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方法
安全风险管理方法1.风险识别:首先,组织需要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
这可以通过开展风险评估和审计等方法来实现。
可以参考历史数据、专家意见和行业标准,以帮助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
2.风险评估:在识别了潜在的安全风险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使用定量或定性方法来衡量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例如,通过风险矩阵来识别风险的等级,或是采用统计分析和模拟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3.风险控制:一旦识别和评估了风险,组织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和减轻这些风险。
这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安全政策、程序和措施来实现。
例如,制定紧急事件预案、提供员工培训和教育、加强物理和网络安全等。
4.风险监控: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组织需要定期监控和评估已实施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定期进行安全演习、审核和内部检查来实现。
同时,也需要建立风险报告和反馈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新的安全风险。
5.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的经验教训总结和反思,组织可以不断改进和提高其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分析事故和事件的根本原因、反馈用户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参考行业最佳实践等方法来实现。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可以支持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例如:-技术解决方案:利用现代技术工具和软件,如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统(SIEM)、入侵检测系统(IDS)等,可以帮助组织监测和响应安全事故和事件。
-外部合作:与其他组织、专家机构、行业协会等进行合作,共享信息和经验,以便更好地应对安全风险。
-保险和风险转移:购买适当的保险和风险转移机制,以减轻因安全事故或事件而产生的损失。
综上所述,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需要系统性方法和流程支持的工作。
通过综合运用识别、评估、控制、监控和持续改进等方法,组织可有效应对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
202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范本(3篇)
202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组织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的分级管控,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并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安全。
本制度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组织内部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物理安全等。
第三条定义1. 安全风险:指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一种潜在的威胁,可能对组织的利益和资产造成损害的事件或情况。
2. 分级管控:根据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控程度,将安全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控。
3. 资产:指组织拥有、控制或使用的有价值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财务资产、信息资产、人力资产等。
第二章安全风险分级第四条分级依据1. 根据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控程度,将安全风险分为A级、B级、C级三个等级。
2. A级安全风险:指对组织的关键资产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重大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
3. B级安全风险:指对组织的一般资产和利益造成一定损害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泄露、系统异常等。
4. C级安全风险:指对组织的非关键资产和利益造成较小损害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低级安全事件、设备故障等。
第五条分级原则1. 安全风险分级原则:安全风险分级应综合考虑风险的潜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可能性和可控程度等因素。
2. 分级一致原则:同类安全风险在不同业务领域应保持分级一致,避免形成风险盲区或重复控制。
第三章安全风险管控第六条 A级安全风险管控1. 对于A级安全风险,组织应制定相应的紧急应对方案,并组织实施。
2. 组织应优先保障关键资产的安全,采取足够的措施确保关键资产不受到威胁。
3. 组织应定期评估A级安全风险的可控程度,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控。
第七条 B级安全风险管控1. 对于B级安全风险,组织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控程度进行管控。
2. 组织应加强对一般资产的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密、备份、灾备等。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46576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1.目的识别本公司在生产活动、设备检修及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评价,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和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为控制危害因素,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检验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并在新问题出现或其他情况时对其进行更新和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的生产活动、设备检修及服务过程中相关危险因素的识别,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及控制、重大风险和更新管理等。
3.定义重大风险: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 .职责4.1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4.2安全员;。
4.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识别和记录以及本部门危害因素的控制。
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5.0 程序内容5.1评价组织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组织公司安全环保委员会人员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岗位操作人员等。
;;;;5.2风险评价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
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危害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公司所有生产、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具体应包括:;;;;;;,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法律法规可以参照法律法规获取制度和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的要求;;;;;,填写《作业活动清单》。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52545讲解学习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1.目的识别本公司在生产活动、设备检修及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评价,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和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为控制危害因素,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检验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并在新问题出现或其他情况时对其进行更新和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的生产活动、设备检修及服务过程中相关危险因素的识别,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及控制、重大风险和更新管理等。
3.定义重大风险: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 .职责4.1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4.2安全员4.2.1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汇总和记录以及具体组织实施;。
4.2.2负责《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的保存。
4.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识别和记录以及本部门危害因素的控制。
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5.0 程序内容5.1评价组织5.1.1组织组成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组织公司安全环保委员会人员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岗位操作人员等。
5.1.2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5.1.2.1熟悉本部门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5.1.2.2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5.1.2.3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5.1.2.4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5.1.2.5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
安全生产风险点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生产过程,并严格执行。
第三条本单位领导班子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第四条本单位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并要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五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并健全安全生产工作机构,明确安全生产各级领导的职责和权限。
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并健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机制,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第七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点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风险点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
第二章安全生产风险点的识别及评估第八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点识别机制,对生产过程和设施中的潜在危险源及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进行识别。
第九条对于新投产的生产线、设备和工艺,应当进行安全生产风险点评估,确保其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安全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十条本单位应当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火灾、爆炸、中毒、电击、坠落等风险点进行详细识别及评估,判断其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建立风险点清单。
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建立风险点识别及评估的档案,对识别的风险点和评估情况进行登记、归档,并定期进行复评。
第三章安全生产风险点的控制及监测第十二条本单位应当制定安全生产风险点控制措施方案,对风险点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化解。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点监测机制,对风险点的控制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并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高温高压设备、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风险点的监测,确保其安全运行。
第十五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点图解,清晰展示各类风险点的位置、控制措施、监测情况等信息。
2024年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2024年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生产、保证员工人身安全的重要制度,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安全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策略、安全教育与培训、应急预案管理等方面,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一、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估是保障企业生产、保证员工人身安全的前提,评估过程包括查找、分析和评估潜在的或实施中的风险,搜索各种造成损害的条件和因素。
在评估的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人员、设备和材料方面,分别评估这三个方面的安全风险。
人员方面:对工作场所的人员进行工作负荷、疲劳程度、培训程度、技能程度等方面的评估,通过这些数据来确定员工的工作能力及其安全风险等级。
设备方面:对生产设备的安全性能、设备操作的风险、故障率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这些数据来确定生产设备的安全风险等级。
材料方面:对生产中使用的材料的危险特性进行评估,通过这些数据来确定材料的安全风险等级。
二、风险控制策略风险控制策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风险管控措施来消除、降低安全风险,确保生产和人员的安全。
通过制定具体的措施来落实风险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培训措施: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科学教育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2)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科学的操作规程,制定必要的安全标准或作业标准。
(3)安全设备保护措施:配备先进的安全防护设施,定时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4)应急预案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定救援方案,确保各种意外情况的快速应对和处理。
三、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教育与培训是通过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I,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识,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和保障安全的有效措施。
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实现安全教育与培训:(1)全员参与:建立安全教育的群体主义观念,组织集中学习和标准化培训。
(2)座谈讲座:组织现场安全课堂,由专业人员进行专题演讲。
(3)案例研究: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让员工深刻认识安全事故的危害和必要性,懂得怎样消廨口减少安全隐患。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掌控度一、引言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营,防范和应对安全风险,确保员工和资产的安全,订立本《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掌控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部部门、员工,以及与我公司有业务合作的外部单位。
三、术语定义1.安全风险:指可能导致人身损害、资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威逼或事件。
2.辨识: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
3.评估:指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和推断。
4.分级管控:指依据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进行管控。
四、安全风险辨识1.部门负责人应指定专人负责安全风险辨识工作,在组织内部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活动。
2.安全风险辨识应结合实际情况,参考历史安全事件和行业标准,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召开安全会议,听取员工的安全风险看法和建议;–订立安全巡检计划,定期对生产设施、办公场合、信息系统等进行检查;–收集和分析事故、故障、事故隐患的报告和分析结果;–邀请外部专家参加安全风险辨识工作。
五、安全风险评估1.安全风险评估应依照公司订立的评估方法进行,包含但不限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
2.安全风险评估重要考虑以下因素:–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安全风险对人身、资产和环境的影响程度;–安全掌控措施的有效性。
3.安全风险评估应由经过相关培训的人员进行,并记录评估结果。
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1.安全风险应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并分类别订立管理措施。
2.高风险:可能导致重点伤亡或重点资产损失的安全风险,应立刻采取紧急措施,并由专人负责,报告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
3.中风险:可能导致一般伤亡或资产损失的安全风险,应订立认真的安全管理措施,明确责任人和监督机制。
4.低风险:可能导致细小伤亡或资产损失的安全风险,应订立基本的安全管理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复核。
七、安全风险管控考核1.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工作进行考核,并记录考核结果。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问答目录01什么是风险?02什么是危险源?03什么是风险点?04风险与危险源的关系是什么?05什么是风险辨识?06什么是风险评价?07什么是风险分级?08风险一般分为几级?09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10什么是风险控制措施?11什么是风险信息?12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程序13什么是重大危险源?14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有哪些?15什么是隐患?16什么是隐患排查?17隐患一般分几级?18什么是隐患治理?19什么是隐患信息?20风险、隐患与事故的逻辑关系21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22什么是企业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23什么是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问答01 什么是风险?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02 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
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是指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引自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03 什么是风险点?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减少和防范安全风险对组织和员工造成的影响。
一个完善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1. 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对组织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并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可以利用风险评估矩阵等工具来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2. 安全风险分级:将已评估的安全风险按照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级。
常见的分级方法是采用五级或三级分类,如高、中、低或红、黄、绿。
3.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确定:根据安全风险的分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对于高风险的安全威胁,需要采取更严格的管控措施,如加强监测、安装报警设备、提供培训等。
4. 安全风险管控计划的制定:制定详细的管控计划,包括具体的管控措施、责任人、时间表和预算等。
5. 安全风险管控执行和监督:实施管控计划,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6. 安全风险管控效果评估:定期对管控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管控措施。
7. 信息共享和反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向相关人员提供安全风险信息,并鼓励员工积极反馈意见和建议。
8. 培训和宣传:为员工提供安全风险管控的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和能力。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性和方法。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的内容和流程。
具体的工作制度可以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管理制度目录1.目的2.范围3.引用文件4.术语5.职责6.工作流程1 目的识别项目部范围内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风险因素、隐患,强化安全生产风险、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灾害、控制风险,对安全风险实现管理目的。
2 范围项目部施工和调试过程中安全生产风险的识别、评价、控制、更新、管理。
3 引用文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2018]37号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117-2015)《γ射线探伤机》(GB/T14058-2008)《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32-2008)《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第18号令)4 术语危害: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总的来说,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及作业、活动。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本制度中的危险源、危险及危害因素统称危险源(以下统称危险源)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
简言之:危险源控制发生偏差现象,出现相对危险状态,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
08 国家能源集团发电企业高风险作业管理安全监察手册
国家能源集团发电企业高风险作业管理安全监察手册
说明::
说明
一、监察方式:资料查阅(包括文件、记录、台账等)、现场检查、人员考问、出题考试、抽人现场操作等。
二、监察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8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令第3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7号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4号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
[6]GB/T50430-201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7]GB/T50326-2017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8]GB/T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9]GB/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10]国家能源办〔2019〕258号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火力发电企业工作票管理规定
[11]国家能源办〔2019〕300号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火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试行)。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规定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规定1. 引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公司的各项业务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维护员工和资产的安全,保护公司利益等目的而制定的。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相关管理制度。
2. 安全风险分级为了更好地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效能,我们对安全风险进行了分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2.1 高风险级别高风险级别指对公司业务运营和资产安全带来重大影响的风险。
此类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导致巨大损失,需要优先进行管控和管理。
2.2 中风险级别中风险级别表示对公司业务运营和资产安全带来一定影响的风险。
此类风险可能会引起一些损失,需要及时进行管控和管理。
2.3 低风险级别低风险级别指对公司业务运营和资产安全带来较小影响的风险。
此类风险可能只会引起一些轻微的损失,需要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进行管理。
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流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评估、管控方案制定、管控执行和风险监控与评估。
3.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各项业务运营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确定其风险级别。
评估应包括对可能产生风险的环境、设备、流程、人员等各个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3.2 管控方案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方案。
方案中应明确具体的管控措施和责任人,确保每个风险都有明确的管控措施和责任人。
3.3 管控执行执行风险管控方案,确保各项管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责任人要做好相应的风险管控工作,及时调整措施以应对风险的变化。
3.4 风险监控与评估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对各项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估。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已有管控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
4. 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安全风险管理责任由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共同承担,具体分工如下:4.1 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对公司整体的安全风险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公司制度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4.2 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包括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审查、管控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的监督。
工程项目风险安全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风险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工程项目的安全,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工程项目,包括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机电工程等各类工程项目。
第三条工程项目的风险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防范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顺利进行。
第四条工程项目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规定,切实履行风险安全管理的责任,共同维护工程项目的安全。
第二章风险管理第五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来源。
第六条风险评估应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的特点和风险来源,采取适当的评估方法,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各种因素,确定风险的等级和来源。
第七条风险评估结论应及时汇总统计、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并提交给工程项目负责人和相关部门。
第八条对于风险评估中确定的高风险项目,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和处理,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
第九条工程项目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人员培训等,以及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风险事件时能快速有效处理。
第十条工程项目负责人应做好风险管理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风险问题。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一条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保安全工作的落实。
第十二条工程项目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项目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三条工程项目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档案,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和设备的完好情况,确保安全生产。
第十四条工程项目应建立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措施和责任,做好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第十五条工程项目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现场作业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六条工程项目应加强对各类危险因素的监控和控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进行。
第四章管理要求第十七条工程项目负责人应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目录
1.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1.1 为什么需要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2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架构
2.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
2.1 制定安全政策和目标
2.2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
2.3 确定风险管理措施
2.4 实施监测和反馈机制
3.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
3.1 不断优化安全管理流程
3.2 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
4.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实际应用
4.1 在企业中的应用
4.2 在政府机构中的应用
---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对于任何组织或机构来说都至关重要。
首先,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可以帮助机构在面临各种潜在威胁时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制度的建立能够提高组织内部的整体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使员工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安全。
“预防胜于治疗”,通过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可以在事故发生前就提前识别并控制潜在的风险,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架构一般包括安全政策、安全目标、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措施、安全培训、监测与反馈机制等。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安全管理框架,为组织的健康发展提
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在制定这些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组织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确保制度的实施和执行能够取得实际效果,从而真正达到保障机构安全的目的。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规定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规定安全风险是指可能对人身、财产和信息造成损害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
在企业和组织运营过程中,安全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声誉受损甚至生命财产安全问题。
因此,建立和执行合理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规定对于确保企业和组织的持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一、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首先,企业和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该体系应该包括明确的评估流程、参与人员、评估工具以及评估结果的归档和跟踪。
通过对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企业和组织能够更好地了解并识别潜在的威胁,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制定安全风险预控措施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企业和组织应该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预控措施。
这些措施应该具体明确,包括哪些风险将会得到控制和预防,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风险等。
同时,还应该明确责任人和实施时间,以确保预控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三、加强安全培训与意识教育企业和组织应该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理解。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安全风险,如网络安全、办公场所安全等,以及防范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培训。
通过这些培训和教育活动,员工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安全风险的重要性,提高其安全意识,从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安全工作并及时报告潜在的安全风险。
四、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风险预控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该涵盖各个方面,包括安全风险评估、预控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安全培训与教育、报告和反馈机制等。
同时,还应该设立负责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或部门,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和权限,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有效地组织和推进。
五、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监测和反馈机制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企业和组织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监测和反馈机制。
通过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隐藏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建立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对于安全事故和漏洞的报告和处理,要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通报和反馈。
安全生产风险公告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安全生产风险公告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安全生产风险公告的发布和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公告的发布、管理和应急管理活动。
第三条安全生产风险公告是本单位发布用于告知员工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事故隐患和应急措施的通知,通告员工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四条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应遵循公开、及时、准确的原则,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明确应急措施,使员工保持警觉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五条本单位应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布安全生产风险公告,确保员工的安全。
第二章安全生产风险公告的发布第六条安全生产风险公告的发布应由安全生产部门负责,需要经过本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发布。
第七条安全生产风险公告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一)事故风险或隐患的描述和评估;(二)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三)员工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四)应急疏散和逃生路线图;(五)相关应急装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六)应急联系人和电话;(七)其他与安全有关的信息。
第八条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发布:(一)张贴在安全公告栏;(二)发送电子邮件给员工;(三)在内部刊物或网站上发布;(四)举行安全会议进行通报;(五)其他适当的方式。
第九条每次发布的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一)公告的标题和发布时间;(二)事故风险或隐患的描述和评估;(三)员工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四)应急疏散和逃生路线图;(五)应急联系人和电话。
第三章安全生产风险公告的管理第十条安全生产部门应对安全生产风险公告进行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应按照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存档并归档保存,保存期限为两年。
第十二条安全生产风险公告的存档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公告的原件;(二)公告的副本;(三)公告的发布记录;(四)公告的接收确认记录;(五)公告的销毁记录。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_试行
一、目的为加强公司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所有场所、所有设备设施及所有活动。
三、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2. 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原则;3. 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4.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
四、安全风险辨识1. 各部门应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大纲要求,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工作;2. 安全风险辨识应覆盖所有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方面;3. 安全风险辨识应定期进行,至少每年一次。
五、安全风险评价1. 公司应成立安全风险评价小组,负责安全风险评价工作;2. 安全风险评价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3. 安全风险评价应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后果严重性、风险等级等方面。
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1. 根据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管控;2. 对重大风险,应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3. 对一般风险,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4. 对低风险,应加强日常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
七、安全风险控制措施1.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2. 对重大风险,应采取技术、管理、培训等多方面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3. 对一般风险,应加强日常安全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4. 对低风险,应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八、安全风险信息管理1. 建立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价、管控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2. 定期更新安全风险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九、监督检查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 各部门应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单位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单位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一、引言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各类安全风险也在逐渐增加,给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因此,建立健全的单位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安全风险,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安全。
二、制度的背景公司作为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拥有众多员工和复杂的生产经营环境,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更好地保障公司员工的安全,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公司制定了《单位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三、管理范围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领域和所有员工,包括公司自有员工、临时员工以及兼职人员。
2. 本制度覆盖的安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火灾、事故伤害、自然灾害等各种可能对公司和员工造成损害的风险。
3. 本制度的实施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各部门负责人要全力支持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四、风险管理流程1. 风险识别: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可能带来损害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影响范围,为下一步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3. 风险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减轻风险带来的损失。
包括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员工培训水平、购买保险等措施。
4. 风险监控:对已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5. 风险应急处置: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果断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维护员工和企业的安全。
五、责任分工1. 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亲自参与重大风险决策,并为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决策承担最终责任。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公司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计划和目标,并监督各部门执行情况,及时通报公司领导。
3. 各部门负责人:要组织部门员工认真学习安全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1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核心。
为对公司生产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使风险达到可接受的程度,确保生产活动安全进行,保障员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生产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下列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1)计划、设计和销售等阶段;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运输过程;5)救援安全防护用品;6)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7)企业周围坏境;8)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3 引用标准和相关文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18)《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4 职责与分工4.1 依据风险评价准则,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分析。
4.2 公司建立风险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本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组成。
1)总经理负责组织经营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
负责审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结论。
2)安全部负责编制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表,指导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开展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负责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有效性验证。
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分别负责分管区域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
4)各级员工应积极参与所从事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工作。
主动参加公司和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掌握基本分析评价方法,能自行评价。
5内容与要求5.1风险分级管理1)风险评价依据本制度附录《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分级。
2)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的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5)风险评价职责(1)项目规划、设计前应由有资质的机构从事设立安全评价。
(2)项目的建设应由项目组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3)项目投产运行后,常规和非常规活动风险由各车间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关键、重要装置或系统的开停车风险由生产部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工艺变更应由技术部做好风险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5)设备、设施新增或拆除由设备部负责组织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6)事故及潜在紧急情况的风险由所在车间进行评价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7)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均由所在车间进行作业风险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8)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的风险应由据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9)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风险应由所在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5.2风险评价方法选择1)直接作业环节的风险评价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
2)岗位、部位、装置等风险评价方法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3)重要设备、关键设备的风险评价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
4)新生产工艺线路的设计评价方法宜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其它评价方法。
5.3 风险评价准则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本公司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本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具体风险评价参照附录《风险评价方法》进行。
5.4 风险评价实施步骤1)经理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
组织成员由有安全评价工作经验和安全和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
2)危害辩识,实施现场检查、识别危险、有害因素。
3)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4)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控制措施。
5)得出评价结论。
6)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高温等异常环境;人机工程因素(指人员、设备、工作环境合理匹配、使设备、环境适应人的生理、心里特征,从而使操作简便准确、失误少);电击、触电及电弧烧伤;物体或人员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噪声;设备的腐蚀、缺陷;潜在危险及其变异;其它5.5 确定重大风险1)依据有法律法规的要求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3)公司的声誉和社会关注度等5.6风险控制内容1)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安全性(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公司的经营运行状况(4)可靠的技术保障及服务2)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并按如下顺序:(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实现规范管理(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3)风险控制管理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对于确定的重大风险项目,需建立档案,内容包括:(1)风险评价报告及技术结论(2)评审意见(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算情况等(4)时间表和负责人(5)竣工验收报告5.7风险信息更新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风险评价的频次为每年一次,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公司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a)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b) 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c) 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d) 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e) 组织机构发生较大变动。
5.8重大危险源5.8.1重大危险源的辩识:按照《重大危险源的辩识》(GB18218-2018)规定,识别公司生产区域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
本公司不储存危险化学品,故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5.8.2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执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5.9风险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安全部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6 风险控制6.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6.2 公司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须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6.3 公司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6.2安全部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6 附则6.1 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实施。
6.2本制度由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制定并负责解释。
附录: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方法(附件,参考)1术语风险: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结合。
风险(R)=可能性(L)×后果(S)2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3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及风险等级判定3.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流程3.1.1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3.1.2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办理作业证等不必作为步骤分析,可将其列入控制措施。
3.1.3作业步骤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怎么做。
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3.1.4识别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危害,对危害导致的事故生发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严重性也应识别。
识别现有安全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就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3.1.5频繁进行的类似作业,可事先制定标准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3.1.6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评价单元,其每一个步骤均需判定风险等级,控制措施首先针对风险等级最高的步骤加以控制。
3.2风险级判定轻微或可忽略风险值(L×S=1-3);可接受风险值(L×S=4-8);中等风险值(L×S=9-12);较大风险值(L×S=15-16)重大风险值(L×S=20-25或L、S单项为5)风险评价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114安全检查表分析(Safety Checklist Analysis SCL)4.1 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将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和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形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和评审。
4.2 检查项目列出之后,还应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
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有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或本企业有关工艺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等。
列出标准后,还应列出不达标准可能导致的后果。
4.3R、L、S的数值同JHA分析法5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本项目不涉及。
(略)6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对项目涉及所有存在的危险类别、危险状态、存在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分析。
其主要功能有: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6.1分析步骤1)对系统的生产目标、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地调查了解;2)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3)推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4)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可能产生后果的危险等级;5)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6.2危险性等级划分按导致事故危险、危害的程度,根据可能导致的后果,将相关的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如下表所示。
危险性等级划分7识别危害(危险源)方法7.1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识别1)按物的不安全状态识别将物的的不安全状态归纳为: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现场环境不良等四大类。
2)按人的不安全行为识别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等13大类。