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练习秘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式太极拳秘诀

三虚包一实

练习太极拳不能不讲究身法,身法共有十三条,并非十三势。可以先练前八法,如:涵胸。拔背。松肩。垂肘。提顶。吊裆。气沉丹田,护肫等等,身法即常讲的内形,内形要与外形拳架统一,要求做到精、气、神寓于拳架之中,还要做到有知觉,如此方有意境。

身法就是组织,如涵胸、拔背等,身法乃是组织的方法,各有一定的用处。目的是节节贯穿,不顶不丢,节节贯串,为的是能通达全身,使全身通气,也是为了劲整。

涵胸有左右两胸,两胸是在锁骨以下二、三寸处,亦即肋骨微含包围两胸往下沉。从锁骨到心不可弯曲,均勿含心。拔背是大椎要拔高,两者同时进行,即一个动另一个要相应动,先空后松,用松肩垂肘来帮助涵胸。拔背要互不破坏,与此同时后肋及扇骨往下插,这叫做”气贴背”,背后的机关很多,不可忽视。松肩垂肘要求两处关节松脱开来,再配上含胸、拔背,然后才能布于两膊,开于手指。因为放松才能贯气,气贯于手指,一定走膊的里半边,这样是为了有劲、有敏感性。

提顶(顶劲)和吊裆,提顶要外形帮助,它是虚的,不是实的。顶劲、不伸脸、不低头,并不在中间起吊裆作用,要拎尾骨同小腹和顶中心成一条直线。吊裆也要有外形帮助。吊裆:即尾尖前移一、二寸,但意识上可远到几尺、几丈。吊裆,要由两臂两膝帮忙,不可各不相关,要相互配合,帮助吊裆,这就叫做裹裆。护肫如不恰当,它能破坏空松,及支撑八面。护肫是在两肋下边软裆处不能匾掉,要保护它,犹如一个口袋中间匾了气便被阻碍不能下沉到丹田,亦即无护肫,无护肫即无气沉丹田。一定要叫口袋上下相通无阻。腾挪和闪战也是刚柔结合,松肩结合,是内四外也四,即柔是四寸包住刚四寸,刚柔不分,似动不动,这就是腾挪。要周围一寸,处处都是一寸,是精神中产生,也是阴中产生,如从精神上衡量,即实腿同肱部通过松肩结合成一体,闪战者即方向也,实股是阴,阴可向任何一面滚,即是闪战,亦即一个圆体随便向那一端冒出一股气来。左胸同右臀连系在一起,也是八个合一来应用,不可一个一个地分开来用。以前所讲的一个一个用是可以的,但身法不可缺一,仍是完整的,所以要几讲搓合在右合拢,合后的手开是竖掌成八字形,手指高不过肩。提手上势的左手向前上方张开,右手要划大圆圈,意识射向远前方,汇成一个焦点。白鹅亮翅是丁字形,右手上升为横,左手下推为竖。

气沉丹田,可以譬喻潜水艇潜在水下,外不露形。内动为内形,又称身法。加上外形的拳法,并配以胸中腰间运化等,就是所有各个兵器我都有了,只是用时须要灵活,不可硬强强地为好。

太极拳要做到右腿可以放在左腿的左边,这就是靠摆法,即我的脚不可象放方桌或放圆桌那样,都是四只脚摆平,而成双重,要求两只脚放在一根桩子,一根桩子在三虚(两手和一条虚腿)之内,实腿是一根桩子,它叫精神,另两手和一条虚腿叫做神气,神气要活,要随屈就伸,动若江河。叫精神的这只实腿要静,要静如山岳,它不可外露,即不可随便乱动,实腿是深入地下的,而头顶又是升腾空际的,两者尺寸都是相等的(以上都是指动脑筋用思想)。以上几点可概括为三虚包一实。

拳可以不放在身上,动作全在静中产生,不静则不专心。此外八条线都要存在,方能自身有主,推向前面时要顾到后面,也要顾到左右两面,方能立身中正,八不依*。

太极拳发劲根源

发劲的根源,即如何行气运劲,拳书上说,劲起于脚跟,但少不了尾椎骨的运劲,运劲又少不了大椎骨的行气,尾闾管住脚腿,大椎管住两膊及手,又可说行气在手,运劲在腿,腿肺要有数,然而运用腿脚又叫用意。呼是开,开是沉,呼的形状在手,是所谓形于手指。其实,呼的根源却是在腿、在脚,所以,呼是沉,沉是腿上有意思,呼是在沉的基础上开出

去的,因此,神气的活龙活现,就是精神在实腿的劲道十足的反映,是实腿的支持和运送,神气是外形,是用得完的,而精神(实腿)隐蔽在内是用不完的。因此,滔滔不绝的根源是实腿。行气是由于沉的作用生成的,因而沉又是发劲的根源,呼是因为有沉,沉是为了呼,呼是开,沉是合,这叫开中有合,其中合中又有开,两者相辅相成,上下相等,不分前后,不可分离,这个又叫行于四肢,上布于两膊,下支撑八面。开是在沉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实脚上反射出来的。因此,实脚要不怕紧张吃力。在发劲出手时,尾根下插,腿不移位,实腿虚腿一起曲蓄,也叫做收。收时臀部和脚跟有相吸碰头之意,同时膝关节相反张开(决不可挺直),使曲蓄有余。“蓄劲如张弓”,也应该如抽丝,但发劲决不可如抽丝,要如放箭之速,如锤击之重,我觉得这种拳不是形意拳,因他不是形在先而是意在先,可以叫它意形拳(意不离形,形不离意)。

至于怎样起动对方的脚跟,使他向我倾近?首先要彼此之间的尾闾对换一下位置。就是把他的尾闾放在我的尾根后面,这在方法上,既有用意,又有用形,形意合一。用形是求步法上的帮助,概括地讲,便是上面引进来,下面攻进去,手收尾出,上下合拍。此时的尾进身自然要微微的弓腿,这就叫做上下相随,在外形上并不觉得抢坐他的位置。

大椎行气定手,尾闾运劲定脚。可以先运劲后运气,最好是行气运劲相结合,这才是上下相随。

一起势就是一动无有不动,不要那个局部先摆好,再动其他部份,局部先动不好,起势前是无极,到举动时才分太极,才分阴阳,才做虚实。一句话,就是一动就有了各种身法的组织相配合。最主要的是吊裆管好腿,拔背管好手。也要注意,吊裆时尾椎根要松,尾根不松气就行不到腿脚。与对方一碰手就是全身统一,亦即周身一家。此外,肩胯要灵活,如要使尾根松,吊裆不能太过。

两膝关节在引蓄时是一同曲直的,虚胯要放松到膝,如淌水一般,以胯淌到膝,这样,下部的桩步稳了,上部就可不要,不要者不是丢掉,而是放柔放松,意识仍然存在。也就是上面由松而吸,下面由蓄而整,最终要用整体。不可用局部,并且要沾粘丝毫不离,打什么路线,犹如写字下笔一样,笔头触纸就有计划,有模式,有体裁,怎么写便是怎么打,胸中早有成竹,手上也有抑、扬、顿、挫了。

太极拳意与力

所谓“意”,是指习者的思维器官,对于太极拳的理论原则及其具体的行功实践要求进行思想活动后,所产生的认识结果在思想意识中的反应而形成的意识要求。习者有了这种意识要求后,在行功实践时则必然会以这种意识要求去求达感性的认识,使自身的运动按照太极拳的理法要求进行。习者在这种运动过程中的感觉、思维和想象等等各种心态活动的总和,统称为“用意”。

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无论是走架还是打手,每一举动都必须用意来指挥,以意去求其精微巧妙,切不可用力。然而什么是意?怎样用意?为什么要用意不用力?“力”指的是什么?这些问题习者一定要弄明白。

所谓“用意不用力”之力,指的就是没有这种意识参与的运动结果。这种力没有意气虚实之分,用力过程简单而缺乏变化,且容易暴露自己的意向,使对方有机可乘。

太极拳之所以提出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就是要通过人的意识的正确活动,将先天自然用能的习惯转变为精微巧妙的内劲。诚然对于初习者来说,由于对太极拳的理法尚不能正确地理解,意识还不能发挥其巧妙的能动作用,因而身不能由己,行动不听使唤。这些现象在初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习者弄清原理,明白规矩,循于原则,一举一动善于用意,不断地研究揣摩,就能不断地提高意识对随意机能的支配能力,由“用力”渐至“用意”。久练之后,自然能达到意到、气到、形到,所谓“意、气、拳”三者的统一。熟能生巧,日久功深,那时周身节节处处皆能听从自己的意识指挥,以至达到说有即有、说无即无、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