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事件与制度缺陷
从安然事件看中国证券监管制度改革

从安然事件看中国证券监管制度改革安然事件是指2001年美国第五大会计事务所安然突然破产,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会计丑闻。
安然公司因为存在严重的会计舞弊和内部控制失灵问题,造成投资者损失了数百亿美元。
这件事件对于中国证券监管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安然事件暴露了会计行业的监管漏洞和问题。
在安然事件中,安然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掩盖了真实的财务情况,证券监管部门严重失职,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这些问题。
这提示中国证券监管部门需要严格监管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确保其独立性和公正性,以及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有效监管。
其次,安然事件表明了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安然公司的内部控制失灵是导致其会计舞弊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证券监管部门需要借鉴安然事件的教训,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和评估,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强化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audit。
此外,安然事件也凸显了中国证券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证券法律体系仍然存在一些制度缺陷和法律漏洞,因此中国证券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证券法律体系的研究和完善,提高证券法律的适应性和适应性。
最后,安然事件对中国证券监管部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较快,市场体系和监管制度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证券监管制度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应该从安然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风险管控,提高监管效能。
总的来说,安然事件对中国证券监管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会计事务所的监管,强化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改进和完善证券法律体系,并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为中国的证券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安然事件与制度缺陷

1、安然公司为什么要作假?2、安达信为什么放纵协助安然公司造假?3、从会计诚实的角度,应得到什么启示?安然事件与制度缺陷(文汇报)2001年底位列全美500强第7位的安然(Enron)公司破产,震惊了全世界。
安然黑幕的曝光不仅牵涉到安然的高层管理人员,还牵涉到信誉一向良好的安达信公司和美国政府。
大公司和中介机构、政府合作起来损害员工与社会利益,令人不寒而栗。
安然被揭穿是大公司违法行为的结束吗?分析这个事件,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安然违规的主要手法是:第一、公司高层暗箱操作,将债务、坏账转移到分公司,掩盖内部早已存在的问题,虚报成绩,欺骗员工、股东和社会。
第二、利用安达信这样信誉卓著的中介公司作假账,并利用美国会计审计制度的缺点(安达信集做账与审计于一身),得以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
第三,利用美国政府的政治力量,官商合作,甚至可以使政府“重写美国政府的能源政策条文”,使能源政策向自己倾斜。
大公司、中介机构、政府三位一体制造了这次事件,不能不使人想到,到底根源何在。
企业作为经济人谋求自己的利润最大化,无可厚非。
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敢冒上断头台的风险,是资本的本性。
要把企业的利己引向有利于整个社会,就要靠一套相关的制度。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经济学家无不强调制度的重要性。
按理说,美国的制度在世界上还是比较完善的。
在立法、执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下,执法也是较为认真的。
美国有200多年的法治历史,公民、企业与政府的守法观念都比较强。
但就在这样一个法治社会里,居然出了这样大的事件,不能不令人深思。
安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安达信公司的少数高层人员以及一些高官,说来都是社会上流人士。
这样的人居然作出了这样的事,不能不令人吃惊。
这些事告诉我们,不能仅仅指望人性的善良和自我道德约束。
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指出,包括政治家在内的所有人都是利己的。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正建立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之上。
用句俗话说就是“人心险恶”。
我们必须有防人之心,才可以在经济活动中不上当。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安然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丑闻之一,也被视为巴尔的摩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之一。
该事件曝露了一个庞大的财务舞弊网络,揭示了安然公司高层管理层的背信弃义和道德沦丧。
1995年,安然公司由肯尼斯•雷和杰弗里•斯金斯创立,成为一家全球能源和化学品交易、咨询和审计公司。
然而,2001年底,安然公司僵局已定,陷入了信任危机。
该公司向投资者大肆宣传其财务表现和业务成果,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客户。
然而,真相却隐藏在公司高层管理层的伪装背后。
安然和它的高层管理层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手段和会计操作,制造了一个虚假的财务状况。
他们大肆夸大公司的收入和盈利能力,同时掩盖了巨额的负债和亏损。
这种欺骗性的财务报告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提高了股价,并吸引了更多的投资。
安然高层管理层的核心成员之一是首席财务官安德鲁•费斯特,他是这一欺骗性计划的中心人物。
费斯特通过各种手段,包括虚假交易、伪造文件和隐瞒重要信息,成功地制造了一个“成功”的公司形象。
他还积极参与会计师事务所安然检测者的审计工作,通过向审计师们提供伪造的会计凭证和虚假的交易记录,使他们对公司的真实状况一无所知。
安然事件爆发的导火索是股东举报,匿名举报信指控安然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舞弊和内幕交易。
此后,安然公司的内外部调查小组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在2001年10月16日的一次公司董事会会议上公布了调查结果。
报告揭露了安然公司高层管理层制造的财务欺诈和金融不端行为,揭开了整个安然财务舞弊网络的面纱。
安然事件对美国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安然公司的股价迅速暴跌,从2001年高峰时的90美元/股,跌至2002年最低点的0.67美元/股。
安然公司面临巨额的民事诉讼和刑事指控,最终导致了该公司的破产申请和解散。
安然事件的案例分析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这个案例揭示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高层管理层道德伦理的关键作用。
安然公司在财务报告中使用了许多复杂的交易结构和会计方法,这些方法使审计师很难发现财务舞弊行为。
安然公司倒闭案的反思

安然公司倒闭案的原因及反思安然公司倒闭案的原因及反思美国安然能源公司(Enron Corp.ENE),曾名列世界500强第16位,并连续4年荣获“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2001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受称赞的公司。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01年末,美国安然公司申请破产,创下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企业破产记录。
安然公司通过创造性地将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引入能源交易中,扩大交易领域,短期内迅速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其它商品交易商。
但是在宏观环境剧烈变化、股市出现大幅振荡的情况下,它将公司收入和业务稳定与自己的股票价格绑在一起,实行泡沫化经营,利用会计审计制度中的缺陷隐瞒债务、人为操纵利润等手段难以为继,加上公司监管机构形同虚设等,导致很快崩溃。
看完了老师推荐的视频后,我觉得安然公司倒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它以脆弱的泡沫化经营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础。
安然公司开拓和建立以能源证券化交易为主的新经营领域,并占据了有利的垄断经营地位。
但是2000年以来美国加州电力危机及其给能源市场带来的振荡,加上通信领域景气度下降,使得公司的正常业务经营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为稳定股价和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强大压力,安然公司不断以自己的固定资产(水厂、生产设施等)作抵押,通过自己控制的金融机构进行超过抵押价值的债务融资,并将其计入收入,保持和推动股价上升,同时寄希望还债时用公司股票价格上升形成的资产升值来弥补过大的债务,实际上将公司收入和业务的稳定与其股价绑在一起。
这种泡沫化的经营,在股市持续上升时不会出现问题,但在市场动荡时可能会造成毁灭性打击。
这种作法使安然由一传统公司迅速转变为高增长、高利润的"新型企业",也是这种作法使其很快走向了灭亡。
其次,决策失误,盲目投资酿下恶果。
安然不满足做世界一流的能源公司,提出要做美国最大的公司,当时安然总裁杰弗里•斯基林认为“这个目标体现出了一种改革创新的精神!”,为实现这一目标,安然实施了疯狂的扩张政策,从美国到印度,从能源管道到宽带网络。
案例一__安然事件案例

案例一__安然事件案例第一篇:案例一__安然事件案例安然公司审计案例案例介绍美国安然能源公司,一个居世界500强第7位,2000年营业规模过千亿美元,让世人赫然的能源巨人,几乎在一瞬间倒塌了……1985年7月成立的安然公司,以中小型地区能源供应商起家,总部设在休斯敦,曾被认为是新经济时代传统产业发展的典范,做着实在的生意,有良好的创新机制。
其资产膨胀速度如滚雪球一般快速壮大,到破产前,公司的营运业务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雇员2.1万人,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总收入达1 000亿美元,而下属公司(包括合作项目)更是达到3 000多个。
安然主要营销电力和天然气。
1990年,安然收入的80%来自天然气传输服务业,而到2000年其收入的95%来自能源交易与批发业务。
壮大后的安然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经营方式,它开始把目光投向能源证券。
安然管理层认为,为任何一个大宗商品创造衍生证券市场都是可能的,安然公司不断开发能源商品的期货、期权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把本来不流动或流动性很差的资产“盘活”,在能源证券交易中获得垄断地位,至20世纪90年代末,安然已从一家实体性的生产企业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类似于对冲基金的华尔街式的公司;另外安然通过运用巧妙的会计手段,创造了一套十分复杂的财务结构,用于资本运作。
90年代末期至2001年夏天,安然在金融运作上获得极大成功,1995年安然公司被经济界权威杂志《财富》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公司”,连续6年都排在微软、英特尔之前,它的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对金融工具的创新运用,由于它的“出色表现”,安然公司的管理人员被业界认为是资本运营的高手。
可是,安然的成功毕竟是个泡沫,这个泡沫导致安然的股价从2000年的每股90美元跌至不到1美元,安然最终于2001年12月2日申请破产保护,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
安然破产不仅使数百万持股人损失惨重,而且造成该公司大批员工投资在本公司股票上的退休金血本无归。
国外法律的漏洞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法律漏洞的存在往往导致不良后果。
本文将通过对国外两个著名案例——“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和“安然事件”的法律漏洞进行解析,探讨法律漏洞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二、案例一:“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1. 案例背景1912年4月14日,英国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首航途中撞上冰山沉没,导致1500多人丧生。
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引起了人们对海上安全的关注。
2. 法律漏洞分析(1)船舶设计不合理:当时,尽管“泰坦尼克号”被誉为“不沉的巨轮”,但其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由于船舶重心过高,一旦遭遇冰山撞击,极易导致翻覆。
(2)救生艇数量不足:按照当时的规定,一艘客轮的救生艇数量应不少于船上乘客总数的50%。
然而,“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数量仅能满足约30%的乘客。
(3)海上救援制度不完善:当时,国际海上救援制度尚不健全,导致救援行动迟缓,加剧了悲剧的发生。
3. 案例启示“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揭示了船舶设计、救生设备以及海上救援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漏洞。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各国纷纷加强对船舶设计、救生设备等方面的监管,并不断完善海上救援制度。
三、案例二:“安然事件”1. 案例背景2001年,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欺诈投资者等违法行为被曝光,导致公司破产,股价暴跌。
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引发了人们对公司治理和金融监管的反思。
2. 法律漏洞分析(1)财务报告不真实:安然公司通过虚假的财务报告虚增利润,掩盖了公司经营困境。
(2)内部监管缺失:安然公司内部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3)金融监管不严:当时,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金融风险失控。
3. 案例启示“安然事件”揭示了公司治理、财务报告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漏洞。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强对公司治理、财务报告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改革。
安然事件观后感

安然事件观后感《安然事件观后感》近年来,安然事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丑闻之一,安然公司的倒闭不仅是金融界的重大事件,更凸显了企业道德和监管制度的重要性。
对于这起事件,我有着深深的触动和反思。
安然事件揭露了企业在道德和伦理层面所存在的领导失误,以及监管机构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的不足。
首先,安然公司在账目审计和财务报告上存在明显的违规行为。
高层管理者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存在勾结,一系列违规操作掩盖了庞大的债务和负债情况。
这种虚假的财务信息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伤害了市场的公正和透明。
其次,安然事件凸显了企业内部管理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公司领导层,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漠视和放任,为安然的制度漏洞提供了空间。
公司内部普遍存在的“利益至上”和“以结果论英雄”的文化,让个人的利益优先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这导致企业在快速扩张和高利润追求中失去了对风险的敏感,进而陷入了无法挽回的危机。
再者,安然事件对监管机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监管机构应该在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但在安然事件中监管机构未能履行其职责。
这也让人们对监管机构的能力和独立性产生了质疑。
监管机构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制度,加强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查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以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
安然事件不仅是企业伦理失范的典型案例,也展示了市场经济中监管体系的薄弱之处。
尽管该事件发生在二十年前,然而其对企业治理和风险管理的警示至今仍然持续存在。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要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和合规体系,同时需要注重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塑造,以避免重蹈安然覆辙。
对我而言,安然事件是一次深刻的触动和反思。
作为个人,我们应该发展诚实守信的品德与行为,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意识;作为企业,要注重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加强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把控,坚决杜绝违规操作;作为监管机构,要提高管理水平和监督能力,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控。
安然事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安然事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安然事件,听起来就像是个离我们很远的故事,可是说到内部控制的问题,那可真是每个企业都得小心翼翼的事。
说起安然,这家公司曾经风光无限,像个耀眼的明星,结果却因内部控制的失灵,成了众人瞩目的反面教材。
你想,刚开始大家都以为他们是赚钱的高手,没想到最后却跌下了神坛,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企业啊,内部控制就像是家庭的门窗,没关好,麻烦可就大了。
你想想,谁不想在外面风风光光,回家却发现大门开着,钱包没了,那滋味可真不好受。
说起安然的内部控制问题,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他们的财务报表,简直像是魔术师的把戏,眼花缭乱,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那些复杂的财务操作,根本没让人看清楚真正的账面情况。
就好像你去吃饭,点了个菜,结果上来的不是你想要的,反而是一道黑暗料理,大家都觉得这是个笑话。
他们的内部审计,简直是走过场,真正需要检查的地方反而成了盲点,等到发现问题,已经是为时已晚。
就像我们小时候不写作业,结果老师检查时临时抱佛脚,最终也是难逃一顿骂。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企业得先从根本上抓起。
透明度是关键,财务报表得明明白白,不能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就像我们看电影,剧情得清晰,不能总是猜测角色的动机,哪能看得开心。
内部审计必须认真对待,不能只是摆摆样子。
要有专业的人士来把关,确保每一笔账都能过得了检验。
就像在学校,老师总得认真批改作业,才能知道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
企业文化也很重要。
得让每个员工都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能只当成一个口号。
就像我们常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大家都参与进来,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现代科技可不能少。
就好比我们用手机APP点外卖,快速又方便,企业在内部控制上也得利用好这些工具。
培训也少不了。
企业可以定期给员工举办培训,让大家了解内部控制的知识,增强风险意识。
就像学开车,总得先上课,才能安全上路,避免撞车。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也至关重要,大家心里有数,才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安然事件审计案例剖析.

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 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
1、以脆弱的泡沫化经营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础。
2000年以来美国加州电力危机及其给能源市场带来的振荡, 加上通信领域景气度的下降,使得安然公司的正常业务经营与 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为稳定股价和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强大压 力,安然公司不断通过以自己的固定资产(水厂、生产设施等) 作抵押,通过自己控制的金融机构进行超过抵押价值的债务融 资,并将其计入收入,保持和推动股价上升,同时寄希望还债 时用公司股票价格上升形成的资产升值来弥补过大的债务,实 际上将公司收入和业务稳定与其股价绑定在一起。这种做法使 安然由一传统公司迅速转变为高增长、高利润的“新兴企 业”,也是这种做法使其很快走向了灭亡。
2001年年初 8月中旬 10月16日
10月22日
10月31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月1日
安然的盈利模式被怀疑 ;
股价下跌;
第三季度财报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 美元,且因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 美元;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公司自动提交某些 交易的细节内容;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 行正式调查;
为稳定股价和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强大压力安然公司不断通过以自己的固定资产水厂生产设施等作抵押通过自己控制的金融机构进行超过抵押价值的债务融资并将其计入收入保持和推动股价上升同时寄希望还债时用公司股票价格上升形成的资产升值来弥补过大的债务实际上将公司收入和业务稳定与其股价绑定在一起
组员:华梦青 吕海雅 徐梦洁
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10亿美元信贷额度担 保,但公司的评级仍然被降低;
11月8日 11月9日 11月28日 11月30日
安然事件的反思对安然公司会计审计问题的剖析

安然事件的反思对安然公司会计审计问题的剖析一、本文概述安然事件,作为全球财务丑闻的标志性案例,不仅揭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严重漏洞,也引发了对会计审计制度的深刻反思。
本文旨在剖析安然事件的背后原因,着重探讨安然公司会计审计问题,并以此为鉴,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提供借鉴。
文章将首先概述安然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影响,然后分析安然公司在会计和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财务报告的失真、内部控制的失效、审计机构的失职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文章将揭示出安然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包括企业文化、治理结构、监管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缺陷。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审计制度、提高监管效率等,以期为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审计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二、安然公司的会计问题安然公司,曾是美国乃至全球能源界的巨头,其会计问题的曝光不仅震惊了华尔街,更引发了全球对企业会计诚信和监管制度的深刻反思。
安然公司的会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复杂的公司结构与财务操纵:安然公司构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企业网络,通过设立大量的关联公司和合作伙伴,以进行财务操纵和隐藏债务。
这种复杂的结构使得公司能够通过内部交易转移利润和亏损,从而营造出一种盈利的假象。
滥用会计准则与违规操作:安然公司在会计处理上采用了多种手法,滥用会计准则,以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
例如,公司通过将某些费用资本化、利用不透明的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等手段,掩盖了真实的财务状况。
审计机构的失职:作为安然公司的审计机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失职行为。
他们未能发现安然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和舞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安然公司财务操纵的帮凶。
审计机构的失职,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审计行业的公信力。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安然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严重的缺陷,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进行财务舞弊,而内部控制的失效使得这些行为得以长期隐瞒。
安然丑闻

安然丑闻案盖棺定论巨擘神话破灭留给我们太多思考美国安然公司曾经创造了一系列神话,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扩张成世界能源巨头。
然而,就在它春风得意的时候,却瞬间从辉煌的顶点跌落至万劫不复的深渊。
安然高层用种种手法掩盖了公司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以致暴露后资不抵债,被迫破产。
而法院刚刚判决安然丑闻案中的最后一位主角斯基林24年零4个月的徒刑,并赔偿1.83亿美元。
但他只被冻结了6千万美元的财产和现金。
另一位主角因自杀身亡无法追究。
100多亿美元的巨额坏账,使无数银行、投资公司、股东以及几万名员工的养老金统统泡了汤!安然的破产,催生了《萨班斯法案》的出台,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思考,这里既有自身业务模式的原因,但从更大程度说,它是一系列制度缺陷的殉葬品。
安然丑闻案暴露了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会计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只有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监管机制,才能防患于未然。
2006年10月23日,美国休斯敦联邦地区法院作出判决,安然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因犯有欺诈、做假账、共谋、内部交易多项罪行,被判处24年零4个月的有期徒刑,并被要求交纳总额高达1.83亿美元的财产赔偿,这是安然丑闻案中获刑最重的。
至此,历时5年多的安然案终于盖棺定论。
安然的前身是一个小管道公司,上世纪中后期开始,经过安然创始人、前CEO肯尼思·莱和杰弗里·斯基林的锻造,迅速走上了全球化扩张道路,业务拓展至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成为一个以能源产业为主,同时涉足金融交易、投资、木材、广告、宽带等业务的综合型公司,2000年交易额高达1010亿美元。
表面的繁荣无法掩盖背后的危机,正是这种疯狂的扩张,使安然出现了130亿美元的负债,并使它无往不胜的业务模式寿终正寝。
安然的核心业务是“能源交易”,这种生意必须以双方之间的信用为基础,一旦信用出现问题,生意随时都可能被取消。
而且,安然的大部分业务是基于“未来市场”的合同,在合同履行之前并不能给安然带来任何现金。
安然事件失败的原因分析

安然事件失败的原因分析第一篇:安然事件失败的原因分析安然事件失败的原因分析1.违背了客观性原则根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客观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具有真实性和可验证性。
然而安然公司作假账多年,巨额负债不列入财务报告,关联交易及利益输送不充分披露,巨额盈利及股东权益的高估和虚增。
这样,会计信息并没有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今流量,就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的失误。
2.违背了相关性原则根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
会计目标之决策有用观里也提到,会计的目标就是为了像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的决策有用的信息。
很显然,安然公司违背了相关性原则,做出的报告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预测、做出决策。
比如,安然假的财务报告影响了广大投资者的决策,令他们争相购股,最后股价暴跌,便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3.违背了谨慎性原则根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谨慎性原则,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的预计。
它要求会计人员应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但不预计可能实现的收益。
即要“低估利润,高估负债”。
然而,安然却采取利用“特殊目的实体”等种种手段,高估利润、低估负债,对于应收账款、票据等通通计入账内,而对企业所面临的庞大的风险却丝毫没有披露。
从而造成了企业空持应收票据,高估资产和股东权益,出现了大量的“呆账”,“坏账”。
4.会计确认标准不符合会计确认的两项基本确认条件:1.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2.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的计量。
很显然,安然公司那些建立在合同记录上的“实收股本”和“应收票据”等,其兑现可能性不确定,是不符合会计的基本确认条件的,但是安然却将其记录,虚增其资产和股东权益。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二)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三)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对安然事件的反思

对安然事件反思:教训与启示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一同反思安然事件,从而汲取历史教训,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安然事件,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破产案之一,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次事件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企业道德的沦丧,还看到了监管制度的缺陷。
通过对安然事件的反思,我们将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探讨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一、安然事件概述安然公司,曾是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其业务涉及电力、天然气、电信等多个领域。
然而,在2001年,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公司宣布破产,震惊了整个世界。
事件爆发后,调查发现安然公司通过复杂的关联交易、虚报利润等手段,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此外,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严重失灵,高层管理者滥用职权,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危机。
二、安然事件的教训1. 企业道德的重要性安然事件告诉我们,企业道德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企业必须遵循诚信、公平、透明的原则,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承担社会责任。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性安然事件暴露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严重缺陷。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高层管理者的监督,确保公司运营的合规性。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对公司的财务报告、业务运营等进行审查,确保公司信息的真实性。
3. 监管制度的重要性安然事件反映出当时美国监管制度的不足。
为了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政府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
此外,监管机构应提高监管效率,及时发现并处理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三、安然事件的启示1.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加强文化建设,强调道德观念和诚信意识,使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道德的重要性。
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道德素养,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
2.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高风险业务的监控,确保公司运营的合规性。
安然事件的反思和启示

安然事件的反思和启示安然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至2001年期间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之一。
安然事件主要是由于公司高层管理层存在欺诈行为,导致了公司财务丑闻和倒闭。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企业道德和公司治理的深刻反思。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对安然事件的反思和启示。
一、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安然事件暴露了公司治理的薄弱环节。
公司治理是指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权力分配和控制机制。
在安然公司,管理层与董事会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管理层可以操纵财务报表,掩盖公司实际状况。
因此,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公司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治理结构,明确各方责任,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问责机制,确保管理层遵守道德底线。
二、财务透明度和真实性安然事件揭示了财务透明度和真实性在公司运营中的重要性。
在此事件中,安然公司财务报表被虚假夸大,隐藏了其巨额债务和财务风险。
这些虚假报表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最终导致了公司倒闭。
因此,公司应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并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避免财务信息的伪造和误导。
三、道德与职业操守安然事件引发了对企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广泛讨论。
许多公司高管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放弃了道德底线,将公司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这种道德缺失不仅对公司和员工产生负面影响,也对整个行业和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公司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意识和职业操守,强调利益共享和社会责任,在经营过程中坚守道德底线。
四、监管机构的作用安然事件暴露了监管机构在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不足。
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和核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违规行为。
此外,监管机构还应建立更加严格的法规和制度,减少公司欺诈行为的发生,并加大对公司管理层和董事的问责力度。
五、企业文化的塑造安然公司的企业文化被普遍认为对事件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公司文化是公司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体现,对员工行为和组织运营产生重要影响。
安然审计案例-安然公司事件详细分析

谢谢观赏
安然事件剖析
一、安然事件背景 二、舞弊手法透视 三、美国的态度
1、安然公司简介
成立-1930年,总部-美国休斯敦。
主营-天然气、电力
地位-《财富》500强位居第七,股票-蓝筹股
2.安然神话的幻灭
安然公司的成功,即使是在美国这样敢于冒险、富有创新精神、奇迹频生 的国家,也绝对称得上是个商业神话。它吸引了无数羡慕的眼光,也寄托 了众多投资者发财的希望。然而,这一切是如此的短暂,当安然公司发表 2001年第三季度亏损的财务报表后,安然帝国的崩塌就开始了。
➢ 安然的核心文化就是盈利,甚至可以说是贪财。在安然,经营 者追求的目标就是“高获利、高股价、高成长”。《财富》杂 志撰文指出:正是由于安然公司的主管们建立了以赢利增长为 核心的文化,经理们才有了很大的动力去涉险,安然追求的目 标最后也只剩下一个,那就是赢利。
➢ 安然的公司精神就是冒险。安然鼓励的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利润 的冒险精神,用高赢利换取高报酬、高奖金、高回扣、高期权。 安然甚至把坚持传统做法的人视为保守,很快将其“清理”出去。 同时安然内部不断地进行着“大换血”,而招进的新人大多是工 商管理硕士,一进门就会立即获得五百万元的炒作能源期货大权。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1.5.1 01.7.2 01.9.4 01.11.1 01.12.3 02.3.31
丑闻曝光前后的安然公司股价走势
安然事件的反思与启示

安然事件的反思与启示安然公司是美国一家能源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自然气公司之一。
然而,在2001年底,安然公司却因为账目造假、财务欺诈等严重违法行为而宣告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事件之一,也是财务丑闻的经典案例之一。
安然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与启示。
首先,安然事件揭示了监管机构的缺失与不完善。
安然公司在财务造假的过程中能够长期逃避监管,这暴露了监管机构在审计、监督方面的薄弱环节。
监管者应加强对企业的审计,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欺诈行为。
此外,监管机构还应加强对独立审计师的监管,提高其独立性和专业性,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安然事件警示了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安然公司在财务造假过程中,出现了内部控制的严重失效。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是公司运作的基础,它能够帮助公司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预防财务欺诈等违法行为。
因此,公司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管理,确保制度的完善性和操作的严密性,避免随意违规操作和财务欺诈活动的发生。
第三,安然事件教育了我们正确的商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财务造假行为的背后往往是企业内部人员的利益驱使和道德失范。
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商业道德观念,建立健全的企业文化,强调诚信、自律和责任意识。
同时,加强员工的法律教育与培训,提高法律意识,使员工明白法律的约束和后果,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第四,安然事件对企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安然公司在重要决策和监督层面出现严重缺陷,导致财务造假得以长期持续。
企业应加强治理结构的建设,明确权力与责任的界定,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和制约机制不健全的情况。
同时,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内部监控体系,确保企业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最后,安然事件也提醒了投资者和公众要保持警惕性。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更加审慎,加强尽职调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治理水平,避免陷入财务造假的陷阱。
同时,公众应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以引导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一、简要描述“安然”事件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
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
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
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
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
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
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怀疑开始的。
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公司财务提出疑问。
随后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不断披露安然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方面的种种不正常作法,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对安然的负债和股价会产生潜在的致命风险。
安然公司会计造假事件及对我国会计业反思

安然公司会计造假事件及对我国会计业反思一、引言美国上市公司安然(Enron) ,这家在《财富》杂志全球500 家大公司中排名第七,曾被华尔街的分析员强列推荐“买入”的明星企业一夜之间轰然崩塌,于2001 年12 月2 日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创下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
对于这样一家颇具国际影响的能源交易商陷入破产的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市场。
在此事件中,作为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二、安然公司会计造假的手段分析(一)利用复杂的公司组织结构,通过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安然公司组织结构的原理为: A 公司( 安然公司) 通过51% 的股份控制B 公司, B 公司再以相同方式控制 C 公司,以此类推不断循环下去,到K 公司时,由于 A 公司仅持有K 公司权益的几个百分点,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原则,K 公司的个别报表将不并入 A 公司的合并报表中,但 A 公司实际上完全控制着K 公司,可让其为自己筹资,或通过关联方交易转移利润,然而其负债却未反映于安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
上述仅为纵向持股关系,而实际上还可以发生横向方面的交叉持股关系,例如,在从 B 公司到K 公司的多个层次上相互交叉持股。
通过以上模式,安然公司最终发展出3000 多家关联企业,其中约900 家是设在海外的避税天堂。
安然公司通过建立复杂的公司体系,拉长控制链条,将债务留在子公司账上,将利润显示在母公司账上,以自上而下“传递”风险、自下而上“传递”报酬。
(二)利用“特别目的实体”,隐藏企业债务企业一般是出于经营目的而设立的,而“特别目的实体(SPE )”是指企业根据某种特殊目的而设立,并非是为了经营。
安然公司不恰当地利用“特别目的实体”符合特定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报表的会计惯例,将本应纳入合并报表的3 个“特定目的实体”排除在合并报表编制之外,导致1997 —2000 年期间高估了4 .99 亿美元的利润,低估了数亿美元的负债。
美国安然事件原因与启示(小总结)

安然事件回顾与总结(原因-改革-启示)(1)安然事件所暴露出的美国会计准则制定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从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历程、美国准则制定机构更替原因并结合准则的性质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2)美国对会计准则制定采取了哪些改革?(3)安然事件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有何启示?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 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安然拥有约21000名雇员,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
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
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
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
拥有上千亿资产的能源巨头公司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土崩瓦解。
安然事件引起的美国相关体制、制度的重大改变和影响,同时证明了会计制度还需不断完善,并完善监督制度和市场体系。
否则,会计制度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经济上产生重大的后果,必然影响会计行业的发展。
一、安然事件暴露出美国会计制度缺陷1、会计准则制定及财务报告披露方面的缺陷。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是最好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非常具体详尽,但财务与会计丑闻表明,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也会出现问题。
美国制定“公认会计原则”所遵循的详细的“规则基础”表明,当会计准则制定的太具体,尤其是有各种数量界限是,企业可能通过交易合约的设计甚至虚构交易,绕过会计准则的限制,从而使会计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
相反,如果会计准则过于原则性,企业的操控余地过大,企业与其审计师也难以就有争执的问题达成一致的意见,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就也更大,会计信息也难有可比性可言。
财务信息的披露,是了解投资者和企业及其管理当局的重要纽带,财务信息的披露应具有可理解性,而且披露制度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安然公司为什么要作假?
2、安达信为什么放纵协助安然公司造假?
3、从会计诚实的角度,应得到什么启示?
安然事件与制度缺陷
(文汇报)
2001年底位列全美500强第7位的安然(Enron)公司破产,震惊了全世界。
安然黑幕的曝光不仅牵涉到安然的高层管理人员,还牵涉到信誉一
向良好的安达信公司和美国政府。
大公司和中介机构、政府合作起来损害
员工与社会利益,令人不寒而栗。
安然被揭穿是大公司违法行为的结束吗?分析这个事件,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安然违规的主要手法是:第一、公司高层暗箱操作,将债务、坏账转移到分公司,掩盖内部早已存在的问题,虚报成绩,欺骗员工、股东和社会。
第二、利用安达信这样信誉卓著的中介公司作假账,并利用美国会计审计
制度的缺点(安达信集做账与审计于一身),得以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
第三,利用美国政府的政治力量,官商合作,甚至可以使政府“重写美国
政府的能源政策条文”,使能源政策向自己倾斜。
大公司、中介机构、政
府三位一体制造了这次事件,不能不使人想到,到底根源何在。
企业作为经济人谋求自己的利润最大化,无可厚非。
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敢冒上断头台的风险,是资本的本性。
要把企业的利己引向有利于整个
社会,就要靠一套相关的制度。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经济学家无不强调制
度的重要性。
按理说,美国的制度在世界上还是比较完善的。
在立法、执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下,执法也是较为认真的。
美国有200多年的法治历史,公民、企业与政府的守法观念都比较强。
但就在这样一个法治社会里,居
然出了这样大的事件,不能不令人深思。
安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安达信公司的少数高层人员以及一些高官,说来都是社会上流人士。
这样的人居然作出了这样的事,不能不令人吃惊。
这些事告诉我们,不能仅仅指望人性的善良和自我道德约束。
美国经济学
家布坎南指出,包括政治家在内的所有人都是利己的。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
理论正建立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之上。
用句俗话说就是“人心险恶”。
我们
必须有防人之心,才可以在经济活动中不上当。
安然作弊之所以成功,正
在于人们太轻信了。
安然事件告诉我们,对那些报表上业绩辉煌的公司千
万别轻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也许不能保证不受骗,但会上当少一点,程度轻一点。
安然事件还暴露了许多制度上的缺陷。
安然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尽管也有人发现了问题,但无法阻止高层的违法行为。
安达信公司既给安
然作账,又进行审计,还作咨询,这种集会计审计为一体的制度为安然作假留下了空子。
这次安然事件后,许多人在反思美国财会制度上的缺陷。
安然事件仅仅是许多财务丑闻之一。
美国人认为,财务丑闻已不是新闻,
只是最近太多了,安达信这件事太大了。
这说明财务丑闻不是由于个别人
的品质,而是制度问题。
安然事件被称为“安然门”,是一件政治丑闻,形成了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挑战。
政企勾结在美国也已不是新闻。
美国政府一些高官退休后进入大
公司的事十分常见。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和企业不能不发生关系,美国的
政治制度也允许企业捐出政治献金支持竞选活动。
这样,美国企业的金钱
也会影响政治和政策走向。
当然,在利用政府方面有利的是大企业,那些
中小企业与政府是不搭界的。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批评大公司利用与政府的关系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布坎南也在公共选择
理论中对代议制民主提出了批评。
这次“安然门”又一次暴露了美国政治
体制的问题。
美国不是没有严格的制度,但从安然事件看,制度也不是万能的。
首先,任何制度都不能完美无缺,总有缺陷可以利用。
这就是“道高一尺,魔高
一丈”,防不胜防。
企业总会想办法利用制度的不完善之处。
其次,任何
制度都有两面性,它有有利的一面,但也有副作用。
我们又不能因为副作
用而完全否认一种制度。
例如,政治献金制度是民主体制下政党经费的来源,政党不用国家的财政经费是一种进步。
政党总要有经费,不来自政府,只好来自民间,由支持它的个人和企业捐助。
这种制度留下了政府与企业
勾结的隐患,但又不能由于这个问题而否定政治献金制度。
这就是制度的两难处境。
最后,美国在制度的执行上太宽容了。
美国财务丑闻不少,但
你听说有多少人为此入狱或判刑了?宽容本身是好事,但不能乱用。
对违
法者的宽容就是对善良公民的犯罪。
我是主张重罚的。
可惜这种想法在美
国会被指责为“侵犯人权”。
然而,不去侵犯违法者的人权,岂不侵犯了
其他人的人权了吗?
正由于这些制度上的缺点,我认为安然事件并不是结束。
在美国的上市公司中有合理合法假账问题的并不少。
安然把坏账、欠债转给分公司的作
法在法律上没问题。
这样作的决非安然一家。
1997年以来,有723家公司因收入报表有假,被官方监督机构强迫要求重作报告并降低营业收入。
这
些公司随时会曝出安然这样的丑闻。
美国的经济建立在企业的基础之上。
企业动荡会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
美国许多有识之士从完善制度的角度来考虑安然事件,以防止再出现类似
事件。
当然,制度是永远不会尽善尽美的,但每发生一次事件都会使制度
改善一步,这就是进步。
安然事件必定促进美国制度进一步完善。
这正是
把安然事件由坏事变为好事的关键。
其实我们关注安然事件并不是好奇。
我们也出现过银广夏、郑百文、蓝田之类的丑闻,也有像安达信那样作假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出过个别腐败官员与企业勾结的事。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制度也不够完善。
因此,安然
事件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和社会的监管,建立企业内的监督制度(如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使企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