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十三桩

合集下载

《太极十三势》的心法口诀

《太极十三势》的心法口诀

《太极十三势》的心法口诀太极十三式有几种.下边的就是之一原始太极十三式与今天太极拳论多有不合,似真传不多,但太极拳理及经典太极歌诀应是真传,可贵之极!刊行的原始太极十三式及歌诀。

一为王培生先生所传----《精功十三式太极拳》一书。

二为杨健侯传人赫寿岩先生的表于2001年《武魂》的系列文章。

三为《原始太极拳》。

另有台湾郑曼青先生传太极十三式。

大陆未见发行.下面看各派所传的太极十三式概述:相传十三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原始形式。

太极拳的形成,是古人观蛇鹊斗而悟化出来的拳种。

十三式原始式太极拳始创于何人,已无从可考。

据传是由张三丰的弟子——武当金蟾派代表人物甘凤池所传,后由其第四代曾孙甘淡然于晚年由江南北上云游天津地区时传与李瑞东。

(按:既传于李派,不知吴派从哪里传承下来?)十三式太极拳,因其以内功和外功俱练,故又称“十三丹法”。

它是模仿13种动物的独特本领和形体动作而编制的操练方法。

这13种动物是:狮、蛇、雀、猿、虎、鹤、熊、蟾、龙、凤、鸡、猫、马,故又称“仿生十三形”。

十三式太极拳,是融武术、气功于一体的仿生功法,如蛇缠雀跃、虎扑尾扫、金鸡抖翎、扳枝摘桃、猫蹿马奔、熊蹲龙变,以及易筋、易骨、易力,练精、练气、练神等等,每一段功法都包涵着健身和技击的作用。

练习十三式太极拳,既可强身健体,又可抗暴自卫,体用兼备,一举两得。

杨家太极杨健侯传人赫寿岩先生传云:太极十三式是一套以狮、蛇、雀、猿、虎、鹤、熊、蟾、龙、凤、鸡、猫、马等十三种动物和飞禽的形态配合太极拳十三法演练的拳术。

此外配合该拳的基本功还有太极十三丹法。

太极十三丹法是由老架太极十三式中的十三个式子组成的套路。

十三丹法名称有:猴形(单鞭)、蟾形(揽雀尾)、鹤形(白鹤亮翅)、熊形(倒撵候)、凤形(斜飞式)、蛇形(上上式)、猫形(撇身锤)、鹊形(下式)、虎形(打虎势)、马形(野马分鬃)、鸡形(金鸡独立)、龙形(云手)。

(按:从这里可以看出,现在流行的太极拳的原形似乎就是原始太极十三式)仿生十三式原始太极拳歌诀吴派王培生先生所传赫寿岩(杨健侯传人)传一、狮子摇头滚珠丹狮子欣然大张口,摇头摆尾滚圆球。

太极十三式的简介

太极十三式的简介

太极十三式的简介太极十三式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拳术,属于中国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

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被誉为汉族武术之瑰宝,太极之精华。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十三式的简介。

太极十三式的简介太极十三式太极十三式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

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太极十三式的功架名称一、仙人放剑二、乾坤盘球三、美人照镜四、顺水推舟武当太极十三式教学武当太极十三式教学五、金鸡独立六、单鞭救主七、倒骑玉龙八、双风贯耳九、顺风摆柳十、叶底看桃十一、活步走宫十二、怀抱双月十三、真气炼丹太极十三式的具体手法太极十三式第一式仙人放剑(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太极十三桩

太极十三桩

太极气功十三桩是清末著名太极拳家河北武清县李瑞东学生所传。

李瑞东人称“关东侠”“鼻子李”。

李有三子均精太极拳术,尤以三子季英最为杰出。

李季英于1949~1961年间,在天津传习太极拳术达11年之久,得艺者甚众。

笔者从天津张兰夫妇处习得此技,并进行了深入的钻研整理,从1982年以来,先后在承德离宫及各厂矿举办辅导站,习者逾千人,健身祛病效果显著,故颇受群众喜爱。

太极气功十三桩是太极拳门派中以保健强身为目的的站桩功。

它是以动脉相兼,内外兼修并采用站式进行气功锻炼的一种方法,但体弱多病者也可以采用坐式练功。

该功法由十三个基本桩式组成。

定式呼吸是吐纳,姿势变换是导引。

这样在吐纳与导引变换的过程中就大大地减轻了人体为维持某一个姿势的负担量,所以练功者的情绪由始至终总是饱满的。

这就给真气在体内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功法简明易学,只要掌握练法要点即可自行练习,而且无意外弊病。

长期练功可使人精力充沛,睡眠安适,食欲增加。

脸色红润。

对一般慢性疾病和非活动性疾病也有明显疗效。

练功初期会有臂腿发抖,手心发麻。

这是必经过程,自是呼吸调整之后反应自然消失。

稍后又有出虚恭,打嗝,出汗。

发热都为好现象。

日久每次练功口津增加有清甜之感。

全身舒畅精神饱满<<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提擎天地。

把握阴阳。

呼吸精气。

独立守神。

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伦,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足捋平川势如山,平踏振动自悠然。

心旷神怡似飘仙,擎气丹田贯足尖第一节预备式1无极式:两腿并立,两手下垂,摒除杂念闭目合神,头部轻松上顶,颈椎脊柱自然垂直周身无一处存在拙力要求松而不懈。

紧而不僵,外无动态,内无想象纯任自然毫不牵强守我之静,内外合一,进入无思无虑的境界。

2太极式:接无极式,左脚向左跨步,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平行,身似一棵大树;头正顶直,虚灵顶劲,形如树梢向上自然伸展;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双臂形如树枝自然下垂;松腰落胯,有向后贴靠高登或坐炕沿之意;两膝放松,立而不挺,重心略向前,脚趾轻抓地面,足心含虚,如树生根;目光平视内敛,齿轻叩,口轻闭,舌轻舔上腭,肛轻提,呼吸采用鼻吸鼻呼的自然呼吸法。

陈式太极拳十三桩

陈式太极拳十三桩

桩法59后,许多招式都可以化为跌法、摔法。

二、挤法外手之掌心朝内斜上,内手之掌心朝外斜下,两掌十字相叠,外手掤劲,内手推按劲,此两劲相合的劲法为挤劲(挤法)。

孙式太极拳的挤法主要有正挤、侧挤。

当然也有挤撞技法,但它归属于靠劲,在此不论。

正挤是向身体前方的挤;侧挤是向身体左右两侧方向的挤。

正挤主要用来把对方发放出去或破对方的按法;侧挤主要用来结合腿法让对方跌出去。

由于挤法是侧重双手进攻性的招法,故其变化较少。

当然挤法也能用于防守,以挤劲破按劲。

三、按法以双手同时推出把对方发放出去的劲法为按劲(按法)。

孙式太极拳的按法是发放性手法,技法相对简单。

主要有“扑按”“托按”“搓按”“撞按”等。

劲力自上而斜下作用于对方胸部的按法叫“扑按”;劲力自下而斜上作用于对方胸部或两腋或颌下的按法叫“托按”;劲力向前作用于对方两肋的按法叫“搓按”;劲力向前作用于对方胸部的按法叫“撞按”。

懒扎衣中的最后的按即为扑按,也就是形意拳的虎扑;抱虎推山中的按即为托按;第一个懒扎衣中的第一个按既可为搓按,也可为托按(两腋、颌下),为托按即八卦拳的白猿献桃(兑卦猴形);双撞捶即为撞按,也就是形意拳的马形。

需要说明的是,孙式太极拳的按法不仅仅是长劲的发放性手法,也可以是短劲乃至寸劲的击打性手法。

长劲把人放出但不伤人,短劲尤其寸劲打透力不把人放出但易伤人。

双撞捶即是典型的寸劲撞打。

如果你不认为双撞捶是按劲也没关系,毕竟,它是非典型性按劲——“非典”嘛。

(未完待续)(演示/李子蔚 周瑞会 摄影/刘怀鑫)(编辑/刘强)陈式太极拳十三桩是前辈所传陈式太极拳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促进功力增长,有利于规范拳架,同时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太极十三桩是由太极宗师陈发科的嫡传大弟子、太极大师雷慕尼总结修改而成的一份秘传功法,极少外传。

陈式太极拳十三桩不受场地大小限制,练习时间长短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掌握,既可单式分别练习,也可组合连续演练。

预备式身体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尖朝前,意念头顶百会穴轻轻上领,下颏微内收,舌尖顶上腭。

武当内家十三桩——田理阳

武当内家十三桩——田理阳

武当内家十三桩——田理阳武当内家十三桩,是武当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当道家思想的体现。

这十三桩包含了武当式太极拳、武当剑法等多种拳法和器械法。

其中,田理阳是武当内家十三桩中的一种技法,是一种内家拳动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拳术。

田理阳是武当内家十三桩中的第六桩,它的动作结构简单、灵活自然,充分展示了太极拳的特点。

田理阳的起势姿势为左脚正对前方,双脚分蓄劲姿势。

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手掌心向下,手指微张。

然后,左脚横出一步,步伐要大且稳定,同时臂向下方挥出一下,手心自然向上,手指自然微张,手腕微微用力。

接着,脚似跨步而出,双脚站直,右手高高举起。

右手颇高,左手在右手降臂之前,伸到左后方45度停住。

田理阳的动作要求呼吸自然而深沉,步伐要稳健有力,拳劲轻灵内敛。

田理阳在动作中充分体现了太极拳的柔和、圆融、周密和均衡的特点。

田理阳在对方进攻时,以身法灵活处理,采取自然应对的方式,以化解对方的攻势。

田理阳的动作流畅自如,融会太极拳的各种技法,包括推手、摔跤、踢腿、击打等,使得其在实战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田理阳在武当内家十三桩中的位置非常重要。

它对于武当太极拳的修炼具有重要的作用。

田理阳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得身体的力量得到合理的调动和利用,同时提高了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田理阳的练习也能够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提高身体的抗打击能力。

田理阳除了在实战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外,在健身养生方面也有很大的益处。

田理阳能够调整身体的内外平衡,加强身体的抗击打和抗伤害的能力,有助于保护身体的健康。

此外,田理阳练习还能够促进心肺功能,增强体力和耐力,并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总之,田理阳作为武当内家十三桩中的一种拳法,具有独特的技击特点和养生功效。

它在实战中灵活应对,能够有效地化解对方的攻势,同时能够增强身体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

田理阳还具有良好的养生功效,能够调整身体的内外平衡,提高身体的抗打击和抗伤害能力。

因此,田理阳对于武当武术的修炼和保养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刚柔太极歌诀太极十三势者,手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眼两法(左顾右盼)、步两法(前进后退)、身一法(中正稳定)是也。

太极金刚朱天才编排的太极十三势(老架),金刚捣碓、掩手肱拳、当头炮为陈式太极拳独特的刚柔并济的动作,可刚柔并用亦可柔而不发;单鞭、懒扎衣为左顾右盼;单鞭、六封四闭、斜行为大开大合;白鹤亮翅可大可小,可屈可伸;金刚捣碓、掩手肱锤、金鸡独立可震脚,也可不震脚。

倒卷肱、白鹤亮翅为退中有攻、进中有退;雀地龙、十字手乃擒拿之法。

前四式步法走四正方向,中间四式步法走四隅方向。

四正四隅对应八卦八方位即太极八法。

进退顾盼定乃五行。

套路虽小但十三势已把陈式太极拳的特点囊括其中,故名曰:太极十三势。

【太极十三势拳谱】预备势、起势之后,(1)金刚捣碓(2)懒扎衣(3)六封四闭(4)单鞭(5)雀地龙(6)金鸡独立(7)倒卷肱(8)白鹤亮翅(9)斜行(10)掩手肱捶(11)十字手(12)转身摆莲(13)当头炮 金刚捣碓 收势预备势,即无极桩也。

【预备势歌诀】涌泉吻地头顶天,骑着大马背靠山。

两臂松垂若挂肩,脊椎拉直神内敛。

眉心舒开嘴角翘,舌搭鹊桥生津咽。

唇齿轻合下巴掉,咽喉玉枕擎泥丸。

竖领横散膝意领,塌裆会阴托丹田。

小腹鼓荡命门撑,膝盖一定对涌泉。

心静体松不知我,骨肉分离气挂连。

静若菩萨观自在,合道就在一瞬间。

【解读】“涌泉吻地”指脚掌贴地面。

“骑着大马”指马步,骑马领裆式的简称即马步。

“背靠山”是一种感觉,靠山而坐,稳稳当当。

“神内敛”指两眼微微闭上,把发散的思维收回来。

“嘴角翘”指内心愉悦,内心恬然。

“舌搭鹊桥”指舌头贴上颚,不用故意顶上颚。

“下巴掉”指下颚放松。

“咽喉玉枕擎泥丸”指咽喉、玉枕穴把百会穴擎起来,头定位于空中不偏不仰不低头。

“竖领横散膝意领”指头领脊椎竖直,腹股沟内裹,命门后撑把膝盖领起来,防止膝盖负重过度而疲劳。

“塌裆”指松胯屈膝,头被挂在空中不随身体下来,裆部圆撑,膝盖在涌泉穴的上方。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陈式太极十三势是陈氏太极拳的核心要义之一,也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夫。

下面我将用1000字为你详细讲解陈式太极十三势。

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将太极拳的核心要义总结为了十三个姿势和一个歌诀,即“十三势,述真诀”。

这十三个姿势分别是:起势、虚劲、进退、挤捺、肘庞、问答、横扑、撑锤、沾压、叠起、云手、野马、合势。

起势:太极拳起势时,身体自然松开,骨节如散沙,心意下沉,脚丁向内扣回,双肩自然放松下沉。

这是太极拳起势的基本要素。

虚劲:虚劲即不实劲,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夫。

虚劲使得拳势柔和灵活,不露破绽。

太极拳虚实势的转换是太极拳中最重要的一环。

进退:进退即步法,是太极拳中的基本动作。

在进退的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稳定,上下相随,左右互补,流转自如。

挤捺:挤捺是太极拳中的技术动作,是发力的关键。

在挤捺动作中,身体需要配合运动,发挥出内力,使得力量通过腰腹而出,达到最大的效果。

肘庞:肘庞是太极拳中的一种技术动作,通过变化肘庞的方向和力量,可以有效地防御和攻击对手。

问答:问答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变化动作,左右手的问与答可以灵活地防守和出击。

横扑:横扑动作即掌劈,是太极拳的重要一环。

通过手臂的横向击打,可以打击对手的重要部位。

撑锤:撑锤动作中,手臂像锤子一样向下撑击,能够有效地击打对手的上身。

沾压:沾压即沾连压迫,是太极拳中的一种技术动作。

通过身体的贴合和压迫,可以有效地控制对手的动作。

叠起:叠起是太极拳中的一种技术动作,要求双手的动作要协调一致,不仅包括手部动作,还包括身体的动作。

云手:云手是太极拳的核心动作之一,通过双手的流转和云状的动作,能够敏捷地变换招式和身形。

野马:野马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动作,要求双腿的协调运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合势:合势是太极拳中的核心要义,要求整个身体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内外相合,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陈式太极十三势的歌诀“十三势,述真诀”即通过这十三个姿势,能够实现太极拳的真正要义。

太极拳太极十三式

太极拳太极十三式

太极拳太极十三式古传太极并无套路,原始骨架就是十三式,分别为定、进、退、顾、盼、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十三字组成,它概括了太极拳的主要法则,为武当派张三丰祖师所创。

内家太极拳正确的练功方法是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基础功夫最为重要,就如上学一样。

先学笔画,然后组字,再懂字意后造句、作文……,数、理、化等也是如此;随着你读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生等作出不同阶段的组合、认识、掌握与升华……在太极图中,太极修点,也就是阳鱼的阴点、阴鱼的阳点;阳鱼为动功,阳鱼中的阴点为动中之静功,是肢体形外三合之功,也称“知人功夫”。

阴鱼为静功,阴鱼中的阳点为静中之动功,是精气神内三合之功夫,也称“知己功夫”、“丹田功夫”,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阴阳互补的体现。

太极拳求的是跟顶劲也称通臂劲,其劲道走向为以脚催膝、以膝催胯、以胯催腰、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腰为轴、以意领气,意到气到、形神俱到的过程。

“太极十三式”为定、进、退、顾、盼、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共十三式。

其过程为:无极生无极桩,因《无极修真》主张修的是先天真元,即:内气运行、身识应对、感觉应对、情志掌控等等,然后通过导引、调心、调式、调息使神意合一,融通于肢体以便挖掘自身潜能,使气机随意而动,从而做到无处不是手,无处不丹田的功法过程……。

“无极”从形态上讲是无动状态,属阴;而“太极”是大动状态的开始,属阳。

故“无极桩”没列入太极十三式内。

无极桩生中定式,中定式生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五式之体,通过五式之体的训练正肢体筋骨,聚合身体散乱之精气,平衡自身阴阳,使五脏六腑精气神旺盛,以调和内外三合之功夫。

然后通过推手、喂手、听劲、懂劲以感觉对方的劲道走向,加强自身的身识应对,使形神兼备,心意统一。

然后以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为用,在保持太极运动理法的基础上,通过推手完善内外三合的实施,以神意运用做到打放自如,无处不丹田,无处不太极的手法,给太极散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举手投足时的每招每式都能用于技击,每一动作式子都有拳意的贯穿,以神意运用自然而动都能形神俱妙,都能符合太极十三式的要求,以自我不同的体悟认识,化生自我风格的套路,以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功夫结果,如挖掘浅能、去病、养生、延年益寿、自卫防身等。

秘籍:太极球龙行十三式

秘籍:太极球龙行十三式

秘籍:太极球龙行十三式太极球龙形十三式为武当道士传出,汇汲太极理论精华和基本桩法而成。

太极是从无极到有极相生,为内家混元一气功;以气动为内五形,形动为外五形,成为开合阴阳二气;又是动中求静法,内要使心平气和,处处入静。

所以用圆形球体运转,全神贯注在球面上。

在练太极球时,意随气转,气随力转,精随气转,气随神转。

再从静中求出动气来,达到动静相合,阴阳相合,水火相济,顺气强心,舒通气血,益肾补血的效果,实是延年益寿的保健法。

在练习中,逐步体会。

抱球锻炼,就好象球把人身吸引到球体上。

有着滑力、离心等力。

人随球转,舒展大方,常有神清气爽之感,有润涧汗润身之美。

太极球龙形十三式式子短小精悍,易学易练。

快慢高低、上中下三盘都行。

单式是桩法,连贯是行法。

不丢不顶、不及不离。

远取于动物十二属相,近运用于七经、八脉、五行、四稍。

不仅是太极的圆运,而拥八卦掌的八法,又有形意拳的五形。

老、中、青、幼儿,都能锻炼太极球。

且能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甚至在一张圆桌面哪么大的地上也可以锻炼。

锻炼时,初用泥球,皮革球,木(制)球,绣球(绒球),也可用篮球或足球。

最好用沉香木做的球,因为沉香能引气入丹田,人在锻炼时一呼一吸,沉香通鼻入肺,大有好处。

球的大小最好以本人的胸宽为度,一般球的直径为30公分左右。

练法第一式怀中抱月是无极养心桩法。

身体下蹲为夹马式,球在怀中左右转几转,下接行步(图1-2)。

第二式推窗望月是固肾腰法。

右手托球,中式转为左手托球。

(图3—5)。

第三式白鹤亮翅是舒筋益气法。

从第二式左手托球转为右手举球,中转式为左手举球(图6-9)。

第四式众星捧月是五行内外相生法。

下转三个行步式(图10—13)。

第五式左右献月是以主宰于腰,劲达于脊。

下接献月三个姿式(图14-17)。

第六式日出崑苍是以中枢神经十二联成为主。

下接举球三个姿式(图18-21)。

第七式浪子踢球是以活动胯滕足根为主。

下接踢球四个姿式(图22—26)。

第八式海底捞月(右)是以肩肘腕力为主。

陈照奎传陈氏太极十三杆(一)

陈照奎传陈氏太极十三杆(一)

陈照奎传陈氏太极十三杆(一)
(陈照奎)
陈照奎老师传授时教了十四式,在怀中抱月以前增添了面劈背缠面劈背崩一式,是重复动作,所以还是十三式。

器械是手臂的延长,因此陈氏太极拳的特点必然体现在器械中。

如陈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缠丝劲,贯穿在陈氏太极十三杆整个套路的始终。

陈氏太极十三杆有点、缠、劈、崩、拦、压、绞等劲别,体现在套路的各式中。

现将陈氏太极十三杆的各式分别叙述于下:
预备式:
面向南站立,二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臀松胯,目视前方,杆横放于身前地上,离足一足之距(图)。

以右脚掌从前向后搓动长杆,又以脚背勾起长杆。

以右手接杆,同时右足落地,左足相并,面向东立,右手持杆于右脖旁,左手自然下垂于左脖旁,杆另一端放置于地下。

右足将杆踢起(图)
随即后撤半步,左足虚步点地,同时右手持杆乘势上挑,使杆离地而起,左掌从左侧起至胸前,以虎口接杆,掌心向右,面向东,目视前方(图)。

一、青龙出水
左足向东迈半步,松开左掌拇指半握杆,双腿左逆右顺腰略向右转带动双手持杆以左逆右顺向前点出,双腿或左七右三之弓箭步,面向东,目视杆端(图)。

此式之作用,在于以全身之缠丝劲集中于杆端向对方点出,左手掌握杆是为了防止对方以器械顺杆砍击我之左手。

二、童子拜观音
腰略向右转,双腿先左逆右顺带动双手持杆按逆时针方向划弧,
以后左足前盖步于右足之右前蹲下,杆斜于身前,左手持杆于胸左侧前方,右手持杆于左小腿之右侧,面向东南,目视左前方(图)。

此式之作用在于以杆划弧化掉对方进攻之兵器后蹲下,密切注意对方之动态,以视机进击。

(待续)
(沈鲁钊)。

武氏太极十三桩功

武氏太极十三桩功

武当・ 2 0 1 4 . 9 2 3
自己练一 天 算是 功 夫成 线 ,只有 每天 坚持
习练, 才够得上功夫成片。量变引起质变 ,
只有扎 扎 实实 练功才 能有 收获 。
的姿态而创编的一套性命双修 的功法。
太 极 十 三 桩 Biblioteka 的 名 称 分 别 为 无 极 式
习练 太 极 十三桩 功 , 三 个 月为 一小 成 ,
主 要对 应手 太 阴肺 经 、 手厥 阴心包 经 、 手 少 阴心 经 、 手 阳 明大 肠 经 、 手 少 阳 三焦 经 、 手 太 阳小 肠 经 , 足 阳 明 胃经 、 足 少 阳胆 经 、 足
内涵敦实。 最终让你步入修身养性、 健体强
身 极佳 的桩 功妙境 。
( 责任编 辑 若愚)
w d 毒 n g I I I 8 g 摩 2 i ∞ l e - 。 ; 及 _ 三 i i j : l ! ! j ( , ’ i
太 极十 三 桩功 是 太极 拳古 朴 的练功 形 式 ,是 太极 拳 的母 拳 ,也 是 武李 氏太极 拳
体 质差 或 阴 气重 的人 ,在行 功 中会 看 到一
些奇特的景象 , 这些都是虚幻不实的 , 千万 不可停功 , 不可被幻景所牵引。须知“ 一切
相 皆是虚 妄 ” , 做 到 心 意守 中。第 三个 问题
就是功 夫要 成 片 。师父指 点就 是功 夫成点 ,
( 即武氏太极拳李锦藩先生支系) 的根基和
玄关。 武 氏太极 拳有 1 6 0多年 的历 史 , 但 太 极 十 三桩 功却 传 承久 远 , 横跨 数 代 , 流 传 至 今, 实 属不 易 。 太极 十三 桩 功是 以道 家全真 派 理论 为基 础 ,按 照 人体 任 督二 脉 和 十二 条 经 络走 向 , 结合 拳术 起 承 开合 、 站立 行走

陈氏太极十三杆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十三杆动作名称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陈氏太极十三杆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十三杆动作名称
第一招青龙出水第二招童子拜观音第三招饿虎扑食第四招拦路虎第五招腰拦枪第六招斜披横扫眉第七招井拦倒挂第八招中心入碓第九招俊鸟入巢第十招面披背崩第十一招拖杆第十二招黄龙三搅水第十三招收回怀中抱月势
陈氏太极十三杆简介
陈氏太极十三杆,又称太极十三杆、陈氏大杆、十三大枪(加上枪头即为枪),是陈氏太极器械套路中长器械重兵器的一种。

杆采用三米多长,尾部较粗的白蜡杆制成。

套路以十三个动作组成,故名“十三杆”。

太极十三杆,套路短而精,没有舞花动作,一招一式用法逼真,威力无穷。

它以沾、缠、绞、拦、披、崩、拖、挂、横、扎、抖、架、挑等杆法独具特点。

如练此杆,必须有雄厚的拳术基础。

练习时要求:裆圆步稳,腰扭臂缠,以相当的内劲缠绕杆,身体突然发力。

因此,是陈氏太极拳器械套路中,增长内劲、加大裆腰、臂之爆发力、锻炼耐力及强度的一种特有练习方法:是检验太极拳练习者裆、腰、臂力,周身结合,内劲饱满程度的一种独特方法。

《武当太极十三势》

《武当太极十三势》

武当太极十三势
武当太极十三势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拳谱名称:
1、起势
2、抱球势
3、单推势
4、探势
5、托势
6、扑势
7、担势
8、分势
9、云势
10、化势
11、双推势
12、下势
13、收势。

详解太极十三势

详解太极十三势

详解太极十三势一、前言在太极十三势体用中,无极桩生定势,定势生进势,进势生退势,退势生顾势,顾势生盼势,从而成为太极十三势中的五势之体。

很多人都知道势不可挡;所以古人才有“宁传一招,不教一势”的说法。

五势是在完全掌握控制自己的神形、情志、欲望等基础上,以阴阳五行的生克之道加以修练,而整合出来的五种不同形式的人体功能、功力。

而用于棚法、捋法、挤法、按法、采法、列法、肘法、靠法等太极八法。

最后形成太极十三势中;五势为体、为功。

八法为术、为用的体用关系。

把上述在实际运用中的招式连贯起来,就生成了功用不同、风格各异记载武功招式的,各式太极拳套路。

二、无极桩功无;既是没有。

极;既是动。

桩;既是定型的姿势。

因无极为混沌、无动状态;太极为大动的开始。

所以无极桩没有列入太极十三势之内。

无极桩的功理要求:以静求动,动极生静。

桩诀:脚与肩宽松胯站,重心下降跟为点,膝不过尖手平伸,提肛顶舌意在前。

长期练习无极桩,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情志。

提高身识形能,挑战自我,修持“定性”,正肢体筋骨,平衡自身的阴阳,使三阴劲上升、三阳劲下降,下盘稳固合于规矩,达到忘我的境界,使心性反蹼归真。

功用:定神、定性、定型、平心静气使神形兼备、意识支配形体。

三、中定势中定势:是在无极桩功的基础上,进行以腰为轴的身体动转,以下带上,使阴阳动静之劲力合于规矩。

定势培补的是“横扫千军”之劲力。

五行属土,天干为戊己,卦位为中宫。

其功法要求:“以动求静,静极复动。

动静分明,出奇制胜。

”拳诀:脚踩阴阳不移动,虚实变化在其中。

以下带上腰为轴,静中求动动求静。

把自然的动作容入规矩左右逢圆,重心中直下沉,虚实转换时劲力分配三七合十,此河图洛书之易理。

通过自然动功调吸入化,使脾胃散乱的精气聚合,而出横扫千军之力,没有中定就不成发劲。

养生功用:提高胃脾运化功能,加强消化吸收,使肌能提高而滋养大肠与肺。

四、前进势进势有步步为营,进取向上的特点,习修培补的是举火烧天之势,向前向上之劲力.五行属火,天干为丙丁,卦位为离卦。

太极拳十三桩知识

太极拳十三桩知识

太极拳十三桩知识太极拳十三桩知识太极十三桩是太极拳内功功法,是一种保持一定的身体姿势、神意保持于一定的状态、静止站立的练习方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太极拳十三桩知识,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无极桩无极桩又称为自然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桩法之一,被历代拳家认为是太极拳的根基。

拳理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

”练习此桩时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的状态,意形合一,阴阳相调,无形无象,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内在运动。

经常坚持站无极桩,能收到培养元气,放松身体,稳固身体重心,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的作用和健身强体的功效。

2.太极桩太极桩也称为三圆桩,又称浑圆桩。

是太极拳桩功中重要的内功桩法之一。

经常站太极桩,能收到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稳定身体重心,增强两手劲力,提高听劲的能力作用,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3.伏虎桩伏虎桩又称按球桩,是太极拳常用的内功功法之一。

经常站伏虎桩能收到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稳定身体重心,增强两手之内劲和两手的听劲能力,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4.推山桩推山桩又称朝阳桩,是太极拳重要的内功桩法之一。

经常站推山桩,可稳固根基,增长功力,提高两手听劲能力,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5.托塔桩托塔桩又称大字桩,是太极拳重要的内功功法之一。

经常站托塔桩,能稳固根基,增长两腿两臂的力量,使身体放松,姿势端正,收到健身强体的作用。

6.四象桩四象桩也称四向桩或称为侧推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功法之一。

经常站四象桩,能稳固根基,增长两腿两臂的力量和周身的整劲,使身体高度放松,端正姿势,提高两手听劲的技能,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7.贯顶桩贯顶桩也称为罩顶桩或上合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功法之一。

经常站贯顶桩,能稳固根基,增长两腿的力量,可使丹田之气充盈,全身高度放松,起到健身强体的效用。

8.托抱桩托抱桩又称养丹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功法之一。

经常站托抱桩,能稳固根基,增长腿部的力量,使丹田内气充盈,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武当太乙铁松派“大字桩”练法

武当太乙铁松派“大字桩”练法

武当太乙铁松派“大字桩”练法武当太乙铁松派“大字桩”练法南京郭连成武当太乙铁松派“大字桩”归属武当太乙门十三桩,即大字桩、虎踞、龙盘、山猿守门、抱圆归一、心字桩、掌运太极、黑熊荡背、鹭鸶学步、铁翅神鹰陆地飞腾法、千斤坠、九九回阳、混元一气。

大字桩为太乙十三桩之首桩。

作为太乙十三桩之首桩,大字桩功法的修炼是为太乙门其它桩法及功法奠定基础的,其桩的武学作用与内功技法在十三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太乙十三桩作为太乙门的宗传课业,为太乙门入门之必修桩法,并有专修桩法列入其中。

先祖留下太乙十三桩之十三个桩法供太乙学人习练,其每一桩皆有各自的作用与奥秘,不可漏缺一式。

先祖立意高远,绝无冗赘, 此十三式已至简至极。

由此笔者提醒学人,习练太乙十三桩一定要全面,太乙十三桩每个桩法各有其内涵与功用,不能只专练大字桩而偏废其余桩法。

因为一桩一式构不成完整的修为,其中必会有所缺陷。

全面系统习练太乙十三桩之桩法并研习其理法,才是真正的坦途。

在铁松传统中,大字桩是门内单传“以武人道”首选功法之一,也是铁松派功法的试金石和试“心”桩。

一直以来,先辈们往往以大字桩的站桩修为来检验习功者事武修道之心,断定其自身隐存的韧性与倦怠。

武当历来留有“以武挡天下求道者”之戒之旨。

以武挡道,即以武来磨练求道者之意志,检测其求道之虔诚度与勤奋度,观其品格之优劣,察其身体素质之强弱(如同精选运动员),并探其是否心存师法祖之念。

大字桩如同试金石,以验石(习练者)能否成金(是否可入道修为);大字桩又是试心桩,试其学人心态能否端正。

大字桩难度虽在十三桩中远远不能称最,但亦不应小视。

大字桩桩架难度大,修炼过程异常艰辛。

在站大字桩过程中 , 随站桩时间的延长而产生身心内外的痛。

那是一种无可名状的痛,痛彻百骸,如裂肉刮骨。

人们常说度日如年,而此时的度秒也绝非易事。

这是对习练者心理与生理的极限挑战,是对习练者意志与恒心的绝对考验。

大道至简,然得道弥坚。

我练太极十三桩

我练太极十三桩

我练太极十三桩作者:张晓星来源:《少林与太极》2012年第03期转眼间王老师离开我们近3年了。

在这3年里,我在练太极拳的每时每刻都想起王老师的音容笑貌,他的谆谆教导犹在耳边。

记得在教“太极内功十三桩”的时候,每一动作、每一细节王老师都讲授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苟,使我终生难忘。

下面我将自己习练“太极内功十三桩”的心得体会介绍给同门师兄弟,以便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第一,酸痛麻抖在开始练功时,会有以下感觉:①感觉四肢酸痛,走路时迈不动步;②手心发麻、发胀,好像手上长了很多肉,发胖了很多;③手臂、腿会出现发抖的现象。

此时可以打十字手收式,再练收功的那些动作。

这些感觉都是正常的,不必惊疑。

把姿势与呼吸调整正确之后,随着练功时间的增加,每次练功时口津会增多,有清甜的感觉。

第二,弹力出现练功到一定的时间,站桩的时候随着呼吸,两手之间会出现斥力和吸引力。

吸气时,随着胸部的扩张,两手指之间出现吸引力,使两手指之间的距离不会变大;呼气时,随着胸部的收缩,两手指之间出现了斥力,使两手指之间的距离不会变小。

随着站桩时间的增加,这两种力越来越大,致使两手指之间的距离不会随着呼吸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气循经走随着练功时间的增加,就会有气感出现,练的时间越长,气感越强。

我站桩3个月的时候,气通过舌尖渐渐地向上运行,呼气时气往上顶。

再站一段时间,气就往上行走到百会;又站1年,印堂出现奇痒。

这时要顺其自然,既不追求,也不控制。

又过3个多月,奇痒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真是“冲破乌云,重见阳光”,真正感受到了“阳光总在风雨后”。

第四,全身呼吸随着站桩时间的增长,手心、脚心也会出现呼吸。

即鼻子吸气,会感到手心和脚心也有气进入;鼻子呼气,手心、脚心也会感到出气。

如今师父不在了,如果师父在的话,他老人家一定会告诉我出现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

我猜测这可能是大周天循环造成的。

这时要意气合一、神形合一,要与自然相呼应、相协调,避免风、雷、闪电、冰雹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武当太极十三式简介

武当太极十三式简介

武当太极十三势
武当太极十三势为武当祖师张三丰首创,十三势是由: 1、起势,
2、抱球势,
3、单推势,
4、探势,
5、托势,
6、扑势,
7、担势,
8、分势, 9、云势, 10、化势, 11、双推势,
12、下势, 13、收势。

太极十三势其攻防意识较强,其中内含吐纳导引,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等道家养生功法,十三势动作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过套路内有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功防十三种组合,及容合道家养生术,故为“太极十三势”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沉自然,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气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呼吸之中,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一招一式都是对人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也是人生之长寿之法。

(太极只所以能练身体,是因为经络的导引作用;呼吸有牵拉作用;意念的诱导作用;肢体的配合作用)。

练习太极拳所要求的过程和阶段:第一阶段:入门:主练精化气。

第二阶段:蹬堂入室:主练气化神。

第三阶段:炉火纯青:主练神还虚。

第四阶段:蹬峰造极:主练虚还道,最终达到道发自然。

太极十三势歌诀详解

太极十三势歌诀详解

太极十三势歌诀详解太极十三势歌诀是历代太极拳爱好者十分重视的歌诀,是太极十三势的经验总结,其中包含了练习太极拳的要领和心法。

太极十三势歌诀语言精练、内涵深刻,值得每一位喜爱太极拳的人细细品味。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十三个动作总的基础功法是无极桩,他的关健在人体腰曲的中间点,此处是上传下导的桥梁,是人体受压力最大的地方,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问题。

就是要在此韧带处调节平衡。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必须注意人体各个部位的虚实并转换虚实,如不这样身体就会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平衡。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只有按照正确的规范的功法来参悟平衡,放松、稳实、得力的基础上来思悟和理解功法,才会明白其中平衡的真正含意。

它们对立统一时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对方武功的深浅。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每种站桩、走架、推手、散手、发放手都须在平衡、腹部坚实点、韧带、肉、骨中去体会思悟他的真正含意并完善他,这时得到的太极拳功法感觉不到费什么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时刻注意腹部坚实点到四方八面的韧带,在从四方八面回到腹部坚实点的韧带,它和松静稳实的腹部及清空宽广的胸部组成一个完善的腹部坚实点。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在练拳的过程中,全身各处韧带都要尽量松开,使人感到骨与骨之间好像没有韧带牵连着似的,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力,它是一种连绵不断的,圆转自如的,可刚可柔的,能化能打的和富于弹性的韧带。

它只有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才能办到。

随着对平衡、腹部坚实点认识的提高,放松功夫便越来越深,参与远动的韧带也就越来越多。

对韧带认知就越清楚。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要用心去思悟细节,细节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真功夫,是否有洞彻事理的头脑,是否有明察秋毫的方法。

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

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长期经过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真是无一处无轻灵,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逐,无一处不坚韧,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才能表现功法和人的完美统一。

大字桩的威力范文

大字桩的威力范文

大字桩的威力范文
威力非常大武当太乙铁松派'大字桩'归属武当太乙门十三桩,即大字桩、虎踞、龙盘、山猿守门、抱圆归一、心字桩、掌运太极、黑熊荡背、
鹭鹭学步、铁翅神鹰陆地飞腾法、千斤坠、九九回阳、混元一气。

作为太
乙十三桩之首桩,大字桩功法的修炼是为太乙门其它桩法及功法奠定基础的,其桩的武学作用与内功技法在十三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威力非常大
武当太乙铁松派“大字桩”归属武当太乙门十三桩,即大字桩、虎踞、龙盘、山猿守门、抱圆归一、心字桩、掌运太极、黑熊荡背、鹭鹭学步、
铁翅神鹰陆地飞腾法、千斤坠、九九回阳、混元一气。

大字桩为太乙十三
桩之首桩。

作为太乙十三桩之首桩,大字桩功法的修炼是为太乙门其它桩
法及功法奠定基础的,其桩的武学作用与内功技法在十三桩中占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气功十三桩是清末著名太极拳家河北武清县李瑞东学生所传。

李瑞东人称“关东侠”“鼻子李”。

李有三子均精太极拳术,尤以三子季英最为杰出。

李季英于1949~1961年间,在天津传习太极拳术达11年之久,得艺者甚众。

笔者从天津张兰夫妇处习得此技,并进行了深入的钻研整理,从1982年以来,先后在承德离宫及各厂矿举办辅导站,习者逾千人,健身祛病效果显著,故颇受群众喜爱。

太极气功十三桩是太极拳门派中以保健强身为目的的站桩功。

它是以动脉相兼,内外兼修并采用站式进行气功锻炼的一种方法,但体弱多病者也可以采用坐式练功。

该功法由十三个基本桩式组成。

定式呼吸是吐纳,姿势变换是导引。

这样在吐纳与导引变换的过程中就大大地减轻了人体为维持某一个姿势的负担量,所以练功者的情绪由始至终总是饱满的。

这就给真气在体内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功法简明易学,只要掌握练法要点即可自行练习,而且无意外弊病。

长期练功可使人精力充沛,睡眠安适,食欲增加。

脸色红润。

对一般慢性疾病和非活动性疾病也有明显疗效。

练功初期会有臂腿发抖,手心发麻。

这是必经过程,自是呼吸调整之后反应自然消失。

稍后又有出虚恭,打嗝,出汗。

发热都为好现象。

日久每次练功口津增加有清甜之感。

全身舒畅精神饱满<<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提擎天地。

把握阴阳。

呼吸精气。

独立守神。

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伦,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足捋平川势如山,平踏振动自悠然。

心旷神怡似飘仙,擎气丹田贯足尖第一节预备式1无极式:两腿并立,两手下垂,摒除杂念闭目合神,头部轻松上顶,颈椎脊柱自然垂直周身无一处存在拙力要求松而不懈。

紧而不僵,外无动态,内无想象纯任自然毫不牵强守我之静,内外合一,进入无思无虑的境界。

2太极式:接无极式,左脚向左跨步,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平行,身似一棵大树;头正顶直,虚灵顶劲,形如树梢向上自然伸展;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双臂形如树枝自然下垂;松腰落胯,有向后贴靠高登或坐炕沿之意;两膝放松,立而不挺,重心略向前,脚趾轻抓地面,足心含虚,如树生根;目光平视内敛,齿轻叩,口轻闭,舌轻舔上腭,肛轻提,呼吸采用鼻吸鼻呼的自然呼吸法。

此为基本式,请熟记。

3松静功(顺气法):接太极式,先深呼一口气,两臂经体前手心朝上缓缓上举至头顶,然后手心朝下,松肩坠肘,缓缓下放至身体两侧成太极式,伴随动作,臂上举时吸气默念“松”字,臂放下呼气并默念“静”字。

反复十次。

要点:初练功者,尤其体弱病老之人,大多气机散乱,上焦满浊,下焦虚陷,头重而脚轻。

此功就是改变这种不良习惯,升清降浊,练就上虚下实,使气血通达,经络通则百病消。

它是练正式功法的基本功。

气功练意气合一,此法为练习以意导气的方法。

坐站皆可有无手动皆可,只要随呼吸默念松静就行,练功次数不限,至少早晚一次,练功时间逐步增加,持之以恒。

第二节基本功1起式,接太极式先深深呼吸一口气,然后两臂缓缓想体前平举,高于肩平手心朝下,吸气。

继而两腿屈膝下蹲,高度因人而异,要点膝关节不超过脚尖,次高度保持十三桩练完,上体自然正直,松腰落胯,不可挺胸突臀,同时两臂轻轻下按至腹前,呼气。

十三桩:1浑圆桩接上式,两臂缓缓外旋,同时肘略向后移,使大臂与身体成45度,腋下约有一拳距离,小臂呈水平,虎口朝上,掌与肩同宽,五指自然分开,微屈如包球。

身体不僵不懈,用鼻自然呼吸,呼气默数1反复10次。

2川字桩:两臂缓缓上举,同时外旋至掌心朝里,高于眼平,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形如川字,呼吸10次3推山桩:两臂缓缓下放,同时内旋至掌心朝前,掌指朝上,向前推山,小臂平,大臂与体成45度,松腰落胯呼吸10次4抱球桩:两臂缓缓下放,同时外旋至腹前,两手指尖相对,掌心朝上,成抱球状。

沉肩坠肘呼吸10次。

5按球状:两臂略上提,缓缓内旋带动至掌心斜朝下,按于腹前,两虎口相对,沉肩坠肘,翘指坐腕,形如将球半按水中,呼吸10次6大字桩:两臂放松,自然落下,再缓缓向体前平举,掌心朝下,然后两臂缓缓外旋,同时向外展开至体侧平举,两肘微屈,小臂呈水平,掌心朝上,两手略向前方,高于肩平,全身形如大字,沉肩坠肘,呼吸10次7撑字桩:两臂缓缓内旋,带动两掌也随之转动至手指朝上,仰腕使掌心向体两侧推出如撑墙。

8托按桩(左式)左臂缓缓由体侧头额前方上举至掌心朝上,手指朝里,如托物状,同时右臂缓缓内旋由体侧下落,掌心朝下,手指朝里,下按于右胯旁如按物状。

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呼吸10次9托按右式:左臂内旋缓缓由体侧下落,掌心朝下,手指朝里,按至左胯旁如按物状;同时右臂缓缓外旋,由体侧上举至头额前方,掌心朝下,手指朝里,如托物状。

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呼吸10次。

10提抱桩:左臂缓缓外旋由体侧上举,同时右臂缓缓外旋,由体前下落至肩平,两掌心朝下,手指朝前,然后两臂缓缓内旋上提至额前上方,掌心斜朝内下,手指朝里。

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略向后撑,呼吸10次。

11天字桩:两臂缓缓内旋,两掌随之转动至掌心朝上,虎口相对如托排球状。

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略向后撑,呼吸10次。

12山字桩:两臂缓缓外旋,同时两手五指撮拢成勾手,屈肘下落使指尖触及肩部,形如山字。

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呼吸10次。

13插肋桩: 两臂缓缓外旋下落,同时两手张开,掌心朝下,手指朝里指向肋部放至体侧腰部,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呼吸10次。

14万法归一式:两臂缓缓下落至体侧,成太极式,随之再做一次起式接做第一桩(浑圆桩),呼吸10次.四)收式:接十字手,两臂内旋,手心朝下,缓缓下按于体侧成太极式。

第三节:收功(一)深呼吸:接太极式,两臂缓缓外旋,使手心翻转朝上,由体侧向头前上方举起。

同时脚跟抬起,深呼气。

继而手心朝下,两臂缓缓由体前下落,同时脚跟下落踏实,成太极式,深呼气。

反复做3次。

(二)击腹:接太极式,两手成半握拳,先向后转体用腰劲带动两臂甩动,用左拳心轻击小腹部,用右拳心轻击小腹,用左拳背轻击腰部命门处。

左右各击10次,还原成太极式。

(三)搓腰:接太极式,两臂屈肘用掌心请按后腰命门两侧,上下搓动20次,还原成太极式。

(四)柔腹:接太极式,两臂微屈,两掌心请按小腹部,虎口相对,先由右向左,再由左向右,各揉动10次。

柔腹后还原太极式。

(五)运太极:1立运太极:接太极式,两脚开立,稍宽于肩,两臂向前平伸,坐腕使手心朝前,两手随重心左右,上下移动,在体前先顺时针划立圆三次,再逆时针划立圆三次,中间以S形路线衔接,自然呼吸,运动后还原成太极式。

2平运太极:接太极式,两脚开立,稍宽于肩,两臂平伸,手心朝下,随重心前后,左右移动,在体前先顺时针划平园三次,在逆时针划平园三次。

中间以S形路线衔接,自然呼吸,右脚收回成无极式。

3斜运太极:(1)接太极式,左脚向右脚靠拢成无极式。

随即右脚向右斜前方迈出,同时上体向左转45°,两臂平伸,坐腕使掌心斜朝左前;然后在与上体平行的里平面内做运太极动作。

重心前移时成右弓步,后移时成右虚部,两手先顺时针划圆三次,再逆时针划圆三次,中他做S形路线衔接,自然呼吸,右脚收回成无极式。

以上为右斜运太极。

(2)继前接做做斜运太极,左脚向左斜前方迈出,同时上体向右转45°两臂平伸,坐腕使掌心斜朝右前,然后在与上体平行的立平面内运太极动作。

动作路线与步骤与右斜运太极全同,唯左右对称,方向相反,动作完成后,左脚向右脚靠拢成无极式(六)金鸡展翅:(1)接无极式,左膝缓缓提起,足尖下垂,内扣,同时两臂缓缓前平举,外旋是手心相对,,缓缓屈肘收至两耳旁,深吸气。

(2)左足向前迈一步,右脚向左脚靠拢,自然直立,手型不变,不呼不吸,(3)两腿缓缓屈膝下蹲,同时两掌由耳旁向前缓缓推出成推山桩,深呼气。

(4)两脚自然直立,右膝缓缓提起,足尖下垂内扣,同时两臂外旋,手心相对,缓缓屈肘收至两耳旁,深吸气,(5)右脚向前迈一步,左脚向右脚靠拢,自然直立,手型不变,不呼不吸,(6)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由耳旁向前缓缓推出成推山桩,深呼气,(7如上反复4次还原成无极式。

(七))金鸡抖翎(1)接无极式,左脚向左跨步,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臂经体侧缓缓抬起成侧平举,手心朝下,深吸气.(2)两臂缓缓下落于腹前交叉,右手在里左手在外,s手心朝里,两腿屈膝下蹲,深呼气。

(3)上动不停,两臂经体前缓缓上举至头顶上方,再向左右分开,手心朝内下,深吸气。

(4)两臂内旋,两掌随之转动至手心斜朝前上,同时以腰脊为轴,松腰落胯,向左右抖动,深呼气。

(5)如上反复呼吸三次,还原成无极式。

(八)原地踏步,抓握拳,散步等。

为辅助型收功动作要点:1呼吸次数,每一个桩以呼吸10,12,24,36,72,81次循环递增,目的是随体质不断提高而提高运动量。

2 练习时间:最好的时间是清晨五至七点,松静功随时可练。

3 练功方向,清晨面朝南,晚上面朝北。

太极内功十三桩是太极拳门派中以保健强身为目的的站桩功。

它是以动脉相兼,内外兼修并采用站式进行气功锻炼的一种方法,但体弱多病者也可以采用坐式练功。

该功法由十三个基本桩式组成,即无极桩、太极桩、伏虎桩、推山桩、托塔桩、四象桩、贯顶桩、托抱桩、托天桩、三体桩、两仪桩、七星桩、五行桩。

太极十三桩是太极拳内功功法,是一种保持一定的身体姿势、神意保持于一定的状态、静止站立的练习方法。

经常练习站桩可达到形体放松、神意安然、呼吸匀和、内气顺畅、血液通利、筋骨舒柔、肌肉温养、经络疏通,使神经系统得到充分休息、调整和锻炼等效果。

还可促进体内务系统的新陈代谢,增强腿部的坚固和柔韧性,改善内脏器官,从而达到养生、祛病、强身和益智的目的。

站桩既能使人体平衡发育,调节和增进生理功能,又可增进人体本身所特有的内在力量。

站桩可以蓄力于全身,为推手、技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拳谚有“百练不如一站”,“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之说。

拳理中又有“欲求技击妙用,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所谓使其弱者转为强,拙者化为灵”的精辟论述。

由此可见,站桩既能增强体质,稳固根基,又是提高技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1.无极桩无极桩又称为自然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桩法之一,被历代拳家认为是太极拳的根基。

拳理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

”练习此桩时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的状态,意形合一,阴阳相调,无形无象,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内在运动。

经常坚持站无极桩,能收到培养元气,放松身体,稳固身体重心,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的作用和健身强体的功效。

2.太极桩太极桩也称为三圆桩,又称浑圆桩。

是太极拳桩功中重要的内功桩法之一。

经常站太极桩,能收到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稳定身体重心,增强两手劲力,提高听劲的能力作用,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3.伏虎桩伏虎桩又称按球桩,是太极拳常用的内功功法之一。

经常站伏虎桩能收到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稳定身体重心,增强两手之内劲和两手的听劲能力,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