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合集下载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C=S,-N
O O
(共轭双键)
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但当 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作用,增 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 : :
助色团:-NH2,-OH,-X (孤对电子)等
2

红移和蓝移
3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解析
了解共轭程度、空间效应、氢键等;可对饱和与不饱 和化合物、异构体及构象进行判别。 ⑴ 在200~750nm波长范围内若无吸收峰,则可能是 直链烷烃、环烷烃、饱和脂肪族化合物或仅含一个双 键的烯烃等。若有低强度吸收峰(ε=10~100 L·mol1·cm-1),(n→π跃迁),则可能含有一个简单非共轭且 含有n电子的生色团,如羰基。 ⑵ 若在250~300 nm波长范围内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峰 则可能含苯环。
滴定剂与待 测物均吸收
产物吸收
Vsp
Vsp
24
8.5.4 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1. 摩尔比法: 固定cM ,改变cR
A
1:1 1.0 2.0
3:1 3,0 c(R)/c(M)
25
2.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
M:R=1:1
cM + cR = c(常数)
M:R=1:2
0.5 cM/c cM/c
0 0.2 0.4 0.6 0.8 1 0 0.2 0.4
6
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分子中金属离子轨道上的电荷吸收光能后转移到 配体的轨道上,或按反方向转移,这种跃迁称为电 荷转移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荷移光谱。 本质上属于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 ε一般都较大(104左右),适于微量金属的检测 例:Fe3+与SCN-形成血红色配合物,在490 nm处 有强吸收峰。其实质是发生了如下反应: [Fe3+-SCN-]2+ +hν= [Fe2+-SCN]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全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全

8. B带
芳香族化合物ππ*跃迁产生的特征精细结 构吸收带。
特点: ➢ 230~270nm 呈 一 宽 峰 , 中 心 为 255nm 左 右 ,
且具有精细结构;(用于识别芳香族化合 物) ➢ε~200 L·mol-1·cm-1; ➢ 于极性溶剂中可能消失。
9. E带 也是芳香族化合物ππ*跃迁产生的特征吸 收带。可分为E1和E2带。 特点: E1带约为180nm(ε> 104 L·mol-1·cm-1 ); E2带约为200nm(ε~ 7000L·mol-1·cm-1 )。
测定同一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溶剂中n* 跃迁吸收带,就能计算其在极性溶剂中氢键 的强度。
例:在水中,丙酮的n*吸收带为264.5 nm,
能量452.99 kJ·mol-1;在己烷中,该吸收带为
279 nm,能量为429.40 kJ·mol-1。
丙酮在水中形成的氢键强度为452.99 - 429.40 =
9.1.2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9.1.2.1 电荷转移跃迁(强吸收) 1. 金属配合物或水合离子
(FeSCN)2+、Cl-(H2O)n 2. 谱峰位置与给受电子能力有关。
Mn+-Lb- hν M(n-1)+-L(b-1)-
电子受体 电子给体
9.1.2.2 配位场跃迁 d-d跃迁和f-f跃迁 特点:ε小,一般位于可见区。
4. 溶剂的选择 ➢ 尽量选用非极性溶剂或低极性溶剂; ➢ 溶剂能很好地溶解被测物,且形成的溶
液具有良好的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 ➢ 溶剂在样品的吸收光谱区无明显吸收。
9.1.4.3 pH的影响
9.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9.2.1 仪器的基本构造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信号指示系统

(完整版)图吸收光谱曲线

(完整版)图吸收光谱曲线

(8) B带
➢ 由芳香族化合物的π →π*跃迁而产生的精 细结构吸收带。
例如: 苯的B带: 摩尔吸光系数:200 L ·mol-1 ·cm-1 吸收峰的位置:230~270nm之间
(9) E带
➢ 芳香族化合物的π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 也是芳香族的特征吸收峰。
苯的紫外吸收光谱
4、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2) 助色团
➢ 助色团是指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生色团 相连时,能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并使其吸收强度增强的基团。
例如:
—NH2 、—OH 、—OR 、—SH 、—SR 、—Cl 、—Br等
(3) 红移和蓝移
➢ 在有机化合物中,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 剂的改变,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max发生 移动。
例如:含有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
(4) 电荷转移跃迁:
➢ 某些分子同时具有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 它们在外来辐射照射下会强烈吸收紫外光或可 见光,使电子从给予体轨道向接受体轨道跃迁, 这种跃迁称为电荷转移跃迁,其相应的吸收光 谱称为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 电荷转移跃迁实质上是一个内氧化还原过程。
例如:某些取代芳烃可产生这种分子内电荷转移 跃迁的吸收带。
➢ n → σ* 跃迁的摩尔吸光系数ε较小
(2) π→ π*跃迁:
➢ 吸收峰处于近紫外光区,在200nm左右,摩
ε 尔吸收系数 max > 104 L ·mol-1 ·cm-1 ,为强吸收带。
例如:含有π电子的基团:
(3) n → π*跃迁:
➢ 近紫外-可见光区,ε<100 L ·mol-1 ·cm-1
3、常用术语 (1) 生色团
➢ 生色团是指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 基团,它实际上是一些具有不饱和键和含有 孤对电子的基团。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5)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定 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ε>105:超高灵敏;
ε=(6~10)×104 :高灵敏; ε<2×104 :不灵敏。 (6)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该 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2.紫外光谱表示法
横坐标: 波长λ, 单位是 nm
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types of spectrometer 1.单光束
简单,价廉,适于在给定波长处测量吸光度或透光度, 一般不能作全波段光谱扫描,要求光源和检测器具有很高 的稳定性。灵敏度高。
2.双光束
自动记录,快速全波段 扫描。可消除光源不稳定、 检测器灵敏度变化等因素的 影响,特别适合于结构分析。 仪器复杂,价格较高。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基本原理
一、基本组成
general process
光源
单色器
样品室
检测器
显示
1. 光源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具 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
可见光区:钨灯作 为光源,其辐射波长范 围在320~2500 nm。
紫外区:氢、氘灯。 发射185~400 nm的连 续光谱。
由共轭体系的π→π* 跃迁产生的强吸收带, 一般
εmax>104
2). R 吸收带(源于德文 radikalartig, 基团)
由共轭体系的n→π*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因非键轨道与 π*轨道正交, 其强度弱。
εmax<100
3). B 吸收带(源于德文 benzenoid, 苯系)
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谱带, 起因于π→π* 跃迁与苯 环 振 动 的 重 叠 , 其 强 度 很 弱 ,εmax 约 为 200, λmax 出 现 在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第三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第三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含取代基时,B带简化, 红移,增色。
1,3,5-三甲苯
六甲苯
23:09:45
266
272
305
300
共轭多烯的λmax的计算
Woodward-Fieser 规则
链状及环状共轭多烯的λmax的计算。 首先从母体得到一个最大吸收的基本值,然 后对连接在母体π电子体系上的不同取代基 以及其它结构因素加以修正。
H 3C
O
OH
CH3
六元环不饱和酮基本值 215 nm 烷基取代 β位2 + 2 × 12nm 羟基取代 α位1 + 35 nm λmax计算值 =274nm (λmax实测值=274nm)
23:09:45
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色效应 或减色效应,如图所示。
23:09:45
吸收带
R吸收带:这是由n→π* 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带,特点是强度 较弱,摩尔吸光系数小于100,吸收峰位于200400nm之间(德文Radikalartig )。 K吸收带:共轭非封闭体系中的π→π*跃迁吸收带,一般为 强吸收(ε在104以上)。应用较多。极性溶剂使 K带发生红移(德文Konjugierte) 。 B吸收带(苯吸收带):芳香族和杂芳香族化合物的π→π* 跃迁吸收带,为弱吸收带(230-270nm),摩尔吸光 系数约为102。多重峰,精细结构,芳环上有取代基 时,B带的精细结构消失(英文Benzenoid) 。 E吸收带:封闭共轭体系中π→π*跃迁吸收带。吸收较强。 分为E1(185nm)和E2(204nm)吸收带,可以分别看成 乙烯和共轭乙烯的吸收带。也是芳香结构化合物 的特征谱带(英文Ethylenic )。
23:09:45
(2) 含有孤立双键或三键化合物
典型化合物是乙烯 乙烯π→π*跃迁的λmax为162nm,εmax为: 1×104 L· -1· -1。 mol c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n→π* < π→π* < n→σ* < σ→σ*
11:51:47
2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
才能发生跃迁;
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 吸收波长λ <200 nm; 例:甲烷的λ max为125nm , 乙烷λ max为135nm 。 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 作为溶剂使用;
max(甲醇) max(水) max(氯仿)
n → p*跃迁:蓝移; ;
max(正己烷)
p → p* n → p*
230 329
11:51:47
238 315
237 309
243 305
溶剂的影响
苯 酰 丙 酮 1 1:乙醚 2:水
2
250
300
极性溶剂使精细结构 消失;
11:51:47
11:51:47
11:51:47
精品课件!
11:51:47
精品课件!
11:51:47
(三) 金属离子影响下的配位体内π→π*跃迁 金属离子的微扰,将引起配位体吸收波长和 强度的变化。变化与成键性质有关,若共价 键和配位键结合,则变化非常明显。 茜素磺酸钠: 弱酸性介质:黄色(λ max=420nm) 弱碱性介质:紫红色(λ max=560nm )
一、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一)电子跃迁类型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 σ电子、π电子、n电子。 s*
E p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s
H
C H
OnKR Nhomakorabeap*
E,B
n
p
s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 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

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4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
• (3)紫外吸收光谱常用吸收曲线来描述。

即用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紫外光照射
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分别测量不同波长下
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对波长作图得到该
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曲线,即紫外吸收光谱。

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可以用曲线上
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和
该波长下的摩尔吸光系数εmax 来表示。
远紫外区,而在近紫外光区是透明的, 它们的吸收光谱曲线必须在真空中测定。
(一)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2、价电子的种类及电子跃迁类型:
• ②n → σ* 跃迁
• 含有氧、氮、硫、卤素等杂原子的饱和 烃衍生物都可发生 n → σ* 跃迁,它比 σ → σ* 跃迁的能量要低,吸收波长较长, 一般在150~250 nm范围内。如CH3OH
• 1.生色团和助色团 • ①生色团——含不饱和键基团,有π键 • 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
n→π* 或π→π*跃迁的基团称为发色团
• 是指在200~1000nm波长范围内产生特征吸收 带的具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和未共用电子对 的基团。如

C O CC NN C C
CO
COOH
(二)紫外吸收光谱中的有关术语
吸收峰波长
吸收强度 极性溶剂
π→π*
n→π*
与组成双键的
有关
原子种类基本无关
强吸收 104~105 弱吸收 <102
向长波方向移动 向短波方向移动
2、价电子的种类及电子跃迁类型:
• 由于一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只能提供 190~850nm范围的单色光,因此只能测 量n → π* 跃迁和部分 n → σ* 跃迁、π → π* 跃迁的吸收,而对只能产生200 nm以 下吸收的 σ → σ* 跃迁则无法测量。常见 电子跃迁所处的波长范围及强度如图824所示。

三嗪类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嗪类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嗪类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对全文进行简要介绍和概述,可以包括三嗪类化合物的背景和研究的重要性。

下面是一个概述部分的例子:在化学领域,三嗪类化合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三嗪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药物、染料、光致变色材料等。

在这些应用中,了解三嗪类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程度,可以了解其电子结构和反应机理。

因此,研究三嗪类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于深入理解其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介绍三嗪类化合物的概念和结构特点,然后重点探讨其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方面的特性。

我们将分析不同结构的三嗪类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吸收峰位、吸收强度以及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三嗪类化合物的光学性质和电子结构,并为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本文的内容,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三嗪类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性以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此外,本文还将展望未来对于三嗪类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挖掘其潜力提供指导和启示。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题——三嗪类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首先介绍了三嗪类化合物的概念及其在化学领域的重要性,然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内容。

首先,对三嗪类化合物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结构特点、合成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重点探讨了三嗪类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方面的特性,分析了其吸收峰位置、吸收强度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光谱解析方法。

结论部分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了三嗪类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性。

进一步展望了未来对三嗪类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研究方向,指出了可能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安排,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框架,便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C=S,-N
O O
(共轭双键)
¾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但当 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作用,增 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 : :
助色团:-NH2,-OH,-X (孤对电子)等
2

红移和蓝移
3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解析
了解共轭程度、空间效应、氢键等;可对饱和与不饱 和化合物、异构体及构象进行判别。 ⑴ 在200~750nm波长范围内若无吸收峰,则可能是 直链烷烃、环烷烃、饱和脂肪族化合物或仅含一个双 键的烯烃等。若有低强度吸收峰(ε=10~100 L·mol1·cm-1),(n→π跃迁),则可能含有一个简单非共轭且 含有n电子的生色团,如羰基。 ⑵ 若在250~300 nm波长范围内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峰 则可能含苯环。
AH
+
β3
H+
OH-
FeR3
β3=1021.3
c(R)≈[R´]=10-4mol·L-1
[FeR ] β 3 3 β 3′ = = [Fe ′][R ′]3 α Fe(A) ⋅ α 3 R(H)
[FeR 3 ] lg = lg β 3 − lg α Fe(A) − 3lg α R(H) + 3lg[R′] [Fe′]
4
(3)若在210~250 nm波长范围内有强吸收峰, 则可能含有2个共轭双键;若在260~300 nm波长 范围内有强吸收峰,则说明该有机物含有3个或3个 以上共轭双键。 (4)若该有机物的吸收峰延伸至可见光区,则该 有机物可能是长链共轭或稠环化合物。
5
2.金属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金属配合物的生色机理主要有三种类型: ⑴ 配体微扰的金属离子d-d电子跃迁和f-f电子跃 迁: ε很小,对定量分析意义不大 ⑵ 金属离子微扰的配体内电子跃迁 与成键性质有关,若静电引力结合,变化一般很 小。若共价键和配位键结合,则变化非常明显。 ⑶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在分光光度法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共73张PPT)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共73张PPT)
甲醇 n→σ*跃迁: λmax 183nm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λ一般>200nm,εmax > 104。
不饱和基团(乙烯基、乙炔基)
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可发生此类跃迁。
乙烯 π→π*跃迁: λmax 165nm
丁二烯 π→π*跃迁: λmax 217nm

n→π*跃迁:
所需能量最小, λ >200nm,
这些能量是量子化的,只有光辐射的能量恰好等于两能级之间的
能量差时,才能被吸收。

分子内部三种能级跃迁所需 能量大小的顺序为:
ΔE电> ΔE振> ΔE转

分子的电子跃迁所吸收的能量比后二者大的多
1. ΔE电 约为1~20eV,所吸收的电磁辐射波长约为1240~
62nm,主要在紫外和可见光区。
2. ΔE振约为~1eV,相应的分子吸收光谱为红外光谱。
光的强度I0与透射光的强度I之比的对数值。
A=lg I0/ I
T与A的关系:A=-lgT
三、朗伯-比尔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是分子吸收光谱法定量分析的基础。
要求:能够提供足够强的连续辐射、有良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

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第六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
光源不同:前者为锐线光源,如空心阴极灯;
由于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取代基的引入或溶剂的改变使得吸收带的
强度即摩尔吸收系数εmax增大或减小的现象,称为增色效应或减色效
应。
三、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常见吸收带
1、R带:(基团radical)
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的
n →π*跃迁产生
C=O;C=N;—N=N—
特点:λmax 200~400n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2 光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度分析法的特点 1、适用范围:常用于测定试样中1%~10-3 %的微量 组分,甚至可测定低至10-4 %~10-5 %的痕量组份。目 前,随着仪器和方法的改进,有的已达10-9 %。一般 情况下,相对误差为2~5 %,这在微量分析中已是十 分精确的了。 2、特点:灵敏、快速、准确、简便。
(二)控制适当的吸光度范围
从仪器测量误差的讨论中了解到,为使测量结果得 到较高的准确度,一般应控制标准溶液和被测试液 的吸光度在0.2~0.8范围内。为此,可以从下列两方 面来考虑。
1.控制溶液的浓度,如改变试样的称量和改变 溶液的稀释度等。
但是在实际绘制中却常常出现弯曲情况。如果标 准曲线弯曲,测定数据必带来很大的误差,故应 努力找出原因设法解决之。一般来说引起标准曲 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种。
(一)比尔定律的局限性
比尔定律为:A=KC即A∝C
这是在溶液很稀的情况下,即各溶质质点互不 干扰时才成立。
当溶液较浓时,溶液中的有色配合物会互相吸 引、排斥,光线在质点之间发生反射,使出射光线 发生改变,从而使比尔定律失效。
▲跃迁:电子受激发,从低能级转移到高
能级的过程
2.分子吸收光谱的分类: 分子内运动涉及三种跃迁能级,所需能量大
小顺序 E电E振E转
E电1~20ev0.06~1.25m紫外 可见吸收 E振0.05~1ev25~1.25m红外吸收光 E转0.00~50.05ev25~025m远红外吸
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由于分子吸收中每个电子能级上耦合有许多
一、 仪器测量误差
在吸光光度分析中,除了各种化学条件所引起的 误差外,仪器测量不准确也是误差的主要来源。
任何光度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误差,这种误差可能 来源于光电池不灵敏、光电流测量不准和光源不 稳等。如果测量误差以光电流表示为Δi,相当于 光强的误差ΔI,由此引起透光率的误差为ΔT 。对 于同一光度仪器,ΔT基本上为一常数,一般为 0.01~0.02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01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015

溶剂
正庚烷 正庚烷 异辛烷 异辛烷 乙醇 水 乙醇 异辛烷 乙醚 二氧六环
max/n m 177 178 279 290 204 214 339 280 300 270
max
13000 10000 13 17 41 60 5 22 100 12
跃迁类型
→ * → * n → * n → * n → * n → * n → * n → * n → * n → *26
25
常用术语
1、生色团 从广义来说,所谓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 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 。
生色团
烯 炔 羰基
羧基 酰胺 偶氮基 硝基 亚硝基 硝酸酯
表3.2 一些常见生色团的吸收特性
实例C6H13CH=CH源自 C5H11C≡CCH3 CH3COCH3 CH3COH CH3COOH CH3CONH2 CH3N=NCH3 CH3NO2 C4H9NO C2H5ONO2
n吸收峰波长与组成双键的有关原子种类基本无关吸收强度强吸收104105弱吸收102极性溶剂向长波方向移动向短波方向移动25常用术语生色团实例溶剂??maxnm??max跃迁类型烯烯c6h13chch2正庚烷17713000????炔炔c5h11ccch3正庚烷17810000????羰基ch3coch3异辛烷27913n??ch3coh异辛烷29017n??羧基ch3cooh乙醇20441n??酰胺ch3conh2水水21460n??偶氮基ch3nnch3乙醇3395n??硝基ch3no2异辛烷28022n??亚硝基c4h9no乙醚300100n??硝酸酯c2h5ono2二氧六环27012n??1生色团从广义来说所谓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
溶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第二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二、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电子跃迁类型 分子轨道理论:一个成键轨道必定有一 个相应的反键轨道。通常外层电子均处 于分子轨道的基态,即成键轨道或非键 轨道上。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 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 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n→π* < π→π* < n→σ* < σ→σ*
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虽然也有n*吸 收带,但是, 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的羰基 上的碳原子直接连结含有未共用电子对的 助色团,如-OH、-Cl、-OR等,由于这些助 色团上的n电子与羰基双键的电子产生 n共轭,导致*轨道的能级有所提高, 但这种共轭作用并不能改变n轨道的能级, 因此实现n* 跃迁所需的能量变大,使 n*吸收带蓝移至210nm左右。
2. 配位场跃迁 配位场跃迁包括d - d 跃迁和f - f 跃迁。元素周期表中第四、五周期的过度金 属元素分别含有3d和4d轨道,镧系和锕系元 素分别含有4f和5f轨道。在配体的存在下, 过度元素五 个能量相等的d轨道和镧系元素 七个能量相等的f轨道分别分裂成几组能量 不等的d轨道和f轨道。
当它们的离子吸收光能后,低能态的 d电子或f电子可以分别跃迁至高能态的d 或f轨道,这两类跃迁分别称为d - d 跃 迁和f - f 跃迁。由于这两类跃迁必须 在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才可能发生,因 此又称为配位场跃迁。
⑶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 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摩尔吸光系数 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 强吸收。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均 可发生该类跃迁。如乙烯π→π*跃迁的 λmax为162nm,εmax为1×104L·mol-1·cm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 电荷迁移跃迁
——指配合物中配位体与金属离子之间,一个电子
由一方的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方相关的轨道上。 ——产生电荷迁移跃迁的必要条件:一组分是电子
给予体,另一组分是电子接收体。
例: [Fe3+ (SCN-)]2+ h [Fe2+(SCN)]2+
电子接受体 电子给予体
——电荷迁移跃迁光谱的很大,一般在104以上,
——当苯环上有羟基、氨基等取代基时,吸收峰红移, 吸收强度增大.像羟基、氨基等一些助色团,至少 有一对非键n电子,这样才能与苯环上的电子相互 作用,产生助色作用.
——取代基不同,变化程度不同,可由此鉴定各种 取代基
例: 苯
λmax B带 254
λmax
E2
204
甲苯
262
208
苯酚
271
213
苯甲酸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获得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显示器
ΔE电 = h 光 (200—800 nm)
激发态 基态
吸收曲线
将不同波长的光透过某一固定浓度和 厚度的待测溶液,测量每一波长下待测溶 液对光的吸收程度(即吸光度),然后以 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 可得一曲线。这曲线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 长的吸收能力,称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
不同波长的光
L
图3-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示意图
A
末端吸收
最强峰
肩 峰
次强峰 峰谷
max
min

A
分析吸收曲线 可以看到:
1.同一浓度的 待测溶液对不 同波长的光有 不同的吸光度;
max
min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ppt课件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ppt课件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溶液的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
完全吸收
光谱示意 复合光 表观现象示意
完全透过
吸收黄色光
物质呈现颜色与吸收光波长的关系见下表。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光的基本特性 1.光的波动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可以用周期T(s)、
频率‫( ע‬Hz)、波长λ(nm)和波数σ(cm-1) 等参数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1/T=c/λ‫ע‬ /c‫ע‬σ=1/λ=
互作用。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4.偏离朗伯一比尔定律的原因
定量分析时,通常液层 厚度是相同的,按照比尔 定律,浓度与吸光度之间 的关系应该是一条通过直 角坐标原点的直线。但在 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偏离 线性而发生弯曲。
透光度T (透射比)Transmittance
定义透光度:
T It I0
T 取值为0.0 ~ 1.0 全部吸收 ~~~~ 全部透射
吸光度A (Absorbance)
定义吸光度 :
A 取值为 0.0 ~∞
二者关系为:
A lg I 0 It
全部透射~~~全部吸收
A = lg(1/T) = -lgT

紫外——可见光谱法在卟啉类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光谱法在卟啉类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光谱法在卟啉类化合物结构表征中的应用摘要:简述了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化化学中的应用;结合卟啉、金属卟啉的吸收特点,对紫外-可见光谱在其结构表征中的应用作了归纳性的总结。

关键词:紫外-可见光谱法;应用;卟啉;金属卟啉;结构表征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紫外光谱(UV)是指波长在200~400nm;可见光谱则是波长在400~800nm的电磁波吸收光谱。

相应于上述波长的能量范围约在670~314kJ/mol和314~155kJ/mol。

因此,它们是属于π电子(成键的或孤对的电子)跃迁。

所以,不是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能给出它们的吸收光谱,而主要是对具有共轭双键结构的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才能给出光谱。

如果用紫外和可见光照射含有共轭的不饱和化合物溶液,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被吸收了,吸收光线的多少,取决于入射光的波长和化合物的结构。

如果以波长为横坐标,以紫外、可见光线的吸收强度(有时也称消光系数或摩尔吸收度)为纵坐标作图,就得到紫外或可见光谱图。

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不同;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不变,只是吸光度大小不同;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均不同。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

主要有四种跃迁形式,如图1。

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n→π*< π→π*< n→σ*< σ→σ*。

吸收带是指吸收峰在光谱中的波带位置,根据电子及分子轨道理论,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带有四种类型:R吸收带——由化合物中的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其强度小,ε<100;λmax位于较长波长处,>270nm;K吸收带——由共轭体系中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其强度大,ε>104;λmax比R带的短,一般>200nm;B 吸收带——由苯环本身振动及闭合环状共轭双键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第9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9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
不饱和烃及共轭烯烃
含杂原子的不饱和键
芳香族化合物
化学化工学院 杨 睿
1. 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
C—C键 & C—H键: →*跃迁
lmax < 200nm
H原子被O、N、卤素等原子或基团取代: n→*跃迁
lmax 200nm =100~300 L mol-1 cm-1
二氢-b-胡萝卜素 番茄红素
化学化工学院 杨 睿
化合物
K带 双键数 ( konjuierte lmax,共轭谱
8
415
210 000
185 000
11
470
共轭多烯的紫外吸收计算——Woodward规则
伍德沃德( Woodward )规则是计算共轭二烯、多
烯烃及共轭烯酮类化合物 π—π* 跃迁最大吸收波
R’
lmax 295.5
max 29000
-H -CH3 -CH3 -CH2CH3
化学化工学院 杨 睿
-CH3 -CH3 -CH2CH3 -CH2CH3
272 243.5 240 237.5
21000 12300 12000 11000
2. 取代基效应
共轭体系与给电子基或吸电子基相连,极化↑,lmax↑
K吸收带波长λ/nm
R1为烷基时的基本值 246
O R1 R2
R1为H时的基本值
R1为OH/OR时的基本值 R2为下列基团时 烷基 -OH -OR 邻位 3 7
250
230 间位 3 7 对位 10 25
-O-Cl -Br
11
0 2
20
0 2
7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0 A lg It
全部透射~~~全部吸收
2.朗伯-比尔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含有 吸光物质的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 光物质浓度、液层厚度乘积成正比,即 A= κbc 式中比例常数κ 与吸光物质的本性,入射 光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关。K可用a(吸光 系数)或ε (摩尔吸光系数)表示。 c为 吸光物质浓度,b为透光液层厚度。 朗伯-比尔定律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理 论基础。
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波长及其互补光
/nm 400 ~ 450 450 ~ 480 480 ~ 490 490 ~ 500 500 ~ 560 颜色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互补光 黄绿 黄 橙 红 红紫
560 ~ 580
580 ~ 610 610 ~ 650 650 ~ 760
黄绿
黄 橙 红

蓝 绿蓝 蓝绿
Ia +
吸收光强度
It
透过光强度
透光度T (透射比)Transmittance It T 定义透光度: I0 T 取值为0.0 ~ 1.0 全部吸收 ~~~~ 全部透射 吸光度A (Absorbance) 定义吸光度 : A 取值为 0.0 ~∞ 二者关系为: A = lg(1/T) = -lgT
波谱区名称
波长范围
跃迁能级类型
分析方法
射线
X射线 远紫外 光 近紫外 光 光 学 光 谱 区 可见光
0.005 nm~0.14nm
0.001 nm ~10nm 10 nm ~200nm 200 nm ~400nm 400 nm ~750nm
原子核能级
内层电子能级 内层电子能级 价电子或成键电子 能级 价电子或成键电子 能级
放射化学分析法
X射线光谱法 真空紫外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比色法、可见分光光 度法
近红外 光
中红外 光 远红外 光 微波
0.75μm ~2.5μm
2.5μm ~50μm 15μm ~1000μm 0.1 cm ~100cm 1m ~1000m
分子振动能级
分子振动能级 分子转动能级 电子自旋、分子转 动能级 电子和核自旋
互补色光和各种颜色光的波长范围,可作为光度测定时选择 测量波长的参考
绿 蓝绿
黄绿 黄
绿蓝




紫红
图中处于对角线上的两种单色光为互补色光。
例如蓝色光Leabharlann 黄色光、绿色光和紫红色光互补等二、光与物质的作用
1.光的吸收 物质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等总是处于特 定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各状态对应的能 量称为能级,用E表示。基态E0 ,激发态Ej
第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紫 外 —可见光的吸收特征和吸收强度,对物质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 特点: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仪器设备简 单,操作方便,应用广泛等。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光的基本特性 1.光的波动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可以用周期T(s)、 频率‫( ע‬Hz)、波长λ(nm)和波数σ(cm-1) 等参数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ע‬1/T=c/λ σ=1/λ= ‫ע‬/c
(3)不同物质吸收曲线的特性不同。吸收曲线的特 性包括曲线的形状、峰的数目、峰的位置和峰的 强度等。它们与物质特性有关,吸收曲线可以提 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 之一。
四、光吸收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一均匀的溶液后,光的强度会减弱 。
入射光 I0
透射光 It
I0 =
入射光强度
光谱示意
完全吸收
复合光
表观现象示意
完全透过
吸收黄色光
物质呈现颜色与吸收光波长的关系见下表。
三、光谱吸收曲线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的机理 光子作用于物质分子时,如果光子的能量 与物质分子的电子能级间的能级差满足 △E=h ‫ע‬ 光子将能量传递给物质分子,分子获得能 量可发生电子能级的跃迁。在光吸收过程 中基于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而产生的光 谱,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或电子光 谱)。
吸收曲线:测定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 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
最大吸收波长,max 定量分析的基础:某一波长
下测得的吸光度与物质浓度 关系的有关
KMnO4 的吸收曲线
2、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
任何一种溶液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是不一样的。 若以不同波长的光照 射某一溶液,并测量每 一波长下溶液对光的吸 收程度(即吸光度A),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相 应波长为横坐标,所得 A-λ曲线,称为吸收曲线。 它更清楚地描述了物质 对光的吸收情况。
EL=h ‫△=ע‬E(能级差) 【例1-2 】P3
2.物质颜色的产生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 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的。
黄 橙 红 紫 绿 青 青蓝 蓝
白光
一种物质呈现何种颜色,与入射光组成和物质本身的结构
有关,而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溶液中的吸光质点(离子或 分子)选择性地吸收某种颜色的光而引起的。 常见的有下列三种情况:
①当白光通过某一均匀溶液时,如果各种波长光几乎全部被吸 收,则溶液呈黑色。 ②如果入射光全部透过(不吸收),则溶液无色透明。 ③如果对某种色光产生选择性吸收,则溶液呈现透射光的颜 色,即溶液呈现的是它吸收光的互补色光的颜色。如硫酸铜
溶液选择性地吸收了白色光中的黄色光,所以呈现蓝色。
溶液的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
近红外光光谱法
中红外光光谱法 远红外光光谱法 微波光谱法 核磁共振光谱法
射频(无线电波)
2.光的粒子性 光具有粒子性,光是由光子组成的,光子具 有能量,其能量与频率或波长的关系为: E=h ‫=ע‬h·c /λ h=6.626x10-34 J· s 例1-1 P2
3.单色光、复合光和互补色光
同一波长的光称单色光,由不同波长组成 的光称复合光。物质有色是因其分子对不 同波长的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下表列出 颜色与吸收光之间的关系。其中对应颜色 的光称互补色光。
四种不同浓度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Cr2O72-、MnO4-的吸收曲线
350 1.0 Absorbance 0.8 0.6 0.4 0.2 300 350 400 500 600 700 Cr2O72525 545 MnO4-
/nm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吸光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程度不 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 λ max 。 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 据。 (2)同一种物质浓度不同,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 λ max不变。 在λ max处,吸光度A正比于浓度C。测定最灵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