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中药饮片常识

合集下载

毒性中药饮片培训试题答案

毒性中药饮片培训试题答案

毒性中药饮片培训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毒性中药的定义是指哪些药材?A. 具有强烈毒副作用的中药B. 必须经过特殊处理才能使用的中药C. 用药不当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中药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2. 下列哪种药材属于毒性中药?A. 人参B. 当归C. 附子D. 枸杞答案:C3. 毒性中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A. 严格按照医师处方使用B. 必须经过正确的炮制方法C. 严格控制剂量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4. 附子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 乌头碱B. 人参皂苷C. 黄芪苷D. 甘草酸答案:A5. 下列哪种药材需要通过特殊的“九蒸九晒”法来降低毒性?A. 甘草B. 黄芪C. 何首乌D. 附子答案:D二、判断题1. 所有中药都具有毒性,需要谨慎使用。

(错)2. 附子在适量使用时可以温阳救逆,但过量则可能引起中毒。

(对)3. 毒性中药的炮制过程主要是为了提高药效。

(错)4. 使用毒性中药时,不需要考虑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错)5. 何首乌经过正确的炮制后,可以用于滋补肝肾。

(对)三、简答题1. 请简述毒性中药的使用原则。

答:毒性中药的使用原则包括严格遵循医师的处方指示,控制剂量,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药材的炮制和配伍禁忌。

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2. 毒性中药的炮制目的是什么?答:毒性中药的炮制目的主要有: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增强或改善药效,以及改善药材的性状和稳定性,使其更适合临床使用。

3. 举例说明如何正确使用毒性中药。

答:以附子为例,首先应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具处方,并明确指示剂量。

在炮制过程中,需采用正确的方法,如蒸、煮、炒等,以确保附子的安全性。

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处方剂量给予,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处理。

四、论述题1. 论述毒性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其风险管理。

答:毒性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如附子可用于治疗阳虚引起的各种症状,雷公藤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毒性中药饮片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管理规定

毒性中药饮片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管理规定

毒性中药饮片、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
管理制度
毒性中药饮片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或死亡的药材.毒性中药管理的品种为砒石红砒、白砒、砒霜、雄黄、水银、红粉、轻粉、白降丹、生马钱子、生草乌、雪上一枝蒿、生川乌、生白附子、生半夏、生天南星、生巴豆、生千金子、生甘遂、生狼毒、生滕黄、天仙子、洋金花、闹金花、斑蝥、青娘子、红娘子、蟾酥等28种.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为罂粟壳.
1、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执行.
2、毒性药材设专库储存,双人双锁保管,并有良好的防盗设施.毒性药材库要有明显的标志,无关人员严禁入内.库房应符合国家消防安全规定,并经有关部门验收.
3、毒性药材验收储存保管时,检查药材与采购计划单是否一致,其包装是否完好,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完整、清楚,包装上是否有明显的国家规定标志.并逐件称量其净重,与供货合同相符后,方可办理入库.
4、定其组织库保管员及有关人员学习毒性药材的贮存、管理及人员操作防护知识,确保万无一失.合格入库后,按不同类别、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规格、不同批号分类分区定置码放于洁净的垫板上, 需阴凉保存的挥发性物料存放于阴凉库,温度不超过20度,温度不超过75%,作好库房的温湿度观察和记录工作和定期养护工作.。

简述毒性中药饮片的使用

简述毒性中药饮片的使用
名 用法用量
天仙子51 0.06~0.6
川乌36※
一般炮制 后用
草乌220※
一般炮制 后用
红粉(由氧 化汞和硝基汞组 外用适量 成)143
马钱子47
0.3~0.6,炮 制后入丸 散
马钱子粉48 0.3~0.6
大毒
孕妇禁忌 禁用★ 禁用☆ 同上
同上
禁用 同上
【注意】
小毒
用法用量
3~6 1.5~3 1~1.5;多入丸散 1.5~3 3~10
1~1.2;多入丸散
孕妇禁忌 禁用★
禁用☆ 禁用 同上 同上
【注意】
其它
发汗强烈,弱者慎用
咯血吐血者禁用
慎用
3~5
0.1~0.3;多入丸散 6~9 1~1.5 10~15 1~3
5~9
同上
同上 同上 忌服
咯血及吐血者忌服 不宜生用
6~10 6~12 枝3~4.5;叶1~3。外用适量
5~10 5~10 3~9 3~10 2~5。外用适量 3~9 0.5~2,龙眼包裹或入胶囊 3~9
不能过量,忌与酸味食物同 服 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
10
我们对毒性中药饮片的使用
我们的药方毒性中药饮片:制川乌、制草乌、牵牛子、蜈蚣、制天南星、 附子、全蝎、半夏、白果、苍耳子、仙茅、地枫皮、北豆根、川楝子、吴茱 萸、蛇床子。
水蛭:咸,苦,平,有小毒。破血通 经,逐瘀消癥。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 用。
蜈蚣:辛 ,温,有毒。息风镇痉, 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量不宜过 大,孕妇忌用。
12
天南星:苦、辛、温,有毒。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牵牛子:白丑:白色的,或者淡黄色的牵牛子。苦、寒、有小毒。泻下逐水、消痰 驱蛔,主治小便不 利之实证,痰饮咳喘。

部分中药饮片毒性药品

部分中药饮片毒性药品

一、制川乌: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的加工品。

【性味与归经】辛、苦,热;有毒。

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用法与用量】1. 5〜3g,先煎、久煎。

二、制草乌: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性味与归经】辛、苦,热;有毒。

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同草乌。

【用法与用量】1. 5〜3g,宜先煎、久煎。

【注意】【贮藏】同制川乌。

三、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

黑顺片:未去皮白附片:去皮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

每100kg盐附子,用甘草5kg、黑豆10kg)→淡附片【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有毒。

归心、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皖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3〜15g,先煎,久煎。

【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篓、瓜篓子、瓜篓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薮、白及同用。

【贮藏】盐附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黑顺片及白附片置干燥处,防潮。

注:盐附子仅做〔性状〕检测。

四、制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ilia ternata ( 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

法半夏: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血、生石灰10kgo【性味与归经】辛,温。

归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燥湿化痰。

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用法与用量】3〜9g。

【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贮藏】同半夏姜半夏:每100kg净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o【性味与归经】辛,温。

归脾、胃、肺经。

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相关知识培训

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相关知识培训

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相关知识培训目录一、基本概念 (2)1.1 医疗用毒性药品的定义 (3)1.2 毒性药材、饮片的定义 (3)二、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的特点 (4)2.1 毒性药品的特性 (5)2.2 毒性药材、饮片的特性 (7)三、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的分类 (8)3.1 毒性药品的分类 (9)3.2 毒性药材、饮片的分类 (10)四、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的临床应用 (12)4.1 毒性药品的临床应用 (13)4.2 毒性药材、饮片的临床应用 (14)五、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的监督管理 (15)5.1 监督管理的原则 (16)5.2 监督管理的措施 (17)六、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的储存与运输 (18)6.1 储存的条件和方法 (19)6.2 运输的要求 (20)七、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的不良反应与处理 (21)7.1 不良反应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23)7.2 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4)八、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的法律法规 (25)8.1 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26)8.2 地方性法规和规定的内容 (27)九、案例分析 (29)9.1 国内外发生的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相关案例 (30)9.2 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31)十、总结与展望 (33)10.1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34)10.2 对未来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管理的展望 (35)一、基本概念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是指具有一定毒性,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药品和药材、饮片。

这些药品和药材、饮片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某些疾病,但由于其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根据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的来源、性质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严格掌握适应症:只有在明确诊断为特定疾病且无其他有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方可使用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合理选择药物:根据病情轻重、患者年龄、体质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及其剂量;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按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不得随意增减;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如出现过敏、中毒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个体化管理: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避免交叉感染和药物相互作用。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

毒性药品1、硫磺:酸、温、有毒.功能主治:壮阳,杀虫。

治阳痿。

虚寒.泻痢,大便冷秘。

外用治疥癣.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3克.外用适量.2、制川乌: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

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用法用量:内服1—3克,外用适量.3、制草乌:辛苦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用制草乌.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生品勿内服。

4、黑附片:辛苦大热,有毒。

功能主治:回阳补火,散风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毒,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3-—-15克,外用适量.5、吴茱萸: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

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1—5克,外用适量.6、细辛: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鼻。

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易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入丸散0。

5—1克,外用适量.8、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2.4——4.5克9、冰片:辛、苦、凉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0、雷公藤:苦、大毒。

功用主治:杀虫,消炎,解毒。

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使用本药须去除表皮,主要用其木质部。

因主要毒素含于皮部,而且雷公藤必须先煎2小时才可以和其他药共煎。

用法与用量:12克为宜。

(30—60)克即可使人中毒死亡。

选方:(1):治风湿性关节炎:雷公藤根、叶,捣烂外敷,半小时后即去,否则起泡。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pdf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pdf

毒性药品1、硫磺:酸、温、有毒。

功能主治:壮阳,杀虫。

治阳痿。

虚寒。

泻痢,大便冷秘。

外用治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3克。

外用适量。

2、制川乌: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

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外用适量。

3、制草乌:辛苦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用制草乌。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生品勿内服。

4、黑附片:辛苦大热,有毒。

功能主治:回阳补火,散风除湿。

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毒,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3---15克,外用适量。

5、吴茱萸: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

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1—5克,外用适量。

6、细辛: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鼻。

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易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入丸散0.5—1克,外用适量。

8、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 2.4——4.5克9、冰片:辛、苦、凉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0、雷公藤:苦、大毒。

功用主治:杀虫,消炎,解毒。

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使用本药须去除表皮,主要用其木质部。

因主要毒素含于皮部,而且雷公藤必须先煎2小时才可以和其他药共煎。

用法与用量:12克为宜。

(30—60)克即可使人中毒死亡。

选方:(1):治风湿性关节炎:雷公藤根、叶,捣烂外敷,半小时后即去,否则起泡。

中药毒性饮片管理制度

中药毒性饮片管理制度

中药毒性饮片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中药市场的不断发展,毒性饮片的管理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并有效管理其中的毒性成分,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中药毒性饮片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定义和分类1. 中药毒性饮片的定义中药毒性饮片是指含有潜在毒性成分,对人体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中药饮片。

这些毒性成分包括但不限于有害物质、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2. 分类根据中药毒性饮片的不同特征和潜在危害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 A类:含有高毒性成分,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中药饮片。

- B类:含有一定毒性成分,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的中药饮片。

- C类:含有轻度毒性成分,对人体健康有较小危害的中药饮片。

三、管理制度1. 质量控制为了确保中药毒性饮片的质量可控,需要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其中需要包括:- 合格供应商的评估与认证。

- 严格的原材料采购管理,包括对原材料的检验与鉴定。

- 生产过程中严格的工艺控制,确保毒性成分在控制范围内。

- 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测与检验,确保合格率达到一定标准。

2. 毒性成分监测针对中药毒性饮片中的潜在毒性成分,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定期对中药饮片样品进行抽检,检测其中的毒性成分含量。

- 对不同类别的中药毒性饮片制定不同的检测标准,关注重点成分的检测。

- 快速反应机制,对于抽检中发现的问题产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标签标识规范中药毒性饮片的标签标识是消费者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制定相应规范,包括:- 在包装盒上明确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主要成分、毒性成分等信息。

- 通过可视化标识、警示标志等方式提醒消费者这是一款毒性饮片,需谨慎使用。

4. 提供使用说明中药毒性饮片的使用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了提高用户的正确使用率,需要:- 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书,包括用法、用量、禁忌人群、不良反应等内容。

- 鼓励生产企业开展培训活动,向医护人员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

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制川乌
有毒
淡附片
有毒
干漆 土荆皮
有毒 有毒
苦楝皮 金钱白花蛇
有毒 有毒
千金子霜 制天南星
有毒 有毒
炮附片 盐附子
有毒 有毒
有毒药材:38种
山豆根 千金子 天南星 木鳖子
甘遂 仙茅 白附子 白果 白屈菜 半夏 朱砂 华山参 全蝎 芫花 苍耳子 两头尖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定义
简称毒性药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医疗用毒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 简称毒性药品)
品种
由卫生部会

国家医药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 。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西药毒药品种(11种)
• 生南星 • 生巴豆 • 斑蝥 • 青娘虫 • 红娘虫 • 生甘遂 • 生狼毒 • 生藤黄 • 生千金子
• 生天仙子 • 闹阳花 • 雪上一枝蒿 • 红升丹 • 白降丹 • 蟾酥 • 洋金花 • 红粉 • 轻粉 • 雄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28种毒性中药品种名录速记 歌诀
钱子。 • ⑥川南狼:生川乌、生南星、生狼毒。 • ⑦闹粉娘:闹阳花、红粉、轻粉、青娘虫、红娘虫。 • ⑧遂草:生甘遂,生草乌。 • ⑨豆:生巴豆。 • ⑩酥:蟾酥。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医疗用毒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 简称毒性药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毒性中药饮片的名词解释

毒性中药饮片的名词解释

毒性中药饮片的名词解释中药,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医学体系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其中,中药饮片作为中药剂型之一,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人开始关注中药饮片是否存在毒性问题。

本文将对毒性中药饮片进行名词解释,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话题。

毒性:在药理学中,毒性指的是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或损伤。

毒性不仅仅指中药饮片,也包括化学药物和其他药物形式。

毒性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

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将中药饮品原料(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经过一系列炮制工艺加工制成的干燥剂量剂,以便于取用、服用和保存。

中药饮片因其方便服用、方便携带以及容易掌握剂量的特点,在临床应用和个人用药中得到广泛使用。

中药饮片的毒性:中药饮片作为药物剂型之一,以其疗效显著、剂量易于掌握等特点受到中医药界的肯定。

然而,中药饮片也存在一定的毒性。

这主要是因为中药饮片中所含药物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对机体产生作用时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中药饮片毒性的原因:中药饮片的毒性主要有几个原因:1. 药物成分:中药饮片中的药物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

有些药物成分在高剂量和长期使用下可能导致不良反应,例如对肝脏、肾脏等器官产生损伤。

2. 药物相互作用:中药饮片中的多种药物成分在配伍使用时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增加毒性风险。

一些中药组方中含有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质量控制问题: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涉及到药材来源、加工工艺等多个环节。

若在这些环节中存在不足或不规范操作,可能导致中药饮片中毒性成分的积累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何减少中药饮片的毒性:鉴于中药饮片存在一定的毒性,以下是减少中药饮片毒性的一些方法:1. 选择正规厂家和合格药店购买中药饮片,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2. 在使用中药饮片之前,应向医生或中药师咨询,了解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等信息。

3. 严格按照医嘱或中药饮片包装上的剂量使用,不随意增减剂量,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毒性中药饮片管理制度(墙上)

毒性中药饮片管理制度(墙上)

毒麻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一、毒性中药饮片指毒性猛烈,诊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妥会使人中毒或死亡药材。

毒性中药管理品种为砒石(红、白)、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子、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嵩、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等28种。

按麻醉药品管理中药饮片为罂粟壳。

二、按<<中国药品管理法>>、<<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措施>>实施。

三、毒性药材设专库储存,双人双锁保管,并有良好防盗设施。

毒性药材库要有显著标志,无关人员严禁入内。

库房应符合国家消防安全要求,并经相关部门验收。

四、毒性药材验收储存保管,检验药材和采购计划单是否一致,其包装是否完好,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完整、清楚,包装上是否有显著国家要求标志。

逐件称量其净重,和供货协议相符。

五、定时组织库保管员及相关人员学习相关毒性药材贮存、管理及人员操作防护知识,确保万无一失。

合格入库后,按不一样类别、不一样品种、不一样产地、不一样规格、不一样批号分类分区存放,需阴凉保留挥发性物料存放于阴凉库,温度不得超出20℃,湿度不得过75%,做好温湿度观察和统计工作和定时养护工作。

毒性中药饮片培训

毒性中药饮片培训

川乌、制川乌
2.生川乌: 除去杂质。 3.制川乌: 净制: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 浸泡:4-5日(冬季5-7日),每日换水2次,至川乌泡透、 切开无干心。 蒸:蒸6-8小时,至川乌剖面呈褐色、无白心,口尝微有 麻舌感。 晾:至六成干(用手指捏不易变形) 切:使用多功能精切机,调整刀距为3mm,将川乌切制 成2-4mm的厚片。 烘干:工作温度为70-80℃,烘干5-7小时,至水分检查 ≤9%。 筛:用震动式筛选机和10目筛网,筛净药屑≤3%。
附片、淡附片
性状:
盐附子 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 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 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 微,味咸而麻,刺舌。

黑顺片 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 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 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法半夏
4.清半夏: 净选:去净杂质,大、小个分开。 浸泡:按照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计算,取适量白矾, 倒入不锈钢池内,加入11.5倍量的清水搅拌使白矾溶化, 制成 8%的白矾液。将半夏倒入白矾液内,浸泡(夏、秋季 2-3日,冬季4-5日),每日搅拌2-3次,至半夏泡透、大个半 夏切开后无干心。 浸泡药材的水收集至蒸煮罐,煮沸1小时降解毒性后排放 洗药:使用洗药机和清水,将泡透的半夏喷淋洗净。 切制:使用多功能精切机,调整刀距为3mm,将半夏切制 成2-4mm的厚片。 烘干:使用热风循环烘箱,将半夏片平铺在料盘上,厚度 不超过3cm,工作温度为70-80℃,烘干4-6小时,至水分 检查≤11.0%。 筛选:使用震动筛选机和12目筛网,将半夏片筛净粉末。

毒性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

毒性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的合理 使用与中毒处理
药剂科
目录
1 毒性中药饮片的定义
2 毒性中药饮片的分类
3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合理使用 与中毒处理
4 毒性中药饮片的管理
1 毒性中药饮片的定义
一、毒性中药饮片定义:
中医药学对中草药毒性的认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中药毒性泛指一切中草药的作用或中草药的
偏性。“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 有偏也”。
半夏
半夏在临床上对治疗食道 癌、胃癌、皮肤癌有较好 的疗效。还具有降压作用。
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半夏常用品种: 生半夏:不用炮制辅料,将原药村拣净杂质即可。 清半夏:是用20%的白矾经过炮制而成。功效偏重于 健胃化痰。 法半夏:是用15%甘草,10%生石灰经过炮制而成。 功效长于祛痰止咳,除湿。 姜半夏:是用25%生姜,12.5%白矾为辅料炮制而成。 功效善于和胃止呕,祛寒痰,镇咳。
中毒症状: 舌、咽、口腔麻木和肿痛、流涎、呕吐、张口困难,失音、 严重者可导致窒息。半夏有毒成分难溶于水,但长久加热 可以破坏。
中毒处理: 轻微中毒--只要停服半夏,多饮水促进代谢,很快就没事了。 较严重中毒--可以用生姜煮水频服,可以解毒。 严重中毒--应及时洗胃,并输液,应用呼吸兴奋剂。
细辛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 主要有效成分为细辛挥发油。
全蝎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其主要成份为蝎 毒,为毒性蛋白和非毒性蛋白,类似蛇毒神经毒蛋白。
全蝎具有抗惊厥,抗血栓、 抗肿瘤,抗癫痫的作用。
全蝎
功能主治: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 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 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最新整理毒性中药饮片名称、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表

最新整理毒性中药饮片名称、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表
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孕妇禁用
朱砂HgS
0.1-0.5g研磨冲服或入丸散
内服不宜过量或久服
轻粉Hgcl
内服:0.1-0.2g/次,2次/日,多入丸剂或装胶
本品有毒,不可过量;内服慎用;孕
囊,服后漱口。外用适量,研末掺敷患处
妇禁用
白降丹
外用适量
不可内服
马钱子
0.3-0.5g,炮制后入丸散用
不宜生用、多服久服,孕妇禁用
生狼毒
熬膏外敷
不宜与密陀僧同用
生藤黄
0.03-0.06g;外用适量
内服慎用
天仙子
0.06-0.6g
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者及孕妇忌用
斑蝥
0.03-0.06g,炮制后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
本品有大毒,内服慎用,孕妇禁用
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
积用
青娘虫
0.05-0.1g,外用适量
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红娘虫
0.05-0.1g,外用适量
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蟾酥
0.015-0.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孕妇慎用
巴豆
内服0.1-0.3g不入汤剂。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
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洋金花
0.2-0.6g;宜入丸散亦可作卷烟燃吸(分次用每
日不超过1.5g)外用适量。
青光眼、外感及痰热喘咳,心动过速及高血压患者禁用。
生川乌
一般炮制后用
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类、半夏、
白芨、白薇、天花粉、瓜蒌同用
生草乌
一般炮制后用
一般不内服。同生川乌
附子
3-15g一般炮制后使用
孕妇禁用。不宜与贝母、半夏、

毒性中药知识点总结

毒性中药知识点总结

毒性中药知识点总结毒性中药是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中药材或中药制剂,其毒性可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或危害。

毒性中药在中医药应用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和防范风险。

本文将对毒性中药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毒性中药的常见来源、毒性发生的机制、毒性评价方法、毒性中药的分类和常见毒性中药的介绍。

一、毒性中药的常见来源毒性中药的常见来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

其中,植物类毒性中药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包括生地黄、白附子、砒霜等;动物类毒性中药主要是指一些动物的毒蛇、毒蝎等;而矿物类毒性中药则包括砒霜、辰砂等。

二、毒性发生的机制毒性中药的毒性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化学成分、剂量和途径、生物转化和药理作用等几个方面。

其中,化学成分是影响毒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某些植物含有的毒素如生物碱、生物素等;剂量和途径是指药物的使用方式和给药剂量对毒性的影响;生物转化是指体内对毒性物质的代谢过程;药理作用则是对于毒性物质的作用机制和毒性反应的影响。

三、毒性评价方法毒性评价方法是对毒性中药进行毒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主要包括体外评价方法、体内评价方法和毒性机理研究。

体外评价方法主要是在体外进行对毒性中药的毒性评价,包括细胞毒性实验、动物毒性实验和化学分析等;体内评价方法是在体内进行对毒性中药的毒性评价,包括动物毒性试验、临床观察和毒性代谢动力学研究等;毒性机理研究是对毒性中药的毒性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毒性物质的分子机制、生物化学途径和毒性反应机理等。

四、毒性中药的分类毒性中药根据其毒性程度和毒性发生部位等不同特点可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急性毒性中药、慢性毒性中药和致癌、致畸毒性中药等。

急性毒性中药是指对人体产生急性毒性反应的中药,主要包括白砂糖、砒霜、白附子等;慢性毒性中药是指长期使用会产生慢性毒性反应的中药,主要包括鹿角霜、雄黄等;致癌、致畸毒性中药是指对人体产生致癌、致畸毒性反应的中药,主要包括黄芩、三棱、蓖麻等。

五、常见毒性中药的介绍1. 砒霜砒霜是一种极具毒性的中药,其主要成分为砒霜碱和砒霜酸等化合物。

毒性中药饮片常识

毒性中药饮片常识

毒性中药饮片常识1.土荆皮:有毒,味辛、温。

归肺脾经,外用适量,醋或酒浸外搽,或研末调涂。

禁内服。

2.土鳖虫:有小毒,味咸、寒。

归脾肝经,用量3~9g,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禁服。

3.山豆根:有毒,味苦、寒。

归脾、胃经,用量3~6g,虚寒者及虚火炎肺咽喉肿痛者均应禁服。

4.制川乌:有毒,味辛、苦、热,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一般用制品,用量1.5~3.0g,宜先煎,久煎。

生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品种*。

一般多用制品,因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故应严格注意规定。

5.川楝子:有小毒,味苦、寒。

归肝、小肠、膀胱经,用量 4.5~9g,川楝子与苦楝子不同,后者毒性大于前者,临床用应加区别,并注意用药剂量。

6.制天南星:有毒,味苦、辛、温、有大毒。

归肺、肝、脾经,用量3~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注意区分生品与制品,孕妇慎用。

7.木鳖子:有毒,味苦、微甘、凉。

归肝、脾、胃经,用量0.9~1.2g,外用适量,研末用油或醋调敷。

以外用为主,如内服只宜少量且要慎用,气血虚弱、脾胃不实者忌用。

8.水蛭:有小毒,味咸、苦、平。

归肝经,用量1.5~3.0g ,因具抗凝血、扩血管、降低血液粘度作用,应用时须注意出血倾向。

9.艾叶:有小毒,味辛、苦、温。

归肝、脾、肾经,用量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

曾有口服用量较大而中毒的报道,应予注意。

10.北豆根:有小毒,味苦,寒。

归肺胃、大肠,用量3~9g,注意剂量和持续用药时间11.白附子:有毒,辛、温。

归胃、肝经,制品用量3~6g。

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后,酒调敷。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12.白果:有毒,味甘、苦、涩、平。

归肺经,用量4.5~9g,白果含银杏毒及白果酸,均有溶血作用,银杏毒还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痹作用,所以在应用时应有所注意。

13.半夏:有毒,味辛、温。

归胃肺经,用量3~9g。

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

生品为国家规定毒性中药管理品种*。

毒性饮片培训

毒性饮片培训
于普通生产线,其醒目部位有“毒”标识。
3.毒性饮片的验收、生产及防护要求
防护 1.毒性饮片生产要自我保护,佩戴口罩手套 2.禁止裸手直接接触毒性中药材或中药饮片 3.毒性中药饮片生产车间的所有工具都必需带
有“毒”字样的标记。 4.不得将带“毒”字样的任何物品带出车间。 5.毒性饮片生产车间的工作服应在毒性车间进
行清洗。
4.毒性饮片的保管
• 1.储存的设施设备:储存毒性中药材、中药饮 片的仓库必须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专库,库房 牢固无窗,安装双层钢制防盗门和监视器,精 毒性中药材专库实行双人双锁管理,消防和报 警设备齐全良好。其他应符合药品仓库的基本 条件。
• 2.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 3.非保管人员和未经允许的人员禁止进入仓库,
毒性饮片培训
方国政 2020年07月04日
目录
• 1.什么是毒性饮片。 • 2.常用的毒性饮片有哪些。 • 3.毒性饮片的验收、生产、防护要求。 • 4.毒性饮片的保管。 • 5.毒性中药饮片的发放
1、什么是毒性饮片
•毒性中药饮片指毒性 剧烈,治疗剂量和中 毒剂量相近,使用不 当会使人中毒或死亡 的药材Fra bibliotek感谢聆听!
3.毒性饮片的验收、生产、防护要求
验收 • 1.质量管理部:负责毒性中药材、中药饮片
的验收。
• 2.特殊管理药品实行双人验收制度
• 3.验收特殊药品按一般药品严守规定进行外 观和包装的质量检查。
3.毒性饮片的验收、生产、防护要求
• 4.成批进货的原箱,在原包装完整的前提下 开箱验收到最小包装,必须两人以上同时 在场验收。如出现原箱短少或破损,由验 收人写出验收报告,报质管签字盖章后, 连同原箱向供货单位索赔
• 5.做好验收记录,验收记录保存期限应当自 药品有效期期满之日起不少于5年。

2021年毒性中药饮片

2021年毒性中药饮片

目前因毒并引起中毒的有三类: 强心苷类、氰 苷类、皂苷类。
常见的如含强心苷类: 致毒主要成分为多种强 心苷,毒性及中毒症状与洋地黄中毒相似,引起 心血管系统相关症状。主要有夹竹桃、万年青、 羊角拗,还有罗布麻、福寿草、五加皮、铃兰、 毒筋木等。
三、中毒常见临床表现
含毒性蛋白类植物中毒
毒蛋白主要含在种子中, 如巴豆、相思子, .巴 豆毒蛋白是一种细胞原浆毒, 能溶解红细胞, 并使 局部组织坏死。
三、中毒常见临床表现
矿物类药物中毒
本类药物常见有砒霜、朱砂、雄黄、水银、 胆矾、铅、硫磺等。
砒霜: 若吸入其粉尘引起中毒,首先呼吸道刺 激症状,神经系统可见肌肉痉挛、儋妄昏迷,最 后可死于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若由消化道 进入引起中毒则首先出现: 口干、痛,吞咽困难、 剧烈吐泻,严重者似霍乱。毒素对血管舒缩中枢 及周围毛细血管的麻痹导致“七窍流血”的严重后 果,最后大多死于出血或肝肾功能衰竭和呼吸中 枢麻痹: 慢性中毒除一般神经衰弱症候群和轻度 胃肠道症状外,主要为皮肤粘膜病变及多发性神 经炎。
三、中毒常见临床表现
含生物碱类中毒
含毒苷类植物中毒
含生物碱的较易发生中毒的植物有曼陀罗、 莨菪(又名天仙子)、乌头、附子、钩吻、雪上一 枝蒿、马钱子等。
生物碱具有强烈的药理及毒理作用, 其中毒潜 伏期一般较短, 多在进食后2~3小时内发病。毒 性成分大多数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 因而中毒的临床表现多与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 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
二、常见中药毒药
药名: 白果
功效: 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主治: 1.喘咳痰多,善于敛肺定喘,且 有一定化痰之功,为治哮喘痰嗽之常用 药。2.带下白浊,遗尿尿频。治下元虚 衰,带脉失约之袋下色清质稀,常配伍 莲子、山药、黄柏等。

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相关知识培训

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毒性药材、饮片相关知识培训

金铁锁粉
小毒 四块瓦饮片 小毒 火把花根饮片 有毒
地不容饮片 小毒
小毒品种:11种 有毒品种:5种 大毒品种:1种
谢谢观看
有毒药材:38种
单独列出有毒饮片: 32种
中国药典分类方法(饮片与药材同名的没单独列出)
药材品名 川乌
马钱子 天仙子
巴豆 红粉 闹羊花 草乌 斑蝥
大毒品种
毒性程度 饮片品名
大毒
生川乌
大毒
生马钱子
大毒
制马钱子
大毒
生巴豆
大毒
生草乌
大毒
生斑蝥
大毒
巴豆霜
大毒
马钱子粉
毒性程度 大毒 大毒 大毒 大毒 大毒 大毒 大毒 大毒
废弃物:必须妥善处理,不得污染环境。
记录:详细填写、完整,保存五年备查
2 毒性中药材、中药饮片
“毒性”概念
• 传统中医理念
• “毒”性指药物的偏性
• 根据药性的峻猛程度,有大毒、常毒、 小毒、无毒之分。
• 中药有毒成分往往是治病的有效成分, 即以毒攻毒。例如,马钱子的番木鳖碱、 巴豆中的巴豆油等既是有毒成分,也是 有效成分。
医疗用毒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简称毒性药品)
定义
医疗用毒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简称毒性药品)
品种
由卫生部会同 国家医药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
西药毒药品种(11种)
去乙酞毛花甙丙 阿托品
洋地黄毒甙
氢溴酸后马托品 三氧化二砷
毛果芸香碱
升汞
水杨酸毒扁豆碱 亚砷酸钾
氢澳酸东莨菪碱 士的年
毒性中药品种(28种)
• 砒石(红砒、白砒) • 生南星
• 砒霜

毒性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毒性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毒性中药饮片管理制度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加强对毒性中药饮片的管理,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中药饮片的安全有效使用,现制定毒性中药饮片管理制度如下:一、毒性中药饮片的定义毒性中药饮片是指那些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或者剧毒作用的中药材或中药饮片。

二、毒性中药饮片的分类1. 毒性中药饮片分为三级类别:(1)一级毒性中药饮片:包括罂粟壳、雄黄、砒霜等极具毒性的中药饮片;(2)二级毒性中药饮片:包括巴豆、半夏等具有较强毒性的中药饮片;(3)三级毒性中药饮片:包括贝母、铁皮石斛等具有一般毒性的中药饮片。

三、毒性中药饮片的采购与储存1. 药房、医院及其他医药机构采购毒性中药饮片应在国家批准的中药配方集团及其生产企业采购;2. 毒性中药饮片需存放在干燥通风处,避免日光直射,远离火源和有毒有害物质。

四、毒性中药饮片的配方制备1. 配制毒性中药饮片前,药师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毒性中药饮片的特性和禁忌病症;2. 只有具备中医执业资格的医师及中医药师才能自行配制毒性中药饮片,其他医务人员不得擅自调配;3. 药师在配制毒性中药饮片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接触药物。

五、毒性中药饮片的使用1. 医师在使用毒性中药饮片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谨慎使用;2. 服用毒性中药饮片过程中,患者应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向医生报告;3. 对于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慎用毒性中药饮片,如需使用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六、毒性中药饮片的监测与评估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毒性中药饮片进行质量监测,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2. 对于不良反应较高的毒性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估系统,及时掌握药品的使用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3. 对于危害较大的毒性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建立毒物监测与评估系统,提高对药品毒性反应的应急处置能力。

七、毒性中药饮片的库存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毒性中药饮片的库存清册,做好药品的进销存记录;2. 毒性中药饮片的库房应设置专人管理,保证库房内环境整洁、通风良好;3. 毒性中药饮片库房应按规定定期检查,对已过期或者变质的药品及时清理销毁,做到无过期药品存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性中药饮片常识1.土荆皮:有毒,味辛、温。

归肺脾经,外用适量,醋或酒浸外搽,或研末调涂。

禁内服。

2.土鳖虫:有小毒,味咸、寒。

归脾肝经,用量3~9g,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禁服。

3.山豆根:有毒,味苦、寒。

归脾、胃经,用量3~6g,虚寒者及虚火炎肺咽喉肿痛者均应禁服。

4.制川乌:有毒,味辛、苦、热,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一般用制品,用量1.5~3.0g,宜先煎,久煎。

生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品种*。

一般多用制品,因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故应严格注意规定。

5.川楝子:有小毒,味苦、寒。

归肝、小肠、膀胱经,用量 4.5~9g,川楝子与苦楝子不同,后者毒性大于前者,临床用应加区别,并注意用药剂量。

6.制天南星:有毒,味苦、辛、温、有大毒。

归肺、肝、脾经,用量3~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注意区分生品与制品,孕妇慎用。

7.木鳖子:有毒,味苦、微甘、凉。

归肝、脾、胃经,用量0.9~1.2g,外用适量,研末用油或醋调敷。

以外用为主,如内服只宜少量且要慎用,气血虚弱、脾胃不实者忌用。

8.水蛭:有小毒,味咸、苦、平。

归肝经,用量1.5~3.0g ,因具抗凝血、扩血管、降低血液粘度作用,应用时须注意出血倾向。

9.艾叶:有小毒,味辛、苦、温。

归肝、脾、肾经,用量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

曾有口服用量较大而中毒的报道,应予注意。

10.北豆根:有小毒,味苦,寒。

归肺胃、大肠,用量3~9g,注意剂量和持续用药时间11.白附子:有毒,辛、温。

归胃、肝经,制品用量3~6g。

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后,酒调敷。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12.白果:有毒,味甘、苦、涩、平。

归肺经,用量4.5~9g,白果含银杏毒及白果酸,均有溶血作用,银杏毒还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痹作用,所以在应用时应有所注意。

13.半夏:有毒,味辛、温。

归胃肺经,用量3~9g。

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

生品为国家规定毒性中药管理品种*。

临床应用时应以半夏炮制品(清半夏、姜半夏)入药为宜,不得与乌头同用,另有法半夏同半夏。

14.全蝎:有毒,味辛、平。

归肝经,用量3~6g,因毒性成分对热不稳定,一般煎服少见中毒,但也应注意,尤其注意含本品的固体制剂。

15.苍耳子:有毒,味辛、苦、温。

归肺经,用量 3.0~9.0g。

《本草从新》提出:苍耳子散气耗血,虚人勿服,《唐本草》“忌猪肉、马肉、米泔”。

16.附子:有毒,味辛、甘、大热。

归心、肾、脾经,用量3~15g,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17.苦杏仁:有小毒,味苦、微温。

归肺大肠经,用量 4.5~9g,生品入煎剂宜后下。

微温有小毒,主治咳嗽并有润肠作用,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和亡血者忌服。

18.制草乌:生用有大毒,制品有小毒。

归心肝、肾、脾经,一般用制品。

用量1.5~3g,宜先煎久煎。

生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品种。

生品内服慎用。

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同用。

19.南鹤虱:有小毒,味苦、辛、平。

归脾、胃,用量3~9g,临床使注意剂量不可过大。

20.牵牛子:有毒,味苦、寒。

归肺、肾、大肠经,用量3~6g 。

本品为泻下重剂,所以孕妇及脾胃虚弱者忌服,不胀满、不大便秘者慎用。

21.鸦胆子:有小毒,味苦、寒。

归大肠、肝经,用量0.5~2g。

用龙眼肉包裹或装胶囊吞服。

外用适量。

因有局部剌激作用,故需包裹后服用。

22.香加皮:有毒,味辛、苦、温。

归肝、肾、心经,用量3~6g。

本品毒性主要是强心成份,其酒浸剂作用更强,临床应注意用量及应用时间,以防中毒。

23.重楼:有小毒,味苦、微寒。

归肝经,用量3~9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本品为治疮圣药,临床见虚火、阴证疮疡及孕妇应忌服。

24.急性子:有小毒,味微苦、辛、温。

归肺、肝经,用量3~4.5g。

本品为消积破血、软坚之品,动物试验虽未见流产作用,但临床凡内无瘀积证者及孕妇应忌服。

25.常山:有毒,味苦、辛、寒。

归肺、肝、心经,用量5~9g ,药力峻猛,易伤正气,剌激肠胃,有催吐作用,孕妇慎用,注意制品和服法26.蛇床子:有小毒,味辛、苦、温。

归肾经,用量3~9g。

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

肾家有火及下部有热者勿服。

27.猪牙皂:有小毒,味辛、咸,温。

归肺、大肠经,用量1~1.5g,多入丸散。

外用研末吹鼻取嚏或调敷。

孕妇及咳血、吐血者禁用。

28.绵马贯众:有小毒,味苦、微寒。

归肝、胃经,用量 4.5~9g,阴虚内热及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孕妇应慎用。

29.蒺藜:有小毒,味辛、苦、微温。

归肝经,用量6~9g ,血虚气亏患者及孕妇慎用。

30.蕲蛇:有毒,味甘、咸、温。

归肝经,用量3~9g;研末吞服1~1.5g/次,1日2~3次。

阴虚内热患者禁服。

31.鹤虱:有小毒,味苦、辛、平。

归脾、胃,用量3~9g,孕妇、衰弱者及腹泻者均禁用。

32.朱砂:有毒,味甘、微寒。

归心经,用量0.1—0.5g,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服。

33.马兜铃:含马兜铃酸,味苦、微寒。

归肺、大肠经,用量3—9g ,含马兜铃酸,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儿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4.天仙藤:含马兜铃酸,味苦、温,归肝、脾、肾经,用量 4.5—9g ,含马兜铃酸,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儿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5.寻骨风:含马兜铃酸,味辛、苦、平。

归肝经。

用量9—15g,含马兜铃酸,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儿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6.吴茱萸:有小毒,味辛、苦。

归肝、脾、胃、肾经,用量1.5~4.5g,外用适量。

阴虚火旺者忌服。

如服用不当可引起中毒。

37.苦楝皮:有毒,味苦,寒。

归肝、脾、胃经,用量4.5~9g。

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

苦寒有毒,体弱以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38.蜈蚣:有毒,味辛,温。

归肝经,用量3~5g,孕妇禁用。

39.大枫子:有毒,味辛,热。

归肝、脾、肾经,外用捣敷或煅存性研末调敷。

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剂。

内服宜慎。

阴虚血热者忌服。

40.山慈菇:有毒,味甘、微辛、凉,归肝、脾经,用量3—9g,外用适量有毒成分主要是秋水仙碱 ,中毒量为 15~ 45克41.仙茅:味有毒,辛、热。

归肾、肝、脾经,用量3—9g,凡阴虚火旺者忌服。

42.两面针:有小毒,味苦、辛,平。

归肝、胃经,用量5~10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外洗。

报道加大剂量能引起中枢麻痹,注射剂引起过敏或中毒反应。

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用量。

43.丁公藤:有小毒,味辛,温。

归肝、脾、胃,用量3~6g,通常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因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及孕妇忌服。

44.干漆:有毒,味辛,温。

归肝、脾经,用量 2.4~4.5g ,孕妇及体虚无瘀者慎用。

45.千金子:有毒,味辛,温。

归肝肾、大肠经,用量1~2g,去壳、油,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捣烂敷。

生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品种*。

孕妇及体弱便溏者忌用。

46.马钱子:有大毒,味苦,温。

归肝、脾经,用量0.3~0.6g ,本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类品种*。

临床使用本药或含马前子的成药时,应控制一次服用剂量:含士的宁在6mg左右。

47.巴豆:有大毒,味辛,热。

归胃、大肠经,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或捣烂以纱布涂搽患处。

峻猛泻药,注意正确炮制、合理剂量和恰当服用方法。

巴豆霜0.1~0.3g多入丸散,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

48.甘遂:有毒,味苦、寒。

归肺、肾、大肠经,用量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

本品为国家规定毒性中药管理品种*。

孕妇禁用,与甘草为十八反药物。

49.华山参:有毒,味甘、微苦、热;用量0.1~0.2g ,青光眼患者禁用,孕妇及前列腺重度肥大者慎用。

50.红粉:有大毒,味辛、热。

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它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

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品种*51.芜花:有毒,味苦、辛,温。

归肺、脾、肾经,用量 1.5~3g。

醋芜花研末吞服,1次0.6~0.9g,日1次。

注意用量,与甘草相反。

52.苦木:有小毒,味苦,寒。

归肺、大肠经,用量:枝4.0~4.5g。

叶1~3g。

外用适量。

孕妇忌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53.京大戟:有毒,味苦、寒。

归肺、脾、肾经,用量1.5~3g,峻泻之品,苦寒有毒,临床属寒凝气滞之症者为禁忌。

虚症当慎重应用,不可过量。

54.闹羊花:有大毒,味辛、温。

归肝经,用量0.6~1.5g,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本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品种*。

临床应用应非常慎重,体虚患者及孕妇禁用。

55.轻粉:有毒,味辛、寒。

归大肠、小肠经,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用量0.1~0.2g内服,一日1~2次,多入丸剂或胶囊,服后漱口。

本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品种*。

毒性剧烈,内服慎用,不可过量,孕妇禁服。

56.洋金花:有毒,味辛,温。

归肺、肝经,用量0.3~0.6g,宜入丸散;可作卷烟分次燃吸,每次不可过 1.5g,外用适量。

本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品种*。

外感、痰热咳嗽、青光眼、高血压及心动过速患者禁用。

57.商陆:有毒,味苦、寒。

归肺、脾、肾、大肠经,用量3~9g。

外用鲜品捣烂或干品研末涂敷。

用时最好用制品或久煎后服用,并严格掌握剂量,孕妇禁用。

58.斑蝥:有大毒,味辛、热。

归。

肝胃、肾经,用量0.03~0.06g,炮制后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用不宜大面积用,本品为国家规定有毒中药管理品种*。

内服慎用,孕妇禁用。

59.硫黄:有毒,味酸、温。

归肾、大肠经,用量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

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敷。

内服不可超量,孕妇慎用,阴虚火旺禁用。

60.雄黄:有毒,味辛、温。

归肝、大肠经,用量0.05~0.1g,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内服慎用;不可久用;孕妇禁用。

61.蓖麻子:有毒,味甘、辛、平。

归大肠、肺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也可入丸剂内服。

应用时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

62.罂粟壳:有毒,味酸、涩、平。

归肺大肠、肾经,用量3~6g ,麻醉药品管理的品种。

本品易成瘾,不宜常服,婴幼儿及哺乳期妇女忌用。

63.蟾酥:有毒,味辛、温。

归心经,用量0.015~0.03g,多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

孕妇和体弱者慎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