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教学法深化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摘要】本文针对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研究。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为后续内容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在我们首先定义了教学评一致性,然后探讨了其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接着阐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方法,并分析了其实践效果。
结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提高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学科教学、实践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定义、重要性、影响因素、实践方法、实践效果、结论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学评一致性作为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概念,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概念中,评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的评价,一致性则指的是不同教师对同一学生或同一学科的评价结果保持一致的程度。
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存在的差异,寻求提高评价准确性和公正性的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方向。
由于教师个人素养、教学经验、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存在主观性和不一致性,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
研究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意义重大,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1.2 研究意义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教学评一致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通过研究教学评一致性,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的思维模式和评价标准,有助于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和相互学习。
教学评一致性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因为学生会感到自己受到公正的评价,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任务。
关于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思考
关于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思考关于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思考XXXXXX成就好课,是每一个教师的梦想。
成就好课,不是偶尔地上一节公开课,也不是点缀式地有几节“拿手课”,而是改善我们整个的课堂生活。
我认为“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是成就好课的必经之路。
我对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有如下认识:一是教学目标。
首先,对照课程标准,分析在教学目标中是否从学生角度描述了学生研究的达成度?第二,教师在每一次教学设计前是否对照目标,预估学生对本次课堂研究的达成度?二是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的好坏,决定一节课的成败。
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一定要先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你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不是有利于落实研究目标?你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研究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你设计的教学活动对应于落实哪个研究目标?你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是有利于学生的研究?你是否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每一种情况都进行了预设?三是评价标准。
要达到教、学、评的一致性,就必须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评价的标准。
设计与目标一致的预设评价。
设计与目标一致的测试评价。
正是因为目标引领教学,评价贯彻始终,关注预设,注重生成。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真正体会到参与与收获的乐趣,从而使课堂教学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
教学设计中要着重考虑的三个部分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三者的统一性确保了教学的有效进行,否则就会出现花样越多、教学效果越南辕北辙的结果。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三者的统一,以简洁明确为好。
一、教学目标简易准确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已被我们所充分认同。
但是,是否每一节40分钟的课都能充分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这是值得商榷的。
而知识理论、实验探究、复巩固等课程的内容不同,目标的重点就会有所区分。
这种状况下,与其面面俱到,还不如突出重点。
可能课程目标只涉及到一到两个维度,但简易准确、可实现才是最关键的。
基于课程标准的
• 关于学情分析
• 需要经常反问,并落实在备课中的几个问题
• 什么是学生已经懂了的 • 什么是学生不懂但自己读教材可以懂的 • 什么是学生读教材也搞不懂但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弄 懂的 • 什么是老师必须讲授、非讲授不知的 • 什么是老师讲了也弄不懂,需要个各类形式的活动 才能理解掌握的
• 关于三维目标
• 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教学都是以学生为核心,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的学习、学生的 成长为主线
• 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基于生命(前提)、顺 遂生命(手段)、成就生命(目的) • 基于生命: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 教学目标 • 顺遂生命:顺遂生命各个层次的需求、顺遂生命独特 性(承认、尊重、善待差异)、认知特点等 • 成就生命:成就当下生命、成就生命的完整性而不止 是认知的发展、成就所有生命(包括教师) • 四、为了响应威海市生命化课题研究的需要,与时俱 进。
关于目标表述四个要素
(4)行为表现程度——要有对学习表现、学习结果的具 体表现程度表述。 • 课程内容标准的表现程度是学生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 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 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 程度,如假设一道题目有多种思考角度,但作为面对全 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思考的很全面, 那么就可以这样来陈述,“至少写三个角度”、“80% 学生都能从三个角度分析”等。或者有80%的学生至少 从一个角度分析……,20%的学生能从四个方面分 析……等。
• • • •
• •
• • • •
面对责任的选择教学设计(王桂玲) 一、课标解读 1、课程标准内容: 三1.4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 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对课标的解读: 责任感和负责任的态度是行事是否成功的基础性条件,它与每个 人息息相关,所以,应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作为本课程教学的基 本目标。而要更好地实现这一点,就应使学生体会承担责任的意 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3、本单元的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主要 体现了课标中“我与国家和社会”层面中的相关内容标准。 4、课时目标: 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 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奏响有效教学三部曲——“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研究
奏响有效教学三部曲——“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研究自2011年国家教育部发行新版课程标准以来,我们通过学课标,感受到它所展现出来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为将课标所展现出来的新理念落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潜心研究,纵深探索,将目标、教学、评价三者有机整合、融会贯通,最终形成序列的“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研究。
下面我以《将相和》这篇文章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阐述,旨在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优质。
一、谱写目标细解之序曲《将相和》是山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积累,大体掌握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
并且教师通过课前调查发现不少学生读过《史记》改编版。
所以,在进行这节课的设计时,教师“以学定教”,遵循学生会的不讲,学生可以自己学会的,让他们自学,学生需要会的但又不会的,教师来引导。
了解学情是基础,研读教材是根本。
我们在教学一篇课文时,不仅要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要了解单元目标,年段目标。
细读教参发现,本单元倡导的学习目标是: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初步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
基于以上几点,教师最终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几个标签:“懂内容、品语言、悟表达”。
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品语言”,即引导学生充分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悟表达”,即体会课文着重用什么样的语言描写去刻画人物的形象。
二、唱响课堂教学主题曲为将目标落实,在教学中,教師紧扣一个主线“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来设计教学思路。
为解决这一问题,最终达成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采用“以读为主”“自学感悟”“合作交流”等语文学习方法,努力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主体性。
下面具体谈谈我的教学思路。
1.课前探究,走进“史记”课前,我通过带领学生走进《史记》,通过阅读课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交流,了解到《史记》在文学表达方面,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用符合人物身分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神情和性格特点。
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课题研究总结
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课题研究总结第一篇: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课题研究总结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课题研究总结生物组“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课题开展以来,围绕着小课题研究,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课例研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而有实效的各类教研活动,上学期我们小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家对于小组的划分,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都有了一定心得,在实践中我们逐渐又发现,教学过程中问题设置必须要有有效性才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否则教学和评价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也会影响学生的探究热情。
本学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问题在教学中的引领功能,进而最大限度提高教学和评价效益。
经过集体探讨,我们决定把《基于“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生物教学中问题有效性的研究》设立为本学期重点研究的小课题,开展了如下教研活动:一、开展的活动1.9.18参加全区教研会,我们一起学习了皇冠中学在一致性课题开展方面的经验介绍和交流,听取教研员对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根据学科实际,重新制定了课堂观察量表。
2.9、25优课引领应胡助理的委托,孙颖和刘晓飞老师各执教了一节公开课,我们全组在评课议课中,主要围绕着落实学教评一致性和提高问题设计技巧做了深入的探讨。
3.9月28日参加了威海市初中生物教育名师工作室课例研讨活动,听取了张晔、邓琳琳、张海鸥等三位老师的四节课,在听课的过程中,大家着重看这几位老师如何设置问题的有效性以及如何落实学教评一致性,通过评课环节,大家的标准日趋一致,观点和思路愈发明确。
4.10.12我们参加了威海市学科研讨会,观摩了1节老师的公开课,同时两位老师做了创新实验的交流展示,我们不但领略到了名师课堂上精巧的问题设计,学教评三者的高度契合,特别是吴晓燕丛雪雁等老师从学教评一致性角度,深入细致地进行了评课和引领,把我们平时纠结不清的几个主要问题一一阐明,这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随后的组会上,我们全组老师一起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共享。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
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解析“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解析威海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威海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涛zttt123@sinazttt123@sina 你的教学是否专业 ?你的教学是否专业 ?? 一堂课应回答的四个经典问题 : 从“期望学一堂课应回答的四个经典问题 : 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 ( 目标 ) 开始 , 经历“需要什么生学会什么” ( 目标 ) 开始 , 经历“需要什么样的素材或活动”、“如何组织这些素材或活样的素材或活动”、“如何组织这些素材或活动以教给特定的学生” ( 教学 ) , 最后确定“动以教给特定的学生” ( 教学 ) , 最后确定“学生真的学会了吗” ( 评价 ) 。
学生真的学会了吗” ( 评价 ) 。
反例 :反例 :不知道目标的公开课。
不知道目标的公开课。
只顾完成“教学任务”的常态课。
只顾完成“教学任务”的常态课。
原因 : 教学是基于教材而不是基于课标原因 : 教学是基于教材而不是基于课标? 何谓基于《课程标准》 ?何谓基于《课程标准》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 : ? 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 ? 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 ? 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 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 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二是教学要围绕目标进行。
二是教学要围绕目标进行。
? 三是评价指向的是目标达成情况。
三是评价指向的是目标达成情况。
? 即目标? 教学? 评价具有一致性。
即目标? 教学? 评价具有一致性。
? 生命化课堂生命化课堂实验研究 :1/3 模式的建立与超越实验研究 :1/3 模式的建立与超越深化研究 : 重要标志是从理念的转变和学深化研究 : 重要标志是从理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进入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生学习方式变革进入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 , 实现目标、评价、教学的《课程标准》 , 实现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
【教学设计】基于“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深度备课
【教学设计】基于“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深度备课深度备课是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
我理解的深度备课是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和学情来设计相应评价活动和学习活动,实现目标、教学和评价一致性。
在此基础上引发的教学活动,能够实现关注知识学习的广度(知识本身的无界定性)、深度(知识本身的学科本质)与关联度(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还能实现学习者深层次理解、构建和迁移知识的学习状态和过程。
引起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发生系统的变化,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得到整体提升,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下面就以鲁科版《植物的生殖》一课为例,谈一下基于“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深度备课的实施过程。
一、基于课标、教材、学情的综合分析确定目标。
(一)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是: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列举和描述”行为动词是“了解”水平。
列举是罗列1个以上(大于1)的例子或对象,例子可以不进行深入解析,只需纲目式的罗列数上,形式笼统,一笔带过。
描述1个(大于或等于1)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或对象,并可能需要进行深一层的解析,例子需要具体细致。
列举是在观察、媒体、体验等多种形式获得例子,描述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获得素材。
“尝试”是技能性目标中的“模仿”水平,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
需要学生在教师或者其他人指导下动手操作扦插或者嫁接,获得体验。
(二)教材分析本节有三个主要的任务,一是学生通过回忆被子植物开花结果过程、观察南瓜生殖发育示意图,总结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初步感知有性生殖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二是观察椒草、甘薯、竹子通过根茎叶等繁殖后代,总结出无性生殖的定义,初步感知无性生殖的特点和优点。
三是介绍农业生产上无性生殖常用的扦插、嫁接、压条等方式。
并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尝试无性生殖的过程和分析影响无性生殖的因素。
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不完全吻合之处:1.给出了概念就需要对概念加以理解,这在学习要求上属于“理解水平”。
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目标与评估一致性研究
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目标与评估一致性研究引言: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立的预期学习成果,而评估则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成绩。
教学目标与评估之间的一致性是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旨在研究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目标与评估一致性,探讨如何确保教学目标与评估的一致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与评估的定义与关系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所期望的学习成果的描述,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评估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成绩的判断和评价。
教学目标和评估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互动,教学目标为评估提供了指导和依据,而评估则反馈了学生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与评估一致性的重要性教学目标与评估一致性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导向:一致的教学目标和评估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要求,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精力,提高学习效果。
2. 激励与动力:一致的教学目标和评估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认识和预期,提高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促进积极学习行为的产生。
3. 教学质量:一致的教学目标和评估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 评价公正:一致的教学目标和评估可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权威性,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确保教学目标与评估一致性的方法为了确保教学目标与评估的一致性,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立足学生需求:教学目标应该基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调研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期望,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和标准。
3. 教学目标与评估形式的匹配:教学目标和评估形式之间应该相互匹配,评估的形式和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一致,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4. 评估工具的合理选择: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策略研究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
“教、学、评”一体是符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教学模式,在这一理念下开展教学活动,使小学生时刻感受到被关注,更能有效地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引言“教—学—评”一致性指向的是“教学目标”,“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应该是包含可测量目标在内的教师制定的符合自己的学生发展规律的课时目标。
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要以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渗透数学文化。
1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教学评一致性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成果的评价要协调配合,保持三组关系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核心要点:其一,保持一致的目标。
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立足点,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且对教学评都有着引导作用,是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
其二,开展持续性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评价任务,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发挥出评价的作用,监督和管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确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同时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了解学生的目标完成度,从而掌握教与学的成效,进而为后续的教和学提供参考依据,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和调整,持续性评价是影响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因素。
其三,开展结构化的教学活动。
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对问题进行解决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个阶段需要开展结构化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始终没有偏离目标,从而逐步理解、掌握课程知识内容,促进学习的迁移转化,结构化的教学活动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保障。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2.1未能突出学生主体性当前,新课改倡导的教育理念是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以辅助者、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让知识从书本走进实际”的教学目标。
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20·11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教—学—评一致性”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文章对“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摘要关键词目标导向;教-学-评一致性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陈晨(闽江学院附属中学,福建福州350005)新课程改革的到来,让我国高中化学教学迎来了众多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将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理念完美地融合到高中化学课堂中,一直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对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理念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一、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性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是指:依照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方案,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与学习、教学与评价、学习与评价进行精密的结合,实现教学、学习与评价的互相促进、连接,使学生的学习结果能够在内容和程度两个层面上与既定的教学目标相匹配。
[1]研究表明,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实施的优劣与学生取得的成绩高低正相关。
二、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缺乏教学目标设计在教学中制定严谨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经常会出现教学目标设计缺乏的情况或者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目的不明确等问题,这样就会出现低效率课堂的情况。
一旦低效率课堂出现,教师教学目标会更加不清晰,这对学生的学习没有起到促进作用,而且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力与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教法简单下的被动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时间有限或者学校教学硬件不足等原因,在课堂中常常出现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受个人主观情绪和偏见影响,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具有一致性。
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学评一致性一直被看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教师个体经验、专业水平、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差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一直面临挑战。
随着教育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评一致性已经成为教师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中,如何保证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关于“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效果,分析其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概念和影响因素,以及探讨不同实践方法和评估工具的应用效果,旨在揭示“教学评一致性”对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同时,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也旨在激发教师对于教学评价的重视,促进教师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评价准确性和一致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
通过对“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旨在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为教学评价制度的改进提供有益建议,从而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3 研究意义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确保教师们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保持一致性和公正性,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评一致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学生在接受评价时往往会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学习策略和目标,如果评价标准不一致,会造成学生困惑和不公平感,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之核心:“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 关于目标的叙写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之核心:“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关于目标的叙写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
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学习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从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部分查找与本教学相应的要求
2.教材分析,简要分析本部分知识与相关知识的前后联系、以及教材的特点、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等,预料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二、科学制定、规范叙写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括的内容有: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表现程度+行为动词+核心内容。
例如: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自主探索,学生能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表现程度行为动词核心内容
2、平行四边形面积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话向同
伴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思想,提高操作与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转化后的图形,能正确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用字母表示,提高推理和归纳能力。
(3.能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与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样表述既体现了知识方面的内容,又有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虑。
其实,用自己的话说,就是:通过什么学习方式,能(会)做什么,体会(感受)、提高什么。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不仅仅是备教材,更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怎么让自己的教学更高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基于“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学习目标制定与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学习目标制定与实施策略研究“教一学一评一致性”是一种科学而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恰当运用使得学科教学呈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理念引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
以下,我仅对基于“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学习目标制定与实施策略这一主题进行初步分析与探索。
一、对“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目标理论知识的研究(一)“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目标的概念界定“教一学一评一致性”中的“教”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学”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评”是指对课堂教与学效果的评价,“一致性”即是指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是教学评价应当始终是一致的,是不可分割或者单独存在的。
在“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理念中,目标的制定显得格外重要,其是链接教、学、评三者的有机载体。
即教、学、评三者都应当服务于统一的目标。
(二)“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目标理论基础1.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鲁姆认为制定教育目标不是为了表述理想的愿望,而是为便于客观的评价,为此,他将教育目标划分成了层次结构清晰的呈现方式,具体到“认知领域”,其教育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主要类别;而至于“情感领域”,其教育目标分为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估、组织、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六个主要类别。
2.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一致以来被广大教师所高度重视。
瑞格鲁斯就曾指出:“教学设计是一门联接的科学,它是一种为达到最佳的预期教学目标,如成绩和效果,而对教学活动做出规范的方法体系。
”(三)“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目标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围绕“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理念科学设定目标将使得教师关注与重视数学教学目标的科学设置,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围绕“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理念科学设定目标将使得数学教学活动得以高效展开,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教育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围绕“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理念科学设定目标将使得学生得到更加适宜的科学引导,促进其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时所展现出的一致性。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学评价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存在主观性较强、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公平和不准确,影响了学生成绩的真实反映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基于以上背景,开展关于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对于推动教育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确保教师评价的一致性,提高评价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了解教学评一致性的概念和特点,为后续实践研究奠定基础;二是分析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探讨其在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中的作用;三是探讨影响教学评一致性的因素,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依据;四是总结和比较不同的评价方法,找出适合实践的方式;五是收集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教师提供参考;最终实现对教学评一致性的深入理解,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发挥积极作用。
【内容字数要求为2000字】1.3 研究意义教学评一致性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和影响,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提高。
通过研究教学评一致性,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确保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科学。
研究教学评一致性还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深入研究教学评一致性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教学评一致性的概念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学科教学中,不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时所呈现出的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表现在教师们在评价学生的作业、考试或其他学习表现时所使用的评价标准、评分方法以及对学生表现的理解和评价态度上的统一性。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学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学校教研组的主要任务,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主要内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平台。
教学研究是相关学生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的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学研究是“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教学研究,是作者学校建校三年来着力实行的教学研究,是课堂教学原理的研究,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研究,但也是最重要的研究。
本文试从“理解教学评一致性”、“确保教学评一致性”、“推动教学评一致性”三个方面谈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展开。
一、从专业培训到深度对话理解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研究活动的扎实展开确实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所以现在能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但教学研究的内容复杂,教学研究的主题多变,学校教学研究在这复杂多变中往往选择一个又一个小主题、小问题来研究,虽然看似该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问题又产生,研究未有实则进展。
其根本原因是教学研究内容选择不适,研究主题过于多变,研究没法在原有层级向下深入,缺少教学原理层面的考量。
为此,我校罗列了教学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召开问题诊断研讨会,并加以分析与研究,最终确定以“教学评一致性”作为学校一段时间(现已研究三年)内的研究方向,并从“专业培训”、“深度对话”两个层面深入,加深教师对这个研究内容的理解。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研究主题是“教学评一致性”,要让每位教师能接受这个研究方向,首先是要协助教师理解“教学评一致性”这个理念。
学校充分利用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合作的资源,邀请了以崔允漷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围绕“教学评一致性”实行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设计”、“基于标准的学业水平测量”等专业培训。
高校专家的专业培训,让每位教师从课程角度充分理解了“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程标准是“目标制订”、“评价设计”、“教学展开”的基础。
也让每位教师充分理解到“评价先于设计”的重要,只有通过评价检测,教师才能知晓学生到了哪里,才能知晓接下来该如何教学。
基于学教评一致性探究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基于学教评一致性探究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基于学教评一致性探究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一、引言教学评价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环节,它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估,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教评一致性逐渐成为研究教学评价有效性的关键问题。
本文旨在探究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评价方法,以期提升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学教评一致性的概念和意义学教评一致性是指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与教师自身对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学教评一致性的增强可以提高教学评价的准确性,确保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直接反映了教学效果和教师的能力,而教师对自身的评价则反映了教师对教学情况的认知。
当学教评一致性高时,说明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认知与学生的实际感受相一致,教学评价结果更加可信。
三、学教评一致性的影响因素1. 学生体验和主观感受:学生在教学中所获得的体验和主观感受对其对教师的评价产生重要影响。
当学生感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与他们的学习需求相契合时,学教评一致性较高。
2. 教师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学教评一致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师的教学方法、知识水平、教学态度等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影响学教评一致性。
3. 评价工具的准确性:评价工具的设计和使用直接影响了学教评一致性。
科学合理的评价工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评价,提高学教评一致性。
四、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评价方法1. 多维度评价: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不同角度和课程的多个层面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观察记录等方式获取学生的评价。
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主观感受,也要考察客观教学成果。
定性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语言信息,定量方法可以提供一定的统计数据。
3. 反思与改进:学教评一致性高的教学评价结果对教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教师应该积极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挖掘问题所在,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五、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评价方法能够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问题教学法”深化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研究韩晓梅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想用几幅照片来展开我的交流。
这是听课时拍的一位初三学生的课本,在讲到第二单元的时候课本上还有笔记,能看出不是特别认真,属于学困生。
讲到相对原子质量时开始听不懂,在书上画图,讲到元素时已经完全不听,书上全是图,至此,在初三第三单元还没结束时,一个伸腿生已养成。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呢?希望我的交流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我交流的题目是:基于问题教学法,深化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研究,我按问题教学法的形式将要讲的内容转化成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问题教学法?二、为什么要用问题组织教学?三、怎样用问题组织教学一、什么是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概括起来就是课堂教学中要始于问题终于答案,周而复始,不断的构建新知,探索未知,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二、为什么要用问题组织教学问题教学对促进学生发展有多方面的意义,我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简单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1.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粘”在课堂上。
问题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没有之一,央视《是真的吗》和化学课有点类似,以问题作为标题,问题加实验的形式组织节目,观众想知道答案就必须接着向下观看,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需要用一系列的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始终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达成学习目标。
如《燃烧与灭火》一节,可用以下问题展开教学:你熟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酒精灯为什么用灯帽盖灭?为什么需要点燃酒精灯才能燃烧?在此基础上设计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燃烧的三要素,构建燃烧的概念。
2.用问题来探查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帮助教师准确的确定教学起点如果把教学比作旅程,教学目标就是确定我们要去哪里,我们要想顺利到达,必须明确我们现在在哪里,即教学起点,找到了正确的教学起点才能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怎么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探查教学起点,比如《氧气的性质》这节,可以用“你对氧气有哪些了解?”,你知道有哪些物质能与氧气反应?来探查已知,再如《食物中的有机物》,关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作用等很多知识学生在生物课中学过。
可以设计,你午餐吃了什么,这些食物能为你提供哪些营养物质?这一问题来探查学生的已知。
从而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减少无效教学。
3.用问题驱动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问题是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方式,当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惑而不得时,就需要交流和合作,利用这种需求,就可以适时的组织小组合作,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三、怎样用问题组织教学?流程:1.设计有价值的问题2.提出问题3.组织学生解决问题怎么样才能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呢?1.准确定位教学起点。
即要问得准好的问题应建立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生长点)上,在学生具有的知识平台上创造最近发展区,下面我结合具体课例举例说明一下如何依据学情设计问题。
如《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老师们可以先思考下,学生的哪些已有知识和经验可用于本节新知的构建?我认为以下知识可用于帮助构建本节新知:学生已经会用相对原子质量计量和比较原子的质量,熟知水的组成、结构及水分子的模型、理解元素的概念、有一定的数学计算和建模的能力。
运用这些已知可以这样进行了相对分子质量部分的教学设计。
1.导入:【教师】碳、氢、氧三种原子,谁的质量最大?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唤醒已知,创建最近发展区)【教师】相对原子质量可以反映出原子真实质量的关系。
可以用来计量和比较原子的质量,你能比较水和一氧化碳这两种分子的质量大小吗?(提出问题,探索新知)展示模型,利用已知【学生】依据模型进行计算、交流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
②建构计算模型建构新知【教师】提出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量)的概念,引导学生利用水的化学式量的计算建构物质化学式量的计算模型:H2O的化学式量=H的相对原子质量╳2+ O的相对原子质量╳1Am Bn的化学式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 B的相对原子质量╳n准确定位起点,可以有效的构建新知,提高课堂效率。
2.以核心问题为中心即要问得有深度。
一节课往往有很多问题,但一定要有核心问题,核心问题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整合产生,可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规律、方法、形成的思想(观念)等问题化,再围绕解决核心问题编制若干个子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
以《化学与农业生产》这节为例,首先根据课标和学情确定本节学习目标,再将这些目标问题化。
核心问题:问题1:为什么要施肥?(化学变化的角度认识化肥的作用)问题2:怎么施肥?问题3:如何正确认识化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解决了这些核心问题也就达成了学习目标。
再根据核心问题编制出若干子问题。
核心问题1:为什么要施肥?子问题1:人为什么吃饭?回忆已知子问题2:作物的生长需要哪些主要营养元素?子问题3:这些营养元素是来自环境中的哪些物质?子问题4:化肥需要为作物提供哪些营元素?核心问题2:怎么施肥?对症施肥:子问题1:庄稼生病的原因是什么?子问题2:应该施用什么化肥呢?定量:子问题3:氮肥有很多种,怎样比较氮肥的肥效高低?通过解决这些子问题达成学习目标1.23.设置有梯度,递进式的问题链问得有层次问题链是教师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将本学科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转换为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相互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系列问题组。
形象看就是这样的:问题链是用问题连接学生已知和目标的桥梁。
递进式问题链是要根据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提出一连串由浅入深的问题组,问题层次由低到高,一般是先提回忆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知。
象开始我提出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层层递进,如构建低碳概念时设计如下问题链,什么是低碳,为什么要低碳,怎样低碳?了解低碳概念,理解低碳的意义,树立低碳意识。
也是逐级递进。
再看下递进问题链在课例中的设计:《运动的水分子》情境素材:展示一杯水。
问题1:你对水有哪些了解?(回忆性问题)学生交流水的组成结构等相关已知信息,交流到水由水分子构成时,用毛笔醮水在黑板上写上符号。
问题2:刚才老师写的水分子的符号为什么消失了?(宏观:蒸发。
微观:分子运动)问题3:有同学看到水分子是怎么消失的吗?为什么没有看到?(分子体积小质量小)问题4:消失的水在自然界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水的三态变化,天然循环)问题5:黑板上消失的水在自然界中发生上述变化时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三态变化的微观实质从而归纳出物理变化的实质)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开展相关的活动,建构分子特征和物理变化的实质,让学生形成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的整体认知,达成学习目标。
4.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素材承载问题,问得好我们在选择情境素材时,可以:1.以学生已有知识,熟悉的生活经验和现象来设计问题链如2016年山东省德育一体化优质课比赛中,其中一位杨老师在执教《水分子的运动及水的天然循环》一节时,就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经验设计了如下问题:问题1:“呼出的气体中有水吗?----该问题,体现水是生命之源,让学生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为达成节约用水的德育目标进行情感铺垫。
问题2:为什么液态的水能看见而水蒸气看不见-------让学生形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很小的认识。
问题3:对着玻璃片哈气后,玻璃片上的水雾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验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问题4:衣服上的水为什么在有风和太阳下干得更快------让学生认识到分子在不同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把以然的问题,最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活动的开展。
2.充分开展实验活动,运用实验现象设计问题象山东省实验说课比赛中,有位选手就选择了医院装青霉素等药品的小玻璃瓶加以改造,进行了如下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混合后液面下降?为什么放在热水中液面又上升,冷水中又下降?从而达成认识分子间有间隔,温度会影响分子间隔的教学目标。
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多开展实验活动,运用实验现象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以学生感兴趣的影片、微视频或新闻链接等素材设计问题链例《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节,可以以《黄金搭档》广告为情境素材设计贯穿整节课,导入部分播放黄金搭档的广告并提出问题:问题1:广告中涉及到了哪些营养物质或者营养元素?问题2:这些营养物质或营养元素对人体真的这么重要吗?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让学生从化学走向生活,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正确分析和看待生活中问题。
三、怎样组织学生解决问题1.有针对性分层次的提问,根据不同问题的难度,提前设计提问的对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组织有价值的小组合作,运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有深度的问题链提出后,通常学生无法独立解答,需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
要确保小组合作的实效性,需要我们建立明确的小组分工和合作流程,以及基于赏识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总之,问题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中学学中思思中悟悟中问,周而复始,基于学生的问题化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形成中提炼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中提炼品格,核心素养的内涵就是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就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