易桂喜;闻学泽;徐锡伟
2.华南沿海主要活动断裂带的比较构造研究 [J], 张虎男;吴堑虹
3.活动断裂带断层泥的纳微米构造研究方法 [J], 王雷;晁洪太;王志才;付俊东;万永魁;杨传成;吴頔;刘军
4.山西交城活动断裂带中段地裂缝的构造控制效应研究 [J], 张忠义;朱继良;孙银行;张建国;张普斌;肖文进;贾润幸;秦帮策;杜杰
5.山西交城活动断裂带中段地裂缝的构造控制效应研究 [J], 张忠义;朱继良;孙银行;张建国;张普斌;肖文进;贾润幸;秦帮策;杜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港东南海域的断层分布及潜在地质灾害分析

香港东南海域的断层分布及潜在地质灾害分析

第9卷 增 刊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V o l19 N o 1998年11月TH E CH I N ESE JOU RNAL O F GEOLO G I CAL HA Z A RD AND CON TROL N ov11998香港东南海域的断层分布及潜在地质灾害分析冯志强 刘宗惠 王 群(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市,510075) 提要 香港东南海域,在水深63m区域内,基岩埋藏深度可达600m,晚第四纪沉积厚度10-48m,由上而下可划分为A1、A2及A3三个层组,A1层厚6~13m,为浅海相粉砂质粘土及粘土质粉砂,14C年代为9000年以来的全新世沉积;A2层厚0-20m,为河湖相粉砂质粘土及砂砾石沉积,底部有一侵蚀面; A3层厚2~20m,为海陆交互相砂泥互层及砂砾沉积,与下伏地层间为不整合接触。

在这一海区已发现多条活动断层,其中主要有4条,呈N EE向及E W向分布,长10~20km,位于海底以下40~120m,它们对晚第四纪沉积的分布有控制作用,并与地震活动有密切关系,说明南海北部近岸断裂带是本区潜在地质灾害的主导因素。

即将开展的“珠海~深圳近岸海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防治的调查研究”项目将为本区地质灾害防治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更详细的基础资料。

关键词 香港 海区 断层 地质灾害。

Ξ前 言珠江三角洲区是我国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在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挑战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持续发展尤其需要重视环境的制约。

在规划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和各类海洋工程的构筑时,应认真考虑本区的海洋地质环境条件及潜在的地质灾害分布。

本文根据我局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界外的东南部海域所做的物探调查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该区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作综合分析。

一、第四纪地质高分辨率地球物理勘探系统所获得的浅层剖面和单道地震资料揭示了本区第四纪自上而下主要有层A、B、D、E、F五个反射层序,层C缺失,其下的层D和层E、F也有分Ξ第一作者简介:冯志强,男,1935生,教授级高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技术顾问兼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海洋地质灾害专业研究会副主任委员。

香港的新构造断裂活动与天然山体滑坡关系的初步研究

香港的新构造断裂活动与天然山体滑坡关系的初步研究

香港的新构造断裂活动与天然山体滑坡关系的初步研究
李进华;邓丽君;王俊晖;丁原章
【期刊名称】《华南地震》
【年(卷),期】2008(28)2
【摘要】香港沙田河沥背地区西北向断裂的左旋错断构造运动,在断裂两分支之间造成转变挤压型地块抬升,形成一菱形地垒.表土层大致均匀分布在地垒及其两侧地区,并且没有被西北向断裂错动.而表土层所覆盖的古台地亦没有经过明显剥蚀.待得到河沥背表土层及邻近黄竹洋村天然山体滑坡定年结果资料,即可以给出河沥背断裂最新错动年龄范围及断裂活动与区内天然山体滑坡事件的相互关系.
【总页数】10页(P108-117)
【作者】李进华;邓丽君;王俊晖;丁原章
【作者单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处,中国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处,中国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处,中国香港;广东省地震局,广东,广州,51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4
【相关文献】
1.蔗头山山体滑坡与构造关系研究 [J], 万昌林
2.龙门山山前大邑断裂活动时代与最新构造变形样式初步研究 [J], 董绍鹏;韩竹军;尹金辉;李峰;安艳芬
3.天水山体滑坡形成条件初步研究 [J], 沈妍昱;张莉;李聃
4.强震区断裂活动与大型滑坡关系研究 [J], 张永双;苏生瑞;吴树仁;石菊松;孙萍;姚鑫;熊探宇
5.中国香港双语儿童初步阅读能力与语音、文字加工关系的研究 [J], 钟毅
平;Catherine Mcbride-Chang;Connie Suk-Han Ho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粤港地震的分布规律及防范对策初探

粤港地震的分布规律及防范对策初探

粤港地震的分布规律及防范对策初探
杨超群
【期刊名称】《广东地质》
【年(卷),期】1999(14)4
【摘要】广东及香港的地震与板块构造背景息息相关,并可划分为东,西,中三个地震带,东带位于大埔-海丰断裂南京的粤东沿海一带,属西环太平洋地震带主带西侧的影响带,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有关;西分布于广西灵山至广东阳江北西西向连线南西侧的粤西沿海一带,属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印度尼西亚地震带主带北东侧的影响带,与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有关;
【总页数】11页(P1-11)
【关键词】地震分带;板块构造;防范对策;粤港;地震
【作者】杨超群
【作者单位】广东省地质矿产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2;P315.9
【相关文献】
1.从G—R线性分布律到二次分布律—非平均样本集上的地震活动概率分布规律探讨 [J], 涂鹃;罗久里
2.中部日本内陆灾害地震时空分布的规律性:地震矩释放速度与地震预报 [J], 金折裕司;旭方
3.地震分布规律研究(3)—中国大地震分布的第三条直线区域 [J], 韩谢;胡文祥;;
4.地震分布规律研究(4)—中国大地震分布的第四、五条直线区域 [J], 付梦蕾;韩谢;曲有乐;胡文祥;;;;
5.地震分布规律研究(5)——太平洋两岸大地震和火山分布规律初探 [J], 付梦蕾;闵清;胡文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港地区边坡不稳定因素及其预报方法

香港地区边坡不稳定因素及其预报方法

香港地区边坡不稳定因素及其预报方法
卢博;李赶先
【期刊名称】《南海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1999(000)001
【摘要】简要介绍香港地区的大气环境和区域地质概况,分析诱发山坡、边坡不稳定的因素,以及预报边皮岩土液化和滑动的技术方法。

【总页数】5页(P54-58)
【作者】卢博;李赶先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
【相关文献】
1.不稳定边坡的评价方法分析 [J], 眭鹏程
2.不稳定边坡崩滑地质灾害常见治理方法研究 [J], 李玉明
3.高填方边坡的不稳定性因素及治理措施研究 [J], 何兴熠
4.边坡不稳定性因素及防护措施综述 [J], 廖继彪;孙乐瑞;赵碧岑
5.潜在不稳定边坡复合式主动加固方法研究 [J], 李培锋;李斯涛;李春;袁从华;廖明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方之珠”的地质奇观

“东方之珠”的地质奇观

“东方之珠”的地质奇观提起香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繁华拥挤的商业街、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和灯火璀璨的海港夜景;其实,在这颗美丽的“东方之珠”上,还分布着许多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亿万年来的地质作用在香港创造了火山地貌、沉积地貌、海岸侵蚀地貌等千奇百怪的地质景观。

这一切都要从史前那场火山大爆发说起。

超级火山地质学家通过研究香港的地层发现,这里经过复杂的海陆变迁:早在4亿年前,开始有陆地形成;大约2亿年前,又变为一片汪洋;之后,历经多次火山喷发、三角洲沉积等各种内外力作用,才形成如今这颗“东方之珠”。

香港最近一次火山喷发是在1.4亿年前。

喷发的这座火山位于西贡区粮船湾,强烈的喷发产生了大量的火山灰和熔岩,据地质学家估算,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和熔岩总量超过1300立方千米,几乎相当于地球上近2500万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超级火山(多巴火山)喷发喷发量的一半。

火山喷发结束之后,塌陷形成的巨大的破火山口直径超过20千米。

现今香港保存下的许多地质奇观都是这次火山喷发的结果。

2009年,香港东北部建立了国家地质公园。

两年之后,该公园成功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

它也是我国第26个世界地质公园。

在我国现有的41座世界地质公园中,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是面积最小的一个,总面积只有49.85平方千米,分为西贡火山岩园区和新界东北沉积岩园区两部分,其中,西贡火山岩园区的地质遗迹以火山岩柱状节理为主,包括粮船湾、瓮缸群岛、果洲群岛和桥咀洲4个景区;新界东北沉积岩园区则以沉积地貌为主,包括东平洲、印洲塘、赤门和赤洲-黄竹角咀景区。

火山地貌在香港的西贡区,有许多天然岩柱,覆盖面积达100平方千米。

这些岩柱呈规则的六棱状,平均直径1.2米,有的超过3米,高度通常在40~50米,最高者超过百米,有些近于垂直,有些遭到褶曲的影响而变成了“S”形。

其中,最壮观的六方岩柱位于万宜水库附近。

为了便于游客观赏,当地专门建设了一条1400米长的地质步道。

游客沿着步道缓缓前行,千奇百怪的岩柱、岩脉、褶皱、断层纷纷映入眼帘,令人惊叹不已。

香港大屿山岛自然滑坡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子浅析

香港大屿山岛自然滑坡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子浅析

香港大屿山岛自然滑坡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子浅析
许增旺
【期刊名称】《自然灾害学报》
【年(卷),期】2001(10)4
【摘要】香港地处热带高温多雨强风化区,且地形陡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导致滑坡灾害成为香港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许多针对香港滑坡的研究侧重于研究人工斜坡上发生的滑坡,由于自然滑坡难以调查,很少有人从区域的尺度来研究自然滑坡.然而,几十年的研究和调查表明,自然地表滑坡确实代表着一种自然灾害.大屿山岛是香港地区最大的离岛,保存着相对完整的自然状态,是研究香港地区自然滑坡的理想研究区.本文利用多年航片解译的滑坡数据,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屿山岛自然地表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滑坡与地形、地貌、地质、土地利用和植被等相关影响因子的关系.【总页数】8页(P76-83)
【关键词】香港;滑坡;空间分布;地理信息系统;地形;地貌;人类活动;地质;土地利用【作者】许增旺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2
【相关文献】
1.影响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森林分布的主要空间因子分析 [J], 卢双珍;喻庆国;曹顺伟
2.自然环境因子影响下普安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 [J], 王金凤;代稳
3.耕地自然质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J], 张超;张海锋;杨建宇;赵龙;蒋坤萍;杜贞容
4.庙岛群岛南五岛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J], 池源;石洪华;王晓丽;李捷;丰爱平
5.基于环境因子AI-GIS方法的天然滑坡危险性预测——以香港大屿山岛为例 [J], 单新建;叶洪;李焯芬;陈国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港-大亚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孢粉分布规律

香港-大亚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孢粉分布规律

香港-大亚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孢粉分布规律
陈炽新;邓韫;郑卓;张华
【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
【年(卷),期】2004(023)002
【摘要】对香港-大亚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蕨类孢子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木本植物花粉,而草本植物花粉含量较少,这一结果总体上与岸区丘陵低地植被受人为干扰破坏后的表土孢粉组合特征一致.大亚湾和大鹏湾的孢子沉积离岸越近含量越高,湾内的沉积规律与海流和沉积粒度的分布有关.香港海域则在靠伶仃洋一侧孢子含量较高,反映了蕨类孢子以径流搬运为主.此外,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花粉总量离岸越远含量越低,松属在木本植物中占优势,其相对含量向外海增加.【总页数】7页(P75-81)
【作者】陈炽新;邓韫;郑卓;张华
【作者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0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6.223
【相关文献】
1.南黄海西部表层沉积孢粉分布规律及成因研究 [J], 彭玉琼;魏明建;徐岱楠;蔡茂堂;刘超;刘兆文
2.北海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DDTs、PCBs的分布、来源与生态风险分析 [J], 刘保良;陈旭阳;魏春雷;高劲松;冀春艳
3.东海内陆架泥质体远端表层沉积物孢粉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意义 [J], 袁忠鹏;胡刚;王永红;黄畅;贾仲佳;梁伟强;彭锦
4.三亚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张从伟;瞿洪宝;熊元凯;韩孝辉;龙根元;仝长亮
5.台湾海峡西北部表层沉积孢粉分布规律及其地质意义 [J], 荆夏;陈芳;李顺;孙桂华;崔兆国;钟和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港陆架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香港陆架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香港陆架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Fyfe,JA;面贤彪
【期刊名称】《广东地质》
【年(卷),期】1998(013)001
【摘要】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和钻了连续取样方法研究香港地区覆盖于风化在岩之上的近滨第四纪沉积,可将其分为4个组。

位于最底部的为赤Lie角组,岩性主要为河相的砂和泥,沉积年龄大多数早于距今13000a,即处于中更新世(氧同位素第6期)海平面低水位期;地层顶面具有特征的河或潮间侵蚀面。

赤Lie角组之上覆地层为代表海侵环境的细粒相沉积物(深屈组),形成于海平面标高与现有相当的Eem间冰期(5期e阶段)。

在香港东南
【总页数】10页(P51-60)
【作者】Fyfe,JA;面贤彪
【作者单位】香港地质调查组;香港地质调查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6.22
【相关文献】
1.末次冰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反映的海平面变化 [J], 郑妍;郑洪波;王可
2.南海北部大陆架莺琼盆地新生代海平面变化 [J], 谢金有;祝幼华;李绪深;麦文;赵鹏肖
3.路易斯安那州西南部大陆架晚第四纪海平面的波动... [J], Suter,R;王建芬
4.马尔马拉(Marmara)南部陆架的海平面变化和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J],
Ergin,M;蓝先洪
5.IODP313航次——新泽西(New Jersey)浅海陆架:确定沉积物建造和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晚侏罗世荔枝庄组岩石组合及其成岩地质过程解析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晚侏罗世荔枝庄组岩石组合及其成岩地质过程解析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晚侏罗世荔枝庄组岩石组合及其成岩地质过程解析姜杨;杨家明;杨祝良;沈加林;马雪;陈羽岚;钱迈平;邢光福;余明刚【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16(062)003【摘要】中国东南大陆晚侏罗世地层普遍缺失,仅零星见于个别地区,香港新界东北的荔枝庄组即为其一.荔枝庄组出露于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沉积岩园区的荔枝庄地区,自下往上由火山岩—沉积岩—火山岩组合而成,沉积岩中发育大型包卷层理和滑塌构造等典型沉积构造,是香港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晚侏罗世火山—沉积岩系.通过实测地层剖面研究,确定其成岩过程大体上可划分为早期普林尼式火山爆发、中期破火山口湖相沉积和晚期普林尼式火山爆发三个阶段,以湖相沉积作用为主、火山喷发作用为辅;受晚期火山岩浆活动的影响,沉积岩层普遍发生硅化或炭化.荔枝庄组独特的岩石组合与形成的古地理环境,为探讨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火山活动—沉积作用方式与成岩过程,提供了难得的研究实例.【总页数】11页(P759-769)【作者】姜杨;杨家明;杨祝良;沈加林;马雪;陈羽岚;钱迈平;邢光福;余明刚【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210016;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210016;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210016;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210016;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210016;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210016;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中国香港世界地质公园——《二○一四年香港通用邮票》简介 [J], 婕妤;2.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粮船湾组火山岩岩石学研究 [J], 邢光福;吴振扬;陶奎元;伍世良;陈荣;姜杨;李龙明;余明刚3.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观—碎斑熔岩石柱林特征(一) [J], 邢光福;杨祝良;沈加林4.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粮船湾组碎斑熔岩柱状节理构造特征 [J], 王存智;朱清波;杨祝良;沈加林;姜杨;靳国栋;周效华;时磊5.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观—碎斑熔岩石柱林特征(二) [J], 邢光福;杨祝良;沈加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港区域地层划分

香港区域地层划分

香港区域地层划分李晓池【期刊名称】《资源调查与环境》【年(卷),期】2012(033)004【摘要】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previous researches,this paper takes 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evolution in Hong Kong as main clue and renewedly establishes the stratigraphic columns since Devonian.In addition,It discusses some major stratigraphic units,especially some newly established stratigraphies in recent years.The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in Hong Kong to those in southern China,especially those in Guangdong Province has been discussed and some contents on further stratigraphic work in Hong Kong are made in this paper.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establish a brief review about the stratigraphy in Hong Kong,so that readers can quickly grasp the overview of regional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in Hong Kong,as well as basic geological evolution in Hong Kong.%本文在研究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以香港地区的地质演变历史为主要线索,重新拟定了泥盆纪以来香港的地层层序;对各主要地层单位,尤其是近年来新建的地层单位进行了讨论;将香港的地层与广东和中国南方进行了对比,并对香港今后进一步地层工作的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香港地区晚第四纪环境的几个问题

香港地区晚第四纪环境的几个问题

香港地区晚第四纪环境的几个问题黄镇国;张伟强;陈特固【期刊名称】《热带地理》【年(卷),期】1997(17)2【摘要】香港的"潜在"植物区系及顶极植被与爪哇及印度相似。

香港的红树林组成逊于海南但胜于闽南。

海相层中有现今仅见于海南的陆均松和海桑.海相层中有红茄冬、角果木、榄李,而现今仅见榄李.中全新世香港有海滩岩发育.上述现象表明香港属于热带北部,历史上热带性比今更强。

香港及邻近海域11个剖面揭示q以来有3个海相层,经历3次重大的海陆变迁.据验潮记录,近三四十年海平面上升率为1.64士0·25mm/a,若与澳门的验潮系列接口,1925~1996年海平面上升率为1.8mm/a。

香港的"上升海滩"尚存疑,地震活动水平低,反映构造基本稳定,故1.6~1.8mm/a可视为珠江口绝对海平面上升率的平均值。

【总页数】7页(P157-163)【关键词】晚第四纪;环境;香港;古植物;地层【作者】黄镇国;张伟强;陈特固【作者单位】广州地理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14.663【相关文献】1.江苏南通地区晚第四纪下切河谷沉积与环境演变 [J], 林春明;张霞;邓程文;王红;冯旭东;刘芮岑2.渤海地区晚第四纪环境演化与第四纪滨海相地下卤水的形成 [J], 马龙;于洪军;王树昆;姚菁3.乌兰盖盆地高日罕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J], 徐华;王欢;张峰龙;鲁守刚;赵淼;崔海超;王锡魁4.杭州湾南岸慈溪地区晚第四纪沉积与古环境演化 [J], 林清龙;林楠;马宏杰5.珠江三角洲万顷沙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相与古环境演变 [J], 王建华;曹玲珑;王晓静;杨小强;阳杰;苏志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港现代海平面变化及其影响(英文)

香港现代海平面变化及其影响(英文)

香港现代海平面变化及其影响(英文)
严维枢
【期刊名称】《热带地理》
【年(卷),期】1997(17)2
【摘要】潮汐站资料分析表明香港地区海平面每年以1mm的速度上升.然而,在沿海填海地区,由于受长期地面沉陷的影响,下沉速度超过上升速度,导致海平面明显相对上升.受大规模地面沉陷的影响,填海区在台风暴潮期间极易受海水浸淹.为了有助于未来海岸的开发,建议利用现有技术水平的测量方法,包括卫星测高和激光测距方法等,对填海区进行长期连续的地面沉陷监测.对下沉问题提出预警,以便采取措施,如修筑海堤、建抽水站等,以抵御海水入侵造成的灾害.【总页数】6页(P173-178)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香港;潮汐;风暴潮;地面沉降
【作者】严维枢
【作者单位】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1.23;X43
【相关文献】
1.现代中国海平面变化及对滨海自然灾害的影响 [J], 张业成
2.由TOPEX/Poseidon和验潮站监测香港海平面变化 [J], 胡志博;郭金运;谭争光;常晓涛
3.香港西贡滨珊瑚REE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J], 刘羿;彭子成;韦刚健;陈特固;P.O. Ang;贺剑峰;刘桂建
4.中国现代海平面变化及影响 [J], 刘振夏
5.香港/澳门近72年海平面变化曲线 [J], 黄镇国;张伟强;陈特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港中生代火山作用的构造背景和构造控制

香港中生代火山作用的构造背景和构造控制

香港中生代火山作用的构造背景和构造控制
Cam.,SDG
【期刊名称】《广东地质》
【年(卷),期】1998(013)003
【摘要】香港中侏罗-早白垩酸性火山岩和花岗岩类侵入体,是展布于中国东南部的NE向燕山构造浆带的一部分,香港火山碎屑沉积充填线状排列的喇叭形火山口和椭圆形破火山口,岩浆是通过裂隙充填到复杂的断裂和剪切带中,形成岩墙杂岩体和花岗岩类侵入体,岩墙显示了破火山口的边界,火山口,破火山口,岩墙和侵入体的空间分布和几何形态,受到4期火山活动和侵入活动期间的构造所控制,EW向和NEE向的拉伸和转换拉张作用主导,随时间的
【总页数】10页(P69-78)
【作者】Cam.,SDG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7.2
【相关文献】
1.沽源-红山子地区中生代火山作用与铀成矿关系 [J], 吴仁贵;于振清;申科峰;姜山;徐喆
2.浙闽边界区晚中生代火山作用时序与过程分析 [J], 段政;邢光福;余明刚;赵希林;靳国栋;陈志洪
3.中国东南沿海及其邻侧中新生代火山作用的构造背景及有关的成矿作用 [J], 杨
超群
4.西藏及腾冲地区晚新生代火山作用的构造背景 [J], 王瑜
5.扬子地块西南缘区域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和矿床形成的构造控制 [J], 吴学益;吴惠明;李省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海岸带晚第四纪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图的几点说明

中国海岸带晚第四纪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图的几点说明

中国海岸带晚第四纪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图的几点说明
张明书
【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卷),期】1997(17)1
【摘要】本文公布了试编的1∶500万(缩小一倍)中国海岸带晚第四纪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图。

【总页数】4页(P101-104)
【关键词】海岸带;晚第四纪;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图
【作者】张明书
【作者单位】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X141
【相关文献】
1.台湾海岸带晚第四纪事件沉积新知 [J], 张明书;陈民本
2.天津滨海新区南部海岸带晚第四纪沉积物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J], 裴艳东;王国明
3.海岸带晚第四纪地质新思考 [J], 张明书
4.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与地震地质灾害的关系 [J], 卢海峰
5.中国海岸带晚第四纪地质研究中的问题与进展 [J], 张明书;李绍全;刘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 增 刊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V o l19 N o 1998年11月TH E CH I N ESE JOU RNAL O F GEOLO G I CAL HA Z A RD AND CON TROL N ov11998香港东南海域的断层分布及潜在地质灾害分析冯志强 刘宗惠 王 群(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市,510075) 提要 香港东南海域,在水深63m区域内,基岩埋藏深度可达600m,晚第四纪沉积厚度10-48m,由上而下可划分为A1、A2及A3三个层组,A1层厚6~13m,为浅海相粉砂质粘土及粘土质粉砂,14C年代为9000年以来的全新世沉积;A2层厚0-20m,为河湖相粉砂质粘土及砂砾石沉积,底部有一侵蚀面; A3层厚2~20m,为海陆交互相砂泥互层及砂砾沉积,与下伏地层间为不整合接触。

在这一海区已发现多条活动断层,其中主要有4条,呈N EE向及E W向分布,长10~20km,位于海底以下40~120m,它们对晚第四纪沉积的分布有控制作用,并与地震活动有密切关系,说明南海北部近岸断裂带是本区潜在地质灾害的主导因素。

即将开展的“珠海~深圳近岸海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防治的调查研究”项目将为本区地质灾害防治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更详细的基础资料。

关键词 香港 海区 断层 地质灾害。

Ξ前 言珠江三角洲区是我国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在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挑战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持续发展尤其需要重视环境的制约。

在规划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和各类海洋工程的构筑时,应认真考虑本区的海洋地质环境条件及潜在的地质灾害分布。

本文根据我局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界外的东南部海域所做的物探调查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该区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作综合分析。

一、第四纪地质高分辨率地球物理勘探系统所获得的浅层剖面和单道地震资料揭示了本区第四纪自上而下主要有层A、B、D、E、F五个反射层序,层C缺失,其下的层D和层E、F也有分Ξ第一作者简介:冯志强,男,1935生,教授级高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技术顾问兼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海洋地质灾害专业研究会副主任委员。

布。

11层A:是调查研究的重点层序,依据浅层剖面特征又细分出A1、A2和A3三个小层,其特征如下:A1层:呈灰白-灰黑色并嵌有黑色斑点的弱反射层,全区披盖;地质取样为浅海相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粉砂沉积并夹有贝壳碎片,其最大厚度为13m,具西薄东厚之特征。

A2层:上部为灰黑色强反射层,呈水平层状沉积;下部是灰白色弱反射层,局部出现斜层和杂乱反射。

该层厚度变化较大,0~20m不等。

结合地质取样与邻近钻孔资料推测此层为河湖相粉砂质粘土、粉砂质砂,局部为砂砾沉积,与下伏层之间有一侵蚀面。

A3层:呈浅灰—深灰色,连续性尚好的一套弱反射层,主要为充填式沉积,在侵蚀低洼面上,显示了河道沉积特征,其厚度变化大,薄者2~3m,厚者超过20m,与下伏层呈不整合接触。

从层A厚度图(即A1、A2、A3总厚度)可见此层厚度变化较大,0~48m,总体为西部和东北部薄而中部较厚;在西部岛屿附近0~10m,西南部大于40m,其余地区10~30m。

依据样品的岩性、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生物化石和14C测年资料认为A1层是距今9000年以来的全新世沉积,A2、A3层为晚更新世沉积。

21层B:在单道地震剖面上显示为变振幅、断续、杂乱或不规则的低频反射层或呈中振幅、似平行、较连续的反射层。

该层在西部基岩隆起区缺失,其余地区厚度为10-20m,最厚达40m。

依据地震相分析和邻区钻孔资料对比认为前者属河床相粗碎屑沉积物;后者为细砂-粘土质粉砂沉积。

其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低海面沉积。

31层C在本区尖灭,邻区为灰色粘土质粉砂与砂互层,属浅海相沉积;层D在地震剖面上显示为中频、较连续的平行结构,据邻区钻孔揭露为浅海相灰色粘土质粉砂与砂互层;层E的地震反射特征为低频、弱振幅、连续性稍差,其岩性为深灰色粘土质粉砂与细砂沉积。

上述三个层经对其钻孔取岩芯样的化石、古地磁和热释光分析,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中更新世;层F为粗碎屑层属早更新世。

二、断裂活动1200km的高分辨率物探剖面已揭示出在香港东部海区水深30~35m处,存在一组呈N70°E走向的断层共7条,延伸长度6~20km不等,跨越的宽度约15km,皆是自基岩断至第四系,在地震剖面上可见断层将基岩切割呈地垒、地堑状,均属正断层性质,断距下部大,上部渐渐变小;断层顶部距海底深度为40~120m,已见错断了中更新统地层(图1、图2、图3)。

该组断层要素见表1。

F ig11 D istr ibution of faults i n the southeast sea area out of Hangkong图2 单道地震剖面显示的断层特征(ZX12测线)F ig12 Faults i ndicated by subboto m se is m ic section(li ne ZX12)表1 断层要素表Tab11 Key ele m en ts of faults编号性质走向倾向长度(km)埋藏深度(m)1正断层N EE SE10702正断层N EE NW20603正断层N EE SE161204正断层N EE NW6805正断层N EE SE6806正断层近E W N8407正断层近E W S840图3 多道地震剖面揭示的断层特征(Z D12测线)F ig13 Fault features i ndicated by m ultichannel se is m ic section(li ne Z D12) 据实测资料勾绘的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厚度图(图4)可以看出上述断层对沉积分布的明显控制作用,一些较大厚度的沉积凹陷均分布在断层下降盘,沉积层等厚线的走向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说明晚更新世以来直到全新世早期这组断层仍是十分活跃的。

图4 香港东南海区断层对晚第四纪沉积的控制F ig14 The i m pact Con trol of faults on Quaternary deposits 值得指出的是,在香港以南约100km担杆列岛之南侧,沿N EE和近E W方向分布着一条由一系列正断层和反向正断层构成的断裂带,一般是北盘上升、南盘下降,成阶梯状递次降落形成珠江口盆地的北部边界,称之为“北部断阶带”,该断阶带形成于新生代早期,规模大、断续延伸长达600km ,宽20~40km ,最大断距2000m ,长期活动,断错的最高层位是单道地震层序D ,即中更新世沉积,断层顶端距海底最浅处为25~50m 。

同该断阶带相伴生的有NW 向断裂,如位于北尖岛与担杆岛之间的NW 向断层不但切割了N EE 向断裂带,使岛群间错开排列,而且还可能继续向西北方向延伸,经过香港西南海域后直入珠江口湾内。

三、潜在地质灾害分析1-活动性断裂;2-强震包围区;3-地震危险沟4-地震震中;5-地震影响场图5 香港以南海域地震危险区划图(据:广东省地震局黄日恒)F ig 15 Zon i ng map of se is m olog ical danger reg ion i n the south sea area out of Hongkong珠江口外近岸海域处于地壳的不稳定地区有其地质演化的历史根源。

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表明,海陆之间存在一条古生代时期的板块缝合带,其北为华南陆块,其南为南海陆块,各显示其不同的构造特征和发展历史。

缝合带的位置大体位于20~50m 水深的海区,由于中生代以来历次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而使其面貌复杂化,但已有相当资料可察其踪迹。

从磁异常图上可见海陆之间磁场特征的差异,在香港-汕头近岸海域存在一条强磁负异常带,呈N EE 向展布,在重力异常图上则显示出明显的梯阶带,其位置与负磁异常带相吻合,这是深断裂的特征。

(李唐根,1981)。

中国东部陆地上的一系列N E 向断层延伸至广东海岸后多半向北东偏东方向扭转,和海区构造无法连接。

联系到前述之香港东部海域的断层组及珠江口盆地的北部断阶带,也都是深部构造的反映。

尽管其位置不可能上下重合,但作为一条地壳破碎带来认识是可以立论的。

由于其长期活动的结果,不但控制了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沉积分布及海底地形地貌,而且沿此带存在着一系列的地震活动。

最早的强震记录发生于1067年,迄今已有15次破坏性地震,其中发生在海区的就有1611年粤西电白县外的6125级地震,1874年担杆岛5175级地震,1911年的红海湾6级地震以及1600年和1918年汕头南澳岛海域的7级和715级地震。

广东省地震局称之为“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他们在综合研究了海陆地震资料后指出,担杆岛南面海域是可能发生M S 为7125级地震的危险区(图5),预测震中烈度可达10度,影响深圳市的烈度可达7度。

尽管对影响深圳市的烈度尚有7度或6度之争,但由沿海的这条地壳破碎带产生的潜在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引起的滑坡或海侵、海啸等)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经常想到悬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将会促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设计工程建筑时注意对地质灾害的防范。

四、结束语广东近岸海域是一地壳不稳定区,它是在古生代板块缝合带的基底上发展起来的,经过了中新生代强烈构造运动的改造,直至第四纪仍在活动,断层、地震以及不均衡升降和海侵、滑坡等是该区的主要潜在地质灾害,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即将进行的“珠海~深圳近岸海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防治的调查研究”项目,拟采用遥感、高分辨率地球物探、钻探、锥探、海底沉积取样、环境基线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和精确海上定位等先进的综合调查研究技术,将对本区的海洋地质环境状况和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及其防治作出综合评价,为促进沿海经济的发展提供较详尽的基础资料。

最后,感谢沈郭流高工为本文提供了实测资料,他和杨丽娟、夏真、潘毅及何桥昌等人合作编写的1:20万香港幅海洋工程地质调查报告,是本文中所引实际资料的基础,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1] 冯志强等1南海北部地质灾害及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2] 刘宗惠,庞高存1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第四纪地震地层研究(中国海陆第四系对比研究)1科学出版社,1991[3] 刘宗惠等1南海北部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1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10(5)增刊[4] 刘以宣1华南沿海的活动断裂1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5(3)[5] 刘光鼎,李唐根等1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1科学出版社,1992[6] 曾维军1广州-巴拉望地学断面综合研究1南海地质研究,1991(3)[7] 杨超群等1深圳市区域稳定性评价1地质出版社,1991D istr ibution of faults and Ana lysis for Geo-hazardi n the Southea st Sea Area out of Hong KongFeng Zh iq i ang L iu Zonghu i W ang Qun(Guangzhou M ar i ne Geolog ica l Survey,M i n istry ofland and resources,Guangzhou,510075)Abstract B asem en t rock is bu ried up to600m below seabo ttom in the sou theast sea area ou t of Hong Kong1T he late Q uaternary depo sits in th is area w ere abou t from10to48m th ick based on the geophysical data,and can be divided in to th ree layer as A1,A2and A31 A n ero si on ex ists betw een A2and A3,bu t a disco rdan t con tact occu rred below the A3lay2 er1T h rough the su rvey,4i m po rtan t active fau lts w ere discovered below the seabo ttom from40to120m and10220km long1T hese fau lts dom inated the distribu ti on of the late Q uaternary depo sits along the sam e directi on N EE o r E W,and clo se related to earth2 quake1In view of th is,the near sho re fau lt zone of the no rthern p art of the Sou th Ch ina sea w as the p ri m ary Geo-hazard facto r in th is sea area1Key words Hong Kong sea area fau lt geo-hazar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