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重点知识: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清单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清单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

3、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构成。

4、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5、生态系统的类型①自然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②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为第四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逆转,且具有单向性。

2、食物网:食物网是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在食物网中,同一生物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以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①输入: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②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③转化:光能 有机物中化学能 热能(如蚯蚓、蜣螂、秃鹰等)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分(必要)④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形式:热能2、流经某营养级的能量输入和输出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 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能超过生态系统 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 应适时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 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一、实验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
设置如甲瓶所示的广口瓶 4 个,分别向里面放入小鱼 2 条、4 条、6 条、8 条,其余条件与甲瓶相同,然后观察各 瓶中小鱼的存活时间。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我国人口特点:已进入 低生育水平 国家的行列,但 由于 人口基数大 ,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探究步骤:将三个广口瓶按图 5-5-2 制作成三个生态缸。
图 5-5-2
探究结论:
(1)以上三个生态瓶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为__甲__瓶,另外两个生 态瓶出现错误的原因分别是: __________乙__瓶__未__密封,丙瓶未置于散射光下 _____。 (2) 甲、乙、丙三个生态瓶中的小鱼存活时间最短的是 丙 , 原因是: 丙__中__生__产__者__不__能__进__行__光_合作用提供 O_2,造成_小__鱼__因__缺__氧__而__死__亡__。 (3) 加入泥沙的目的是_提__供__分_ 解_者__及__为__生__产__者__提__供__无__机__物_。 (4)欲探究消费者个体数量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该如何设 计实验?(写出探究思路即可)。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 稳定
减少对O2的消耗,防止生产量 <消耗量
加入河泥、沙子
使生态缸中存在分解者并为生产 者提供无机物
一般不用蒸馏水来制作生 态缸

高三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变化

高三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变化

高三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变化一、引言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系统。

稳定与变化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高三生物教案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变化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平衡态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相互关系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平衡态。

在平衡态下,生物种群数量相对恒定,环境因子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限。

2.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相对丰富度。

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越稳定,能够更好地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冲击。

3. 罕见物种的重要性生态系统中的罕见物种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罕见物种通常拥有独特的适应能力,对环境的变化有较高的抵抗力。

它们的存在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三、生态系统的变化性1. 自然变化生态系统是动态的,会发生自然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变化。

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动物的迁徙行为等,都是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变化。

2. 人为干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森林的大面积砍伐、水域的过度捕捞等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3. 生态系统的恢复尽管生态系统会受到外界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但它们通常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一旦外界干扰停止,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物种的重建和生态过程的恢复来重新建立稳定性。

四、稳定与变化的关系1. 动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稳定并不意味着完全静止,而是指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向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的平衡变化。

2. 破坏性干扰过度的人类活动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变化。

破坏性干扰会打破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态,使生物种群数量剧烈波动,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3. 可持续发展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类需要追求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系统的能力,保持生态平衡,以确保未来世代的需求得到满足。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知识清单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知识清单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知识清单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比如,当遭遇一场暴雨袭击时,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抵御雨水的冲刷,保持土壤不被大量流失,树木不被轻易冲倒,这就是抵抗力稳定性的体现。

恢复力稳定性则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例如,草原在遭受火灾后,经过一段时间能够重新长出绿草,恢复原来的样子,这反映的就是恢复力稳定性。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比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食草动物因为某种原因数量增加,那么它们会吃掉更多的草,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草数量的减少又会反过来抑制食草动物数量的增加,使得食草动物的数量最终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此外,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高;反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营养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就越高。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1、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

例如,在一个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也相对稳定;各类微生物等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同样保持相对稳定。

2、功能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保持相对稳定。

物质能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能量能够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信息能够在生物之间传递,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达到相对平衡。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学习重难点】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自主学习与点拨】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知识点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并使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知识点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思考与交流】〖例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 温带草原解析: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题中的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最复杂的是热带雨林,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B。

〖例2〗(2000年上海卷)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A.CO2 B.O2 C.硝酸盐 D.磷酸盐解析: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新教材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 知识点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期末复习知识点

新教材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 知识点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项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自养异养异养实例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光合自养:绿色植物和蓝细菌等;化能合成:硝化细菌大多数动物、寄生植物、寄生细菌、病毒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腐食动物作用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遗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地位必要成分基石、主要成分。

最活跃的成分、非必要成分。

关键成分、必要成分。

(2)相互关系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2)食物网(5)不参与食物链组成的成分: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7)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第二节能量流动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及过程注意流入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流入人工生态系统(如人工鱼塘)的总能量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3.第二营养级及其后营养级能量流动(1)由图分析可知①输入该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图中的 b (填字母)。

②粪便中的能量(c)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

③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 。

(同化量的“2个”去路)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 +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i)⑤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⑥同化量的“3个”去路(定量不定时,足够长的时间内能量去路):其中最高营养级无b(填字母序号)⑦同化量的“4个”去路(定量定时,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比“3个”去路多的是未利用的能量。

生物高中必修课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高中必修课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定义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 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特点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内在 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包括抵抗 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 面。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
01
02
03
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稳定性能够保持 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之 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 对平衡状态。
保障人类生存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
保护区建设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等形式的保护区,可以有 效保护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防止人类活动的干扰和 破坏。
法律法规
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 手段。例如,禁止非法砍伐、限制污染排放等行为都可以 通过法律手段得到有效控制。
公众教育
提高公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的环 保意识和参与环保行动的意愿,也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 的重要途径。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恢复
自然恢复
在某些情况下,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自 然过程进行恢复。例如,火灾后的森 林可以通过自然演替逐步恢复其原有 的生物多样性。
人工恢复
人工恢复是通过人类的干预来加速生 态系统的恢复过程。这包括植树造林 、湿地恢复、土壤改良等措施。通过 这些措施,可以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提高其稳定性。
自我调节能力的意义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能够保 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促进生态系统的演替
在自我调节过程中,生态系统中的生 物种群和群落会不断发生变化和演替 ,从而推动生态系统的进化和发展。
抵御外界干扰
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抵抗力,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外界干 扰和破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地球上生命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这给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平衡关系,任何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地区的气温升高,会导致许多植物和动物无法适应这个环境而灭绝。

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生态系统能够在长期内保持其结构和功能,从而为人类提供持续不断的生态服务。

要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一个地区所包含的各类物种的多样性,它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如果某一物种灭绝,可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其次,重视环境保护也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环境保护包括减少污染、保护地球资源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污染物的排放和大规模的资源开采都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例如,水体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减产。

因此,减少污染和保护地球资源就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此外,加强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也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监测生态系统的变化和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例如,如果发现某个地区的水质下降,可以采取净化水体的措施,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同时,加强生态系统的管理也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教育和宣传也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供参考。

一、生态系统1.定义: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生态系统:自然型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结构: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以及硝化细菌。

主要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寄生虫(蛔虫)是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一直到最高营养水平的末端。

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营养结构。

食物网之间的关系存在竞争,同时也存在竞争。

食物链,即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通道。

点击查看:高中生物知识点4.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1)、能量流动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目的地。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2)研究能量流的意义:1。

实现能源的多层次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桑吉鱼塘)。

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有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利的部位(如作物除草和害虫防治)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种是调节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这是有限空间内种群变化的一般规律;第二,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第三是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调节。

生态系统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以内部生物群落为核心的,有着一定的承载力,因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范围的。

高中生物生态平衡与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生态平衡与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生态平衡与稳定性知识点总结生态平衡与稳定性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在生物学研究和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中与生态平衡与稳定性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包括生物群落和其所在的非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通过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来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而人工生态系统是人为创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生态系统,如人工湿地、人工森林等。

二、生态位生态位指的是生物在生物群落中所处的具体地位和角色。

每个生物种都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其角色和功能也不同。

生态位可以分为基本生态位和潜在生态位,基本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特定条件下实现生存和繁殖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潜在生态位则是物种在理想条件下可能发展起来的生态位。

三、相互关系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关系。

这些相互关系可以分为捕食关系、共生关系和竞争关系。

1. 捕食关系: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是食物关系的简化和线性表示,由食物的传递关系构成。

食物网则是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关系。

2. 共生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和维持共生。

互利共生指的是两个物种之间相互受益的关系,如蜜蜂与花朵之间的传粉关系;维持共生则是指一个物种为了维持生存而依赖于另一个物种,如昆虫繁殖在特定植物上的关系。

3. 竞争关系: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为获取有限资源而进行的争夺。

竞争关系可以分为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种内竞争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的竞争,种间竞争则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

四、稳定性与扰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外界扰动后能回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稳定性可以分为静态稳定和动态稳定。

静态稳定是指系统维持某种状态不变的能力,动态稳定则是指系统回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环境条件和物种相对丰度等。

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环境条件的变化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物种相对丰度的分布越均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人教版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保护

人教版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保护

人教版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和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人教版高二生物中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物种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知识。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面临外部干扰或内部变化时,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不变性。

人教版高二生物中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讨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为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一旦某个物种受到威胁或灭绝,其他物种仍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稳定性关乎能量的传递和物种的平衡。

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对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产生连锁反应,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3.环境的稳定性: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气候变化、污染和破坏性人类活动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能否承受这些干扰,取决于其内部的调节机制和环境的变化能力。

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方法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人教版高二生物中关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区的建立:为了保护物种的栖息地和生活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保护区可以保护稀有濒危物种,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然平衡。

2.禁止非法猎捕和贸易:非法猎捕和贸易是导致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物种多样性,对于涉及非法活动的人员和行为,要依法进行打击和严惩。

3.生态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是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基础。

通过组织生态教育活动、宣传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可以增加公众对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度。

4.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物种多样性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生物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物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物生态系统稳定性知识点:生物生态系统稳定性一、生态平衡的概念1.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 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

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1.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能够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四、抵抗力稳定性1.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五、恢复力稳定性1.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原有状态的能力。

2.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越弱。

六、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稳定性1.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适当的人类活动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过度的人类活动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生态灾难。

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保障,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八、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1.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2. 我国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九、青少年如何参与生态环境保护1. 增强环保意识,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2.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习题及方法:习题1:概念题:请问什么是生态平衡?答案: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高中生物学习中的生态系统稳定与物种保护

高中生物学习中的生态系统稳定与物种保护

高中生物学习中的生态系统稳定与物种保护生态系统稳定与物种保护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群落间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因子共同组成的一个生命体。

生物学习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物种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稳定的概念、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物种保护的意义和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态系统稳定的概念生态系统稳定指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在面临各种外部或内部扰动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稳定性是生态系统自身内部的调节机制所实现的,主要是通过各种相互关联的生物及其相互作用而维持的,包括物种之间的竞争、捕食和共生等。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1.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复杂的食物网,使得生态系统更加灵活和稳定。

当某一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时,将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巨大的。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许多物种生境的改变,从而导致物种迁移或灭绝。

这些变化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生物的繁殖和生存能力。

3. 生物入侵: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威胁之一。

当外来物种进入到一个生态系统中,其对原有物种的压力和影响可能会导致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物种保护的意义物种保护是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物种保护的意义在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确保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处于正常状态,同时保护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避免基因污染和遗传瓶颈。

四、物种保护的方法1. 建立保护区: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通过划定边界、限制人类活动等方式保护物种及其栖息地,实现物种的自然繁殖和生存。

2. 限制捕杀和非法贸易: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对非法捕杀和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走私行为的打击力度,减少非法贸易的影响。

3. 种群管理:对于濒危物种,进行科学的种群管理和繁育计划,提高物种的繁殖能力和生存率,增加其数量并恢复其自然栖息地。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我国西北的原有森林生态系统→ 黄土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或自然因
素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典型例题】
(2015课标II卷.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例子
(1)水乡人家在河流上游淘 米洗菜,下游洗澡洗衣,还 会进行适当捕鱼等。可是水 仍然很清澈。
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例子
(2)适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 (3)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
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
草原不至于破坏。
以上这三个生态系统如何提供自我调节达到稳定状态?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3.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
湖泊受到了污染
鱼类等生物死亡
死鱼等生物腐烂
(1)作用: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2)结果: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4.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
物种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成分越多
营养结构 越复杂
自我调节 能力越大
5.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必修3第5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稳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这种自我调节主要是依靠群落内部种间关系及种内斗争来实现的。

实例:(1)河流(2)森林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4、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5、负反馈调节(1)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维持相对平衡。

(2)实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①负反馈调节图解:②食虫鸟和害虫的捕食关系曲线:⎭⎪⎬⎪⎫A 代表害虫B 代表食虫鸟两者相互制约→数量相对稳定(3)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从而保持稳态平衡。

6、正反馈调节(1)作用: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2)实例: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正反馈调节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

图示如右:(3)结果: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7、自我调节能力大小与生态系统组分关系:(1)抵抗力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 ,并使自身的 保持原状的能力大小: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 定性就越 ,反之则越低(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9、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10、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

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

(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导语】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共3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概念1、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4、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和无机盐等;生产者:自养生物,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和化能自养生物;消费者:异养生物,能加快物质循环的速度;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误区分析:①细菌不全是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②动物不全是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③植物不全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④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三、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的组成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不占营养级。

2.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3.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能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4.物种.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的越强。

5.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动物。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补偿输入量;2、能量传递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呼吸作用,能量散失主要形式是热能。

3、能量流动的过程(2)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小于摄入的能量是因为: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而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能量的一部分。

(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理解课本P95页图5-8,注意算能量传递效率是用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构造1.概念:在肯定的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

2.生态系统的构造——组成成分: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但菟丝子等不是生产者。

消费者:通过自身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有助于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主要是动物,但秃鹫、蚯蚓等属于分解者。

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根原来源。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纽带。

3、生态系统的构造——养分构造(1)食物链(捕食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起点是生产者,为第一养分级;终点是最高养分级。

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

③养分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消费者级别=养分级级别-1。

(2) 食物网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相互穿插连接成的简单养分构造。

②形成缘由: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③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养分级,某一个养分级也会有不同的消费者。

(3)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渠道。

(4) 简单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力量越强。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淌1. 能量流淌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源头: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过程:自身呼吸作用2. 能量流淌的过程:第一养分级的能量流淌:消费者的能量流淌输入 转化 传递 散失3.能量流淌的特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淌——由于捕食关系不能逆转,能量只能从第一养分级流向其次养分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生物重点知识: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高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

这一个学期的时间对同学们尤其重要。

下文为大家准备了2019高考生物重点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最高营养级动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xx,xx和xx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
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
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
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12、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一轮复习中大多生物校采取的复习方式是按照课本顺序将知识重新梳理一遍。

二轮复习不同于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构建起知识的框架。

即二轮复习更侧重于模块化的复习。

那具体都有哪些方法呢? Suggestion:通过概念梳理,你们应该已经掌握了教材中的各个“点”(知识点),接下来就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以及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重点、热点知识为中心有意识地建立大小不一的专题,构建知识网。

如:必修二中以中心法则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为主线,可以构建的网络有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DNA的结构与复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遗传与变异、进化等知识,再广一点还能涉及必修一中化合物部分的核酸、蛋白质的内容。

知识点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2019高考生物重点知识为大家巩固相关重点,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
步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