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第七章

合集下载

金融学概论教案讲义笔记 第七章

金融学概论教案讲义笔记 第七章

Chapter 7货币政策§7.1 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含义1、货币政策目标是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

2、货币政策目标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先后出现的,它们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1)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国际金本位制时期,西方各国普遍信奉“自由放任”原则,认为资本主义是一架可以自行调节的机器,能够自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矛盾,维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及物价稳定是当时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稳定货币的对内价值(货币购买力)和对外价值(汇率)。

(2)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西方各国经济一片萧条,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伴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盛行,美国、英国宣称,谋求充分就业是其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试图用增加货币供给、扩大就业的方法来繁荣经济。

(3)自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鉴于前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复兴,欧美国家又提出了发展经济的迫切性,以保持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把发展经济、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当时的主要目标。

(4)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国际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

60年代以后,美国等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国际收支状况也日益恶化,特别是美国经济实力削弱,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受到严重威胁,使维持固定汇率发生困难,也影响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伴随着70年代初发生的两次美元危机和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解体,不少国家又先后将国际收支平衡列为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它基本上与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

因此,最终目标也称货币政策的战略目标。

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

(1)稳定物价○1稳定物价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所谓稳定物价,是指在某一时期,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大体稳定,即在某一时期,平均的价格是相对不变的。

第七章 无套利均衡定价 《金融经济学》PPT课件

第七章  无套利均衡定价  《金融经济学》PPT课件

卖出 B 股票
净现金流: +600 万元
0
>-600 万元
与表7.1相似,在表7.2中,我们也简单地假定该 投资者一次性地整体买卖两个公司的资产。其实在 现实市场中,投资者通常仅需买卖两个公司的部分 资产即可促使套机机会消失。这就意味着,在表7.2 中,当投资者需要了结卖空交易的时候,由于已无 套利机会,两个公司资产的定价已经合理,所以其 净现金流量一定是零。
1.套利行为是一种无风险的投资盈利行为。
2.用一组证券来复制另外一种(或组)证 券,从而获得两组等价的资产,这是套利策 略创造无风险投资环境的基本做法。
这里所谓的复制,通常就是用一组资产 来复制另外一种(或组)资产未来各期的现 金流量序列。正是由于这两组资产未来各期 的现金流量序列完全相同,我们才称这两组 资产是相同的资产。
不难验证,若假定A公司资产以及B公司的债券 保持价格稳定,则只有当B企业的股票价值上涨到 100元/股的时候,套利的可能性才会最终消失。
所以,我们就说,若以A公司的资产价值以及B 公司的债券价值为基准,则B公司股票的无套利均衡 价格应为100元/股。
归纳上述逻辑,无套利均衡定价方法的 主要特点如下:
进而有:
因此,将B公司每年可以获得的净现金流 量1000万元以10%的利率折现求和,即是B公 司资产的总价值。亦即令B公司的资产价为 , 则有:
VB
1000 1 10%
1000 (1 10%)2
进而有:
VB
1000 10%
10,
000
(万元)
又已知B公司的负债价值为4000万元,所 以B公司所有股票的总价值就是剩下的6000万 元。
为简便起见,假定B公司的债务期限无穷长,且 其债务的市场价值恰好等于面额。这就意味着B公司 每年的付息额为4000万元 8%=320万/年。

金融经济学第七章 套利定价理论

金融经济学第七章 套利定价理论
ri-rf =αi+βi(rm-rf )+εi , 或者Ri =αi+βiRm+εi (实际上这是证券i对市场组合收益的回归方程,其回归直线 就是证券i的特征线)
任何证券i的风险补偿和有风险市场组合的 风险补偿之间协方差就应该是
iM
i
M
2 M
i
2 M
从而
i
iM
/
2 M
于是我们得到 E(~ri ) rf i i (E(~rM ) rf )
资本资产定价模是一个资产定价的均衡模型,而因 子模型却不是。例如,比较分别由资本资产定价模 型和因素模型得到的证券的预期收益率:
E(Ri ) i i E(F )
E(Ri ) rf (E(rM ) rf )i
前者不是一个均衡模型,而后者是均衡模型
第三节 多因素模型
一、多因素模型的经验基础
2 2 i2 F2
2i1i
2Cov(
F1
,
F2
)
2 i
协方差 根据双因素模型,同样可以计算出任意两种证券i 和j的协方差为:
ij
i1
j1
2 F1
i
2
j
2
2 F
2
(i1 j1
i2 j2)C ov(F1, F2)
下表反映了公司i的股票收益率 ri 和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增长率(简记为因子G)和通货膨胀率
一般地,单因子模型认为有一个因素F对证券收益产生广泛影响, 这种影响力通过对每种证券i在任意时期t的建立如下方程来反映:
Rit i i Ft it
的R值it 是,证i 是券证i在券t时i对期宏的观收因益素率的,敏Ft是感宏度观,因i是t素一在个t期
均值为零的随机变量,

07-金融经济学第七讲

07-金融经济学第七讲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Theory of Color, 1810)
没有方法的内容终结于感性的迷茫 没有内容的方法无非是诡辩的荒唐
没有形式的素材是事实僵死的躯壳 没有素材的形式是蜘蛛空结的破网
-颜色论 (1810)
5
第5页, 共59页。
帕累托 (Vilfreto Pareto, 1848-1923)
(Gerard Debreu, "Economic Theory in a Mathematical Mo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4)
14
第14页, 共59页。
"Being denied a sufficiently secure experimental base, economic theory has to adhere to the rules of logical discourse and must renounce the facility of internal inconsistency.A deductive structure that tolerates a contradiction does so under the penalty of being useless since any statement can be derived flawlessly and immediately from that contradiction.In its mathematical form, economic theory is open to an efficient scrutiny for logical errors." (Gerard Debreu, "The Mathematization of Economic Theor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1)

中级经济师-金融(第七章)

中级经济师-金融(第七章)

第七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不是掌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均衡等宏观货币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并能够分析、解释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关货币供求问题和现象。

从历年考题来看,本章考题以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为主。

第一节货币需求考试内容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的涵义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对执行流通手腕和价值贮藏手腕的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和区域内(如一个国家),社会各个部门(企事业单位、政府和个人)对货币持有的需求总和。

“购买力总量说”“流通总量说”。

前者是一个存量概念,后者是一个流量概念。

需要指出的是,咱们考察货币需求量,通常都是从存量角度计量的。

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理论模型)货币需求理论主要分析经济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社会各个部门的货币需求量,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对社会各个部门的货币需求产生影响的。

(一)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先以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可表达为:这一规律可用符号表示为:式中,P是商品价钱,T是商品交易量,V是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M d是货币需求量。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几个因素。

马克思揭示的货币必要量规律,是以他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该理论的前提条件是:(1)黄金是货币商品。

(2)商品价格总额是既定的。

(3)这里考察的只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二)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欧文·费雪(Fisher)于1911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是交易型货币数量学说的代表作。

在该书中,费雪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即:MV=pY上式还可以表示为:这一方程式表明,物价水平的变更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更和货币的流通速度变更成正比,而与商品交易量的变更呈反比。

费雪以为,交易方程式中的V和Y两个变量在长期中都不受M变动的影响。

V是制度因素影响的,它取决于人们的支付习惯、信用发达程度、运输条件等社会因素,而Y则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和生产技术等非货币因素。

金融学第7章图文模板

金融学第7章图文模板

第七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
况及其质量。可见,金融市场反映了微观经济运行状况。其 次,金融市场也反映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国家的经济政策, 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银根的松紧、通胀的程度以及货 币供应量的变化,均会反映在金融市场之中。最后,由于金融 机构有着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收集、传播网络,国内金融市场同 国际金融市场连接为一体,通过它可以及时了解世界经济发展 的动向。
第七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
的管理费之外,还体现国家或行业的监管职能。交易主体之间 的双向竞争,推动着资金在交易主体间的流动,也促进着各主 体运行效益的提高,他们的活动引导着资金的流向、流速和流 量。
2.各交易主体的作用 (1)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
(2) 企业单位是金融市场基础。 (3) 家庭和个人是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应者,以储蓄存款的 方式参与金融市场的活动。 (4) 政府部门作为金融市场上资金的需求者,通过在国内外 市场上发行国家债券,筹集资金以弥补赤字或者扩大建设规模; 作为资金的供给者,它以自己所拥有的财政性存款和外汇储备 汇集到金融市场上,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资金来源。
第七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
纽约金融市场 纽约是世界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后,纽约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美国 凭借其在战争时期膨胀起来的强大经济和金融实力,建立了以 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使美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储 备货币和国际清算货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 汇储备中大部分是美元资产,存放在美国,由纽约联邦储备银 行代为保管。一些外国官方机构持有的部分黄金也存放在纽约 联邦储备银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作为贯彻执行美国货币政策 及外汇政策的主要机构,在金融市场的活动直接影响到市场利 率和汇率的变化,对国际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金融经济学之七》

《金融经济学之七》

I
Ci i
i1
i1
该条件称之为市场出清条件。它表明所有消费者都消
费完其资源禀赋,但这是一个数量上的要求。反映在总价
值上,即消费和资源各自乘上价格,可以得到市场出清的
另一种表述式。
对于非饱和的经济主体来说,不存在总消费比总资源 禀赋少的情况,而由于是静态、单期模型,不存在金融市 场,也不可能出向消费超过总资源禀赋的情况。
3.帕雷托最优 如果没有任何其他可行配置 C(C1, ,Ci, ,CI)满足:
Ui(Ci)Ui(Ci)
则称该可行配置C (C1, , C i , C I ) 是帕雷托最优的。
上述分析表明,一个均衡配置必然是帕雷托最优的;而在 一定条件下,一个最优的配置也是均衡配置。
三、离散时间单期模型
(一)考虑不确定性的单期模型框架
即特定的会影响个体行为的所有外部环境因素。自然状 态的特征是:自然状态集合是完全的、相互排斥的(即 有且只有一种状态发生)。 (3)交换商品(exchange good)。用于交换、消 费的物品或服务。是交易的最终目的。理论上,任何
一种交换商品都可以为其他商品标价,称之为计价商品 (numeraire good)。从这一意义上看,作为一般购 买力代表的货币也可称为一种交换商品。
1.时间。个体生存在两个时间点和一个时间段内。个体 在初始时刻0和结束时刻1消费。0时刻是唯一的跨期 交易日。
2.不确定性。以自然状态随时间变化过程来描述。且假定 自然状态是有限的。在时刻1,有限样本空间中的一个 自然状态会被揭示出来。
3.交换商品。在每一个时间-状态结点上,个人在消费一 定量的商品。即便是在物理性质上完全相同的两件商品, 在不同状态和时间下,也会被看作是不同的两种商品。

金融经济学精品课件 (7)

金融经济学精品课件 (7)

ABCE(aRA bRB CRC ) 0.334.6%+0.338.60%+0.3416%
=9.765%
Var(aRA bRB CRC ) 0.332 0.05622+0.332 0.06332+0.342 0.0752 +20.330.330.13210.05620.633 +20.330.340.150.05620.750 +20.330.340.200.06330.750

2abCOVAB

a2
2 A

b2
2 B

2abAB
A B
0.52 0.05622 0.52 0.06332 20.50.50.13210.05620.0633
0.002027
标准差为:
p Var(aRA bRB) 0.0456 4.56%
到各个不同的优化解x。定理3告诉我们,x是均值 -方差前沿组合,它受制于两个约束条件,第一个 条件包含了N-2个线性约束,第二个条件包含了1 个线性约束。所以x受制于N-1个线性约束,x落在 一条直线上。于是我们有以下推论:
• 推论1:所有的均值-方差前沿组合是一条直线。
• 所有的均值-方差前沿组合组成的集合被称为均值 -方差前沿边界。
• 设两项风险资产的组合,资产A的期望收益率
为 E(RA) 4.60% ,标准差 A 5.62% ; 资产B的期望收 益率为 E(RB) 8.50% ,标准差为 B 6.33% 。将上述 两项资产按照50%A与50%B的比例组合后得到资产
组合AB的期望收益率和方差分别为:
E(aRA bRB ) aE(RA) bE(RB ) 0.54.60% 0.58.50% 6.55%

金融经济学7

金融经济学7

该双曲线的参数为: 中心 (0,
);
顶点 ( 1 / c ,a / c ) ; 渐近线:rp a / c p d / c (见下图)
30
r
a/c
பைடு நூலகம்
31
说明:1.所有可能的组合落在双曲线内部(图中阴影部分); 2.顶点组合是所有可能组合中方差最小的,称为最小方差 组合(minimum variance portfolio, 记为MVP); 3.位于前沿的上半部分的组合在均值-方差意义上占优于 前沿的下半部分,这些组合(包括MVP)被称为均值-方 差有效组合(mean-variance efficient portfolios, 记作MVE);
当 zp=(σ22-ρσ1σ2)/(σ12+σ22-2ρσ1σ2) 时, σ2'=0; 且σ2 (zp) = σ12σ22(1-ρ2)/(σ12+σ22-2ρσ1σ2) >0:
无法构造出无风险组合;
• 当 z< zp时,随着z的减小,期望收益率增加,但
方差也在增加.
18
rz
r2 r1
ρ=0 ρ∊(0, σ1/σ2) ρ=σ1/σ2 ρ>σ1/σ2
rz zr1 ( 1 z )r2
z 2 z 2 12 ( 1 z )2 2 2 2z( 1 z ) 1 2
12

若两种资产完全正相关,即ρ=1 z 2 ( z 1 ( 1 z ) 2 )2
2 1 rz ( r r ) r 或者 r 1 2 2 z 1 ) r 1 1 2 ( r2 r 1 2
且对任意z∊(0,1),
z 2 ( z 1 ( 1 z ) 2 )2 :分散化降低风险;

金融学简明教程-金融学简明教程第七章

金融学简明教程-金融学简明教程第七章

第一节 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一、风险的定义及其种类
风险(risk):经济因素发生不确定性变化给人们带来 损失的可能性。
金融风险:金融交易过程中的风险。
金融风险分类:信用风险、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 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购买力风险、经营风险、国家 风险、清偿力风险、业绩风险等
信用风险
价 格 风险
(7-2)
Var(R)=0.1*(50%-10%)2+0.2*(30%-10%)2+0.4*(10%10%)2+ 0.2*(-10% -10%)2 +0.1*(-30% -10%)2 =480%
标准差为方差的平方根,即:
n
Var(R) Pi Ri E(R)2 i 1
(7-3)
低等,投机型 低等,投机型 低等,投机型 高度投机型 高度投机型 高度投机型
风险极大,处境困难 风险极大,处境困难 风险极大,处境困难 会发生违约,极度投机型 比上述级别更具投机性 C1=收入债券—不支付利息 违约 违约 违约
表7-2显示了穆迪公司评级债券的违约统计结果。从中 可见,A级债券违约率甚低,而B级债券的违约率就大 幅上升。它们的信用评级更多的应用于债务的发行而 非债务人。因为同一债务人发行的不同债务因为具有 不同的担保等条件而具有不同的信用等级。相反,债 务发行人的信用评级特征只有其违约的概率。
风险评估通常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才采取专门 的方法进行。
3、风险管理方法选择
降低风险主要有四种基本方法:风险回避、预防并控 制损失、风险留存和风险转移。它们各有利弊和限制 条件。具体使用时必须有针对性的加以选择。
4、实施
对于已识别和评估后的风险,在确定其防范措 施后,就应该及时地付诸实施。其基本原则是 使实施成本最小化。

金融保险-第七章 连续时间金融初步:期权定价 精品

金融保险-第七章 连续时间金融初步:期权定价 精品

第七章连续时间金融初步:期权定价连续时间金融理论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理论的创新和推进,连续时间金融在整个金融学科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特别是在理论运用于实践方面,连续时间金融理论的运用丝毫不比离散时间金融理论逊色。

例如,从金融产品的角度来看,衍生品交易的规模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而衍生品的交易与发展正是建立在对衍生品合理定价的基础上,而衍生品的定价(比如期权)正是建立在连续时间金融理论之上。

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将介绍期权的概念和定价问题;第二节将介绍股票期权;第三节中,将详细讲解期权定价的二项式模型和Black-Scholes模型。

§1 期权概论一、期权发展的背景期权交易早已有之。

1973年以前,在美国就存在着场外期权交易。

由于这种交易是直接交易,交易费用很高,而且没有相应的期权二级市场,所以期权交易很不活跃。

1973年4月26日,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 Exchange,CBOE)正式挂牌,开始了美国全国性的股票买入期权标准化合约的交易。

这一交易一经推出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投资者对期权的兴趣及期权交易量迅速增长,并将原来的股票期权柜台交易淘汰出局。

期权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刺激了期权交易的发展,除此而外,70年代和80年代金融市场,商品市场的剧烈波动使得一些投资者纷纷采用期权战略进行保值,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而另一些投机者则利用期权作为投机工具,希望通过短线操作赚钱,所有这些因素,都促使期权交易迅速发展。

二、期权的基本概念1.期权的定义期权分为买入期权(Call option)和卖出期权(Put option)。

买入期权又称敲入期权、看涨期权,它是给予期权的持有者在给定时间,或在此时间之前的的任一时刻按规定的价格买入一定数量某种资产的权利的一种法律合同。

卖出期权又称敲出期权、看跌期权,它给予其持有者在给定时间,或在此时间之前的任一时刻按规定的价格卖出一定数量某种资产的权利。

金融经济学capmppt课件

金融经济学capmppt课件

结论2:市场证券组合是由所有投资者的 风险证券构成的证券组合的权重的凸组 合
结论3:市场证券组合为切点证券组合, 在实际中,通常称切点证券组合为市场
证券组合,记为M
引理4.1:如果投资者的效用函数u(·)是严 格递增和凹函数的时候,投资者一定不会持有 期望收益率<rf的证券组合
定理4.1: 如果风险厌恶的投资者都具有严格 递增的效用函数,那么当所有风险资产都是严 格正的供给时,在CAPM假设下,市场证券组 合的风险溢价,一定是严格正的
假设2是以有效性假设EMH为前提 EMH是指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能得到的信息。 基于某一信息集的交易是否赚取较高的收益,若不能,则说
明价格反映了该信息集的所有信息 3种形式:弱、半强、强有效 弱有效(weak form efficiency):信息集仅包含价格或收益的
历史记录信息;现在的市场价格反映了有关该证券的所有历 史记录中的信息 半强有效(semi-strong form efficiency):信息集包括所有公 开的,投资者共知的所有信息;现在的市场价格不仅反映了 该证券过去的信息,而且还反映了有关该证券的所有公布于 众的信息
有相同的投资期限,即具有相同的单期投资期 )
4.资产都无限可分,可以购买一个股份的任意比 例的部分。
5.对卖空没有约束
6.存在无风险资产,可以以无风险利率贷出或借 入任意数量的该种资产。利率对所有投资者相同
7.忽略税收和交易成本,信息是免费并可立即得 到
8.没有通货膨胀和利率的变化
强有效(strong form efficiency):信息集包括任何市场 参与者所掌握的一切信息;现在的市场不仅反映了有关 该证券过去的信息和公布于众的信息,而且还反映任何 交易者掌握的私人信息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4P)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4P)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4P)《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205193课程负责人:课程中文名称:金融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金融学、金融工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公司理财、投资学一、教学目的本课程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不确定性条件下资本市场的行为主体跨期资源最优配置的行为决策理论,以及作为资本市场行为主体决策结构的资本资产定价和衍生金融资产定价理论,以此达到能够运用现代金融经济学基础理论分析现实资本市场行为主体投资和融资决策行为的目的。

二、教学要求熟悉不确定性条件下经济主体的投资决策和资产选择理论,掌握期望效用理论、资本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以及有效市场理论等内容,重点掌握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等。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内容学时 1.导论:理解金融经济学 3 2期望效用理论 3 3.个体风险态度极其度量 6 4.资产组合理论 3 5.均值-方差偏好下的投资组合选择 6 6.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 7.套利定价理论 3 8.Arrow-Debreu经济 3 9.套利与资产定价 3 10.期权定价理论及其应用 3 11.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价格 3 12.不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价格 3 13.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 3 14(不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 3 15.资本市场理论(一) 3 16.资本市场理论(二) 3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导论1.1 金融与金融系统1.2 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3 金融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演进 1.4 金融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第二章期望效用理论2.1 个体行为决策准则2.2 VNM期望效用函数第三章个体的风险态度极其度量3.1 风险态度3.2 风险厌恶的度量3.3 风险厌恶度度量的性质3.4 几种常用的效用函数3.5 随机占优第四章资产组合理论4.1 两资产模型下的最优资产组合选择4.2 最优资产组合的性质—比较静态分析4.3 多资产模型下的最优资产组合的性质第五章均值-方差偏好下的投资组合选择5.1 均值-方差分析的假设条件5.2 资产收益与风险的度量5.3 两资产模型下的有效组合前沿5.4 加入无风险资产的均值-方差有效组合前沿5.5 有效组合前沿的性质5.6 两基金分离定理第六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6.1 无风险借贷及其对投资组合有效集的影响6.2 标准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6.3 特征线模型6.4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第七章套利定价理论7.1 资产收益风险的因子模型7.2 精确因子模型与套利定价理论7.3 极限套利与APT7.4 极限套利与均衡7.5 作为套利结果的APT第八章 Arrow-Debreu经济8.1 Arrow-Debreu证券市场8.2 状态价格8.3 市场的完全化8.4 参与者的优化8.5 市场均衡第九章套利与资产定价9.1 一般市场结构9.2 套利9.3 无套利原理9.4 资产定价基本原理9.5 风险中性定价与鞅第10章期权定价理论及其应用10.1 期权10.2 期权价格的性质与界10.3 美式期权以及提前执行10.4 完全市场中的期权定价10.5 期权与市场完全化第11章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定价11.1 完全市场中的均衡11.2 最优配置与风险分担11.3 代表性参与者11.4 加总11.5 基于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第12章不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定价12.1 消费与证券价格12.2 约束下的最优配置12.3 实质完全市场第13章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13.1 存在生产机会的Arrow-Debreu经济13.2 公司的投资决策13.3 融资决策13.4 基本框架外的公司财务第14章不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14.1公司融资中的代理成本14.2 信息不对称与公司融资14.3 公司财务的金融契约理论第15章资本市场理论(一)15.1 市场有效性15.2 有效市场的类型15.3 市场有效性检验第16章资本市场理论(二)16.1 资本市场之谜16.2 资本市场之谜的经典理论解释16.3 资本市场之谜的行为金融解释四、教材与参考书教材:王江著《金融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七章套利定价理论

第七章套利定价理论

第七章 套利定价理论1.考虑下面的单因素经济体系的资料,所有资产组合均已充分分散化。

资产组合 E(r)(%) 贝塔A 12 1.2F 6 0现假定另一资产组合E也充分分散化,贝塔值为0.6,期望收益率为8%,是否存在套利机会?如果存在,具体方案如何?(3)2.下面是Pf公司一证券分析家构建的三只股票的投资方案。

(4)不同情况下的收益率(%)股票 价格/美元衰退 平均 繁荣A 10 -15 20 30B 15 25 10 -10C 50 12 15 12a.使用这三只股票构建一套利资产组合。

b.当恢复平衡时,这些股票价格可能会如何变化?举例说明,假定C股票的资金回报率保持不变,如何使C股票的价格变化以恢复均衡?3.假定两个资产组合A和B都已充分分散化,E(r A)=12%,E(r B)=9%,如果影响经济的要素只有一个,并且βA=1.2,βB=0.8,可以确定无风险利率是多少?(5)4.假定证券收益由单指数模型确定:R i=αi+βi R M+еi其中,R i是证券的超额收益,而R M是市场超额收益,无风险利率为2%。

假定有三种证券A、B、C,其特征性的数据如下所示:(7)证 券 βi E(R i)(%) σ(еi) (%)A 0.8 10 25B 1.0 12 10C 1.2 14 20a.如果σM=20%,计算证券A、B、C的收益的方差。

b.现假定拥有无限资产,并且分别与A、B、C有相同的收益特征。

如果有一种充分分散化的资产组合的A证券投资,则该投资的超额收益的均值与方差各是多少?如果仅是由B 种证券或C种证券构成的投资,情况又如何?c.在这个市场中,有无套利机会?如何实现?具体分析这一套利机会(用图表)。

5.如果X和Y都是充分分散化的资产组合,无风险利率为8%:(13)资产组合 期望收益率(%) 贝塔值X 16 1.00Y 12 0.25根据这些内容可以推断出资产组合X与资产组合Y:a.都处于均衡状态b.存在套利机会c.都被低估d.都是公平定价的6.根据套利定价理论:(14)a.高贝塔值的股票都属于高估定价b.低贝塔值的股票都属于低估定价c.正阿尔法值的股票会很快消失d.理性的投资者将会从事与其风险承受力相一致的套利活动7.套利定价理论不同于单因素CAPM模型,是因为套利定价理论:(16)a.更注重市场风险b.减少了分散化的重要性c.承认多种非系统风险因素d.承认多种系统风险因素8.均衡价格关系被破坏时,投资者会尽可能大地占领市场份额,这是______的实例。

《金融经济学》目录

《金融经济学》目录
9.2 信息租金和资源配置的扭曲 知识专栏 9-1 混同均衡与分离均衡
9.2.1 完全信息下的最优配置 图 9-3 最优信贷合约的设计
9.2.2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非效率资源配置 9.3 信用风险和信贷配给
9.3.1 信贷配给的定义 人物专栏 9-2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
4.2 来自行为金融学的挑战 人物专栏 4-1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4.2.1 套利的局限 知识专: 普通股的卖空 案例专栏 4-1 “孪生股票”之谜以及套利风险
4.2.2 投资者心态——认识上的制约 知识专栏 4-5 鸡蛋与篮子的故事――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 图 4-4 价值函数示意 图4-5 权重函数示意 案例专栏4-2 预测市场动向的新方法——将投资者的心理数据化
1
0.5.3 本书的使用方法
本章小结 本章重要概念 习题 思考题 应用题 学术文献导读
第一篇 价格发现功能 中心主题:价格理论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一章 完备市场资产定价理论 本章学习要点 1.1 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出清和套利
1.1.1 不确定性和收益分布 知识专栏 1-1 概率,期望和方差
1.1.2 随机占优* 图 1.1 随机占优
1.4 CAPM 模型的扩展形式* 1.4.1 限制性借款条件下的 CAPM 模型 图 1.6 零贝塔模型 图 1.7 风险厌恶程度的差异 1.4.2 消费导向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5 套利定价理论 1.5.1 套利理论的基本思路 人物专栏 1-3 斯蒂芬·罗斯(Stephen Ross) 案例专栏 1-1 投资的魔术 1.5.2 套利定价线 图 1-8 套利定价线
《金融经济学》目录
序章 何谓金融经济学? 本章学习要点 0.1 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七章连续时间套利定价理论-金融经济学

第七章连续时间套利定价理论-金融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第七章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第七章 连续时间套利定价理论v§7.1 布朗运动v布朗运动最早是由英国生物学家布朗(Brown),于1827年在观察花粉 颗粒在液体中做无规则运动时发现的。

爱因斯坦对这种无规则运动作了 物理学分析,并首先建立了布朗运动的数学模型。

在每一瞬间,花粉颗 粒在三个方向、六个面都受到随机冲击,冲击可以看作是正态分布的 (二项分布的近似)。

因此每个瞬时,花粉颗粒的运动可以看成是正态 分布。

v在经济学中第一个提出可以用布朗运动来刻画股票价格变动的是 Louis Bachelier(1900),他可能也是第一个对布朗运动进行研究的人。

Ito的随机微分方程及后来建立在半鞅上的更一般的随机微分方程理论, 为金融学家进行衍生产品定价提供了可能。

Black & Scholes、Merton等 人的工作,给出了期权等衍生产品的精确价格公式,同时也使得布朗运 动和随机分析的工具得到了巨大发展。

第七章 连续时间套利定价理论v 一、 Brown 运动的数学表述v 定义:称为是一个标准的布朗运动(B.M.),如果它满足: v (1) ;v (2) 与 独立,。

v (3) 的分布与t无关,具有零均值,且v。

v (4)函数 几乎处处连续。

v定理:对于一个标准的B.M.,我们有:v ,v特别地,a可以取1。

0 0 = B s t B B - s F s t ³ " t h t B B - + 0 / | | lim 3= - + ® +h B B E t h t h t B t a atB E t t = = 22 | | ) ( s第七章 连续时间套利定价理论v推论:当 时, 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函数为:v 定理:如果是一个B.M.,则v(1) 是一个B.M.;v (2) 是一个B.M.;v (3) 是一个B.M.; v (4) 是一个B.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式有效假说成立时,半强式有效必须 成立;
半强式有效成立时,弱式有效亦必须成 立。
所以,先检验弱式有效是否成立;若成 立,再检验半强式有效;再成立,最后 检验强式有效是否成立。
顺序不可颠倒!
第二节 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方式
1、弱式有效市场假说的实证检验: 收益序列的相关性检验; 游程检验; 滤子检验; 2、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的实证检验: “事件研究法” 3、强式有效市场假说的实证检验: 对公司内幕人员交易的检验 ; 对股票交易所专家的检验; 对证券分析师进行检验; 对专业基金经理进行检验。
内的有利投资机会。 (5)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绩效不存在明显的
差别。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法玛(Fama)于本世纪60年代创立 。观点:证券市 场中的信息有以下一些关系 •第一阶层:证券市场的历史信息——弱式有效市场 •第二阶层:所有公开的信息——半强式有效市场 •第三阶层:所有可知的信息,包括公开的和内部的信息——强 式有效市场 •三个阶层的信息包容关系如图所示 •三者的信息集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暗示了投资策略的无效性 (即无法获得超额利润):弱式有效市场上技术分析是无效的; 半强式有效市场上基本面分析式无效的;强式有效市场上内部 交易是无效的。
分形市场假说(Fractional market hypothesis)的提出
Peters(1991,1994)首次提出了分形 市场假说(FMH),它强调证券市场信 息接受程度和投资时间尺度对投资者行 为的影响,并认为所有稳定的市场都存 在分形结构。
FMH的主要内容
(l)市场由众多的投资者组成,这些投资者 处于不同的投资水平(时间尺度的差异),投 资者的投资水平对其行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可以想像,一个日交易者的投资行为会明显不 同于养老基金的投资行为:前者会频繁地做出 买或卖的投资决策,而后者则会在较长的时期 内保持稳定。
事件研究法
1、定义事件 即寻找感兴趣的时间,比如股票拆分、增发新股或者并购,并
且要设定所要考察的被该事件所影响的证券价格序列的时间长 度,即事件窗口。如在以日度数据研究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对股 票价格影响的事件研究中,我们定义的事件是增发新股方案的 发布,事件窗口可以定义为报告公布的当天和后一天。 2、分类标准 时间定义后,选择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所要求研究的股票归类。 研究不同市场对某一事件的反应,可以把市场作为分类标准。 若研究不同行业对事件的反应,可以以行业代码为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确定之后,需要按照分类标准对上市公司的特征进行 描述,比如公司的资本结构、行业特征等。
(3)市场的稳定(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在于 市场流动性的保持、而只有当市场是由处于不 同投资水平上的众多投资者组成时,流动性才 能够得以实现。
投资水平的多样化使得投资者对信息流动有 不同的评价,并且可以在某一投资水平投资者 不看好市场的时候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这是保 证市场稳定的关键。
(4)价格不仅反映了市场中投资者基于技术 分析所做的短期交易,而且反映了基于基本分 析对市场所做的长期估价;一般而言,短期的 价格变化比长期交易更具易变性。市场发展的 内在趋势反映了投资者期望收益的变化,并受 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而短期交易则可能是投 资者从众行为的结果。因此,市场的短期趋势 与经济长期发展趋势之间并无内在一致性。
二、半强式有效假说的检验
检验原理:基本分析是否有用。 方法:事件检验法,即检验和公司基本面有关
的事件发生时,股价变化有无快速反应。若能 快速反应,则投资者不能通过新信息获得超额 利润,基本分析失灵,半强式有效成立。 事件(新信息)一般指新股票的上市、财务报 表的公布、市盈率的高低、股票的分割及巨额 交易等。
1967年,哈利·罗伯特提出有效市场的三种形 式
1970年,法玛在《金融学期刊》发表《有效资 本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回顾》
有效市场假说的假设
1.投资者是理性的
2.非理性人进行 随机交易
假设
3.套利投资者抵消理 性交易对价格的影响
5.没有交易成本
4.信息的产生是随机的, 可以无成本、迅速获得
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滤子检验
滤子检验由亚历山大提出,它被用来直接检验特 定的交易策略。这类交易策略不必进行判断,前 提是:一旦证券价格波动超过给定的百分比,它 将沿着相同的方向继续变动。如果股票日收盘价 上涨超过Y%,那么买入证券,知道证券价格从 上涨后的股价至少下跌Y%,此时卖出证券并同 时做空。空头应该持续到价格从下跌后的低价位 至少上涨了Y%,此时回补空头并买入证券。亚 历山大利用1897-1959年的数据,经过从1%到 50%的滤子宽度选择,只是滤子检验中的交易策 略不能击败市场,即市场是有效的。
有效市场假说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美国芝加哥大学Fama为代表 的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市场有效性理论。他认为一个 有效的证券市场,其信息应该是充分披露的,即每个 投资者都可以及时掌握同质等量的信息,每个人都能 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地进行理性的投资决策,任何 人都不可能有只依靠信息的分析来获得套利的机会。 同时,证券价格应该是随机波动的,任何信息都不能 影响市场价格的系统发展趋势。他指出:由于资本市 场上各种证券的价格能充分反映所有可能获得信息, 且价格信号又是资本市场中资本有效配置的内在机制, 一个有效率的资本市场会迅速准确地把资本导向收益 最高的企业。所以,市场有效性便集中表现在建立的 证券价格上。价格有效性的中心含义又可解释为,价 格在任何时点上都是证券内在价值的最佳评估。
市场有效性的早期研究
1934年,沃金分析了长时期商品期货价格的随 机波动
1953年,坎德尔得出股价和期货的随机游走的 结论
1964年,Osborne提出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布 朗运动
1965年萨缪尔森及1996年Mandelbrot揭示“公 平游戏”原则
有效市场假说的形成
1965年,法玛在《商业期刊》首先提出“市场 效率”和“效率市场”概念
推论一:如果弱式有效市场假说成立,则股票价格的 技术分析失去作用,基本分析还可能帮助投资者获得 超额利润。
二、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
该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所应出所有已公开的有关公司
营运前景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成交价、成交量、盈利 资料、盈利预测值,公司管理状况及其它公开披露的 财务信息等。假如投资者能迅速获得这些信息,股价 应迅速作出反应。 公开信息不仅包括有关公司的历史信息、公司经营和 公司财务报告,而且还包括公开的宏观经济及其他公 开可用信息。在这种假设下,除非投资者了解内幕信 息并从事内部交易,否则不可能通过分析公开信息而 获取超额收益。此时,不但技术分析失效,以证券公 开信息为基础的投资价值等基本面分析也失效。 推论二:如果半强式有效假说成立,则在市场中利用 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失去作用,内幕消息可能获得 超额利润。

(2)信息对处于不同投资水平上的投资者所产生的影 响也不相同。日交易者的主要投资行为是频繁的交易, 因此,他们会格外关注技术分析信息,基本分析信息 少有价值。而市场中大多数的基本分析者处于长期投 资水平上,他们通常认为市场在技术分析层面上所表 现出来的趋势并不能用于长期投资决策,只有对证券 进行价值评估才可获得长期真实的投资收益。在FMH 的框架中,由于信息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 者自己的投资水平,因此,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是 适用的。
有效市场假说是指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全部的可以提 供的信息。
资本市场上的价格已经包含了资产基本价值的所有信 息,资产的价格只与未来有关而与历史无关,价格只 有在收到新的信息式才发生变动。
有效资本市场的特征
(1)投资收益只存在正常利润 (2)证券价格充分、迅速、准确地反映了收集来的关于
证券定价的信息。 (3)证券价格的变化是随机的。 (4)根据现阶段已知信息,不可能判别出将来某段时期
3、超额收益
事件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必然用超额收益来衡量。超额收益是事件 窗口上证券收益减去正常收益所得到的实际收益。正常收益一般 是按照定价模型给出相应的预测值。
4、参数估计
选择事件发生之前的一段时间作为估计窗口,选择估计窗口上的 样本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如以日度数据和市场模型来进行 事件研究时,可以选择事件发生之前的120天样本数据对模型参 数进行估计。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检验简介
一、弱式有效假说的检验 检验原理:技术分析是否能用于价格(收益)
预测,若有用,则弱式有效不能成立。 检验方法:1、序列自相关分析。(若股票收
益率存在时间上的自相关,即以前的收益率能 影响现在的收益率,则技术分析有用,弱式有 效不能成立。)相关系数及检验见书上。 2、游程检验。根据价格的上升、下降和不变 构造三种“串”,检验相关性。 3、滤子检验:直接对交易规则进行检验,看 是否存在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
投资绩效评价,若被评估者的投资绩效确实优 于市场平均,则强式有效不能成立。
第三节 EMH的缺陷
资本市场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并不像有效市场假 说所描述的那样和谐、有序,有层次。比如, EMH并未考虑市场的流通性问题,而是假设不 论有无足够的流通性,价格总能保持公平。故 EMH不能解释市场恐慌、股市崩盘,因为这些 情况下,以任何代价完成交易比追求公平价格 重要的多。
一、弱式有效市场假说。该假说认为在弱式有效的情
况下,市场价格已充分反应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
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价、成交量、卖空金额,融 资金融等 ;
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变动完全是随机的,任 何投资者都不可能通过使用任何方法分析这些历史信 息来获取超额收益。坚信历史会重演的技术分析方法 在弱式有效的市场中失效,即投资者无法通过对股票 价格及其交易量进行统计图表分析来获取超额利润。
技术分析:着眼于对证券价格走势和影响价格 的供求状况的分析,以市场价格、交易量这些 历史信息为基础,凭借图表和各种指标来解释、 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势。
基本面分析:对发行证券的公司的财务状况与 经营绩效以及影响公司经营的外部经济环境等 因素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