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两首(1)图文结构式Ⅱ型教案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的教案

《古诗两首》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两首》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人: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词和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古诗描绘的画面,发挥想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学会生词和词语,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通过古诗描绘的画面,发挥想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展示两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猜测诗文内容。

(2)揭示课题: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及背景,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两首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意见。

4. 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关键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

(2)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5.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学生尝试背诵两首古诗,教师检查背诵效果。

五、课后作业1. 抄写两首古诗,注意字迹工整。

2.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词语,写一篇小练笔,描述一个美丽的画面。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积极的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古诗两首》的教案

《古诗两首》的教案

《古诗两首》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

(2)学会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

(2)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资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3)准备相关的学习素材,如古代诗歌鉴赏文章、评论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其基本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诗背景、作者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2)简介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自己查阅的资料,加深对古诗的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欣赏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优美词句。

(2)学生尝试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背诵古诗、写心得体会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古诗。

2. 写一篇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以及朗读、背诵的准确性。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如背诵、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评估其完成质量。

三年级语文21.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21.古诗两首(教案)

2020-2021学年《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①认识2个字。

会写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①会写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谁来背背他写的诗?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①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④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第三课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第三课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第三课古诗两首教案设计古诗让先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育先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下面是第三课古诗两首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协助。

第一课时«望洞庭»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4、结合先生搜集的资料来引见洞庭湖的一诗所描画的风景。

5、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先生从中遭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预备:洞庭湖风景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替代)、配套朗诵磁带一、导入揭题1、同窗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景色如画。

明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2、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3、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安静谐和。

4、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现象十分诱人,从古至今有有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离开了洞庭湖左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由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白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反省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读,边读边思索,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谐和、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早晨。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同,显得十分谐和。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的课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的课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的优质课教案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本节课将学习《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领略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了解诗文中的历史、文化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体会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感受古诗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能力,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体会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学会生字词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两首古诗的异同,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4.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两首诗的认知和感受。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节奏。

(3)教师讲解诗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3. 理解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古诗两首》教案3

《古诗两首》教案3

《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停顿、语气和韵律。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交流,理解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意境和情感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的短文。

3. 收集其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影视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古诗所描述的情感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

2.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将两首古诗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深入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所传达的美丽情感和深刻思想。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其主题思想和意境。

难点: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来感受诗人的情感,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分享对古诗的感受和体验。

(2)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2. 学习古诗《静夜思》:(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解释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3. 学习古诗《登鹳雀楼》:(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解释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来创作自己的诗歌。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选择一首古诗,用作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作业量,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等。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了解两首古诗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朝代、写作特点等;(3)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2)领悟古诗中传递的正能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3)掌握古诗的写作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古诗意境的感悟和描绘;(3)对古诗背景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和写作特点;(2)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3)设计教学活动和课堂练习。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作者背景和写作特点;(2)收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3)准备课堂分享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增加对古诗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停顿、语调和节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3)学生尝试理解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3)教师引导学生从关键词语和意象入手,深入剖析古诗的主题思想。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2)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检验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3)学生相互批改和评价,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第一课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第一课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第一课时)信息资料: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相机板书课题。

)2、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

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对话平台初读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

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指读。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

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

)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

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

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

(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

)研读1、自学诗句。

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3古诗两首参考教案1完整篇.doc

3古诗两首参考教案1完整篇.doc

3 古诗两首参考教案一-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默写《示儿》。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还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唐诗三百首》中,就有许多力作,为同学们所熟悉,并深受大家的喜爱。

另外,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数不胜数,奇才辈出。

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等,他们的许多诗句已流芳百世,为后人所传诵。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两首诗。

一首是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一首是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陆游(1125~1209),南宋著名大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一生当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存下来的就有9000多首。

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

他的诗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了其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文所选的《示儿》,是陆游临终前所作,相当于遗嘱。

诗人临终前,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喜事告诉他。

这就充分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诗人。

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省)人。

他的一生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

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曾被世人称为一代诗史。

他的诗在当时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古诗两首》教学演示课件图

《古诗两首》教学演示课件图

通过朗诵、背诵等实践活动,培养学 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比较阅读等方式,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 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 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 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04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创设情境
使用多媒体展示古诗的创作背景,如相关的历史事件、诗人简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古诗
教师示范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展开环节
解释生词
针对古诗中出现的生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
逐句讲解
对每句诗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词语含义、修辞手法、表达的 情感等。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古诗主题、意境和诗句含 义的掌握情况。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观察学生的朗读表现,评估其语音、语调和节奏等方面的进步。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观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对古诗进行 鉴赏和分析。
教学方法反思
01
02
03
深入环节
探讨主题
引导学生探讨古诗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VS
比较阅读
选取与本诗主题相关的其他古诗,进行比 较阅读,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结束环节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 记忆。
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如背诵、默写等,以检验学 生的学习成果。
05
教学反思
课堂讲解方式

《古诗两首》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分析两首古诗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领略诗人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分析两首古诗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古诗意象和意境的把握。

(3)古诗表现手法和创作背景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绘的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魅力。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比较教学法:对比两首古诗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翻译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2)教师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3)教师讲解古诗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背景。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首古诗的异同。

(2)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5. 欣赏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

(2)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尝试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6. 总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古诗两首》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词和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分析诗句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提高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和意境。

难点:(1)生词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诗句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3)准备写作练习的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气和节奏。

(2)鼓励学生背诵两首古诗,加强记忆和理解。

3. 翻译与解释:(1)解释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2)分析诗句的意思,解读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对两首古诗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意义和价值。

5. 写作练习:(1)根据两首古诗的内容,布置写作练习题目。

(2)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生词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3. 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表现。

4. 学生写作练习的成果。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启发想象,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1、喜欢背诵古诗2、激发学生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采取范读、挑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熟读成诵。

难点: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法与学法师:创设情境、示范朗读、参与讨论。

生:自读、讨论、想象、诵读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读懂第一首诗,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画面。

3、朗读背诵《赠刘景文》。

一、导入第一首古诗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又叫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奥,苏轼可欣赏他了。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

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板书试题:赠刘景文)二、师配乐泛读古诗,生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三、自学古诗1、自由读,读准每个字的音。

2、指名朗读。

3、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指名朗读。

刘菊残君橙橘4、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荷尽:荷花凋谢。

擎雨盖:指荷叶。

(课件展现画面)犹:还傲霜枝:指菊花的花枝挺立在寒风中。

(课件展现画面)四、再读感悟,启发想象1、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并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的菊花的花枝还傲霜斗寒冷。

一年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深秋时节。

2、师再次配乐范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方法,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体会古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美好情感,提升个人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2)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3)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初步理解诗的内容;(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3)准备课堂分享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两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简要介绍诗人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的内容;(2)学生分享查阅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

3. 课堂讲解:(1)讲解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2)选取代表进行分享,师生共同讨论。

5. 朗读与表演:(1)学生分组朗读两首古诗,注意韵律和节奏;(2)选取小组进行表演,展现古诗的美妙之处。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两首古诗。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古诗,注意韵律和节奏;2. 完成课后练习,深入理解古诗的意象和情感;3. 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拓展阅读,了解相似的诗篇。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教学内容:《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本中的两首诗都重在借景抒情,通过朗读入境悟情,并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运用诗画结合,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对诗意的理解。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懂《行》,理解重点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诵。

2、运用诗画结合,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对诗意的理解。

3、引领学生在诗境中,感受深秋色的美丽,感悟“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蕴。

在情景交融中提升学生的语素养。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路而上,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行》(板书诗题)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

2、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 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古诗两首《望洞庭》
教学目标:1、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2、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课型:标准课
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二、精读会意
三、总结。指导书写。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