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前30年奉行以内需为主搞生产、以进口替代为主搞外贸的经济发展模式。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把对外开放纳入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开始转向出口导向型模式。对一个大国经济而言,这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目标、模式、战略的重大转变。对这样一个转变的可行性及其利弊得失,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一、出口导向模式只适合小国经济

1.三种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

当代能完成或推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可分为三种。一是美、苏、中、印这种大国,生产以内需为主,资金以本国积累为主,对外贸易以进口替代为主,产业、科技从基础到应用开发,体系完整门类齐全,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追求均衡,自然资源主要种类齐全,农矿产品自给率高。这是自主的全面发展模式。

二是以日本和四小龙为代表的东南亚海岛小国和地区。以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市场需求为中心,经济发展以少数出口部门为主导,循农矿业、轻纺等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升级至劳动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业,资金以本国积累为主,城市、产业沿海岸带布局。

这是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

三是以南美、海湾为代表的资源特富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和借外债为主要建设资金,以外资为主进行现代化资源开发,以出口产业为主力产业,其他产业在资源开发、出口产业带动下发展,经济布局以资源开发和出口地为主。这是高度依附的外倾型发展模式。

2.出口导向是适合小国国情的可选模式

东亚诸海岛小国和地区,自然资源贫乏,不得不以进口为主,内需市场狭小,多数工业项目难以达到规模经济下限,只能以增加出口来弥补先天缺陷。所以,“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并非本愿,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另外,东亚各海岛小国和地区,在经济启动初期,因资金短缺。各产业无法一起上,只能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在农业和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加工业为主的少数出口部门上,以此来带动经济增长。显然,这是海岛小国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的发展模式。

这种出口导向模式的好处是:要以扩大出口来带动经济发展,必须以欧美高消费的市场标准来组织产销,必须拼命提高质量水平,这就在吸收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工艺方面形成了压力和动力,而国际竞争压力,也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现代化进程。另外,两头在外,一个时期只上少数重点部门,产业、技术升级也比较快,有利于缓解资金短缺的矛盾。

3.出口导向型必然是依附经济

出口导向经济模式的最大缺点,是受国际环境影响太大。对欧美市场需求的依赖性极大,只要国际市场发生小变化,就会造成本国经济大波动。人们常说的:美国一月伤风,日本四月就感冒,而四小龙就要发高烧。

在国际经济中,关税、配额、信贷、投资、汇率等国际经贸条件实际上是由发达国家控制的,而出口导向小国的经济部门不健全,少数出口部门畸型发展,它们对发达国家只能唯命是从。一旦它们的发展触及发达大国利益,就不可避免的要遭受制裁。80年代后期南朝鲜出口太锐,产业升级过快,结果被美国取消优惠,提前“毕业”,造成经济停滞;同期我国台湾对美贸易顺差过大,货币被迫大幅度升值,经济陷入萧条。日本尽管羽翼丰满,在历次对美谈判中,也是屡谈屡让。

二、出口导向模式成功的必要外部条件

1.冷战中的政治军事同盟是单向优惠的基本前提

东亚出口导向型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原殖民地半殖民国家纷纷独立,世界上出现了东西方两大集团对抗的格局。东亚国家和地区以“不沉的航空母舰”

加入西方联盟。由于当时“东风压倒西风”的形势,美国决心把这些“前线”国家和地区建成发展中国家的模范样板,尽最大能力给予扶持。在初期,美国从对日本由压制改扶持,对南韩、台湾预算军费给予长期补助及无偿赠贷的军经援,同时派遣大批专家帮助它们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战后经济的恢复和稳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为它们以后经济起飞奠定了现代化体制的基础。

这种政治军事同盟关系还带来很多好处。一是间接融资获得了优惠保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义务都不承担,所有优惠都能拿到。世界银行和西方政府的长期低息贷款是日、韩、台建立基础设施的重要来源。而政府担保的商业性融资,是出口经济初期周转金的重要部分。

二是有利的政府订货等优惠。朝鲜战争时期美国的对日军需订货,是日本经济起飞的起点,日本从中初步适应了美国的来料来样加工方式和技术标准。以后的越南战争军需订货,使日本初建的重化工出口又大获其利。

三是在贸易、市场条件方面的优惠。向这些国家和地区单方面开放美国市场,甚至牺牲本国部分利益扶助日、韩、台对美出口。1987年之前,所谓自由贸易,只有日、韩、台自由对美出口罢了。所以说,正是在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中产生的这种超越经济利益的同盟关系,才是这种风险极大的单打一出口经济成功的基本保障。

2.经济贸易同集团是产业、技术升级的必要条件

为了获得对其产业、技术升级极为重要的直接投资,也为了确保专业化协作利益和市场份额,出口导向国家和地区还必须与所依附的发达大国在经济上同集团。二战后,美国建立了以货币、金融、贸易多边协定为支柱的西方经济贸易集团,并将依附西方的发展中国家以特惠协定纳入。在集团内,各国皆以美国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中心,以获取硬通货美元为目的,以本国优势产业与他国竞争。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西欧以机电业配套,中东、南非、拉美以资源业入伙,东亚则充当劳动密集型商品供给者的专业化协作关系。在这个集团中,东亚先是成为美国简单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行业转移的地区,之后向轻工、杂品、家电制造行业升级,现正上升为劳动技术密集型的机械、电子产品配套商的角色。如今冷战结束,进入这种配套关系的国家更多,依附关系更深化了。

西方发达国家作为经济集团的领导者,在对集团内发达国家普惠和发展中国家特惠的同时,对集团外实行程度不同的政策歧视和行政限制。对集团内的直接投资是为了本集团的产业结构转移、升级和加强分工协作,而对集团外国家的直接投资,则是为了挤占市场份额、绕开贸易壁垒。所以,在技术转移上,集团内的直接投资,必然带来大量的产业升级技术,且主要集中在工业设备上。而对集团外投资则尽量少转移技术,即使转移也多为大众消费品生产技术。

集团内外在直接投资引起的内销与出口的比例,也就是内外市场份额的分配上差别也很大。集团内直接投资侧重于结构调整,投资项目主要是资本输出国中失去竞争力或遇到出口障碍的产业,因此,资本输出国往往进行高比例的返销,以平衡本国市场需求。所以,集团内的直接投资对引进方的国际收支改善也很显著。而对集团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外部市场,必然尽量压低返销比重,扩大内销比重。即使不得已返销或出口第三国,也决不会让集团外的“蛇口三洋”去挤占集团内的“印尼三洋”已占有的市场份额。

3.社会经济同体制是既依附又竞争的自由贸易的一般条件

出口导向型的国家和地区,其经济体制必须和主要出口市场、也就是要依附的发达国家的体制相同,否则,体制不同产生的摩擦和低效,会使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无法运行。所以东亚各国和地区从50年代起,在美国的压力和援助下,先后进行了剧烈的体制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