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合集下载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一、引言抗凝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防止血液凝结或减少凝血过程。

它们在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和手术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凝剂及其用途。

二、普通肝素普通肝素是一种常见的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防止血液凝结。

它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给予,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疾病。

此外,普通肝素还常用于心脏手术、血液透析和体外循环等过程中,以减少血液凝结的风险。

三、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与普通肝素相似但分子量较小的抗凝剂。

它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更稳定的体内生物利用度,因此更易于使用和控制。

低分子肝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病、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

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更稳定,不需要频繁的实验室监测。

四、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来延长凝血时间。

它常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如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

华法林的治疗需要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凝血时间在目标范围内,避免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逐渐应用于临床。

这些药物作用于特定的凝血因子,具有快速起效、作用可逆性好、剂量稳定等优点。

它们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相关的血栓栓塞症状,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

六、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等的治疗。

七、结论抗凝剂的种类繁多,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是常见的抗凝剂,它们在预防和治疗血栓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也是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抗凝剂,可以减少血栓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抗凝剂种类_全

常用抗凝剂种类_全

常用抗凝剂种类_全抗凝剂是一类用于预防或治疗血液凝结的药物,常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和危及生命的凝血疾病。

以下是常用抗凝剂的种类及其介绍:1.肝素类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中的抗凝剂,其通过结合抗凝酶抑制凝血酶生成,从而抑制凝血过程。

肝素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在治疗期间需要持续静脉或皮下给药。

肝素常用于防治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凝血疾病。

2.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从肝素中得到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衍生物,其抗凝活性更高、生物利用度更好,而且不需要监测抗凝效果。

低分子肝素适用于各种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冠心病等。

3.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能够阻断凝血因子II、VII、IX和X 的合成,从而抑制凝血过程。

华法林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治疗期间需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INR)来控制抗凝治疗的效果。

华法林多用于长期的抗凝治疗,如心房颤动、静脉血栓栓塞症和机械瓣膜置换等。

4.新型口服抗凝剂:新型口服抗凝剂是一类直接作用于凝血酶或凝血因子Xa的药物,包括达比加群(Dabigatran)、利伐沙班(Rivaroxaban)、阿哌沙班(Apixaban)和依度沙班(Edoxaban)等。

这些药物不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并且不需要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

新型口服抗凝剂适用于各种抗凝治疗的情况,如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机械瓣膜置换等。

5.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适用于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周围动脉疾病等。

总结起来,常用抗凝剂的种类包括肝素类抗凝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剂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它们在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并且注意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预防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抗凝剂对临床检测结果的影响[1]

常用抗凝剂对临床检测结果的影响[1]

综述——常用抗凝剂对临床检测结果的影响严俊当前在临床上抗凝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常用抗凝剂的选择和使用对临床检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包括对标本、仪器等的影响。

正确及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抗凝剂已成为确保临床检测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抗凝剂的种类较多,如选择不当,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下面介绍几种生化检验常用的抗凝剂及其用途:(1)草酸钾:常用于尿素、肌酐、纤维蛋白原等测定,不能用钾、钙等测定,对LDH、丙酮酸激酶、AKP和淀粉酶有抑制作用。

(2)肝素:常用于电解质、血气分析、血氨等测定。

抗凝剂比例为50~61u肝素/5ml血。

注意钠盐可使淀粉酶升高。

(3)氟化钠:常用氟化钠—草酸钠混合抗凝剂作血糖测定的抗凝剂,氟化钠可以抑止烯醇化酶,它可避免血细胞葡萄糖酵解酶的作用,延长标本的保存时间。

(4)二乙胺四乙酸钠盐(EDTA-Na2):生化常用的抗凝剂,但不能用于钙、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对淀粉酶、肌酸激酶、AKP、ALP、5’-核苷酸酶等可抑制,对丙酮酸激酶有明显升高的作用。

(5)枸橼酸钠,测定血沉用3.8%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4,凝血试验需用3.2%枸橼酸钠抗凝,比例为1:9。

(6)实验室使用抗凝剂种类较多,血细胞分析及红细胞比积测定宜用EDTA·K2抗凝,保证室温下6小时RBC体积不变,抗凝剂比例为1.0~2.0mg/1ml血。

在使用全血细胞计数仪时,抗凝剂的选择对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影响很大。

本文就两种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肝素及草酸盐四种抗凝剂对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进行了初探,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四种抗凝剂对全血细胞分析结果影响的比较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P<0.005根据ICSH推荐,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EDTA-K2作为抗凝剂,但价格较贵。

实验结果(1)EDTA-Na2对细胞计数几乎没有影响,与EDTA-K2结果比较,七项结果P>0.05,表明:并且试剂容易购到。

临床检验学基础-抗凝剂的应用

临床检验学基础-抗凝剂的应用

抗凝剂的应用
在临床检验中,实验室常用到的抗凝剂一般有肝素、枸橼酸钠、EDTA等等,他们可以阻止血液凝固,保护血液内的一些细胞因子或某些成分,从而保障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对于抗凝剂而言,从它们与血液反应的机理、种类到临床应用都是近年来在事业单位考试或者资格证考试中的高频考点,那么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常见抗凝剂的应用:
握这些抗凝剂的使用方式,避免做题失误从而提高正确率,接下来我们可以用一道真题来检验我们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配伍题】
1.止凝血试验中常用的抗凝剂是:
2.用于血细胞分析仪的抗凝剂是:
3.生化检查中常用的抗凝剂是:
A.EDTA盐
B.枸橼酸钠
C.草酸钠
D.双草酸盐
E.肝素
1.【答案】B。

解析:大部分凝血试验都可用枸橼酸钠抗凝,它有助于Ⅴ因子和Ⅷ因子的稳定。

2.【答案】A。

解析: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如血细胞分析仪。

3.【答案】E。

解析: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一、引言抗凝剂是一类用于阻止血液凝结的药物。

血液凝结是机体正常生理过程中的一部分,可以防止出血,但在某些情况下,血液凝结过于剧烈或不合时宜,会引发血栓形成等严重疾病。

因此,抗凝剂的使用成为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

二、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1.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

肝素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

2. 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肝素的一种改良版,相比肝素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更稳定的效果。

低分子肝素不需要常规的实验室监测,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较好,副作用相对较少。

3.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来发挥抗凝作用。

华法林常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长期抗凝治疗。

使用华法林需要进行定期的血液检测,以确保药物在适当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4.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药物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可以直接靶向凝血因子进行作用,而无需经过维生素K的介导。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用药,减少了实验室监测的需求。

5. 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抗凝作用。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阻止血液凝结。

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和预防中。

三、抗凝剂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1. 出血抗凝剂的主要副作用是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抗凝剂的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避免出血过多。

2. 注意剂量抗凝剂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不同的疾病和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剂量,因此在使用抗凝剂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和抗凝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抗凝剂的疗效或增加副作用。

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首先,血液抗凝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液凝固。

在机体中,凝血过程是一种保护性的生理反应,能够防止出血。

然而,在一些疾病情况下,机体出现血栓的形成和增长,导致血管阻塞和组织损伤。

因此,减少或延长血液凝固过程是保持正常血液循环的关键。

血液抗凝剂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干扰血液凝固过程,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

常见的抗凝剂包括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

其次,血液抗凝剂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抗凝剂常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通过抑制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在中风方面,抗凝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非心源性脑梗死,通过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中风的风险。

在静脉血栓栓塞方面,抗凝剂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发生。

血液抗凝剂还具有一些其他特点。

首先,它们通常需要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式给药,而且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剂量。

这是因为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的疾病情况需要不同的抗凝剂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抗凝效果。

其次,血液抗凝剂使用时需要注意副作用和并发症的风险。

由于抗凝剂会抑制血液凝固,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因此,在使用抗凝剂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和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防止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血液抗凝剂具有抑制血液凝固、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

它们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风、静脉血栓栓塞等疾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副作用,使用过程中需要慎重控制剂量和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抗凝剂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抗凝剂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抗凝剂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一、抗凝剂的原理抗凝剂是一种能够延缓或阻止凝血过程的物质,主要通过作用于血液凝血系统的关键环节,实现抗血凝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凝剂及其原理:1.肝素类抗凝剂:肝素作为一种天然的抗凝剂,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抗凝:①与抗凝剂III结合,抑制凝血酶的活性;②与抗凝酶结合,促进抗凝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凝血因子。

–肝素的应用范围:常用于血栓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肝素的副作用:肝素可引起出血、低血压、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2.华法林类抗凝剂: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降低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起到抗凝作用。

–华法林的应用范围: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房颤动等疾病。

–华法林的副作用:华法林容易引起出血,且需要定期检测凝血时间。

3.阿司匹林类抗凝剂: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降低血液的凝结能力。

–阿司匹林的应用范围: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胃肠道出血、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二、抗凝剂的应用范围抗凝剂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范围:1.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往往具有血液易凝血的倾向,使用抗凝剂能够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血栓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于长期卧床、手术后、肿瘤患者等高血栓风险人群,使用抗凝剂能够预防血栓的形成,防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3.心房颤动的治疗:心房颤动患者血液易于凝固,使用抗凝剂能够降低血栓的风险,预防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

4.肾脏病患者的血液净化:抗凝剂可用于肾脏病患者的血液净化过程,防止血液在透析过程中的凝固,保证治疗效果。

5.血液检验和实验室研究:在某些血液检验和实验室研究中,为了避免血液凝固,需要加入抗凝剂。

三、抗凝剂的注意事项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在使用抗凝剂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控制用药用量:抗凝剂是一种具有明显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的药物,用药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药物监测结果以及临床病情进行调整,避免用药过量或过少。

抗凝剂种类和用途

抗凝剂种类和用途

抗凝剂种类和用途抗凝剂是一类药物,可以防止血液凝结,常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以及防治中风等。

抗凝剂的种类较为丰富,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类型:血小板抑制剂、抗凝血酶、抗凝抗血栓剂、抗血浆因子。

本文旨在介绍这些抗凝剂的种类和主要用途。

1.血小板抑制剂:主要用于抑制血小板功能,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 阿司匹林(Aspirin):最常见的血小板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凝集来防止血栓的形成。

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等。

- 氯吡格雷(Clopidogrel):也是一种血小板抑制剂,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以增加抗血栓效果。

2.抗凝血酶:通过抑制血液中血栓形成所需的血液凝固酶的活性,防止血栓的形成。

- 肝素(Heparin):常用于医院设置中,通过与体内的抗凝血酶(抗凝血酶III)结合,使其抑制血栓酶的活性。

肝素可以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疾病。

-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主要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治疗血栓性疾病,如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

3.抗凝抗血栓剂: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阻止血栓形成,同时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延长纤维蛋白溶解时间,促进溶栓作用。

- 双香豆素(Dicoumarol):常见的抗凝抗血栓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干扰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发挥抗凝和抗血栓的作用。

- 华法林(Warfarin):维生素K拮抗剂,与维生素K竞争结合细胞内含有结合维生素K酶,从而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

常用于预防心脏瓣膜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以及危险因素较高的患者。

4.抗血浆因子:通过抑制一些凝血过程中的血浆因子,来阻断凝血链反应的进行,达到预防和治疗血液凝结的效果。

- 异丙肝素(Argatroban):通过抑制凝血因子IIa(血凝酶)的功能,起到抗凝和抗血栓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

- 利伐沙班(Rivaroxaban):口服的新型抗凝剂,通过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来发挥抗凝和抗血栓作用。

常用促凝措施及临床应用

常用促凝措施及临床应用

常用促凝措施及临床应用常用的促凝措施可以分为药物和非药物两类。

以下是关于常用促凝措施及其临床应用的详细讨论。

一、药物类促凝措施1. 抗凝剂抗凝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常见的抗凝剂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华法林等。

肝素是一种天然来源的抗凝剂,能通过激活抗凝酶Ⅱ(antithrombin Ⅱ)来抑制凝血酶的形成。

肝素可以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肺栓塞等疾病。

低分子肝素是从肝素中分离出来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更长的生物半衰期和更稳定的抗凝作用。

低分子肝素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主要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从而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

华法林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心房颤动等疾病。

2.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消炎药,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的合成来抑制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主要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血小板ADP受体上的黏附分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氯吡格雷常用于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

3.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

常见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

达比加群是一种选择性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通过直接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反应。

达比加群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是一种口服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凝血酶活性。

利伐沙班通常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

二、非药物类促凝措施1. 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非药物类促凝措施。

通过手术切除或修复血管,可以有效地解除血液凝固的状况。

外科手术常用于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治疗。

2. 牵引牵引是一种通过外力作用来拉伸和平复骨折或关节脱位的疗法。

通过应用适当的牵引力,可以减轻骨折或关节脱位的症状,并促进骨折或关节的恢复。

edta抗凝原理

edta抗凝原理

edta抗凝原理EDTA抗凝原理。

EDTA(乙二胺四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广泛应用于血液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化学等领域。

它的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螯合离子的方式来阻止血液凝固,从而维持血液样本的稳定性,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EDTA的抗凝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EDTA的化学结构。

EDTA是一种有机酸,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四个羧基和两个氨基,这些官能团使得EDTA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

在生物体内,EDTA主要以二价钙、镁等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络合物,从而阻止了这些离子的参与血液凝固的过程。

其次,EDTA的抗凝原理是通过两种机制来实现的。

一方面,EDTA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EDTA-钙络合物,降低了血液中游离钙的浓度,从而抑制了凝血酶的活性,阻止了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的过程。

另一方面,EDTA还能与凝血酶本身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干扰了血液凝固的过程。

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使得EDTA成为一种高效的抗凝剂。

此外,EDTA的抗凝原理还与其对其他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有关。

除了钙离子外,EDTA还可以与镁、铁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进一步影响了血液的凝固机制。

这也是为什么EDTA可以广泛应用于血液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的原因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EDTA通常以二钠盐的形式存在,它可以与血液中的离子迅速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因此,在进行血液学和生物化学分析时,我们常常选择EDTA作为抗凝剂,以确保血液样本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总之,EDTA作为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螯合离子的方式来阻止血液凝固的过程。

其化学结构使得它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可以与钙离子和凝血酶等结合,从而实现了抗凝的效果。

因此,在临床实验室中,EDTA被广泛应用于血液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化学等领域,为化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2011年11月24日《血液常规常用抗凝剂及标本采集方法》

2011年11月24日《血液常规常用抗凝剂及标本采集方法》

草酸盐的抗凝原理
草酸盐溶解后解离的草酸根离子与血液中 的钙离子形成草酸钙沉淀,使钙离子失去 凝血功能,阻止凝血过程。常用的草酸盐 抗凝剂有草酸钠,草酸钾和草酸铵。
草酸盐的临床运用
• 草酸钠或草酸钾可以使细胞缩水邹缩,而草 酸铵则可以使血细胞膨胀,故临床上测定血 细胞比容时常使用草酸铵和草酸钾两者按适 当比例混合形成的“双草酸盐”抗凝剂,恰 好不影响红细胞的自然体积。 • 草酸盐作为抗凝剂的优点是溶解度好,与血 液按1:9的比例使用,可用于凝血象的检查。 但因为草酸盐对于凝血因子V的保护力差,目 前已不使用该抗凝剂作为凝血象的检查,取 而代之的是枸橼酸盐。
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
• • • • • 肝素 草酸盐 EDTA盐 枸橼酸盐 氟化钠
乙二胺四乙酸盐( 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 盐 抗凝原理
EDTA盐能与血液中的钙形成稳定的螯合 物,使钙失去凝血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 固。常用的 EDTA盐有二钠盐,二钾盐和 三钾盐。
EDTA盐的临床运用 盐的临床运用
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缺点 盐作为抗凝剂的缺点
• EDTA盐抗凝剂能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和白 细胞的吞噬功能,不适合用于血栓与止血 检验和血小板功能试验。 • EDTA EDTA钠盐 的溶解度明显低于钾盐,有时 会影响抗凝效果。
枸橼酸盐的抗凝原理
枸橼酸盐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可 溶性螯合物,使钙离子失去凝血功能,从 而阻止血液凝固,常用的枸橼酸盐的抗凝 剂时枸橼酸三钠,又称柠檬酸三钠。
肝素的临床运用
• 肝素抗凝剂可以保持红细胞的自然形态, 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理想抗凝剂,还 可用于RBC计数、HGB和HCT测定及多种 生化分析。 • 低分子肝素可应用于溶栓和防栓治疗,如 外科手术后的溶栓和DIC。 • 因可引起WBC聚集和PLT减少,故不适宜 制备血涂片及WBC、PLT计数。

常用抗凝剂的原理和应用

常用抗凝剂的原理和应用

常用抗凝剂的原理和应用1. 引言在医学领域,抗凝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延长血液凝固时间,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抗凝剂,并分析其原理和应用。

2. 肝素•原理:肝素是一种多糖类抗凝剂,通过与抗凝血酶、补体C1酯酶抑制剂等多种凝血因子结合,干扰凝血因子的功能,从而抑制血液凝固。

•应用:肝素广泛用于心脏手术、血液透析、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需要迅速抗凝的临床情况。

此外,肝素还可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如深静脉血栓栓塞症。

3. 华法林•原理: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循环再生,减少维生素K对凝血因子的活化,从而抑制血液凝固。

•应用: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剂,常用于长期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复发,如心房颤动患者。

此外,华法林还用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和预防。

4. 磺达肝癸钠•原理:磺达肝癸钠是一种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的抗凝剂,通过与凝血酶结合,阻止凝血酶催化凝血因子的活化,从而抑制血液凝固。

•应用:磺达肝癸钠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特别适用于手术后、肿瘤患者和长途旅行者。

此外,磺达肝癸钠还可用于心肌梗死后的栓塞的治疗。

5. 小分子肝素•原理:小分子肝素是肝素的低分子量衍生物,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更可预测的抗凝作用。

它通过与抗凝血酶结合,干扰凝血因子的功能,从而抑制血液凝固。

•应用:小分子肝素常用于手术后、血液透析、低分子肝素诱导排卵等需要迅速抗凝的情况。

此外,小分子肝素还可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如高危术后患者。

6. 新型口服抗凝剂•原理:新型口服抗凝剂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类抗凝剂,与传统的华法林不同,它们直接作用于凝血酶或凝血因子Xa,从而抑制血液凝固。

•应用:新型口服抗凝剂逐渐应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特别适用于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

其优点包括方便口服、快速有效和不需要常规的凝血监测。

7. 总结常用抗凝剂包括肝素、华法林、磺达肝癸钠、小分子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剂等。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血液凝固,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类血栓形成的临床情况。

抗凝剂规格

抗凝剂规格

抗凝剂规格
抗凝剂规格及其应用
抗凝剂在医疗、实验室和工业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功能是阻止或延缓血液的凝固过程。

抗凝剂的规格和种类因用途而异,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凝剂及其规格。

首先,让我们关注CPD抗凝剂。

CPD(枸橼酸钠、磷酸盐、葡萄糖)抗凝剂主要用于血液保存。

其规格通常为100ml,适用于各种血液采集和保存的需求。

CPD抗凝剂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血液的新鲜度和活性,从而确保实验室检测或输血时的血液质量。

接下来是枸橼酸钠抗凝剂,这是另一种常见的抗凝剂。

枸橼酸钠可以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可溶性的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其规格多样,包括180ml:7.2g、160ml:6.4g 等多种选择。

枸橼酸钠抗凝剂主要用于血液学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此外,EDTA(乙二胺四乙酸)盐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凝剂。

它的主要优点是对红、白细胞形态影响小,因此在血细胞计数等实验中常常被使用。

EDTA盐的规格通常以每毫升血液所需的EDTA-K2·2H2O的毫克数来表示,如1.5-2.2mg。

总的来说,抗凝剂的规格因种类和用途而异。

在选择抗凝剂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或医疗需求来确定最合适的规格和类型。

同时,正确的抗凝剂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也是确保实验或医疗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常用抗凝剂知识点总结

常用抗凝剂知识点总结

常用抗凝剂知识点总结一、抗凝剂的定义和作用抗凝剂是一类能够抑制凝血过程的药物,可以防止血液在血管内过度凝结,避免形成血栓。

它们一般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

抗凝剂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包括: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化、减少凝血因子的活性或浓度、阻止凝血因子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结合等。

二、抗凝剂的分类按作用机制不同,抗凝剂可以分为血小板抑制剂、抗凝药和溶栓剂三类。

1. 血小板抑制剂: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来预防血栓形成。

2. 抗凝药:分为抗凝酶抑制剂(如肝素和华法林)和直接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和依度沙班)两类,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阻断凝血级联反应,起到抗凝作用。

3. 溶栓剂:常用的溶栓剂包括尿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主要用于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三、抗凝剂的临床应用1. 阿司匹林: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也可用于治疗轻度心绞痛和早期心肌梗死。

2. 氯吡格雷: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可减少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发生。

3. 肝素:常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也可用于血液透析、心脏搭桥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术等手术后的抗凝治疗。

4. 华法林:主要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如心房颤动患者预防栓塞性中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和预防等。

5. 达比加群:直接抗凝药,适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栓塞性中风,也可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治疗。

6. 依度沙班:直接抗凝药,适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栓塞性中风,也可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治疗。

7. 尿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溶解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大动脉血栓形成的血栓。

四、抗凝剂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1. 出血:抗凝剂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出血,包括皮下淤血、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

特别是华法林和肝素在抗凝治疗中容易发生出血,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

2. 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抗凝剂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华法林与维生素K拮抗剂、抗生素、降糖药等的相互作用。

常用抗凝剂及血液凝固的原理

常用抗凝剂及血液凝固的原理

抗凝-—-—应用化学或物理学的方法,抑制或除去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抗凝剂——--能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
一、枸橼酸钠
【原理】枸橼酸钠(柠檬酸钠)是枸橼酸钠的三钠盐。

它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可溶性的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应用范围】血沉、凝血象、血小板功能检查及血液保养液。

【用量】凝血象: 109mmol/L水溶液,与血液之比为1:9;血沉: 106mmol/L水溶液,与血液之比为1:4。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
【原理】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可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从而阻止血凝。

【应用范围】一般血液学检查和血液粘度测定。

不适于凝血象及血小板功能检查.
【用量】其有效抗凝浓度为1~2mg/ml血液。

血细胞分析仪用EDTA—K2作抗凝剂,用量为EDTA—K2•2H2O 1.5~2。

2mg/ml血液。

三、肝素
【原理】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可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和阻止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液凝固。

【应用范围】血细胞比容测定、血液粘度测定和多种生化分析。

用量通常用肝素的钠盐或钾盐粉剂配成1g/L肝素水溶液。

取0.5ml置小瓶中,37~50℃烘干后,能抗凝5ml血液。

四、草酸盐
草酸盐也是常用的抗凝剂,优点是溶解度大,作用原理是溶解后解离的草酸根与标本中的Ca2+形成草酸钙沉淀,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

常用抗凝剂的配制和使用

常用抗凝剂的配制和使用

常用抗凝剂的配制及用法在医学实验中常需动物的全身抗凝,采出的全血或血浆有的也需加入适当的抗凝剂抗凝。

对抗凝剂的要求是:用量少、溶解度大、不带进干扰实验的杂质。

一、肝素(1)肝素抗凝作用原理肝素的抗凝作用很强,作死亡复苏等实验时,常用它作动物全身抗凝剂,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是抑制凝血致活酶的活力,阻止血小板凝聚以及抑制抗凝血酶等作用,从而使血液不发生凝固。

注意事项:做全血DNA提取的时候抗凝剂不能采用肝素!因为肝素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抑制剂!(2)配制和用量纯的肝素10mg能抗凝65~125 ml血液(按lmg等于125U,10~20U能抗1 ml血液计).但由于肝素制剂的纯度高低以及其保存时间长短不等,因而其抗凝效果也不相同。

一般可配成1%肝素生理盐溶液,用时取0.1毫升于试管内,100℃烘干,每管能抗凝5~10ml血液。

也可将抽血注射器用配好肝素湿润一下管壁,直接抽血至注射器内而使血液不凝。

在动物实验作全身抗凝时,一般剂量为:大白鼠2.5~3.0mg/200~300g体质量,兔10mg/kg体质量,狗5~10mg/kg体质量。

肝素可改变蛋白质等电点,因此当用盐析法分离蛋白质作蛋白质各部分的测定时,不可采用肝素。

市售的肝素钠溶液每毫升含肝素12500U,相当于100mg。

二、草酸盐合剂(1)原理草酸胺能使血细胞略为膨大,而草酸钾能使血细胞微缩小,因此草酸铵与草酸钾按3:2比例配置,可使血细胞体积保持不变;加福尔马林则能防止微生物在血中繁殖。

此抗凝剂最适于作红细胞比积测定。

(2)配制方法及用量草酸铵1.2g、草酸钾0.8g、福尔马林1.0ml、蒸馏水加至100ml每毫升血加草酸盐合剂0.1ml(即相当草酸铵1.2mg,草酸钾0.8mg)。

根据取血量将计算好的草酸盐剂量加入玻璃容器内烤干备用。

如取0.5ml于试管,烘干后每管可使5ml血不凝固.(3)注意事项草酸的作用在于能够沉淀血凝过程中所必需的钙离子,而达到抗凝目的.用时注意加的量应适中,不能过多,以免妨碍去蛋白质血滤液的制取.不适用于血液内钙或钾的测定,也不能用于血液非蛋白氮测定。

_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_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在实验室检验中,有许多检测项目的血液标本是需要抗凝才可以检测的。

而抗凝剂种类较多,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枸橼酸盐、草酸盐等4种,现将它们的特点及应用分别叙述如下:一、肝素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

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

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

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

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

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

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

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

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

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

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 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

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常用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在实验室检验中,有许多检测项目的血液标本是需要抗凝才可以检测的。

而抗凝剂种类较多,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枸橼酸盐、草酸盐等4种,现将它们的特点及应用分别叙述如下:
一、肝素
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

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

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

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

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

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

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

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

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

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
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

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

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 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

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

但如果抗凝剂浓度过高,渗透压上升,会造成细胞皱缩。

EDTA溶液pH与盐类关系较大,低pH可使细胞膨胀。

EDTA-K2可使红细胞体积轻度膨胀,采血后短时间内平均血小板体积非常不稳定半小时后趋于稳定。

EDTA-K2使Ca2+、Mg2+下降,同时使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降低,EDTA-K2的最佳浓度为1.5mg/ml血液,如果血少,中性粒细胞会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的碎片,使分析结果产生错误。

EDTA由于能抑制或干涉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不适于血凝和血小板功能检测,也不适用于钙、钾、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

此外,EDTA能影响某些酶的活性和抑制红斑狼疮因子,故不适合制作组化染色和检查红斑狼疮细胞的血涂片。

三、枸橼酸盐
枸橼酸盐主要是枸橼酸钠,其抗凝原理是能与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枸橼酸钠有Na3C6H5O7·2H2O和2Na3C6H5O7·11H2O两种晶体,通常用前者配成3.8%或3.2%的水溶液,与血液按照1:9体积混合。

大部分凝血试验都可用枸橼酸钠抗凝,它有助于Ⅴ因子和Ⅷ因子的稳定,并且对平均血小板体积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可用于血小板功能分析。

枸橼酸钠细胞毒性较小,也是输血中血液保养液的成分之一。

但是,枸橼酸钠6mg才能抗凝1ml血液,碱性强,不适用于血液化验和生化测验。

四、草酸盐
草酸盐也是常用的抗凝剂,优点是溶解度大,作用原理是溶解后解离的草酸根与标本中的Ca2+形成草酸钙沉淀,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

常用
的草酸盐抗凝剂种类有草酸钠、草酸钾和草酸铵,草酸钠的常用浓度为O.1 mol/L,与血液按1:9比例使用。

但是,高浓度k+或Na+易使血细胞脱水皱缩,而草酸铵则
可使血细胞膨胀,故测定血细胞比容时用草酸铵与草酸钾或草酸钠两者适当比例混
合的抗凝剂,恰好不影响红细胞的形态和体积。

常用于血液生化测定,但不适用于
K+、Ca 2+的测定。

由于生成草酸钙沉淀,红细胞会出现锯齿状,白细胞出现空泡,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会变形,不宜做血片检查。

草酸盐可使血小板聚集,并影响白
细胞形态,不能用于白细胞和血小板分类计数。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2:1243.
2.郭建,孙葵英,孙滨,等.抗凝剂选择对全血细胞分析的影响.临床检验杂
志,1998,16(2):311.
3.张文.临床检验抗凝剂特点及应用.广东医学,2005,26(8):1158-1159.
4.周伟青.抗凝剂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 4):3403-3404.
5.罗学志,喻志祥.浅谈抗凝剂在实验室中的应用.社区医学杂志,2006,4(8):61-62.
附录四常用抗凝剂的配制及用法
2009-06-02 17:32
附录四常用抗凝剂的配制及用法
在医学实验中常需动物的全身抗凝,采出的全血或血浆有的也需加入适当的抗凝剂抗凝。

对抗凝剂的要求是:用量少、溶解度大、不带进干扰实验的杂质。

一、肝素
(1)肝素抗凝作用原理
肝素的抗凝作用很强,作死亡复苏等实验时,常用它作动物全身抗凝剂,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是抑制凝血致活酶的活力,阻止血小板凝聚以及抑制抗凝血酶等作用,从而使血液不发生凝固。

(2)配制和用量
纯的肝素10mg能抗凝65~125 ml血液(按lmg等于125U,10~20U能抗1 ml 血液计)。

但由于肝素制剂的纯度高低以及其保存时间长短不等,因而其抗凝效果也不相同。

一般可配成1%肝素生理盐溶液,用时取0.1毫升于试管内,100℃烘干,每管能抗凝5~10ml血液。

也可将抽血注射器用配好肝素湿润一下管壁,直接抽血至注射器内而使血液不凝。

在动物实验作全身抗凝时,一般剂量为:大白鼠2.5~3.0mg/200~300g体质量,兔10mg/kg体质量,狗5~10mg/kg
体质量。

肝素可改变蛋白质等电点,因此当用盐析法分离蛋白质作蛋白质各部分的测定时,不可采用肝素。

市售的肝素钠溶液每毫升含肝素12500U,相当于10 0mg。

二、草酸盐合剂
(1)原理
草酸胺能使血细胞略为膨大,而草酸钾能使血细胞微缩小,因此草酸铵与草酸钾按3:2比例配置,可使血细胞体积保持不变;加福尔马林则能防止微生物在血中繁殖。

此抗凝剂最适于作红细胞比积测定。

(2)配制方法及用量
草酸铵1.2g、草酸钾0.8g、福尔马林1.0ml、蒸馏水加至100ml每毫升血加草酸盐合剂0.1ml(即相当草酸铵1.2mg,草酸钾0.8mg)。

根据取血量将计算好的草酸盐剂量加入玻璃容器内烤干备用。

如取0.5ml于试管,烘干后每管可使5ml血不凝固。

(3)注意事项
草酸的作用在于能够沉淀血凝过程中所必需的钙离子,而达到抗凝目的。

用时注意加的量应适中,不能过多,以免妨碍去蛋白质血滤液的制取。

不适用于血液内钙或钾的测定,也不能用于血液非蛋白氮测定。

三、枸櫞酸钠
常配成3~5%水溶液。

也可直接加粉剂,每毫升血加3~5mg,即可达到抗凝目的。

枸櫞酸钠可使钙失去活性,防止凝血。

但其抗凝作用较差,碱性较强,不宜作化学检验之用。

仅可用于红细胞沉降速度测定。

急性血压测定实验所用枸櫞酸钠为5~6%溶液。

四、草酸钾
(一)原理和注意事项
草酸钾为最常用的抗凝剂。

其与血液混合后可迅速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解的草酸钙,使血液不凝固。

常用于非蛋白氮测定,但不适用于测定钾和钙。

草酸盐能抑制乳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故应注意。

(二)配制及使用方法
取草酸钾10g,加蒸馏水少许使溶解,再加蒸馏水至100ml。

配制成10%水溶液,如每管加0.1ml则可使5~10ml血不凝。

一般如作微量检验,用血量较少,可配制成2%溶液,如每管加0.1ml可使1~2ml血液不凝。

五、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
EDTA对血液中钙离子有很大的亲和力,能与钙离子络合而使血液抗凝。

每0. 8mg可抗凝1ml血液。

除不能用于血浆中钙、钠及含氮物质之测定外,适用于多种抗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