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篇音乐欣赏教学案例看音乐美的特殊性
音乐欣赏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音乐欣赏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素养。
为了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果,本文将以某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为例,探讨音乐欣赏教学实践。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掌握音乐欣赏的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案例内容1. 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基本知识:音乐的历史、风格、形式等。
(2)音乐欣赏技巧:听音、识谱、分析、评价等。
(3)音乐作品欣赏:中外名曲、民歌、戏曲等。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音乐欣赏基本知识教师简要介绍音乐的历史、风格、形式等,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背景。
(3)讲解音乐欣赏技巧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听音、识谱、分析、评价等音乐欣赏技巧,让学生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
(4)欣赏音乐作品教师播放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5)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首音乐作品进行讨论,分析作品的特点、表现手法等。
(6)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作品的特点。
(7)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音乐欣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四、案例实施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等。
(2)作品分析:评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解读、分析能力。
(3)实践操作:考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音乐欣赏技巧的能力。
五、案例反思1. 音乐欣赏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音乐欣赏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生音乐欣赏教学案例分析音乐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它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可以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美妙和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音乐欣赏教学案例来分析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生音乐欣赏教学。
教学案例背景:这个案例是在某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课上进行的。
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的基本要素、乐器的分类和音乐的表现手法等。
这一节课的目标是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们感受到不同类型音乐的美妙和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在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如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这首曲子旋律优美,乐器的演奏技巧也很高超,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引导学生聆听在这一步骤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聆听音乐。
例如,问学生们这首曲子给他们的感觉是什么?有没有听到一些特别的音乐元素?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们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分析音乐元素在这一步骤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分析音乐的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可以通过演示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同时,老师也可以播放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们比较它们的音乐元素的差异和特点。
4. 学习音乐背景知识在这一步骤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一些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
例如,如果播放的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可以简要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如果播放的是一首民族音乐作品,可以介绍该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等。
这些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5. 学生表达与分享在这一步骤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音乐欣赏课教案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并分析特点
音乐欣赏课教案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并分析特点音乐欣赏课教案一、引言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演奏和表达,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并传递信息。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审美能力以及感知音乐美的重要途径。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并分析其特点,旨在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审美能力。
二、背景知识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先与学生分享一些背景知识,包括音乐类型的分类和特点。
通过对音乐风格、旋律与节奏等方面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三、课堂活动1. 聆听古典音乐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段古典音乐,如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
播放音乐时,学生需要静心聆听,并注意观察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
待音乐结束后,教师可向学生征询他们的感受和印象,并进行讨论。
2. 分析古典音乐的特点在学生对古典音乐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古典音乐的特点。
可以从音乐的表现力、乐器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
鼓励学生用专业术语进行描述,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达能力。
3. 聆听流行音乐接下来,教师可以选择一首流行音乐,如泰勒·斯威夫特的《Love Story》。
同样地,学生需要仔细聆听并记录他们的感受和印象。
4. 分析流行音乐的特点与上一步类似,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流行音乐的特点。
可以从歌曲的结构、歌词的表达等方面展开分析,并与古典音乐进行对比。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音乐的风格和传达方式。
5. 聆听传统音乐在介绍传统音乐之前,教师可以先与学生分享一些关于传统音乐的背景知识,如中国古典音乐、印度古典音乐等。
然后,选择一段传统音乐进行演示。
学生需要聚焦于音乐中独特的乐器和表达方式,并记录他们的感受和思考。
6. 分析传统音乐的特点在学生对传统音乐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与他们一起分析传统音乐的特点。
可以从音乐的构成元素、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探讨,并让学生就传统音乐在今天的地位进行思考。
论音乐欣赏教学的特殊性
学生 的正确 的审美现念、 高 尚的审 美情趣. 提 高学生感受 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从而达 到 陶冶情操 、启 迪 智 慧 、激发 灵 感 等 目的 。 欣 赏 是 音 乐 教 学 的 重 要 形 式 之 一 。 它 足 以具 体 的 音 乐 为 对 象, 过 将 听 和 其 它 辅 助 币 通 段 来 心 领 神 会 、 领 悟 音 乐 的 真 谛 , 而 达 到 精 从 神 愉 悦 的 审 美 活 动 。 就 是 说 , 乐 教 育 H 能 足 音 而且必 须是从 引导 学生 完成 一次 市美 的感性 体 验 , 升 华 为 理 性 认 识 的 任 务 。 由 于人 的 思 并 想 心境 、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每个人欣
收 稿 日期 :2 0 I—0 01 O 7 38
体的存 在。往往 足 课前设 计好欣 赏要达 到的 }标 。 这 样 所 带 来 的 结 果 , 能 使 学 生 欣 赏 的 』 只 体 会 感 受器 若 教 师 设计 的 预 定 路 线 进 入 审 美 活 动 , 法 使 学 生 能 动 地 欣 赏 音 乐, 无 法 达 到 无 更 心 灵对 作 品 的现 照 。 其 次 , 视 学 生 的 情 感体 验 。笔 者 曾 做 过 忽 次 实 验 , 欣 赏 《 鸟 朝 风 》 这 一 曲时 , 在 百 乐 在 个 班 是按 分 解 讲 述 欣 赏 , 行 灌 输 式 教 学, 进 然 后 请 学生 起 来 讲他 所 听 到 的 东 西 , 部 分 学 生 一 ( 真 听 课 的 )重 述 了我 的欣 赏 体 验 ,Ⅱ 一 认 I另 f { 分 学 生 卸 什 么 也 没 听 进 耳 朵 去 。 在 另 一 个 j j ; 班 上 此 课 时 , 让 学 全 放 松 地 扒 在 桌 上休 息 , 我 连续放两地 , 请学生起来同他们听 到了什么, 这 旨曲 于 我 们 最 好 定 一 什 么 名 字 。有 的 学 个 生 说: 我昕 到 了很 多鸟 在 叫, 名应 叫 《 曲 鸟 呜 》 。 有 的 学 生说 , 像 在 一 片 清新 的 晨林 中, 蚶
音乐课教案范本欣赏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音乐课教案范本欣赏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音乐课教案范本:欣赏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音乐是一门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和多样的风格。
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欣赏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介绍一份音乐课教案范本,旨在引导学生同学们认识和欣赏不同音乐风格。
一、摇滚乐摇滚乐充满力量和激情,通常以高亢的电吉他、粗犷的鼓点和激昂的歌词为特点。
教师可播放一段摇滚乐,如“Stairway to Heaven”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乐器编配和演奏技巧。
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摇滚乐的独特韵律和传达的情绪。
二、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音乐的经典之作,常常由古乐器演奏。
教师可以播放巴赫的《D大调第三号赞美诗》等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清雅的曲调和复杂的声部编排。
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古典音乐的技巧性和严谨性。
三、民谣音乐民谣音乐源于民间,以其质朴、真挚的风格受到广大青年喜爱。
教师可以播放一首民谣歌曲,如杨宗纬的《岁月神偷》,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歌词表达和轻柔的旋律。
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民谣音乐传递出的情感和人性。
四、爵士乐爵士乐富有变化和即兴的特点,常用来表达情感和思维的自由。
教师可以播放一首爵士乐曲,如乔治·盖仑的《野火》等,引导学生欣赏其节奏的自由和即兴的演奏风格。
学生们可以体验到爵士乐的独特魅力和自由流动的乐句。
五、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现代年轻人喜爱的音乐风格,融合了许多不同的元素。
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流行音乐,如Taylor Swift的《Love Story》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流行曲式和动感的节奏。
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流行音乐的活力和时尚感。
通过欣赏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音乐。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分析乐曲的结构、编配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通过模仿和创作来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和表达能力。
总之,音乐课教案范本是一份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不同音乐风格的有力工具。
音乐欣赏教案欣赏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特点与魅力
音乐欣赏教案欣赏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特点与魅力音乐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特点与魅力;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辨识能力;2.分析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特点及其音乐语言;3.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引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今天将要学习如何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2.教师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聆听,并询问他们对该音乐的感受和印象。
【主体部分】a.教师向学生介绍古典音乐的特点,如:优雅、庄重、音乐结构严谨等。
b.教师选取一首古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同时向他们讲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音乐元素,如:乐器运用、音调变化等。
c.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这首古典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魅力,促使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2.欣赏流行音乐a.教师介绍流行音乐的特点,如:时尚、简单易懂、节奏明快等。
b.教师向学生播放一首流行音乐作品,让他们感受其中的旋律、歌词和节奏,并分析其特点。
c.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流行音乐的吸引力和其对人们情感的表达方式。
3.欣赏民族音乐a.教师向学生介绍民族音乐的特点,如:充满民族风情、情感真挚等。
b.教师选取一首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了解该作品的背景故事和音乐特点。
c.教师引导学生表达他们对这首民族音乐作品的感受和想法,分享彼此的音乐体验。
a.教师介绍电子音乐的特点,如:科技感强、节奏明快、声音效果多样等。
b.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电子音乐,让他们感受其中的律动和多样化的音效,并让学生分析电子音乐的独特之处。
c.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电子音乐对人们情绪的调动和表达方式。
【总结与拓展】1.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特点与魅力。
2.教师鼓励学生在課下继续欣赏各类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互动问答、学生表达及课下作业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音乐欣赏》课程
案例:立德树人,以美育心一、案例背景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全国师生度过了有生以来最长的一个寒假。
在国家“停课不停学”的政策指引下,也让中国高校教师开始迎接新的挑战,开启了全新的教学生涯经历——网络直播教学。
进行了两个多月的线上音乐课堂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网络教学强大的互动性、灵活性与多样性,同时也引发我继续探索音乐课程的思政化教学改革,在网络音乐教学中践行美育与德育的融合统一。
本次音乐思政教改项目是结合开设的两门音乐赏析类课程进行实践的。
《音乐审美与名曲博览》课旨在指导学生们通过中外经典音乐作品的对比鉴赏,掌握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力与审美鉴赏力。
《外国音乐欣赏》课旨在帮助学生建构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框架,了解西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的音乐风格,并能结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对比性的反思,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音乐网络课程设计线上教学是疫情时期的一种特殊授课方式,与传统线下授课相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的特征。
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课堂教学,教师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做好课前调查,摸清学生学习情况,准确把握教学环节,提前预判,精心设计,稳步实施。
为更好地开展线上网络授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采用多网络平台教学模式:腾讯课堂授课,雨课堂提交作业,腾讯会议进行课堂交流,课程微信群发布通知,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课程资料、展示学生优秀作业2、采用专题分组学习方式。
例如《音乐审美与名曲博览》课,设置了与音乐课程内容结合的七大音乐文化专题:音乐与美食文化、音乐与旅游文化、音乐与教育、音乐与宗教、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电影、音乐与新媒体传播。
课后鼓励学生根据兴趣报名自主选择,按照专题划分成小组,建立小组学习群。
每个学习小组要求进行三次讨论,并填写学习过程的讨论表,定期给老师提交讨论心得。
老师则会根据各小组专题学习情况,引导同学在学习中关注音乐在中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功能,培养学生对音乐价值的判断力和鉴赏力,指导小组进行网络专题学习汇报展示。
幼儿园音乐鉴赏案例分析 幼儿园音乐教育
幼儿园音乐鉴赏案例分析一、概述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音乐鉴赏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情感、审美、语言和思维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以幼儿园音乐鉴赏案例分析为主题,探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具体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幼儿园音乐鉴赏教育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
二、幼儿园音乐鉴赏案例分析1.案例一:《小星星》在幼儿园音乐鉴赏课上,老师播放了《小星星》这首经典儿歌。
幼儿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跟着歌曲的旋律哼唱,同时用手指指着天花板上的星星图案,模仿着星星闪烁的动作。
接下来,老师给幼儿播放了不同版本的《小星星》音乐,包括古典、流行、爵士等不同风格的演奏版本,让幼儿感受到同一首歌曲不同音乐风格的差异。
幼儿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简单的乐器伴奏演奏《小星星》,感受音乐的律动和节奏。
2.案例二:《春天的故事》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幼儿园的音乐鉴赏课上选取了一首名为《春天的故事》的音乐。
老师通过播放音乐和展示春日的图片,引导幼儿们想象春天的美丽景色,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与自然的通联。
老师向幼儿们介绍音乐中的乐器和曲调,让他们了解音乐的基本结构。
老师从音乐中提取一些基本的音乐元素,让幼儿们用身体语言进行表达,如跳舞、挥动手臂,让音乐与肢体动作相结合,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3.案例三:《动物交响曲》在一堂音乐鉴赏课上,老师向幼儿们播放了《动物交响曲》,并在听音乐的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形象和特点,引导幼儿们联想音乐中所表现的动物形象。
随后,老师组织幼儿们进行游戏,要求他们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并配合音乐进行表演。
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们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案例分析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幼儿园音乐鉴赏教育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指导。
针对不同芳龄和兴趣特点的幼儿,教师应该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包括儿歌、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以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和兴趣爱好。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案例分析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语言,能够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和情感的共振。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小学音乐教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音乐欣赏案例,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一、音乐欣赏案例一:《弹奏乐曲——小星星》案例简介:教师选取了孩子们熟悉的《小星星》这首曲子进行音乐欣赏。
通过播放音乐、唱歌、分析音乐特点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这首曲子。
分析:在欣赏《小星星》这首曲子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乐谱,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和音阶,帮助学生提高乐曲的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使用钢琴、吉他等乐器示范演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乐曲的美妙。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结合乐谱观察和乐器演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乐曲的结构和音阶,还能够增加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二、音乐欣赏案例二:《古典音乐会——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案例简介: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古典音乐会,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教师在音乐会之前进行了预热和介绍,让学生提前了解乐曲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参观古典音乐会是一种很好的音乐欣赏方式,能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真正的音乐盛宴。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提前介绍乐曲的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除了音乐会参观,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音乐家来学校进行音乐表演,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官和审美体验。
三、音乐欣赏案例三:《中国古典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案例简介:教师选择了中国传统曲目《二泉映月》,并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这首曲子。
教师通过讲解曲目的由来和演奏技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曲子。
分析:在进行中国古典音乐欣赏时,教师需要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和演奏技巧的讲解。
通过讲解二泉映月的由来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曲子的意义。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案例:经典作品赏析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案例:经典作品赏析在幼儿园音乐课上,通过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感、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
下面,我将针对经典音乐作品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并共享一些相关的教学案例。
1. 《小星星》赏析《小星星》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儿童音乐,它简单易学,旋律优美。
在幼儿园音乐课上,可以通过教师演奏、唱歌或音乐播放的方式进行欣赏。
孩子们可以跟着旋律一起唱,感受音乐的魅力。
这首音乐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2. 《小燕子》赏析《小燕子》是我国经典的儿童歌曲,它描述了小燕子在天空飞翔的生动场景,旋律优美动听。
在音乐课上,可以通过讲解歌词意义、欣赏演唱视瓶等方式来让孩子们感受到这首歌曲的美妙。
教师还可以结合故事情节,让孩子们通过身体语言模仿小燕子飞翔的动作,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3. 《彩虹》赏析《彩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音乐,它通过简单的歌词和悦耳的旋律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在音乐课上,可以结合彩虹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了解彩虹的由来,并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来表现对彩虹的理解和想象。
这样的互动式欣赏方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音乐欣赏更加生动有趣。
总结回顾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经典音乐作品的赏析,可以丰富孩子们的音乐体验,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教师们可以结合各种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音乐欣赏中获得乐趣,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其音乐修养。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情感的表达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们应该注重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使之更加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创造力。
结语通过对经典音乐作品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性和相关教学案例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音乐欣赏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生音乐欣赏教学案例分析音乐是一门艺术,对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缺乏兴趣、课程内容过于单一等。
因此,设计一套符合小学生音乐欣赏教学的案例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乐曲欣赏、音乐故事会、音乐绘画等,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以下是一则小学生音乐欣赏教学案例的分析。
首先,我们选择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小星星》作为乐曲欣赏的案例。
这首歌曲简单易学,旋律明快,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音乐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听一遍。
接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跟唱这首歌曲,并加入一些手势动作,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故事会的形式,将乐曲与故事相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含义和情感。
例如,我们可以讲述一个关于星星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中的“当你照亮地球”的意思,并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
除了乐曲欣赏和音乐故事会外,我们还可以引入音乐绘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例如,在欣赏《小星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颜料和画笔,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画出一幅与歌曲相关的画作。
通过绘画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内心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并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音乐欣赏比赛、制作音乐手工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小学生音乐欣赏教学案例的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通过乐曲欣赏、音乐故事会、音乐绘画等多种形式的组合,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案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让我们一起为小学音乐教育的改进而努力吧。
小学音乐欣赏实践发现音乐的美妙之处
小学音乐欣赏实践发现音乐的美妙之处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在小学音乐欣赏实践中,我们可以深入体验音乐的美妙之处,让孩子们在欣赏中感受和理解音乐的魅力。
本文将结合实例,探讨小学音乐欣赏实践中,我们如何发现音乐的美妙之处。
一、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在小学音乐欣赏实践中,首先要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
音乐有音高、音长、节奏、音色等基本元素构成。
通过解析不同音乐作品的元素组成,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例如,通过给孩子们播放一首平稳节奏的轻音乐,让他们聆听其中的音高起伏,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二、参与音乐创作体验音乐欣赏不仅仅是被动地聆听,更应该参与其中,亲自体验音乐的创作过程。
在小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活动,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比如,在孩子们熟悉的旋律基础上,鼓励他们加入自己的创意,编写歌词或者创作简单的旋律。
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创作,孩子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
三、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音乐的类型丰富多样,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从民谣到摇滚乐,每种音乐类型都有其特点和美妙之处。
在小学音乐欣赏实践中,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他们对音乐的多样性有更深刻的了解。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歌手或乐团,给孩子们播放他们的作品,并向他们介绍这些作品的背景和风格特点。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孩子们可以发现音乐之美的独特魅力。
四、参观音乐会与演出除了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欣赏实践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音乐会或演出,让他们亲身感受音乐的现场表演。
参观音乐会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更能让孩子们融入音乐的世界,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乐团或音乐家来校进行表演,或者带领孩子们参观当地的音乐厅。
通过参观音乐会与演出,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
五、开展音乐游戏与活动在小学音乐欣赏实践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音乐游戏与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幼儿园音乐鉴赏案例分析:启发情感与审美享受
幼儿园音乐鉴赏案例分析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审美享受的能力。
通过音乐的鉴赏,幼儿可以学会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同时也能够通过音乐与世界建立联系。
在幼儿园音乐课程中,我们如何通过案例分析来启发幼儿的情感和审美享受呢?案例一:《小星星》在幼儿园的音乐课上,老师播放了《小星星》这首经典的儿童歌曲。
通过欣赏这首简单动听的歌曲,幼儿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温馨和快乐。
老师结合歌曲的节奏,让幼儿们做出相应的手部动作,让他们在动作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们不仅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学会了通过肢体和情感的表达来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
案例二:《春江花月夜》在幼儿园的音乐课上,老师播放了中国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
在欣赏这首充满古典气息的音乐时,老师向幼儿们讲解了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意境,让幼儿们在情感上获得了启迪。
通过细致入微地欣赏,幼儿们能够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美好意境,从而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独特鉴赏能力。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们通过简单而富有启发性的活动,引导幼儿们启发情感和审美享受。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从简单的儿歌逐渐引导幼儿接触更丰富的音乐形式,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音乐的认知和鉴赏能力。
在音乐鉴赏中,幼儿可以通过感知、欣赏和体验,逐渐培养出对音乐的热爱和感知音乐情感的能力。
教师在音乐鉴赏中也应该共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引导幼儿从教师的角度去看待音乐,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音乐审美观。
通过这样的音乐鉴赏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音乐鉴赏来启发幼儿的情感和审美享受,为他们的艺术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次文章中,我们探讨了幼儿园音乐鉴赏案例,并对幼儿园音乐鉴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音乐鉴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高中音乐教案:探索音乐欣赏和创作的艺术特点
高中音乐教案:探索音乐欣赏和创作的艺术特点一、引言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对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具有重要影响。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探索音乐欣赏和创作的艺术特点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
本篇文章将从音乐欣赏和创作的角度,探讨高中音乐教案中对艺术特点的探索。
二、音乐欣赏的艺术特点1. 多样性音乐欣赏是通过感知、思考和评价音乐的过程。
在高中音乐教案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类音乐作品,包括古典、流行、民族等不同风格的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音乐多样性的认知。
2. 表达情感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表达情感的独特能力。
高中音乐教案通过选取富有情感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和音响效果等方面感受并理解音乐所传递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倾听与交流,帮助学生表达并对比音乐作品的情感,培养学生用音乐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3. 融入文化音乐作为文化的载体,反映着不同民族、地域和历史背景的独特风貌。
高中音乐教案可以选择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音乐作品,通过学习音乐与文化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欣赏,进一步认识和尊重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三、音乐创作的艺术特点1. 自由创意音乐创作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过程。
在高中音乐教案中,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表达个人的音乐创意和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创作的指导和技巧,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音乐能力,并呈现独特的音乐作品。
2. 技术运用音乐创作不仅仅是发挥创意,还需要理解和运用音乐的技术要素。
高中音乐教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乐理知识、和声、编曲等技术,帮助他们组织和创造音乐作品。
通过技术的运用,使学生的音乐创作更加富有结构和表达力。
3. 批判思维音乐创作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思维和评价能力。
在高中音乐教案中,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音乐创作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音乐欣赏能力。
初中音乐欣赏音乐艺术之美(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欣赏音乐艺术之美初中音乐欣赏——音乐艺术之美第一篇范文音乐,如同阳光穿过云层洒在大地上,又如春风拂过湖面引起涟漪,那优美的旋律时而在人们心头荡漾,时而将我们带入一个梦幻般的境界。
初中音乐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欣赏这音乐艺术之美,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心灵的慰藉,感受生活的美好。
音乐欣赏——开启心灵的窗户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体验音乐的情感、理解音乐的文化。
音乐欣赏不仅仅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手段,更是开启他们心灵窗户的钥匙。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聆听、演唱、分析、讨论等,引导学生深入音乐作品,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欣赏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音乐作品——感悟生活的真谛音乐作品是音乐教育的载体,它凝聚了作曲家的智慧与情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古典音乐到现代流行音乐,从民族音乐到世界音乐,每一首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音乐作品,帮助他们感悟生活的真谛,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例如,我国的传统音乐作品《茉莉花》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四季》则展示了作曲家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风格,拓宽自己的视野。
音乐表演——展现自我,体验成功音乐表演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音乐表演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音乐表演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和舞台经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类音乐活动。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克服舞台恐惧,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
通过音乐表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
从一篇音乐欣赏教学案例看音乐美的特殊性
从一篇音乐欣赏教学案例看音乐美的特殊性【内容摘要】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感觉教育。
但在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解释音乐的现象,本文从一篇常见的案例入手,旨在使我们的教师能够进一步理解音乐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的审美特殊性,能够明白音乐的欣赏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知道音乐具体表现了什么内容和形象,而是为了让学生去感觉。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案例音乐美特殊性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感受与鉴赏”摆在了音乐教学领域的第一位,这既是由于我国长期的中小学音乐实践决定的,又是由我国师资欠缺等现实国情决定的,更是由音乐是听觉艺术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
由于音乐是听觉艺术的这种本质特征,就决定了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全部教学活动也必须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之上,这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指出来。
但学生听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教师怎样来正确认识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听”呢?教师理解的差异,甚至由于学科专家美学思想的迥异,都将直接造成音乐教育教学中的某些混乱,如“音乐教育就是情感教育”的论断是否一定正确等等,不一而足。
最为明显的是,这些差异造成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出现了不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用语言来解释音乐,具体表现为以参考书上的介绍为标准,要求学生说出音乐表现了具体的什么内容,或教师以标题音乐中曲作者等人的叙述为标准,要求学生说出音乐到底表现了什么具体的形象。
每一个读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的老师都非常熟悉这样一个例子:北京樱花园中学的王琳老师给学生听刘天华的《空山鸟语》时,有一个农村转学来的孩子听后给乐曲取名为“捉鸡”,并写了注解:“老太太的鸡从鸡窝跑到院子里,她急着到处捉,又来了一群小伙子,拿着笤帚一起捉,打翻了原子里所有的东西,也没有捉到”1。
原本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是值得鼓励的,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想象空间,应让学生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王琳老师是这么做的,她对这个学生的想象予以了肯定,我猜想她在最后一定也给学生提供了刘天华的创作初衷,但当她以此为例写了一篇《用音乐打开想象的闸门》的论文投稿到某杂志时,却遭到了一位编辑的批评:“小孩子想象的闸门就是这么打开的呀?谁不了解《空山鸟语》?怎么能想象成鸡叫呢?鸟叫是和谐的音,而鸡叫是噪音,学生这么写是不可以的,绝对是错误的!是不准确的!”2对于那位编辑的批评和王琳老师的做法我们姑且不论谁对谁错,但类似于这样的教学案例和这样的批评我们却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甚至在其他的音乐生活中(如广播电台的音乐欣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第47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赏节目等)随处可见、随处可闻。
初中音乐教案欣赏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
初中音乐教案欣赏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音乐教案:欣赏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音乐是一门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能够突破语言和文化的限制,传递出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
在世界各地,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传统,这些音乐作品展现了他们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
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欣赏民族音乐将会给学生带来一次跨文化的音乐之旅。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并通过欣赏和演奏民族音乐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音乐的定义和特征;2.欣赏不同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并能进行简要分析;3.通过合作与合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协作精神;4.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音乐的欣赏能力,增强他们的多元文化意识。
二、教学准备1.收集不同民族音乐的音频资料,例如中国的京剧、西方的交响乐等;2.准备乐器,如小提琴、吉他、民族乐器等;3.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并确保有良好的音效设备;4.课件或海报,展示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安排1.导入(约10分钟)介绍民族音乐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了解民族音乐(约15分钟)通过观看视频和听音频资源,向学生展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表演,比如中国的京剧、美国的蓝调音乐等。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聆听,发现不同民族音乐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3.欣赏民族音乐(约30分钟)分别选取来自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结合教材或网络资源进行欣赏。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关键问题,例如音乐的速度、节奏、乐器使用等,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独特之处。
4.探究民族音乐特色(约30分钟)学生分组,每个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民族音乐作品,展开研讨并撰写报告,介绍该民族音乐的特点和背景。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获取更多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
5.合奏民族音乐(约30分钟)将学生分为不同的乐器组合,学生根据自己所选乐器的特点和调性,演奏民族音乐片段。
在合奏过程中,学生需要加强协作能力,共同演绎音乐作品。
小学音乐欣赏教案: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欣赏不同的音乐风格
小学音乐欣赏教案: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欣赏不同的音乐风格一、引言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美育情操的重要一环。
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学生能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拓宽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体验。
本教案将从音乐欣赏的目的、方法和案例分析等方面,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一些辅助参考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不同的音乐风格。
二、音乐欣赏的目的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情操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聆听不同的音乐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作曲家的情感表达、音乐形式的构建和音乐语言的特点,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音乐欣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使他们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快乐、悲伤、振奋和安静,拓宽对世界的认识。
三、音乐欣赏的方法1. 聆听与表演结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分角色表演音乐作品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例如,选择一首具有明显情感表达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冲击。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特点和情感内涵。
2. 比较欣赏通过比较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对音乐的发现性思维。
例如,选择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和一首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从而理解不同音乐风格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3. 创造性欣赏通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用自己的语言、图画或舞蹈形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案例:1. 《卡农》《卡农》是巴赫的作品之一,属于古典音乐。
通过欣赏《卡农》,学生可以感受到古典音乐的庄重、高雅和艺术价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曲调和和声的运用,讨论巴赫在作曲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想法。
从一篇音乐欣赏教学案例看音乐美的特殊性
从一篇音乐欣赏教学案例看音乐美的特殊性
程方
【期刊名称】《音乐教育与创作》
【年(卷),期】2008(000)007
【摘要】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感受与鉴赏”摆在了音乐教学领域的第一位,这既是由于我国长期的中小学音乐实践决定的,又是由我国师资欠缺等现实国情决定的,更是由音乐是听觉艺术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
音乐是听觉艺术的这种本质特征,决定了在音乐教育中,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程方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5
【相关文献】
1.用美的声音再生美的演绎MAD在《现代音响技术》杂志试听室举办音乐欣赏会[J], 庄宏道
2.从一篇音乐欣赏教学案例看音乐美的特殊性 [J], 程方
3.从一节音乐欣赏课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音乐欣赏课《鼓之乐》例谈 [J], 潘黎
4.情境意境尽在其中——从一堂音乐欣赏课看电化教学的效果 [J], 吴秀丽
5.体验音乐的美和美的音乐——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J], 张爱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音乐鉴赏教学中美感的体现
音乐鉴赏教学中美感的体现一、从音乐鉴赏教学中看美感的能动性优秀的音乐鉴赏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从音乐中去感触、体会更加深沉、内在的人生和精彩的历史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爱鉴赏音乐的这种心态积极而适当地引导他们学习和鉴赏音乐。
教会学生正确鉴赏音乐,区分良莠不齐,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喜爱鉴赏并接近高雅音乐,音乐鉴赏教学只有扎根于现实的生活世界,对现实生活的意义进行探询,音乐鉴赏教学才能对每个人的人生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我们的音乐教育应关注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音乐,可以吸收音乐中有益的元素,将其运用于音乐鉴赏教学之中,将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音乐的存在方式是多层面、多维度的。
其中,乐谱是音乐作品的物质存在方式之一,是音乐作品得以传承的主要形式,而音响是音乐作品的关键,我们必须以音响为审美客体,如果离开了音响这个客体,审美活动就成了没有源头的水。
一个完整的审美活动,最重要的是审美主体的积极参与,而作为教师,我们的本质工作,应更多地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如何发挥他们在音乐鉴赏中对美感的主观能动性上,从而使审美主体的个性得到充分彰显,创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二、从音乐鉴赏教学中看学生美感的追求对于音乐鉴赏教学来说,合适最是理想。
合适意味着音乐鉴赏教学应遵循着艺术审美育人的追求,无论从方法、内容、形式等都让学生获得对美感的追求感悟。
因而,将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贯穿始终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可能是一种较高的要求,但对于音乐鉴赏教学而言,则是一种基本的要求,否则音乐鉴赏教学便无法实现学生对美感的追求。
当然从客观需要认识到的现状是,有些音乐教学中,本身美感就不是很敞亮地存在,学生自身可能也并未受到良好的艺术素养的培养,因而不能很好地发掘、表现音乐教学的艺术美,而且鉴于教学目标并没有明显的美感追求,所以,不将审美作为其音乐教学艺术的本质来进行探询尚可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一篇音乐欣赏教学案例看音乐美的特殊性
【内容摘要】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感觉教育。
但在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解释音乐的现象,本文从一篇常见的案例入手,旨在使我们的教师能够进一步理解音乐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的审美特殊性,能够明白音乐的欣赏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知道音乐具体表现了什么内容和形象,而是为了让学生去感觉。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案例音乐美特殊性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感受与鉴赏”摆在了音乐教学领域的第一位,这既是由于我国长期的中小学音乐实践决定的,又是由我国师资欠缺等现实国情决定的,更是由音乐是听觉艺术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
由于音乐是听觉艺术的这种本质特征,就决定了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全部教学活动也必须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之上,这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指出来。
但学生听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教师怎样来正确认识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听”呢?
教师理解的差异,甚至由于学科专家美学思想的迥异,都将直接造成音乐教育教学中的某些混乱,如“音乐教育就是情感教育”的论断是否一定正确等等,不一而足。
最为明显的是,这些差异造成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出现了不少问题,最突出的
问题就是用语言来解释音乐,具体表现为以参考书上的介绍为标准,要求学生说出音乐表现了具体的什么内容,或教师以标题音乐中曲作者等人的叙述为标准,要求学生说出音乐到底表现了什么具体的形象。
每一个读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的老师都非常熟悉这样一个例子:北京樱花园中学的王琳老师给学生听刘天华的《空山鸟语》时,有一个农村转学来的孩子听后给乐曲取名为“捉鸡”,并写了注解:“老太太的鸡从鸡窝跑到院子里,她急着到处捉,又来了一群小伙子,拿着笤帚一起捉,打翻了原子里所有的东西,也没有捉到”1。
原本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是值得鼓励的,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想象空间,应让学生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王琳老师是这么做的,她对这个学生的想象予以了肯定,我猜想她在最后一定也给学生提供了刘天华的创作初衷,但当她以此为例写了一篇《用音乐打开想象的闸门》的论文投稿到某杂志时,却遭到了一位编辑的批评:“小孩子想象的闸门就是这么打开的呀?谁不了解《空山鸟语》?怎么能想象成鸡叫呢?鸟叫是和谐的音,而鸡叫是噪音,学生这么写是不可以的,绝对是错误的!是不准确的!”2
对于那位编辑的批评和王琳老师的做法我们姑且不论谁对谁错,但类似于这样的教学案例和这样的批评我们却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甚至在其他的音乐生活中(如广播电台的音乐欣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第47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赏节目等)随处可见、随处可闻。
从音乐美的特殊性来分析,那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持怎样的态度,怎样才能够真正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音乐的耳朵呢?
我们知道,音乐可以表现一定的内容与情感,由此我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从音乐内容他律论的角度来谈的。
但是从音乐形式自律论的角度来说,其实音乐是可以“声无哀乐”的,因为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的独特审美本质。
要了解音乐的非语义性特征,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语义性,所谓语义性指的是作品具有可言说的意义,而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所谓非语义性,指的是音乐不能象普通语言那样说什么,也不能象文学那样在非直观的层面构筑“想象的感性世界”,它的音响美是对音乐耳朵直接呈现的3。
因为音乐根本不以普通语言、文辞为材料,也不以对语言音调的模仿为重要的音高组织依据(尤其是器乐),因此音乐根本不具有通常的语义性。
小说、诗歌、散文等的欣赏,由于是以普通语言为材料来构筑它的虚拟世界的,具有显见的语义性,它们的欣赏可以采取自己阅读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别人代读的方式,但音乐的审美是别人不可替代的,尽管音乐自身音响结构的张弛、强弱、快慢等能引起听者联觉对应,从而产生某种程度的确定理解和感受,但这种理解和感受“并不意味着音乐具有象语言那样确定的语义性,也不意味着音乐审
3
美是对语义的追踪”4,可以肯定的是,即便一个音乐修养高深的音乐家,他“读谱想象的音乐也没有直观感性音响那样的具体性和丰富性”5。
音乐的非语义性决定了它不能直接传达概念性的信息,因此它难以直接传达“情感”,它所引起的主体“情”的体验主要是“情绪”体验,而“情感”的出现需要在明确的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加入认识成分,而这种认识成分会因每个人的经历、经验不同而不同,所以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性体验是在联想活动介入之后才发生的6。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个农村转学来的孩子为什么听《空山鸟语》会认为音乐表现的是“捉鸡”。
而所谓音乐的非具象性或者所谓的音乐非再现性,指的是音乐不能象视觉艺术那样依附于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和再现,即便在标题音乐中有许多描述性或叙述性的作品,如刘天华的《空山鸟语》、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但这些音乐并不是对外部世界的逼真再现,也不是对虚构世界的完整、具体呈现,而是以现实的或虚构的故事或形象为结构线索或组织依据,但这些粗略的结构线索对音乐来讲是非本质的。
人们即便不了解标题,也照样能对音乐进行审美。
事实上,也正是由于自然音响不能满足人们听觉审美需要,所以人们才创造了音
4张前著《音乐美学教程》第64页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5张前著《音乐美学教程》第63页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6借鉴周海宏著《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
乐这样的人工艺术,它对声音材料的组织是依据人的听觉审美理想而进行的,这种听觉审美理想则是在一定历史和社会文化中形成,它随着社会历史环境和人们审美需要的变化而变化7。
综观所述,“音乐的美从本质上说是非模仿、非再现、非具象、非依附性的”8。
其实在音乐审美中,不管是自律论还是他律论,都不是绝对的。
那么为什么在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会出现教师向学生解释所谓的某段音乐具体表达的是什么音乐内容、表达了曲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的现象呢?一是由于传统音乐具有某种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歌剧、舞剧、舞蹈、歌曲等一些综合艺术,对音乐起了“图解”的作用。
前面案例中的编辑为什么会批评王琳,主要是因为《空山鸟语》描写鸟鸣,这是作者的原意,是约定俗成的,又如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四小天鹅》,人们即使没有看舞蹈场面,一听音乐自然而然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四只小天鹅翩翩起舞、对公主和王子的相爱表示庆贺的欢乐画面,这是对舞蹈的联想转化成对音乐的图解,但是这种图解内容并不是一定音乐的“内容”,就如有时候我们欣赏歌曲时想象到某个画面被感动,它并不仅仅是因为音乐的旋律本身而感到,可能还包括歌词或其他解说带给我们的感同身受,这些实际上都是离开音乐也可以去寻找联想的事物的过程。
同时,音乐艺术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在音乐审美活动过程中
7借鉴张前著《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8张前著《音乐美学教程》第65页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有许多因素在制约、干扰着我们。
作为审美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由于“审美能力有限,在与音乐发生关系时,就不仅是审美,而且还有移情、自我确认、宣泄、与他人交流、与社会沟通以及娱乐等等的价值实现”9,张前先生认为,“审美者总是处于一定历史社会问条件下与(音乐)作品发生关系的,所以,即便是一件完全为了审美而创作的作品,在审美关系中也带有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的光环,·与审美活动综合在一起的还有其他一些辅助活动,这些辅助活动主要是认识活动,比如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与创作有关的美学思想或主张、具体的创作情况、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曲技法、作品结构等等。
但是,至关重要的是,对审美而言,理解是为了更好地感觉——目的在感觉,即审美的感性活动。
不能本末倒置。
在审美的感性活动中,所有事先了解的材料统统都作为背景,它们帮助审美者了解创作目的,在此基础上欣赏作曲家为了达到目的所做的精巧安排。
10”
这里摘录一段张前先生的话只是想说明:音乐的欣赏不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知道音乐具体表现了什么内容和形象,而是为了让学生去感觉。
因为音乐(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感觉教育、感官教育。
这种观点在贝内特·雷默的《音乐教育的哲学》有精辟的论述,郭声健教授在《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谈到“让人困惑的情感问题”时,同样深入浅出地说明,“说艺术教育是情感教育,
9张前著《音乐美学教程》第67页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10张前著《音乐美学教程》第66页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更多地是从教育所获得的最终效果而言的,说艺术教育是感官教育,则主要是从教育过程而言的,说艺术教育是感觉教育,则是从教育本质而言的,跳过感官的训练和通过感官感受艺术,而直接达到情感的彼岸并不现实。
11”
足矣,王琳老师的音乐欣赏教学案例与编辑的批评,孰对孰错已十分鲜明。
记得曾和南通一位音乐学科带头人就音乐的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特点进行探讨时,她承认音乐具有非语义性,但认为在舞剧、歌剧的音乐教学中,应该将音乐中的一些语义性、具象性的具体内容告诉学生。
确实如此,但这些内容是在欣赏前就讲还是在学生欣赏后再交流,就十分值得斟酌了。
对于音乐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的审美特质,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的口号上,要真正落实为教学行为,我感觉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书籍:
张前著《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周海宏著《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
11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郭声健著《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美)贝内特·雷默著《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