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公共基础知识(全)
五、民法 1.民法概述 2.民事主体 3.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4.民事权利 5.民事责任 6.诉讼时效 7.合同法
精品PPT
六、经济法 1.经济法的概念 2.反不正当竞争法 3.产品质量法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精品PPT
七、商法 1.商法的概念和特征 2.商事主体的种类 3.公司法 4.保险法 5.破产法 6.证券法
精品PPT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背景和过程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
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9.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 10.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重点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需破解的难题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党的领导
三、常用公文写作 1.公文写作的程序 2.机关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要求 3.常用公文种类及适用范围
精品PPT
四、常用事务文书写作 1.简报 2.调查报告 3.计划 4.总结 5.讲话稿 6.慰问信 7.感谢信 8.倡议书
精品PPT
五、公文处理 1.收文处理 2.发文处理
精品PPT
第九章 历史知识 要点: 一、中国近代史 1.列强的侵华战争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3.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 5.辛亥革命 6.新文化运动
十四、我国的和平外交战略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辩证唯物主义五大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五大观点1.引言1.1 概述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以唯物主义为基础,通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解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有五个重要观点,这五个观点分别是唯物论的观点、物质的观点、辩证法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个重要观点是唯物论的观点。
唯物论认为世界的存在是物质的存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对象,而意识和思想只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物质世界的主导地位,认为物质的存在是人类认识和意识的基础。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重要观点是物质的观点。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世界,包括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
有形物质包括自然界中的物质实体,无形物质指的是能量、规律、意识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根本的存在形式,认识和变化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三个观点是辩证法的观点。
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它强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单一的,而是充满着矛盾和冲突,通过解决矛盾、调和冲突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四,辩证唯物主义的第四个观点是历史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的变革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历史的发展动力、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社会改革,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通过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五个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效途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真正认识和理解世界,才能够改造和进步社会。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有五个重要观点:唯物论的观点、物质的观点、辩证法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
这五个观点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五个观点,可以更好地把握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逻辑框架二、运动与物质不可分一方面,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的——坚持了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另一方面,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单选】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答案】B内涵特点运动标志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及过程。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
运动具有绝对性、无条件性,静止具有相对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是无条件和有条件、绝对和相对的相互关系。
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物质存在的两种不同状态:普遍状态和特殊状态)相互区别相互联系1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任何物质的存在应该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形而上学只强调静止而否认运动。
【单选】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答案】C【单选】有一副对联,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
静止是:A.运动的衡量尺度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普遍状态D.运动的存在方式【答案】A总结最根本要把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它们相互区别状态不同。
运动是指的物质的普遍状态,是指的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及其过程,它是绝对无条件的静止是指的物质存在的特殊状态是指的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它是相对有条件的,但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任何物质的存在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即变又不变。
如果只强调运动只强调变一切变的顺序,记事不确定不稳定相对了叫相对主义诡辩论,如果只条这禁止就要形而上学。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
唯物主义运动观)
1.物质的存在方式
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食物,只有永恒运动着的物质。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其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物质离不开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
第二,运动不能离开物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两种状态,两者同时存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事物处在暂时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运动和静止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和静止相互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不但具有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的客观性,而且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
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时空中运动和发展的物质世界,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_整理11
11.【答案】C。
解析: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原理指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结合本题分析,题干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属于次要矛盾中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此题干是符合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要求的。
故本题答案选C。
12.【答案】C。
解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
每一把锁都有其自己的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正是反映了这个观点。
故本题答案选C。
13.【答案】C。
解析:实践有三种基本的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A项属于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B项属于科学实验,C项属于生产实践,也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项属于体育实践活动,不是实践的基本形式,故本题答案选C。
14.【答案】A。
解析:恩格斯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意味着人类有怎样程度的认识,A项正确。
B项错误,哲学的智慧并不是从人的主观情绪中产生,而是产生于实践。
CD项为无关选项,故本题答案选A。
15.【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题目中这句话意在强调运用、实践,任何认识的目的都是为了指导实践。
故本题答案选D。
16.【答案】B。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但不能改造客观事物,AC项错误。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项错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使事物向着正确方向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不行。
故本题答案选B。
17.【答案】A。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
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点总结
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点总结1.辩证唯物主义的起源:辩证唯物主义是由古希腊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相结合而形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最早全面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家。
2.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事物的对立统一、事物的质量变,五个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
4.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认为事物是无限的发展变化的,世界是一个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中的有机整体。
发展是事物自身内部的必然过程,是由矛盾引起的。
5.运动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事物的运动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而是内外矛盾的统一6.对立统一法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由对立面组成的,对立面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而又互相斗争,使事物得以发展。
对立和斗争是世界发展的根本原因。
7.事物的质量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质量变化,即原来的性质质量转化为新的性质质量。
质量变化是通过量的积累达到的,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质变。
9.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地位: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和核心,对于正确认识世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0.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是反对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认为形而上学是主观主义和片面性的体现。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全面、具体、多角度的看待事物,强调矛盾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总结来说,辩证唯物论是一种关于宇宙和人类的认识的根本态度和方法论,它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指导人们准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客观规律,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实用哦一、什么是马克思?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函(1)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世界观。
(2)列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3)斯大林: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科学,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
2、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进一步理解(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基本含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最深刻,是详细的证明和应用,是关于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科学,重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规律科学。
(3)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总结和归宿。
二、马克思主义和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巨大发展,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
马克思主义哲学_2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 畴(概念内涵),它既包括一切事物也包括人的 实践活动(外延)。它独立于我们的意识、精神 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精神所反映。(物 质与意识的关系)
它的深刻内容及理论意义:
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坚持 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从根本上同唯 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同朴素辩证法相结合,是一咱从整体把握世界的
思维方式。
局限性:把世界万物归结为由某种或某几种
具体的物质形态构成,这种物质概
念难以概括所有的物质形态的共同
本质,也很难解释物质世界的无限
多样性,是一种粗浅的物质结构层
次的学说。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哥 白 尼 ( 14 73 15 43 牛 顿 ( 16 42 ~ 17 27 ~ ) ) 的 数《 学自 原然 理哲 》学 首 页 约 翰 洛 克 · ( 16 32 ~ 17 04 )
多样的;无限多样的物质结构层次和具体的物
质形态又有着共同的本质 —— 客观实在性, 具有统一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一” 寓于“ 多”之中,“ 多”表现“ 一”, “ 一”与“ 多”是统一的。 必须善于从“ 多”把握“ 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第一,坚
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反对宗教迷信以及唯心主
v2 1 2 c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统一。 静止是指物质运动中的 相对稳定状态,运动的特殊 形式。它有两种情况。(参阅 教材 P.35)这些均说明静止 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 统一。 割裂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必然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或 者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主义的物质概念的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
2、认为物质是可知的,从而坚持了可知论区别了不可知论。
3、认为物质是所有事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区别了一切旧唯物主义。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第一节 运动
一、内涵: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及其存在方式,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及其过程
二、运动与物质的不可分
2、世界统一于存在(×)提示:存在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混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折中主义,世界统一于物质,凡是存在都应是物质的存在。
第二节 哲学物质范畴的意义
一、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石
1、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从而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区别了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
第二节 实践的地位和作用
一、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人之所以存在是在实践中存在
1、实践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一切活动所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
2、正是在实践中形成了人类的意识,使人成为有意识的生命体。
3、正是在实践中,形成了人类社会,从而把人与动物相区别,使人成其为人,从而把人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
(一)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反对唯心主义的观点。
快乐小贴士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提示:该观点说明运动的主体是精神,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二)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的,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反对了形而上学。
“道不变,天亦不变。”“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刻舟求剑”。(提示:以上观点说明了事物的存在方式,是以静止的状态存在的)
3、中国古代哲学把实践只归结为人的道德活动。
旧哲学实践观的缺陷在于或者只从实践的主体,或者只从实践的客体方面片面地把握人类的实践活动,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理解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形成了科学的实践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以及答案一、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答: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包括:2、物质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 而物质的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自然界的物质机构是有层次的, 物质的机构层次是无限的。
3、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 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其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得物质的存在方式, 时空是无限的。
规律观。
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时有规律的, 而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人们一旦认识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就可以按照规律能动地改造自然, 同时也改造自己。
1、二、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答: 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包括:3、整体性。
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整体性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 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4、开放性。
指的是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系统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5、动态性。
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6、层次性。
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
三、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答:自组织的概念: 自组织是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
(1)、开放性和非平衡约束。
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和维持。
无序和熵增是封闭系统运行的唯一方向, 开放性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远离平衡态也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必要条件。
(2)、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 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 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再是各种作用的简单叠加所能说明的, 而是多种作用相互制约、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
10年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必备笔记(全)
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
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
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
过程,阐明了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僵
死不变的形而上学缺陷;由于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的引入对历史发展和历史意
识问题作出了唯物和辩证法的解释,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
4 53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
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
(1)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
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系,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
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
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阐明了认识的本质,解决
了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从而消除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实现了认识
论的根本性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消除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所造
成的认识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静止矛盾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静止矛盾观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性的探究。
在辩证法的观点中,运动与静止矛盾观是一种重要的观念,它揭示了客观世界中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静止矛盾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是永不停息的运动。
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中存在、发展、转化和灭亡。
运动是世界的本质特征,也是事物存在的必要条件。
在运动中,事物无时无刻不处于积极地发展变化过程之中。
例如,生命体不断生长、繁殖;社会不断发展、变革。
运动性体现了事物的活力和变化性,它是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之间互相联系的过程。
而运动的基础也是静止。
静止是运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是运动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静止,就没有运动。
事物在运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稳定性和固定性。
这种静止性体现了事物的稳定和持续性,是运动过程中的依据和保障。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静止矛盾观还表明,运动与静止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在运动过程中,静止转变为运动;而在运动中也包含着静止的因素。
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推动着事物朝着更高更完善的状态前进。
在实践中,我们要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静止矛盾观,正确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首先要认识到事物的运动是多样的,不同类型的事物具有不同形式的运动。
其次要重视事物内部和外部的矛盾运动,善于分析事物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最后要注重运动与静止的统一,充分发挥静态因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保持事物发展的平衡和稳定。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静止矛盾观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只有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文档6篇)
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文档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1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的平衡状态。
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在机械运动中特定事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二是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绝对的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但不能把静止绝对化。
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不变论;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点评:这个考点常用于辨析题或分析题中,常用于辨析或分析一些错误观点。
(3)相对静止的积极意义:相对静止并非消极保守。
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相对静止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4)马克思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它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 运动形式多样性原理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复杂多样的。
(1)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区别,它们具有不同的物质基础和特定运动规律,不能把低级运动形式拔高为高级运动形式,也不能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科学体系。
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1。
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
广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的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
并且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色,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三、辩证的唯物论(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2. 运动的基本形式及相互关系
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把物质运动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五种基本形式。各种运动形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简单和低级的运动形式是复杂的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了解低级运动形式有助于解释高级运动形式的起源和特点,研究高级运动形式有助于理解低级运动形式的性质和特点。
(2)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
学的概括和总结,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世界观问题。
2.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一般来说,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和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用什么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所以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①运动和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两种状态,二者同时存在。静止是运动的必要条件,是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基础,运动打破静止使事物向前发展,没有运动就没有相对静止。
②运动和静止互相渗透,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能互换位置,相互转化。
2. 自然科学条件
19世纪30年代以后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三大学说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3. 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1. 从意识的起源、功能和作用理解意识的本质。
第三专题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及实践观
•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论
物质=物质具体形态 物质 物质具体形态
泰 勒 斯 “水”是万物的始基 水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整个生物界 和人类社会都经 历着由低级到高 级、由简单到复 杂的发展过程。 杂的发展过程。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 •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 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 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 马克思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 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 画鬼,毫无对证, 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 所谓‘天马行空’ 思,所谓‘天马行空’ 似的挥写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 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 三只眼、长颈子, 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 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 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 子二、三尺而已” 子二、三尺而已” 。 —— 鲁迅
规律的客观性案例
• 现象与事实:人们发现高温高压可以杀 现象与事实: 死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杆菌、霉菌、 嗜盐菌等细菌; • 原因是 原因是:高温高压后,细菌中的蛋白质 结构会发生热凝变,从而使细菌内部蛋 白质结构受到破坏,导致细菌死亡。 • 规律的应用:高温高压可以杀死细菌, 规律的应用 人们用此法消毒。
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
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论一一世界是物质统一体的无限发展过程一、物质1、物质范畴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物质范畴是最高的哲学范畴。
而这个范畴抓住了一切物质现象的普遍本质,即客观实在性(即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又能为意识所反映)。
2、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⑴物质与运动的不可分割性(即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
这个世界就是物质的运动或运动着的物质。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
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无运动的物质导致形而上学,无物质的运动导致唯心主义。
⑵运动的守恒性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运动也是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
这就是运动守恒原理。
这个原理,是物质守恒原理的逻辑继续。
如果否认这个原理,就必然要得出物质可以创造或消灭的唯心论结论。
运动守恒原理包含着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任何一种运动形式在转化为别种运动形式时,运动的总量是不变的。
这是这个原理的量的方面;其二,任何一种运动形式,都具有转化为别种运动形式的永不丧失的能力。
这是这个原理的质的方面。
把这两方面统一起来,就是:任何运动都不会从乌有中产生,也不会转化为乌有;客观存在着的是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转化的无限过程。
各种运动形态是相互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整个物质世界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无限发展过程。
⑶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辩证唯物论认为: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没有绝对的运动,就无所谓相对的静止;没有相对的静止,也无所谓绝对的运动。
绝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相结合,构成了辩证唯物论的完整的运动观。
3、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一一空间和时间⑴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正像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一样,空间和时间与物质也是不可分割的。
专题二辩证唯物论
人不过是一架更精密的机器
人
钟
霍 布 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关节 心脏 神经
齿轮 发条 游丝
局限性
形 而 上 学 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盲人摸象
片面、孤立、静止地 看问题。
局限性
不
自然观
彻 底 性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历史观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半截子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石涧湘烈士: “我如今一死而骨肉化成石,但到九泉之下 还要作坚决的斗争。我为人民谋解放,为马克 思主义而甘心牺牲。革命尚未成功,还有伟大 同志在,我希望你用百折不回的精神达到目的 ,使人民永远脱离封建和侵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红色特工”冷少农烈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2哲学基本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唯
物=水 火 气 原子 朴素唯物主义
物
物=原子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或机械唯物主义
主 义
物=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或三个发展阶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哲学基本问题---物质和精神(意识)
或者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 基本问题
第一方面: 对立性
何为第一性
统一性 第二方面: 有无同一性
物质 第一性
事物是运动的唯物主义辩证观
事物是运动的唯物主义辩证观事物是运动的唯物主义辩证观引言事物是运动的唯物主义辩证观,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出,一切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没有静止不变的存在。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哲学、科学、社会等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哲学层面1.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在唯物主义哲学中,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任何一个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存在绝对的静止状态。
只有相对静止而已。
2. 量变与质变量变和质变也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中一个重要概念。
量变指同一种事物在数量上发生改变;而质变则指同一种事物在质量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例如水从液态到气态就是一种质变。
3.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也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中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出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和对立面,并且这些矛盾和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例如,矛盾的两个方面可以通过斗争实现转化,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科学层面1. 物理学中的运动物理学认为,任何一个物体都处于运动状态。
即使是看似静止的物体,它也在地球自转和公转等运动中参与了其中。
而且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的,需要参照其他物体或参照系才能确定。
2. 生命科学中的运动生命科学认为,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一种运动。
生命体内包含着无数个细胞和分子,在不断地代谢、合成、分解等活动中实现了自身的生长和发展。
3. 社会科学中的运动社会科学认为,社会也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系统。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都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而且这些变化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社会层面1. 经济领域中的运动经济领域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运动。
例如商品流通、资本流通等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
而且这些运动往往受到市场供需、政策法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政治领域中的运动政治领域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运动。
例如政党轮替、政策调整等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
而且这些运动往往受到选民意愿、国际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与社会运动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与社会运动观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其历史发展和社会运动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以及社会运动观的核心观点等方面展开阐述。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思想,诸子百家中的辩证法则是其雏形之一。
而近代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政治等现代社会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哲学理论。
其核心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基本矛盾是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朝着更高级别的方向发展。
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矛盾,解决矛盾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的历史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历史发展是由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社会运动构成的。
在社会运动观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变革是历史的必然。
在社会运动中,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力军,人民群众的觉悟和组织能力对于社会变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还强调了社会运动的无产阶级性质,无产阶级是历史的主要推动力量,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社会主义事业。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运动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学习,认真贯彻落实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物质的存在方式和 固有属性 ——物质运动的相对稳 定状态和特殊状态。
高级运动源于并
社会运动
高 级
包含低级运动,但不
能把高级运动简单地
生物运动
化学运动
归结为低级运动。
在一定条件下各
物理运动
机械运动
低 级
运动形式可以相互转
化。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社会运动
生物运动
退 化 方 向
化学运动
物理运动 机械运动
进 系
(二)运动与物质的辨证统一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标志物
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所处的暂时稳定和
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相对静止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指一事物对
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第二种是指事
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四、辨证唯物论的运动观
• 文学上:
• 1、张罗;准备 如:心里还想,等有些钱钞到手, 好去运动。——《二刻拍案惊奇》 • 2、鼓动∶我自回国之后,原想去运动政府,做一 番事业。——《负曝闲谈》
• 3、运行转动∶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
—《新语》
• 4、运用∶ 夫宰相运动枢极。——《后汉书》
• 政治学上:
两种错误倾向 形而上学不变论
道 亦 不 董 变 仲 。 舒 ——
天 , 天 不 变 ,
道 之 大 出 于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外 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 动状态的唯一原因。 —— 牛顿
绝对主义(形而上学)不变论
3、形而上学: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另一个极端:强调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
1、为求达到某种目的而奔走钻营。如:老猫发
动的各种运动,给苦难的中国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 2、向群众公开宣扬某种思想、见解、主义的群
众活动∶护路运动。
物理学上:指物体位置不断改变的现象∶ 直
线运动。
化学上:
• 化学运动,从宏观现象上看,主要表现为是一种
或几种物质转变成另外一种或几种物质的运动形
式,即产生新物质的运动形式;从微观本质上看,
• 哲学上运动这一范畴,指的不是某一种或某几种
具体的运动形式,如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
运动等等,
• 而是包括了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指
的是各种运动形式中的最普遍的共同本质,所以
恩格斯说:“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2、哲学上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 式
• (1)某种物质之所以具有特定的物质形态,正是
整个生物界和人类社会 都经历着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物质都在运动。
形而上学不变论 有不运动的物质
道之大出于 天,天不变,道 亦不变。
董仲舒
形而上学不变论 有不运动的物质
动者恒动, 静者恒静。外力, 只有外力才是改 变事物运动状态 的唯一原因。
牛顿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
相对主义 • 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鲁底诺 •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 可。 ——庄子
两种错误倾向
相对主义诡辩论 人连一 次也不能踏 进同一条河 流。
——克鲁底诺
看来人不能 两次踏进同 一条河流呀
方 可 方 不 可 , 方 不 可 庄 方 子 可 。 ——
方 生 方 死 , 方 死 方 生 ;
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运动与静止的区别 运动——是绝对的
万物皆动,没有例外, 所以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
• 相对于某种运动形式 • 相对于一定的空间位置 • 相对于事物自身的“质”
因而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1、运动与静止的区别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 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 1、运动与物质的区别 • 哲学上的物质:前面已经讲过,让学生回忆 • 哲学上的运动 • 2、运动与物质的联系
( 1 )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 物质
万物皆流,无物常驻
永恒的活火
(1)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 是不存在的
我们的地球正在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 绕太阳旋转。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唯心主义运动观 有无物质的运动
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旗动! 风动!
慧能
3、运动与物质 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第一,哲学意义: • 物质是运动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用运动、 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把发展和 稳定统一起来。 第二,人生意义: • 健德与顺德相资。
3、运动与物质 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没有的。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思维运动 运动主体 宏观物体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原子、离子、原子团 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人 人的大脑
(二)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运动总有物质载体
运动不能离开物质 载体单独存在
因为它具有着某种特定的运动形式。
• (2)物质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表现自己的存在。
• (3)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 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 存在、生活。”
3、运动的基本形式
物 质 的 运 动 形 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运动有两方面的变化;而且各种运动形式之 间可以相互转化。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诡辩论: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诡辩论:欧布里德借钱
条件
• 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
• 相对静止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
2、运动与静止的联系
• 物质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 一
动 中 有 静
静 中 有 动
3、形而上学: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 一个极端: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导致绝对主义不
变论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董仲舒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 ——惠施
主要表现为是涉及到了多种微观粒子的运动。
• 体育学上:
• 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的由一套规则或习惯所约束 的活动,通常具有竞争性。(体育活动/从事体育 活动)。
• 医学上:
• 指可促进身体健康的身体活动。
(一)哲学上的运动
标志一切事物变化及其过程 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 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1、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变 化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