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学德育
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
树立榜样。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的是要让学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
的作用。
二、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德育
生命的物质性,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各种生命现象之间、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和普遍联系,等等,都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材料。我国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生物科学的成就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生态伦理学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生物的关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物工程的兴起和克隆技术的出现,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的伦理道德体系提出新的挑战。生物科学史和科学探究活动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性质,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下面列举一具体实例,谈谈如何结合具体内容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唯物辩证法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
1.基因――世界的物质性。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是由最基本的脱氧核苷酸组成,它是实在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空间结构,并非虚无的、神秘的东西,使学生懂得正是这种物质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事物的普遍联系。在细胞核中DNA通过“转录”形成mRAN,mRAN由核孔进入细胞质并与核糖体结合,再以mRNA为模板、tRNA为转运工具将氨基酸一个个联结起来,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使学生从中看出有关物质和结构是相互依赖才能发挥作用的,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
3.细胞分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当细胞生长到一定阶段就分裂形成子细胞,子细胞又形成新的子细胞,在其过程中,还伴随着代谢、遗传、变异等生理活动,使学生明确只要生物体存在就必然表现出这些生理运动形式,体现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
4.新陈代谢――对立统一规律。同化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异化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从方向上看两者虽然是对立的,但是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了分解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的进行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基础,两者又是依赖存在的,离开一方,另一方就不能进行,它们共同组成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以此使学生理解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性。
5.生命活动调节――质量互变规律。随着各生物体内某种激素分泌逐渐增加和积累,当达到一定阈值时引起相应的生理活动,然后再进行下次调节,如此反复进行,从而使学生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质变后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后又引起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
6.遗传和变异――否定之否定规律。遗传是保持生物原有特性和性状的存在,变异是促使生物向其他特性和性状的转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体现了生物体也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体。遗传除包括原有特性的遗传外,还包括新形成的可遗传变异的遗传,体现了肯定中包含否定的辩证关系;变异是不定向的,经选择后只有与环境适应的可遗传的变异才保留下来,体现了否定中包含肯定的辩证关系,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观。可遗传变异的积累最终导致新物种产生,这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新物种不仅包含了旧物种的一些特征,而且还包含了更适应环境的进步特征,体现了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生物的遗传―变异―遗传,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是生物的特征之一,伴随生物始终,它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
三、自我教育,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随着学生年龄和才智的不断增长,他们个人的自觉能
动性及其在德育上的主要体现――自我教育能力,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的作用愈来愈大。教师只有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的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都不赞同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十分重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很不赞成紧紧抓住青少年的手不放,一直到17岁还把他们当作受教育者的不科学的做法。他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还指出:“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的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充分说明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学生成长中的重大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书育人绝非一日之功。在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坚持由低到高、由表及里、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