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经济思想及其在当代的现实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精髓课程论文(2012年春夏学期)

墨子的经济思想及其在当代的现实价值

摘要:墨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其经济思想有独到之处。墨子是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治政兴国的目标,首要就是关心人民生活,因此,对“利”,特别是百姓的物质利益,其获取、增加、减少、分配,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墨子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详细分析了墨子的经济思想及其在当代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墨子经济思想节用兼爱

一、墨子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墨家学派,曾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纷呈、百花齐放的年代占据显赫地位,与儒家学派分庭抗礼,被同称为“显学”。墨子自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1,可见他既不是上层统治者,也不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他属于当时社会下层的“士”。从历史记载来看,墨子和小生产者接触颇多,不单学会了一些手艺,还懂得农耕,深知下层人民生活的疾苦。因此,墨子的思想是一般小生产阶层利益和要求的反应。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非常迅速。土地制度发生有利于生产的变化,农业生产技术广泛改进,农,业产量大幅提高。手工业也获得长足发展。这些物质生产的发展又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独立的富商,而且很受社会尊重;到战国时期,商品交换更为兴盛,经商者随处可见。伴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局面却是日益动荡,战争频繁。在这一时期,旧的政治秩序分崩离析,旧的宗法关系解体,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奴隶制日趋瓦解,封建制日趋形成。正是这样的时代特征,铸就了墨子的经济思想。

二、墨子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义利合一的功利观

孔孟都不敢公开言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说:“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墨子则大谈“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2,认为仁义必须与人们的实际利益结合起来。墨子以利人、利民为义,认为义与利是合一的,所以义乃天下之良宝。他还认为,义作为一种道德,必须“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有道以教人一,也就是说,讲义德必须给人以实际的利益,否则只是空谈。谈到兼爱,墨子同样认为要给人以实际的利益。他说:“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厌,殁世而不倦。”3“示之以利”就是说,讲爱民,必须给人民以实际的

利益。所以墨子宣传其兼爱说时,经常是“爱人”和“利人”并提,“兼相爱”和“交相利”互训。不仅如此,他认为发明创造某种机械是否有价值,也应该以是否利人为尺度,可见,墨子的价值观是功利主义价值观。这种功利主义,是把百姓的实际利益置于第一位,不是宣扬个人利己主义。

(二)重视物质财富生产的生产观

墨子的“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死”4和“不与其劳,获其实,以非其所有取之故”5可以说是“不劳动者不得食”和“各尽所能,各取所值”在人类社会经济思想中出现的最早版本。

1、重视劳动

墨子极为重视人的劳动,是因为他认识到人不劳动就不能生存,这正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这一观点在今天读起来,已经没有任何新鲜感,可是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通过劳动来区分人与动物还是第一次。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劳动生产联系起来,这是中国人理论的基石。

墨子还对儒家轻视物质生产的态度加以了批判,说儒家的倡导者好吃懒做,“倍本弃事而安怠傲,贪于饮食,惰于作在天”的观点,墨子反驳道:“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岂可谓有命哉!”这从侧面体现了小生产者以力谋、勤劳致富的思想。

2、社会生产以农业为基础。

墨子认识到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类社会只有从事物质生产才有物质生活,如果不从事生产就不能生活下去。在社会劳动中,墨子尤其重视农业生产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他说:“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6五谷麻丝“为民衣食之财,自古及今,未尝不有此也”7。因此,统治者应当重视农事,把农业生产放在首要地位。同时,墨子还认识到农业收成好,人们丰衣足食,则社会安定,统治稳固,而“农事缓则贫,贫且乱政之本”8,农业是社会生产的基础。墨子对发展农业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首先,应当开垦荒地。“田不辟,少食。”9“安国之道,道任地始。地得其任,则功成;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10土地能不能得到合理使用,能不能充分发挥效力,是农业生产能否发展的关键。其次,必须保证农业生产的时间,若“农夫不暇稼穑,妇人不暇纺绩织,则是国家失卒,而百姓易务业”11。在所有政府行为当中,以战争对农业生产破坏最大,“春则废民耕嫁树艺,秋则废民获敛”,这也反应了小生产阶层希望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再次,应当增加农业劳动力。当时,社会上存在劳动力不足,人口稀少的现象,墨子分析其中的原因是,统治者“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12而且“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13因此,墨子提出了,男子二十当娶,女子十五当嫁的要求,同时反对诸侯大夫们蓄养妾媵的做法。

(三)强本节用的社会消费观

一个社会要想平稳发展,理应节用、节葬、节丧、非乐。墨子主张开源节流的经营与消费伦理。一是强本,二是节约。

墨家提出的“强本”,一方面,是节俭与增收并重,以此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措施。人人都要强力从事,加强劳动,发展经济,用以保证国家的富裕。另一个方面,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营造社会的安定和繁荣。要把国家安危与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

而节用,也是墨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改变一个国家贫困地区状况,

节用是治本之策。墨子主张“量腹而食”、“度身而衣”的消费观,为防止统治阶级的过高消费,墨子提出了三条原则:第一,个人的消费应当与自己的财力相当。第二,主张“去无用之费”。他认为,“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治理国家要从最严重的弊端入手,因此财政开支应当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第三,“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即凡是劳民伤财,对人不产生更多好处的事情,不应为之。

墨子提出的节用,无疑是有积极一方面的,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总是应该节省节用的。可是,另一方面,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向统治阶级提出节用的要求是不会真正见效的,这是统治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墨子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点。

(四)志功合观的社会交换观

墨家认为交换之后,双方建立起互相交换、互相兼爱的关系,不是今天理解的市场经济中的交换,而是一种互酬关系。

“志功,不可以相从也。”“义,利;不义,害。志功为辩。”14在处理事务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利与害的关系问题,社会生活的交换关系中也不例外,因此,要以志功合观的社会交换观来作为交换原则,即相酬相利的原则。

而对于商人和商业的看法,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已经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现了坐地买卖、摊贩、倒卖等商业活动的形式,“商人之四方,市价倍蓰,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墨子称这种行为为“商人之察”,是商人智慧的表现。而墨子认为商人讲究商品质量,销售时机,商业信誉。为了获得利益可以周游四方,通过各种关卡,不怕面对危险,这是一般的“士”所办不到的事情。墨子能充分肯定商人的存在及其必要性,这在农本观念占统治地位的春秋时代是经济思想中很了不起的一个方面。

三、墨子经济思想的现实价值

在墨子的经济思想中有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下面仅选择其中对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较明显的指导意义的部分加以论述。

(一)“兼爱”、“非攻”的现实意义

“兼爱”、“非攻”的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到国际交往,小到人与人之间。“兼爱”、“非攻”的原则运用到国际交往中,就是要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如今,倡导和平、反对武力成为世界各国处理国际问题的共识。各个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该被平等地视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正如墨子所提倡的“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15“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16

把“兼爱”、“非攻”的思想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则正如墨子所提出的“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兼爱”的思想与当今的“博爱”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要求平等地看待关爱其他人,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宽容,这对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是颇有益处的。

(二)“节用”消费思想的现实意义

墨子“节用”的消费思想对我国当今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都具有不可小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