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方法指导】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四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

1.倒装句。为了强调、突出等词语的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

(1)宾语前置: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宾语前置句式。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介宾倒装

疑问代词+宾语+动词,疑问代词有“何、

谁、胡、恶、安、奚”等

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

谓宾倒装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

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

介词“以”的宾语

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

(2)状语后置: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常用介词“于”“以”。

例如: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③徐喷以烟;④为坛而盟,祭以尉首;⑤屠惧,投3 以骨。

(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或强调定语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中心词+定语+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数量词做定语后置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

(4)介宾结构后置。

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

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如: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如: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

(5)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如:甚矣,

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

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判断句的重要标志。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陈涉者,阳城人也

......,......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刘豫州王室之胄

注意: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例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3.省略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主语省略

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这句中的主语省略

谓语省略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宾语省略

宾语是动词的受动对象,我们要注意动词谓语,就能分析被省略的宾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省略介词“于”

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口技人坐()屏障中

4.被动句。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