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论语十二章学案无答案冀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学案(含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学案(含试卷)

论语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不逾(迷惑。

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课下注释,用现代汉语口头翻译课文。

【拓展延伸完成校本作业。

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散步》通过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了这一家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表现了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

C.英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叙述了“我”在悬崖上遇险、脱险的经历,并由此悟出了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终将会赢得最后的胜利的道理。

D.《植树的牧羊人》中,作者采用时间顺序,运用对比手法,向我们展示了牧羊人的坚持之美,无私之美。

2.下列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这些劫徒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抢夺行人财物,真是胆大包天。

B.政治家要满腹韬略,进退维谷,而且深具历史视野。

C.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小房间里巡逻。

D.为了我们几个学生,吴老师工作更加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匿.笑(nì) 祷.告(dǎo) 并蒂.(dì)B.姊妹.(zǐ) 菡萏.(dàn) 徘徊.(huí)C.攲.斜(jī) 应.答(yìng) 荷花梗.(gěng)D.负荷.(.hé) 荫.蔽(yīn) 莲蓬.(peng)4.填入空缺处的动词,依次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A.拉撒支牵系罩 B.系放牵拉支罩C.支撤牵拉支罩 D.支撒系牵拉罩5.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A.曹操《观沧海》中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意思是“真是幸运极了,我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课型:文言阅读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法学习重点: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端正学习态度,熟练背诵课文。

一、目标导学:1、继续培养自己利用注释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2、结合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感受大教育家孔子的学习理念。

二、独立自学:(基础知识)1、零失误默写课文:第7则:第10则:第11则:第12则:2、找到并掌握注释中以下词语:知之者..:好:焉:善者: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斯:舍:匹夫:笃:切问而近思:仁:三、小组合学:1、结合课下注释,你们能不能准确翻译以上《论语》四则?请将小组的智慧记录在下面:第7则:第10则:第11则:第12则:2、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你还记得吗?从以上四则中你又找到了新的学习方法吗?教师二次备课栏或学生学习笔记栏教师二次备课栏或学生学习笔记栏四、质疑探学:对待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请你结合这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分析孔子这个大教育家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①②③④⑤五、以练促学:(当堂检测5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好.之者()博学而笃.志()2、重点词语解释(12分)好之者:乐之者: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笃:3、翻译句子(20分)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请解释所给成语的意思:(8分)①择善而从:②三人行必有我师:③逝者如斯:④温故知新: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写出了时间的宝贵,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是怎么做的。

(6分)。

(人教部编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2.《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部编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2.《论语十二章》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和《论语》,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及名言警句。

2.理解文中关于学习方法、求知态度、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深刻道理;体会语录体散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3.联系自身实际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

2.教学难点: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孔子及其《论语》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记“论、省、罔”等字的字音;熟记“逾、堪”等字的字形。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

3.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孔子、《论语》。

(1)走近作者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孔子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文本知识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文本知识,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论语十二章教案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论语十二章教案冀教版

《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请诊断1.教师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行、形、义。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悦.乎(yuè) 传.不习乎 (chuán)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ào)3.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在公认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副其实;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

2023最新-七年级语文课文《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七年级语文课文《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课文《论语》十二章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6篇《七年级语文课文《论语》十二章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论语〉十二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六章内容。

一、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初读感知朗读课文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七上部编版语文《论语》十二章导学案.doc

七上部编版语文《论语》十二章导学案.doc

11.《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3.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学习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自主学习】1.收集有关孔子及《论语》的资料2.自主读文,扫清文字障碍3.划好语句节奏【设问导读】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1.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2.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3.合作译一译: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

【当堂检测】1.《论语》是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裁)著作。

它与《》《》《》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拓展延伸】1.假如你不小心把陈强同学一本名著《论语》的封面撕破了,还书时,你该对陈强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语言要简明、得体。

11.《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不亦W() 学而不思则囹( 曲肱而枕人不知而不幌( 思而不学则帛( 博)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逸乎说:⑶与朋友交而不值乎,信:—【合作探究】1. 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讲讲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1】篇〗一、文本分析: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十二章的内容,就可以发现新版突出了一个主题,就是表现了对高尚生命的追求。

以第一章为例,这是《论语》的首章,也是编选《论语》者不会缺少的一章。

这一章从表面上来看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方法、交友的原则及与人交往的态度。

但实际上,这一句都是在围绕追求高尚的品德这一个主题而言的。

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中庸》中引用孔子之言曰:正己而无求于人则不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就是对这句话的进一步阐释。

那么如何正己呢?这需要时时警惕,事事用心,无时不心存敬畏之心,也就是《中庸》中所言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没有比幽暗之中更为显著的,没有比细微之处更为明显的,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谨慎啊)要做到时时警惕,自然要学而时习之,此处的时,朱熹释为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而程颐释为重习也,均强调了学习不可中断。

而有朋自远方来则表现了这种追求的影响力,正如朱熹所言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

清刘宝楠的《正义》中明确指出朋指同门,并引用《中庸》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由此可见,追求高尚的品德,不仅是指对自身品德的修炼,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来影响他人,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分析这一章,我们就可以发现孔子所强调的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围绕这一追求所展现的方法与态度和对他人的影响。

这一主题同样也在其它各章体现了出来以往我们将之作为学习方法阐述的内容均不能单纯地视作对知识的学习,更应体现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方法,而孔子对自身经历的叙述,对颜回的赞颂则体现出了高尚品德在现实中的表现,孔子还通过自身的感受体现了高尚品德带给人的自豪感。

以此为纲,不仅可以把这十二章联系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与前面几篇课文相呼应如果说前面几篇文章表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认识到了不同一般的学习收获,那么这一篇则表现了生活中最高尚的追求,是学习的最高目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论语)十二章翻译练习题(无答案) 冀教版 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论语)十二章翻译练习题(无答案) 冀教版 试题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六十而耳顺
()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仁.()在其中矣。

”。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1】篇〗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学习重难点】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自主预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

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①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⑤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3)古今异义①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②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4)一词多义乐不亦乐乎(高兴)回也不改其乐(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2.重点句子的翻译。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学案(无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学案(无答案)

第11课论语十二章【主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课时)【课标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意思。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通过合作交流,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

3、通过联系自己的阅读、生活体验,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检测目标 1.2评价任务二,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2、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1-6]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学习过程】任务一:自主学习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2】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体会蕴含的深刻道理。

2、过程与方法【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语录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以学致用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诵读、讨论等。

四、教学用具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等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己介绍对孔子了解情况,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孔子相关资料。

2、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强调读音和节奏。

【教师巡回指导,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停顿等,初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强调:文言实词“单”变“双”。

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等。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义1.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3.古今异义(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4.一词多义乐不亦乐乎(高兴);回也不改其乐(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比);于我如浮云(像);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得到,懂得);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并列,而且);三十而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但);切问而近思(连词,表递进,并且);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可以为师矣(做)。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4《〈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4《〈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孔子(前551—前479)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论语十二章课件1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论语十二章课件1冀教版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 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了哪些是不 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课文探究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第二章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
每天
我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三 省吾身:为人
谋 替 而谋不事忠乎?转与折朋,友却交而不 信乎转?折,传却 诚实 传授的知识
不习乎?动”词作名词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事 尽心竭力了吗?和朋友相交诚实了吗?老师传授 的知识按时复习了吗?”
总结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 古:可以凭借 •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 古:粗劣 • 今:疏通、疏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论语》十二章教学案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论语》十二章教学案冀教版

《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成语、格言、警句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

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成语、格言、警句难点理解每则语录的意义1课时教学过程:【知识超市】1、走近作者: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相关知识:《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一、自学导航(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学法指导:诵读课文,用斜线划分好前六章的停顿。

对照课文下的注解,并查阅工具书,解释每章中加横线的重点字词,再理解每章的意思。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①朗读并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想想本章中的三句话各讲了什么。

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①朗读并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想想本章中讲了什么。

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想想本章讲了什么。

④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⑤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本章中讲的是什么。

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③想想本章讲的是什么,阐述了什么与什么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课文内容。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 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4、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难点: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

孔子:《论语》: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1)注音说愠省逾罔殆2)解释重点词语。

时习:愠:信:传:立:天命:耳顺:罔:殆:逾:导入新课:导语: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二则》。

知识链接: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宋代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古时有“六经”之说:诗、书、礼、易、乐、春秋,但是“乐”已失传。

2、孔门弟子简介(1)冉求简介:冉求(前522~?),姓冉名求,字子有,亦称冉有、冉子、有子。

春秋末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卒年不详。

小孔子29岁。

出身微贱,与仲弓、冉伯牛同宗。

青年时作过鲁季氏家臣,后拜师孔子,并辞官随孔子周游列国。

鲁哀公五年(前490)秋,经公之鲁推荐,回鲁当上季氏家族的总管。

期间曾率鲁军击退齐军的侵犯,立下赫赫战功。

(2)颜回简介:颜回(前521~前481),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

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前521),卒亍鲁哀公十四年,比孔子小30岁。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

对于“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会,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3)子路简介: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春秋末年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人)。

生于鲁襄公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五年,小孔子9岁,是孔子门中年龄较大的弟子。

出身寒微,其性耿直好勇,为人爽直、粗莽。

从师以后先后在鲁、卫两国当官,后随孔子游学于列国。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随孔子结束游历回到鲁国,,继续参与一些政治活动。

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卫国发生内乱,子路不顾安危挺身入险,死于乱中,时年63岁。

(4)子游简介: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

春秋末年吴国人。

约生于公元前506年,卒年不详。

小孔子45岁。

和子真、子张、曾子等同年辈,是孔门中的少年弟子。

子游在孔子周游列国后期入学孔门,虽然从师较晚,但能学而又称。

孔门有四科,“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在文学一科中他占第一位。

自主学习: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而:时:习:之:亦:说:乎:乐:朋:自:人:知:而:愠:君子:朋:翻译: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三省:三:谋:信:传:翻译: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学:立:不惑:知:天命:耳顺:逾:矩:翻译:孔子自述学习和修养过程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新:而:知:可:以:为:矣:翻译: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则:而:罔:殆:翻译: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贤:箪:陋巷:堪:翻译:合作探究: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练习反馈:一、填空《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门人再传弟子中庸孟子大学)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

开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__人。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 )二、判断题。

(1)孔子是战国时期的人。

()(2)《论语》是孔子自己编写的书。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4)《论语》的“论”读“lùn”。

()(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数字。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发言次数:书写情况:不过关的知识:第二课时课前导学: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1)注音箪堪肱笃论2)重点词语川:乐(之者):曲肱:于我如:焉:斯:笃:自主学习: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合作探究: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2、“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

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3、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三课时练习反馈:一、填空: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共篇。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2 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9.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11写出五个在论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二、根据“而”字的用法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人不知而不愠。

(4)温故而知新。

(5)学而不思则罔。

表并列的有表顺接的有表转接的有表修饰的有三、用现代汉语准确的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四、古今异义字古义古义君子可以今义今义古义古义匹夫罔今义今义古义古义水朋今义今义古义儿女今义五、一词多义可以为师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为而温故而知新知为人谋博学而笃志温故而知新课后反思这节课我发言次数:书写情况:不过关的知识: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