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合集下载

肝炎病人的饮食护理与预防措施

肝炎病人的饮食护理与预防措施

肝炎病人的饮食护理与预防措施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 646000肝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我们常说的甲肝、乙肝都是肝炎中的一种。

大家都知道甲型肝炎病毒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具有十分强大抵抗力的病毒,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

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还带有一定的传染性,急、慢性患者,亚临床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因此大家对于肝炎一定要高度重视。

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什么是肝炎,该怎样为肝炎病人进行饮食护理和采取预防措施?一、什么是肝炎?(一)乙型肝炎是一种什么病?乙型肝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乙型肝炎属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在平日里也被我们叫作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体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传播。

乙型肝炎除了具有传染性之外,还具有嗜肝性,如果放任其长期的发展对自身健康的威胁是比较大的。

中国目前大约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乙型肝炎属于传染性疾病,并不是遗传病,因此它并不具备遗传性质。

现今早已经有了安全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治疗乙型肝炎的药品也正在推出,治愈的病例也会越来越多。

(二)甲型病毒性肝炎是什么病?甲型病毒性肝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同样属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甲型病毒性肝炎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我们口部以及粪便的接触性传染。

甲型病毒性肝炎一般都是以急性肝炎为主,基本上不存在变成慢性肝炎的情况。

较为安全的甲型肝炎病毒疫苗早已问世,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治疗灭活疫苗在全世界范围上的广泛使用,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也早已得到了比较稳定而有效的控制。

二、肝炎都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哪些危害?(一)肝炎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不论是甲型肝炎还是乙型肝炎,他们的流行面都比较广,传染性也非常强,并且还难于控制。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01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01
区胀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某些病例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类似感冒 本期体征不显著,部分病例有浅表淋巴结肿
大。 于本期末小便颜色加深,继而巩膜及皮肤先
后出现黄染。 化验:尿胆红素及尿胆原阳性,血清丙氨酸
黄疸期
黄疸逐渐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2周 左右达高峰
部分病人短期内可出现短暂粪便颜色变浅、 皮肤瘙痒等肝内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核衣壳蛋白)
HBV DNA
DNAP
小球形颗粒:直径22 nm 数量最多 管形颗粒:22×40~400 nm 两者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仅含HBsAg,无感染性。
“空心汤团”
乙肝
3.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1)HBsAg 曾用名:HA、澳抗
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 ●持续时间:

肝 损

害 为
肝继

发 性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病毒性肝炎 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五种:
HAV(甲)、HBV(乙)、HCV(丙)、
HDV(丁)、HEV(戊)。 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 TT病毒(TTV)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甲肝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归类于小RNA病 毒科肝炎病毒属
乙肝
(3)HBeAg
•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 •HBeAg只存在于血清中
●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 92%左右
乙肝
(4)抗-Hbe
➢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
➢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 低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常见的病毒类型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以下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1. 隔离措施病毒性肝炎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疾病,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以避免感染。

此外,病房应保持清洁和通风,避免患者与其他人接触。

2. 完全休息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出现疲劳和体力消耗的症状,因此给予充分的休息十分重要。

患者需要保持床位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护士和家人应该鼓励患者坚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活动。

3. 营养支持由于病毒性肝炎会导致患者的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障碍,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

护士和营养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减少摄入脂肪和刺激性食物。

4. 控制疼痛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伴随着肝区疼痛和不适感。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

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轻度疼痛。

对于严重的疼痛,需要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5. 液体管理由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液体潴留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体重、血压、尿量和心率。

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补液治疗,防止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6. 监测肝功能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肝酶、胆红素、凝血功能和肝功能代谢。

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家人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食欲和精神状态来观察病情发展。

7. 心理支持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常伴有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

病毒性肝炎_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_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_护理措施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病毒性肝炎概述 • 护理评估 • 护理措施 • 特殊情况护理 • 健康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病毒性肝炎概述
定义和分类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 以肝实质细胞炎性病变为主的一
类传染病。
根据病原学分类,病毒性肝炎可 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
挑战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面临诸多挑战,如病情轻重不一、病程漫 长、症状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样等。此外,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也是护理中需要关注的方面,这些因 素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展望未来病毒性肝炎的护理研究和进展
研究方向
未来的病毒性肝炎护理研究应关 注新的护理方法和技术,如个性 化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康复 护理等,以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
查。
医生诊断
结合医生的诊断报告,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
方法。
实验室检查
通过肝功能检查、病毒 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了 解患者的肝脏功能和病
毒情况。
评估内容
01
02
03
04
病情评估
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 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心理评估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 化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营养评估
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营养摄 入及肝脏对营养的需求。
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症 状通常包括乏力、食 欲减退、恶心、呕吐 、厌油等。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肝 衰竭、肝硬化和原发 性肝癌等并发症。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 可能出现黄疸、肝区 疼痛、肝脏肿大等症 状。
02
护理评估
评估方法
观察法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病情变化及心理状态。

内科护理学讲义—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讲义—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第五章传染病人的护理第五节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本节考点:病因、流行病学、.病原学意义、护理。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由多种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肝炎病人有甲型、乙型、丙丁戊型,甲型、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主要经粪-口传播的有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的有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母婴传播也是乙型肝炎重要传播途径。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甲型肝炎5-45天,平均30天;乙型肝炎30-180天,平均70天;丙型肝炎15-150天,平均50天;丁型肝炎28-140天;戊型肝炎10-70天,平均40天。

1.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2.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

3.重型肝炎。

4淤胆型肝炎。

5.肝炎后肝硬化。

三、辅助检查(一)血清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肝功能检测中最为常用,是判定肝细胞损害的重要指标。

(二)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测:1.甲型肝炎:血清抗HA V-IgM是甲肝病毒近期感染的标志,是确定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记物;血清抗HA V-IgG见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HA V的病人,为保护性抗体。

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见于乙肝病毒感染者;HBV感染后3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见于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或过去感染HBV 并产生免疫力的恢复者;HBeAg一般只出现在HBs-Ag阳性的血清中,H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核心抗原(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和DNAP均位于HBV 德核心部分,是反映HBV感染最直接、最特意和最灵敏的指标,两者阳性提示HBV的存在、复制、传染性强;HBV DNA 定量检测有助于抗病毒治疗病例选择及判断疗效。

四、治疗原则(一)隔离甲、戊型按照肠道传染病隔离3-4周,乙丙丁按照血源性传染病及接触传染病隔离。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目前按病原体已确定约有5种类型,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

其中甲型与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

【病因及分类】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肝炎病毒,目前已经证实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因子。

1.甲型肝炎病毒(HAV) 属微小RNA病毒科中的嗜肝RAN病毒属。

感染后早期产生IgM抗体,是近期感染的标志,一般持续8~12周。

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能耐受60℃30分钟,100℃1分钟才能全部灭活。

在-70~-20℃数年后仍有感染力。

紫外线照射1小时或3%福尔马林5分钟均可灭活。

2.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

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浓度消毒剂均能耐受。

在37℃可存活7天,在血清中30~32℃可保存6个月。

-20℃可保存15年。

煮沸10分钟、65℃10小时或高压蒸汽可灭活,0.5%过氧乙酸、2%戊二醛和含氯消毒剂敏感。

3.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对有机溶剂敏感,10%氯仿可杀灭。

煮沸、紫外线等亦可使其灭活。

血清制品中的HCV 可用干热80℃72小时或加变性剂使之灭活,和加热100℃5分钟可使其灭活。

4.丁型肝炎病毒(HDV) 是一种缺陷病毒,在血液中由HBsAg包被,其复制、表达抗原及引起肝损害须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的辅佐。

5.戊型肝炎病毒(HEV)属RNA病毒。

在碱性环境下,对高热、氯仿、氯化铯敏感。

【发病机制】HAV经口感染后可能先在肠道中增殖,然后经一段病毒血症位于肝脏。

两周后由胆汁排出体外。

HAV引起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HBV侵入人体后,迅速通过血液到达肝脏和其他器官,并在部分组织细胞内复制。

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常规

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常规

铜梁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常见传染病护理常规一、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1.甲、戊型肝炎按消化道隔离,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液/体液隔离。

有条件时,按病原学分型分室收治。

2.患者使用的食具,大小便器和排泄物,均按规定消毒。

接触乙、丙、丁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后要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

3.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精神、食欲及疲乏程度,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的颜色;黄疸消退情况;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4.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需卧床休息,慢性肝炎注意劳逸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

5.合理营养:进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

6.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淤血淤斑等早期出血征象,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

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体重。

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重症患者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二、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尽量安排住单人房间,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根据病情给予适合的体位,加床栏,防止坠床。

2.饮食根据病情发展阶段而调整,发热期应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低血压休克不能进食可给予静脉营养,少尿期限制蛋白质饮食,给予低钾、低盐饮食,多尿期的后期酌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注意补充含钾的食物;恢复期应少量多餐,给予高营养饮食。

3.发热期护理:绝对卧床休息,禁忌搬动,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发热末期要注意血压、脉搏、尿量情况,及时送检尿标本,发热时可于体表大血管处进行冷敷,不宜用酒精擦浴,协助患者洗漱,保持皮肤、五官的清洁。

4.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0℃左右,可加盖棉被,毛毯等蔓,严密观察并记录脉搏、血压、意识状态、皮肤温度及24小时出入量等。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利于快速补充血容量和静脉用药。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一、概述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传染病。

迄今已知至少有6种类型病毒。

甲、戊型主要经粪口传播;乙、丙、丁、庚型主要经血液传播。

临床症状有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及厌油腻食物等消化道症状。

主要体征是肝脾肿大伴压痛,部分病人出现黄疽。

二、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呕吐、腹胀有关。

2、焦虑与感染疾病的威胁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肾功能不全、腹水、出血、肝性脑病。

三、护理措施1、隔离:甲型、戊型消化道隔离,乙型血液隔离。

甲型自发病日起,不少于 30日(如病情未好转。

应继续隔离);乙型隔离至临床痊愈。

消化道隔离要求:同病种病人可住一室;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接触污物时戴手套,接触病人或污物后及护理下一个病人之前要洗手;病人的食具使用1次性餐具。

便器单独使用,呕吐物、排泄物用2%洗消净处理后弃去;室内应无蝇、无蟑螂。

血液/体液隔离要求:同病种病人可住一室;接触病人要穿隔离衣,接触血液/体液要戴手套,若手碰上了血液/体液要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使用1次性注射输液器:污染的物品应装袋标记并送出销毁或清洗。

消毒处理:血液污染病室内表面物品,要立即用 70%酒精、0.5%洗消净、0.5%过氧乙酸消毒处理。

2、病情观察:病人的精神、食欲及乏力程度,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如何,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的颜色。

了解黄疸的消退,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3、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应卧床休息;慢性肝炎可动静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等。

4、合理营养:进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

(1)成人每日热能以 2000~2500kcal为宜。

必要时应根据体重、有无发热及病情轻重作适当的调整。

(2)肥胖者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限制热能,控制饮食,避免影响肝功能的恢复和脂肪肝的发生。

(3)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 16%,90~130g/d。

蛋白质以鱼类、蛋类、乳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为好。

血氨增高、有肝性脑病倾向或症状时,给予低蛋白饮食。

甲型肝炎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建议

甲型肝炎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建议

甲型肝炎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建议甲型肝炎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患者在患病期间和康复后,都需要特别的护理和关注,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防止疾病的传播。

以下是一些针对甲型肝炎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建议,希望能对患者及其家属有所帮助。

一、饮食护理1、营养均衡甲型肝炎患者的饮食应当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蛋白质可以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碳水化合物可以来自米饭、面条、面包等,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可以通过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获取。

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但也要避免过度进食,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2、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花椒等。

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

选择清蒸、煮、炖等烹饪方式,减少油煎、油炸等。

3、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奶油、黄油等。

脂肪的消化需要肝脏的参与,过多的脂肪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4、适量饮水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减轻肝脏的负担。

建议每天饮用 1500 2000 毫升的水,但如果有水肿或腹水等情况,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控制饮水量。

5、避免饮酒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甲型肝炎患者应绝对禁酒,包括含酒精的饮料和食品。

二、休息与活动1、保证充足的睡眠患者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建议每晚睡眠时间不少于 7 8 小时。

2、避免劳累在患病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减少体力活动和脑力劳动。

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剧烈运动等。

3、适当活动随着病情的好转,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三、心理护理1、消除恐惧和焦虑患者可能会因为对疾病的不了解而感到恐惧和焦虑。

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甲型肝炎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让患者了解疾病是可以治愈的,消除其恐惧和焦虑心理。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评估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评估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评估一、疾病概述(一)概念和特点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者常见。

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有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同时或先后感染、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使症状加重。

1. 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HA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酸碱,能耐56℃30min,室温下可生存1周,煮沸5min全部灭活。

紫外线1min,1.5~2.5mg/L 余氯15min;3%甲醛5min可灭活。

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尤其以后者多见,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经粪-口传播。

抗HAV阴性者均易感。

2.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抵抗力强,能耐60℃4h及一般浓度消毒剂,煮沸10min、65℃10h或高压蒸汽消毒可以灭活。

急、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均可传播乙型肝炎,慢性病人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是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染源。

血液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另外也可由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

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反复输血或血制品者、多个性伴侣者、血液透析病人、静脉药瘾者及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等是感染HBV的高危人群。

3.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HCV)甲醛(1:1000)6h及60℃10h可以灭活。

传染源是急、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尤以病毒携带者有重要的意义。

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

各个年龄组均普遍易感。

4. 丁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HDV)必须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辅助才能复制、表达。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

人类对HDV普遍易感。

感染可以是混合感染,即正常人群或未受HBV感染的人群同时感染HBV和HDV,也可以是重叠感染,即已经感染HBV的人群在HBV感染基础上又感染HDV。

5. 戊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HEV)对高热、氯仿等敏感。

急性淤胆型甲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淤胆型甲型病毒性肝炎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缓解胆道梗阻,减轻
01
黄疸症状 手术方式:胆道引流术、胆囊切
02
除术等 手术时机: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
03
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术后护理:注意饮食、休息,预
04
防感染等
辅助治疗
1
2
3
4Hale Waihona Puke 饮食调理:保持营 养均衡,避免油腻、
辛辣食物
心理疏导:缓解患 者焦虑、抑郁等情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 合理使用辅助药物, 如保肝、护肝药物等
急性淤胆型甲型病毒性 肝炎
x
目录
01. 治疗方法 02. 护理措施 03. 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干扰 素、利巴韦林等,可 抑制病毒复制
免疫调节药物:如胸 腺肽、转移因子等, 可调节免疫功能
保肝药物:如甘草酸、 水飞蓟素等,可保护 肝脏功能
抗炎药物:如非甾体 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等,可减轻炎症反应
适当运动:增强体 质,提高免疫力
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
01
02
03
饮食原则:清淡、易 消化、营养丰富
食物选择:蔬菜、水果、 瘦肉、鸡蛋、豆腐等
避免油腻、辛辣、刺 激性食物
04
适量饮水,保持正常 排便
05
定期监测体重、血糖、 血压等指标
生活护理
A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按时作息、饮食规律等
B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如勤洗手、洗澡等

接种甲型肝 炎疫苗,提 高自身免疫

注意饮食卫 生,避免食 用生冷食物, 减少感染风

谢谢
04
提供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心 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 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甲型肝炎的预防措施

甲型肝炎的预防措施

甲型肝炎的预防措施【甲型肝炎的预防措施一】1.隔离病人:注意对甲肝病人的粪便进行消毒,对病人的隔离期限不少于30天,对幼儿机构的病人应隔离40天。

在流行地区,对病人及有密切接触的人一般要观察4—6周。

在家庭隔离治疗的病人要严格遵守个人卫生制度,病人使用过的东西要认真的进行消毒。

2.切断传播途径:重点在搞好卫生措施,如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食品消毒、加强个人卫生、粪便管理等。

3.保护易感人群:在甲型肝炎流行期间,易感人群(婴、幼儿、儿童和血清抗-havigg阴性者)均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

与甲型肝炎患者接触过的人可接种人血清或胎盘球蛋白以防止发病。

【甲型肝炎的预防措施二】1.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惫为原则。

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

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2.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

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3.如进食少或有呕吐者,应用10%葡萄糖液1000~1500ml加入维生素c3g、肝太乐400mg、普通胰岛素8~16u,静脉滴注,每日1次。

也可加入能量合剂及10%氯化钾。

热重者可用菌陈胃苓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菌陈蒿汤和胃苓合方加减;肝气郁结者用逍遥散;脾虚湿困者用平胃散。

有主张黄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

一般急性肝炎可治愈。

【甲型肝炎的预防措施三】1、控制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急性期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慢性患者可根据病毒复制指标评估传染性大小,复制活跃者尽可能给予抗病毒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甲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粪便污染饮用水源、食物、蔬菜、玩具等均可引起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可导致暴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多为散在发病,输血后甲型肝炎极罕见。

因此,针对甲肝的传播途径,熟悉和了解甲肝的相关知识后,为预防疾病的发生,应当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等工作,防止“病从口入”。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患者要做好护理措施,注意保持个人卫生,戒酒戒烟,合理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1、按消化道或血液隔离。

2、注意观察病人皮肤、粘膜、巩膜黄染及大、小便颜色、性状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黄疸刺激皮肤引起瘙痒者,可用温水擦浴或遵医嘱局部药物处理,避免搔抓,以防止感染。

3、注意观察有无神志、行为、性格改变等肝昏迷前驱症状等并发症,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注意安全防护。

4、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若牙龈出血,应做好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鼻衄时可用无菌棉球或肾上腺素棉球填塞;若皮下瘀斑、灰白色或柏油样便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同时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5、急性肝炎病人予以适当热量、清淡、可口饮食,食欲好转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多饮水,忌烟酒,忌食生冷;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少食多餐,不可进食过饱,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有腹水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疑有肝昏迷者,应限制蛋白摄入,有糖尿病或肥胖者,不宜进食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脂肪肝。

6、急性期及重症病人要卧床休息,待黄疸消退、症状减轻、肝功能好转时,可逐步开始活动。

以不疲劳为原则。

慢性期或迁延不愈者,可根据病情卧床休息或适当活动。

7、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红外肝病治疗,增加组织对能量的渗透吸收,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的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1、讲解该病传播途径及隔离防护要求。

2、做好心理疏导消除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病室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注意口腔及皮肤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合理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戒酒。

4、急性肝炎病人予以适当热量、清淡、可口饮食,食欲好转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多饮水,忌烟酒,忌食生冷;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少食多餐,不可进食过饱,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有腹水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疑有肝昏迷者,应限制蛋白摄入,有糖尿病或肥胖者,不宜进食高糖高热量饮食,以防脂肪肝。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2、评估患者的精神、食欲、黄疸及有无出血倾向等情况。

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衰竭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度。

2、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3、病情观察:观察患者在疾病中产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的进行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疾病知识指导:加强预防疾病、预防接种指导,讲解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措施、预后等相关知识,宣传病毒性肝炎的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

2、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遵医嘱抗病毒治疗,明确用药剂量、使用方法、滥用药物或自行停药可能导致的风险。

3、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四、注意事项1、不易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牛奶、豆制品)的摄入,应禁饮酒。

2、注意观察抗病毒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反应、胃肠道反应、脱发、血象改变等。

3、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肾衰竭、感染等。

4、注意加强隔离:甲肝、戊肝行消化道隔离,乙肝、丙肝、丁肝及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行血液隔离。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病毒性肝炎护理

病毒性肝炎护理

病毒性肝炎护理【主要护理问题】1.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呕吐、食欲下降有关。

3.体温过高与感染肝炎病毒有关。

4.潜在并发症——腹水与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有关。

5.潜在并发症——出血与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内毒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关。

6.潜在并发症——肾功能不全与大量肠源性内毒素进入血液,肾血管收缩有关。

7.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与血氨、假神经递质增多有关。

【护理要点】1.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病人需卧床休息,慢性肝炎病人动静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甲型、戊型肝炎病人消化道隔离;乙型肝炎病人血液隔离。

3.观察病人精神状况,有无意识障碍;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颜色,了解黄疸的消退。

皮肤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

4.合理营养,进食高热量、低脂肪、适量糖类,多种维生素饮食,清淡、易消化。

5.预防肝性脑病,观察病人精神状况,了解有无智力障碍、定向力障碍和注意力下降,有无性格改变,有无扑翼样震颤、嗜睡症状。

6.观察牙龈有无出血、皮肤有无瘀斑等早期出血征象。

7.观察有无尿量变化,有无腹水、水肿等,定期测量腹围、体重。

若使用利尿剂,观察药物疗效。

8.加强口腔护理,预防继发性真菌感染。

保持个人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9.加强病室通风,空气新鲜,预防呼吸道感染。

10.出院指导①实施适当的家庭隔离;②病人自觉遵守卫生要求,防止唾液、血液及其他分泌物污染环境;③生活规律,劳逸结合;④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避免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戒烟酒;⑤不滥用对肝有损伤的药物;⑥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⑦定期复查,合理治疗,忌乱投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3.瘀胆型 旧称毛细胆管性肝炎,现证明其原发病变在肝细胞泌胆机制而不在毛细胆管,故原称病名已不用。主要是急性甲型肝炎引起 的肝细胞裂解导致胆汁分泌下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上升和胆酸浓度增加,引起黄疸和全身皮肤瘙痒。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 肝炎,但消化道症状较轻。该病病程较长,黄疸持续2~4个月。 本型为黄疸型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特点是胃肠道症状较轻,发热时间较长,肝内梗阻性黄疸持续较久(数周至数月),可 有腹胀、皮肤瘙痒、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尿色深呈浓茶色,肝肿大、有压痛。需与其他肝内、外梗阻性黄疸鉴别。 4.亚临床型 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肝功能轻度异常。 5.重型肝炎 较少见。成人感染HAV者年龄愈大,重型肝炎发病的比例越高。 6.暴发型甲型肝炎 本型占全部病例的0.1%~0.8%,但病死率甚高,达50%。本型起病甚急,可有发热、食欲不振、恶心、频繁呕吐、极度乏力等 明显的消化道及全身中毒症状;黄疸逐渐加深,肝脏进行性缩小,有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肝臭、腹腔积液、急性肾功能 衰竭和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表现,直至出现深度昏迷、抽搐。患者多因脑水肿、脑疝、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死亡, 病程不超过3周。
03 护理评估/护理问题∕关键点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A
01 甲型病毒性肝炎概况
甲型病毒性肝炎概况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 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 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 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 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 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 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 得到有效的控制。 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EBV性肝炎、CMV性肝炎,均可出现急性 肝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主要依据特异性血清学检查,特别是戊型肝 炎和甲型肝炎极相似,更需要特异性血清学检查进行鉴别。中毒性肝炎, 各种全身性感染均有可能出现肝肿大、黄疽、肝功能异常等。但均有原 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证据,且随原发病痊愈而恢复,血清抗-HAV、 IgM阴性等特点可鉴别。
02 临床表现
甲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甲型肝炎病初,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巩膜、皮肤发黄。临床分为 显性感染和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两种类型。成人感染后多表现为显性感染,而儿童或老人感染后易表现为隐性感染。 1.急性黄疸型 (1)潜伏期 甲型肝炎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持续30天。患者在此期常无自觉症状,但在潜伏期后期,大约感染25天以后, 粪便中有大量的HAV排出,潜伏期的患者的传染性最强。 (2)黄疸前期 起病急,急数患者有发热畏寒,体温在38~39℃之间。平均热程3日,少数达5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 油、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或轻度腹泻。少数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色。本期持续 5~7日。 (3)黄疸期 自觉症状好转,热退后黄疸出现,可见巩膜、皮肤不同程度黄染,肝区痛,肝脏肿大,有压痛和叩痛,部分患 者有脾肿大。本期可有短期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功能明显异常。持续2~6周。 (4)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好转以至消失,肝脾回缩到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IgG介导的免疫系统建立。本期 持续2周至4月,平均1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 较黄疸型少见。起病较缓,临床症状较轻,仅表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和腹胀等。体征多有肝肿大、有轻压痛和叩痛, 脾肿大少见。转氨酶升高。一般在3月内恢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疗
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治疗以一般及支持治疗为主,辅以适当药物 ,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 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甲型病毒性肝炎概况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员,为嗜肝RNA病毒属。HA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约 过一周后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粪便排毒能维持1-2周。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咽部和扁桃 体可能是HAV肝外繁殖的部位。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 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 1.传染源 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仅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血液中HAV主要出现在黄疸发生前14-21天, 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有报道通过输血传播,但黄疸发生后患者血液通常无传染性。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从 粪便中排出HAV的数量最多,此时传染性最强。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从粪便中排出HAV。 2.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 方式,因此在集体单位如托幼机构,学校和部队中甲型肝炎发病率高。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 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3.易感性与免疫力 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HAV普遍易感,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甲型病毒性肝炎概况
病因
HA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约过一周 后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粪便排毒能维 持1-2周。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咽部和扁桃体可能是HAV肝 外繁殖的部位。
临床表现
甲型肝炎病初,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小便颜色加深, 有时伴有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巩膜、皮肤发黄。临床分为显性感染 和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两种类型。成人感染后多表现为显性感染 ,而儿童或老人感染后易表现为隐性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