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水混合温度计算
冷热水混合温度计算

冷热水混合温度计算冷热水混合温度计算,也被称为溶液稀释计算,是指根据两种或多种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的最终温度。
这种计算在实际生活和工程应用中非常常见,比如冷热水澡水温度调节、热水供应系统设计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冷热水混合温度计算及其相关原理与应用。
首先,冷热水混合温度计算的原理基于热平衡定律。
热平衡定律指出,在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热交换时,它们最终达到的温度是相同的。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推导出冷热水混合温度计算的基本公式。
假设有两个不同温度的水,分别为T1和T2、当它们混合在一起时,最终达到的温度为T。
根据热平衡定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公式:m1*C1*(T-T1)=m2*C2*(T2-T)其中,m1和m2分别表示两种水的质量,C1和C2分别表示两种水的比热容。
这个公式可以解释为,混合后水的质量和比热容的乘积与温度差的乘积是相等的。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混合后的最终温度T。
这个计算过程涉及到代数方程的求解。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这个方程转化为标准的二次方程,然后通过求根公式求解。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上述计算过程可能会很繁琐,特别是当涉及到多种不同温度的水混合时。
因此,人们通常采用近似方法来简化计算。
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根据水的质量或体积比例来计算最终温度的近似值。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混合后的温度T:T=(m1*T1+m2*T2)/(m1+m2)T=(V1*T1+V2*T2)/(V1+V2)其中,V1和V2表示两种水的体积,m1和m2表示两种水的质量。
这种方法简化了计算过程,但是对于温度变化较大的混合情况,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除了冷热水混合温度计算,这个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溶液稀释计算中。
溶液稀释计算是指在已知浓度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从而改变溶液的浓度。
冷热水混合温度计算可以看作是溶液稀释计算的特殊情况。
在实际生活和工程应用中,冷热水混合温度计算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恒温混水阀的原理

恒温混水阀的原理
恒温混水阀是一种用来调节冷热水的比例,使得出水温度保持恒定的阀门装置。
其工作原理如下:
1.冷热水进入混水阀:冷热水分别从管道进入混水阀的两个入口。
2.调节阀芯位置:阀芯是混水阀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调节冷热水的比例。
通过手动旋转或自动控制装置控制阀芯的位置。
3.混合冷热水:根据阀芯的位置,一部分冷水和一部分热水会混合在混水阀内。
4.调节温度:混合后的水会从混水阀的出口流出,此时出水温度会受到阀芯位置的控制。
当阀芯靠近冷水入口时,混合后的水温度较低;当阀芯靠近热水入口时,混合后的水温度较高。
5.维持恒温:通过不断调节阀芯的位置,混水阀可以保证出水温度的稳定。
若出水温度过高,阀芯会自动调整位置以减少热水的比例,反之亦然。
总的来说,恒温混水阀利用阀芯来调节冷热水的比例,从而实现恒定的出水温度。
这种阀门常常用于各类热水器、淋浴器等需要保持恒温的场合。
游泳池给排水要点

别墅游泳池给排水设计要点1供水方式的选择鉴于定期供水方式卫生条件差等缺点及直流供水方式受水源的限制,室内游泳池一般采用循环过滤方式供水。
设置独立的水净化设备,将使用过的池水抽出一部分经净化和消毒后再送回游泳池里循环使用。
目前国内外游泳池供水的循环方式很多,如按泳池水流形式可分为两种,升流式和顺流式。
采用升流式供水的做法是池底进水,池顶周边溢水,目的是使漂流物能够较快溢出水面。
此种供水方式要求池水绝对满溢,否则水处理无法进行,因此在施工中对土建要求极为严格,即要求池顶边上表面,都必须在同一高程上,否则就会造成溢流出水的不均匀。
为弥补这一缺陷,常采用的方法是加大循环流量,必然造成能量的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池底进水口的面积与池底的面积比相差悬殊,池水的平均上升速度很小,除进水口处水流是自下而上外,周围的水流都是自上而下的回流,沉淀照样进行。
而采用顺流式供水就避免了以上缺点,泳池中沉淀物能顺利排出池外进入过滤器,避免了新、旧水的过度掺合,增加了过滤器的除污能力,确保了出水质量。
根据以上分析及本设计中游泳池纵向尺寸不大,设计中采用一端(池浅端)池上方进水,另一端池底下回水的机械循环方式。
游泳池水循环方式及处理系统见图1。
图1游泳池水净化工艺流程图1 游泳池2 冷、热水混合器3 毛发聚集器4 循环水泵5 砂缸过滤罐6 板式换热器7 水质监控仪8 电磁计量泵a 明矾b 碱液c 次氯酸钠d 硫酸铜2循环水量的计算首先确定池水深度和平面尺寸。
根据游泳池的使用性质及建筑布局,参照练习游泳池和公共游泳池的尺寸规定,最浅端水深定为1.2m,最深端水深定为1.8m,游泳池的平面尺寸为8m×25m。
循环水量是设计机械循环设备的主要数据,一般根据循环次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Q——游泳池的循环水量,m3/h;V——游泳池的水容积,m3;a——管道、水处理设备水容积调整系数,取a=1.1;T——循环周期,h。
本设计池水循环一次时间按10h计代入公式得循环水量为33m3/h。
冷热变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冷热变换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验证温度变化对物体状态的影响,并探讨冷热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法。
二、实验器材1. 玻璃杯 2个2. 冰块若干3. 热水若干4. 透明塑料袋 1个5. 温度计 1个6. 计时器 1个7. 记录本 1本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玻璃杯分别装满热水和冰块,并确保热水和冰块的质量相等。
2. 使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热水和冰块的初始温度,记录数据。
3. 将透明塑料袋套在装有热水的玻璃杯上,用计时器记录热水温度下降至室温所需的时间。
4. 将透明塑料袋套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上,用计时器记录冰块融化所需的时间。
5. 观察实验过程中热水和冰块的变化,并记录现象。
6. 将热水和冰块混合,观察混合后的温度变化,并记录数据。
7.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冷热变换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实验现象1. 热水温度下降:在透明塑料袋的作用下,热水与外界隔绝,空气中的热量逐渐传递到塑料袋上,导致热水温度下降。
2. 冰块融化:冰块在透明塑料袋的作用下,与外界隔绝,热量逐渐传递到冰块上,导致冰块融化。
3. 混合后的温度变化:热水和冰块混合后,温度逐渐降低,直至达到室温。
五、实验结论1. 冷热变换原理:冷热变换是利用物体之间热量的传递来实现温度变化的原理。
在本次实验中,热水与冰块通过透明塑料袋隔绝,热量传递至塑料袋上,导致热水温度下降,冰块融化。
2. 实际应用:冷热变换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热水袋、冰袋、冰箱、空调等。
3. 解决方法:在实际问题中,可以利用冷热变换的原理解决一些问题,如:(1)利用热水袋取暖:在寒冷的冬季,将热水袋放入棉被中,通过热量的传递,使人体温暖。
(2)利用冰袋降温:在高温环境下,将冰袋放在额头或腋下,通过热量的传递,使体温降低。
(3)利用冰箱冷藏食品:将食品放入冰箱中,通过冷热变换,使食品保持新鲜。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热水和冰块的质量相等,但热水温度下降所需时间较长,说明热量传递速度与物体质量有关。
[无锡-苏科版][初二上物理][第4讲物质的状态温度]讲义(教师版)
![[无锡-苏科版][初二上物理][第4讲物质的状态温度]讲义(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aeedeefc4ffe473268abb3.png)
1.物体存在的三个状态:固态、液态、气态2.温度计的结构、原理以及分类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4.温度计关于误差的计算三大物态的辨析★★自然界中常见的三个物态是固、液、气,固态主要包括铜铁铝等常见的金属、冰、海波、蜡块等;液态有水、水银、酒精、煤油等;气态有空气、水蒸气、酒精蒸汽等。
其他的物态还有凝聚态、离子态等,在高中或者大学会接触到,为了解的知识。
一、物质的状态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3.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关键是区分物质的变化前的状态和物质的变化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做出判断。
二.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估测常见物体的温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C ),常见的温度有:人正常的体温(腋窝)36.5°C,高烧37.5°C;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C左右;规定,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C;洗澡水温40°C;北京市夏季最高温40°C,冬季最低温-10°C;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100°C;结冰时的温度0°C;绝对零度(-273.15°C)不能达到。
例1..以下温度中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重庆冬季的最冷气温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答案】A【解析】A、感到舒适的温度是约在23℃,故A正确.B、重庆冬季最低温度应该在0℃左右,故B错误.C、成年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C错误.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D错误.例2.同学们学习物理知识以后,对身边的事或物进行了估测,以下较为贴近实际的估测数据是()A.学校的课桌高度约为0.8m B.某初中生的质量大约为40kgC.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75℃D.某同学跑100m成绩为14s【答案】A B D【解析】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根据常识知:学校的课桌高度约为0.8m;某初中生的质量大约为40kg;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40℃;某同学跑100m成绩为14s.练习1.如图,把左右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____(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这一现象表明____(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答案】右手感觉热些;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解析】此题考查温度测量的知识,反映出人得感觉并不总是正确的,所以必须要进行测量.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所以要先有一个参考或标准,两手开始的标准不相同,所以判断一个物体的结论也不相同;也说明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测量工具来进行精确的测量.两手开始的温度不相同,放入同一温水中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两次判断的标准不一样,这个事实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故答案为:右手感觉热些;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记住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帮助快速解题。
第2讲 比热容(原卷版)

第2讲比热容【知识要点】一、比热容1.比热容的意义:比热容是表示物体能力的物理量。
2.定义:1kg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 _,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3.单位:,: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4.比热容是物质的之一,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比热容与物质的和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5.水的比热容:c水=①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为4.2×103J。
②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1>制冷剂:如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水来冷却。
<2>散热剂:如在寒冷的北方让水经过暖器放出较多的热量。
<3>取暖:热水袋,水的温度降低可以释放较多热量<4>调节气温:如沿海地区昼夜温差。
二、热量的计算(1)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质的比热容、物体质量和物体温度变化量的乘积决定,跟物体温度高低等无关。
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Q吸=,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Q放=。
(2)公式只适用于没有变化时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如-30C的冰吸热熔化成10C的水,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就不能利用吸热公式。
【典型例题】一、比热容基本概念1.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2倍。
如图所示,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同时对两试管加热,下面四图中的哪一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A.B.C.D.2.如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相同B.一杯水凝固成冰后,比热容会变化C.用水作为暖气中的传热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D.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3.甲、乙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之比是9:10,质量之比是3:5,升高相同的温度,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是()A.2:3B.3:2C.4:3D.3:44.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3∶1,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是2∶1,比热容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升高温度之比为()A.9∶1B.4∶9C.9∶4D.1∶95.50g水均匀地混入500g干砂子中拌成湿砂。
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习题第3章建筑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第一部分习题3.1选择题3.1-1下列关于热水用水定额、水温和水质的叙述中,不符合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是() 。
A.生活热水水质的卫生标准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B.别墅热水用水定额为70 ~100L/(幢·d ),该热水量未包含在其200~350 L/(幢·d )的冷水定额内C.系统对溶解氧控制要求较高时,宜采取除氧措施D.幼儿园浴盆的使用温度应为35℃3.1-2从安全、卫生、节能、防垢等考虑,适宜的热水供水温度为()。
A .40~50 ℃ B. 50~60 ℃ C. 55 ~65 ℃ D.55~60 ℃3.1-3热水的水温与()无关。
A.热水使用要求B.加热设备的热源C.水质D.热水供应时间3.1-4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中,在水加热设备和热水管道保温条件下,加热设备出口处与配水点的热水温度差,一般不大于()。
A. 5 ℃B. 10 ℃C. 15 ℃D. 20 ℃3.1-5热水供应系统中,锅炉或水加热器的出水温度与配水点最低水温的温度差,不得大于()℃。
A. 5B. 8C. 10D. 153.1-6局部热水供应系统和以热力管网热水做热媒的热水供应系统,配水点最低水温为()。
A. 40 ℃B. 50 ℃C. 60 ℃D. 70 ℃3.1-7冷水的计算温度,应以当地()确定。
A.全年的平均水温B.冬季的平均水温C.最冷月的最低水温D.最冷月的平均水温3.1-8原水水质无需软化处理时.水加热器出口的最高水温度为()℃。
A. 40B. 50C. 60D. 753.1-9在室内热水供应系统中,下列情况原水可不进行水质处理(水温按60 ℃计算)的是() 。
A.日用水量小于5m3且原水总硬度(以碳酸钙计)> 300mg/L 时B.日用水量小于l0m3且原水总硬度(以碳酸钙计)< 300mg/L 时C.日用水量小于20m3且原水总硬度(以碳酸钙计)> 300mg/L 时D.日用水量小于50m3且原水总硬度(以碳酸钙计)< 300mg/L 时3.1-10用蒸汽作热媒间接加热的水加热器的凝结水回水管上应每台设备设疏水器,当水加热器能确保凝结水回水温度≤()℃时,可不装疏水器。
第九章-热水供应系统

第九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9-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组成和供水方式9.1.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1 局部热水供应系统;2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3 区域性热水供应系统9.1.2 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热水供应系统由下列部分组成,见图。
1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发热设备——→加热设备(热源水加热器热媒循环管)2 热水系统(第二循环系统)加热设备——→用水设备3.附件(1)温度自动调节器(2)减压阀(3)膨胀管和膨胀水箱(4)自动排气阀(5)伸缩补偿器9.1.3 热水供水方式1 按加热方式直接加热——热媒与冷水直接混合;间接加热——传热面传递能量。
2 按循环与否全循环——配水干管、立管均设回水管道,保证任意点水温;(见教材图P179T7.8)半循环——只在干管设回水管道,保证干管水温。
(见教材图144t7.9)3 按循环动力自然循环——利用热网中配、回管网中的温度差形成自然循环作用水头,使管网维护一定的循环流量,以补偿热损失,保证一定的供水水温;机械循环——利用水泵强制水在热水管网内循环,造成一定的循环流量。
4 按热水循环系统个循环环路的长度分同程式热水供应系统异程式热水供应系统5 按供应时间长短全日制供应方式定时供应方式6 按系统是否敞开开式热水系统——配水点关闭,系统仍与大气相通(见教材图P142-T8-2)闭式热水系统——配水点关闭,系统不与大气相通(见教材图P142-T8-3)§9-2 加热设备和管材9.2.1 热水的加热方式热水锅炉直接加热方式蒸汽直接加热方式间接加热方式9.2.2 加热设备1 小型锅炉热水锅炉属于一次换热设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燃煤、燃气和燃油。
2 水加热器1)容积式水加热器(二次换热设备)容积式加热器是内部设有热媒导管的热水贮存器,具有加热冷水和贮存热水两种功能。
见图8-10画图8-10组成:①贮水罐:钢板、密闭压力容器。
②盘管:铜、钢热媒:蒸汽、高温水特点:①具有较大的贮存、调节能力;②出水温度稳定;③水头损失小;④传热系数小,热交换效率低;⑤占地面积大,容积利用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