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隧道方案 - 副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程概述

上海沿江通道越江隧道西起宝山区郊环高速公路江杨北路交叉口,沿富锦路向东,高架上跨同济路、牡丹江路后入地,以隧道形式穿越长江大堤、宝山圈围地区、黄浦江(吴淞口)后,接浦东新区外环高速公路,预留浦东段接口。上海沿江通道越江隧道全长约11.5公里。主线采用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上海沿

江通道越江隧道建设将有益于完善市域高速公路网络,改善集疏运系统,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沿江通道越江隧道(浦西牡丹江路-浦东外环线)新建工程,工程范围为浦西牡丹江路至浦东S20,全长约8.7km(主线),其中1标段长6.47公里。工程主要有牡丹江路高架、匝道、隧道段(1标)和浦东S20立交等工程组成。全线采用单层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隧道段及接线道路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圆隧道(盾构)段含两条圆隧道,每条隧道长5090m。隧道外径ф15m,内径

ф13.7m,环宽2m。圆隧道线路最大纵坡3%,最小转弯半径R1000m,主线隧道内车道布置为2×3.75m+1×3.5m。

位于黄浦江、长江交界处的沿江通道工程预计2019年建成,将成为上海郊环(G1501)的越江通道,改变外环线、郊环线共用外环隧道致使外环隧道车流量居高不下的局面,而全长约200公里的郊环线未来也终将通过沿江通道工程闭

合成环。

1.监测目的

在基坑工程施工期间,对基坑围护体系、基坑周边保护对象、建(构)筑物进行变形监测,为施工提供及时有效监测信息,指导施工,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对基坑施工期间基坑(及支护体)变形和其影响范围内的环境变形、被保护对象的变形以及其它与施工有关的项目或量值进行测量,以及时和全面地反映它们的变化情况,是本工程实现信息化施工的主要手段,是判断基坑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依据;而且还能为修正设计和施工参数、预估发展趋势、确保工程质量及周边建筑物、管线的安全运营提供实测数据,这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补充手段;

2.监测依据

1、《工程基坑监测招标文件》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5、《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范(上海)》(DG/TJ08-2001-2006)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4.监测内容

根据本工程设计资料的相关要求,参照相关规范,本着经济、合理、有效的原则,遵守工程施工的规律,选择可靠的监测方法与合理设置监测项目。本方案拟设置的主要监测内容如下:

1、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2、周边水平位移监测;

3、周边地表沉降监测;

4、拱顶下沉监测;

5、断面尺寸监测。

5.监测点布置

本工程基坑施工监测拟参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标准《地下工程监测施工操作规程》

(QJ/STEC 005-2011)的相关规定以及设计相关要求进行。本方案中测点布设所遵循的原则具体如下:

5.1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监测点沿基坑周边布设,在基坑各边间部位、阳角部位、深度变化部位、邻近建(构)筑物等重要环境部位、地质条件复杂部位等应布设监测点。监测点的位置宜与围护墙顶水平(垂直)位移监测点处于同一监测断面,布置深度宜与围护墙入土深度相同。

用测斜仪观测水平位移时,当侧斜管埋设在墙体内,侧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围护墙深度;当侧斜管埋设在土体内,侧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开挖深度的1.5倍,并大于

围护墙的深度。

5.2周边水平、沉降位移监测点应该从基坑边缘外1~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需要重点保护的周边环境作为监测对象,在必要时还需要扩大监测范围。沉降点一般布设在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到15米处每隔2或3根柱基上。水平监测点一般布设在外墙墙角、中间、裂缝两侧或其他代表性的位置,间距在20或30米左右。水平竖向的监测点在每一侧都不宜少于3个。

5.3拱顶是隧道周边一个特殊的点,测点布设在衬砌中线上部如图所示,并与周边位移测量布设在同一断面上。

6.监测点埋设安装

6.1基准点及工作基点

6.1.1垂直位移基准点安装与埋设

基准点及工作基点一般采取钻具成孔的方式进行埋设时,埋设步骤如下①土质地表直接使用Φ100 mm工程钻具,钻孔直径约100mm,深度大于2m孔洞;硬质地表先用开孔机对地表开孔后,再使用Φ80 mm工程钻具开孔;②向孔内放入护孔硬质塑料管保护孔壁;③夯实孔洞底部;④在孔中心置入测量标志,测量标志由两部分够成,下部为Φ18 mm钢筋,上部焊接刻有“十”字的不锈钢专用标志;总长度不小于100cm;露出混凝土面约1cm~2cm;⑤安置模板及测量标志保护盖;⑥向孔内灌注标号不低于C20的混凝土,并使用震动机具使之灌注密实;

⑦向模板内灌注混凝土,并使用震动机具使之灌注密实;⑧混凝土顶面与地表大致相平。基准点标志埋设示意图如图5.1.1-2。

图5.1.1-2基准点标志埋设示意图(右侧为浇筑砼后的图片)当在建筑物或立柱上布设基准点时,采用钻具成孔方式进行埋设,埋设步骤如下:①使用电动钻具在选定建筑物部位钻直径约40mm,深度约80mm孔洞;②清除孔洞内渣质,注入适量清水养护;③向孔洞内注入适量搅拌均匀的锚固剂;

④放入观测点标志;⑤使用锚固剂回填标志与孔洞之间的空隙;⑥养护15天以上。埋设形式如图5.1.1-3。

图5.1.1-3建筑物或(立柱上)基准点标志埋设形式图

6.1.2水平位移基准点安装与埋设

对于一般条件下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可采用上述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布设方法布设;当现场条件许可时,为提高水平位移的测量精度,可采用强制对中观测墩作为水平位移基准点。

6.2墙顶垂直位移、水平位移监测点安装与埋设

沿围护顶圈梁对应墙体测斜孔位置布设墙顶垂直位移、水平位移 监测点。监测点埋设剖面如下图所示。

用冲击钻将道钉(中心刻有标志)打入地下连续墙压顶梁顶或在浇筑地下连续墙压顶梁顶混凝土时将钢筋插入。

6.3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点安装与埋设

在地下连续墙内布设PVC 测斜管,管长与围护墙钢筋笼长度一致。管外径为70mm ,测斜管与墙体“Z”形钢筋绑扎牢;管内十字滑槽,有一对槽与基坑边线垂直;上、下端用盖子封好,接管时先在测斜管外侧涂上PVC 胶水,然后将测斜管插入束节,在束节四个方向用自攻螺丝或铝铆钉紧固束节与测斜管,接头部位用胶带密封;钢筋笼吊装完后,立即注入清水,以克服浮力,防止泥浆浸入,并做好测点保护。

围护结构

预埋标圈梁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