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潮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潮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潮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课题组成员:黄少芸,吴心怡,谢琪,张蔓,林敏雯,谢丽洁,纪桂珠

组长:黄乔

指导老师:

时间:2012-10-4

论潮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翠英中学2012级高一(6)班一、课题提出,目的

提出:潮汕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工艺精美,绚丽多彩,驰名外中,誉满全球,潮汕工艺有巧夺天工的潮汕抽纱,多姿多彩的潮汕花灯,潮汕剪纸,潮汕银饰,枫溪陶瓷,潮汕嵌瓷,潮汕石雕等等。这些工艺被称为潮汕的三大精华。

目的:早在远古时期就开始出现工艺的生产,随着时间的发展潮汕工艺得以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变革许多工艺由于制作复杂工序繁杂而逐渐退出社会甚至不为现代许多年轻人所了解。为了使我们年轻的一代能进一步了解学习关注潮汕工艺使潮汕工艺,让潮汕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我们组织展开了“潮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方法与途径

1研究方法:

(1)研讨法

(2)采访法

2研究途径:

(1)上网查找资料法

(2)集体讨论法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我们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组员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讨论,确立了“潮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这一研究课题,并确立了研究方案根据方案我们制定了有序的活动时间。接着我们分成3组分工进行,第一组:黄少芸,谢琪,吴心怡进行查找质料;第二组:谢桂珠,谢丽洁,张蔓;第三组:林敏雯,黄乔进行资料整理并写成论文。

2资料的搜集,整理

由第一组的同学通过网上搜索或到市图书馆查找资料。之后交由第三组的同学进行整理形成论文。最后交由第二组的同学进行编辑美工并打印下来。

四、课题的研究成果

1历史发展过程:

早在新石器时代,潮汕就已经有了石器和陶器的生产工艺已经具有显著的工艺特点。到了东周时期,潮汕的陶瓷造型和施釉工艺,玉器、木器、青铜器工艺,已具有广东先进水平。东晋时期,青瓷、铜铁冶铸工艺,特别是金银饰品工艺,已形成较强的地方特色。唐宋时期,随着中原古文化的南移和渗化,潮汕的工艺美术得到了发展,如宋代的笔架山(今属湘桥区)出土了大量美术瓷,有栩栩如生的西洋狗、各种人像、菩萨以及座上有英宗、神宗年号和施主、工匠姓名一

类铭文的释迦牟尼像(是宋代广瓷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仅见的珍品)。笔架山窑所产瓷器,在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至巴基斯坦,时有发现,说明当时的生产规模大,并且远销重洋。元代,玉石木雕刻、陶瓷生产规模很大,而且出了不少珍品,产品种类,技艺水平,受到中外人士的青睐,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明清是潮汕工艺美术的鼎盛时期,大批工艺美术精品遗存于世,潮汕开元寺大殿龛桌和圆雕《金千佛塔》以及玉雕产品鼻烟壶、玉印、头插、怀古、如意……除了以上这些还有潮汕民间的花灯、嵌瓷、香包、泥塑、剪纸、首饰等,都富有地方特色,驰名中外,成为官民人等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和时节应用品。

2潮汕工艺的种类

潮汕工艺品总类繁多,花样齐全,包括潮绣、抽纱、剪纸、陶瓷、嵌瓷、彩瓷、石雕、木雕、微雕,以及各种竹制品、草制品、藤制品、贝雕、根雕、剪纸、麦杆画、瓶内画、金银首饰、玩具、花灯……。以下我们着重为大家介绍潮汕工艺比较常见的几种:

(1)潮绣(也叫潮州绣)是潮州的主要传统工艺美术品。始于唐代;唐代至五代十国期间广州因未受到战乱的影响,刺绣得到长足的发展;宋代至明代粤绣的技艺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清朝乾隆年间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到鼎盛时期,与苏绣、湘绣、蜀绣

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潮绣,以金碧、粗犷、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

为特色而标异于其他

绣种,有绒绣、钉金绣、

金绒混合绣、线绣等品

种。绒绣,在各种丝、

绸、缎上,以平绣针法

用丝绒绣出平的画面;

题材多为飞禽、博古,

用作画片、挂屏等。钉金绣和金绒混合绣。钉金绣,又称金银绣;以金银线为主,绒线为辅的叫金绒混合绣。钉金绣针法复杂,有过桥、踏针、捞花瓣、垫地、凹针、累勾绣等60多种针法,其中“二针企鳞”针法为其他绣种所无。钉金绣运用垫、绣、贴、拼、缀等技术处理,可产生浮雕式的艺术效果。线绣,纯用丝线平面绣制。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构图饱满均衡,针法繁多,纹理清晰,金银线镶,托地垫高,色彩浓艳,装饰性强,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实用装饰品上、庙堂会所装饰和喜庆活动,深受人们喜爱。

(2)潮汕抽纱源于潮绣,始于1887年,曾经历二度兴衰。潮州垫绣的独特艺术和新颖风格,受到喜爱新奇的西方人士的悉赏,因而外商、华资纷纷在汕设置洋行及各种抽纱工厂,情况如雨后春笋。使潮汕抽纱在1912-1914年、1936-1941年出现二度兴旺局面。是时,“洋行”、“公司”

在汕遍地林立,抽纱工人遍布崎碌地区,盛极一时。但是,正当潮汕抽纱兴旺发展之际,先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西方经济受到破坏,销路日衰而停滞下来。第二次全盛时,在华资与洋行的竞争中,大鱼吃小鱼,不少华资公司因资金不足而受到洋行的控制,抽纱工人收入微薄,不足维持最低生活水平,不少人不愿再干这“手皮钱银”工作。最后由于1941年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海运航线被阻,货件无从出运,潮汕抽纱濒于中断。这便是潮汕抽纱二度兴衰的原因。潮州抽纱是传统的潮州刺绣与欧洲抽纱相结合的产物,有着百

年的历史,不仅花色品种多,

以其技艺精巧、轻盈淡雅见

长,被誉为“南国之花”,而且美

观实用,它是艺术创造和智慧

的结晶,是我国工艺美术中的

瑰宝。其内容可分绣花、补花、编结、混合四类。其中绣花有雕绣、抽绣、影针绣、彩平绣、双面异色绣、挑花等;补花有雕补花、贴布、补绣;编结类有万缕丝、棒槌花边、网扣、菲力、勾针花边、针结花边等;混合类有雕绣镶嵌编结、编结嵌布绣花,雕绣编结拼方等。抽纱通过400多种巧妙的针法工艺和繁复精致的设计布局,以刺绣的垫凸和抽通为特点,又以多层镂通和剔透玲珑的空间艺术为特色,巧妙运用多种针法工艺和繁复精致的设计布局,变化

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图案,是广受欢迎的日用品和工艺品

(3)潮汕剪纸是中国艺术上的一朵美丽、绚烂的奇葩,散发着令人陶醉的芳香,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它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里。潮汕剪纸分为揭阳剪纸、潮州剪纸和潮阳剪纸:

揭阳剪纸是最具民族特色的

艺术之一,是南派剪纸的一

种,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连

宋期间,经元朝和明朝初期的

发展,到明朝中期盛行,抗日

时期揭阳剪纸达到鼎盛时期。

解放后一些剪纸艺人对揭阳

剪纸进行进一步改变,使这一技艺的题材和内容更加丰富。揭阳剪纸富于创新,手法洗练而夸张,朴拙稚气,构图清新明朗,其连环画般的戏曲剪纸最具特色,为揭阳乃至潮汕的剪纸艺术开创了新风格。揭阳剪

纸流传在民间是劳动妇女用于美

化生化的手艺、抒发、情感的依

托。剪纸经常用于婚宴、春节、

寿宴等重大节日。剪纸常为寿桃、

鸳鸯、双石榴、大红双喜贴于门

窗、衣橱,表示对新人的美好愿望、对老人的美好祝福、为

节日增添气氛。在平常剪制窗花、盘花、团花、蛋花、牙筷花、家禽走兽、鸟、鱼…..来装扮房屋。

潮州剪纸流行于明代,繁荣与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现

存有一件清雍正年间的作品《蝙

蝠》。另外其还有一个品种叫“錾

纸”。潮州剪纸在造型和形式上追

求规整有序,技艺精巧纹理顺畅,

线条柔韧,图案简明,造型以优

美著称,充分发挥出“剪”的特

点,内容常以祈福图案文字、佳花异卉、瑞兽祥禽、戏曲人物等为题材;柚花、桶盘花、猪头花、鸭花、香蕉花等,更是潮州民间剪纸最具特色的作品。已被国家收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与揭阳剪纸一样常用于婚宴和寿宴或一些重大的节日,在平时则用于装饰家居,寓意吉祥。还有取材于戏曲人物故事情节的作品,具有粗犷的风格,有时作品整体却呈现出一种清丽灵巧的风格,令人回味无穷。

潮阳剪纸已有几百年历史,它随着

时代的发展不断沉浮,曾几度兴

衰,然其传承却从未断裂。图纹经

几百年几千年的沉淀形成独特的

地方风格,构图以散点透视为基

础,且采用“阴剪”和“阳剪”相

结合,既刚强有力,又纤细婉转,表现出不同造型在形体上

的虚实和递转。其内容丰富,大致分为人物、动物、团花、饰品四大类。题材广泛,常用于各种民俗活动,可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在古代还用于辟邪、避灾或祭祀活动。潮阳剪纸既是个体行为,又是群体艺术。它是一种远古的文化内涵,是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种智慧和灵气的凝聚,展现了剪纸艺人的思想情操。

(4)潮州陶瓷,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便在陈桥村贝丘遗址中繁衍生息和冶陶。公元676-679年,潮州已有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并出现了釉下点褐彩瓷器。潮州陶瓷分美术陈设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和特种陶瓷等大类,美术陈设瓷又分人物瓷塑、通花瓷花、动物瓷和花瓶(盘)彩绘等。人物瓷雕,

用料精细,釉料洁白晶莹,造型秀美,

以别具风韵而饮誉瓷坛;通花瓷花,

更以雕镂精细的镂空技艺、配以捏制

的各式瓷花,以玲珑剔透之美而独步

瓷坛。通花瓶是在瓷坯体上雕通几何

图纹,或各种花卉、人物、动物等图

案,经高温烧成后,由人工彩绘装饰

花纹,再经烤花窑烧制而成。其装饰多以镂空几何纹样为底纹,底纹多为四方连续图案,便于雕刻,适于烧制,易于表现出精工细致的艺术效果。大体上有通花与釉上彩绘结合、通花与浮雕结合、通花与瓷花结合、综合性装饰等

类型。雕刻技法上有单层雕刻、双层雕刻、多层雕刻且可转动。是具有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瓷器艺术品,也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雕塑镂空与提花融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通花瓶”也已成了瓷艺界公认的专用术语;动物瓷中以变形动物瓷塑最负盛名,它以变形夸张的手法,强调动物之某一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使之神韵独具;而花瓶、瓷盘的彩绘,也推陈出新,异彩纷呈,不但有釉下的五彩、青花,釉上彩的古彩、新彩、堆雕金,兼有釉下釉上的斗彩,还不断吸收引入新的形式和技法。笔法上有工笔、有意笔,有兼工带写,也有现代派彩绘。潮州彩瓷中的釉上彩绘,颜料丰富,构图清新,工笔彩绘,工整细腻,色彩富丽,经历代艺人的努力,形成了有别于其它瓷区的彩绘风格,陶瓷界誉之为“潮彩”。目前,潮州已获“中国瓷都”称号!

(5)潮州木雕是广东潮州地区的

一项民间雕刻艺术(又叫潮州金

漆木雕),唐宋时期即已存在,

明清以来木雕艺术异常发达,潮

州木雕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流传

至今,默默耕耘在这片园地里的

世世代代的民间艺人,功不可

没,他们更以其呕心沥血之作为潮汕增光、为雕刻艺术史添誉。艺人们根据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装饰,把浮雕、通雕、

线刻或单独、或相同,或综合地灵活运用,产生了不同的形

式美。最具代表性的是穿透、镂空、多层次的“通雕”,它吸

收了圆雕、浮雕、阳刻及绘画的某些长处,能把曲折复杂的

故事情节集中在一个画面上,有条不紊地联系起来,既做到叙事明寮完整,又能使造型单纯概括,经得起玩味观赏。金漆木雕对人物和环境的处理,亦虚亦实,构图不受透视法的约束,常加以适当变形,讲求疏密匀称,穿插联结紧凑结实;因而对于建筑物,不但收到了装潢富丽之功,还保持了外壁的平面感,显得更加浑厚、坚牢、层层叠叠、剔透玲珑。就

其表现形式而言,有全贴金的金漆

木雕,五彩描金的彩雕,清一色髹

红(或黑)的漆雕和保持原木纹理

的素雕等,其中以金漆木雕最为出

名。潮州木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自成一个体系与东阳木雕(及黄杨

木雕、龙眼木雕)并誉,以多层镂通为特色,不少木雕以金箔贴饰,以黑漆或五彩烘托,前者称"黑色装金",后者称"五彩装金"。也有采用"本色素雕"的,为的是达到质朴无华的效果。潮州木雕在装饰与写实的结合、美观与实用的统一、精美雕镂与统一单纯的处理、一目了然与经久耐看的兼顾以及构图的经营、形象的刻划、刀法的运用、髹漆贴金等等,都有着独到而卓越的创造,是熔雕刻与绘画于一炉的艺术。是我国的一项宝贵的艺术遗产,对于建筑、工艺、雕刻、绘画的发展,都将提供出许多有有益的经验。

(6)花灯是潮州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工艺品。根据潮剧传统剧目《荔镜记》这一故事发生在明代中叶,故可知潮州花灯

至少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全盛时期是在清末以至抗日战争前。潮州花灯独具特色,散发着浓郁的乡土艺术的芬芳。最早的潮州花灯是以竹作架,用绢绸裱成空心人物,表面淡施粉彩,描绘衣饰,夜间灯火点于其中,透照出来,绰约动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历代民间艺人,以自己的劳动和智慧,不断推陈出新,使这朵艺苑奇花越发美丽可爱。他们以铁线扎成人物的躯壳,然后像真人般穿上精心绣制的绚丽多姿的衣裳,配上和谐的景物和辉煌的灯光如(大光灯),以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情节为题材和内容,组成层叠有致的成屏花灯屏,更显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成为一种雅俗共赏,老少咸爱的特种工艺品。此后又有艺人别出心裁,以盛装的真人杂处花灯人物间,以真乱假。

3潮汕工艺的发展

潮汕工艺经过几百年的锤炼,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一代又一代的潮艺艺术家辛勤耕耘在这片沃土上,为潮汕人民创造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曾有多件作品夺得16项国际大奖或国家最高级别奖,铸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但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淡出,作为既是商品又是美术品的民间工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日渐走向式微。不少工艺门类后继乏人,难以经营,处于“濒危”境地。如何在经济建设的同时,保存和发展传统民间艺术,是我们全社会应该重视、考虑的问题。为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振兴潮汕工艺,大批潮艺老艺术家强烈地呼吁成立“汕头潮汕工艺美术研

究院”,以对传统工艺进行传承、保护、创新、开发和研究。2004年6月19日,集结包括潮州木雕、石雕、泥塑、陶塑、剪纸、木偶、紫砂陶、瓶内画、竹编、抽纱、刺绣等20多个门类的精英人物的潮汕工艺研究院诞生了。但要使优秀的民间艺术得到保存和发展,还应该为民间艺术开拓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做好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转型、科学研究、人才培训等工作,扩大对民间文艺的推广、再生,够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同时将通过师资班、兴趣班等培训形式,将潮汕民间工艺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田,让潮汕工艺在下一代身上得以延续。潮汕历来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但由于其地域的边缘性,这种由中原文化迁徙而来的文化更多地以一种“边缘”的形式进行表现,它的积淀也是以“草根”的形式积淀在民间,大量的人才以业余的形式存在于民间。潮汕民间工艺美术要重新焕发生机,就必须充分借助民间的力量,凝聚民间的人才和资源。汕头市文联已意识到这点,正着力从两个方面挖掘民间文化的优势:一是以新的体制创建一批民间性的新的文化学术机构,如民间工艺美术研究院等等;二是创造一些新的活动载体如举办潮汕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博览会)等,为这些民间学术机构筑造展示成果的舞台,让“草根”浮出水面,蓬勃生机。

4总结

通过以上3点,对潮汕工艺的历史发展过程,种类,和现在发展趋势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对潮汕工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

解。

潮汕工艺有悠久的历史,汇聚了好几代工艺大师以潮汕人独到的艺术悟性和细腻精巧的手艺,创造了无数艺术珍品,其代表作品昂首进入世界各地。潮汕工艺以浑厚独特的审美韵味,神态动人的艺术造型表现出源远流长韵,赋于潮汕文化艺术一种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取向,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市场商业运作,传民间艺术发生了蜕变,潮汕工艺美术也日渐走向式微。可喜的是,无论是省、市一级的领导同志,还是长期耕耘在民间工艺美术园地的艺术家都为潮汕民间工艺的复兴殚思竭虑、出谋献策。可以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潮汕工艺美术这一民间奇葩必定重为大家所知,源远流长,绵绵不绝。

五,研究的收获与体会

通过这次研究活动,我们对潮汕工艺有了更深的认知,了解了潮汕工艺的发展及门类。作为潮汕本地人对潮汕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中也明白了工艺寄托的内涵。同时,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体验了研究调查和问题探索的乐趣。不但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而且丰富了课余活动,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为以后参加社会活动做了一次很好的锻炼。

传统手工艺传承人采访实录

9月26下午,我们走访了家住山东省菏泽市牡丹桥李村的中国传统手工艺面塑传人李双虎老师。李双虎,山东省面塑艺术学会面塑工艺师,菏泽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菏泽市牡丹区面塑协会理事。1966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马岭镇桥李村的面塑世家,外祖父李俊兴是建国前后国内外著名的面塑老艺人,李俊兴擅捏“文官风雅”,李俊福则擅塑“武将雄姿”,被誉为“文武二李”。他们曾多次随团出国访问献艺,受到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舅父李芳清乃中国面塑艺术家协会主席、面塑大师,多次荣获国家级民间工艺大奖,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其“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李双虎自幼跟随舅父学习面塑,深得大师真传,从艺20多年来,认真刻苦,不断创新,技艺不断提高,其风格独树一枝。 李老师为人很热情,我们去他家的时候亲自出门迎接,到家里坐下后热情的招待我们。李老师家里比较简陋,传统的农家小院,院子里还种着一些冬瓜,爬在院子的上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宽敞的房子,排列有序家具。走进家门,矮矮的房子,屋里甚至有点阴暗,几个座椅,一张方形桌子,算是用来招待客人的吧,同时又是他的工作台,上面还放着他制作作品的材料和未完成的作品,花花绿绿的,他笑着对我们说“有点乱,这是为文博会准备的”墙上挂着李老师去参加一些活动是的一些照片和参加博览会的一些参展证。 李老师把他的作品拿出来给我们看,其中“有岳母刺字”、“八仙过海”、“关公”还有巾帼女英雄“穆桂英”。各个人物都栩栩如生,颜色鲜明,十分逼真,创造的环境山水、树木齐全每个作品甚至可以

看到每个人物的每个头发、脸上的皱纹,足见李老师技艺的精湛。李老师在给我介绍他的作品的时候神采飞扬,总是时不时的露出那种自豪的微笑,看得出来他对自己的作品还是很骄傲的,并且把它们都当做自己的宝贝。

如何来实现非遗活化传统手工艺的产品传承以及创新

传统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类,体现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质,浓缩该地区历史和文化的变迁,表达群体与其所处环境的共 同作用。本质是一个民族或区域群体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体现。它以人为载体而存在,借助声音、形象和技艺的表现方式,并以口传心授作为传承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则是借助当今的数字技术,探索对这种「活」的文化的数字化构建,是一个文化流程的构建。传统手工艺品只是传统手工艺物化的结果,文化流程的最后输出,简单的以「产品」来论传统手工艺,忽视了传统手工艺的最根本内涵。运用数字交互技术等数字化的方式对技艺过程的设计模拟及最后手工艺的数字产品输出,是传统手工艺品在数字环境

下的传承与创新。 开物成务竹制中国尺从标志世袭朝代开启的夏朝,到彻底覆灭封建皇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千多年的历史,尽在这把竹尺上。横轴代表时间,纵轴是综合国力。观尺,即可知道各朝代的发展趋势。 以社会稳定、经济状态、科技实力、观念发展和疆域面积为考量标准,绘制出代表各朝代的综合国力曲线。 宋朝,由于其疆域被来自北方的辽国、西夏和金国等瓜分,且时有战乱和社会的不稳定,所以相对偏弱。

竹刻工艺,匠心雕琢,精准无误地刻出各个朝代的发展曲线和厘米刻 一面是朝代兴衰图,一面是尺寸刻度。 四千多年的历史,四十厘米的竹尺,一厘米即是百年。都说历史如云烟,白驹过隙,短暂不过如此。

依尺而画,横平竖直斜滑,留下的不止你的巧思,还有历史的足迹。 你不仅能用它绘图,还可以把它当做孩子的历史老师”。沿着抛物线的弯曲,了解中国各朝代的发展状况。 以上是开物成务给大家介绍如何来实现非遗活化传统手工艺的产品传承以及创新相关信息,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开物成务相关内容欢迎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咨询我们,或者点击官网咨询我们,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或者留下您的电话我们会有专业人员给您回电。 开物成务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传统工艺美术材料创新应用的东方美学品牌。我们把雕漆、刺绣、竹编、陶瓷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材料,通过科技、工艺、装备的创新,运用设计的力量,将其应用在普 通消费产品之上,从而实现非遗保护和传统消费产品升级,也让更多 的普通人能够享用充满中国气质”的身旁美物。 KWCW is the first Orie ntal Aesthetic brand in Chin afocus ing on inno vative app licati on of Chi na traditi onal arts and crafts materials, such as carved lacquer, embroidery, bamboo weav ing, ceramics etc. With the po wer of desig n,we inno vatively combi ne these tradiaiti onal materials with con sumer p roducts, through the up gradi ng of tech no logy, p rocess and equipmen t,so as to realize

关于潮剧的生存发展现状与在其源生地的传承与保护的调查报告(更新中)

关于潮剧生存发展现状及其源生地的传承保护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项目研究 (一)研究问题 研究潮剧的生存发展现状及其在源生地的传承与保护,探寻其发展出路。(二)研究背景 当今,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娱乐生活形式多样化,城市化发展稳定而高速。在这发展快速的二十一世纪,传统文化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打击,中国传统戏曲所受打击尤为突出。据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国戏曲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368种减少到21世纪初的267种,且种数仍在减少。中国戏剧种类在半个世纪里缩减了近百种,可见其面临着及其严峻的生存危机。潮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戏种之一,属于三大剧种之一,拥有400多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潮剧一直以来在潮汕、南部、以及港澳台、东南亚等潮人聚居地区都比较活跃,有着一定的生命力及影响力,但生存状况依然不太乐观。因此,调查潮剧的生存发展现状及传承保护情况,探究其发展道路,对推动潮剧这一传统文化的发展、弘扬与传承潮汕文化,乃至民族文化都有深远意义。 (三)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问卷、文献查阅及剧场参观等形式,调查潮剧在的发展、传承、保护状况及在其他地区认知情况,探究其发展现状出现的原因因素并针对其现状探寻潮剧的发展道路,同时,让潮汕地区的人们更加重视潮剧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让更多的非潮汕地区的人了解潮剧这一优秀文化。 二、调查样本及调查方法 (一)确定样本量原则 1、确定样本有效性

我们调查小组为保证样本的有效性,我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实地考察了、,以网络电子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全国各地的网友的意见。最初确定的计划总体样本量为250份。 2、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实际共完成300个样本,并且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研坚持“发言权来源于真实科学的调研”为原则。以线下问卷和实地走访座谈相结合为主要调研方法,并结合文献分析法和咨询专家展开调研活动,使本次调研真实科学,全面客观。 1、文献分析法 通过浏览大众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知网等里有关潮剧发展与继承状况的文献,及中国新闻网、戏剧网等深入学习潮剧的生存现状及在其生源地的传承与保护,对所搜集到解读“潮剧的生存发展现状及在其源生地的传承与保护”的文章进行整理总结,是本调研报告立足最新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之上。 2、问卷调查法 为了获取大量的调研数据,使调研的结果量化且真实,也为了方便调查结果的准确。本次调研分为线上问卷和线下走访。问卷调查法只要分为三个过程:前期准备,中期调查,后期分析。 前期准备:在确定好调研主题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通过学习与讨论,对潮汕传统戏曲“潮剧”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研究,将着眼点放在现代社会人群对于潮剧的认知情况上,所编排出了13道问卷调查题目。 中期调查:在潮汕市区各处走访调查,随机对过往路人进行问卷调查(为了方便统计及调查,走访以扫码在网上问卷进行回答来完成)其中接受问卷调查的人包括潮汕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调查结束后将问卷回收整理,为后期分析数据做准备。 后期分析: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复查审核,确保每份录入的数据都是真实有效的。线上问卷共收集307份,有效份数300份,数据有效率为97.7%;本次线上问卷调查共收获300份有效问卷。录入数据后,我们将会利用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并进行横向和纵向、多维度的分析,用所得数据初步总结本次调研结果。 3、访谈法 在走访潮剧院,潮剧演出地时,我们都会从一些简单的问题入手,再不断深度挖掘,除了预设的问题外,我们还根据采访者所回答的问题中衍生出更多的问题,以获取更详细全面,更真实的资料,不断深化我们对潮剧的认知,对潮剧的生存发展现状及在其源生地的传承与保护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访谈过程中,我们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谈话记录。同时为增加调研的活力,提高调研客观性,我们还通过拍摄访谈现场的图片来反映部分调研结果。 因为我们的问卷的填写者为青少年居多,为了调查的全面性及可靠性,我们采访重点偏向于中老年人群,分别对潮剧爱好者、唱剧人及普通市民进行了采访

非遗走进传统工艺定制的技艺传承

“非遗走进设计”的过程有两部分内容:第一,有实物产品呈现的非遗项目如何走进设计;第二,没有实际物品呈现的非遗项目如何和现代设计接轨。“非遗走进设计是整个非遗系统的一个转化,做好没 有实物产品的非遗文化的传播和转化,对非遗传承工作而言十分重要。 致力于让更多的人触摸中国文化之美、享受传统文化之美的开物成务材料创新(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物成务),一直以“非遗活化”为理念,凭借在中国非遗传统工艺的协同创新领域的斐然成绩受邀参加此次盛会。开物成务作为非遗活化的唯一产业代表,由开物成务创始人王素娟出席设计成果发布会并做主题演讲。这是第一次,中国传统非遗工艺与航空航天、海洋重工、智能出行、互联网平台等大国重

器的产业代表一起,向来自全球各国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领导等千余名代表,全面呈现以“工业设计”为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力量。 为了在这个即将成为世界设计产业风向标与全球原创设计的策 源中心的舞台向来自各国观众顺利而完整诠释、翻译开物成务在中国传统非遗工艺的理念和经验,拥有十一年外事交流经验的王素娟精心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开物成务虽作为初创团队,开物成务却以其创新的行业引领性,精准扶贫的社会公益性,频频作为“非遗活化”的代表,亮相米兰设计周等国内外頂級行业盛会。创始人王素娟在发布会上发表了精彩的分享演讲,也得益于精心准备的翻译工作,她的演讲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高度赞许。发布会后,许多国际友人都很激动地过来与她交流,表示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是世界难题,开物成务在做的“非遗活化”无疑为他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设计跨界设计与探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并赞赏开物成务所做的成绩与意义表示了赞许肯定。

手工艺传承的机遇与挑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85161708.html, 手工艺传承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来国强 来源:《牡丹》2018年第27期 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方式之一,在当代生活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国著名作家卢梭曾在《爱弥儿》中写道:“在人类所有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是手工劳动。”由此可见,手工劳动是伴随着人类发展一路走来的,而手工艺是手工劳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本文基于对手工艺传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认为手工艺应以传统文化为精髓,以现代化营销为手段,通过政府扶持、教育跟进、科技结合与品牌化打造,必能得到真正的传承与发扬。 人类学中的相关理论认为,社会的艺术形式不但包含其自身与文化,而且与艺术的组成部分共同作用,促进社会统一。针对手工艺艺术,在判断它的社会功能是否衰退时,不能仅仅以其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为依据;相反,当代社会,手工艺仍旧有着不可替换的深刻意义。现阶段,手工艺正在经历着历史上的首次重大转型,这一转型具体是指从轻工业转向具有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双重特征的过程。因此,人们在重视手工艺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应对目前面临的困难与机遇。 一、手工艺传承的机遇 随着手工艺社会属性的变化,手工艺人的社会角色今天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由最初的底层产业工人慢慢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弘扬者。今天,具备一定声望的手工艺人可以依靠自身的技艺获得各种荣誉,另外,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这部分手工艺人在大众视野中的曝光率也很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深,很多国家都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已经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上升到文化战略层次。在当下社会文化与舆论导向的牵引下,中国手工艺迎来了千年难遇的发展机遇。 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市场与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为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传统手工业对本土的原材料和市场有很大的依赖性,这也造成了其未来发展的局限性。但是这一局面今天已经被打破,中国手工艺人只需要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生产力水平,如何能够在广阔的世界市场生存下来。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手工艺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可以为解决这个矛盾做出一定贡献。 随着各类信息技术的发展,职能机器人在很多方面已经开始取代人类劳动,这样就会导致失业等社会问题。手工艺具有灵活性高、自发性强、零散加工和分散经营等特点,它有助于解决失业等社会问题。因此,从社会高度来看待手工艺发展,其未来必然会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浅谈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

浅谈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 摘要:传统手工艺在人类代代相传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手工文化,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工业文明、科技进步带来了传统手工艺的日趋式微,但是作为一种活态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是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 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手工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心手相连的艺术,体现了人类在生活中对自然发现与利用的聪明才智。每一种手工艺的产生与发展,乃至消亡都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在工业、电子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众多民间手工技艺的生存状态亟待保护与传承。 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首先是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在此过程中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其次是对传统手工技艺中包含的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是历经了无数劳动者的磨炼之后的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守住传统文化,才能守住民族之根,才能无愧于祖先和子孙。 1、传统手工艺与传承人 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掌握在手工制造者手中,他们是手工文化的创作者,然而辉煌的手工艺术历史并不曾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农耕社会的手工技艺五花八门,手艺人层出不穷,这是当时社会对手工艺品和手艺人的需求。从事手艺的人员因为技艺的娴熟和辛劳也能获得乡野四邻的重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这些对农民而言是值得羡慕的事情。千般技能在辛劳勤奋与智慧中代代相传,但靠手艺谋生活始终是手艺人从艺的最基本的想法。所以在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中,要关注手工艺人的生活状况,当手中技艺能够为艺人和家人带来生活的保障时,才可能有人从事手工技艺劳动。 传统手工技艺与社会的发展阶段相关联,在现代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技艺艰难固守自己的阵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手工文化情感的逐渐淡漠,手工制作的物品和它的制作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不能充分体现手工艺者的价值。传统手工技艺与传统手工艺品与飞速变化的社会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远。然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一度被遗弃的宝贵资源又被再次关注,这是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手工艺给现代人类更多的启示,对于陶冶民众的思想情操、丰富民众的艺术文化修养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面对日趋式微的众多民间艺术及其制作工艺,需要我们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2、传统手工艺传承人保护 2.1 传承人保护 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承依靠口传心授师徒相承,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最关键因素,传承人所掌握的技能中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需要传承人的积极参与。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由谁来“传”?又由谁来“承”?传人逐渐在老去,而现代日新月异的工业文明和日益膨胀的物质生活将“承”推向了一个尴尬、艰难的困境之中。假如说手工制作让手工制作者生活富裕,并且有着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那“承”艺将是一件相对容易实现的事情。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今天真正的手工艺人依然没有生活富裕,也没有获

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

潮汕文化简介与发展 关键词:岭南;潮汕文化;传统 摘要: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是岭南文化重要的一支,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研究潮汕文化的的现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色,对于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寻找潮汕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潮汕概况 潮汕大地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兴盛的文明之邦。长期以来,由于潮汕地区行政上属广东管辖,所以潮汕文化也一直隐蔽在省府文化——广府文化的背后,外界也常误以为,广东文化就是广府文化,对潮汕文化知之甚少。而事实上,潮汕文化是独立于广府文化之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并且自成一格的文化体系。 潮汕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自嘲为“省尾国脚”。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水。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生存环境却不易,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而且历来地少人多,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人均可耕地不到3分,有“耕田如绣花”之美称。这里商业气息浓厚,长久以来的商贸传统,催生了中国影响深远的三大商帮之一的潮州商帮。这里还是“十相留声”的岭海名邦,也是宋“前七贤”、明“后八俊”,近代千万潮汕英才生长的“海滨邹鲁”。 潮汕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不见雪。潮汕襟山带水,气候宜人,成为南迁汉人生息繁衍之地,长期以来形成城镇密集的现状。潮汕居民基本上均来自各各历史阶段的南迁汉人,比如比较早的并有记载的是《史记》中记载的秦时期一支由史氏族人带领的为秦始皇修筑水路直达揭阳岭的队伍,抵达揭阳岭后并没有返回,而是直接“驻扎”在当地并始设揭阳县。其外还有其他如汉,三国,唐宋,元明时期迁入的。 二、潮汕文化简介 (一) 潮汕方言 潮汕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语言很大区别。因此,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潮汕话的人很多,有关潮汕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对潮汕人来说,潮汕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潮汕话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中广泛使用,是知名度较高的一个古老方言,属于闽南语系,但与闽台的闽南话差异很大。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的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难度。在潮汕话和闽台片相交融的地区,兼具有二者的发音特色,特别是靠近潮汕地区的陆丰三甲(甲子、甲东、甲西)地区的闽台片的闽南语,福建的诏安等。潮汕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在古代,潮汕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为了逃避战乱,一路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迁徙到今天的潮汕地区。所以潮汕话是遗留下来的古汉语,同时也受到南越国少数民族的影响。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说潮汕话。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形成重要的少数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居住,一些从潮州地区而来,一些则从东南亚而至。 (二)潮汕饮食

我眼中的非遗――传统手工艺5.1

“我眼中的非遗”——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手工艺技能,是指人民群众为了满足物质精神需要和审美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进行人工造物所用技能的总称,包括器具制作、民居建筑、陶瓷、织染、金属工艺、造纸、印刷、酿造等传统手工技艺。 我国传统手工艺品繁多种类,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实用类手工艺、欣赏类手工艺、宗教祭祀类手工艺。按产品分类,可分为陶瓷手工艺、金属加工手工艺、纺织印染手工艺、挑花刺绣服饰缝制手工艺、金银首饰加工手工艺、皮革和毛皮加工手工艺、竹藤棕草编织手工艺、木器制作、雕刻及建筑装饰手工艺、制浆造纸手工艺、民族民间乐器制作手工艺、儿童玩具手工艺、烟花爆竹手工艺、工艺画制作手工艺及书画装裱手工艺等。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丰藏宝库。 传统手工艺品在内容和形式上保护着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主要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以实用为主,注重功能,同时力求美观,把功能和审美要求完善地结合起来。如陶器、木器、竹藤编织,都是群众的生活用品,同时又都作了艺术加工,达到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二是大多数手工艺品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铜锡资源、竹木藤草资源、棉麻毛资源、大理石资源进行艺术加工,使天然资源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三是以手工劳动为主,家庭副业为主,其技艺的传承以家庭世代相传为主,这就使各种手工艺及其产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因人因艺而异的独特风格。 四是每个民族都有代表本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也就是说,在一个民族的手工艺品中,不仅透析着这个民族的艺术天赋和审美力,还可以从中断定,在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正确名称称为潮州文化,是海内外潮人的根,在广东潮汕地区(以现在广东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中心)。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潮州人,是汉民族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的一个支系。我们把潮州人所创造的文化名为"潮州文化"。潮州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潮汕善堂堪称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潮州菜享誉全国,是国内最贵的一个菜系之一;潮剧是中国十大地方剧种,而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全集》,俗称《荔镜记》可谓是用潮州话编写岭南第一文学巨著。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犷豪迈的潮阳英歌舞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潮州厝,皇宫起”,独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别有一番古典雅致。 一字点题潮州文化,那就是一个“精”字。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州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晋唐时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时期,大量移民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是潮州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明清时期,最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州民系文化。潮汕地区从宋代起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人才辈出。 【概说】 一、潮汕文化的定义

潮汕文化是潮人民系的文化。中国有许多民系,其中如潮人民系、客家民系、广肇民系、闽南民系等。潮人民系颇为著名,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操潮汕方言。因此,潮汕文化是操潮汕方言的潮人民系的文化,是包括海内约1000万潮人和海外约1000万潮人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群体文化。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区、各种专题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潮汕文化源远流长 潮汕文化是古代潮州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今潮汕地方很早就有土著居住,包括越族中的僚、俚、畲等土著,这些土著都有文化,潮汕文化在形成过程之中,就吸收这些土著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如潮剧《苏六娘》中婉转悦耳的《斗畲歌》,就源于畲族民歌。潮汕地区现有的居民,其祖宗大多数是由中原地方先后移入的,为数众多的中原移民,也带来了中原文化。潮汕文化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取了中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成份,如儒家文化和中原的语言、文学、戏剧、音乐中的不少内容。随着潮汕民众由于各种原因,自唐宋至明清特别是汕头开埠以后,不断向海外各地移居,同时由于潮汕与海外各地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外交往的增加,海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等)也不断传入潮汕,潮汕文化也吸取了海外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如汕头市的骑楼建筑文化,就是吸收西方建筑艺术而建造的。由此看来,潮汕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特色,是吸取古代潮州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

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

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 【摘要】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文化的“活化石”。所有传统工艺产品的背后,都蕴涵着非物质的技术内容和文化艺术内容;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商品,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经济价值,至今仍维持着一个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群,作为工业生产的互补。可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和历史意义都有再认识的可能;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的传统工艺美术,其创新与发展遭遇到了发展经济、技术更新和文化变迁的诸多矛盾,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需要去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工艺美术;形态;神韵;理解与传承 一、回顾历史。 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四大发明,其实大多与中国传统工艺相关,或者说就是传统工艺文明的产物。久远的工艺美术历史留给今人的,既有无数令世人惊羡的产品,还有亟须传承的传统工艺文化及其精神。 首先,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类。 当代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长江流域的江西、浙江,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等地都已有烧陶器的活动。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釉里红成为

瓷器生产的经典作品。明清时期,各色彩瓷展示着制瓷业的杰出贡献,各种制瓷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斗彩、珐琅彩、粉彩、五彩等,形成一个惊羡天下的彩瓷时代。其次,青铜工艺。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至殷商、西周达到鼎盛,历经十五个世纪的辉煌。中国青铜工艺其冶铸技术之进步、生产和铸造规模之宏大、生产的品种和造型之多样、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文化意义之丰富,都可以说举世无双。第三,中国是最早发现漆树、种植漆树、使用天然漆髹涂器物、制造漆器的国家。目前发现最早的漆碗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漆碗,使用朱红色漆。三代时期,漆器是贵族用品,战国以后漆工艺进入了一个长达五百年的鼎盛时期,楚汉漆器是人类漆器史上难以比肩的经典之作。唐宋时代还创制出了各种雕漆,如剔红、剔彩、剔犀等。漆还作为造像的工艺,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工艺形式。最后,中国人对玉石充满了敬意,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以玉比德”,对玉质之美的喜好,更是可以溯及新石器时代。有学者曾认为中国文化实可称作玉石文化,我们从新石器时代各种玉琮玉璧的盛行、先秦时代“君子玉不去身”到明清各种玉制品,大到高达两米多的“玉山子”,小到各种玉佩饰,可以说玉见于中国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 传统装饰艺术虽历经千年的衍变,确未在变迁中暗然失色,反而愈加有东方民族的特色,历经时间长河的冲刷,更显出其独有的魅力。科技革命已经把人类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中,生活的多元化、意识的宽泛化,使艺术的传承薪火相传。上述简略的回顾,无非想说明,

关于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发展的提案

关于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发展的提案 理由: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民族文化和智慧的沉淀,是综合生产、生活、艺术审美的活态文化。同时,手工艺产品蕴含丰厚的文化价值、循环经济价值、环保价值、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地方特色。目前,韩城正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强我市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既是推进韩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发展韩城旅游业的重要举措,需要进一步重视。 办法和措施: 1.做好农村民间传统工艺的挖掘与保护工作 农村是民间传统工艺的富矿,政府应就农村民间传统工艺传承和发展工作进行专题的调查研究,建议地方党委和政府加大对农村民间传统工艺的发掘与保护力度,将更多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传统工艺纳入政府扶持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培养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人 一方面,鼓励韩城市的工艺大师面向社会广泛挑选优秀苗子,并做好民间传统工艺的宣传推介工作,使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得到名师的传道授业。另一方面,韩城的职业技术学校, 应结合我市民间传统工艺的特色, 开办与之相适应的技艺人才培养专业;社会各专业学术团体, 特殊专业技艺名人, 积极开展特殊专业技艺人才的培训, 传授民间传统工艺的制作技能。 3.加大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扶持力度 应加大政府采购与政府财政补贴的力度,并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其中包括:一是建立政府购买民间传统工艺品和规范购买项目招标的制度,为民间传统工艺产

品开拓一个重要的消费市场,并有利于韩城传统民间工艺的品牌塑造。二是设立扶持韩城民间传统工艺的专项资金。三是建设“民间传统工艺企业孵化基地”,打造政府扶持、发展、服务民间传统工艺行业的平台。 4.让传统手工艺走进社区和课堂 建议在基层社区广泛开办韩城市传统手工艺教学班,积极组建民间工艺兴趣团队,使民间传统工艺为更多人所了解、所学习、所喜爱、所接受。另外,可通过聘请课外辅导员、开设第二兴趣课堂等举措,使更多的民间工艺大师走进校园传授工艺、展示风采,使中小学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走近韩城民间传统工艺,学习和传承民间传统工艺。 5.增强民间传统工艺的创意 积极推动创意和民间传统工艺深度融合,使民间传统工艺显示更多的创意、展示更多的特色。可以通过举行民间传统工艺从业人员的技艺培训、举办民间传统工艺创意大赛、开展各类民间传统工艺交流、组织民间传统工艺者赴外地采风考察等举措,以达到创新发展, 开发具有时代特色产品的目的。

潮汕文化传承

○潮州歌册与潮汕文化传承初探 天爱晶儿(我的毕业论文)发表于2007-6-313:41:00 潮州歌册是以潮州方言写作的长篇叙事唱本,是流行于潮州方言区即今汕头、潮州等市所辖各县以及福建省南部漳州一带的一种民间说唱文学,可归属于弹词的一种。它是潮汕平原地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俗称“笑(唱)柯(歌)”。作为一种在广大妇女群众中流传歌唱的一种说唱文学,它属于女子文化、俚俗文化而难以载入历册,但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逐渐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和艺术性。歌册的传播与流传对文化传播起重大作用,被誉为是潮汕民间文学之花。 一、潮州歌册的历史渊源 潮州歌册内容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有历史故事、古代小说、词话、弹词、本地时事、民间传说等。主题思想以宣扬爱国主义、歌颂清官、反对封建礼教束缚为主流,但也宣扬因果报应。歌册既可以阅读,也可以朗诵、歌唱。叙事性歌册多以七字句为主,四句为一首。句式和字韵比较严谨,早期作品多数是全篇一韵,较长篇幅的才转韵。后来则较为自由,句式也开始丰富,有四字句、五字句和六字句,较为灵活。潮州歌册唱腔丰富多样,有轻快的轻六调唱腔;有委婉哀怨的活五调唱腔;有恳切激动的反线调唱腔;还有三、三、四句式唱法、插白唱法等。这种易学好唱的特点得到了广大群众尤其是妇女群众的欢迎。 歌册起源于何时,典籍和野史都没有记载。有学者根据各种资料推断,从现存的200多种册本看,潮州歌册“产生年代最晚也不会超过明代,但产生的作品还只有极少数,绝大多数作于清代,直到民国初年还有人在写作”[1]。关于歌册的渊源,有学者认为是由弹词、木鱼书、宝卷、畲歌、俗曲等唱本形式流入潮汕地区后发展的说唱曲艺[2],作品多是移植各种外地说唱文学,或改编自各通俗演义小说、杂剧话本、民间故事,或利用本地题材加工创作而成。歌册以其通俗生动的形式,在特定的社会中流传了几百年。 关于“歌册”的定名,历史学家以及文学家对此都做出各自的看法。这可能因为早期较短的歌文凭记忆朗唱,没有稿本,而较长一些的歌文只抄写在纸张上,凌散而未成册,当有了整齐而规格统一的印本之后,就称之为歌册了。也有学者直接称是“唱歌本子”,为避免与潮州歌谣和潮州唱曲混淆,“称为潮州歌册,一听了然[3]”。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的产生应该不晚于明代中叶潮剧的形成时间。因为地方戏曲的形成,一般都需要有地方的说唱曲艺为基础。”[4]这样,“歌册”的发展虽然没有正式记入史册,但是其传播却是得到人民群众尤其是民间艺术家的鼓励与帮助。其间,潮剧这一属于高雅艺术的戏曲,对歌册的完善与传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如何,歌册能够作为文化艺术之一并形成自己无可替代的特色,是当它在潮汕民间妇女间传唱开始的,此时它才正式确定了它的“社会地位”和“历史责任”,其文学样式也基本确定。一般认为晚清有了歌文册本至解放约100年间,是潮州歌册广泛流传的兴盛年代。歌册曾长期牢固占据潮汕农村文艺阵地,作为一种民俗活动独特形式。之所以能扎根并吸引广大群众尤其是妇女群众,一是因为歌册用方言口语表达,妇孺老少皆能听懂;二是富有故事性,地方色彩浓厚,又不需任何乐器伴奏,调子平直易于掌握朗唱,演唱歌册可说是一种文化娱乐习俗,而非表演,因此十分适合潮汕地区文化不高、以做手工度日的妇女作为自娱活动,形成当时潮汕地区很有特色的社区文化现象。 有比较固定的内容,有基本稳定的歌唱方式,加之有一定的传播方式,歌册便逐渐成为了潮汕地区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二、潮州歌册艺术特点与潮汕文化的契合 面向民间且主要在民间流传的文学样式,为求得大众的接受和喜爱,总是在题材来源、主题构成、故事模式、人物和情感类型等方面尽可能适应或迁就于大众的欣赏口味和接受水平,

《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传承》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伴随着中国乡村的急剧衰落和消失,由政府推动的新农村建设也在各地展开。同时,一些民间组织和企业也投身于乡村建设(简称乡建)中。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民间自发,其目标都在于振兴乡村,避免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的衰落。。 在多年的乡建实践中,尽管存在着各种理论上的争议和实践上的分歧,但各方达成的共识就是乡建是在保持乡村固有的自然风貌、经济形态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将之进一步优化,使其与现代生产生活有机结合,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对于保持乡村的经济形态、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乡村手工艺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为满足农民日常生活和生产需求而生产的。而村落本身就是传统手工艺人的产物,私人的民居和亭廊等公共空间就是泥瓦匠、木五、雕师、画工等手艺人协作建设而成的,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乡村手工艺品大多具有价廉物美简洁质朴的特点,加以一定的现代设计,更容易转化为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曰用品。而材料天然、加工过程对环境零污染或低污染的特点,更符合当今绿色无污染的消费趋势,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对于就近解决就业、解决乡村空心化具有更为重要的社会效应。但是由于乡村年轻劳动力的流失,乡村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正面临着比城市更为巨大的挑战。因此,在乡村建设中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实现传统手工艺与現代生活的结合,这需要设计力量、营销团队与艺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传统手工艺获得传承的外在市场动力,吸引年轻劳动力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生产。 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同时,新农村建设和乡建的组织者也需要制定系统的计划,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年轻人从事传统手工艺的生产、经营和设计。营建修缮传统手工艺的相关空间,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増加对传统手工艺相关文化内涵的展示,并成为村落人文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对村落的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挖掘记录,对尚且活态传承的各类民间表演形式、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加以保护传承,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为村落文化传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而为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的村落传统文化获得一个稳定且持续发展的空间,使整个乡村重新成为传统手工艺的最为重要的生产和展现空间。 (摘编自王燕《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传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手工艺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特征,而村落本身就是这样的智慧的结晶。 B.乡村手工艺品最初就是为满足农民日常生活生产需求而产生的,所以不会过时。 C.乡村手工艺都具有价廉物美简洁质朴的特点,而且材料天然,符合消费趋势。D.只要有设计力量、营销团队,传统乡村手工艺就可以获得传承的外在市场动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分析背景及主体,提出了乡村建设的目标,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从实用性、艺术性、环保性等方面论证了传统手工艺品具有巨大市场潜力。

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旅游文化学课程论文 题目: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 09级旅游管理3班 学号: 0918020308 姓名:段淑悦

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摘要: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传统手工艺独树一帜,他是包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历史,传统手工艺的兴衰不仅反映出一个民族文化的演绎过程,更反映出今天现代化的文化变迁中一个令人忧虑的事实;随着现代工业的冲击和观念的变化,我们的传统正在离去,延续几千年的文化和生活正在慢慢消失,民间传统手工艺日益式微,但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化中的宝藏,是千百年来民族文化极具特色的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发展和弘扬,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现状、意义和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字:传统手工艺;生存现状;意义;措施 一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现状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逐步高涨,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正在迅速消失,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走向现代化不能抛弃传统,要强调文化的多元化,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原因,传统工艺相当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文化部不管,科委不管,国家文化局和中国科学院管一点,但只是很少的一点,长期没有行政主管部门的归属,导致传统手工艺的生态环境较诸野生动物和中草药资源更为严峻,在市场经济迅猛反正的社会现实中,传统手工艺正面临一下两种情况: 1.1 历史淘汰,自然消失。 如:号称三大锦之一的宋锦,从南宋起就盛行于江南地区,他的纹样华丽、生动、质地坚韧、挺括,可用来装裱书画和制作高级服饰,深受民众喜爱。可如今传统手工制作的宋锦行业也不复存在,机具、纹样资料散失严重,民间虽然仿造的所谓的“宋锦”,却都是机织制品,其经密度和纹样已走样。 1.2 地方传统手工艺日渐衰微。 如广州刺绣,广州彩瓷、烛花玻璃等等,以前,他们曾经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但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变化的需求,逐渐被新颖,实用的现代物品所取代,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如果不另寻出路,也将面临失传的危险。 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丰富的商品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而且也使传统手工艺所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受到了极大地动摇,衰退之势不可逆转。 二中国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的意义 中国手工艺有万年以上的不间断历史,经过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段的发展演变,正面临着蜕变和再生的考验。蜕变并不意味着消亡,而是以新的方式再生。然而,蜕变过程毕竟是脱胎换骨的改造。这一事实是残酷的。但适者生存的原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文化产业。我们都清楚地看到,20世纪的一百年间、传统手工艺从鼎盛期日渐下滑,到世纪末,已衰退到历史的低点。而同样在这一百年间,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沿革、发展规律、文化内涵的整理和研究却日渐兴隆,到世纪末已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这一反差耐人寻味,但并不奇怪,它们都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发生的。前者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紧密相联,是已发生的客观事实,不是理论问题。后者是在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基础

潮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潮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课题组成员:黄少芸,吴心怡,谢琪,张蔓,林敏雯,谢丽洁,纪桂珠 组长:黄乔 指导老师: 时间:2012-10-4

论潮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翠英中学2012级高一(6)班一、课题提出,目的 提出:潮汕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工艺精美,绚丽多彩,驰名外中,誉满全球,潮汕工艺有巧夺天工的潮汕抽纱,多姿多彩的潮汕花灯,潮汕剪纸,潮汕银饰,枫溪陶瓷,潮汕嵌瓷,潮汕石雕等等。这些工艺被称为潮汕的三大精华。 目的:早在远古时期就开始出现工艺的生产,随着时间的发展潮汕工艺得以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变革许多工艺由于制作复杂工序繁杂而逐渐退出社会甚至不为现代许多年轻人所了解。为了使我们年轻的一代能进一步了解学习关注潮汕工艺使潮汕工艺,让潮汕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我们组织展开了“潮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方法与途径 1研究方法: (1)研讨法 (2)采访法 2研究途径: (1)上网查找资料法 (2)集体讨论法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我们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组员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讨论,确立了“潮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这一研究课题,并确立了研究方案根据方案我们制定了有序的活动时间。接着我们分成3组分工进行,第一组:黄少芸,谢琪,吴心怡进行查找质料;第二组:谢桂珠,谢丽洁,张蔓;第三组:林敏雯,黄乔进行资料整理并写成论文。 2资料的搜集,整理 由第一组的同学通过网上搜索或到市图书馆查找资料。之后交由第三组的同学进行整理形成论文。最后交由第二组的同学进行编辑美工并打印下来。 四、课题的研究成果 1历史发展过程: 早在新石器时代,潮汕就已经有了石器和陶器的生产工艺已经具有显著的工艺特点。到了东周时期,潮汕的陶瓷造型和施釉工艺,玉器、木器、青铜器工艺,已具有广东先进水平。东晋时期,青瓷、铜铁冶铸工艺,特别是金银饰品工艺,已形成较强的地方特色。唐宋时期,随着中原古文化的南移和渗化,潮汕的工艺美术得到了发展,如宋代的笔架山(今属湘桥区)出土了大量美术瓷,有栩栩如生的西洋狗、各种人像、菩萨以及座上有英宗、神宗年号和施主、工匠姓名一

潮汕歌谣的发展与传承研究性学习方案

我所担任的是初二历史学科的教学,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讲究时髦,新颖,潮流,哈日哈韩。很多人都在追星,听的歌曲都是流行摇滚的歌曲,例如:《小情歌》、《第一夫人》等,而对于本土歌曲(潮剧)还有潮汕歌谣等,学生们都不喜欢,也没有怎么听过。然而这些本土歌曲和歌谣,恰恰反映的是我们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潮剧和歌谣都已经不为现在的儿童所熟悉,这些非物质文化正在我们身边慢慢的消失。因此,我正思考着一个问题(以“潮汕歌谣”为例):我们应该怎样让大众来接受潮汕歌谣、传承潮汕歌谣呢?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一些传统的文化艺术(音乐和戏曲)知识的传播,大部分的学生对从古代到现代的传统文化艺术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本土的传统文化艺术(潮汕歌谣)学生的了解甚少,本次活动就是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研究探讨,除了对本土的歌谣有一定的了解以外,还希望加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重视与了解,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加强他们的爱国以及热爱乡土文化的观念。 3、课题介绍 这次研究性学习是想通过学生对在公园或者附近乡里的老一辈和在校学生的采访,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潮汕歌谣的了解,还有利用网络,一些书籍和报纸刊物的资料,来了解潮汕歌谣的历史、歌谣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有歌谣对我们潮汕地区发展的重要性。组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学习潮汕歌谣的发展,研究如何传承潮汕歌谣。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①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民间艺术的?潮汕歌谣又是何时出现的? ②你能收集到哪些潮汕歌谣? ③潮汕歌谣的内容是否有表达人们的某种思想? ④现在的年轻人对潮汕歌谣有什么看法? ⑤对潮汕歌谣的传承有什么方式吗? 3. 通过上网查找、书籍、报纸刊物、问卷调查、采访、组织主题班会、开展沙龙来达成这以目标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将以根据学生的活动体会总结写一份调查报告;摄影、采访笔记的展示,将学生收集到的歌谣汇成册,然后在班里举行一次有关该主题的主题班会、在公园或乡里开展“潮汕歌谣”沙龙等方式展现出来。 六、资源准备 电脑、报纸刊物、书籍、调查问卷、照相机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 段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本次研究 性学习的主题《潮汕歌 谣的发展和传承》的目 的,认识研究性学习的 步骤、方法和要求。让 学生先准备本次活动 需要的一些东西,例如 电脑,有关潮汕文化艺 展示有关潮汕歌谣的 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让学生了解认识 研究性学习的步骤、方 法和要求。为学生提供 一些书籍,例如《潮 剧·潮乐》、《潮汕文化 精神》等,指导学生去 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