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反证法及举例(课堂PPT)
合集下载
人教A版选修2-22.2.2反证法课件23张ppt优质课件PPT

一、问题情境 小华睡觉前,地上是干的,早晨起来,看见地上全湿了。小华对婷婷说:“昨天晚上下雨了。”
你能对小华的判断说出理由吗?
假设昨天晚上没有下雨,那么地上应是干的,这与早晨地上全湿了相矛盾,所以说昨晚下雨是正确的。
小华的理由:
我们可以把这种说理方法总结一下:
1.反证法 假设原命题______(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________,从而证明了__________,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反证法常见矛盾类型 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矛盾.
A
B
C
P
证明:假设PB=PC。 在△ABP与△ACP中 AB=AC(已知) AP=AP(公共边) PB=PC(已知) ∴△ABP≌△ACP(S.S.S) ∴∠APB=∠AP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这与已知条件∠APB≠∠APC矛盾,假设不成立. ∴PB≠PC
作业: 练习:学案中巩固提高 习题91页:A组
独立 作业
谢谢大家
0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
证明:假设CD、BE互相平分
连结DE,故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
∴BD∥CE
这与BD、CE交于点A矛盾
假设错误, ∴CD、BE不能互相平分
变式训练1 已知a+b+c=0,求证:ab+bc+ca不大于零. 证明:假设ab+bc+ca>0, 因为a2+b2+c2≥0. 则(a2+b2+c2)+2(ab+bc+ca)>0. 所以(a+b+c)2>0,即a+b+c≠0,这与a+b+c=0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故ab+bc+ca≤0.
显然这与故事中的李树长满果子相矛盾。说明李子是甜的这个假设是错的还是对的?
人教版选修1-2第二章2.2.2反证法课件

摆好香案,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幽雅,
司马懿见此情景,心中疑虑:“诸葛亮
一生精明过人,谨慎有余,从不冒险,
今天如此这般,城内恐怕必有伏兵,有
意诱我入城,绝不能中计也。”
数学中常见实例分析:
1.a 0, b 0, a b 1, 求证:a, b中至少有
1
一个不大于 .
2
2.a, b, c不全为零,a b c 0, 求证:a, b, c
只有一个根.
点评:“有且只有”包含了“有根”和“只有这个
根”两层意思.由于a≠0,因此方程至少有一
个根= .从正面较难说明为什么只有这个
根.故我们采用反证法.
试一试
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
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
于60°.
A
B
C
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即:
<
<
<
∠A___ 60°, ∠B ___ 60°,
(1)a是实数。
(2)a大于2。
a小于或等于2
a不是实数
(3)a小于2。
(4)至少有2个
a大于或等于2
最多有1个
(5)最多有一个
(6)两条直线平行。
至少有两个
两直线不平行
巩固新知
2、用反证法证明“若a2≠ b2,则a ≠ b”
的第一步是 假设a=b 。
巩固新知
3、用反证法证明“如果一个三角形没有两个相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定义
假设原命题 不成立 ,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
假设错误
盾,因此说明________,从而证明了
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原命题成立,
反证法常见的矛盾类型
司马懿见此情景,心中疑虑:“诸葛亮
一生精明过人,谨慎有余,从不冒险,
今天如此这般,城内恐怕必有伏兵,有
意诱我入城,绝不能中计也。”
数学中常见实例分析:
1.a 0, b 0, a b 1, 求证:a, b中至少有
1
一个不大于 .
2
2.a, b, c不全为零,a b c 0, 求证:a, b, c
只有一个根.
点评:“有且只有”包含了“有根”和“只有这个
根”两层意思.由于a≠0,因此方程至少有一
个根= .从正面较难说明为什么只有这个
根.故我们采用反证法.
试一试
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
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
于60°.
A
B
C
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即:
<
<
<
∠A___ 60°, ∠B ___ 60°,
(1)a是实数。
(2)a大于2。
a小于或等于2
a不是实数
(3)a小于2。
(4)至少有2个
a大于或等于2
最多有1个
(5)最多有一个
(6)两条直线平行。
至少有两个
两直线不平行
巩固新知
2、用反证法证明“若a2≠ b2,则a ≠ b”
的第一步是 假设a=b 。
巩固新知
3、用反证法证明“如果一个三角形没有两个相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定义
假设原命题 不成立 ,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
假设错误
盾,因此说明________,从而证明了
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原命题成立,
反证法常见的矛盾类型
华师大初二反证法优秀PPT

探究4:
我来告诉你(经验之谈)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
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2.否定性问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
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4.至多、至少类问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
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1.存在性问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 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三.在推理过程中,要充分使用已知条件, 否则推不出矛盾,或者不能断定推出 的结果是错误的。
反思中成长——收获反证法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说, 禁止数学家使用反证法, 就象禁止拳击家使用拳头。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们有何体会?
17.5反证法
PART 1
假设结论反面成立 否定假设肯定结论 探究2:深度挖掘— —了解反证法
01 02
用反证法证题的一般步骤:
一. 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二. 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正确推理得出矛盾
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尝试解决问题——感受反证法
3.唯一性问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 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5.一些基本命题、基本定理
哪些问题适宜用反证法 总之,直接证明比较困难的命题
大家议一议!
注意:用反证 法证题时,应 注意的事项 :
一.考察原命题结论的否定事项,防止否 定不当或有所遗漏;
二.推理过程必须完整,否则不能说明命 题的真伪性;
假设李子不是苦的,即李子是甜的,
那么这长在人来人往的大路边的李 子会不会被过路人摘去解渴呢?
所以,李子是苦的
王戎的推理方法是: 假设李子不苦, 则因树在“道”边,李
反证法 课件(人教版)

写出下列结论的否定:
p是偶数
——
p不是偶数
2不是有理数
—— 2是有理数
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 a,b,c都小于等于0
这几个三角形不可能都是
锐角三角形
——
这几个三角形 都是锐角三角形
例2.证明:设p为整数,如果p2是偶数, 则p 也是偶数。 证明:假设p不是偶数,又p是整数
则p是奇数 可令p=2k+1,k∈Z. 得 p2=4k2+4k+1,
它的对角线 2却不能用整数之比来表达。这就触犯
了这个学派的信条,于是规定了一条纪律:谁都不
准泄露 是无2 理数的秘密。
• 天真的希帕索斯无意中向别人谈到了他的发现,结
果被杀害。但 2很快就引起了数学思想的大革命。
科学史上把这件事称为“第一次数学危机”。
证明: 2 不是有理数。
,
, 已知a,b,c都为实数,a x2 2y ,b y2 2z ,
此式表明,p²是奇数,这与已知矛盾, 因此假设p不是偶数不成立, 从而证明p为偶数。
希帕索斯--无理数的发现者, 科学的殉难者
• 希帕索斯,毕达哥拉斯的得意门生。
• 公元前5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即万物”, 也就是说宇宙间各种关系都可以用整数或整数之比 来表达。但是,希帕索斯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
法—— 反证法
例1、已知: ∠A,∠B,∠C是△ABC的内角 求证: ∠A,∠B,∠C不都小于60°. A
B C
反证法的定义:
一般地,由证明pq转向证明:
q q r t
t 与假设矛盾,或
与某个真命题矛盾,
反设结论 演绎归谬
从而判定 q为假, 推出 q 为真的方法,
p是偶数
——
p不是偶数
2不是有理数
—— 2是有理数
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 a,b,c都小于等于0
这几个三角形不可能都是
锐角三角形
——
这几个三角形 都是锐角三角形
例2.证明:设p为整数,如果p2是偶数, 则p 也是偶数。 证明:假设p不是偶数,又p是整数
则p是奇数 可令p=2k+1,k∈Z. 得 p2=4k2+4k+1,
它的对角线 2却不能用整数之比来表达。这就触犯
了这个学派的信条,于是规定了一条纪律:谁都不
准泄露 是无2 理数的秘密。
• 天真的希帕索斯无意中向别人谈到了他的发现,结
果被杀害。但 2很快就引起了数学思想的大革命。
科学史上把这件事称为“第一次数学危机”。
证明: 2 不是有理数。
,
, 已知a,b,c都为实数,a x2 2y ,b y2 2z ,
此式表明,p²是奇数,这与已知矛盾, 因此假设p不是偶数不成立, 从而证明p为偶数。
希帕索斯--无理数的发现者, 科学的殉难者
• 希帕索斯,毕达哥拉斯的得意门生。
• 公元前5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即万物”, 也就是说宇宙间各种关系都可以用整数或整数之比 来表达。但是,希帕索斯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
法—— 反证法
例1、已知: ∠A,∠B,∠C是△ABC的内角 求证: ∠A,∠B,∠C不都小于60°. A
B C
反证法的定义:
一般地,由证明pq转向证明:
q q r t
t 与假设矛盾,或
与某个真命题矛盾,
反设结论 演绎归谬
从而判定 q为假, 推出 q 为真的方法,
反证法 课件(人教版)

归纳升华 (1)用反证法证题时,首先要搞清反证法证题的思路步 骤,其次注意反证法是在条件较少、不易入手时常用的方法. (2) 结 论 是 含 有 “ 不 ”“ 不 是 ”“ 不 可 能 ”“ 不 存 在”“没有”等词语的否定性命题时,结论的反面比较具体, 适于应用反证法.
类型 2 用反证法证明“至多”“至少”等存在性
1+x 1+y 所以 y , x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 2.
归纳升华 对于含有“至多”“至少”的命题适合用反证法,对 于此类问题,需仔细体会“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 等字眼的含义,弄清结论的否定是什么,避免出现证明遗 漏的错误.
类型 3 用反证法证明唯一性问题 [典例 3] 已知一点 A 和平面 α.求证:经过点 A 只能 有一条直线和平面 α 垂直. 证明:根据点 A 和平面 α 的位置关系,分两种情况 证明. (1)如图①所示,点 A 在平面 α 内,假设经过点 A 至 少有平面 α 的两条垂线 AB、AC,那么 AB、AC 是两条 相交直线,它们确定一个平面 β,
命题.反证法是先否定命题,然后再证明命题的否定是错
误的,从而肯定原命题正确.
类型 1 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自主研析)
[典例 1] 设{an}是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Sn 是它的 前 n 项和.
(1)求证:数列{Sn}不是等比数列. (2)数列{Sn}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
证明:(1)法一(反证法) 若{Sn}是等比数列, 则 S22=S1S3, 即 a21(1+q)2=a1·a1(1+q+q2), 因为 a1≠0,所以(1+q)2=1+q+q2, 即 q=0,这与 q≠0 矛盾,故{Sn}不是等比数列.
问题 [典例 2] 已知 x,y>0,且 x+y>2.求证:1+y x,1+x y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 2.
14.反证法PPT课件(华师大版)

探究:假设a2 +b2 =c2,由勾股定理
可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且 ∠C=90°,这与已知条件∠C≠90°矛 盾。假设不成立,从而说明原结论a2 +b2 ≠ c2 成立。
A
b
c
Ca C
发现知识:
这种证明方法与前面的证明方法不同,它是第一假设结论 的反面成立,然后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与已知、定理、公 理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到原结论的正确。象这样的证明方法叫 做反证法。
5、求证: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已知:如图两条相交直线a、b。 求证:a与b只有一个交点。
证明:假设a与b不止一个交点,
不妨假设有两个交点A和A’。
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即经过 a
● A,
点A和A’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这与
●
A
与已知两条直线矛盾,假设不成立。
所以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 b
点。
我们可以把这种说理方法应用到数学问题上。
复习回顾
如图,在△ABC中,AB=c, BC=a,AC=b,如果∠C=90°, A a、b、c三边有何关系?为什 么?
b
c
解析: 由∠C=90°可知是直角
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a2 +b2 =c2 .
Ca
C
探究新知
问题: 若将上面的条件改为“在
△ABC中,AB=c,BC=a, AC=b,∠C≠90°”,请问结论a2 +b2 ≠ c2 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与定理,定义, 公理矛盾
假设不 成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反证法进行推理论证. 教学难点:
理解“反证法”证明得出“矛盾的所在”.
情景导入
一、问题情境 小华睡觉前,地上是干的,早晨起来,看见地上全湿 了。小华对婷婷说:“昨天晚上下雨了。”
可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且 ∠C=90°,这与已知条件∠C≠90°矛 盾。假设不成立,从而说明原结论a2 +b2 ≠ c2 成立。
A
b
c
Ca C
发现知识:
这种证明方法与前面的证明方法不同,它是第一假设结论 的反面成立,然后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与已知、定理、公 理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到原结论的正确。象这样的证明方法叫 做反证法。
5、求证: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已知:如图两条相交直线a、b。 求证:a与b只有一个交点。
证明:假设a与b不止一个交点,
不妨假设有两个交点A和A’。
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即经过 a
● A,
点A和A’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这与
●
A
与已知两条直线矛盾,假设不成立。
所以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 b
点。
我们可以把这种说理方法应用到数学问题上。
复习回顾
如图,在△ABC中,AB=c, BC=a,AC=b,如果∠C=90°, A a、b、c三边有何关系?为什 么?
b
c
解析: 由∠C=90°可知是直角
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a2 +b2 =c2 .
Ca
C
探究新知
问题: 若将上面的条件改为“在
△ABC中,AB=c,BC=a, AC=b,∠C≠90°”,请问结论a2 +b2 ≠ c2 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与定理,定义, 公理矛盾
假设不 成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反证法进行推理论证. 教学难点:
理解“反证法”证明得出“矛盾的所在”.
情景导入
一、问题情境 小华睡觉前,地上是干的,早晨起来,看见地上全湿 了。小华对婷婷说:“昨天晚上下雨了。”
八年级数学(华教版)上册课件-【3.反证法】

于 是 ∠A+∠B+∠C > 60°+60°+60°=180 ° , 这 与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定理矛盾.
所以△ABC中至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随堂练习
1.试说出下列命题的反面:
(1) a是实数;a不是实数 (2) a大于2;a小于或等于2
(3) a小于2;a大于或等于2 (4) 至少有2个; 没有2个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3.反证法
新课导入
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
路 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 站在原地不动.伙伴问他为什么不去摘?
边 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 苦 苦李.”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 李 然是苦李.
王戎是怎么知道李子是 苦的呢?他运用了怎样的推 理方法?
4.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不相等,那么它们所 对的角也不相等.
证明:假设三角形的两条边所对的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 所对的边相等,这与已知条件矛盾,∴假设不成立,∴它 们所对的角不相等.
5.求证: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不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不平行.
证明:假设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内错角相等,这与已知条件矛盾,∴假设不成立, ∴这两条直线不平行.
现在再回到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 于斜边的平方.即“在△ABC中,如果AB=c,BC=a,CA=b, 且∠C=90°,那么a2+b2=c2”是一个真命题.
思考:在△ABC中,如果AB=c,BC=a,CA=b,且∠C≠90°, 那么a2+b2≠c2是真命题吗?
先思考作什么假设, 再用反证法写出推 理过程.
所以△ABC中至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随堂练习
1.试说出下列命题的反面:
(1) a是实数;a不是实数 (2) a大于2;a小于或等于2
(3) a小于2;a大于或等于2 (4) 至少有2个; 没有2个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3.反证法
新课导入
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
路 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 站在原地不动.伙伴问他为什么不去摘?
边 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 苦 苦李.”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 李 然是苦李.
王戎是怎么知道李子是 苦的呢?他运用了怎样的推 理方法?
4.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不相等,那么它们所 对的角也不相等.
证明:假设三角形的两条边所对的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 所对的边相等,这与已知条件矛盾,∴假设不成立,∴它 们所对的角不相等.
5.求证: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不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不平行.
证明:假设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内错角相等,这与已知条件矛盾,∴假设不成立, ∴这两条直线不平行.
现在再回到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 于斜边的平方.即“在△ABC中,如果AB=c,BC=a,CA=b, 且∠C=90°,那么a2+b2=c2”是一个真命题.
思考:在△ABC中,如果AB=c,BC=a,CA=b,且∠C≠90°, 那么a2+b2≠c2是真命题吗?
先思考作什么假设, 再用反证法写出推 理过程.
反证法 课件

不等式的证明
反证法
先假设要证明的命题不成立,以此为出发点, 结合已知条件,应用公理、定义、定理、性质等, 进行正确的推理,得到矛盾,说明假设不正确, 从而间接说明原命题成立的方法。
例1 已知x, y 0, 且x y 2,试证 : 1 x ,1 y中至少
yx 有一个小于2.
另外,如果从正面 证明,需要对某一 个分式小于2或两 个分式都小于2等 进行分类讨论,而
证明 假设 a,b, c 不全是正数,即其中至少有 一个不是正数.不妨先设a 0.下面分a 0和 a 0 两种情况讨论.
1 如果 a 0,则 abc 0,与abc 0 矛盾. 所以
a 0 不可能.
2 如果 a 0,那么由abc 0,可得 bc 0.
又因为a b c 0.所以b c a 0.
与①矛盾∴结论成立
例2 已知 a,b, c为实 假设a,b, c不全是正数, 数 , a b c 0 , ab 这时需要逐个讨论a , bc ca 0, abc 0,求 b, c不是正数的情形.但 证 : a 0,b 0, c 0. 注意到条件的特点(任 分析 要证的结论与 意交换a,b, c 的位置不 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 改变命题的条件),我们 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 只要讨论其中一个(例 论的线索不 够清晰,于 如a), 其他两个(例如b, 是考虑采用反证法. c)与这种情形类似.
▪
论成立的方法。
反证法
先假设要证的命题不成立,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已知条 件,应用公理,定义,定理,性质等,进行正确的推理,得到 和命题的条件(或已证明的定理,性质,明显成立的事实 等)矛盾的结论,以说明假设不正确,从而证明原命题成 立,这种方法称为反证法.对于那些直接证明比较困难
的命题常常用反证法证明. (正难则反)
反证法
先假设要证明的命题不成立,以此为出发点, 结合已知条件,应用公理、定义、定理、性质等, 进行正确的推理,得到矛盾,说明假设不正确, 从而间接说明原命题成立的方法。
例1 已知x, y 0, 且x y 2,试证 : 1 x ,1 y中至少
yx 有一个小于2.
另外,如果从正面 证明,需要对某一 个分式小于2或两 个分式都小于2等 进行分类讨论,而
证明 假设 a,b, c 不全是正数,即其中至少有 一个不是正数.不妨先设a 0.下面分a 0和 a 0 两种情况讨论.
1 如果 a 0,则 abc 0,与abc 0 矛盾. 所以
a 0 不可能.
2 如果 a 0,那么由abc 0,可得 bc 0.
又因为a b c 0.所以b c a 0.
与①矛盾∴结论成立
例2 已知 a,b, c为实 假设a,b, c不全是正数, 数 , a b c 0 , ab 这时需要逐个讨论a , bc ca 0, abc 0,求 b, c不是正数的情形.但 证 : a 0,b 0, c 0. 注意到条件的特点(任 分析 要证的结论与 意交换a,b, c 的位置不 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 改变命题的条件),我们 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 只要讨论其中一个(例 论的线索不 够清晰,于 如a), 其他两个(例如b, 是考虑采用反证法. c)与这种情形类似.
▪
论成立的方法。
反证法
先假设要证的命题不成立,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已知条 件,应用公理,定义,定理,性质等,进行正确的推理,得到 和命题的条件(或已证明的定理,性质,明显成立的事实 等)矛盾的结论,以说明假设不正确,从而证明原命题成 立,这种方法称为反证法.对于那些直接证明比较困难
的命题常常用反证法证明. (正难则反)
反证法 课件(人教版)

2.反证法可以适用的两种情形 (1)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 论的线索不够清晰. (2)如果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讨论,而从 反面进行证明,只要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
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 【技法点拨】
1.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的适用类型 结论中含有“不”“不是”“不可能”“不存在”等词语的命 题称为否定性命题,此类问题的正面比较模糊,而反面比较具 体,适合使用反证法
【归纳】 (1)用反证法证题时,若原命题的反面不唯一时怎么 办?(2)宜用反证法证明的题型有哪些? 提示:(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若原命题的反面不唯一,这 时要把每一种情况一一否定,不能遗漏. (2)宜用反证法证明的题型有: ①易导出与已知矛盾的命题; ②“否定性”命题;
③“唯一性”命题; ④“必然性”命题; ⑤“至多”“至少”类的命题; ⑥涉及“无限”结论的命题等.
用反证法证明唯一性命题 【技法点拨】
用反证法证明唯一性命题的一般思路 证明“有且只有一个”的问题,需要证明两个命题,即存在性 和唯一性.当证明结论以“有且只有”“只有一个”“唯一存 在”等形式出现的命题时,由于假设结论易导出矛盾,所以用 反证法证其唯一性比较简单明了.
【典例训练】(建议教师以第2题为例重点讲解) 1.在用反证法证明“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时的反 证应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求证方程2x=3有且只有一个根.
【解析】1.两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包括:没有交点,有且只有一 个交点和不只有一个交点.故“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的反设应为 无交点和不只有一个交点. 答案:无交点 不只有一个交点
2.因为2x=3,所以x=log23.这说明方程有一个根.下面用反证 法证明方程2x=3的根是唯一的. 假设方程2x=3有两个根x1,x2(x1≠x2), 则 2x1 3, 2两x2 式3,相除,得 =1.2x1x2 若x1-x2>0,则2x1x>2 1,这与 2x=1x12 矛盾; 若x1-x2<0,则2x1x<2 1,这也与 2=x11x2矛盾, 因此只能x1-x2=0,这与x1≠x2矛盾. 如果方程的根多于两个,同样可推出矛盾.故2x=3只有一个根.
课件7:2.2.2 反证法

【解析】 (1)假设的内容应为结论“a3>b3”的否定 “a3≤b3”,故选C. (2)根据反证法证题的三步骤:否定结论、导出矛盾、 得出结论.
跟踪练习 1 已知三个正数 a,b,c 成等比数列但不成 等差数列.求证: a, b, c不成等差数列. 证明:假设 a, b, c成等差数列,则 a+ c=2 b, 即 a+c+2 ac=4b, 又 a,b,c 成等比数列,所以 b2=ac,即 b= ac. 所以 a+c+2 ac=4 ac,即( a- c)2=0,所以 a=c,
这与①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故不存在实数 k,使得 A、B 关于直线
y=ax 对称.
课堂验收
1.命题“△ABC 中,若∠A>∠B,则 a>b”的结论的否定
应该是 ( B )
A.a<b
B.a≤b
C.a=b
D.a≥b
【解析】 “a>b”的对立面为“a≤b”.
2.“实数 a,b,c 不全为 0”等价于 ( D ) A.a,b,c 均不为 0 B.a,b,c 中至多有一个为 0 C.a,b,c 中至少有一个为 0 D.a,b,c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 0 【解析】 “不全为 0”的对立面为“全为 0”,故“不全为 0” 的含义为“至少有一个不为 0”.
4.设 a,b,c,d∈R,且 ad-bc=1.求证:a2+b2+c2+ d2+ab+cd≠1. 证明:假设 a2+b2+c2+d2+ab+cd=1,则 a2+b2+c2 +d2+ab+cd-ad+bc=0,即(a+b)2+(c+d)2+(a-d)2 +(b+c)2=0,所以 a+b=0 且 c+d=0 且 a-d=0 且 b +c=0,所以 a=b=c=d=0 与 ad-bc=1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原结论成立.
反证法应用举例-PPT

例3.已知a, b, c是互不相等的实数, 求证:
由y 1
ax 2
2bx c, y2
bx2
2cx a
和y3 cx2 2ax b确定的三条抛物线
至少有一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合做探究—你的地盘你做主
2.你来做评委: 从规范度,完整度,正确度做出你 的点评
类型一 用反证法证明直接证明难以下手的命题
牛顿曾经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
相加得a2 b2 c2 ab bc ac 以上两式矛盾
因此假设不成立, 从而命题得证
课堂检测
1.已知函数f x是(-,+)上的增函数,a,b R. 1若a+b 0,求证:f a+f b f (-a)+f (-b); 2 判断 1中命题的逆命题是否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三个方程 x2 4ax 4a 3 0, x2 (a 1)x a2 0, x2 2ax 2a 0, 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解, 求实数 a的取值范围。
【等证)明常】 用假 反证设法x 2 y 1, y 2 z 1,
且z 2 x 1均成立,
则三式相乘有xyz 2 x 2 y 2 z 1, ①
由于0
x
2, 所以0
x2
x
x2 2
x
2
1,
同理0<y 2 y 1, 0<z 2 z 1,
三式相乘得xyz 2 x 2 y 2 z 1, , ②
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假设
归谬
假
设
命 题
从假设出发
不
成
引 出 矛 盾
立
与假设、已知、 定义、定理、 公理或者事实 矛盾等
结论
4.6-反证法课件(共16张PPT)

已知:如图,l1∥l2 ,l 2 ∥l 3
求证: l1∥l3
p
l1 l2 l3
证明:假设l1不平行l3,则l1与l3相交,设交点为p.
∵l1∥l2 , l2∥l3, 则过点p就有两条直线l1、 l3都与l2平行,这与“经过直线外一点,有 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所求证的结论成立, 即 l1∥l3
定理
求证: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
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l
(3)不用反证法证明
已知:如图,l1∥l2 ,l 2 ∥l 3 求证: l1∥l3
2 l1
p1
l2
证明:作直பைடு நூலகம்l交直线l2于点p,
3
l3
∵l1∥l2 ,l 2∥l 3
∴直线l必定与直线l2,l3相交(在同一平面内,
小芳全家没外出旅游.
假设小芳全家外出旅游, 那么今天不可能碰到小芳, 与上午在学校碰到小芳和她妈妈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 所以小芳全家没有外出旅游.
在证明一个命题时,有时先假设命题 不成立,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 和已知条件矛盾,或者与定义,公理,定理 等矛盾,从而得出假设命题不成立是错误 的,即所求证的命题正确。这种证明方法 叫做反证法。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求证:四边形ABCD中至少有
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 证:假设四边形中没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
即A 90, B 90, C 90, D 90
于是A+B+C+D 360
这与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度相矛盾
所以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或直角.
试一试
用反证法证明(填空):在三角形的内角中, 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 已知: ∠A,∠B,∠C是△ABC的内角. 求证: ∠A,∠B,∠C中至少有一个角大 于
反证法(证明) ppt课件

若存在,求出其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练习
求证:在任何三个整数中,必有这样的 两个数,他们的和是2的倍数
如果把9个苹果放在4个盒子里那么至少 有1个盒子中放了3个或者3个0 对于直线l : y kx 1 ,是否存在这样的
实数 k ,使得l 与双曲线 C : 3x2 y2 1
的交点A,B关于直线 y ax(a 是常数)对称?
例3 抛物线上任取四点4所组成的不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练习
有一个4×4的方格表.先从中涂黑3个方格,然后再 将那些至少与两个已涂黑的方格相邻的方格也涂黑. 求证:无论最初涂黑哪3个方格,都不可能按这样的 规则涂黑所有的方格.
存在无限性命题与反证法
问题涉及存在多个符合某条件时,也使用反证法
反证法
反证法定义 方法的步骤 反证法的分类
反证法
反证法:通过证明命题的否定命题不真 实,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的论证方式
包括归谬法和穷举法
反证法证题步骤
1、假设原命题不成立 2、从否定结论出发,逐层推理,得出与
公理、订立或者题设条件自相矛盾的结 论 3、根据排中律,肯定原命题成立
存在至多或者至少型命题
例8
若x, y, z 为实数,令 a x2 2y ,
2
b y2 2z , c z2 2x
3
6
求证:a,b, c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0。
例题
例8 把43人分成7各小组,总有一个小组 至少有7人
例9 把11个参加活动的名额分配给6个班, 每班至少分配1人,求证:不管怎么分, 至少有3个班的名额相等
否定性命题与反证法
否定型命题:结论中含有“不可 能……”“不是……”“不存在……”“不等于……” 等词句。这类命题通常用反证法证明。
练习
求证:在任何三个整数中,必有这样的 两个数,他们的和是2的倍数
如果把9个苹果放在4个盒子里那么至少 有1个盒子中放了3个或者3个0 对于直线l : y kx 1 ,是否存在这样的
实数 k ,使得l 与双曲线 C : 3x2 y2 1
的交点A,B关于直线 y ax(a 是常数)对称?
例3 抛物线上任取四点4所组成的不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练习
有一个4×4的方格表.先从中涂黑3个方格,然后再 将那些至少与两个已涂黑的方格相邻的方格也涂黑. 求证:无论最初涂黑哪3个方格,都不可能按这样的 规则涂黑所有的方格.
存在无限性命题与反证法
问题涉及存在多个符合某条件时,也使用反证法
反证法
反证法定义 方法的步骤 反证法的分类
反证法
反证法:通过证明命题的否定命题不真 实,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的论证方式
包括归谬法和穷举法
反证法证题步骤
1、假设原命题不成立 2、从否定结论出发,逐层推理,得出与
公理、订立或者题设条件自相矛盾的结 论 3、根据排中律,肯定原命题成立
存在至多或者至少型命题
例8
若x, y, z 为实数,令 a x2 2y ,
2
b y2 2z , c z2 2x
3
6
求证:a,b, c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0。
例题
例8 把43人分成7各小组,总有一个小组 至少有7人
例9 把11个参加活动的名额分配给6个班, 每班至少分配1人,求证:不管怎么分, 至少有3个班的名额相等
否定性命题与反证法
否定型命题:结论中含有“不可 能……”“不是……”“不存在……”“不等于……” 等词句。这类命题通常用反证法证明。
14.反证法PPT课件(华师大版)

反证法的第一步假设,假设时要特别注意命题 的反面成立,当反面不止一种情形时,应把所有可 能情形都列出来,然后再分类证明列举出来的各种 情形均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
1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图,如果AB∥CD, AB∥EF,那么CD∥EF”,证明的第一步是( ) A.假设CD∥EF B.已知AB∥EF C.假设CD不平行于EF D.假设AB不平行于EF
知识点 2 反证法的假设
易错警示:若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情况,则反设 单一,只需驳倒这种情况,即可到达反证的目的; 若结论的反面不止一种情况,那么要各种情况一 一驳倒,才能肯定原命题正确.
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常见的结论词的否定情势有:
结论 词
是
都是
大(小) 于
能
至少 至少 至多 相等 有一 有n 有一 负数
解: 已知:在△ABC中 ,AB=AC,求证:∠B,∠C一定是锐角. 证明:假设∠B,∠C不是锐角,则∠B,∠C是直角或钝角. 若∠B,∠C是直角,即∠B=∠C=90°, 故∠A+∠B+∠C>180°,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矛盾. 所以∠B,∠C不是直角. 若∠B,∠C是钝角,即∠B=∠C>90°, 故∠A+∠B+∠C>180°,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矛盾. 所以∠B,∠C不是钝角. 综上所述,∠B,∠C不是直角,也不是钝角,即∠B,∠C是 锐角. 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反设——归谬——结论, 即: 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与公理、定
理、定义或已知条件相矛盾; 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出原命题成立.
读一读 反证法是数学证明的一种重要方法,历史上许多著
名的命题都是用反证法证明的.一个命题,当正面证明有 困难或者不可能 时,就可以尝试运用反证法,有时该问 题竟能轻易地被解决,此即所谓“正难则反”.因此,牛 顿就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良的 武器之一.”用反 证法不是直接证明结论,而是间接地去否定与结论相反 的一面,从而得出事物真实的一面.反证法是一种间接的 证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64
与①矛盾∴结论成立
7
练习2
练习2.已知a + b + c > 0,ab + bc + ca > 0, abc > 0, 求证:a, b, c > 0
证:设a < 0, ∵abc > 0, ∴bc < 0 又由a + b + c > 0, 则b + c > a > 0 ∴ab + bc + ca = a(b + c) + bc < 0 与题设矛盾 若a = 0,则与abc > 0矛盾, ∴必有a > 0 同理可证:b > 0, c > 0
题;(4)结论的反面比原结论更具体更容易研究的命题。
作业:课本 P102 练习 1,2
9
选做作业:
1.直线 PO 与平面 相交于 O ,过点 O 在平面 内
引直线 OA 、 OB 、 OC , POA POB POC .
求证: PO .
P
A E
2.已知 f ( x) x2 px q ,
• M:一天,有个旅游者回答—— • 旅游者:我来这里是要被绞死。 • M:这时,卫兵慌了神,如果他们不把这人绞死,他
就说错了,就得受绞刑。可是,如果他们绞死他,他 就说对了,就不应该绞死他。
• M:为了做出决断,旅游者被送到国王那里。苦苦想 了好久,国王才说——
• 国王:不管我做出什么决定,都肯定要破坏这条法律。 我们还是宽大为怀算了,让这个人自由吧。
∴ RtOFH RtOEH ∴ FOH EOH
因此,OH 是 AOB的平分线。同理可证,OH 是 AOC的平
分线。但是,OB 和 OC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OH 不可能同
时是 AOB和 AOC的平分线,产生矛盾.∴ PO .11
已知 f ( x) x2 px q ,求证:| f (1) |,| f (2) |,| f (3) | 中至少有 一个不小于 1 。
素数有无穷多个, 2 是无理数的证明等.
5
( 课本例5)
(自学课本例5)例2.求证: 2 是无理数.
证 : 假 设2是 有 理 数 ,
则 存 在 互 质 的 整 数 m , n 使 得 2=m, n
∴ m = 2n ∴m2 =2n2
∴ m 2 是 偶 数 , 从 而 m 必 是 偶 数 , 故 设 m = 2 k ( k ∈ N )
2 分析:设| f (1) |,| f (2) |,| f (3) | 中没有一个大于或等于 1 ,
2 观察: f (1) 1 p q, f (2) 4 2 p q, f (3) 9 3 p q 得: f (1) 2 f (2) f (3) 2 所以 2= | f (1) 2 f (2) f (3) | ≤| f (1) | 2 | f (2) | | f (3) | < 1 +2× 1 + 1 =2 这是不可能的,矛盾表明原结论成立。
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
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归谬法).
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如下:
1.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反设
2.由这;
推理过程中一定要用到才行
显而易见的矛盾(如和已知条件矛盾).
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
从 而 有 4 k 2= 2 n 2 , 即 n 2= 2 k 2 ∴n2也是偶数,这 与 m , n 互 质 矛 盾 !
所 以 假 设 不 成 立 , 2 是 有 理 数 成 立 。
练习1,2
6
练习1.设0 < a, b, c < 1, 求证:(1 a)b, (1 b)c, (1 c)a,不可能同时大于1/4
8
幻灯片切换
方法小结:
1直接证明: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结论成立. ⑴综合法──联想尝试(浮想联翩,尝试前进!)
由⑵因分导析果法:─(已─知转)化A尝试B(1执果L索因,B妙n 在转 B (化结!论) )
执果索因:(结论) B B1 L Bn A (已知)
2.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
13
说谎者悖论
• M:我们陷入了著名的说谎者悖论之中。下面是 它的最简单的形式。
• 甲:这句话是错的。 • M:上面这个句子对吗?如果是对的,这句话就
是错的!如果这句话是错的,那这个句子就对 了!像这样矛盾的说法比你所能想到的还要普 遍得多。
14
唐·吉诃德悖论
• M:小说《唐·吉诃德》里描写过一个国家.它有一 条奇怪的法律:每一个旅游者都要回答一个问题。问, 你来这里做什么?M:如果旅游者回答对了。一切都 好办。如果回答错了,他就要被绞死。
2 22 解:略。说明:“至少”型命题常用反证法,由于其反面情况 也只有一种可能,所以属于归谬反证法。
12
A、B、C三个人,A说B撒谎,B说C撒谎, C说A、B都撒谎。则C必定是在撒谎,为 什么?
分析:假设C没有撒谎, 则C真. - - 那么A假且B假;
由A假, 知B真. 这与B假矛盾. 那么假设C没有撒谎不成立, 则C必定是在撒谎.
证:设(1 a)b > 1
4
, (1 b)c > 1 4
, (1 c)a > 1 4
则三式相乘:(1a)b•(1b)c•(1c)a >
1 64
①
又∵0 < a, b, c < 1 ∴ 0(1a)a≤(1a2)a214
同理: (1 b)b ≤ 1 (1 c )c ≤ 1
4
4
以上三式相乘:(1 a)a•(1 b)b•(1 c)c≤
O
H
a
CF B
求证: | f (1) |,| f (2) |,| f (3) |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1 。 2
作业:课本 P102 练习 1,2
10
1.直线 PO 与平面 相交于 O ,过点O 在平面 内引直 线 OA 、 OB 、 OC , POA POB POC . P
求证: PO .
证明:假设 PO 不垂直平面 。
A
作 PH 并与平面 相交于 H,
E
此时 H、O 不重合,连结 OH。 由 P 作 PE OA于 E,
O
H
a
CF B
PF OB 于 F,根据三垂线定理可知,
HE OA, HF OB .∵ POA POB,PO 是公共边,
∴ RtPOE RtPOF ∴ OE OF 又 OH OH
P
即过点P有两条直线与OP都垂直,这与垂线性质矛C 盾。
B
所以,弦AB、CD不被P平分。
反 证法是一 种重要的 数学思想 方法, 对于那些 含有否 定词的命题,“至少”型命题、唯一性命题,尤为适宜。牛
顿说:“反证法是数学上最精良的武器之一.” 这就充分肯
定了这一方法的积极作用和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数学上很多有名的结论都是用反证法得证的.比如说,
(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
(2)用反证法证题,矛盾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用反证法在归谬中所导出的矛盾可以是与题设矛盾,与
假设矛盾,与已知定义、公理、定理矛盾,自相矛盾等.
(3)适宜使用反证法的情况: 正难则反!
(1)结论以否定形式出现;(2)结论以“至多----
,” ,“至少---” 形式出现;(3)唯一性、存在性问
命题的结论正确.
结论
4
举例(课本例4)
( 课本例5)
例1:用反证法证明:圆的两条不是直径的相交弦
不能互相平分。
已知:如图,在⊙O中,弦AB、CD交于点P,且
AB、CD不是直径.求证:弦AB、CD不被P平分. A
证明: 假设弦AB、CD被P平分,
O
D
由于P点一定不是圆心O,连结OP,根据垂径
定理的推论,有OP⊥AB,OP⊥CD,
2
你能举出一个类似故事《路边苦李》中的推理 的例子吗?
当我们直接从正面考虑不易解决问题时,于是就要 改变思维方向,从结论入手,反面思考。这种从“正面难 解决就从反面思考”的思维方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间接解法中的一种——反证法. (又比如课本的思考)
3
什么是反证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
15
反证法
故事引入
思维体会
介绍反证法 及举例
练习1,2
本课小结
1
反证法
阅读下面的故事,体会其中的推理: 《路边苦李》
古时候有个人叫王戎,7 岁那年的某一天和 小伙伴在路边玩,看见一棵李子树上的果实多得 把树枝都快压断了,小伙伴们都跑去摘,只有王 戎站着没动。他说:“李子是苦的,我不吃。”小伙 伴摘来一尝,李子果然苦的没法吃。小伙伴问王 戎:“这就怪了!你又没有吃,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 啊?”王戎说:“如果李子是甜的,树长在路边,李 子早就没 了!李子现在还那么多 ,所以啊,肯定李 子是苦的,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