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与对策三篇

合集下载

浅析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

浅析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

浅析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提高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养可以让他们不仅在体育方面取得成功,还能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下是几种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

一、课程设置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他们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体育锻炼上,导致了他们在文化素养方面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不足。

因此,学校应该合理设置课程,让他们在体育方面有较大发展的同时,能够充分接受文化素养的熏陶。

首先,要让体育特长生接受基础的文化教育。

该教育应该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会学和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有助于建立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其次,学校可以针对体育特长生的兴趣开展特殊的文化教育和养成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艺术、音乐、文学、科技和其他领域的学习、实践和研究。

通过这些活动,体育特长生可以了解到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性,可以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以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方式为了提高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养,学校还应该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适当的课程设计和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首先,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包括板书、讲解、实验、示范、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

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减少对知识的厌烦。

其次,教学过程应尽量紧密连接体育课程的实践动作,将体育行动中所涉及到的文化素养和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和讲解中。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技能。

三、评估方式为了激励体育特长生学习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学校应采用合适的评估方式及时评估他们的综合素质,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首先,可以通过定期的测验、考试和作业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发现他们的不足和强项,为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可以利用各种形式活动来评估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如,学生可以参加诗歌朗诵比赛,科技展览,文化活动等,以展示他们在文化素养方面的才能和综合素质。

浅析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

浅析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

浅析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当今社会,体育特长生在校园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他们在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却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对策,从而全面提高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具竞争力。

一、加强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教育要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教育。

在教育培养体育特长生的也要注重培养其文化素养。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文化课教育计划,为体育特长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专业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能够在文化学识上进行充实和提高。

学校可以针对体育特长生的特点和需求,开设一些专门的文化学习班,比如艺术、音乐、文学等方面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文化名人或专家学者来为体育特长生们进行专门的讲座或讲课,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修养。

二、鼓励体育特长生广泛参与文化活动除了加强文化课教育外,还应鼓励体育特长生广泛参与各种文化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艺术类的比赛、展览或演出,鼓励体育特长生积极参与,展现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才艺。

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文化艺术领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学校还可以推荐体育特长生参加一些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比如文化交流展览、艺术节等等,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互动,加深对其他文化的了解,提高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和素养水平。

学校需要引导体育特长生主动培养自己的文化兴趣。

可以通过鼓励他们多读书、多看文化类节目、多参加社会文化活动等方式,培养他们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学校也可以鼓励体育特长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文化类的培训班,比如书法、绘画、摄影等,通过这些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评价机制。

要建立符合体育特长生特点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不仅包括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上的成绩,还可以结合一些文化素养测试、文化活动参与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文化素养水平。

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摘要: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一直是当前竞技体育体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通过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历史回顾,研究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探讨解决现今状况的办法: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教育新体系;改革业余训练阶段的文化教育工作;加大普通高等院校直接参与力度;探索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

其目的是在现有的竞技体育训练竞赛体制下,保证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对策Research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ltural Education of Top Athletes in ChinaWANG Lu-xian1, XU Qian2,SHEN Wen-bin3(1.Anhui Profess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 Of Athletics, Hefei Anhui 230051;2.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Hubei 430205;3.Post-graduate Department in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 Hubei 430079)Abstract:Top athlete's culture education is always the weak part for current sports systems in China.Through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ducation, researching cultural education of excellent athlete's current situation, discussing the measures to solve current situation: building the new system of the cultural education to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reforming the cultural education stage of amateur training work, increasing college's direct engagement, exploring law system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tensifying teaching reform. Its purpose is to guarantee to go on wheels for the cultural education of the top athletes in the existing system of competitive sports competition.Key words: top athletes;cultural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一、我国竞技体育文化教育的历史沿革1952年国家体委成立后,为了参加当时的国内外大赛,在赛前各省、市或国家都要从各级抽调运动成绩优秀的运动员组成相应的代表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由普通学校承担。

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论文

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论文

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论文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和对体育运动的热爱,越来越多的少年开始参与到体育竞赛中来。

然而,运动员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体能素质,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

这就要求我们对少年运动员进行全面的文化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

一、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体育竞赛是一项需要综合素质的比赛,体育运动员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能和出色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质。

少年运动员正处于人生的重要成长阶段,文化教育不仅是他们发展体育事业的必要条件,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首先,文化教育能够提高少年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文化知识,才能更加充分地理解和应用运动技能。

文化教育还能帮助少年运动员更好地掌握运动规律,提高训练效果,从而实现最佳战绩。

其次,文化教育能够塑造健康人格。

运动员不仅需要有强健的身体,更需要具备优秀的人格品质。

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少年运动员的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只有拥有了健康的人格,才能更好地发挥运动员的优势,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争光。

最后,文化教育能够促进运动员的终身发展。

运动生涯并不长久,文化素质却可以伴随一个人的一生。

少年运动员需要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的能力,文化教育可以为他们提供广阔的人生视野和成长空间。

二、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深入实施实施文化教育,不仅需要运动员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

以下几点是深入实施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要措施。

(一)学校教育学校是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

学校要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对少年运动员进行全面的素养教育。

开设文化课程,着重强化文化知识的学习,突出道德教育,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社会文化支持建立多方支持的文化教育体系,社会各界应积极开展针对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活动。

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也应该为少年运动员提供便利,免费开放,为广大少年运动员提供广阔的阅读学习空间。

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的分析与思考

二、问题分析
3、教育体系问题: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针对不同年龄、 不同运动项目、不同水平的运动员的差异化教育策略。此外,文化教育与运动训 练的结合程度不够紧密,导致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难以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三、思考建议
三、思考建议
为了解决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需要从政府、社会、学校等多个 角度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
三、思考建议
3、学校层面:学校是实施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当根据运动员的特 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此外,学校还应当注重提高教师的素 质,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质量。
结论
结论
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严峻的问题,需要政府、社 会、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只有通过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手共进,为提高我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而不懈努力!
谢谢观看
四、总结
四、总结
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缺失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实 现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既需要改革体育系统,加强运动员文化素质培养,又 需要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良好文化素质的优秀运 动员,推动我国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也符合当今社会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 人才的需求,有助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
由于运动员在少年时期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运动训练中,导致他们在文 化课学习上的投入不足。而进入成年后,他们往往面临退役抉择,此时才发现自 己在文化素质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
3、教育资源不足
3、教育资源不足
相对于普通学生,优秀运动员在求学过程中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一 方面,他们的训练时间和学习时间往往难以平衡;另一方面,他们往往需要频繁 参加国内外比赛,导致学习进度受到影响。

运动员文化教育案例分析(2篇)

运动员文化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运动员在竞技体育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在追求竞技成绩的同时,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运动员文化教育不仅关系到运动员的个人成长,也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某知名体育学院为例,分析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现状,探讨如何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养。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知名体育学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体育高等学府,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运动员。

近年来,学院在竞技体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却不容忽视。

2. 案例分析(1)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①文化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体育学院运动员文化教育课程设置主要以公共课为主,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而与体育专业相关的文化课程较少。

这使得运动员在文化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②文化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体育学院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从事文化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教师对体育专业的了解有限,难以满足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需求。

③文化教育时间不足。

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文化教育时间不足。

运动员往往无法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影响了文化素养的提升。

④文化教育方式单一。

目前,运动员文化教育主要依靠课堂教学,缺乏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如讲座、实践活动等,难以激发运动员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针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某知名体育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①优化课程设置。

学院调整了文化教育课程结构,增加了与体育专业相关的文化课程,如体育伦理学、体育法规等,以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养。

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③合理安排文化教育时间。

学院与教练员、运动员共同制定训练和比赛计划,确保运动员有足够的时间参加文化教育课程。

④创新文化教育方式。

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如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组织参观学习、开展文体活动等,激发运动员的学习兴趣。

运动员文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运动员文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员学不得法 , 善于学。 不 二 、 策 分 析 对
体 育发 展 规 划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由 于 学 习基 础 较 差 ,缺 乏 正 确 的 学 习 目的 和 学 习动 机 , 习态度 不 端 正 , 乏 学 习兴趣 学 缺 和 毅 力 ,运 动 员没 有 形 成 良好 的 学 习 习
动 员文 化 学 习的 动机
( )不能很 好地 处理 学训矛盾 , 二 缺
乏 学 习兴 趣
惯 , 就影 响到他们 正常的学 习。对此 , 这
应 强 化 运 动 员 的 学 习意 识 ,激 发 运 动 员
运 动 员 进 入 职 工 体 校 后 ,由 于 他 们
的学 习动机 和学 习兴趣 ,从而促使他们
员都将会 面临着第 二次就 业 的问题 , 如
果 一 名 运 动 员 缺 少 文 化 ,在 面对 第 二 次
各种各 样的障碍 ,需要 良好 的心理 品质
作 保 证 。由于 文化 基 础 较 差 , 多数 运 动 大 员 对 文 化 学 习 缺 乏 恒 心 ,学 习没 有 顽 强
就业时 , 就会缺乏就业竞争力。本文试 图 对运动员文化学习 中存在 的问题及 其对

攒 薯
点 麓黧 一 驻
~ 蠡—巍0糍羞棚嘲 啊精 t 翊雕二— 毛■ ■ — ■ l
■ ‘ 鎏
运动 员文化 学 习中存在 的问题 及其对 策
口 广 西职 工 体 育 运 动技 术 学校 王 坚
【 摘
要】 运动 员的文化 学 习是竞技
的毕业 , 然后顺理 成章地通过单招 、 高水
技 知 识 的 能 力 和 意 识 越 强 ; 时 , 动 员 同 运
强度大 ,过于疲劳 ,体力 与精力难 以兼 顾, 出现在文 化课 的学习上精神不振 , 加 上遇 到学习 内容有一定 的难度 ,就会失 去学 习兴趣 。另外不断外 出集训 、 参赛 , 拉 下的功课 越来越多 , 口越来越大 , 缺 学 生 知识 断档现 象普遍存 在且 相 当突 出 , 尤其是知识衔接 性 比较强 的英语 和数理 化等科 目, 到最后就成 为学 生眼里的“ 天 书 ” 致使运 动员失 去学 习 的兴趣 , 至 , 甚 产生厌学的情绪 , 对学 习将会失去信心。

浅析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

浅析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

浅析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提高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养是培养他们良好人文精神和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所必需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浅析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

加强体育特长生的教育培养。

对体育特长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伦理教育以及主题教育等,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激发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兴趣和文化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注重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

体育特长生要在体育训练之外,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化学习。

学校可以组织文化教育活动,例如文化讲座、文化课程选修等,让他们学习国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加强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养考核,将文化素养纳入综合评价体系,鼓励他们在文化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

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体育特长生可以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体验,在艺术展览、音乐会、剧场等场所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和艺术表达。

组织体育特长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拓宽他们的眼界,加深他们对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提升文化素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和教育体育特长生。

学校还可以聘请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等作为客座教师,开设艺术、文化等选修课程,丰富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资源。

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有:加强体育特长生的教育培养;注重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综合素质。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状况及改善对策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状况及改善对策

摘要:青少年运动员从小进入专项训练比较早,与正规文化课青少年有所不同。

现以我区运动员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找出其具体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一、我区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现在竞技运动员呈现出专门化早期训练的趋势,早期训练年龄越来越小,从业余训练到进入专业训练是一个慢慢脱离原有教育环境。

运动训练不断强化,文化教育相对弱化的过程。

这使运动员成为文化基础先天不足的一个群体,它背离了竞技体育系统为文化教育的初衷,导致文化教育的出现偏差,进一步加重了社会各界及家长对竞技体育事业的担心,从而给发现和更好的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增加了难度。

二、社会发展1、对现在竞技体育文化教育质量带来巨大变化,在业余训练阶段加强业余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基本学习能力对后续教育非常重要,然而现实是业余训练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正在由“以学为主”向“以练为主”变化。

许多运动员很早就荒废了学业,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都完成不了。

2、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难点在于学习与训练的矛盾难以调和,其原因在于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各自的规律不同。

竞技体育是年轻人的事业,竞技体育又有一定年龄限制,而青少年又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

优秀运动员训练竞赛需要大量的时间,不可能与普通人一样按部就班地进行文化学习。

国家规定的学习时间在许多情况下被运动员参加竞技比赛所占用,而赛后补课效果又不大。

3、现代青少年运动员对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太差。

以我队游泳青少年运动员为例分析青少年运动员对学习文化知识的态度。

叶子是我队一名优秀的运动员现在我市第六中学七年级学习文化课,文化成绩不好真正的文化课水平可能要低一个年级。

我私下调查过我队几个在第六中学上课的队员,平时上文化课时基本上在教室睡觉,要么就看课外书籍,要么就玩手机游戏。

我与他们沟通过,他们说自己听不懂就比较厌烦学习,老师也不关心他们歧视运动员。

三、对我队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做的改善对策我所在的体育运动学校的体教制度需要改革,青少年运动员训练量比较大,一天两训,体能和精力在上文化课的时候肯定会受到影响,再加上早晚自习不上,与普通学生肯定有差距,而文化课教师是以文化学习为主,有很多时候青少年运动员学习的文化课知识都是一段一段的,这样一来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课水平就与专业文化课学生的水平越拉越大。

高职体育院校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探讨

高职体育院校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探讨

11当代体育体育文化Sports Culture高职体育院校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探讨余 阳对于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已成为当前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不仅关系到运动员未来的职业规划,也关系到体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大事。

本文从高职体育院校运动员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为其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高职体院的运动员是一群有些特殊的群体,他们不要拥有好的身体素质和运能技能,还要有较好的文化素质。

对于这些运动员的未来发展的规划,学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与欠缺。

所以要开展对高职院校的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就能从源头方面解决存在的问题。

1 高职体育院校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1.1思想认识不到位当今社会的发展中,高职体院的运动员得到很大的关注,大多数高职体院都非常积极地响应社会以及国家的相关要求,纷纷开展对运动员文化的教育,但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预期的效果并没有达到,主要的原因是,老师与学生的思想没有认识到位。

其一,体院的老师对文化教育并不是很在意,有的甚至连非常专业化的教学手段都拒不执行,在与之相关的实践知识、考试、专业测评等多个方面,都基本按着敷衍了事的态度来进行的。

从眼前看也确实达到了文化教育的水平进步以及成绩的提高,但长远来看,运动员除了自身掌握的运动技能,对于其他领域的能力还是什么也没有,在其运动生涯结束后如果想去找工作,就会出现非常困难的情况,毕竟运动技能属于吃青春饭的,过了运动巅峰期,仅靠运动就能找工作会很困难。

其二,运动员在日常的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自律性与自觉性都比较差,故而很难在二次就业时能找到自己很满意的工作,对将来自己的人生规划没有什么前瞻性,到时候自然遇到困难。

1.2学校办学定位不准确在教育行业里高职院校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关注。

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对于运动员的训练上面,确实是尊重运动规律,遵照合理与科学的理念来进行的,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很重视。

河北省乒乓球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河北省乒乓球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河北省乒乓球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1 河北省乒乓球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河北省乒乓球运动员文化教育素质较低,将近过半的职业乒乓球运动员的实际文化水平处于初中阶段水平;由于获取知识途径比较单一,学习环境相对封闭,造成他们知识面狭窄,多数运动员的实际知识水平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之间相互促进的机制尚未形成。

1.1 学习与训练矛盾突出。

乒乓球运动员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专业训练,一般参训年龄处在11—16岁。

从学习主体看,运动员在训练阶段正处于学龄阶段,然而他们却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比赛训练上,而无法和同龄人一样接受系统学习。

由于运动员的主要任务是出成绩,训练比赛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文化教育退而求其次,因此在学习中表现出懈怠,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没有热情。

体力上的大量消耗给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带来一定影响。

1.2 学习与体制方面存在矛盾。

目前,运动员文化学习使用的课本是全日制普通中学的教材。

由于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有限,队员的流动性大,比赛、训练周期差别较大,使用普通中学的系统性强、难度较大的教材显然是不适宜的;运动员学习时间少制约着教学任务的完成,为后续教育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再由于因参赛缺课未能及时补课而造成听不懂,使运动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受到很大影响,产生厌学、畏学情绪。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升入高年级时由于基础没打好学习也就很难往下进行,致使有些运动员自暴自弃,形成恶性循环。

1.3 思想认识上的错位。

注重专业训练,忽视文化课学习。

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运动员身上,也反映在一些领导、教练及教师的思想方面。

多数运动员认识不到体育训练和学习的互利关系,往往以比赛成绩论贡献,认为关系他们前途命运的乃是体育训练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普遍存在着学习上的松懈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运动员是勉强坐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学习,无故缺课现象也严重;教练不能为学生的将来着想,只抓训练,不管学习,只为比赛拿冠军争第一,对学生采取超时超量、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训练方式,必然导致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下降。

江西省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江西省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江西省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江西是我国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和优秀的运动员。

然而,与其他地方相比,江西省的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江西省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

首先,江西省的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尽管江西省有很多优秀的运动员,但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在培养运动员的过程中,过多地注重体育训练,而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缺乏文化知识和教育的运动员在面对竞争时,容易出现精神压力大、自信心不足和心理素质较差的问题。

其次,江西省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虽然江西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更加注重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投入。

运动员需要接受高质量的文化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然而,目前江西省的文化教育资源有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教育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够理想。

针对江西省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培训。

培养运动员不仅要关注其体育素质的培养,还要注重其文化素质的培养。

政府和体育组织可以联合开展文化教育培训,为运动员提供相关的文化课程和知识,提高其文化素养。

其次,增加文化教育资源的投入。

政府可以增加对文化教育机构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文化学习环境。

同时,可以联合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同举办文化活动和讲座,丰富运动员的文化生活。

再次,加强文化教育与体育训练的有机结合。

在培养运动员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化教育和体育训练的有机结合。

可以将文化教育融入到体育训练中,通过文化教育的方式增强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体育训练之余组织文化课程,安排专业的文化教育导师进行指导。

最后,提高社会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视。

社会对运动员的关注度很高,但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体育成绩和比赛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文化教育。

社会各界应该积极投入到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中,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文化学习机会和资源,同时加大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度。

浅析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

浅析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

浅析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提高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孩子的体育特长,希望他们在体育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

仅仅靠体育技能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同样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具备出色的体育实力,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从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和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必要性1. 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特长生往往因其出色的体育天赋而备受重视,仅仅靠技能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在当今社会,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其中文化素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化素养包括一系列的品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等方面,这些都是未来体育特长生在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中所必需的。

2. 提高体育特长生的综合竞争力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未来的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在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下,单一的技能已经远远不够,更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够胜任各种挑战。

提高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养可以增强他们的综合竞争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3. 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文化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体育特长生的识见和气质,更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开拓他们的眼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不仅仅是技能的“机器”,更是拥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全面人才。

1. 教育目标定位不够明确目前,很多学校对于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都注重其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其文化素养的培养。

这种培养目标的不够明确,导致了文化素养的培养工作难以实施。

2. 教育方法不够灵活多样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单一的教育方法使得体育特长生很难在课外时间得到文化素养的培养。

3. 学生对文化素养的认识不足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体育特长生对于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技能发展,而忽略了学习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新时期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文档资料

新时期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文档资料

新时期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主要问题与对策1.新时期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现行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制已经显露出许多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由于处于高中阶段的运动员正是大多数竞技运动项目出成绩的年龄阶段,此时运动员的学训矛盾尤为突出。

每当出现学训矛盾时,只能是教学让路或降低要求,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受到巨大冲击。

同时,由于竞技体育的高淘汰率和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不高,以及技术学校高中或中专文凭和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运动员就业和升学的需求的现实,使得许多家长特别是当前独生子女的家长们,基本上都不愿意把自己有运动天赋的孩子送到运动技术学校,以致运动技术学校出现招生困难的窘境。

对于运动技术学院来说,主要是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对于体育学院来说,虽然积累了一定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但他们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其在专业设置、学科种类以及跨学科综合等方面仍明显处于劣势,同时由于在生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普通师范院校体育系没有显著性差异,自身专业教育的特点不够鲜明,不能够很好地激发运动员们的学习兴趣。

2.新时期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理想的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应是一个既能有效促进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又能切实保证其系统地进行文化学习的体系。

2.1积极探索有效的“体教结合”模式。

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教育体制的重要性,继续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探索有效地将体育教育、运动竞技、体育科技资源糅合在一起的新型竞技体育学院。

这样既可充分利用现有教育与体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又可以解决多年来在优秀运动员培养问题上体育和教育两个部门所共同面临的困惑。

另外,综合性大学凭借学科优势和其知名度,以及在体育特长生招生中享受的优惠政策,对优秀运动员及其家长颇具吸引力。

2.2构建多元化的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运动员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作为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不仅代表着国家的荣誉,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加强和改进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加强国家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视1.1建立健全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制度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应作为国家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文化教育制度,明确相关政策和规定,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1.2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文化教育资源政府应加大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财政投入,增加文化教育资源,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1.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促进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对参加文化教育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给予奖励,激励运动员积极参与文化教育。

二、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实施2.1制定细化的文化教育计划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运动员,制定具体细化的文化教育计划,合理安排学习课程和时间,确保文化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2.2拓宽文化教育渠道,丰富教育资源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教育渠道,引进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丰富运动员的学习内容,提高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2.3加强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招聘高素质的文化教育师资,加强对文化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文化教育工作的质量。

三、建立健全运动员文化教育评价机制3.1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员文化教育评价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估运动员的文化素养水平,为文化教育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

3.2加强评价结果的运用将文化教育评价结果作为运动员培训和选拔的重要依据,激励运动员参与文化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3.3建立激励机制,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养根据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评价结果,建立激励机制,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给予奖励,帮助运动员提高文化素养水平。

浅析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

浅析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

浅析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体育特长生作为学校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其文化素养的提高对学校教育工作和学生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对策进行浅析,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强化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教育在体育特长生的日常教育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学习。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关于文化艺术的选修课程,例如音乐、舞蹈、美术等,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之外有更多的文化消暑方式。

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文化素养活动,如朗诵比赛、文学创作比赛等,让体育特长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水平。

二、加强体育特长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养不仅仅是指学习的内容,还包括了学生的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学校在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养时,应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综合素质拓展活动,例如素质拓展培训、道德修养讲座、志愿者活动等,来丰富体育特长生的课外生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文化艺术师资队伍为了提高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养,学校需要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文化艺术师资队伍。

这些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文化艺术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学习和提高。

在文化艺术课程设置方面,也需要拥有一批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取到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教学资源。

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校园中充分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

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如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展示机会。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展览、演出等,来提高师生对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五、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在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素养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和指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访问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与学校一起参与到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养提升中来。

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与对策三篇

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与对策三篇

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与对策三篇(一)1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问题1.1体制与机制问题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是我国在传统“举国体制”的运动训练体系及其社会环境制造的一种制度性弊端,也是在这种制度环境中各种利益相关方相互博弈的结果造成的。

体育系统行业内部自行举办的文化教育与现行的竞技体育体制带有“天然”的纽带联系,在这种模式中,运动员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用各种形式的自学、送教、插班或临时编班、教师随队、远程教学等多种形式,按照训练、比赛周期对运动员文化教学制定计划,进行调整。

但这种模式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体育部门所属“二集中、三集中”业余体校的办学模式对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负面影响较大,关键是体育系统内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学制与教育系统的普通学校的文化教育不相融,运动员文化教育游离于教育系统的大环境,两者的教学标准也不统一,造成两个系统无法衔接。

1.2教育观念与政策问题长期以来业余训练和竞技体育领域把“锦标主义”、“金牌”作为评价标准,各方都优先关注国家与集体的金牌战略,而往往忽视运动员的个人发展,相关调查的结果也都证实了行政部门、运动队等“重训练、轻文化学习”的现象;我国颁布了很多关于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政策法规,但多是偏向理论的指导性文件,并且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系统性与延续性不够,实践操作性不强。

再加上领导和相关人员的重视水准不够,缺乏有效的考核与监管,结果造成政策执行多流于形式。

1.3经费问题国家体育总局曾明确规定:运动员文化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实际情况是,相当一部分省、区、市没有列入。

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65%的省、市、区运动员文化教育经费投入占体育事业经费的比例不足2%,25%的省、市、区运动员人均教育经费不到200元,50%的省、市、区运动员年均教育经费为1000元左右。

全国省级体校运动员生均教育经费为700元/年,地级体校生均教育经费为460元/年(普通中学生均经费为1585元/年)。

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协同治理

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协同治理

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协同治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繁荣,我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日益受到。

文化教育对于运动员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然而,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协同治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运动员文化教育协同治理教育体系综合素质在运动员文化教育协同治理方面,我们需要政府、社会和运动员三个方面的力量。

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运动员文化教育提供制度保障;社会应当积极支持和参与运动员文化教育,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运动员自身也要重视文化教育,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文化教育对于运动员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文化教育,运动员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同时,文化教育也有助于培养运动员的品德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协同治理的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和运动员参与的多元治理模式。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运动员文化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社会力量也积极支持和参与运动员文化教育,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运动员自身也要重视文化教育,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治理过程中,政府、社会和运动员应当各自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推动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发展。

虽然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协同治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政府对于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社会对于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支持和参与不足,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运动员自身对于文化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政府对于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制定完善政策和法规,为运动员文化教育提供制度保障;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运动员文化教育,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加强教育和引导,提高运动员对于文化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对运动员文化教育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与对策三篇(一)1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问题1.1体制与机制问题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是我国在传统“举国体制”的运动训练体系及其社会环境制造的一种制度性弊端,也是在这种制度环境中各种利益相关方相互博弈的结果造成的。

体育系统行业内部自行举办的文化教育与现行的竞技体育体制带有“天然”的纽带联系,在这种模式中,运动员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用各种形式的自学、送教、插班或临时编班、教师随队、远程教学等多种形式,按照训练、比赛周期对运动员文化教学制定计划,进行调整。

但这种模式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体育部门所属“二集中、三集中”业余体校的办学模式对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负面影响较大,关键是体育系统内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学制与教育系统的普通学校的文化教育不相融,运动员文化教育游离于教育系统的大环境,两者的教学标准也不统一,造成两个系统无法衔接。

1.2教育观念与政策问题长期以来业余训练和竞技体育领域把“锦标主义”、“金牌”作为评价标准,各方都优先关注国家与集体的金牌战略,而往往忽视运动员的个人发展,相关调查的结果也都证实了行政部门、运动队等“重训练、轻文化学习”的现象;我国颁布了很多关于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政策法规,但多是偏向理论的指导性文件,并且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系统性与延续性不够,实践操作性不强。

再加上领导和相关人员的重视水准不够,缺乏有效的考核与监管,结果造成政策执行多流于形式。

1.3经费问题国家体育总局曾明确规定:运动员文化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实际情况是,相当一部分省、区、市没有列入。

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65%的省、市、区运动员文化教育经费投入占体育事业经费的比例不足2%,25%的省、市、区运动员人均教育经费不到200元,50%的省、市、区运动员年均教育经费为1000元左右。

全国省级体校运动员生均教育经费为700元/年,地级体校生均教育经费为460元/年(普通中学生均经费为1585元/年)。

超过15%的体育系统自办学校无教育系统拨款。

对比来看,运动员其实并没有享受到同区同龄普通学生的教育条件和教育资源。

经费不足直接导致了师资队伍建设落后(师资不足、教师进修和科研活动停滞等)、教学设施条件不达标、课程和教材陈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实效。

1.4学训矛盾问题学训矛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中最难攻克的难题。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2006年针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调查发现,运动员、教练员、运动队管理者三方都更加重视训练和比赛,因此造成的“运动员文化课出勤率不高,训练和比赛后补课情况不佳”现象很普遍,虽然很多地方都对运动员文化学习时间做了硬性规定,但是各地执行情况也不容乐观。

因外出比赛、训练使运动员中断学习的比例达51.3%,运动员到课率只有56%。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优秀运动员周课时只有10学时。

2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的对策2.1改革招生制度县、市级业余体校设置向更高一级教育机构“直升机制”;单招、特招扩大运动项目的范围,降低招生门槛;设置体育高职生通过单招、特招、专升本(直升)或读研渠道。

运动员可以按照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获得升学考试加分。

2.2建立运动员教育退回机制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运动员,在未达成向上一级输送的情况下,将其退回原籍学校的机制。

2.3转轨纳入教育系统机制“二集中、三集中”的县、市级少体校转轨纳入教育系统义务教育和高中、中职教育系统,教练员转为教师编制,采取“双学籍制”,将运动员文化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和高中、中职教育的管理范畴,运动员运动训练为主导的模式转化为“学习、训练双规并行”的模式,师资等教育资源共享,并由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共同协商制定和实施优秀运动员完成“普九”教育的相关法规条例,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保运动员的基础教育的实施。

2.4完善跟踪与安置机制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运动员职业转化机制。

包括政府部门针对运动员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职业转换的政策保障等,也包括体育高职院校、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对预就业运动员的培训教育质量保障等。

2.5鼓励并建立运动员社会培养体系鼓励并支持以社会团体、企业、家庭等社会组织形式或个人为培养主体的各种形式的培养机制。

如当前,很多家长不愿让孩子进入体育系统的训练体系,而是自愿参与一些由体校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体育培训机构、体育俱乐部或者个人培训,作为孩子健身、体育爱好和特长的一种家庭式或学生自主式的体育锻炼形式,但现在能否得到政府,尤其是体育部门的认可,从而获得运动员等级资格、参加各级比赛和获得奖励等政策性支持,获得与体育系统培养机制“一视同仁”的待遇,成为这种运动员培养类型能否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建议3.1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竞技人才培养理念对培养运动员的主体来说,要树立对运动员的整个人生负责的责任感,要把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视为同等重要、没有先后高低之分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努力创新和实现两者的“共赢”,而不是有失偏颇。

努力做到各年龄段运动员文化教育与普通学生统一标准与要求。

3.2“三个层面的结合”努力做到: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宏观层面的机制结合;少体校和普通学校在中观层面的有机结合;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在微观层面的科学结合。

3.3重构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多元模式在学籍管理中,采用长学制、学分制、单科结业积累制、保留学籍集中学习制等;积极开展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多元教学形式,实行“送教上门”,建设远程网络教育平台;积极创新“走读”、“借读”、“双学籍制”、“网点学校”、挂靠高校、与高校联合培养、函授教育等文化教育形式;在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招生、课程设置、学制、学籍管理和考核以及专兼职文化教师的配备、学习进修、奖励机制、职称评定、福利等多方面的建设上,能够体现特殊性和灵活性。

3.4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供配套制度保障尤其是以立法的形式确定运动员义务教育权利;在学籍、招生制度、部门联席制度和对接机制、监督制度、评价奖励制度,加大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资金专款投入、设置运动员安置专项基金等。

3.5建立运动员文化教育与职业转化对接的社会支撑系统建设“运动员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及地方体育组织机构与社会各界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供运动员就业的岗位信息、培训、实习、辅导等,实现“多赢”局面。

家庭、同事、朋友、所在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心理支持和帮助都对运动员就业、心理安慰等方面的“社会支持”,对他们顺利渡过退役期至关重要。

(二)1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的缘由1.1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亟待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国家从政策上进行了完善,并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建立及时反馈评价体系,为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生活创造诸多的便捷条件。

这些政策、法规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同时也使我国在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保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面临着下级执行力度孱弱的问题。

在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同时,也解决了运动员进入大学学习方面的困难。

在相关政策下有了体育单招、优秀运动员免试入学、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等措施。

这些措施大大缓解了运动员上大学难的问题,使他们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些措施虽然给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渠道,方便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但是也因为历史及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在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运动员依然承担着大运动量的训练任务。

教练员的思想依然落伍,很多运动员退役后进入教练员队伍,使得科学化的训练难以进行,运动队水平难以提升;金牌至上的训练观念依然普遍存有,即使运动员按照相关政策进入大学学习,其文化水平离相对应的文化学习要求也相差很远。

对于退役的大多数运动员来说,因文化基础太差往往没有能力学习相关课程。

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很多运动员因为文化素质水平低造成了就业难、适应社会难的现象,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成为体育系统难以解决的顽症。

1.2物质投入失衡计划经济时代,为争金夺银而进行的三级训练网络体制是最为典型的问题。

因为我国当时的经济实力并不是很强大,为了短时间内有所突破,便选择以“物质刺激”、“金钱诱惑”、“利益挂钩”作为激励手段,导致全国各省、市、区的体育类院校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在训练上,而忽视了大多数运动员的正规文化教育。

在相对较为“机械”的运动技术习得的过程中,运动员本身的“器物化”、“工具化”现象日趋严重,运动技术精湛与精神文化匮乏的强烈对比,俨然使运动员已经成为金牌利益和锦标主义驱使下的“单向度的人”。

对于运动员而言,“物质的刺激”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金钱的诱惑”也能使其不遗余力奋勇拼搏,“利益挂钩”更是使运动员和教练员共甘共苦克服困难,但这样的手段也直接导致了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思想的异化。

在举国体制所遮蔽的利益支配下,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投入实际仅仅一种附属环节,各个基地和相关学校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实际上仅仅打着教育的“幌子”,而真正传授给运动员并能为运动员所接纳的文化教育内容收效甚微。

回首我国早期的竞技体育,因为科学技术的短缺,不得不依靠国家的人口资源优势,采取人海战术来持续扩充竞技人才基数,巩固项目优势,这便直接导致某些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过早退役,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再者,现如今国家和各基地对于各训练和各种比赛的投入是巨大的,从省级比赛、锦标赛、大运会、全运会再到亚运会和奥运会的比赛成绩的获得往往投入巨大。

另外,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则普遍存有着产权分配的认知差异,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奖金分配的纠纷。

尽管我国在优秀运动员培养的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进行保障,教育模式也由单一化逐渐转变成多层次、多样化、多渠道的新模式,但依旧存有着诸多问题,致使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难以与社会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

1.3技术提升与精神匮乏的单向度发展竞技体育的超越理念是其存有于人类竞技体育精神层面的核心基石,不过人类社会与人类文明的组成元素是多样的,五彩缤纷的,正是因为不同的精神文明才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人类文化与人类历史,超越与竞争固然助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车轮,但人性中的真、善、美,团结互助、和平与发展等具有人类共识性的品质才使得这架马车行使得更加平稳。

运动员在追求卓越的时候更应学习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精髓。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竞技运动员唯一的目的在于追求体能、技术上的超越,这一动机在金牌主义、锦标主义、利益、金钱等诱惑的助推下更显突兀。

我国竞技体育在政府的管理下,从国家到地方全面实施:奥运会战略、全运会战略、省运会战略、各市运会战略等为金牌、成绩而制定的“战略”,而在精神层面的指导政策、方针等缺失严重,基本忽略运动员的精神诉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